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时间:2022-10-17 18:24:2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范文【热门】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1

  《明朝那些事儿》是一套著名的历史散文著作,作者是当年明月,原名石悦。这是一套畅销书,短短几年发行了几亿册,这么吸引人的原因,大概是他用通俗幽默的话语来叙述枯燥乏味的历史吧!当年明月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也拉近了古人与今人的距离。

  这是《明朝那些事儿》的第壹部,这本书写了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的各种历经。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他童年的悲惨,父亲、母亲,长兄以及侄子全部饿死,而他为了吃饱饭到皇觉寺做僧。25岁时,朱元璋投靠到郭子兴部队,称自己为吴王,最后才在四十一岁时称帝,立朱标为太子。在这期间,他不断的为大明立下规矩,可还是有许多案子发生,比如说著名的空印案、胡惟庸案和郭恒案等,终于,他忍不住了,废丞相制度,大杀许多功臣,封建专制达到顶峰。最后在71岁时病逝。

  从这本书中,让我看到了元朝的腐朽统治,民不聊生,引起许多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元朝腐朽的政府,本书主角朱重八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也许,你们会认为朱重八是一个只懂打仗或是只会杀人的魔鬼,但在我的心目中,他绝对是一个开创先河的好皇帝,也是个勤奋的人,他的子孙远远不及他。

  我又在这本书中看到了许多战争,许多伟大的将领。如徐达、常遇春、蓝玉等。朱元璋与陈友谅、张士诚想尽一切办法,尔虞我诈,争夺权力。其中鄱阳湖大战使我印象深刻,朱元璋以少胜多,采用了赤壁之战里一样的战术——火攻,大败陈友谅,获得了胜利。

  朱元璋晚年为什么会这么残暴专制呢?一是因为马皇后病逝了,二是因为朱元璋的童年是暗无天日的。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一旦掌握最高权力,便要变本加厉地报复社会。

  童话大王郑渊洁说过:“一本好书,无论翻到哪一页,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我想,《明朝那些事儿》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2

  我曾经觉得,历史就是一些残壁断瓦,古庙荒冢以及那些发黄的书本,简直无聊透顶。当我读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之后,我才发现,历史原来这么精彩啊!

  当年明月的笔法幽默,时不时蹦出一句搞笑的话语,引得我们哈哈大笑。《明朝那些事儿》里,开国皇帝朱元璋,永乐大帝朱棣,文武奇才王守仁,一代名相张居正——轮番登场,向我们展现了一部引人入胜的明朝历史。

  最让我佩服的是朱元璋,小名叫朱重八,他竟然从一个一无所有的放牛娃,成为至高无上的帝王。虽然他是在汤和、李善长、徐达等兄弟们的帮助下才能统一中国,但是他的军事直觉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就好像在通往胜利之门的路上,你会捡到很多钥匙,这些钥匙有的古色古香,有的金光闪闪,但只有一把能打开那扇门。在进行决策时,会有很多人在朱元璋耳边提出他们的意见,将他们手中的钥匙交给朱元璋,让朱元璋去选择,但战争最残酷的地方在于:朱元璋只有一次尝试的机会,如果失败了,朱元璋将失去一切。朱元璋在那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在无数建议中,他结合形式,冷静分析,坚持了自己的看法,牢牢地抓住了那把开启胜利之门的钥匙。他的成功不是侥幸的,他当之无愧。

  朱元璋攻打张士诚一战是关键一战。在讨论作战计划时,发生了争执。常遇春认为应该直接攻取东吴的老巢平江,徐达也赞成他的这一意见,他们都认为,只要取得了平江,张士诚的所有地盘都将不战而降。听上去,他们分析得很有道理。

  而朱元璋坚持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如果直接攻击平江,张士诚在杭州的兵力一定来救,那么平江就会极难攻克,而先攻击杭州和其他地区,就能够剪除张士诚的羽翼,平江自然也会成为囊中之物。而且朱元璋反复强调,不可随便杀人。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决策非常英明。他的军事才能真让我惊叹!

  《明朝那些事儿》真精彩,让人读了还想读!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3

  在去年的圣诞节,我收到了一份心爱的礼物。它——就是妈妈送我的一套《明朝那些事儿》。

  这套书一共有七部。它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用了大量笔墨。

  得到礼物后,我用了不少时间把它的第一部大致看完了,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

  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个农民世家,缺乏食物,于是他就去讨饭吃,做和尚。但是到后来,元朝把朱元璋列为造反成员,以此为借口来杀朱元璋的一家。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朱元璋就是在这样的险恶环境下成为一代伟人的。

  他不得不战斗,而在战斗中,他学会了冷静、坚持与果断。冷静让他能够准确判断局势,甚至在失败后能够正确总结经验;而坚持,能让他在僵持时打破僵局;果断,让他能够从现在的局势中正确而快速地判断。这三件“宝物”结合起来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线,而朱元璋利用这道防线取得了成功。做一件事,必须要学会冷静、坚持与果断。它们让你准确地判断局势;让你在失败后能重新勇敢地站起来,而不至于崩溃;让你从困境中发现机会。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静、坚持与果断,那么所有的困难都能迎刃而解,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

