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早起的奇迹读后感

时间:2022-11-08 10:14: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早起的奇迹读后感(3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早起的奇迹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早起的奇迹读后感(3篇)

早起的奇迹读后感1

  读了此书,我认识到了现代生活中早起的益处,但也不能绝对地说,早起有益而晚起有害。

  首先,谈一谈此书给我的帮助。最近,我跳出时间管理的思维禁锢,转向精力管理的研究。在《精力管理》一书中有句话写道:"人生是阶段性短跑冲刺的累加,而并不是一场马拉松。"如果要保持短跑冲刺的良好状态,一定要在休息阶段调整好身体、放松好心情。在保持良好状态时,我们对专注力要求较高,"沉浸"一词用在此处非常恰当:沉浸于工作学习、沉浸于休息放松都是指专注于某件事情。这本《早起的奇迹》教会我的新技能有两项:一是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二是保持"目的性心静".这第一项技能知易而行难,不过贴心的作者给出了行动指南。第二项技能实践难度大一些,但只要坚持也不是太难。

  对于保持"目的性心静",这本书的作者与《晨间日记的奇迹》的作者思路一致,那就是早上起床后写一篇晨间日记。自20xx年1月1日开始我已在坚持做这件事,每天早晨跟随意识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我实践后的.发现与两位作者所说的效果一致:我能更多地捕捉到自己的意识或者说是想法,理顺大脑里面杂乱无序的想法已是向"目的性心静"迈出了一大步。看了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书中建议通过冥想或练瑜伽来达到心静,这些建议很好,我决定在我的健身课程里加入瑜伽课。

  另外,这本书中推荐了大量书单,针对睡眠问题、个人发展等焦点话题,读者可以自行拓展阅读。我在阅读本书时,觉得书中有条建议特别适用于青年人,书中建议:想要取得良好个人发展的读者可以把个人发展类经典书籍都读一遍,类比归纳出自己的方法。书中反复提到的拿破仑·希尔的《思考致富》值得一读,我已在当当上下了单。在此,插一句:年轻时千万不要吝啬买书的钱,很多道理早知道早受益。

  最后,我想为此书附上使用说明,我觉得早起的奇迹是在当前朝九晚五或晚六的工作节奏前提下适用,我们不能忽视夜猫型人的感受,因为生物钟的缘故,有一部分人早晨是起不了早的。开个玩笑的说法就是,晨型人有"早起的奇迹",那么夜猫型人有着"熬夜的奇迹",尤其是夜猫型人从事自由职业时,晚睡晚起更有效率。个人认为,此书更适用的是非夜猫型生物钟的人。

早起的奇迹读后感2

  很多人都不喜欢早起,早起需要克服自身的懒惰,需要很强的自律。《早起的奇迹》可以说是汇聚了哈尔埃尔罗德得以成功的所有秘密所在。其基本思路是从培养早起习惯,到激发个人潜能,最后再到成就自己想要的人生。在这个过程中,早起应当是所有动作的前提与关键。

  哈尔埃尔罗德在年仅20岁的时候便成为所属领域的顶尖销售员,那个时候的他可谓是志得意满,春风得意了,然而好景不长,一次意外的车祸,将他原本平静的日子彻底打破,经历了临床死亡六分钟、大脑的永久性损伤,相爱的女友也在车祸后变成前女友,自己更被医生断言下半辈子只能在轮椅上度过。然而就是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哈尔埃尔罗德竟然在隔年就摆脱了轮椅的束缚,重新回到公司后更是重返销售巅峰。

  早起空气新鲜,在屋里睡了一宿的人,一夜的呼吸运动使室内的氧气相对缺乏,这时十分需要有足够的氧气进行补充。大自然中存在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氧源,早晨的空气中有一种甜丝丝的醉人之感,你可以尽情地去摄取。有了足够的氧气,肺的功能、心的功能、脑的功能都充分活跃起来,久而久之对身体自然有益。

