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呼兰河传有感

时间:2022-07-03 09:27:4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呼兰河传有感12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读呼兰河传有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1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名叫《呼兰河传》的书,这本书是作家萧红阿姨在生命末期于香港完成的小说。

  小说在童年会议中描写出北方人民愚昧不幸的生活,在琐碎小事中描绘出了沉默的民国灵魂。全书一共有七个章节加一个尾声。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第二章——主要写《呼兰河传》精神上的“盛举”,反映出了生活在呼兰河传这小城里人们的精神风貌内容大多以介绍东北小城为主。

  或许,也只有这么多琐碎的小事才能在我们的脑海中呼兰河的风貌——泥泞的道路、积水的坑,真不知闷死了多少家畜;疯了的王寡妇被看为不幸者,而在呼兰河这小城中的所有不幸者都被看做是叫花子;染缸房、豆腐坊和纸坊里死去的一条条生命,这些新闻似乎也被呼兰河的死气沉沉渐渐“埋没”;扎彩铺里最漂亮的阴宅和人们面对生死时冷漠、麻木的态度。这些内容,我记忆犹新,就像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一样。

  尾声是我最不想看到的,如此凄惨的结局,相信大家看了也一定会泪如雨下的。就像第四章从各方面描写“我”家的荒凉,第五章是小团圆媳妇之死,都是会令人感到悲伤地。从前的一座热闹的小城,如今变成了一座阴冷的“死城”,谁会想到最后的结局会是这样的呢?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2

  我阅读完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就被这本书的魅力吸引。

  《呼兰河传》这本书出自于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之手。萧红,现代女作家。因为她的作品具有独特艺术魅力,被称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以抒情的笔调、散文化的结构、诗化的语言、直率朴拙的情趣共同构成了令人痴迷的“萧红体”。

  《呼兰河传》这本书主要分成八章,作者一步步的介绍那个叫做“呼兰河”的小城,从呼兰河城的十字街一直介绍到呼兰河城的一个人物——冯歪嘴子。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这一章,小说中的第一个人物正式出场了,就是“我”的祖父。本章主要讲了“我”的祖父和“我”在一起的快乐、温馨、美好的时光。

  我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无穷无尽的魅力,诉说不完的美丽,回味不尽的艺术气息,忘不了的故事情节……这本书用它的朴素清丽、真挚感人打动了我那幼小的心灵。这本书犹如一把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为我打开了这个智慧的天地。

  《呼兰河传》,一本让人读了回味无穷的书;《呼兰河传》,一本让人忘不了的书;《呼兰河传》,一本“可遇不可求”的绝世好书!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3

  “月圆的时候,可以看到;月弯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但人的灵魂的扁缺却永远看不到。”

  我被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深深吸引了,于是开始看萧红的书《呼兰河传》。

  作者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写过很多书,如《生死场》《马伯乐》《她认出了风暴》……《呼兰河传》是其代表作。

  故事主要讲的是童年的萧红与乡亲们的故事。在呼兰河城不是天堂,那里充满着无知,但也被萧红包容的心接受。她写出了那份独属于童年乡土的心灵,那是她心灵的家。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个辟邪的故事,是一个年幼的童养媳,因为生了一场大病,她的婆婆就倾家荡产地救她,不是求医治病,而是请“神”驱邪:烧柴火架锅烧水,然后让她进去洗澡的事,她在锅中痛苦地挣扎,而围观的人群还认为是鬼邪在她身体里反抗……因为这个婆婆的迷信无知,明明是要为她治病,却还“煮”她,最终害她在悲惨中死去了。

  读到这里,我非常震惊,非常气愤。我为这个小女孩儿可怜的遭遇感到悲痛不已,为这些人的愚昧无知感到气愤!真想冲进去对他们说:“你们真的太愚蠢了,这样会害死她的!”