  虽然,朱元璋他有着过人的军事才能,但是他也在考虑子孙后代的问题上,犯下了致命的错误。

  朱元璋是残暴的,它登基以后诛杀开国功臣,心狠手黑。所有开国功臣,包括开国六公爵和四个手握免死铁券的老臣,另外两张铁券的主人。常遇春开国之初,即暴病。当朱元璋看到他时,这位当年英勇无畏的将军,只能躺在椅子上,嘴角留着涎水,支撑着向他行礼。同他一起奋战的老臣,更是寥寥无几。

  此外,朱元璋对他的官员存在极大的不信任,许多官员含冤而死。并且,他还废除了丞相,这个至关重要的人物。大凡在封建朝代开国时期,官吏是比较廉洁的。而在洪武年间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官员因贪污被杀,是很不正常的。

  应该说,朱元璋的某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出现了问题。官员贪污的主要原因,固然是他们自己的不法行为。但是,官员待遇过低以及他的肃贪手法过于急躁,也是导致官员贪污的重要原因之一。他的肃贪行为虽然可敬,但是效果不佳。这是因为他过分看重了刑罚的力量,而很少注意到从各方面加强制度上的完善。一味的猛打、猛杀,虽然在他统治的时期,贪污现象很少。但他死后,明朝的贪污现象,却十分严重。

  朱元璋如此的精明,在这些问题上,他确实是缺乏远见的。这些暴行,也为明朝的子孙留下了祸根。

  最后,我想说有些事后,我们要学会去信任别人,所有的事情,不是用暴力就可以解决的,要想一想用其他的方法可不可以解决。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4

  有一本书,讲述了一位出生在贫农的伟大皇帝,用心把这美丽的江山托起。他就是朱元璋,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朝代——明。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写道,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

  我们先来看看朱元璋的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呵,朱元璋的野心真大,什么都是他的才行!

  再来瞧瞧朱元璋与他的侄子朱文正。朱文正因官位而背叛朱元璋,但朱元璋见到朱文正后一点儿也不玩虚的,直接用鞭子去抽朱文正,一边抽还一边说:小子,你想干什么?

  当朱元璋进攻张士诚时,作者是这样写的:可是朱地主用行动告诉他,天下只能有一个最大的地主,而这个人绝对不会是你张士诚。

  最精彩的是朱元璋对付王保保的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当天晚上,王保保没有睡觉(算他运气好),这个爱读书的人,此刻正坐于军营之中秉烛夜读兵书。突然听见外面喊声大作,他心知不妙,当机立断,毅然决定逃跑,逃跑时颇为狼狈,光着一只脚跑出大营,匆忙骑上一匹马,就飞奔出营。

  你问那十万大军怎么办?连我的鞋都不要了,还要军队干什么?可见名将就是名将,懂得权衡利弊,毕竟自己的命最重要,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嘛。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是这样评价《明朝那些事儿》的: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确实,这是好书。它用动人的笔调描绘明朝的历史,使我们讨厌看的史书化为有趣的书。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你一定会很了解明朝的历史了。不用担心史书不好看,真的,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的很好看!

  你不妨捧起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细细品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5

  原来,我是个三国迷。我觉得除了三国,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都是很无聊的。但在这个暑假里,“当年明月”让我明白了,其实那一个朝代都有它的特点,都有它精彩的篇章,特别是“明朝”。而他告诉我的方法,就是我最喜欢的七本书:《明朝那些事儿》第一部至第七部。它的作者也就是我最崇拜的作家—当年明月他以一种幽默的方式,向我表达了明朝280年的那些事儿。

  的确,这套书写得很有意思,比如其中有一段说:皇帝召来一位猛将来拜见,这位同志的家中刚好死了人,于是,这位仁兄就穿着孝服,然后给皇帝磕头。作者说这场景实在太像灵堂。读到这,你一定捧腹大笑,当年明月很幽默吧?

  在我读这本书时,我觉得这本书有一个别的历史书没有的特点:在《三国演义》里,罗贯中特别注重写事。而当年明月在写明朝的时候,他注重的不是只写事,打仗的部分只是一笔带过,人物的对话也很少写,他最主要写的是人,每个人怎样怎样,人物的心里想什么,人物干什么,在写朱元璋的时候还出了份档案,真是做到了他的写作理念: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

  这一套书我几乎10天看一本,那就是因为当年明月写的书很吸引我,让我只要一拿起这本书就放不下去。并且在这个暑假里,我的脑海里又多了一个朝代的印象“明朝”。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6

  谈我中华五千年,明朝,肯定是在历史的银河中最耀眼的星辰之一。今天,我要谈一点读《明朝那些事儿》的感想。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是当年明月(本名石悦)。他写成这部书至少用了三年时间。这部书写了什么?主要是明朝那些风云人物的所想所说所做,没有贯穿整本书的主人公。他在说历史的时候,带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幽默、风趣、哲理性思考以及......悲伤,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一种诙谐——虽然我感觉有时候他是装出来的,这是表面的;却把悲伤这种东西,深深地放在自己的心里。

  看完几部《明朝那些事儿》,不仅让人心潮起伏。我们既可以从大处思索国家的命运问题,也可以从小处赞叹一些历史人物的可贵品质:隐忍、勇敢、善良......还可以谴责一些乱臣贼子的残暴、恐惧、暴怒等等。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勇敢”在历史事件中的表现和作用。

  勇敢,往小了说,就是在关键时刻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往大了说呢,就是具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

