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时间:2023-03-02 10:17:3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1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的悲剧结局,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当时美丽的图景,共描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卧倒在了布满砂土和煤炭的枕木上,一颗曾经那么动人的、真挚的、生气勃勃的生命之星划过天际,终极陨落在她爱恨开始的铁轨上。

  《安娜卡列尼娜》的电影版本很早以前便看过了,但总是怀疑那不是真正的安娜,因此始终渴看读到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可认真的捧上书本来品读时,内心却始终不得安宁。当安娜与渥伦斯基在火车站台第一次相见时,“但是感到他非得再看她一眼不可…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留意地盯着他的脸、似乎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一见钟情固然以悲剧结尾,可浪漫的邂逅却让我沉醉在美妙的、沉静的境界中。

  赛马场上安娜的失控表露了他们的恋情,安娜生下了他的孩子,卡列宁的宗教宽容让安娜感谢又愤怒,安娜与渥伦斯基出国了,又回来了,安娜遭到了社交界以及家庭的抛弃,而渥伦斯基却重新踏进社交圈,醉心于自己美好的前途,悬而未决的离婚协议、肝肠寸断的念子之情、自私深沉的爱情独占心理,这一切既让安娜体会到了八年的无爱婚姻里丧失已久,又让她平静的心灵经历了一场喜怒哀怨的风暴。而我也随着安娜的故事沉浮时而兴奋,时而忧伤,时而挣扎。尤其到了后面,安娜被孤独与嫉妒折磨得生不如死,没有人倾述、没有人理解时,我终于能稍微明白为什么安娜选择死亡,她太痛苦了,死亡才能摆脱一切。

  渥伦斯基爱安娜,而且他的爱并不肤浅,也许刚开始他对安娜的爱恋有着虚荣的成分,但安娜患上产褥热即将死往时,“他在她患病期间真正熟悉了她,了解了她的心灵,所以他觉得以前就似乎从来没有爱过她,现在,在他了解了她,真正爱上她的时候,他却在她眼前显得非常低下”甚至列文也为她倾倒,由于“她除了聪明、文雅、美丽之外,她还非常老实…”我也爱安娜,从书中瞥见她的第一眼,我便爱上了这个“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整个的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的生气勃勃的女人,而她鼓起勇气与情人远走高飞时,我更是不可抑止的迷恋上了她,这种迷恋不在是站在读者的`角度喜欢她、欣赏她,我甚至想自己就化身为她,让我能分享她生命力的一切迷人品质。

  可爱的安娜还是自杀了,当看到她在自我折磨中苦度人生时,我甚至希看她早点结束生命。她的死亡始终是一个悲剧,吉蒂获得了幸福,多丽依旧安稳度日,卡列宁照样平步青云,可只有安娜,由于她选择了自由,选择了真诚,选择了勇敢,最后却不得不死亡,她违反了贵族社会的游戏规则,做了冷酷自私者中的一个叛逆者,由于“我只是想活,除了自己,不会伤害任何人,我有权利这样”。这是她的咎由自取吗?这是她成为一个所谓的堕落的贵族妇女而理应遭到的报应吗?安娜在姑母的安排下,嫁给了年长的、迂腐的、虚伪的卡列宁,八年时间里,他压抑了她一切的热情和生气,当我们知道排除了爱情以权力地位为基础的婚姻是不公道的,分歧人性的,当我们肯定了个人追求自由与幸福的价值,又有何权利指责她的选择呢?

  然而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这并非由于她道德败坏,自私善妒,只是由于她是女人,是一个真诚的女人,是一个贵族社会真诚的女人,是一个男权社会下贵族社会里还保持着真诚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杀。假如她是多丽,忠信老实地守着家庭,在怀孕生子,再怀孕生子中耗费青春,而且不得不苦咽下风骚丈夫到处拈花惹草带来的痛苦,她就会继续如困兽般维系无聊的婚姻,假如她是培特西夫人,私下放荡荒---但表面道貌岸然,她就不会在赛马场上失声而起,而且随着渥伦斯基离开了家庭,或者假如她能有一份自己的事业,她就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充实自己的生活,不再是只要爱情,一切都不重要的小女人。但她的命运注定她无法生存。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2

  关于安娜这个形象,自其诞生以来,古今中外,众说纷纭,不同阶层不同世界观不同时代的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安娜是一个性格极其复杂,极其矛盾的形象,有她积极、进步的方面,也有她消极、落后的一面。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是惊人的美,她的聪慧、高贵,使得她在各种场合下出现都是美艳绝伦的。

