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时间:2021-01-26 08:33:5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

  《苏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论语》这样以平时生活的素材来给人哲学领悟的书,而是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就像评论家所说的,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奇书,首先,作者在书中创造了两对人物:少女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亲。然而这两对人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你在扑朔迷离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这里这些问题。你是谁?可爱的小苏菲第一次看到这个命题时仓皇失措,在镜子面前反复的追问。我想大多数人开始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无法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那我和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姓名?外貌?思维?倘若我换个姓名整下容换种思维方式,那我就不是我了吗?这是人存在的意义问题,初看似乎有些迷惑,但是我想,作者正是将我们生活的世界当成透明的,并与一些可能存在而我们未发现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才写的这本书。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2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为《苏菲的世界》,让我明白了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知道真相,可是有时候真相不是自己能想到的。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讲了,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从这一天开始,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 更离奇。让我明白了想知道真相不容易。

  就好像生活中的侦探一样,要找到蛛丝马迹才能知道真相,不过真相有可能不可思议。也像道理一样,不管多么不可思议,它就是真相。真相是不能不相信的,就好像间谍战中和自己很要好的朋友是间谍,可是你不相信,最后不仅害了自己,还害了别人。所以我们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事情,越不像真相的有可能就是真相,也不能不相信真相。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3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因为时间太短暂,我花了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内容太多了,结果什么也没发现,记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构思。书的开始几章,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诡异,仿佛作者也有预料不到的结尾似的;尤其是那个哲学宴会,真是个悲惨的结局,也真是个奇怪的想法。这奇怪的是苏菲和艾伯特竟然渐渐察觉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这种察觉又是通过少校的笔写出来的,这种角色的反抗,一边是虚幻的,因为它和角色一样,存在于少校的内心;一边又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苏菲和艾伯特的真实情感,脱离了少校的控制,最终获得了成功。被创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创造出的世界,同时也逃出了创造者的安排,这个小小的扭结,使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其实就是虚幻,二者无法分开。小说原本是虚幻的,就必须用心去承认小说里所谓的现实世界,唯有这样去读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说中,体会书中任务的喜怒哀乐,激起共鸣,最大显得地去体会作者地原创动机。可是当我把小说中的世界当成是真实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竟然搞出了原来的世界也是虚幻的现实。在那一刻,冲击在心间的感觉竟是昨天已成虚幻,一切事情在我脑海中好像都变得千奇百怪,一个又一个的版本在脑海中浮现,到底那个版本是真?这好似看美国的恐怖片,总会给人惊耸的感觉。刹那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谁又该是我,最可怕的是连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证明呢……。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卫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我思故我在”!?可我茫然要问,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4

  第二次读《苏菲的世界》,我又在里面学到了很多东西。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叫苏菲的女孩,收到了一个神秘人的来信,通过这些信,她领悟到了很多哲学。在神秘人的帮助下,她知道自己只存在于一部书中,并逃了出来。

  整本书可以说得上是扑朔迷离,但又结构清晰,有一个整体大框架,书中还夹杂着很多哲学,让人感受颇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像书中的苏菲一样,慢慢的领悟了一些道理,正确来说,是哲学。而这本书也给了我很多写作技巧,像作者一样在文中埋下一个“定时炸弹”,在写作前思考出一个大的框架。“定时炸弹”可以让读者更有兴趣将文章读下去,找出谜底;大框架可以让文章更加清晰,不会漏洞百出。

  阅读这些名著,我在里面学到的不仅仅是内容,更是那些写作大家的技巧。在我读这些书的时候,就像是那些作者在向我讲课,告诉我怎样埋下一个好的伏笔,怎样构造一个好的框架,怎样将内容变得充实而又能引起共鸣。

  读了《苏菲的世界》,我相信我学到的不只是哲学,更学到了那写作家总结下来的写作经验与技巧。

  写后小记:读名著,我从中学到的技巧,我会灵活运用到我的写作上!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5