  清晨对于城市更显得宝贵,此时此刻汽车还没有开始大量行驶,空气污染程度轻,基本上是洁净的;各种烦乱嘈杂的声音还处于低潮时期,噪声小,这些对于听觉、神经系统的健康都是有益的。

  如果起得晚,想呼吸新鲜空气就十分困难了。由于各种车辆的大批开动,一些致癌物质,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碳化氢、铅的化合物、烯烃类化合物等有害物质进入你的呼吸道,慢慢地在人的机体内积蓄,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许多疾病的发生。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他的《千金翼方》中已明确提出了"晏卧而早起"的养生思想。按照我国人民的传统习惯,早上的.起床时间以5—6点为宜,当然还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适当提前或推迟一些。

  总之,早起床好处多,如果早起再加上适宜的锻炼就能起到清肺健脾、补益心气、降低血压、预防栓塞、增强胃肠蠕动、促进食物消化、调节视力、增加肺活量、促进大脑皮质抑制过程的发展、有利于神经细胞的充分休息等多种作用。更重要的,早起能够获得更好的心情,有时间精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早起的奇迹读后感3

  《早起的奇迹》中说到:早起是一种缩小现实和理想之间差距的好办法。

  想要实现理想目标,就要先使自己配得上这些目标。想要做更好的自己,就要做能够使自己变得更好的事情。

  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最好方法,就是利用早起来做有助于个人发展的活动。

  但是为什么非要早起才行呢?

  白天需要工作没时间,晚上有时间但没有精力。我们需要为达成理想而挤出相应的时间,想来想去还是早起最有效。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少睡一会,比平常更早的起床。哪怕只比平常早起1小时,将这1小时全部投入到有助于个人发展的活动上。

  如果每天如此早起1小时,那么1年就有365小时,相当于多出15天时间。注意,这个15天是全天24小时的(不用睡觉的),如果以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那么就相当于45个工作日。

  如果每天早起2个小时的话,那就相当于多出了90个工作日。

  90个工作日,想想就有点小激动。这么一算,一年竟然多出了3个月的时间。

  看来早起还真是时间管理中的核武器。

  想象一下,如果你将这每年“多出来的3个月”全部投入到有助于个人发展的活动上面,那么你必然会比同龄人成长的要快很多。

  这时,你肯定会想:“早起呀,听起来就会好辛苦。”其实不然,只要有目标感,再以兴趣为驱动,你就会燃烧激情。

  有激情就会有乐趣,没有激情的做事才会苦逼。

  那么目标有了,时间也找出来了,关键的问题也来了。落实到实际的场景中,具体要如何做,做什么呢?

  主要的指导方针只有一个:做有利于个人发展的事情,以缩小现况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早起的奇迹》中介绍了6种有助于个人发展的活动。包含3个“静态”的和3个“动态”的。

  “静态”的活动为保持心静,自我肯定和内心演练。这三种主要是修心,达到一种精神的卓越。就不多解释了,说多了就像鸡汤一样了。

  “动态”的活动为运动,阅读和写作。运动修身健体,使一天充满活力。阅读可以增长知识和智慧,你所有要达到的目标都是可以通过读书去学习的。写作的话可以先从日记开始写,帮助自己思考和明确目标,记录每天的成长与变化。

  活动的顺序可以自行调整,活动的项目可以配合理想目标做出改变。

  最后再总结一下:

  目标感是支撑整个早起计划的关键。

  早起的作用是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早起的活动要投入到有助于个人发展的项目上。

  每天成长的点滴积累,终有有一天汇成江河。

【早起的奇迹读后感】相关文章:

《早起的奇迹》读后感01-14

早起的奇迹读后感11-08

早起的奇迹读后感3篇11-08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03-27

《教育的奇迹》读后感03-25

奇迹男孩读后感08-19

《生命的奇迹》读后感10-12

《正念的奇迹》读后感作文01-06

《中国课堂的奇迹》读后感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