  看了这个故事,我知道了,做人不能迷信愚昧,也要自己动动脑子,如果一味地听别人的话,就丧失了自己的灵魂,所以我们也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去分辨是非对错。

  满天星光,满目月亮,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心中不由得有一些忧愁,萧红把那些苦难和悲凉通过《呼兰河传》传递了出来,而我们在这些苦难中领悟到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4

  本文的作者萧红是一位生活艰苦的女作家,她从小父母就对2非常冷漠,祖母对她也不好,只有祖父对她非常关心,所以本文写祖父的地方最多。本书的特点就是层次清楚,分工明确。每个章节的意思大概是这样的:第一章总写呼兰河这个小镇;第二章写呼兰河小镇中人们闲暇的生活;第三章写了祖母对“我”的冷漠直到她去逝为止;第四章写了祖母去逝后,“我”和祖父的自由、愉快的生活;第五章写了团圆媳妇命苦而短暂的人生及婆婆的迷信和对她的折磨;第六章写了“我”有一个性情古怪的有二伯;最后一章写了冯歪嘴子一家清贫的生活。

  本书的重点人物祖父是一位性格和蔼、待人非常亲切的人。作者之所以喜欢他是因为在全家人中只有祖父对她好。祖父喜欢“我”,“我”也同样喜欢祖父,祖父和“我”的“地盘”一个不大不小的园子,它是一个十分美丽的地方:里面有许多菜、花草和许多可爱的小昆虫们。在作者眼中,祖父的园子是一个充满快乐和自由的乐园。

  在书中,写人和事的地方很多,作者却又不盯着一个写,故事多而不辟,而且累及的人物神态动作表情都用作者那一支神奇的笔写得透澈明了。

  我爱看这本书,更爱书中调皮可爱的作者和和蔼可亲的祖父。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5

  暑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一本课外书,我想起了课本中《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它的作者是萧红。于是,我便买了一本萧红的《呼兰河传》,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写的是萧红小时候的故事。萧红的故乡在呼兰河城,那里生活着一群自私冷漠、迷信愚昧的人们。小说用灰色的笔调描绘出了溃败的呼兰河城。看这本书时,时而令我爆发出大笑,时而让我感到难过,时而令我沉思。

  呼兰河城生活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无知,有的性格古怪。小说中的一处令我愤怒,说的是团圆媳妇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却被卖给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她刚来时温柔,善良。可婆婆却打她、骂她,甚至自己丢了一件东西也要把她抓过来打一顿。在这样的折磨下,一个健康活泼的姑娘就在惋惜中死掉了。死时她的婆婆竟在为她治病时花掉的钱感到惋惜。看到这,我不禁攥紧了拳头。

  在萧红短暂凄凉的一生里,她的祖父大概是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一次,萧红采了一大堆玫瑰花,她把玫瑰花放到祖父戴的草帽上,因为玫瑰花很香,祖父还以为是今年雨水太大,导致自家的玫瑰花特别香的。萧红这时便捧腹大笑起来。看到这,我再想到她的人生,不禁也为她感到欣慰。是啊,这大概就是萧红黑暗人生中的一束光亮吧!

  读完这本《呼兰河传》,我也对童年产生了新的看法:童年是我们这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童年,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莫及。

  读《呼兰河传》,像吃一块巧克力,有苦涩,也有甜香。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6

  因为喜欢,今天我又一次捧起了萧红的《呼兰河传》,再一次走进了她别样的童年生活。

  一位解事颇早的小女孩每天在后花园玩玩闹闹,抬头看见黄瓜长长了,便摘下吃了起来,一会儿去追蜻蜓,一会儿又在玩蚂蚱。玩腻了,又去给祖父“帮倒忙”了。最后累了,就躺在草地上惬意地睡觉了。偶尔时候,祖父在拔草时,调皮的小萧红就在他帽子上插上了各样的草草花花……

  此时,我也不免想到了自己的,我的童年也和萧红一样开心。在快乐的学习中,我结交了许多知心姐妹,一起学习,一起努力。双休日,我就在田野里飞奔,漫无目的地跑着,自由着,开心着!我也不知道,就这样一直跑着跑着,也许是觉得这田野太宽阔了,不跑上一跑太可惜了。有时,采一朵花放在鼻子边闻一闻,放在眼皮下瞧一瞧,甚至还会放在耳边听一听,它就像是我的一位挚爱的亲友,我们彼此亲密无间。如果碰到下雨天,又赶上放假,那就是我最开心的时候了:或趴在窗边,呆呆地看着雨,或撑着伞,站在雨里听听雨的音乐,又或者直接飞奔出家门,在雨里淋一淋,洗去所有烦恼,褪去所有忧愁,尽情释放我的快乐。

