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

时间:2023-01-29 18:06: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书,这本书包含了历史上有名的三家分汉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古代人知道,连我们现代人也忘不掉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这本书是《三国演义》。

  读起《三国演义》,大家便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胸怀大志、以仁义为本的'刘备刘皇叔;想到神机妙算、计谋超群、为蜀汉大业尽心尽力的诸葛孔明;想到贪婪好色、视众诸侯为草菅的吕布;想起高大勇猛、坚不可摧的张飞;想起义重如山的汉寿亭侯关云长;想起假仁假义、居心不良、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想起恩将仇报、见利忘义的孙权……

  《三国演义》共一百九十一页,无论是桃园结义、过五关斩六将、火烧赤壁、诸葛亮草船借箭、火烧上方谷等都能让读者心存崇拜的感觉,比如我崇拜诸葛亮,因为他料事如神,先博望坡设计烧曹营,又以空城计打败曹军,然后用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孙刘联手攻打曹操,周瑜见诸葛亮之才不低于自己,三番五次谋害诸葛亮,诸葛亮略施小计让周瑜的计谋次次失败,最后周瑜自己气死了自己,这告诉我们,能嫉妒他人的能力及才智,更不能陷害别人,不然自己最终会尝到恶果,有人说曹操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只要读过《三国演义》者会有定论。

  古代没有任何先进的仪器,可是还是有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琴、棋、文、画等样样精通,这是他们勤奋比常人付出百倍努力所得到的才智,现在科技发达,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回报祖国!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2

  《三国演义》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吧!它是我国古代著名作家罗贯中的作品。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我读了这本书后,大为触动。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官渡之战”。

  却说袁绍兴兵,往官渡进发。曹操起军七万,袁绍起军七十万,前往迎敌。沮授劝袁绍不能硬战,要绥守,拖至对方粮草用尽。袁绍不听,反将沮授关入大牢。

  袁绍和曹操第一次开战时,袁绍军队约退三十里,曹操又派轻骑劫了绍军的粮草。许攸对袁绍说:“曹操军队已疲惫不堪,粮草定缺少,此时应派军前后夹攻。”袁绍不听,还说许攸是奸细,许攸只好连夜投奔曹操,并向他报了绍军的情况,劝他去烧粮草。曹操听劝,派兵烧了敌军的.粮草,绍军大乱,曹操乘胜追击,使得袁绍兵败而逃。

  曹兵七万,绍兵七十万,胜负早在之前就完全定好了,可为何绍军却被打败了呢?原因是在于袁绍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使得七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明白了:在做事之前应多听一听别人的衷告,权衡利弊,之后才不会后悔莫及。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3

  在我读过的书中,我最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真是百看不厌。而且,每读一遍都会对里面的人物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书中描写的情节非常的精彩,每个人的性格、外貌写得栩栩如生。我最敬佩关云长了,他的武艺盖世,最重要的他是个有情有义、不忘恩德的人。书中有一段写他在曹营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每天心里却想着刘备。让我们看出,他是一个有情有意的人。还有一段描写关羽在华容道放走了敌人曹操,为什么呢?因为曹操曾经待他不薄。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关羽是一个不忘恩德的人。

  我还喜欢诸葛亮,原因很简单,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帮刘备夺得了城池,立了大功。为了运粮方便,造出了木牛流马。在刘备死后,为了有一个安定的后方,率领大军,七擒孟获。他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有时我们既要像刘备、诸葛亮一样,胸怀大志、斗智斗勇,亲贤臣而远小人;又要像关羽和张飞一样,做个有情有义的人。其实,我个人认为,曹操也有可贵的地方,他是一个有魄力、敢作敢当、血气方刚的人。当然,不同人有不同人的解读,你的呢?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4