  安娜是一个诚实、有高度人格尊严感的女性,当她一经接受福伦斯基的爱情以后,她就再也不能容忍自己原来的“虚伪与欺骗”的生活处境了。她勇敢地向丈夫跟旧生活决裂,她说:“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爱情,我要生活。”她是一个正直而不放荡的女人,她追求真挚的爱情,她曾对福伦斯基说:“爱,我之所以不喜欢那个字眼,因为它对于我有太多的意义,远非你所能理解的。在她心目中,妇女不是被玩弄的对象,不是男性生活的点缀品,她们是活生生的人,有感情,有渴望,有人格,有尊严。她将自己的追求寄托在真挚的爱情里,企图寻到一条道路来彻底解放自己和人格,这种爱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也不是至高无上的目标,而是有着极其深刻的.内涵,为此,她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她的家庭、名誉、社会地位、还有她最深爱的儿子。

  在安娜心目中,卡列宁是个虚伪的人,安娜说,“他乐于游泳在虚伪里,正像鱼在水里游泳一样。”卡列宁这种冷漠、虚伪、一心想往上爬的思想,他那种令人憎恶的性格,是安娜所不能容忍的,安娜痛切地感到婚后“八年来”,卡列宁摧残了活在她“体内的一切的东西”。就如安娜说:“他甚至一次也没有想过我是一个需要爱情的活的女人。”在他看来,他之所以需要一个家庭,不是爱情的需要,而是因为他在仕途上少不了这样一个点缀品。这一种无爱的家庭,由一开始结合就埋下了巨大的危机,而当“维特式”的热情的福伦斯基一出现,安娜心中的压抑已久的感情便一发不可收拾。她于是再也不能容忍卡列宁式的“虚伪与欺骗”,不顾一切,牺牲一切地与福伦斯基结合了。

  当我们向安娜的美倾予由衷的赞赏时,我们不能不为其悲剧的结局痛心疾首。把安娜逼死的当然不止卡列宁一个人,而是整个上流社会。安娜的不贞,在上流社会本是不足为奇的。不同的是,她们能“单纯地甚至快活地”过双重甚至多重的“爱情”生活,而感情真诚、严肃认真的安娜只能“从悲剧的方面”去看这种生活,感到虚伪,可耻,无法忍受。培特西怂恿福伦斯基追求安娜,福伦斯基的母亲也赞许儿子在安娜身上取得的成功,但是当她们看到这并非一场社交界司空见惯的风流韵事,而是认真的爱情时,立刻视为大逆不道。安娜不见容于上流社会,不是由于她的“红杏出墙”,而是由于她竟敢公开这种爱情,公然对贵族社会虚伪的道德观念挑战,在这个社会里,无耻的培特西们竟是这个社会的“精华的精华”,虚妄无能的卡列宁是整个社会的“支柱”,这样的社会不可能给予安娜正当的生活要求的肯定与人格尊严的承认。安娜悲剧的根源便在这罪恶的社会。

  安娜的矛盾还在于母爱与情爱之间的取舍抉择,她一生只爱两个人……谢辽沙与福伦斯基,她对陶丽说:“我只爱这两个人,但是难以两全,但那却是我唯一的希望。”邂逅福伦斯基之前,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儿子谢辽沙的身上,儿子曾经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她全身心地爱着谢辽沙,甚至连离开他一刻都不行。爱情与母爱乃是一个女子正当的生活权利,冷酷无情的社会却把它们分裂并对立起来,作为陷害安娜的工具,逼她走上悲剧的绝路。

  安娜的惨死从多方面揭发和控诉了沙皇俄国特别是它的上流社会的腐败和黑暗。因此在我看来安娜的死是安娜的必然结局。他把安娜的命运写成一个悲剧,体现了生活自身的逻辑。安娜的命运,很值得同情,更值得我们认真的思索。她被逼上绝路,是社会的罪过;她的死,更是对黑暗社会的一个反抗,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对真挚诚恳的向往,对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在今天要求妇女解放的时代,这一种悲剧给我们的启示,更是深远而恒久的。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3

