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受戒读书心得

时间:2023-02-07 17:19:1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受戒读书心得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受戒读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受戒读书心得

受戒读书心得1

  文章开篇就用缓慢的文笔描述了一个独特的世外桃源,与其说独特更不如说荒诞。庵赵庄的人们太宽容了,在他们心中,和尚就是一个普通的职业,像是郎中,书生,当铺,商人之类的职业,没有区别。和尚可以喝酒吃肉,可以还俗,可以近女色,唱淫歌,可以赌博打牌。

  和尚不用守清规还是和尚吗?——这样光怪陆离的生活,和人生的苦涩全然无关,完全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观念。

  再说小英子一家,赵大伯是田场上样样精通的好把式,不仅脾气好,身体也结实的像一颗榆树;赵大妈也是精神的出奇,她不仅家乡菜做得可口,而且剪的花样子也是众家嫁闺女的稀罕物;两个宝贝女儿更是漂亮,大英子文静,已有人家,小英子活泼,成天嘻嘻哈哈,像只喜鹊。由此村庄独特的幸福生活可见一斑。

  汪曾祺淡淡的文笔描述了这样一个地方,没有苦涩,没有勾心斗角,可以不包容一切原始欲望的世外桃源。荸荠庵里,二师父在俗世是有家眷的,甚至每年还把他老婆接来避暑纳凉;三师父更是人不仅漂亮,有一手“飞铙”的绝活,甚至每场法事之后,村里就会有大姑娘或小媳妇蓦然失踪。然而却没有人指责,这一切的荒诞在村庄里是如此和谐。

  在我看来,和尚本身不是一种职业,守清规也并不是对人性的压抑。对于那些看破红尘的人来说,选择出家反倒是解脱。给心灵困惑的人们一个远离尘世的机会。而文章中,和尚变成职业,用来赚钱,是对佛教信仰的侮辱。

  再说全文的主线,明海和小英子,二人两小无猜的感情倒是让人动容。也只有在庵赵庄这样宽容的.环境里才有可能成长发芽的恋情。这也是全文唯一让我觉得像世外桃源的地方。

  文章题目是受戒,而受戒却放在结尾,被浅浅一带而过。作者是故意让人错觉离题,然后再体味作者的用心良苦。“受戒”后,和尚本身就应该是过着平淡的清修生活的,可是他们“不正经”,于是题目与正文便产生了反差效果,而这种反差效果恰恰是表达了作者心中想讽刺的现象。

受戒读书心得2

  汪曾祺17岁那年在一个寺庙避难,由此写出了回忆中的《僧与庙》。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受戒》也是根据那段时期的回忆而创作的,对比两篇文章,《僧与庙》是未经过加工的,粗糙的,《受戒》则要更加完美,每一个人物形象都丰满鲜明了很多,而且在以此寺庙为基础上加入了初恋的故事,显然《僧与庙》现实的,《受戒》是纯真而梦幻的,加入了作者的想象和自身理想。

  聪明漂亮的小明子从小就知道自己是要出家的,他们那地方出和尚,就像有的地方靠种地,有的地方要出去打工,他们那地方就靠做和尚谋生。

  而和尚在这文章里面,却是世俗的,他们可以喝酒吃肉,可以结婚,不守什么戒律清规,也没人会说,有时,“一场大焰口过后,就好像一个戏班子过后一样,会有一个,两个大姑娘失踪,跟着和尚跑了”

  可以看出《受戒》里的师父们及小明子都是根据《僧与庙》中的几个和尚的形象发展而来的,而小英子的形象以及爱情线却是重新为主题塑造的。

  小英子家就在寺庙旁,家境殷实,家庭关系和睦,这正是作者的家庭生活情境的写照。

  小明子13岁出家,17岁受戒,和小英子在一起,而作者也是在17岁时经历着自己的初恋。

  作者在文章最后写到: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汪曾祺渴望着像小英子一样,能自由自在的生活,然而作为一个男性必然要承担着某些责任,也包含着现实的无奈。

  受戒对于和尚来说是必须要经历的。小明子从小就知道自己要做和尚,包含着一层宿命的味道。

  就像有些人,生来就被父母或周围环境限制,而必须要走某一条道路,这就是所谓宿命,也即本文中“受戒”的含义。

  但是在本文中,和尚并没有被戒律锁住,这是当地的风土人情,也是作者的理想,人是有创造力的,而不是一层不变的。

  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要自己所要的生活,而不一定要屈服于宿命。

  读汪曾祺的短篇,每一个故事的人物都非常鲜明仿佛活生生站在你面前,每一篇文章都带有浓浓的地方特色。

  以前写作文,老师总说要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而他的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和细节都是非常好的把握住了,我尝试回想了一下我的家乡和身边的人,很多人我都没办法想起什么故事,也因为我没有仔细的观察和了解过。

