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时间:2022-07-14 19:11:13 读后感 我要投稿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

  姑妈抬起袖子擦着泪说:“不能吧?日本人也是爹娘生养的,能对个月窠里的孩子下毒手?我老是做梦梦见他,长得胖乎乎的,也跟天星这么样儿!我盼着,盼着,不知道多咱娘俩能见面儿?”

  我读《穆斯林的葬礼》,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个常常扮演“和稀泥”角色的姑妈,与她那存在于睡梦之中的真切的母爱。

  这是个悲惨的母亲,在儿子小的时候,父子二人一同被日本人抓去。她哭,把泪洒干,她喊,嗓子到哑;她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认成是她的“柱子”,抱住了就不肯撒手,一直抱了他20余年。明知没有生还的希望,她依旧不肯相信这已然无可挽回,抑或是不愿相信她的“柱子”己永远离他而去……午夜梦回,她的柱子时常真切地出现在她的面前,白白胖胖的,多么可爱!这来之不易的孩子,抱住了哪肯撒手?梦回午夜,突然发现她的“柱子”己然离她而去,那一刻,她的心是碎的!她宁愿一睡不醒,唯有如此才可以和她的孩子天天见面,在梦里给了她第二次孩子被日本兵抓去的场景,她还会放手吗?她宁愿自己和日本人同归于尽,也不愿自己的孩子再次被掳走。而这,就是母爱。

  这位可怜的母亲,唯有在梦里才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在那里她才有属于她自己的美好的天伦之乐。有人说母爱就是奉献,有人说母爱就是无私,也有人说母爱就是一切。其实母爱乃是发自内心的、最原始的一种情感,情由心生。唯有发自内心的最真挚的情感,才能让人愿意舍弃一切,以至于无所畏惧。唯有这种最博大又最细小的情感,才能让人愿意奉献自己的一切,来满足你哪怕是最微小的一点需求。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梦中,在她与她的孩子抱紧的那一刹那,她的心中,一定也是感动而又欣慰的吧?

  在感受她、了解她后,我发现这个可怜又可敬的女人,他对天星无微不至的关心,她对新月心细如发的关怀,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那似乎虚无缥缈的两个字:母爱。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2

  《穆斯林的葬礼》叙述了北京城中两代人的命运,交叉描述,最后汇在一起。

  在这本书中,我对梁君璧的印象非常深。

  她的父亲梁玉清是位手艺高超的琢玉匠人,收留了孤儿韩子奇。在一夜之间,梁玉清因琢玉而逝,此时的梁君璧是坚强而有主见的。她在仇人面前不卑不亢,安葬了父亲,以卖茶撑起这个家,照顾妹妹与母亲,后又解开误会,嫁给韩子奇。

  但后来发生的种种变故,使得中年的梁君璧成了一个固执、专权的人。

  为了为儿子办一场风光的婚礼,她逼着韩子奇卖玉;为了掌控儿子的命运,梁君璧设计拆散了儿子与他所爱的人,使他娶了自己选的姑娘;为了宗教信仰,她宁愿女儿(实际上是她妹妹的女儿)死,也不让女儿与爱的人度过人生最后的时光。

  我认为,梁君璧后来变成一个独断专行、心思深重的人,与她遭遇的背叛有关。在战争期间,她的丈夫韩子奇与妹妹梁冰玉远赴英国,多年后回来时,他们却已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并生下了女儿韩新月。最后梁冰玉留下女儿,独自去了英国,梁君璧争回了丈夫,但那时,他们的婚姻便已变了味。梁君璧对韩子奇渐渐失去了应有的尊重,越来越害怕失去,便想尽方法去占有。

  最终她的儿子意外知晓了母亲当年的谋划,但为了这个家,只好痛苦地独自承受一切,而她的丈夫临终时还是想见梁冰玉。

  也许一开始,作者便暗示了梁君璧后来的做法,毕竟当初年仅十五的梁君璧便已是那般坚强和敢爱敢恨。“她相信,即使父亲丧生在荒郊野外,她也会把父亲的遗体背到祖坟上,按照穆斯林的葬礼,把亡灵送入天园。”她说:“咱娘俩儿几个就是喝西北风,也得挺起腰做人。”当初她的刚强救了一个家,没料想多年后也是她的做法毁了亲人的幸福。