  安娜毋庸置疑是美丽的,她如同芜草丛中的奇葩,她的美不仅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感情热烈真挚,一种妩媚却真诚,充满活力而且轻盈,聪明又懂分寸的美。她热情感性,八年不懂感情的生活,使她在遇到真爱时能够不顾一切,断然放下名誉家庭甚至儿子。安娜,她追求属于自己的感情,她正直不放荡。当她一经理解弗龙斯基的感情以后,她勇敢地向丈夫跟旧生活决裂,她说:“我知道了我不能再欺骗自己,我是活人,罪不在我,上帝生就我这样一个人,我要感情,我要生活。”她追求真挚的感情,她也曾对弗龙斯基说:“爱,我因此不喜爱那个字眼,就正正因它对于我有太多的好处,远非你所能明白的。她是真诚单纯的,爱变爱的轰轰烈烈,无所遮掩,宁玉碎,不肯容忍自己欺骗。

  卡列宁,这个官僚制度的化身,他在生活中孜孜以求的只是勋章和官爵。在他看来,他之因此需要一个家庭,并非出于感情的需要,而是正因他在仕途上少不了这样一个点缀品。

  这么一个冷酷的政界高官,一个从小便是孤儿不懂得爱只会追逐名利的人,一个让安娜八年后想起便会哆嗦的丈夫!他是现实卑劣的,为了前程娶下毫无感情基础的妻子,冷漠对待安娜与自己唯一的儿子。他,无疑不能给安娜带来她所心心念念的感情。他和安娜的结合,在我看来,自始至终都是个错误。安娜心中对感情的渴求与可列宁的冷酷无情完全无法磨合。因此,安娜之后才会如飞蛾扑火式的深爱弗龙斯基,正因他能带给她所谓的感情。

  我想在我看来安娜是勇敢的,她始终不悔自己选取的道路:“假使一切要从头再来,也还是会一样的。”她鄙视那班贵族男女堕落虚伪的生活,在剧院里她向整个社交界抬起了高傲的美丽的头。 爱,只有简单笔画,却比想象复杂。安娜跟弗龙斯基的感情,到最后能够说只是单行线。

  安娜性格自身有着不可弥补的局限性,她曾对弗龙斯基说:“你要明白,自从我爱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变了。在我只有一件东西,一件东西----那就是你的爱!”“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么都没有了。请记住这个吧!”她变成了攀扶在弗龙斯基这棵树上的一条青藤,树倒藤亡。弗龙斯基成了她生活中和全部好处,一旦失去他的爱,她的生命便不可挽回地灰飞烟灭。但是之后弗龙斯基对她的爱已愈走愈远。她内心永无休止的矛盾与痛苦,她对生活对自己目前处境的迷惘与恐惧。她的生活,她的信仰和她的追求都找不到一个平衡的支点,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她本能地反抗一切,又本能地忍受着一切的冲击。她爱得愈深便愈没有安全感。到了最后,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妇女使用的靠姿色与服装去吸引弗龙斯基的视线。企图牵住他日益冷淡的感情。

  安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人都是为期望而活,正因有了期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而感情,最绚烂的花朵,人生最完美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了痛苦的深渊。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感情要将她毁灭。安娜正因羡慕光明,爱上了外表俊美,内心空虚的伏伦斯基。对感情,对幸福的无限渴望是她忘却了一切烦恼和恐惧,在幻想之中只为了感情而活。而一种虚妄的狂热也笼罩了弗龙斯基,他对安娜一见钟情,沉迷于她的美丽和独特气质,但更为重要的是,他与安娜的特殊关联带给他有一种征服感,荣辱感。这种虚荣之心决定了他对安娜的感情十分肤浅。而安娜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新的生活中,弗龙斯基对她来说,就是她所有的期望和寄托,就是她的一切。这种纯洁无暇的爱使伏伦斯基自惭形秽,推动着他不得不重新认识与安娜的关联,对自己的肤浅和轻率表示自责,并在精神上强迫自己进一步爱这个女生。被爱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幸福,快乐始终赠与那些无私的爱者。但是,“水满则溢,说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始终靠幻想活着的人终会有幻灭的一天。

  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轻柔弱的身躯,突然发现,原来人是如此脆弱。人真正脆弱的不是肉体,而是人的灵魂。当被寄托所有的感情消失不见,若爱最后只是单行,一切都失去了好处。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4

  对安娜

  看完之后,我只想对安娜说,你是个傻孩子,渥伦斯基爱的是你呀,他为你放弃工作,放弃他上流社会的社交,他甚至为你自杀!你还要他怎么样呢?除了爱情,人生还有很多事情做啊,怪只能怪当初的结合就建立在不伦与不被祝福,见不得光的条件下,所以有这么多矛盾,已婚。