  快乐也需要温习,童年也需要回顾,其实萧红的童年虽快乐,但有一些单调,童年只在有限的后花园,后花园里年年种着一样的小黄瓜,大倭瓜,年年春秋佳日有同样的蝴蝶,有同样的蚂蚱,有同样的蜻蜓。那里堆满了各种破旧的东西,还有旁边黑暗而尘封的后房,可这些地方就是她童年记忆中消遣的最好去处了。每天清晨,小萧红大声吟诵这祖父教她的唐诗宋词,童年就在刻板的时间中消磨着。尽管后花园带给了她无尽的快乐,但年年重复着这种种快乐,也渐渐变得有些乏味了。

  我的童年快乐而多彩,玩腻了旧游戏,又有了新游戏,新的热浪一过,又开始了更时尚的,每天都有新的精彩。如此多姿多彩的童年,有时也让我不感满足,真有点“身在福中不知福”!《呼兰河传》成了我百看不厌的枕边书,它让我享受童年,珍惜快乐。现实告诉我,萧红别样的童年告诉我,我要更懂得珍惜。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7

  清晨,抱着一叠从书店买回来的书回到了家里,喜欢泡上一杯奶茶走进书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现实生活当中没有的情感。这种感觉,这种处境,这种生活,也许也是仅有童年的萧红才会有,看似是完美的,但其中却是悲哀的。

  记忆中、脑海里仍然浮现着《我和祖父的园子》中那个名叫萧红的小女孩的调皮可爱的映像,一向想去认真地读读她写的那本《呼兰河传》,仔细的品味书中萧红童年的纯真的情感,我也把这本书放在了最终的阅读中。带着这样一种纯真、完美的印象,我在一个午饭后抱着几种复杂的情绪,翻开了这本《呼兰河传》。

  在故事里,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六七尺深,人们和家畜无论是在晴天,还是在下雨天都会遭受到灾难,淹死过小猪,用泥浆闷死过狗,闷死过猫,鸡和鸭也常常死在那里边。人们说拆墙的有,说种树的有,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想过把泥坑填平。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现的一个让人有些愤怒和感觉可怜的镜头,它让我不又不感慨:当初的人民是多么愚蠢啊!在他们的脑海里就要顺应社会,顺应天意,人是不能违抗天命的,这就是他们悲哀的地方!我完全不明白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的相信天命,是什么让他们掉入这个万丈深渊。

  其实很多时候,生活就如同萧红所说的,人们也不必须都是精神饱满的,而大半是被吓得脸色发白。有的虽然已经过去多时,还是不能够很快得抬起腿来走路,因为那腿还在打颤。

  文中的团圆媳妇是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姑娘,她芳龄十二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天真无暇的学习时光,但在她的生活中,十二岁也许是个噩梦,是一份孤单与无奈的痛。她被过早地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刚来时是那样的健康、活泼,开朗。但不久后,她就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在一个陌生而又可怕的环境里,尽心尽力地做事,可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毫不留情的打骂,在人们眼里,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但没多久她就匆匆地离开了人世,也许她还有什么心愿未了,也许,死对她来说,是个解脱。

  让人寒心的还在后面。她的家人的确辛酸,但不是因为她的死,而是自我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钱,花了那么大的心血,认为这是一个赔本的买卖。与其说团圆媳妇的死是被吓的,还不如说她的死是被当年封建社会害的,如果不是封建社会,也许她会继续天真下去,继续勇敢的活下去。我不明白在这个村庄里,在这座城市里,在旧中国这片土地上,还有多少像团圆媳妇这样受到迫害的小姑娘,一个团圆媳妇的死去,也换不来更多的像团圆媳妇这样守着迫害的女孩!王大姑娘的死,胡家媳妇的死。也许在那个年代里,她们的遭遇在人们看来是活该,是自作自受的,是没有人能够拯救的,原因仅有一个,那时候的人,早以被钱蒙蔽了双眼,这就是以往的中国,以往的社会,以往的堕落,以往的不平等的人啊!

  在萧红的记叙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又欢乐又寂寞,因为她的活动地就是后院的那个大花园。在这座大花园里,可爱的萧红和祖父一齐玩耍,一齐干活,一齐欢乐。萧红童年的生活充满了特殊的乐趣。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我的童年,那充满温馨的一段时光。在每个人的记忆里,童年像一幅神奇的画,只因为有泪,也有乐,还有那学习时流下的汗水;又像一首诗,只因为它记录了我们一生中最最完美和天真的时光,在某一个地方也埋下了我们的汗水;还像一曲歌,歌唱了童年,也歌唱了以往的`稀释年华动人的故事。

  在童年里,我们能够自由地玩耍,没有烦恼,没有战争。仅有落叶一片一片触地,时代一点一点变化。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8