  许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太强求。属于自己的便当好好珍惜,失去时可以挽留,但该放弃时也可以放弃,该成全的也可以成全,而不因太过看重自己的意愿,硬生生地拆散了别人,还让亲人与自己都不幸福。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梁君璧既让人敬佩,又让人感到惋惜。只希望像她一样的女子仍那么刚强,却又更懂得放手。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3

  就在近日,我从图书馆借阅了一本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是作家霍达的作品,读过之后,改变了我对中国人骨子里的匠人精神和气质的看法。

  如今,我们经常谈论起一个词——工匠精神!而说到这个话题,经常就有人会对我们自己的国家进行毫无保留的批判,认为中国是没有工匠精神的,而我却持有不同的观点。比如,当你阅读了《穆斯林的葬礼》之后,就会发现这里面就是对大国工匠这样一种精神的描写。

  小说描写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在小说中,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一直穿插在其中,让我们看到了主人公的起起落落和不懈奋斗的精神面貌。

  曾经我在一篇文章中读到这样一则消息:说全世界有5000多家经营超过200年的企业,其中日本一家就超过了3000家,让我们读之非常触动。没错,现在的中国处于制造业阶段,确实需要工匠精神来弥补我们的不足,对产品进行精益求精的完善和提升。不能让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和传统丧失,也失去了我们骨子里的精神食粮。

  穆斯林的葬礼读书笔记好句摘抄及赏析:

  1、当我读到“满怀希望的人往往易于冲动,一旦失望了,反而倒冷静了。”这样一句话时,心里充满了崇拜感,这简直是至理名言,是对人们心理过程的完美解析。百家笔记网也是提醒我们在读书和学习的过程中或者完成一件产品时,应该抱着希望,也需要出处谨慎,不能因为冲动而失去了机会。

  2、“时时想到可能会被别人超越,才会用双倍的时间和精力去超越别人。”没错,每个人都应该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我觉得作者解释的很好,用很通俗的语句就表达出了很有哲理的内涵。

  3、“只有谎言才拼命鼓吹,唯恐别人不信。”是的,我还很信奉戈培尔的一句话“将谎言重复100遍,就变成了真理”。这就可以解释一些社会现象了,我们不能人云亦云,应该要有自己的主观判断,思考其中的细节。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4

  很早以前听过这本书,不知道里面的故事,甚至不知道是中国作品,却对它的名字产生了兴趣,迫切地想读一读。

  在图书馆借了本,拿到手的感觉是,够厚,够破,有的人不喜欢读旧书,我倒还好,觉得图书馆的书越旧证明越多人读过,越是好书,如果借到不好的书,往往翻几页就还了,书是新的,当然这只是个人理解。

  刚开始看的时候,除了新月的报考,其他的地方感受的是挺平和的,包括梁亦清一家清贫却安静的日子,然而,事情开始有了各种转折,有了冲突,有了悬念,看到最后,是满心的揪心,看到一半的时候实在忍不了了,先百度了故事梗概,可是真正看到那一章一节的时候,心里还是堵得慌。其实就是一个悲剧,或者说是一个个的悲剧组成了这个冗长的故事,三段夭折了的爱情:玉儿和韩子奇,天星和小容子,新月和楚雁潮,每一段都有让人唏嘘的地方,说到底是璧儿的霸道,她不容许她们每一对在一起,她总有自己的理由。

  这个女人小的时候是可爱的,有灵气的,可是越长大越变成了一个跋扈的女人,她的无知是那个年代赋予的,她没有读过书,没有玉儿那样开放的前沿的思想,可以把人生都上升到精神层面,她只是个普通妇人,算计着她的小日子,不关心政治,只关心丈夫孩子,有她自己的执着和计较。

  可是无论如何,我还是理解不了玉儿的,我理解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所造成的错乱,可是我认为,不管是怎样的爱情,都应以不伤害另外一个家庭为底线的,否则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那是自私的代价。作为妹妹,她抢了姐姐的丈夫;作为母亲,她的离开以及留下的那封信最后断送了女儿的性命,缺席的那么多年的母爱,不是白发苍苍在新月生日拎块蛋糕就能弥补的,别说苦衷,所谓苦衷都是拿来在傻眼了时叙述的借口。

