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为学》有感

时间:2023-01-08 14:01:3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为学》有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为学》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为学》有感1

  我很荣幸读到彭端淑的作品《为学》。故事里讲了富僧对贫僧的嘲笑,我们大家只会对他批评,然而大家都忽视了他的惭色。当贫僧从南海回来对富僧说到过南海的事,他有惭色,这说明了他有悔改之意,这是该赞扬的。

  《为学》,我一看便像磁铁似的深深地吸引了我,看了后,我深受教育。愧为立志之始,志为行动之先。因未实现理想,于惭愧之际立志奋发,而获得成功者,大有人在。

  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无论当代还是现代,都举不胜举。让我们谈谈当代吧!当代保尔,张海迪,她躺在病床上,别的病人拿了瓶药递到她眼前,问她瓶纸上的英文讲什么,可她摇了摇头,觉得很惭愧。从此,她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激发了她的自信心,使她更努力学习。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张海迪学会了多种外国语言。

  每个人以及每个人做的每件事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总会有缺陷或失败的。有些人失败了一两次,就失去了自信心,就垂头丧气。失败乃是成功之母,对一些有自信的人来说,这样的一两次失败,是他们对成功的补充,给他们多了一次成功的经验,这样的失败,使人们对希望和挫折多了一份自信。失败了,有惭愧之意是可贵的,这样使思索、奋斗努力的力量包围着全身,激发信心,变压力为动力,继续前进,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

  我们作为21世纪的青年们,做错了事,可贵的是爬起来,有悔改之意,重新改正错误;可怕的是不会改,不肯改,越陷越深,甚至跌进万丈深渊!我们有错就改,难道不能做到吗?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让我们用科学技术建设新中国吧!

  知错而愧,以愧促行,能如此,何事不成焉?

  学了《为学》,真是发人深思,使我受益匪浅!

  读《为学》有感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国庆节,爸爸送了《论语》一书给我做为国庆礼物。我很喜欢这个节日礼物,读了几页想和大家一起谈谈我的感想。

  在《论语》一书中,我最喜欢的是《为学》这一章。

  你看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说”同“悦”,就是愉快、高兴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讲到了“学习又经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我上学期期末考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就是因为我在考前做足了功夫。当老师讲完本学期课程后,我回家又把书本上的知识温习了一遍,将有疑问的题请教了爸爸、妈妈,直到所有的题目弄懂为止。考试的时候,才取得了好成绩。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好朋友从远方来访,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我们一起坐校车,排队吃饭,一起做游戏——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当我上小学的时候,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学校,他回老家湖北去上学了,不能一起上学我伤心了好一阵子。在今年暑假的一天,突然他回深圳来了,还打电话到我家里约我一起去“世界之窗”玩,我们一同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上周,我们一家出去玩,走到马路边,这时一辆汽车向我们冲过来,我们向后退了一步,突然又一辆汽车向我们站的地方驶来,我们又往后退一步,恰好一位阿姨骑自行车从我妈妈的身后经过,碰到了我的妈妈,这位阿姨扭过头来骂了我们一句,当时,我妈妈的脸被气红了,我知道妈妈一定很生气,我拖着妈妈的手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妈妈觉得我很懂事,拧了拧我的小鼻子笑了。

  通过自学“为学”这一章,我懂得了许多处事的道理。

  读《为学》有感3

  当我学习完《为学》这篇课文时,我从中收益匪浅。

  《为学》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从前,西蜀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有。有一天,贫穷的和尚说要去南海,富有的和尚却看不起他。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告诉富和尚。富有的和尚感到很惭愧。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只要坚韧不拨,难事也会变成容易的事。所以,我们一定要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不要被它们吓倒。

  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这样的事:

  记得在我六年级的时候,由于我们是毕业班,因而大家都很认真复习。由于我对数学不感兴趣,对英语也颇感兴趣,可就是对数学不感兴趣。考试起来,由于偏科,降低了平均分,不能取得好成绩,因而没少挨父母的批评,可我自己也不想的。难道是我不想学好数学吗?可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上数学科我就感到头晕,就想睡觉。教数学的正好是我的班主任。有一次,她把我找到教导处与我谈心,说:“晓敏 ,最近我发现你上课总是不专心,整天、睡觉,是不是有什么事?”我被班主任的一席话深深地打动了,原来老师是那样关心我的。老师,不是我不想学习,而是我整天都不原去学,因为我认为数学太难学!因而,在升学考试中,我因不会做数学而累到分数下降,结果考不上理想的学校,辜负了大家的期望,我真是对不起大家!我没能考上自己理想中的学校,这成为了我人生中的一大遗憾。从此,我要认真学好各科,从此发奋做人,为父母争光!为自己争光!