  在今年暑假,我翻阅完了《呼兰河传》。这本小说是“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的经典之作。虽然萧红只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31年,但我认为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作家。

  我觉得萧红的文笔很生动,在书中,作者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写出了一个北方小城镇单调的美丽、人民的善良与愚昧。他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自己的童年,在作者描写自己的童年生活时,常常会提到自己的祖父,因为在作者的家庭里,只有祖父最疼爱她,而其他人都厌恶、歧视她。

  书中的一处情节最让我感动: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到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着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的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的。”就把我得哆嗦起来。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童年时是那样可爱;那样调皮;那样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在这本小说中,作者对呼兰河这个小城镇进行了详实的介绍,他详细叙述了呼兰河人民的生活环境和日常生活,并借此表达出了作者对他们的怜悯与同情。同时也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给予了否定。

  在这本小说中,最令我感到伤心的是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小团圆媳妇由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转变为“病人”,最终被残害致死,揭露了小团圆媳妇的婆婆的罪恶和封建礼教对人的思想的残害。可以看出劳动人民的愚昧和封建迷信。

  在这本小说中,作者还描写了一个最坚强的人——冯歪嘴子。作者以冯歪嘴子“娶妻——生子——丧妻”为线索,叙述了冯歪嘴子所遭受的苦难与打击。通过对冯歪嘴子丧妻之后的生活状态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不屈与顽强的崇高敬意。

  《呼兰河传》果然是本好书,不愧茅盾评价《呼兰河传》:“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图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9

  最近,我看了《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这本书回忆了她的童年,还讲了她的家乡——呼兰河。书里的内容很吸引我,有美好的,也有一些落后的民俗,在当时,呼兰河是个很偏远的地方。

  这本书讲的事件都很有趣,让人看了就想发笑。尤其是美食,看得我的口水就哗啦哗啦地流了下来,还没有闻到味儿呢,要是闻到了,那我就不一定馋成什么样啦!例如她写的吃小猪:“有一天,一只小猪掉井了,人们用抬土的筐子把小猪从井里吊了上来。吊上来时,那小猪已经死了,井口旁边围了很多人看热闹,祖父和我也在旁边。小猪一被打上来,祖父就要了,祖父把小猪抱到家里,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坑里烧了,烧好了,祖父把小猪撕开,立刻就冒了油,真香,我从来没有吃过那么香的东西。”轻轻松松地就把这吃小猪写好了,还挺有意思。

  我既然读了这本书,当然就了解了这本书的作者——萧红。

  萧红原名张乃莹,1911年6月1日出生,上学、订婚、逃走,1932年认识了萧军,第二年出版《跋涉》。确实是一路跋涉,从哈尔滨到青岛、上海,认识鲁迅夫妇,后由鲁迅作序的《生死场》出版,一夜成名,东渡日本、辗转武汉、临汾、重庆,和萧军分开,与端木蕻良结婚,最后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我可以感受到萧红的一生是很苦、很不幸的。她的悲剧就在于红得太快,红得太短。她有文学天赋,但这么年轻就去世了,真的很可惜。她英年早逝的最大凶手是——不会自理,因为她的祖父从小太宠爱她。虽然祖父为萧红创造了无忧无虑的童年,保护了她的天性,但同时也让她,有了依赖性,所以她的生活才没有条理,杂乱无章。

  其实萧红应该是山东人,因为她的祖爷爷张岱闯关东来到了东北。由于来的早,所以有了一大块地,成为了大地主。到了祖父张惟桢这代就分家了,祖父得到呼兰一大块田产,他家院子很大,有三千多平方米,后花园儿有1600平方米,他读过书,经过商,但一事无成。萧红的父亲叫张廷举,学习很刻苦,毕业于黑龙江师范大学,担任过教育局局长。但他喜欢男孩,讨厌女孩。萧红有一个弟弟叫张秀珂,萧红的父亲很喜欢他,也很支持他上学,还让他在日本留学。而萧红上学上到初中,父亲就不让念书了。在萧红的心里,父亲是很讨厌的。但她很爱他的祖父,祖父对她很温暖,经常陪着她,过得也很舒适。通过这本书,我也感受到萧红的父亲脾气很暴躁,但祖父却厚道。

  有一次,租萧红家房子的人交不起房租,萧红的父亲就把这家的马牵走抵账,但祖父却说,马对咱们家不重要,但对他们家却是命根子。最后把马又还给了这家人。这也让萧红留下了同情弱者的好品质。