  整个一个大悲剧,唯一让人暖暖的是那个甚至有点木讷的天星,他不管上一代到底是神马情况,只是心疼妹妹,每次看他疼新月的时候,都想拥有这样一个哥哥。

  新月是幸福的,在最风华正茂的时候离开了,可她拥有那么疼她的天星,那么爱她的楚雁潮。若干年后,她爱的男人还会在她生日的时候去她的墓前拉她喜欢的小提琴曲子,对一个女人而言,这已足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5

  我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总觉得看书的时间还不如去看电视和看电影。强迫自己看过以后才知道,故事里的主人公们都是回回,都是穆斯林。{韩子奇除外}而每次提到葬礼时都是当主人公们死去时。尤其是韩子奇的师傅梁亦清死时,那葬礼描绘的是如此详细和悲壮啊。每个穆斯林的葬礼都很庄严简单的,葬礼不铺张隆重但是很主义细节。 真正的穆斯林走时是干干净净的, 这体现了穆斯林的圣洁。也让我们不得不被这个宗教感到惊叹。

  可怜的新月,死时,霍达也是浓墨描写的。是啊,一朵圣洁的花朵就这么凋零了。说真的,梁亦清的葬礼让我感到很悲伤,内心很压抑,凉嗖嗖的,一个老实本分的玉器匠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奇珍斋。 这位老斋主把玉器看的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赶着那件让他倾尽全部精力的郑和航海图。我打心底里敬重他,虽然雕刻这件玉器的价钱并不多,但是他说为了让外国人能叹服中国雕玉的传统手艺,为了郑和也是个回回,即使付出一切也值得。所以梁亦清的葬礼是悲壮的,埋葬她的同时也是对奇珍斋的打击。 每当读到霍达关于梁亦清和韩新月的葬礼的描述时,我就觉得心寒,心痛得不得了,真是个悲剧。

  我觉得自己就是主人公之一,我的感情完全和他们联系在一起了。他们笑,我则笑;他们哭,我则哭;他们处于两难抉择时, 我则比他们更为难;他们遇到困难与挫折时,我则想竭尽全力帮助他们。 直到现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形象,音容笑貌都在我的脑海里占据着位置。如 美丽,纯洁,善良的新月;纠结复杂的韩子奇;城府极深,能与王熙凤一拼的君 璧;满腹学识,温文尔雅,风度翩翩的楚雁潮;苦命的小蓉子;任人摆布,有些 麻木的天星;呕心沥血,兢兢业业的梁亦清;敢爱敢恨的冰玉…… 小说里每个人物都被霍达刻画的有血有肉有情。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同一个人物的评价和看法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每个人的观点都 有个人的独到之处,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在我眼中新月是个善良,纯洁,有素养的好孩子。在某种程度上我很羡慕她,她的家境不错,为人好,又有机会再中国的最高学府北大读书,尤其是这一点令 我羡慕不已。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6

  一个穆斯林的传奇事典,三代人的沉浮与共,爱苦纠织的凄美恋情,画出一道由:梁亦清、韩子奇、梁君壁、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塑造的完美长篇巨作。主人公们在政治、宗教中挣扎,人们在思想感情和感情的熏陶中沉浮,缥缈,被作者独特的视角带入了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可爱又可恨的世界。

  如诉如泣的呐喊,冰如刀搅的界世,爱恨情仇的交汇。死去的人往复在地狱与天界的罅隙,活着的人却在现实与浪漫的墙缝中重生。几个世纪的轮回,人们逝去的、重来的,能够永无忘记的只有七情六欲。红颜的薄命,男子的痴情,都在这一界如地狱般的天堂中展开交战。

  社会的无形的条件下成形,人们却又在成形的条件下痛不欲生。

  在宗教中对人生以及来未的困惑,这之间的流传,只会如浮命般吧。渴望死去的心爱的人再次诞生,那诞生之后又会是怎样样的一段家庭故事呢争吵,或是平静地度过下半辈子只是渴望着这一切稍纵即逝的虚拟给自己的生活添加着无形的色彩,感情就只是被人类无疑当作是精神养料的东西么,那是在现实社会中不允许存在的。