  再看《僧与庙》与《受戒》的对比,其实故事都来源于生活,《僧与庙》是通过观察人物得到的,《受戒》就在这个基础上加入自身体会和想要表达的主题,加工而来的。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很多人都说其中有大量虚构,我不在乎她是否虚构,若想故事好读有趣是必然要经过加工的,不然那不就是像看了一个枯燥的纪录片,而且我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人过着这样的生活。

  再看现在的自媒体文章,有一些作者写的故事是可以看出自相矛盾的,而也有作者自己说,为方便读者理解,会转换视角,把别人的故事写作自己的,其实这都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大家的共鸣。

  前一段时间,我问朋友我可以写一些什么呢?

  她说可以写周围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有时候可以来点有趣的。

  而我尝试了一下模仿现在比较流行的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讲道理的方法来写文时,发现我没有很多故事,我也没仔细观察过别人的故事,我写不出来,所以我才选择写读书笔记。

  今天看到一个我比较喜欢的作者文章中的一句话:读书,行路,和自己交流,和他人交流。

  如此才有故事,不然生活就是这样一成不变,这几点我都无法做好,不过咱们还是要向着这个目标前进。

受戒读书心得3

  《受戒》是汪曾祺的一部短篇小说,于1980年发表于《北京文学》。描述了小和尚明海和农家女孩小英子之间天真无邪懵懵懂懂的感情。

  他歌颂了善良淳朴的人性,表达了对人生,对生活的无限热爱。

  《受戒》里的文字并没有那么的华丽,它的文字和它给我们展现的资料一样朴实而平淡,像午后的一杯清茶让人心旷神怡。

  让人感到惬意,也把人性最真的一面展此刻了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生活里多了一丝宁静。

  刚开始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被他那清新文字,朴实的写作风格所吸引了,可是在细细探究之后发现,这篇文章包含了汪曾祺太多的感情在那里面。

  《受戒》出现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的潮涌之际,可是在汪曾祺的笔下却没有政治话语的痕迹,没有浓烈的杯具意识。

  无论是对景物的描述还是对环境、任务的描述,都有给人一种灵动清逸的感觉。

  在那个年代汪曾祺想要的就是这种最质朴的`人性,没有任何被玷污的人,活出了一个自我的人。

  对于身处此刻的我们来说更加应当好好去读一下这本书,去感受一下其中的恬静、质朴和此刻很少再会体会到的清新。

  此刻的我们都过于浮躁、过于功利,人性的美似乎很少展此刻生活中更多的是人性“恶”的这一面展现出来。

受戒读书心得4

  《受戒》篇幅不长,却写得十分有画面感。我读着似乎都能想象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故事性很强。虽然没有什么惊人的场面描述,没有华丽的辞藻,仅是白描的笔触却也写得生动。

  故事中的人物都很饱满,是完整的人。比如写明子受戒时,有一个山东和尚受戒烧戒疤太疼,山东和尚骂人了:“俺日你奶奶的,俺不烧了!”简直就是村野俗夫!这和尚的反应让人觉得十分的真实,直爽的山东汉子的形象跃然纸上。虽写的.是和尚,却不是超脱世俗的和尚,境界很高,只知吃斋念佛,不食人间烟火。和尚也在那个世外桃源过得潇洒,能够自给自足,靠着自我的本事获得吃穿,那里的和尚能够偶尔吃肉,甚至能够娶妻。还有小英子家房子独村独落,有田没有全拿来种粮食,而是有半亩种了小英子喜欢的荸荠。这种有些理想化的社会生活,在当时就应是有些超凡的。

  故事中明子和小英子之间的感情纯纯的。从开始到结尾,两人之间的关系总有些微妙。开头埋了伏笔,将两人从空间上拉近,到之后两人之间不断的交集。似乎只是孩子间,玩伴间的情谊,没有明确的错综复杂的感情,一向简简单单,似水长流,一点一点渗透到故事中,一种朦胧的感情,直到最后的真情流露才把故事推到高潮。最后,文章用一个省略号结尾。

【受戒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受戒的读书笔记范文(精选7篇)11-29

《受戒》读后感04-30

受戒读后感02-05

受戒读后感01-27

汪曾祺受戒的读后感03-23

受戒 汪曾祺读后感04-05

《受戒》读后感900字01-12

受戒读后感13篇01-22

《受戒》读后感7篇11-03

《受戒》读后感8篇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