  其实在很多岔路口都可以想着改变这样的命运,在受到老公阿列克谢原谅你之时,在舍不得儿子时,都可以回家。那么既然选择了渥伦斯基,就好好爱!为什么就因为他想从事社交的工作,不能经常陪你,就疑神疑鬼觉得他不爱你,每一次争吵都要歇斯底里让对方受到最大的伤害。最后为了让渥伦斯基后悔,居然选择自杀,我想说你这个傻安娜,你以为他会一辈子都会愧疚吗,可能会吧,不过他也会再找一个爱人,然后过他下半辈子,人始终是自私的。

  其实我真的很感谢让我在这个时候读到了安娜,起码你遇到的是一个爱你的,舍生为你的男人,谢谢让我坚强!

  我快20岁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挫折,让我快30岁的的时候也经历一回,我想上帝也是公平的,让我记忆深刻,我希望让到时候把这样的感受这样的书带给我将来的女儿,让她遇到爱情的时候不要丢掉尊严。不是自己的,就决绝的转身离开,不再回头!

  对吉媞

  我相信女孩们在一定的阶段会碰到一段“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年代,以为自己会被很多人关注,追求,丝毫不把其它人放在眼里,当自己失去时,才留恋曾经拥有过东西。也才意识到那个时期的自己是一个病态的阶段,其实人活得无欲无求,低调,不与人争,不倒贴别人,自己就过得很好的,属于自己的,在某个阶段就会来到自己身边。

  对瓦莲卡

  我真的好喜欢这个角色,为什么会把这个女孩描述这么美好,她就是我想活的样子啊。

  书中对瓦莲卡有一个描述:“ 但是她对于男子大概是没有吸引力的。她好比一朵美丽的花,虽然花瓣还没有凋谢,却已过了盛开期,不再发出芳香了。而且,她不能吸引男人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她缺乏洋溢在基蒂身上的东西——压抑住的生命火焰,和意识到自己富有魅力的感觉。她好像总是忙于工作,这是毫无疑问的,因此好像她对别的事情都不感兴趣。她以自己和吉提形成的对照,特别吸引住吉提。吉提感觉到在她身上,在她的生活方式上,她可以找到她苦苦追求的榜样:那就是超脱世俗男女关系的生活情趣、生活价值,那种男女关系现在那么使吉提厌恶,而且在她看来就像是等待买主的'可耻的陈列品一样。吉提越仔细观察她那素不相识的朋友,她就越确信这位姑娘是如她所想像的十全十美的人物,因此也就越加急切地想要和她结识了。”

  我觉得不是她没有魅力,而是在说,我自知有魅力,但是跟你无关,和大家都无关,只跟自己有关,爱情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我并不是为吸引男人,为了爱情而活,我有我的价值。她对爱情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理解,并不憎恨因为母亲意愿而离开她另娶其它姑娘的前男友,同时,也维护他,说他并非无情无义,是一个很好的人,也并不像吉媞说的委屈,相信他并不漠视她的爱,只是他是一个孝子。

  吉提影射到自己身上说,如果不是母亲之命,而是他自己这样呢,瓦莲卡说:“那是他行为不端,我就不会同情他了。”我想这里的意思也是,我不会因为这样伤害自己。

  谈起吉提说的委屈,瓦莲卡说到:有什么可委屈的呢,又不是您行为不端,是吗?有什么可丢脸的,您总不能对一个完全漠视您的人说您爱他吧?每个姑娘都经历过这种事。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有很多,有好些事比这个重要。

  吉提这个傻姑娘还想发问瓦莲卡:“是什么,是什么最重要的东西使您的心情这样平静呢?什么事情重要以及什么力量赋予您如此令人羡慕的平静和自尊。”