  宗教的纯统,政治的锋交。

  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的幽斋音乐,始终在读者耳边回荡着,想抹也抹不去。

  最终只是存在又不存在现实中值得人回忆的完美的“事物”吧,这一切想要变为真正的享受,只有唯二的原则:一,享受开始的完美……就让生命顺运。二,一路坎坷,却始终有完美的回忆不是么

  人生即使如此,只能有付出,或者是有付出又有回报,没有第三者。这样凄美的感情故事,我想,在现代是不容生存的吧。只能有热情与奔放,开放的外国人又一次对保守的中国人的冲击,必将会留下永远的漩涡吧。只能够就任它发展下去,强大起来,以外人的话说:“就是在发展了。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7

  曲终掩卷,荡气回肠。读完《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小说,楚雁潮那一曲悠扬而又婉约的《梁祝》还回荡在我的耳边,它诠释着多少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我们这样懵懂而天真的年纪,还不能理解真正的爱情,但作为一个旁观者,并不影响我对书中梁、韩家族六十多年的兴衰以及书中人物之间摩擦出来的暖流和火花发出由衷的感叹。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故事线索,却是同样的结局—相爱的人们最终都没有象海子说的那终成眷属。梁冰玉和韩子奇,因为伦理道德的原因分居三十三年;韩天星和容桂芳则因为父母的“智阻”而变的冷若冰霜;韩新月和楚雁潮,由于双方家长的阻挠,爱情也最终随着新月的离去而葬送。相爱的人总是分开,而不相爱的人却在一起,貌合神离,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悲剧!由于时代观念的限制,对于韩子奇的妻子梁君璧所做的决择并没有错,她也无法摆脱和冲破时代的桎梏。

  二十五岁的倔小伙韩天星,不论家庭背景,无所谓“门当户对”,执着地爱着他所爱的人,在我们现在的社会还能接受,而在当时那样做简直是无法无天。桂老师,一位温文尔雅、才学甚高的年青教授,爱上一个比自己小近十岁,且患有心脏病,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的人。他不顾外界压力,毅然要爱她,这执着的追求正是爱情的真谛,是值得赞扬和理解的。而梁玉冰的思想过于偏激,她认为:我爱他,他也爱我,我们就结合了,事情就这么简单。至于是否触及别人的家庭,影响别人的生活与我无关。无论是当时的还是现在,她的爱情观是要受到指责和唾弃的。

  随着主人公们陆续离世,书中多次写到穆斯林的葬礼,这是作者对生命的夭折所发出的叹息,也是一种对黑暗社会爱情悲剧结束的注解。

  哀乐长鸣,这是所有人发出的至深感叹!曲终掩卷,荡气回肠,那琴声又萦绕在我的耳旁……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8

  悠扬的小提琴声渐渐从一座坟墓旁响起,远远望去,一个二十五岁左右的男子正在弹琴,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千古流传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

  美好的爱情,往往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与破坏,比如宗教,别的民族我不清楚,但作为一个穆斯林,在我们的宗教信仰中,规定不能和外民族的人婚恋,否则,就罪不可赦,这样的信仰一带传一代,几乎没有人对它做些浅谈,然而时至今日,回族女作家霍达的巨著《穆斯林的葬礼》,让广大读者似乎耳目一新。

  小说讲述的是爱情一户回族人家经历的一些故事,主人公韩新月的父亲韩子奇是做玉器生意的,妻子梁君璧本是他的师妹,他还有一个小师妹,就是梁冰玉。由于战争原因,韩子奇不得不抛下自己的妻儿,带者自己心爱的玉器,和小师妹一起去了英国,战争硝烟弥漫,没能将亲人间信息互相传递。就和冰玉重组了家庭,生下了新月,可是事实不像他想的那样,冰玉离开了他。