  众所周知,这本书写的是呼兰河的事情。在她笔下的家乡——呼兰河,土地肥沃、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民风厚道、祥和安静、无欲无求,地居东隆塞北,只有两条大街,很冷清、寂寞。这里还很落后。在精神上有不少盛举: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娘娘庙大会……

  但是最让我感到不公平的是重男轻女,这也是一种封建迷信。有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小团圆媳妇儿,她是胡家养的童媳,到胡家总是无故地打她,最后被折磨得生了病,又听了跳大神的意见,用开水给她洗澡,她被滚滚开水烫了三次,最后悲惨地死去。萧红也是这种重男轻女的落后思想的受害者,所以在这本书里表达了对弱者的同情,对新文化的渴望,对乡情和善良的赞美,也表现了对做女人的不幸,和对父亲代表的强权的反抗。

  这本书是在萧红生命垂危时,以最好的文字书写了她的家乡、她的童年,值得大家一看!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10

  前一段时间,我读了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萧红在创作此书时,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此时,漂泊在他乡的萧红非常怀念自己的家乡。读了这本书后,我深切感受到当时萧红内心的悲伤与凄凉。

  作者描写了呼兰河这个城市,在这个小城里,“人与城”、“少女与老人”、“生者与逝者”、“愚昧与人性”交织在一起。第一章、第二章描写了呼兰河城的日常生活,风俗人情以及呼兰河人过节日时精神上的“盛举”。第三章描写了萧红童年时与祖父过着快乐的生活,描写了他童年时调皮的情景,后三章则描写的荒凉的庭院。每一章写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如:二伯、祖父、团圆媳妇等。

  《呼兰河传》中有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有天真可爱、调皮捣蛋的小女孩萧红,有慈祥、温和、鹤发童颜的祖父等等,但我最喜欢文中的是冯歪嘴子,他是生活的最强者,不合理社会的抗争者,他任凭人们的奚落,任凭人们的诉说,一直平静的活着。他爱自己的孩子与妻子,他不怕累,不怕苦,坚强勇敢地生活下来。他的态度和行为使周围的人都很惊奇,觉得意外。冯歪嘴子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生活,描写小镇的风土人情,真实生动地描写出当地老百姓生活艰苦,缺衣少粮的状态,并痛骂那腐败、腐朽的封建思想的社会。

  萧红,曾被誉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她的笔触无疑是震撼人心的,小说从三重视角,展现了“北中国”乡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也一个女子的细腻情感展现了她对家乡人的独特表述,我看到了他们的悲惨命运,在那个年代,人命如同草芥,社会现状又是多么的凄凉。这本书语言自然优美,却又通过叙述表达了作者无声的控诉,体现出散文式的艺术魅力,同时这部小说也展现了萧红不凡的写作才华。可惜,天妒英才,一代才女仅仅活了31岁就英年早逝,留给世人不尽的遗憾。

  读了这本书,我更感受到我们如今的社会多么祥和与美好,我要好好读书,努力学习,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为我们这个时代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系青州市云门山街道职工子弟小学学生姚嘉皓,指导教师:刘光茶)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11

  当我的手指触摸着《呼兰河传》的封面,我的思绪也跟着作者萧红回到她的童年,跟着她把回忆再重温一遍!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团圆媳妇”的死!小团圆媳妇得了一种怪病,可他们却不去药店买药,一直拖到了病重。宁愿花更多的钱,去抽所谓的决定生死的符。看到这里,我内心是万分焦灼、痛苦和不安的,我多想钻进书本把她解救出来。

  我为小团圆的媳妇感到悲伤,也为人们的迷信思想感到愤怒。倘若,她生在我们这个时代,结果肯定不一样。

  在看这本书时,里面朴实无华的语言,都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我觉得它更像是一本散文集。

  令我惊讶的是,作者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祖父的园子,没有束缚,没有钢铁水泥,没有高楼大厦。有的是啃着黄瓜,在玉米地里捉蚂蚱的快乐。一切都是那么单纯而美好,吸引着我也想和她一起玩耍……

  可是,童年就像一只小鸟,飞逝而过。殊不知,她长大后,那带给她幸福和快乐的祖父,就永远离开了她。后来,她也不得不辗转十多个地方,最后长眠在了香港。

  虽然长大后的生活是那么的困难,却可以在作者的笔尖,流出一件又一件快乐的童年故事。这种积极向上、坚强乐观的精神,又给我上了一节生动的“品德课”。读书使我学习到了新的“本领”——乐观地面对生活。真的跟老师常说的一样,每一本书都会赋予你新的感受,伴你快乐成长。