  好了,这次我们要谈的主人公是于谦。还是像我说的那样,这本书并没有统领全书的主人公,于谦只是这次事件的主人公,虽然只有这一件事,但从这件事里,我们可以得出来很多东西。

  先让我们回顾历史:在整个大明王朝的历史中,土木堡之战也算比较有名的一次战役了,那场战役,导致大明王朝直接耗光了所有的一线士兵,让整个大明王朝如同一个孩子般暴露在敌人的獠牙之下,只要轻轻一碰,大明王朝就将崩溃。危难之际,多数人建议南迁,放弃首都涿郡(今北京),从当时的整个局面上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是后来证明,当时要是实施了这个方法,恐怕历史就要改变了,大明王朝也就就此结束了。危难之际,一个人的怒吼,将偏离轨道的大明王朝拉回了正轨。“建议南迁之人,该杀!“于谦喊出了这个勇敢的声音,拯救大明王朝这个重任就落到了他的肩上。这是一条不归路,输了,整个王朝就完了,他也就有可能遗臭万年。但是,尽管如此,他身为一介文官,他还是站了出来。

  “于谦,你有多少把握?”“没有多少。”“你能取胜吗?”“不知道。”“那你为什么还是站了出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这一段并不是什么历史著名对话,奥不对,准确的说,根本就不存在这段对话。但是,我相信,这段对话,肯定是于谦内心的表白。这就是勇敢。

  我们虽然无法像于谦那样伟大,但是,我们一定要欣赏于谦身上散发出来的那耀眼的光芒。

  在日常生活中,困难无处不在,当我们遇到困难,我们绝不能逃避,我们要学会面对。“战斗一定会到来,如果只是一味的逃避,永远都不会到达我们期盼的明天!”我见过很多人,当困难来临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后退;但是也有些人,他们会前进。当内心的懦弱袭来时,他们会挥起意志的铁锤将其击碎,大步向前,最终会战胜困难。这就是勇敢!

  勇敢,不是口头上说说说就完事的,真正的勇敢是行动起来!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7

  读一本好书是一种享受。看完《明朝那些事儿》整套书,作者的文笔与内涵深深的吸引了我,我感触颇深。

  全书从朱元璋的深谋远虑、朱棣的雄才大略落笔,经历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嘉靖万历的荒诞,到最后思宗朱由检的壮志未酬。全书当中最吸引我的不是这些所谓的九五至尊,不是刀光剑影的杀戮血腥,也不是宫廷的明争暗斗。而是那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能臣以及用生命著作的伟人们。

  当时,北方战事持续溃败,几乎所有人都惧怕女真的铁蹄。可有一个人没有退却,便是宁前道—袁崇焕。他在宁远阵前高呼:“即使独卧孤城,亦当马革裹尸”。当他面对来势汹汹的二十万女真大军,他用一万大军坚守着,打到城墙破裂、尸横遍野。但是,女真大军始终未能跨过宁远。就连女真的皇上努尔哈赤也最终倒在宁远城前。正所谓战场上“生者死,求死者生,诚如是也”。袁崇焕用他的信念—即便战斗至最后一人,也要同归于尽,决不后退。他笑到了最后。后来,他身陷囹囵,百姓唾弃,用“死后何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句诗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还牵挂百姓、心系国家安危,哪怕百姓误解,依然义无反顾。这便是人性的闪光,信念的力量!

  又如伟人李时珍,曾三次参加乡试想考取秀才,都名落孙山。只好继承父业,开始他的行医生涯。慢慢地他的医术也越来越高。可是为了更多人的幸福,放弃自己唾手可得的幸福,走遍全国各地,尝遍无数药材植物,查遍了世上的所有医书,终成《本草纲目》这一本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医书。成了以一已之力挽救了无数生命的伟人——正是信念鞭策他前行!

  人生有涯,死而不已。纵观古今中外之集大成者,无一不是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们或许视金钱如粪土,活视名誉如草芥,然而,在信念面前,他们却都如信徒一般,虔诚的顶礼膜拜……

  所以我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永不言放弃。在日益残酷的现实生活中,走出属于自己的的一片天!

  路虽远,勇敢前行。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8

  带着对明朝历史的好奇,翻开了这部本书。七本书,七段故事,凝聚了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书一页页向我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人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

  犹记得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我的心疼,和讽刺。犹记得读杨涟赴死的时疼哭,被东林党人最后的骨气震撼到。犹记得对于明朝最后皇帝的气愤与无奈。犹记得对于明英宗–朱祁钰与他皇后爱情的感动。

  当时明月真的很厉害,他用他那幽默的笔风,从客观的角度,剖析人物的心理,带着我去品明朝。我特别喜欢她那幽默的笔风,犀利的笔格。她的文笔总能让我意犹未尽。

  一个王朝的兴起,在于前一个王朝的腐败,一个王朝的灭亡,在于这个王朝的无能。每一个王朝都是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人们打打杀杀,从大人物被打倒,到小人物赶上去。一个王朝灭亡,另一个王朝诞生,这像是在轮回,但其实是在进步。这样的轮回,这样的想法让我感叹。

  这部书让我懂了很多道理,如当读到“能改的,叫做缺点,不能改的,叫做弱点”这句话的感叹,当读到“成功只有一个——按照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度过人生。”的惊叹很感谢当时明月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历史,让我可以试着用不同的方式看世界。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9