  新月是一名出色的学生,她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北大,可不幸的是她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且不能做手术,年轻的班主任楚雁潮为了给予她希望,便向新月表白了自己的爱慕之情。作为穆斯林,梁君璧极力反对,因为她不明白楚老师对新月的爱情是给予她希望,而不是娶妻生子,或许新月是丈夫的“私生女”,她没有丝毫的犹豫就否定了楚老师的请求,并让他对新月不要有太多的关注与感情。

  这对无缘的恋人最后就只能接受了生离死别的结局:韩新月没能见到楚雁潮最后一面,但我相信,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因为他永远记得,他有一个何等出色的穆斯林学生,她是何等地喜欢听他弹《梁祝》。

  有人说,这部爱情是要告诉人们,在一切事物中,爱情是至高无上的,甚至它胜过宗教,做为一名穆斯林,我想我不该这么说,但是我从心底也默默认同。因为我想祝福他们,我想听听《梁祝》。

  天上,新月朦胧;地下,琴声飘渺……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9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漂渺。天地之间,久久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纤云微荡月沉海:月冷,玉殇。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玉器世家梁亦清之死,悲壮淋漓;爱徒韩子奇忍辱负重终于青云得意,斗角勾心后重塑辉煌;精明一生的梁君璧最终败在世态炎凉,朝气蓬勃的楚雁潮最后孑然一身……在这庞杂的人生之林中,陡然升起一轮明月:她轻轻地升起,逐渐沉重;她悄悄地离去,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林黛玉,在历史的风烟里踽踽前行,给人以希望,她是祝英台,陨落在即将天明的舞台上,成为惊鸿一客。

  韩新月,像一只小鹿般的,交结了青春蓬勃与人情冷暖,希望油然而生。

  青天有月来几时:月明,玉王。

  她如一象活泼的小溪,用她轻盈幽静的灵魂治疗了韩子奇心中多年的创伤,可随着梁君璧拒绝楚雁潮这一波澜突起,她注定不能行走人间之路。凭着自信与脚踏实地的努力,她成功进入北京大学;因为纯真上进,她又认识了欣赏她的楚雁潮。就在明月悬于高空时,突兀地闯入一马平川,一块无瑕之玉被摔得粉碎,天空一下黯淡无光。

  新月之死,不仅是由于病痛、哀伤,不仅是苍天泣血,更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宗教极端思想的悲哀。她注定是一场悲剧,但留下的美足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与梁君璧相比,她并不风云叱咤,但她是光明美好的象征;与韩子奇相比,她没有愁肠百结,但她身上涌动的真诚朝气让人向往。霍达为新月作传,为奇珍斋作传,更是为人心作传。韩新月,如一位仙子般的,在为数不多的时间里压倒一切,镇住一切。

  月也有阴晴圆缺:月落,玉别。

  韩子奇、姑妈、新月陆续走了,奇珍斋四十年的风雨化为平湖之水。梁冰玉回来了,只是迎接她的早已不是新月,而是第四代的结绿。白玉房已成回忆,她手中抱着的是冉冉升起的新的希望。新月朦朦胧胧地活在人们的心里,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花,她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奇珍斋,只是最后都会崩塌,这是悲剧;但心中的新月倒塌了,才是更大的悲剧。

  月清,玉缘。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虚虚的,淡淡的,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0

  未名湖上,晚霞满天。沿岸的垂柳、国槐、银杏,一片金黄,湖心岛上的那一丛枫林,红得艳紫,略显出秋的悲凉。

  世世代代与玉相濡以沫华美而又凄凉的诗篇从此揭开帷幕。如果可以,请让我预支一段如玉的时光,哪怕将来玉殇玉别玉殒,我亦无悔。只让时光告诉你,曾几何时,它是那样的璀璨。

  伦敦——一个虚幻的,缥缈的雾都,每个到达那里的人都会有一段缠绵悱恻的往事,梁冰玉自然也不会逃脱。国内战争爆发,出于对玉执着的喜爱,韩子奇携玉前往英国避难。两人共同躲避战争的硝烟,朝夕相处,互生情愫,邂逅于雾都之中,于是有了他们爱情的结晶——新月。