  以前常听大人讲起三国演义的故事,里面曲折的故事情节一直让我念念不忘。所以在今年寒假,我无意中发现书橱里有一本《三国演义》,便迫不及待的阅读起来。可我一拿起书,就深深的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住了。我仿佛看见了英勇善战的赵云、足智多谋的周瑜。临危不惧的关羽以及拥有强大势力的曹操。

  这些人物里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诸葛亮了。诸葛亮字孔明,俗称卧龙先生,家住襄阳隆中卧龙岗,是刘备三顾茅庐请来的。他有勇有谋,聪明过人,曾用计策在三天之内从曹操那里借来10万支箭,让周瑜自叹不如。

  有一次,魏军的司马懿又侵犯了蜀国,而诸葛亮只拥有36名将士,而他不慌不忙的搬来一张琴,悠然自得的弹起了优美的曲子,还让手下去打开城门,扫地泼水,他的手下像丈二和尚——摸不找头脑。司马懿看了,想:诸葛亮向来用兵谨慎,不会冒这么大的险,一定有埋伏。想着想着便下令撤兵。当司马懿明白事情真相时,对天长叹一声:“我不如诸葛亮,我不如诸葛亮!”诸葛亮的'机智勇敢吓退了敌人,化解了危机。

  联系到我们的生活中,也要像诸葛亮一样知己知彼,要冷静的处理事情,不能莽撞。

  读完三国演义,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曲折的情景和栩栩如生的人物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我不禁喜欢上了《三国演义》,有时间我一定还要看看《水浒传》和《西游记》!

  中国的古代文学真是璀璨啊!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5

  最近,我迷上了三国演义。三国演义里最让我佩服的人是诸葛亮。因为他非常聪明、机智。最显得诸葛亮聪明的故事是下面这个。

  诸葛亮临死前料到魏廷(手下一名大将)要造反,便给了杨仪一个锦囊,告诉他,在魏廷造反时打开这个锦囊,诸葛亮死后,马岱(也是诸葛亮手下)投奔魏廷。魏廷还想投奔曹睿。马岱劝魏廷说:大将军如今兵力很多,何必要投奔魏军(曹睿)。后来,魏廷主动攻击杨仪。杨仪派大将姜维出去迎战。但魏廷派手下放火截断杨仪的粮道,就在杨仪的军队要被饿死的.时候,杨仪想到诸葛亮临死前给他一个锦囊。当火快要烧到军营时,杨仪看完诸葛亮留给他的锦囊,笑着出来了。指着魏廷说:你今日要能说三声“谁敢杀我”我就投降你。魏廷大笑,说:就是说一万遍也行!话还没说完,后边发出一阵马岱的吼声:我敢杀你!马岱挥起大刀把魏廷的头颅砍掉了。原来,诸葛亮临死前告诉马岱:假装投降魏廷,当杨仪让魏廷说的时候趁机杀死魏廷。

  我对这个故事的印象最深。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6

  妈妈常说,作为男孩,就应该博古通今,所以今年暑假,历史小说就成了我的必读书目。当然,谈到历史小说,那又怎么能少了《三国演义》呢?这本脍炙人口的古典名著当仁不让地成了我暑期生活的主角。

  在这本书里,英雄人物众多,且又性格鲜明,但我的“最爱”一定非赵子龙、刘玄德、诸葛孔明莫属了。

  赵子龙乃蜀国大将,颇得刘备赏识,被刘备亲切地成为“四弟”。他不畏生死,骁勇善战,长阪桥七进七出,却只为挽救结拜兄弟刘备的'儿子“阿斗”。他的忠义之心深深地打动了我。

  刘备是三国之中根基最浅的,但他靠着智慧和勇气,建立了自己强大的军事版图。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陇中,其“任人唯贤”的做法成为历史上的一段佳话;他体会到百姓的流离之苦,在攻城取得胜利时,安抚百姓,把国库里的粮食分给老百姓,其“心系黎庶”的博大胸怀让人心生敬佩。