  贾德所著的长篇小说《苏菲的世界》已翻译成64种语言,全球销量超过4500万册,被誉为“二十世纪百部经典著作之一”。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讲故事的手法,探索与思考人生本质与人生终极意义。

  虽然这是一本中小学生推荐必读图书,是一本最简明有趣的哲学入门书,但对于我来说,还是无法静心去看,去想,无法琢磨其思想内涵,进行定性。总觉得这些探究哲学的人想的东西太多,喜欢深究,喜欢探讨,喜欢反驳。总是在不断思索中走向清晰,解开谜团,了解真相。还真有种拨开云雾见太阳的几分执着。可事实并不简单,往往是解开一个谜团,又进入另一个谜团。

  我的教学生涯就像一个个谜团,我常常在想:我到底为什么而教,为生活,为能力,为孩子?好像都有吧!我又教给孩子们什么了,知识,能力,做人?我不得而知。我对孩子们的影响又怎样,正面的激励还是负面的消极?我希望是美好的。他们与我共处时是欣喜还是厌烦,离别时是不舍还是解脱?我想我的人缘不会很差的。可事实又怎样呢?

  前几日,我前脚进办公室,后脚就有“小不点”跟上来,向我汇报刚刚发生的打斗事件:何天浩抢别人的零食,抢不到就拳眼相见,打了三个同学。那三个被打的同学气呼呼地拽着他来见我,我正准备拿出我的杀手锏——教鞭来训斥他,可他一向是个不愿接受批评的孩子,只要责备他,他就瞟白眼,一脸的敌意,一脸的不屑。用这种方法去制服他,恐怕是解决了一时,却解不了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恐怕这一打,打的不是错,而是愁,而是恨。像这么骄傲的家伙,只能让他自己承认错误了。

  我连忙把他拉到我的身边,问清情况,并给他分析分析打人的严重后果,最后我同意他说出的解决办法——给人道歉。他本以为一声“对不起”可以抹去他那罪恶的举动,嘴角处流露出不经意的一抹笑意,但对面的同学察觉了,当他说完一声道歉,同学并没有马上搭理,趁此,我让他向受伤的同学一个个的道歉,说着说着,他的喉咙渐渐沙哑了,眼眶里泪水也直打转,自那以后,上课总喜欢趴在桌上的他变得特别的精神,这泪水应该是心灵的洗礼吧!

  都说小孩是无知的,可事实呢?他们聪颖过人,他们知道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只不过他们自制力很差罢了。也许我的教育方式方法要改变,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多听听孩子们的心声,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孩子们需要我,我需要更多的思索,需要更多的探究······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6

  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苏菲和艾伯特尽情地畅谈着哲学与理想,他们丝毫不知道自己身处险境之中……

  从中世纪谈到现在,从马丁路德谈到佛洛伊德,还提出了一个自由联想的技巧,努力使自己忘记一些东西,却总是能想起来,也许这个办法对你有用,尽情想一些不相干的东西的话,那一定会有用。好像从一封信开始,虽然只是一个人的自由联想,却有许多有趣的东西。哲学就像是魔术一样,就像一只空空如也的帽子里揪出一只小白兔一般。我们可以把小白兔比喻成宇宙,而我们都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物,而哲学家就是不断揪着兔子毛皮往上看的人。

  生物是奇怪的,来一人心理的小测验吧,小同和爸爸妈妈在吃早餐,突然,爸爸飘浮了起来,小同无动于衷,因为他看到爸爸做的奇怪的.事可多了,而妈妈却吓得惊叫起来,因为她从来没见过这种事。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呢?