  一轮新月独挂夜空,在它耀眼的光芒下,一轮新明月降临到了穆斯林的怀抱中。我们无法从一个婴孩脸上读出任何故事,她死前抹去了前世所有的记忆,出生时,又带来了极具神秘色彩的表演。韩新月的出生既给这个回族家庭增添了喜悦,也预示着一场悲欢离合。

  光阴荏苒,如白驹过隙。新月已长大成人。徘徊在枫林的小道上,手捧一本外国名著《简。爱》,眼神如月光般倾泄出来。耳边回荡的是母亲的厉声斥责与父亲的抱头叹息。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得不到母亲的关爱和支持,在这个风平浪静的表面究竟隐藏着多少未知的往事。在现在看来,一切都如雾里探月。笼罩着一层看不透、摸不着的轻纱。

  她所喜爱,所盼望的琴声在耳边响起,琴身在舒展,丝弦在震颤,扣人心扉的节奏和旋律如诉、如泣、如诗、如画。新月的心被楚雁潮的琴声俘虏了,懵懂的少女浅尝了爱情的果实。一个风华正茂,一个才情横溢,本是鱼儿和水,花儿和蝶,却被父母无情地拆散,新月并不畏惧病痛的折磨,只想静静地谛听着,琴声在她耳畔回旋。

  就这样,新月在临死之际才得知真相。她在新月升起时来,又在新月升起时离开,悄无声息地完成了降落人间的使命。

  琴声在坟前回荡,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1

  《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很好的书。主要讲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的兴衰,三代人之间的关系。两个发生在不同年代,有着不同内容却有交错复杂的爱情悲剧。主人翁韩子奇被奇珍斋的老板收养当学徒,韩子奇的师傅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君壁,二女儿冰玉,师傅由于做生意家道破落。但是韩子奇的技术没有到家。他必须到汇远斋当学徒,由于他是会回回,汉人都看不起他,他在那当了三年的学徒,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他终于学得了好的技术,然后就回到了奇珍斋。然后韩子奇娶了壁儿,在韩子奇的经营管理下。奇珍斋发展得很好,玉儿也渐渐长大,韩子奇很喜欢英语,在她的影响下,玉儿也是很喜欢英语的。而且她的英语水平相当高,但是后来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来到英国,玉儿不顾姐姐的反对,偷出家们和姐夫一同去了英国,在伦敦亨特之子奥立佛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玉儿在异乡孤独寂寞,在这种情况下和韩子奇相爱。并且生下了一个女孩,女孩叫新月,下面又有新月发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新月在大学和自己的老师相爱,但是最后新月却得了心脏病。最后死去了。还有新月的哥哥在母亲的安排下和自己不喜欢的女孩结了婚,那个女孩是新月的好好朋友。最终生下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那个老师好像是终身未娶,当冰玉回来时一切的一切都是物是人非啦.....

  我最喜欢的是新月的那一段故事,但是她红颜薄命,而且新月的母亲对她不是很好,但是她的父亲韩子奇对她很好,她和她的班主任楚雁潮是多么浪漫的爱情故事,但是遭到了梁楚两家的反对,还有就是韩天星本来会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但是自己的母亲太过势力。最终把自己儿子的终生大事给毁了、但是韩天星还是没有是抱怨自己的母亲,应为他抱怨也是没有用的,再有就是他知道母亲是对自己好。壁儿是个工于心计的人,而且思想老化,不知道变通。最令人感到惋惜的是韩子奇的一生。最后最吃惊的是他竟不是回回。

  这是一部穆斯林的圣洁的书,充满悲剧的美感。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虽然是悲剧但是还是那么美好。

  要是《穆斯林的葬礼》能被拍成电影或者是电视剧会很招人喜欢的。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2

  一部葬礼,一曲悲歌,如泣如诉!

  读《穆斯林的葬礼》,感觉这是一场人间悲剧,一场跨越三代的悲剧

  梁亦清一辈子兢兢业业,苦苦守着奇珍斋的名号。有着两个天生丽质的闺女,梁君壁、梁冰玉,人名如玉。虔心向着麦加方向朝拜,最后却未得到真主安拉的庇护,面对功亏一篑的宝船,口吐鲜血,含恨而去!