  诸葛亮的空城计是我最欣赏的。当时西城的兵力已经所剩无几了,这时,司马懿带着十五万大军攻上门来,诸葛亮巧妙地利用了对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巧用空城计将他们吓了回去,足以看出他的足智多谋。而且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他还能如此的泰然自若,真是佩服!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虽然《三国演义》只是一部虚构的小说,但是书中的很多事件和人物还是值得后人好好效仿。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7

  在短暂的寒假中,我读了不少的书。其中,我的首选是《三国演义》,这本书讲述的是公元xx年至xx年吴魏蜀三国份争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历史上许许多多有名的人物: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恶贯满盈的黄卓、小鸡肚肠的.周瑜……在这些英雄豪杰中,我最欣赏的就是诸葛亮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他能利用自然环境及气候变化完成用兵之计,不管别人有什么计谋都瞒不过他。就以划船借箭的故事说吧,由于诸葛亮的智慧有目共睹迫使周瑜非常妒忌他,把他当做东吴大患总是想找借口陷害他,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而且周瑜还让工人们总有做不完的苦工,惩罚诸葛亮。但是诸葛亮根据气候和他自己的博学就在规定时间内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古时候的人们那么聪明能干。读完此书,我对诸葛亮的才华更加佩服。

  《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性格鲜明很有个性的人物。读完这本书后我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为诸葛亮一样的博学广文、才华横溢。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8

  《三国演义》是一本记载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的史书。这本书令我手不释卷。里面的人物个个英雄气概十足。有忠肝义胆的“武圣”关羽、有以仁义为先的刘备、有“乱世奸雄”的魏王曹操、有出口成章,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

  从桃园三结义起,刘关张三兄弟从此形影不离,荣辱与共。后来赵云也加入刘备帐下,可谓再添虎将,紧接着黄忠,马超也个个入帐,最后却造成了“文弱武强”的局面。刘备便三顾茅庐,三次前往卧龙岗,诚心终于打动了诸葛亮,于是诸葛亮便出山相助刘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呢因此如鱼得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备有幸得“凤雏”庞统。水镜先生说过:“凤雏卧龙得一便可安天下。”何况现在以得二呢,可是庞统在夺取西川途中,身中数余剑,不幸生亡,英年早逝,死时年仅36岁。

  魏王曹操最宠爱的两个儿子,曹植曹冲都未能继承王位,无奈之下让长子曹丕继承,曹丕阴险毒辣,逼曹植七步成诗,争夺王位时又害死曹冲,但君王不正是需要那么狠心吗?

  而吴国呢则是最晚灭亡,吴王孙权治国有方,他的统治让曹操不禁感慨道:“生儿子就要生得象孙权那样。”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荡气回肠的讲述了三国故事,让我梦回三国!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9

  《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喜欢、最早读的一部历史小说,我被书中的各种个性的人物深深吸引着,他们不同的品德造就了自身不同的`命运。使我对此书爱不释手、百读不厌。

  书中,诸葛亮和关云长是我最敬佩的两个大英雄。诸葛亮一代完人,草船借箭、空城计,尽显其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他既能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也能呼风唤雨,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本领让我不由为之惊叹。更可贵之处是,其树立的君臣之礼可谓是中国几千年之典范。其忠贞不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更是震撼着我。他是我们后世忠诚的楷模。

  同样,关羽也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之人。想当年,他斩颜良诛文丑,一代梟雄曹操对他三番五次收买,甚至以赤兔赠英雄,也没能留住他。在得知兄长消息,他立即封金挂印,不惜过五关斩六将,威风煞煞。然而一路上照顾嫂子却是无微不至,毕恭毕敬,就是收得义子也不敢自作主张。难怪曹操对其既爱之也恨之到极点。可惜的是他晚年臂中箭毒,刮骨疗毒后,终被吕蒙所激而杀之,一代明将从此殒落。关羽虽傲,但古今中外后人无不对他忠诚的品德深表敬佩。