  无论做任何事,关键在于四个字:事在人为!亲爱的读者,如果你想知道多些详情,就请去学一学《为学》吧,它会教会你许多不知道的东西

  读《为学》有感4

  在这个暑假里,我很荣幸读到清朝文豪彭端淑的作品《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我一看便像磁铁似的深深地被它所吸引,读完后,我颇有感悟。诚然,“为学”的确需要“学之”。只不过,“为学”并不是仅仅依靠简单的“学之”就能成功的,它还需要好些条件。

  “为学”是需要“天资”的。人先天的差异总是会有的,虽然大多情况下差异并不是很大,但是世上的确存在着许多天赋异禀的人。所以恰当地利用天资便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什么不适当地留意我们的长处呢?

  “为学”是需要踏实的行动来完成的。虽然人存在先天差异,但是如果脱离了努力的话,再聪明的苗子也不能成为栋梁之材。比如王安石的《伤仲永》就写了一个因为放弃了后天的努力而使一个天才变成凡人的事例。大家也都知道“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书中说的很对,天下的事有容易和简单之分吗?没有,这正如作者所说:只要去做,难事也会变简单;而不去做,简单的也会变难,就如文中的那两个和尚:富和尚虽有财富,却没有志向,而穷和尚虽穷,但有远志,有信心。最终他凭着一瓶一钵至南海还,以至于最后“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结果。套用一个成语:对于“为学”,努力就好像是皮,天资就如同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人们常说:“寒门出才子”。由此可见,人生立志,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向穷和尚那样,有所想必有所做才行。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读《为学》有感5

  读完了《为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

  天下的道理就是这样,事在人为。光坐在那嘟嘟哝哝的抱怨世事艰险是没用的,除了多浪费时间和造成对事实的曲解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只要你动手去做,事情就不一样了。用心了,努力了,再难的事情自然也就迎刃而解。

  你看《为学》里,西蜀一贫一富两个僧人,富僧只会空想,空想着买条船去南海,可是拖了好几年,光是嘴上说说,没有任何实际行动,而那个贫僧却立刻去实现自己的愿望,带着一个瓶,一个钵,凭借自己的坚强意志和要实现愿望的决心,终于到达了南海。

  这个事实说明了:一个人有自己的志向,但却无实际行动,结果就会像那个富僧一样,落到了一个可笑又可悲的下场。

  很多的人,就是顾忌这个,顾忌那个,最后白白的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全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担心害怕上,到那时,想要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一生在忧愁痛苦和后悔自责中度过。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很乏味呢?

  这种人就远远不如那些有实际行动的人了。他们会去看现实,会去实现看似高不可攀的`愿望,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再奋斗。古人云:s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们做那个“有心人”就一定会取得辉煌的成就的。

  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为了理想而奋斗,而努力吧!

  读《为学》有感6

  中国文学浩瀚如海,许多作品脍炙人口,并且现在对我们还是有深远的影响。而我感触最深的是前一段时间读到的彭端淑的《为学》。

  《为学》是彭端淑写给他的子侄的,他在文中说到“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作者是在告诉他的子侄也是在告诉我们做学问的方法:学的难与易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其条件是人的努力,这与人的昏庸聪敏无关。聪敏的人如果不学,就会一事无成;昏庸的人如果坚持不懈地学习,同样能有不朽的成就。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靠着自己坚持不懈的勤奋和努力才取得了成功。举世瞩目的物理学家霍金就是最好的例子。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到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被诊断出患了“卢伽雷氏症”,他被告知身体将会越来越不听使唤,只是心脏、肺和大脑还能运转,到最后,心和肺也会失败,霍金被“宣判”只剩两年的生命。如果这时霍金向命运屈服,那他就只能默默无闻地去世,但霍金没有放弃,他顽强的工作和生活。霍金被禁锢在轮椅上,要靠对话器和语言合成器与人交流;看书时也必须依赖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需要请人将每一页都摊在打桌子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霍金就是靠着这种顽强的意志努力着,在这种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中,成为世界公认的科学巨人。霍金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天下事有难易的区别,但只要去做,难的也能做成功。

  写到这儿,我想到了妈妈一直给我讲的另一个人:方仲永。他很小的时候就很有才华,可是因为没有学习,最终“泯然众矣”,他不就是给我们很好地敲响了警钟吗?