  昔日的易卜拉欣,今天的韩子奇,不辱师命,保住了摇摇欲坠的奇珍斋,并发展到梁亦清生前所想不到的盛况。一场览玉盛会,赢得玉王称号,并抱得美人归。谁知一代玉王,以后命运如此坎坷。为保住那比他生命还要重要的玉,忍受与妻儿十年分离之痛;在伦敦与梁冰玉的结合,又欠下一生无法偿还的情债;婚姻不幸之恨,老年丧女之痛,对两个女人心存内疚之苦。最终落了个玉损人亡的结果。成也玉,败也玉!

  韩新月,天生丽质,聪慧过人。虽无衣食之忧,却有着外人无法理解的痛楚:她感受不到母亲的爱,她疑惑照片上的母亲是那么温柔可亲,现实中的母亲却如此冷淡无情。虽如愿走进北大校园,徜徉于未名湖畔,还未好好享受汲取知识的快乐,却被病魔缠身。在病中与老师楚雁潮的相恋,给了她继续存活下去的勇气,却无法战胜残酷的命运。临死之际,得知自己的身世之迷:自己的母亲、照片中的母亲竟是梁冰玉,是自己一直认为漂流海外的小姨!十七年的疑惑终于解开,也算是一种安慰。可遗憾的是等到生身母亲来找她时,她已在坟墓中安息了数十年。

  梁君壁、梁冰玉、韩天星,他们的人生又怎么不是一出悲剧呢?如此多的痛楚不幸集中于这一家,却让人感受不到刻意做作之假,给人的只是一声声叹息。一出穆斯林的葬礼,一出悲剧!相信这一不幸的穆斯林之家,定能在天园相会,那里再没有痛苦,毕竟前生受过太多的苦,那里再没有不幸,毕竟前生遭遇了太多不幸。天下非主,唯有安拉!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3

  且不说穆斯林的生活与信仰,只想谈谈穆斯林的爱情,嗯,其实就是爱情,以书中人物为例子,谈谈爱情而已——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真的非常打动我,或许是因为我总是期望自己能有这样纯洁的爱情吧,而且这悲剧的结局也令我也很喜欢,新月的死亡与楚雁潮的至死不渝让这爱情变得神圣而美好,令人神往却又望而却步。

  没有人不期待爱情,却不是谁都有勇气去追逐。因为隔着教门的关系,这段有缘无分的姻缘阴阳两隔难道不是更容易被世人接受?他们的爱愈是热烈悲壮才愈是显得难能可贵,动人心魄。

  恰恰是他们悲惨的爱情与人生,反衬出了当时环境的残忍与极端。在那样的年代,本是活着就已经不易,爱情相比婚姻应是比玉更珍贵的东西,因为珍贵,所以谁有谁翻车,都要翻进现实的阴沟里。

  对比里面林林总总的几对人的婚姻与感情,我倒觉得韩新月死亡为她和楚雁潮的感情添了几分“宁为玉碎”的动人色彩,虽然悲惨,但死亡已是最好的结局,人亡情还在,逝者已矣生者如斯。韩子奇与梁冰玉、楚雁潮与韩新月两对爱情来的确实有点突兀,可是换种说法,感情是需要一个爆发的,唯有爆发才能体现出与其他人的不同!唯有爆发出来的感情才是强烈而炙热的!

  战争之下,人们为了活着,就已经失去了大半理智。

  《梁祝》如此深情的曲子若是不能勾起人们对爱情的感想,那怕是世间又多了一首庄严的生命赞颂曲,而少了不少佳人知音。

  令人遗憾的是,最后一面没有见到。一个抱憾而亡,一个遗憾终生,死去的那个在我这个汉人的眼里永远都解脱了,活着的那个却要永远缅怀,永远承受着爱而不得的痛苦。

  当然,作者给的结局已是最好的结局,虽然我曾抱有皆大欢喜的幻想,可那是不可能的,时间的长河下,人会死以及历史被遗忘这都是必然的,可是活着的人总会宽容死去,心中有爱的人总会纪念亡者,这便是于我这个读者最大的安慰。

  战争之下,人们为了活着,就已经失去了大半理智。

  《梁祝》如此深情的曲子若是不能勾起人们对爱情的感想,那怕是世间又多了一首庄严的生命赞颂曲,而少了不少佳人知音。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4