  我合上书本.慢慢地把作者和我的生活重叠:现在的我们,拥有便利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的学习的环境,可是我却没有作者的坚强和乐观。

  学习中,会因为一点小事哭鼻子;在家有时会和弟弟争吵,惹得妈妈不开心;平时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备受父母宠爱。一遇到一点小挫折,就会打起了退堂鼓,放弃原来制定好的小目标,宛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对比萧红,我真是惭愧得无地自容。

  那就先从今天开始吧!定个小目标,学习萧红的乐观向上,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命中总会有挫折、困难,可越是这样,越不要放弃。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看到最美的彩虹!

  读呼兰河传有感 篇12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最具有才气却生命短促的女作家。被誉为“中国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可惜天妒英才,她在这个世界上仅仅活了三十一年。《呼兰河传》是她的代表作,也是她留下的不朽文学丰碑。

  在这部作品中,她以女性细致的观察力,运用朴实的文字叙写了北方人民的艰苦生活。通篇没有一个“穷”字,可无处不透露出其中的贫苦与辛酸,真是字字含情。鲁迅先生对于不幸的人们曾有过发自肺腑的感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为他们的遭遇感到不幸,也为他们的不抗争,不争气而感到愤怒和遗憾。这也正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

  读着书中的文字,我仿佛来到了呼兰河。大雪漫天飞舞,天寒地冻。小巷深处,一位体格健壮的小伙子躺在垃圾桶边,嘴里一直在抱怨着老天对自已的不公,身上只盖着一件打满补丁的衣服。我可怜他,给了他一些钱,他马上买了一袋子热馒头,狼吞虎咽地吃完,又倒睡在垃圾桶边,仍在抱怨着。我有些愤怒,他为何不思考如何利用剩下的钱去谋求出路,而仅是为解决一时的温饱。

  再往前走,我仿佛又看见了一个肉铺。一位屠夫正在卖猪肉,猪肉的价钱低得离谱。我的第一反应便觉得这是瘟猪肉。可肉铺前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人,他们买走猪肉,还不忘自言自语地说,“一定是泥坑子里淹死的”。我凑近些看,猪肉上有红色斑点,散发着一股腥臭味,我确信是瘟猪肉了。老板在一旁疯狂的解释是猪掉进泥坑里淹死的,也不管此时那个坑里是不是真的蓄满了雨水,何等荒谬!泥坑子淹死猪的事,也许是有的,但不可能那么频繁。毕竟,不可能每天都在下雨,每天那个坑都蓄满水。这样简单的道理,呼兰河的人民心里像明镜似的。可是他们就是愿意相信是泥坑里淹死的猪,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有足够充分的理由去买价格低廉的瘟猪肉。这不禁让我想到,我们现在的消费者,对于价格偏低的商品,第一反应就认定不是好货,即使商品是好的,人们也更愿意相信是有问题的。又是何等的谨慎!用自欺欺人来麻痹自己,归根结底还是经济落后,物质匮乏,生活极其艰难。

  对于他们来讲,时间一天天地,糊里糊涂地过去了。一切都只是顺其自然,一丁点办法也没有,也不会去思考一丝一毫,何等的悲哀!萧红笔下的呼兰河人,缺少了智慧,更多的则是野蛮;缺少了富裕,更多的是贫穷;缺少了欢声笑语,更多的是悲鸣。我想,要改变现状,应该先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更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改变现实处境。

  想想,当时的中国大地上,也有多少像生活在呼兰河一样的贫苦人民,有多少人安于现状,又有多少人在竭尽所能,改变现状!贫苦,固然值得同情,可是麻木与拘于现实,不更是一种悲哀吗?只有勇于突破自我,才能真正有所蜕变!

【读呼兰河传有感】相关文章:

读《呼兰河传》有感03-07

读呼兰河传有感03-25

读呼兰河传有感05-27

读《呼兰河传》有感【推荐】02-25

读《呼兰河传》有感【精】01-22

【精】读呼兰河传有感06-25

读呼兰河传有感【推荐】07-02

【热】读《呼兰河传》有感03-23

读《呼兰河传》有感【荐】02-05

读《呼兰河传》有感【热门】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