  今天,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里,忠诚更是我们应该具备的最好的品德,对待人民忠诚,对待祖国忠诚,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以一颗忠诚的赤子之心回报生养我们的母亲和祖国!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0

  大家一定知道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用他那如缘大笔,描绘了东汉末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彻底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中国进入一个群雄争霸时代的一场场惊心动魂的`战争。

  在曹操献刀刺董卓的故事中看出了曹操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在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中看出关羽是个骁勇善战的人。在三顾茅庐的故事中写了礼贤下士的刘备。在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中写出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

  后来,关羽在东吴遇害,张飞连夜也遇害,刘备悲痛万分。虽然孔明。赵云都劝刘备以大局为重,联吴伐曹,但是刘备报仇心切,不听劝告。孙权也再三派人去讲和,可被都被拒绝。孙权无奈派陆逊前去迎敌。,陆逊打败了刘备,蜀君损兵折将,蜀汉元气大伤,刘备一病不起,不久病死了,太子刘禅继位。孔明死后,刘禅已长大,整天不理朝政,只知道吃喝玩乐。姜维知道司马昭攻打蜀国后,立刻上表,攻打敌军,可刘禅却去求神问卜。姜维领兵,致使魏军长驱直入,直逼成都。这时刘禅慌了,他派人去投降,蜀国从此面亡了。过了几愈吴国也投降了。从此,西晋王统一了中国。

  我明白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习诸葛孔明。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1

  “何为英雄?”

  曹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袁术冢中枯骨;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刘表虚名无实;孙策藉父之名;刘璋守户之犬;张绣、张鲁、韩遂碌碌小人。”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当今谁为英雄?”

  抱着儿子遗体执勤的邓波,双膝跪着掩护孩子的母亲,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的张米亚,张开双臂护着孩子的谭千秋……在大灾大难面前舍己为人的人可谓英雄;获得到了8块金牌的菲尔普斯,“妈妈选手”洗东妹,女子四人赛艇双桨选手唐宾、金紫薇、奚爱华和张杨杨……在重大比赛中为国争光的体育健儿可谓英雄;单腿游完10公里奇迹的奥运残奥双料选手杜托伊特,双目失明连续自费参加了5届残奥会戈麦斯,从绝症中走出的`王者范德韦登……在残缺的肢体中意志坚持取得成功的人可谓英雄。在危难之时救人于水火之中的消防战士可谓英雄,在关键时候勇斗歹徒的人民警察可谓英雄…………

  而默默无闻,为他人做嫁衣裳,为英雄做铺垫的人可谓真正的英雄。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2

  读这本书的第一个感觉是,在三国时期,竟有这等“奇人”,为出茅庐,便已知天下三分,此人就是诸葛亮。

  我从他身上体会到了智慧,而且在他的引领下,带着蜀国打仗,几乎是没有输过和他交谈,可能都是在他的安排之中。他一直效忠与蜀国,为的'只是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我感觉到他的身上不只有智慧,还善于随机应变,抓住了司马懿爱猜疑的性格特征,做出相应的举动,借助敌人的习惯来达成自己的大事,保住的国家。

  诸葛亮懂人心,懂三国,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当然要论英雄刘备与曹操是英雄,但刘备却故意闻雷而掩耳,让曹操对刘备放松警惕,没有想到日后,他们两个人不是朋友而是敌人,这也是智慧。

  张飞义释严颜,他听从了诸葛亮的劝告,该冷静的时候就要冷静,要考虑他人的感受。张飞要严颜,归降蜀国,但他不从,急着要杀他,但又一想,十分敬佩他的节气,所以亲自为他松绑,严颜见张飞如此豪爽,便答应归降蜀国。张飞在这次显现出了智慧,他考虑的是,他人的感受,而不是义气用事。

  智慧,多思考是关键,每个人都有潜在的智慧,只不过是你发挥的问题,只有思考,才可以解开一个个危机。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3