  《穆斯林的葬礼》是霍达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回族手工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升沉起伏为主线,将回族几百年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几次大劫,融汇进了六十年中“玉器梁”一家三代人的命运之中,通过梁家的兴衰变迁与梁家人的命运沉浮,表现了主人公为追求理想和事业,为完善自身素质所发出的蓬勃不息的命运意识。

  该小说于1990年获建国四十周年北京市优秀文学奖。1991年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中国作家协会、国家民委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优秀长篇小说奖。20xx年9月23日,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古都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梁亦清,原是回族底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和次女冰玉;本书主人公韩子奇则是因摔碎了梁亦清做的碗而决定留下当他学徒。

  小说开篇师徒两人为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郑和航海船”,经三年的精雕细刻终于在中秋佳节完成作品,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

  为了抵债,梁家将奇珍斋转给落井下石的汇远斋老板,韩子奇则为了报仇潜伏到“汇远斋”当了学徒,三年后,他学有所成,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

  之后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而妻妹冰玉因情感受挫,亦不顾姐姐反对,执意与姐夫一起前往英国,最终冰玉在孤独、伤心的情况下爱上了韩子奇,并生下私生女新月。

  战后,他们三人一同回国,姐姐君璧却不容冰玉母女俩,冰玉选择留下了女儿自己远走他乡,而新月在梁家的照料下逐渐长大成人,还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

  上学后,新月与班主任楚雁潮产生爱情,但因楚雁潮是汉族,遭到梁家的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不幸的是,新月红颜薄命,因严重心脏病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都悲痛欲绝。

  多年以后,新月的母亲冰玉回到梁家,但这里的一切都早已物是人非......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15

  轻轻抚过书的封面,望着上面那一弯古老的残月,用一种庄严的心态去感受那来自心灵的呼唤……

  新月,这是一个让人听起来多么恬静的一个名字。人如其名,她一定是一个很娴静的女孩。她在别人眼里或许幸福得无可救药,仿佛幸运女神只光顾她而已,可有谁知道,她将在自己的生命航程中遭遇几多风暴,也许这是一种冥冥中的宿命。

  她出生于一个穆斯林家庭中,注定这一生会是一场悲剧——严格的家训,父亲、母亲和大姨之间的爱恨纠葛,使她在很小时便失去了母爱,她也只是曾经拥有过,在那个不懂事的孩提时代……

  她有一个好哥哥——为了她,宁愿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让她快乐,他不愿看到妹妹不开心,总是在背后默默地保护她、呵护着妹妹脆弱的心……

  她有一位好老师,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理想,他们之间的缘分由一首《梁祝》紧紧地连在一起,那凄美的旋律久久回荡在两人的心海之中,他们不正是那翩然翻飞的蝴蝶吗?

  她青春年少,恰似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在清晨的清风雨露中暗香弥漫,恰似一阙天籁之音,在庞杂的年岁中诠释真纯;谁料想这蓓蕾未曾开放便将凋落,那和声未曾扬起便戛然而止。她刚刚触碰到的爱情梦想,却被宿命硬生生击的粉碎。

  老天是这样的公平,公平得让人难以接受,新月,这个可怜的姑娘,上天赐予了她美丽、才学与聪慧,却相应拿走了她的母爱,生命与幸福……

  她本该是世上最幸运的人的——她有过人的聪明,美好的家庭,即将到来的甜蜜的爱情,可这一切都因为老天的公平而破灭了……

  直到合上这本书,心仍在兀自颤抖。我实在无法相信,那轮纯洁、无暇的新月会悄然隐没于暗夜,池中水依然轻薄荡漾,水中月却已隐匿无踪;那如花的生命会那样瞬间凋零。花香还在鼻前飘飞,可香源却已凋落不在……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相关文章: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2-25

《穆斯林的葬礼》的读后感精选04-02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5-01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04-28

《穆斯林的葬礼》的读后感12-31

穆斯林的葬礼简介05-20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汇集02-14

《穆斯林的葬礼》简单读后感06-16

穆斯林的葬礼小说读后感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