  静静的夜晚,只有窗外的明月与身旁的孤灯与我为伴,而我却不感到孤独;清茶一杯,手捧书卷,这是一种莫大的快慰,莫大的幸福。尤其我手中捧着的是我最爱看的书—《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让我重新认识了历史,从而迷上了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主要讲述的是1344年到1644年,这3XX年间明朝的那段历史。这套书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索,用小说的方式娓娓道来。更加让我兴奋的是,作者当年明月用麻辣的写作手法,把那么枯燥的久远的历史,活灵活现的的展现在我眼前,让我仿佛置身于那段历史,事事都参与其中。

  说实话,以前从未觉得历史如此精彩。总觉得历史无非就是一段绕口的文字;一片破碎的城池;生锈的兵器;就是衰败、战乱、新的王朝雄起,鼎盛;然后再衰败,再雄起,再鼎盛------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周而复始,简直可以化成公式,甚至有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

  可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历史真的就是那些残骸断瓦、古庙荒冢吗?真的就是那些泛黄的书页吗?当年明月告诉我:不是的,真的不是的。

  “历史原来很精彩啊!”有人大声说。声音在空气中消失,那人踽踽而行,旷野上一片寂静。

  “很精彩啊,很精彩!很精彩啊,很精彩!”远远地,传来一阵阵回声。声音渐渐消失,山野又归于寂静。

  远处的古庙有点动静,走近一瞧,原来那个小和尚是朱元璋小的时候。他抖了抖身上的灰尘又呼呼大睡起来。达达达达的马蹄声越来越近,一个得意洋洋的将军来到了眼前。定睛一看,这不是平定北元的大功臣—蓝玉吗?!再看那边,一个书生模样的人,紧紧地拉住一位穿着龙袍,走路摇摇晃晃的皇帝,嗯,想起来了,这是方孝孺和朱允炆啊!呀,那是谁啊?是朱棣吗?难道他就是当年的永乐大帝?那边还有------

  这些,都是明朝历史中响当当的人物。历史原来很精彩:那喷出的鲜血可以谱写出惊心动魄的文字;那看似无奇的和平却饱含着一位帝王的心血;那和蔼可亲的善面后面却隐藏着一颗阴险毒辣的心------这一切的一切,有血有肉,真实而自然。

  原来历史不只是那些空泛的文字啊!

  历史,犹如蒙上面纱的美丽少女,让人想近前一睹芳泽;历史,犹如冷峻潇洒的青年侠客,让人想不离不弃的永远追随;历史,犹如年老的智者,让人茅塞顿开;历史,犹如一面古铜镜,让人看到了沧桑,也看到了自己------

  如此精彩的历史画面,若不是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那套书,有可能就要失之交臂了吧!什么?什么?你说根本不可能像我说的那么精彩?我不和你争,只是建议你,强烈的建议你,赶快买来读一读。对,跑步去买!要快哈!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10

  最近,我又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中国梦。作者当时明月诙谐幽默的写作,让这本书读起来非常有趣。读了这套有着七部、历经200多年的明朝历史小说后,让作者推崇也让我喜欢的人物很多,但最让我耳目一新,印象深刻的并不是那十几个位居皇位的皇帝,也不是身居要职的丞相,如张居正、于谦这样流传清史的人物。这个人,让我喜欢,让我敬佩的是,他是个有梦想的人,有思想的人,他是军事家、政治家,更是思想家。他就是“心学”创始人——阳明。他推崇的“知行合一”,即使是在现代,依然被很多有识之士推崇。我也有梦想,我从小的梦想就是长大了成为个军事人才,可以制造出最新型的航空的母舰,保卫我的祖国。但自从我读了这套书,在书中认识到阳明这样的人物,我才知道,所有的梦想,如果不付出努力,那也只能是空想。我的身边不缺乏有梦想的人,几乎所有的同学、朋友都有这样或者那样的梦想。我愿意把这套书推荐给大家,把阳明的思想推荐给大家,让你们也知道,理想和梦想不只是个想法,最重要的是行动。中国近100多年的历史,尤其是英中战争以后,被西方列强,被东方的“日本”欺负,让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强国梦。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有着这样或者那样的梦想,都不如好好学习知识,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我们的强国梦。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11

  明朝那些事儿!顾名思义,一听就知道讲的是明朝的那些伟人,他们是怎样保守江山的,攻取江山的。

  这篇故事开始讲了明朝的农民朱重八经过了千辛万苦,历尽了千难万险,最后当成了人们心中的皇帝,社稷江山的皇帝。他用他的智慧击倒了敌人陈友谅,击退了北原的王保保……成为了统治明朝的朱元璋。当他年晚之际,已经疲惫不堪,因为他的前半生生中都在战场上度过,他不想后半生也在战场上度过,于是他把这个重大的任务托付给了孙子朱允坟,还杀掉了当朝的所有功臣,以免他们起了贼心想造反。不久,朱元璋就含笑九泉了。朱棣不服,他是朱元璋的大儿子,皇位本应让他当,再加上他从小于许多将军跟随打仗,经验丰富,我凭什么白白的让给那个侄子朱允炆!于是他用他聪慧的头脑和有效的策略与盛庸等人打起了战,最终还是屈服于朱棣。