  书中没有说出来,我来回答你吧,吉提,弹琴比较重要,看书比较重要,背诗比较重要,做生意比较重要。通通这些自己的爱好,情趣,心情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5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它通过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而失败的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十九世纪俄罗斯的上流社会里,高层首长卡列宁之妻安娜艳冠群芳,在火车上她邂逅了风流倜傥的伯爵渥伦斯基。渥伦斯基的热情唤醒了安娜沉睡已久的爱情,二人产生了真爱,在当时社会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不顾一切地私奔,他们的爱情悲剧就此展开。虽然安娜勇敢地告诉自己的丈夫一切实情,希望能离婚,但看重社会地位的卡列宁,难以忍受夺妻的耻辱,以安娜最心爱的儿子做威胁,此刻,安娜已离家与渥伦斯基同居,怀了他的孩子,却不幸流产,得了后遗症,又对酒与药物有了依赖性,经过重重困难波折后,安娜的精神压力变得非常大。后来,渥伦斯基承受不了社会压力开始对她表示冷淡,安娜付出了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高昂代价,而现在所谓真挚自由的爱情也开始要被遗弃,她内心无法获得满足和平衡拒绝和安娜离婚并逼她放弃儿子。最后安娜身着一袭黑天鹅绒长裙,在火车站的铁轨前,让呼啸而过的火车结束了自己无望的爱情和生命。

  安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贵族妇女。她不满于封建婚姻,追求真挚自由的爱情。但作为贵族社会思想道德的叛逆者,安娜追求的虽然只是个人的爱情自由,采用的也只是个人反抗的方式,但她勇于面对整个上流社会,誓死不做虚伪的社会道德的俘虏。在冲破封建束缚,反抗社会压迫方面,她做到了处在她那个地位和环境中所可能做到的一切。这对当时的贵族资产阶级社会,具有深刻的批判揭露意义。

  这是我读过最好的一部小说。当时的社会是多么黑暗,多么残酷啊!她容纳不了安娜,很难说现在的社会能容纳这样的女人。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而爱,最绚丽的花朵,人生最美好的礼物。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幸福最终将安娜带入痛苦的深渊,如同飞蛾扑向野火,注定这场爱情要将她毁灭。我不相信有上帝的存在,正如安娜,她始终没有与现实妥协,她是一个非常勇敢的女人。当迎面扑来的火车碾过安娜柔弱的身躯,我突然发现原来人是如此脆弱,可人真的脆弱的不是肉体,而是灵魂。

  安娜的死亡是必然的,这并非因为她道德败坏,自私善妒,只是因为她是女人,是一个真诚的'女人,是一个贵族社会真诚的女人,是一个男权社会下贵族社会里还保持着真诚的女人,因此她只能自杀。

  然而产生这场悲剧的原因一是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动荡的社会和宗教及伦理道德摧毁了安娜的爱情,迫使她走上了毁灭之路。二是安娜的丈夫卡列宁利用婚姻和儿子束缚着安娜的感情,使她身心倍受折磨。三是安娜的情人渥伦斯基不能脱离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对安娜感情淡化,万般无助的安娜最终走上了死亡之路。四是安娜本身:安娜的内心深处存在着激烈的争取自由爱情和个人幸福与遵守贵族道德原则的冲突。她试图挣脱封建婚姻的镣铐,争得享受生活、享受爱情的权利。因此,安娜一方面需要爱情,大胆地追求爱情,另一方面又信奉贵族社会的道德准则,这造成安娜的大胆反抗行为,不仅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同时也得不到她自己的认可,她灵魂深处这两方面的内在矛盾至死都在折磨着她。

  因为爱而对所爱的人产生猜疑或嫉妒等,也是一种人之常情,在生活中保持一份警惕和小心亦不为过,关键是要能妥善把握好猜疑的尺度。从这个角度来说,爱情的能力,严格来说是经营爱情的能力,并不是人人都与生俱来的,必须后天认真学习才能熟练掌握。于是我想,许多生活中的爱情失败者会不会是由于他们自身缺乏爱情能力的培养造成的呢?在爱情和婚姻中最最可怕的就是以猜疑为依据,既不求证,也不给机会解释或改正,便开始实施不可逆转的报复,这种做法是不对的。

  有人说:安娜的悲剧也是内涵丰富的社会悲剧。是啊,我们都期盼着理想、宽容、仁慈,都希望我们的世界和平、安宁,充满人性,但悲剧总是一天天在我们身边发生。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对真挚诚恳的向往,对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特别是在今天这个社会,这一则悲剧带给人们的启示,更是深刻且恒久的。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 篇6

