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育书籍读后感

时间:2023-04-01 18:27:15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有关教育书籍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教育书籍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教育书籍读后感

有关教育书籍读后感1

  也许在《翻转人生的教育》一书的作者,也就是文中的主人公、高中教师乔治?古斯里奇决定提笔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他才会对二十年前懵懂无知的自己感到庆幸。当时深受抑郁症所苦的他债台高筑,不得不接受一份到阿拉斯加教书的工作,五年的工作能获得比外间其他同类工作高出三倍的薪水--侧面也说明了这份工作的棘手程度,他对自己能否做好这份工作并无自信,但是他已经别无选择。

  他不是以一个认为自己足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导师的形象出现的,他的脑海中无论是对孩子们还是教育本身,都没有固化的认识和偏见,这对他和孩子们,其实都是一件幸运的事。这意味着,他们之间,也许会有无数的可能发生。

  古斯里奇就职的'尤皮克学校位于远离美国本土的白令海峡上的圣劳伦斯岛,这是一个爱斯基摩人生活的地方,相对于常年零下五十度、冬季可达零下七十度严寒的居住条件来说,更大的难关是岛上爱斯基摩人对他们的态度,到岛上的第一天古斯里奇的两个女儿就被爱斯基摩小孩用石头攻击,“白人垃圾!白人垃圾!滚回你们的地方!”,他可以清晰地看到孩子们脸上介于憎恨和厌恶的神情。

  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对学习这件事的看法和那些小孩也没什么不同,在他们看来,祖祖辈辈以捕猎为生的孩子们的人生轨迹已经注定了,对英语都还说不流利的他们来说,学习“白人们的知识”既困难又无必要,因为他们不擅于阅读,所以他们对小岛外的世界知之甚少也无甚向往,没人想要走出去,更没人想过要去白人开设的高校继续深造。在这种消极的态度之下,学校的老师也把上课当做是义务在应付,认为这些爱斯基摩人是不可雕的朽木。在双方共同的消极作用之下,古斯里奇看到的就是这样一所无组织无纪律、死气沉沉的学校。

  他在和学生们一点点走向成功的时候发现,被翻转的何止是这些爱斯基摩孩子们的人生,他的人生和教育观念,也因为这些经历逐渐改变。他意识到,身教比言传重要,人格比学问重要,智慧比知识重要,相比起古板的知识,孩子们若能拥有健全的人格和生活的智慧才是教育最大的胜利,因为这样不仅他们会过的充足快乐,同时也将成为这个社会的正面因素,进而推动教育环境的良性循环。

有关教育书籍读后感2

  在目前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道德愿望与行为、道德投入与产出相差甚远的情况下,怎样的道德教育才能让道德律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呢?读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一书,令我们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

  书中对道德教育的阐述,用的标题虽然是“教化的困惑”,体现了作者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思考的审慎,但实实在在是以一个学者的思想为我们解了惑。在“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中,我们看到了作者想要阐述的:道德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目标要下移、内容要贴近实际、采取的方式要适合孩子。特别是他提到的以美德故事唤醒孩子的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每个人的童年,都应该是被故事浸润着的。阅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们掌握知识,获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够拥有的情感体验,同时,他们也必然地从中获取人生的.启蒙,教化的熏陶。一个成年人,他可能不是文学爱好者,没有读过多少成人的名著,可是他不会不知道安徒生、格林兄弟、王尔德……一代代儿童通过阅读童话完成了自己的精神成长,而这些大家的作品也在孩子们的阅读中成了经典,成了不褪色的永恒。

  “美德故事也许不如道学家的‘道德推理’来得严密、系统、深刻,但却能够比‘道德推理’更加直截了当、更简明易懂、更亲切可心。”“优美叙事的伦理是让人去体验、感受、关切于一种真实的伦理境遇,而不是如规范的伦理让人被动地接受道德律令。”置身于多元时代中的道德教育,怎样走出现实的泥沼、在缺憾中不断前行,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而其中的关键,应该是让德育从神坛走向下界,回到人间,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美丽温情的美德故事,应该是这路途中的一把钥匙。因为,任何一个人,或许会反感以讲道理为主的规范德育,但却无法拒绝美德故事对心灵的关照和沐浴。

  教育就是爱,爱就是教育。爱心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但是又和人类的理智、道德、审美、人格相互关联。“爱心育人”不仅是一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义的体现。教育是培养生命的事业,世界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吗?作为教师,最可贵的是能够保持高尚的人道主义情怀。让我们把对孩子发自肺腑的爱寄托在故事中,让孩子去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丽、快乐与芬芳,从而成长得更健康、更茁壮吧!

有关教育书籍读后感3

  《帕夫雷中学》有这样一段话:“一所学校可能什么都齐全,但如果没有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丰富精神生活而必备的书,或者如果大家不喜爱书籍,对书籍冷淡,那么,就不能称其为学校。一所学校可能缺少很多东西,可能在许多方面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书,有能为我们经常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这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了。”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教师的读书习惯和阅读风气会影响学生,影响学风和校风”。“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星——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有何种地位。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的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

  书籍,特别是经过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书籍是通往心灵的小路。阅读能在学生面前展现我们自身的心灵世界。没有这样的阅读,人就会受到精神空虚的威胁,因此无论什么都不能取代书籍的作用。好书是自我教育的`老师。苏霍姆林提出:“我坚定的相信,少年的自我教育是从读一本好书开始的,并且表现为他能用最高的尺度——那些英勇的、终于崇高思想的人们的生活来衡量自己。

  课堂以外有万水千山,阅读之中有万紫千红。快打开阅读这扇人文教育的窗口吧!优秀书籍是学生与古今中外优秀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们进行对话的桥梁。只有通过这座桥梁,我们的学生才能走出原先较为狭窄的精神洞穴,放眼世界文明的无尘云影,领略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从文本言语中去倾听伟大的心灵的搏动,感受言语世界的奥秘,同时打好语文和人文精神的底子!“少一点烟酒味,多一点书卷气,与其把时间浪费在麻将桌上或吃吃喝喝之上,不如用来读书吧!”热爱读书吧!读书能找回我们迷失的方向,能陶冶我们麻木的性情,开启我们智慧的大门。让书香伴随人生同行,让书香在我们心中永远飘荡。

【教育书籍读后感】相关文章:

教育书籍推荐05-20

有关教育的书籍推荐01-09

幼儿教育书籍01-02

推荐儿童必看的教育书籍02-10

教育心理学书籍02-19

儿童教育书籍推荐02-25

关于教育孩子的书籍推荐01-14

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02-12

教育书籍的读后感02-01

教育书籍读后感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