  读了这这本图书,我感触非常的深。觉得自己也好比那个朱允炆。我在读书时就是没有一颗竞争的心,总是不给自己机会。老师让我当学习委员,我不当。老师让我当升旗手,我不当。则朱允炆则对任何的事请掉以轻心,觉得此战术了也罢,不输也罢,都没有干系,我有那么大的兵权,那么多的士兵。这最终导致他输给了朱棣。

  从今天开始,我一定要奋发图强。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12

  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中戚继光的故事后,得到了一些心得。

  《明朝那些事儿》中的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戚继光是明朝的一位名将,他初次抗倭用的是绍兴兵。那些兵十分懒散,总是不服从命令,还经常临镇逃托,只为自己的安危。但戚继光却坚持不懈地训练,终于把兵们训练成为一支很强的队伍,成功抗倭。

  这让我想到了一件事。那时,我刚刚开始学习毛笔字,手握住毛笔一直抖个不停。我写得很差,这表面在我的一笔一划,它们就像几条黑的毛毛虫。我心里烦躁极了,可越烦就越写不好。正当我想把笔一扔,一了百了之时,我想到了戚继光,训练兵那么困难的事,戚继光都克服了,并且成功了。我的这些困难又算什么?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毛笔字。

  在寒冷的冬天,我每天尽量早起,屋外下着大雪,吹着寒风,我在家里练习却练得满头大汗。在炎热的夏天,别人在空调间里吹风,我不顾蚊虫的叮咬,坚持写下去……没过多久,我的毛笔字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并不满足这一时,下决心要掌心怀素、柳公权等著名书法大师,成为一名书法家。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困难,我要学习戚继光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每件事。每当要放弃的时候,戚继光就会出现在我的眼前,鼓励我让我继续向前。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13

  一、这本书开头主要讲述的是自幼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因为忍受不了元朝的统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后被人诬陷说他要起义,被迫投靠了当时的起义队伍。慢慢的,他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渐渐显露了出来,他先是打败了其它比他强的起义队伍,后又经过与元的数十年的征战。最后赶走了,元朝的皇帝,统一了中国。

  二、中间又讲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便利用胡淮庸这个“导火索”,废除了丞相制度。又创造了内阁。当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权力归于君主,可是他错了,后面的朝代中,任何一个内阁都比丞相还会夺权。

  三、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个个嘴脸丑恶的小人,一个个专制夺权的宦官,一个个见利忘义的奸臣,当然,更看到了舍生取义的将领,还有独守正道的孤胆英雄。读完了这本书,回过头来想想,才发现自己从书中看到了好多的改变,人的改变,物的改变,环境的改变……而这些改变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残杀、父子反目成仇、将好好的一代王朝搅和的乌烟瘴气,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吗?

  1.比如,在这本书里,很少有真正意义的好人,但绝对有真正意义的坏人。每一个在普通人眼里散发谣言正义光芒的良臣将相也许都有这样或那样瑕疵。作者没有一味的歌功颂德,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有怒,有得有失的人。

  2.又比如,在这本书里,不止有这流芳百世,家喻户晓的大人物,还有那些被人遗忘的人物,他们在这267年里太举足轻重,渺小得让人忽略。如果没有太监张敏的舍生取义。后来的明孝宗朱佑樘也许无法登上历史的舞台;如果没有那位连名都没有的看守,杨涟用鲜血和气节写下的绝笔也许只能化为灰烬;如果没有钱皇后的日夜守候和至死不渝的贞情,明英宗,朱祁镇也许已被深在大漠的孤军无援的吞没,不要以为渺小的没有力量,不要以为卑微的,就没有尊严。

  四、在书里,自始至终都蕴含这一股力量。

  1.这股力量支持这郑和下西洋,在咆哮的大海面钱毫不畏惧,这股力量支持这于谦打响了北京保卫战,独子面对凶险而未知的前途,力挽狂澜,拯救大明于危难之间。

  五、在这本书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话“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我认为,如果我们想要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话,就必须树立我们人生的目标。只有准确的认识到我们每时每刻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1.很多东西不知如何表达,我想说此生不读这本书,很遗憾!这只是我的片面之词,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14

  这一周,我读完了“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这套书主要讲了:明朝两百六十余年的时间里,所发生的大事。作者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向我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故事。里面讲述的故事有很多,如知名的土木堡之战,鄱阳湖之战,靖难之乱等等。在不知不觉中,你就会迷上历史这门学科。

  这套书中,我最讨厌的人物是王振。它学历有限,道德败坏,能力不足,却因净身入宫当宦官,成为了当时社会人的领导,上至皇帝明英宗,下至平民百姓都得听他的话。他贪污受贿,杀害反对他的正直大臣,十分可恶!在土木堡之战中,几十万大军在他的领导下丧命,皇帝被捕了,自己被杀了,大明王朝几十年的努力全白费了,导致明朝由盛到衰。

  这套书中,我最佩服的人物是于谦。在土木堡之战后,明朝实力大大衰减,许多人都主张南迁,是他大喊一声:“建议南迁者,该杀!”顿时,所有人都怔住了。终于,在于谦和王直等人的努力下,主战派压倒了南迁派。于谦文武双全,从小以文天祥为偶像,想成为他那样的人。在北京保卫战中,他使用了军战连坐法,在与石亨的努力下,保护了明朝。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他那样的人,一个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而不是王振,和珅那样贪污受贿的小人。为了国家,人人应当竭尽全力。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书。它以文字的魅力,深深吸引着我。它做工严谨而又不乏幽默,是居家旅行,学习阅读之首选。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15

  《明朝那些事儿》看了几个章节,就深深的被它吸引了,随后酣畅淋漓的读完了整套书。当合上最后一页时,不禁慨叹:中华数千年朝代更替哪家优?世界几万里邦国兴衰何国雄?