  最早的哲学家出自希腊,他们有时也被称作自然派哲学家,他们关切的时大自然的循环与变化,土、气、火、水四种基本元素是当时哲学家们最支持的观点。我们可以用绘画作比喻,当只有红色的颜料时,你是无法画出绿色的,只有拥有各种颜料,才能画出七色的彩虹。

  从这本书中,我体会出哲学各派的思想。当读完这本书时,我的心在感叹着,哲学是多么奇妙呀!研究着这些好像不存在却又的的确确存在着的东西,从日月星辰到山河瀑布,一切都是他们所研究的,所关注的。这本书可谓是哲学的启蒙书,带给我许多的启发,不仅了解了哲学的历史,而且让我对哲学充满了兴趣。它是这么神秘,这么遥远,我却急不可耐地想要接近它、了解它。真想随着那些哲学家的脚步一起,探索哲学这个奇幻的世界。

  哲学真是太奇妙了,我真想把这本书多读几遍,用哲学的思想,寻求万物的根源,研究宇宙的奥秘,倾听哲学世界的美妙声音。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7

  最近阅读《苏菲的世界》一书,对书中提到的柏拉图的学说深感兴趣,作者热情的赞颂“哲学家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 '真' 永远 '善' 永远 '美'的事物上”,即永恒的真善美,初二年级读后感:读《苏菲的世界》有感。柏拉图却是做到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哲学家,千年之后当我读到他关于理型世界的学说时,我彻底地为这位伟大的哲学家所折服,他当之无愧为欧洲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至今影响世人,为人们思考世界,观察世界提供一种思路和方法论。

  理性世界认为世界上的万物都是不完美的,万物都是理型世界投影到现实世界的影子,是万物的模型。所以世界上没有50块一模一样的姜饼,但可以有50块近似的姜饼,这些近似的姜饼都是由一个模型所制造出来的,这个模型就是理型世界。

  那么我们推而广之,人呢?人是否也是理性世界的投影?如果是的话,就可以解释人为什么是不完美的,因为投影下的人类和万物一样,都是有缺陷的,但是人有和其他动植物不一样,他可以通过主观的能动性,比如,读书,学习,法律等手段使自己变得完美,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总结为,人总是需要朝着完美的自我发展,追求理型世界中的自我。

  而柏拉图又言道,人除了有变化的身体外,还有不朽的灵魂,灵魂在回归,或者是回忆起理型世界一切的过程即释放灵魂的过程,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释放灵魂或者都会释放灵魂,只有真正释放了灵魂的人才能回归到理型世界中。

  那么怎么能释放灵魂呢?苏菲的世界中并没有详细介绍,我们是应该按照朱熹所提倡的“明德至善 格物致知”还是说应该学习阳明先生的“心学”,达到“知行合一”呢?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的让自己进步,把所学的和所知的相结合。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8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理所当然,这部哲学书让人怀着对生命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思考,让我们在经营生活的同时学着成为一位思想家。“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听起来简单却神秘莫测无法回答的问题你想过吗?这本书常让我读到一半便问题重重,不得不再仔细地回头。却也大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就好像在读一部侦探小说,脑海中不断映出“为什么?”。

  百科全书上写有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很多人说人死后灵魂会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后是否还有生命?”没有书籍能够回答,除了我们思考、思考、再思考。

  有哲学家说人死后会透过某种形式存在,要不就不再存在,如果我认为人死后会住在一颗星星上,会活在一朵云彩中,当我们敲开每朵云,可以拜访这朵云的主人吗?这样带有好奇的思考还叫哲学吗?亚里士多德说“人与动物有许多相同的特征,但最明显的不同是:人会思考。”

  哲学的种种问题被每一种文化关心着,历史上,有不同的人对这些问题提出过不同的答案。哲学家如同魔法师,用自己的想法,好奇而产生的念头给出不唯一的答案。所以乔斯坦·贾德说:“成为一个优秀哲学家的唯一条件就是要有好奇心。

  婴儿,刚刚落于这个世界,对于周围陌生的一切都好奇着,她们闪亮的瞳孔正向世界传递着“为什么”,可惜的是婴儿不会写,不会说,不然一定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他们只需提出问题就好,都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困难得多,提出问题是一种创造力,是一种好奇心。

  在我们一天天长大时,似乎对世界开始习惯,认为一切理所当然,其实不然,这是我们缺乏了婴儿时代的好奇心的一种表现,我们缺乏了提出好奇心的能力,所以哲学家比常人所多的只是孩子的视角。