  “恰好在前后车轮的正中央对准她的那一瞬间,她把红色的提包一扔,头往两肩里一缩,两手着地扑进车厢底下,有一个轻微的动作,仿佛想要马上站起来似的,她双膝跪倒下去。恰在那一刹那间,她对自己在做的事大吃一惊。‘我在哪儿?我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她想要爬起来,想要躲开;但是一个巨大的、无情的东西撞在她头上,从脊背上冲过。‘主啊,饶恕我一切吧!’她说了这句话感觉到无力挣扎。”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安娜单纯得像一个小孩,她想起在第一天跟佛伦斯基相遇时火车压死人的事时她像看到了光芒一样明白了自己该上哪儿去,该做什么。这样带着报复心理的绝望似乎是安娜最后的解脱。当火车迎面朝她驶来时安娜对自己做的事大吃一惊,那是一股本能的恐惧,它肯定在一瞬间意识到了自己的愚蠢和悲剧吧。“主啊,饶恕我的一切吧!”一个人在桥上一直盯着河流时会想跳下去;在楼上一直盯着地面时会想跳下去;在月台上一直盯着轨道时也想一下子跳下去,等回过神来后倒吸一口气害怕得使劲睁大眼睛保持清醒。人类本来就是脆弱的,大概是因为没有人能摆脱自己吧。

  为什么会产生对安娜的批评呢,书中更多的是安娜的恐惧害怕和不安的表情和值得同情的痛苦。在生产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安娜差点死去,她躺在床上精神恍惚地望着卡列宁请求他的宽恕:“我不怕他,我怕死。现在我明白,我什么都明白,我什么都看得清楚。别觉得我奇怪。我还是老样子。可是我身上有另外一个女人呀,我怕她——她爱上了那个人,所以我想恨你,又忘不了从前那个女人。那个女人不是我,现在的我是真正的我,是整个的我。这会儿我要死了,我知道我要死了。你记住一点,我要的只是宽恕,别的什么也不要。”

  那时她痛苦地挣扎用恳求的呐喊渴望得到卡列宁的宽恕,而当最后卧轨倒下结束自己的生命时却是无力挣扎和抱着也许能够得到上帝宽恕的希望离开人世。安娜坐在剧院的包厢里忍受着众人的指点与侮辱,她的内心也受到基督教条的鞭策,这样的一次有着反抗意义的行为却使得她承认了自己的软弱,而佛伦斯基的自由更刺激她加重焦虑。卡列宁冰冷的那句“结束了”似乎在预示着安娜将一无所有。她不满丈夫整天忙于政治对自己不理不顾,她的感情在这样黑暗的生活中是死的。

  她单纯的想要得到爱情,同时她责备自己是自私的'是罪恶的。我认为安娜一定是那种为了遥远前方的光亮手持一盒火柴在黑暗的道路中一边给自己壮胆假装自己一点都不害怕一边踩着碎石子儿想要前进的小孩。“那支蜡烛,她是在它的光亮下读着一本充满惊惧、欺诈、痛苦和罪恶的书,忽地一闪,读后感。比从前任何时候都明亮,那光亮,给她照耀了原先蒙在黑暗中的一切光亮,噼啪一声,变得昏暗了,永远熄灭了。”不是每个人只要想着“人生只有一次”就有勇气单纯地去追求最重视的东西,而没有禁止去追求本身对于安娜来说就是救赎了吧。我很羡慕她有我没有的生命力,我认为这样的力量很耀眼,至于安娜命运的悲剧则是社会观念对她的束缚导致的必然结果。然而无论是谁都无时无刻不在有意识或是无意识地选择顺应还是反抗当下的社会观念,但只有极少数的人拥有超前的思想。

  在当时的社会批判安娜的观点是世人的习惯,而在如今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我认为没有批评任何一种观点的标准只有是否理解某个观点。只要不伤害他人任何人对不同的看法与行为只存在包容度的大小罢了。以爱情为中心的人生观和以家人为中心的人生观,以科学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以艺术为中心的世界观,以宗教为中心的价值观和以知识为中心的价值观等等。以不同的思想为中心出发的行为当然不同,这样的差异性在现在进步的观念不再用批评去看待了。作为一个生活优越的贵族周围的人若是理解安娜的行为,她绝对不会自杀。另一方面安娜和卡列宁不止不理解这么简单了,他们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伤害了自己,卡列宁以工作为中心对安娜不上心的行为就是对以爱情为中心的她的伤害,以爱情为中心的安娜和佛伦斯基坠入恋河的行为损害了卡列宁最重视的形象反过来又伤害了他。所以在以不伤害他人为前提的条件下保留理解对方的观点对现在的我们来说也深受启发。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相关文章: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07-20

安娜·卡列尼娜简介02-21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01-26

《安娜.卡列尼娜》的读书笔记11-22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01-13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01-12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范文12-02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精选16篇)10-20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11篇01-19

精选《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