  想想我自己的过去,就因为种种原因,或怕苦,或怕累,或觉得自己没有天赋,曾经放弃了拉丁舞、古筝的学习,以至于看到别人优美的舞姿或听到别人动听的琴声时,只能羡慕和遗憾。幸好后来我意识到了这一点,在学习书法时坚持了下来。记得刚开始学书法时,我写的很不好,我又动摇了,可是最终我没有放弃,而是凭着对书法的热爱坚持了下来:一有空就认真练习,或空手摆出握笔姿势舞动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越写越好,并得到了老师的肯定,破例让我直接考了书法7级,现在我已经是书法9级了,今年暑假就能参加10级的考试了。

  不管是那些名人的例子,还是我自身的经历,都让我对《为学》中的话理解更为深刻: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为学》,理解彭端淑的意思,成为自力者,而非自败者。

  读《为学》有感7

  “为人不易,为学实难”。

  不久前,我读了一篇名为《为学与为人》的课文。对于这篇课文,我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而且,在看的过程中,我一边看一边思考着人生的感悟,从而联想到了生活还有学习的方方面面。对于我来说,读《为学与为人》有感

  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多的思考与启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特别是在这个21世纪的今天,学习变得很重要。我们要生存就必须学习。学习与做人都很重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够失去两者中的任何一方面。但是,我们要学习首先就必须先学会做人,做人是关健,更是前提条件。

  然而,“为人不易”。特别是对我们这帮年轻人来说,为人更加不易。现在的我们正处在血气方刚、生命健旺的青壮年时期,对于人生的阅历尚浅。所以,当一个人发挥其英雄气得时候,觉得天下的事情没有什么困难,做人更是没有什么困难,认为我可以随意挥洒,到处都会迎刃而解。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要先学会做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生活扮演不同的角色。然而,生活是最现实的。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去做人。做人,我们首先要心怀感恩,勇敢面对内心的责任感,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的存在,真实地去生活,承担一切,做一个真正的、真实的自己。

  正如课文提到的孔夫子,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他充分地去感受生活的存在,真实的地去生活,去做一个现实的人,去面对内心真实的责任感。他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所以,他不断地去学习,去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去不会感到厌倦。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更应该学会做一个像孔夫子一样的人,面对内心的责任感,真实地去生活,脚踏实地,做一个真实的人。

  同时,我们学会了做人还要学会学习。但是,“为学实难”,我们学习不要光会去学而不会去思考,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什么都学一点。学识广泛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学习要学会充分地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全面综合分析自身的特点,然后再给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重点学习适合自己的东西。这样,我们就会学有所成,真正的把自己生命的核心地方展露出来。

  正如文中提到的,鲁迅当年是一个学医的,后来他醒悟到,学医不是自己生命的核心。所以,他便走上了弃医从文这么一条人生之路。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他通过不断地努力,用手中不起眼的笔唤醒了麻木的国人,挽救国人于水深火热之中。最终,他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

  总之,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脚踏实地,结合自身实际,努力拼搏,力争在为人上做一个真人,在为学上把自己生命的核心地方展露出来。

  读《为学》有感8

  当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从假教、假学走向真教、真学。让学习真正发生。冯卫东老师三十余年来沉浸在全国著名教育之乡——江苏省南通市的中小学课堂中,积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理性智慧和科研成果。本书是其多年心血结晶,从正反两方面给出十八条“改课”建议,好用易学,教师可以借此上出好课,实现教学转向、课程转型,并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生态。说假学背离为学而教的争议,其实是说假教背离了它。学生不会主动假学,它是教师与教学诱导的结果。即便在假教盛行的地方。真学也存在,没有一个人、一种力量,可以彻底阻止、叫停学生对真学的内在渴求。为学而教,说的是其实是为真学而教,为真学而真教。

  然而,许多教师却为教而教,因教蔽学,甚至以教害学。为教而教,秀一把自己;有时教师站位太前,占位过大,使学生每每被学习。导致因教蔽学。至于以要害学,亦可视为由前两者导致的结果,还是众多类似情形的本质所在。由此看来。一方面为学而教是应然的。另一方面也是“难然”的。而倘能做到、做好,静悄悄的革命便在我们的课堂中、教室里真正和切实的发生了。

  为学有教,为真学而教,为真学而真教。我们一要努力学习做减法,有时候,做减法比做加法还重要。而有时候,做减法,实际上就是在做加法。二要真诚的向学生借一双慧眼。学生才是教学行为最好尺度,据此量身定制的课才是合适的。三要心甘情愿把身位往后退一退。高德盛曾经说过,真正的母爱是准备随时撤退的。师爱也是如此。教师适度和适当的后退,学生才能赢得必要和更多的时间空间,进行有深度的学习。有时,为学而教无妨表达为为学而退。四要不惜让学生出彩。学生好才是真的好。教师应不和学生抢镜头。应让追光灯跟着学生走,因为学习的高峰才是课堂的高峰。

  为学而教,这是教学行为的原点,是教学哲学的真义。回到这里,假教就将现形,假学也将匿迹,质朴的教风和学风,就会弥散开了,传导开去。

【读《为学》有感】相关文章:

读《为学》有感04-30

读《为学》有感范文06-13

【推荐】读《为学》有感8篇01-08

为学读后感精选02-24

《为学》读后感02-09

《为学》阅读答案02-04

为学教学设计03-05

《为学》教学设计03-04

读学弈有感07-28

读《学武》有感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