  当你在钢筋混凝土中来回穿梭,在城市喧嚷中来回奔波,是否要静下来,找回一份好奇心,思考哲学问题,不再认为世界的理所当然呢?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9

  这是一本关于哲理的书,我开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认为这会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我开始并不知道,这本书是讲些什么的,当我看到第一章,我便知道这是讲哲学,每当我看到一个问题,我也会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败告终,就比如,第一个问题“你是谁?”我当时的第一个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苏菲却比我们想的还要多,她还联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们想的还要深入,还有“世界从何而来”“哲学是什么”“奇怪的生物”这些问题把我弄得晕头转向,使我对这本书没有了兴趣,让我接着读下去的是那个寄信胡神秘人,她是谁呢?为什么要寄信给苏菲呢?

  我继续的往下读,后面的内容并不象前面那样难以解读,而且越往后面读,我就觉得我的四周被金灿灿的阳光照着。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两千四百年前的样子,使我大吃了一惊,我当时的思想是和苏菲一样的,这是不是在拍电影呀!怎么会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梦,对于雅典之旅,这就像是在讲一个故事,让人通俗易懂。

  这本书讲了许多关于哲理的知识,都发生在我们身边,但我们都没有提出疑问,并认真思考过。哲理是一门很复杂又是很简单的一门学问,但这门学问最重要的就是动脑筋和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认真思考,直到寻找到答案,我们应该学习苏菲那种爱思考,坚持不解的精神。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思考,而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这个世界的知识分子肯定会比现在多得多。《苏菲的世界》带给了我另一种感觉,一种难以解说的感觉,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尘埃,你非常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论你怎么努力,永远都触碰不到它的边缘,既然望不到边,那就让我们更加努力去探索吧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10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一本书也是如此,一件事物之所以备受人喜爱,定有它自身的独特,一本书也是同样,令人深思,发省,觉悟,然后承前人之志也。

  其实在老师的推荐前就曾听说过这本书, 第一反应只觉得名字很奇妙,……苏菲是谁……她经历了什么……她的世界怎么了………她是个怎么样的人………带着种种疑问,我打开了那本带有绿色的大门,准备开始探寻一个奇妙女孩的世界。

  “伊甸园”“魔术师的礼帽”“神话”“命运”一个个有趣的篇名带我走进苏菲一个个奇妙的一天,由一位不知来自何处的哲学大师引领着我们,走进一个个奇妙的时空,我们浏览了西方哲学文化的发展史由古希腊时期的苏格拉底,萨特,由对哲学的一片空白到揭开了哲学的神秘面纱,我仿佛也参与其中来,共睹这其中之奥秘。

  “你是谁?”“ 我是谁?”故事开头作者就给予了我们这个疑问,令人深思,我也一样,常常萦绕于我的心尖,久久无法散去,我上网找寻了一个可以解释的答案:弗洛伊特曾提出的一个概念:本我 自我 超我。这或许可以解释这两个问题,本我是内心的自己,可以无拘无束 追求自由;自我是思想中的自己,用自己的认知思考问题;超我是现实中的自己,处处受着大大小小的拘束;这三个自己都是我,我是这三个的结合体,这听起来也许有些难以理解,但作为这个世界一个独立的个体,这大概是最好的诠释了吧。

  我们在书中相遇,彼此相逢,彼此问候,明白了这个世界像一个魔术师的礼帽,而我们是这礼帽里的兔子,我们对世界的了解还太少太少,更需要仔细的观察思考,保持好奇,别让世界改变了那个“本我”。虽然隔着一个时空,也能与你对话,让你明白这中间的道理,这,也许才是她的世界奇妙之处吧。所以用阅读,来一场跨时空的对话吧。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相关文章:

【热门】《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4-18

【精】《苏菲的世界》读后感04-17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集锦15篇03-24

读《曹操》有感04-25

读《基地》有感04-24

读《一九八四》有感04-24

读推敲有感04-23

军训读有感05-08

读《沙漏》有感05-08

读棋王有感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