  忠义美髯公——关羽

  “关羽夜走麦城,被绊马索绊倒活捉,后被东吴杀害…”看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心里面波翻浪涌,久久不能平静。

  想当初:关云长面如重枣,蚕眉凤目,胯下赤兔马,手持青龙偃月刀,是多么威风。

  温酒斩华雄、降汉不降曹、斩颜良捉文丑、单刀赴会毫无惧色、水淹七军、生擒于进、刀斩庞德、刮骨疗毒面不改色……

  这样一位忠义又文武双全的'五虎大将为什么败走麦城,被杀害了呢?正是因为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高傲。东吴孙权有意和关羽和好,去给关羽提亲。关羽看不起孙权,说了一句:“虎女焉能嫁犬子!”赶走了孙权的使臣,才惹怒了孙权,攻打荆州。败走麦城,明知有埋伏还走,以为伏兵根本挡不住自己,结果被生擒、害死。

  骄傲自大是那么可怕,俗话说:骄兵必败。我以后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再高傲了,我要深深记住关羽的教训。学习他那勇敢无畏、坚强不屈的精神,忠义两全的品格。吸取他高傲自大、目中无人导致失败的教训。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4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个暑假我又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这本书仿佛是一顿大餐,更似一个仙境,那里的“景色”十分美丽,让我们来看一看吧!

  《三国演义》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小说讲述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将近百年的历史故事。本故事起于黄巾起义,写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终于西晋统一。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对人物的描写十分精致。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仁政、爱民的刘备,粗鲁、莽撞的张飞。我最敬佩的就是关羽了,关羽有九尺高,胡子有二尺长,脸色像枣一样红,丹凤眼,卧蚕眉,非常威武。他武艺高强,在《温酒斩华雄》中,曹操让他先喝杯热酒再走,关羽说不用,去斩华雄,等他回来拿着华雄的头时,那酒还是温的。我觉得关羽十分忠勇,虽然已经有几个人被华雄杀死了,但他不怕死,这种精神令我敬佩。

  关羽他对大哥刘备义重如山,尽管奸诈的曹操给他很多的'金银珠宝、财宝。但关羽坚持一定要回到大哥刘备身边,我觉得关羽十分忠实,身在曹营心在汉,他心中装的是兄弟情,装的是曾经的桃园誓盟。

  《三国演义》这本书不管是小朋友、青少年、中年、老年人都爱看,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这就是《三国演义》给我们的道理!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5

  很早之前,我就把我国的四大名著都看了个遍,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它是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一首气势宏伟的赞歌拉开了三国的`序幕,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以魏、蜀、吴三国的兴亡为线索,详细的描绘了三国时期尖锐且复杂的统治军事斗争。

  里面有三个人最让我佩服,分别是:神算子诸葛亮、骁勇善战的关羽和粗中有细的赵云。诸葛亮料事如神,上通天文下知地理,能将天下三国鼎立的局面做出准确的预知,出山后展现了自己的雄才大略,巧借东风、草船借箭等各种计谋,真是精彩至极,三气周瑜,使周瑜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空城计”了,当我读到“司马懿来到城下,见孔明独坐城楼,焚香操琴,他知道孔明生平谨慎,怕中计,便领兵自退”时,不禁哈哈大笑,却也佩服至极!再说那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魄力十足。而赵云就更厉害了,连杀曹操十几员大将,那场面,真叫一个血肉横飞啊!吓得曹军都不敢接近,果然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三国演义》这本小说把其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句子生动有趣,使读者身临其境。看完一遍后我学到的是:做人做事一定要动脑筋,安排计划时要详细周到,无论对待什么事,都不能骄傲自大。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02-28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0-09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15篇12-05

小学生《三国演义》读书笔记01-15

三国演义小学生读书笔记06-09

小学生读《三国演义》有感07-23

小学生读三国演义有感07-23

三国演义的优秀小学生读书笔记01-19

小学生读《三国演义》有感13篇07-23

三国演义小学生读书笔记15篇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