  该书语言风趣,情节生动。作者—当年明月采用了流行文学手法,如幽默、推理、悬疑等,关注人物命运,介入个人情感。虽然一样是说史,但他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语言流畅,时不时调侃一下,作者似乎在写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真可谓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读《明朝那些事儿》时,好几次动容变色,泪流满面,因为被感动。大明王朝,是专制到极致、黑暗到极致、残暴到极致、腐败到极致、堕落到极致的集权政治的标本,但是,即使是在这样一个专制、黑暗、残暴、腐败、堕落的夜空下,仍不乏有埋头苦干的人,不乏有为民请命的人,不乏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先生称这些人为中国的脊梁。这些人在《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笔下,给予了极高的尊重和礼敬,作者让他们身上的人性的光辉在黑暗中熠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在《明朝那些事儿》中,我读到了许多人的死亡,这些人有为知己者死、有为气节者死、有为信念者死、有为尊严者死,这些人的死亡或许对挽救大明王朝的灭亡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对于挽救我们这个民族不断堕落的灵魂却有着无限深远和重大的意义,他们让我们这个民族有了一种可以值得传承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文天祥所谓的“正气”吧。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文笔幽默而生动、思想冷峻而深刻,他洞悉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对于历史人物的行为有自己的善恶评判,他没有为自己喜欢的人物润色修饰张扬其善,也没有把自己讨厌的人物刻意贬低舒展其恶,他讲给我们听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发生在明朝的那些事儿。

  作者在书的最后谈到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其实在整部书中,在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的人生历程中,他都表达了自己的这一感悟,他说,在人的生命过程中,会丢失许许多多珍贵的东西,但是,唯有理想和良心不能丢。读《明朝那些事儿》,可以看到一群坚守理想和良心的古人,可以看到一个坚守理想和良心的青年作者。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16

  在上学时,阅读课上许多同学都看一本书,那就是《明朝那些事儿》。我开始以为没什么意思,可开始读的时候我才感受到这本书所存在的魅力!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到1644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的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笔名叫“当年明月”,原名“石悦”。他是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心灵历史开创者,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文史类节目主讲人,他以诙谐幽默的笔调将明朝的巨大画卷向我们展开,让我们彻彻底底的喜欢上了明史!

  读完了《明朝那些事儿》,我的感触好多,我以前的想法也改变了许多,我以前以为明朝时那么无聊没想到这么有意思!从朱元璋、朱棣到袁崇焕都那么令我向往!我以前以为崇祯很昏庸,但历史上他却那么励精图治……

  我很喜欢《明朝那些事儿》,因为它让我懂得了历史的道理……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17

  日月并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题记

  在这个冬天的一个晚上,我长出一口气,合上了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我读的很舒服。那七本并不厚的书,寥寥数千页,却概括了大明三百年,明朝十六帝。

  虽每个人物着墨不多,但通过此书,我认识了一个人——张居正。

  后世评价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改革家。

  可我通过此书,看到的,是一个孤单地与整个文官集团搏斗的人。

  他是一个天才,身负绝学,敢于改革,敢于创新,不惧风险,不惧危险。他推行考成法,“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实行一条鞭法,使“自正(正德)嘉(嘉靖)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但也因此,这位大明首辅招致整个文官集团怨恨,在其逝世后身败名裂。

  我曾无数次问他:“你这么做要干什么?为了什么?”我拼命地从书中查找原因,最后,我知道,在嘉靖二十九年,他看到了“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这一切不禁使他侧然心动。那一刻,我不禁流下了两行热泪。

  官场的黑暗、内阁的斗争、朝廷的腐败、边防的废弛使他变得圆滑,深谙厚黑学,混迹于朝堂之中。但是,他的心始终没有变黑。他忘不了少年时远大的抱负;忘不了初入朝堂时誓要报效国家的慷慨激昂;亦,忘不了故乡江陵,大明帝国数千万穷困的百姓!

  这一切使其刚担任内阁首辅时就推行考成法和一条鞭法,在整个官场,他是唯一的一条清流。自始至终,他一直都是一个人,一个人孤单地在与整个文官集团拔河。他可以忍受文官集团和地方官员的怨恨。无他,只因他知道,这个世上有一个群体,很穷,很无奈,穷到易子相食。他要拯救这些蝼蚁小民,也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成就一个辉煌的、富国强兵的,万国来朝的大明帝国!

  试问,如果有一天,你想要的都有了,权势、名誉、地位、财富尽在你手。你还会不会想去帮助那些弱势群体?倘若你选择了施以援手,可若代价是你的身家性命、名节和健康呢?张居正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是。他做到了——

  在其位,谋其政。

  古云:“生子当如孙仲谋。”

  我云:“为官当如张居正。”

  张居正,让我尊你一声,先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18

  今年假期出奇的长,我也利用这段时间认认真真地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说实话,我起初只是读读而已,但最终还是被那些实实在在的历史人物、故事、场景深深地吸引了,这让我第一次认识到历史原来可以如此有意思。

  朱元璋,无疑是明朝历史中最不能被忽略的人物,也是整部书里面我最感兴趣的人之一。他的生平太过波澜壮阔,很难一一道来,但观其一身戎马,可以看到几次重要的历程。

  首先,从乞丐、和尚的身份转变为叛军一份子,这是他人生第一次重大转变。这次转变使得他从一个没有任何目标、事业的人变成了一个具有稳定职业、与大家一起有共同目标的人。这种转变在我看来就好像我从幼儿园走进了学校学习一样,从一个只有玩耍到努力学习的重要过程。通过学习,我可以找到方向,有了方向,我才知道目标。

  之后,朱元璋走入了第二个重要的阶段,这就是与陈友谅、张士诚争夺天下的阶段。打天下无疑是最为艰难的,这让我深刻体会到,他们的争夺是没有对错之分,完全是成王败寇。最为艰难的是他们没有退路,输了则无翻身之地,赢了则豪夺天下,这个赌局未免太大。我未来的人生不会这么悲壮吧!转念一想,眼下就是我人生的重要阶段:六年级了,我也应该全力以赴,奋起拼搏,这不也是一条没有退路的阶段吗?

  读完朱元璋,其实内心是激动的,我第一次有了一些人生的觉悟。人的成就都需要经历奠定基础的阶段,我们无疑正处于这个时期。我想说,对比朱元璋,我们不知幸福多少倍了!当面对打仗一样的周末,被各种补课和繁重的作业填满时,想想父母给予我们这么好的物质条件,学校给予我们最完善的学习环境,难道比乞丐还糟糕吗?收起埋怨,多做题,让我们为期末考试夯实基础吧。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19

  假期里,我阅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用风趣幽默的笔触,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把战争描述得淋漓尽致,让我钦佩。

  从和尚到皇帝

  朱元璋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曾是个一无所有的和尚,随郭子兴对抗陈友谅,亲自领兵在鄱阳湖上与陈友谅展开激战,最终大获全胜。之后,朱元璋又灭了张士诚等人,逐步建立了明王朝,成为赫赫有名的洪武大帝。在我看来,和尚和皇帝有着天壤之别,许多人做不到的事情朱元璋却能够做到,是因为他遇事冷静沉着,不半途而废,在困境中也善于发现并把握机会,从而成就了光辉灿烂的帝王霸业。的确,命运掌握在我们自我的手上,执着的信念、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一切。

  乱臣明君

  朱棣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他以藩王的身份争夺皇位,发动了靖难之役,杀戮无数,是名副其实的乱臣贼子。但他登基后迁都北京,建造了恢宏的紫禁城,派人编撰了“世界上最丰富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他还派郑和七下西洋,把军事、外交、经济等多方面都推上了巅峰时期。从朱棣身上,我体会到了他的雄才大略,敢作敢为,为了建功立业,作了不计其数的准备。尽管朱棣不是一个好人,但绝对是一位明君!

  每个王朝的建立、兴盛、再到衰败,都是一部血泪史,许多皇帝都有他们过人的才干,也有阴暗的一面。从朱元璋、朱棣身上,我要学的是他们的大智大谋,抱有坚定的信念,为着自我的目标而奋斗努力!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更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牢记“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为祖国的富强美丽贡献智慧和力量!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20

  一个平凡而又安静的夜晚,我打开了一个很久未打开过的抽屉,拿出了一本《明朝那些事儿》,轻轻拂去那一层厚厚的积灰,一看这本暗淡无光的封面,我便想起了那书中一个又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

  朱元璋:明与断的'象征

  在中国那么几个朝代里,百姓平民出身的皇帝有几个?朱元璋就是其中一位。一个月,三十天,他家就饿死了三个人,在这种压迫下,他成为了一个看清局势,明见结局的人。和尚出寺时,也可以证明这一点,在全民造反的那个元朝,他却明白造反是要砍头的,他不像别人那么鲁莽,同时,他也立马断定自己不会有事,而且,在与陈友谅、张士诚等争夺天下时,他靠着明和断这二个技能,从而让这位看明局势且一马断先的人,当上了明朝的第一个有名的平民皇帝。

  常遇春:胆与武的象征

  “大堂之下,迎面走上来一个人,他见朱元璋,拜也不拜,伸出手,问他讨起了先锋印……”,看吧!一个见皇帝不说一声,直接入内,还不朝天礼拜,这就是常遇春,不止如此,这也只是仅仅一个小把戏,在与陈友谅的交战中,书中写过他的样子,当时,朱元璋大叫一声:“你去当先锋!”没了后顾之忧,他大声呐喊起来,凭着自己过人的胆量和惊人的武艺,一根茅一个盾,就这么一个人,在一只小渔船上,单枪匹马与敌军的战船抵抗,据说,他杀了几千人,多名将领,为后方的主力军开了一条真真实实的血路,这么一件事,还不足以体现出他的胆量和武艺吗?估计三国的子龙也要甘拜下风了吧?

  陈友谅:坚与绝的象征

  平心而论,我也认为陈友谅不是什么好人,他由于小时候被别人看不起,于是杀了自己的亲人,又杀了自己出生入死的好兄弟。但是,他在与朱元璋的较量中,虽是惨败,却也令人值得细想,当他下定决心,要攻下城池时,他空了国库,破斧沉舟,势要和朱元璋战斗到底。一批又一批的人,心中都只有一个方向——攻下城池。这一次出征,出动了六十万人,国家空了,人也都打没了,陈友谅才终于甘心。不过,他不也值得我们学习吗?

  在这么久的一个明代里,还有不少风风雨雨的人物,在我们看来,他们似十全十美,其实,他们也有各自的短处,朱元璋,其实也是一个暴君,杀了众多官员,使朝廷上下只有五个人;再如常遇春,他看似英勇不惧,在战场上胆识过人,其实,他曾把三千多名士兵活生生用土给埋了;而那个陈友谅更不用说了。那我们为何不像传说中一那个十全十美的人学习而奋斗呢?取长补短,方能更胜一筹。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21

  趁着暑假这个大好时机,我抽空看完了从老师那儿借来的《明朝那些事儿》。

  起初,我对有关于历史的书籍都是持有无聊不想看的态度的。这也怪不得我,我相信现在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年轻人都是这么想的。可一翻开这本书,我便被作者那诙谐的言语所吸引了,作者对人物的描画就像是搭建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有无数个艺人,朱元璋,朱允炆,朱棣,朱高炽,朱高煦……

  这本书的主角就是朱棣,而且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内容是写朱棣攻打建文帝的。这部分不重要,我就一笔带过了。不过接下来的却让我更加了解明朝。原本对明朝的概念只停留在宦官当道,现在便有了一些立体感,原来诺大的北京城就是从朱棣开始兴建的,明朝的产物“东厂”是因为办公地点设在东华门而改称“东厂”,就是现在的王府井大街附近,而且那里现在还有一个东厂胡同……另外书中还提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历史,原来郑和其实是一个穆斯林,他在第一次回航的路上还遇上了海盗打劫,郑和是在第七次航行中回航时得病而死的……并且我还了解到原来老师在上课是不是在吹嘘我们中国人的辉煌历史。咱中国人多么厚道,当年那么强都没抢邻居地盘,举着“探访好朋友、问候好邻居、结识好伙伴”的大旗和这些小国友好交流、和平相处,可看看现在他们一个个都背信弃义,看我们中国落后了几年就都来欺负我们,我真是替我国古代明君没有铲平个个国家而后悔。不过,终于不用担心社会考试时考到课外相关知识链接啦,哈哈。

  不过,读完这本书后,我还有另一个关于未来的想法。虽然如今我们的国家不需要我们去着想,但是我们必须要为我们的未来着想。就像外国文学家说的那样“为面包而活”,意思就是:我们必须为我们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为一旦我们没吃的了,就会饿死。不说保卫国家,就连自己的命都没了,还谈何国家?所以我也得树立一个理想去实现,先好好学习吧,加油。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22

  《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一颗烁大的金子,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起初看标题,以为是写的是一些风流往事的杂书,也就没太在意,可网络上频繁的爆光和群众的评论依然那么火热。于是也就看了起来,好东西一下就被吸引了,本人也略喜欢阅读历史,看过《世界通史》、《资治通鉴》、《中国皇帝传》等能记得起名的书籍。明朝那些事儿作者那种写作风格很幽默诙谐,把史书通俗化、现代化,加入个人心里思考,把无趣的历史写得更生动。整书看完之后,心里很是感慨,想写点什么,却不知从何说起,以前我比较喜欢唐朝和清朝前期两个朝代,但看完明朝之后,心情为之澎湃,对里面的一些历史人物特别的崇拜 。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 心学派的倡导者,知行合一的实践者,我的偶像,四句教心学的精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让我顶礼膜拜的至理名言。以 57岁的年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感叹命运短暂,生命不可以重来,当时生活条件比较差,医疗水平也相对落后,如果让我们的偶像多活20年,我估计他的影响力定可以与老子、孔子相媲美。

  “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句话我记得应该是出自唐朝太宗对魏征逝去时说的一句名言。历史、万物都存在自然规律,谁也逃脱不了自然规律的法则和轮替。这也是我读完明朝这段历史的一个感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23

  最近,我看了一套书——《明朝那些事儿》,它的作者是当年明月(石悦),这本书讲述了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说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小说的笔法,对明朝的十七个皇帝、王公权贵和其他的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一个全景描述,尤其是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的笔墨最多。还加入了21世纪最流行的字眼,连朱元璋也时不时说说“股份”这样的金融词汇。里面还有精彩的古代宫廷尔虞我诈,权谋之术、战争之术、诡诈之术、惊心动魄的故事……

  其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比如:打倒阉党的徐阶、土木堡事变后力挽狂澜的于谦、文武奇才王守仁……

  看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在古代宫廷里的生活是要非常小心的,一个不小心就要人头落地,而且有许许多多的人都盯着皇位,皇上很辛苦,也有些很胆小,被奸臣所利用,比如天启(朱由校)、嘉靖(朱厚熜)……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朱棣那样……皇帝、太监、大臣成了一个三角形,好多的故事都是的……这里面好多的人物读来都栩栩如生,仿佛这些画面都出现在脑海里,虽然明朝最后被清朝给灭了,但是《明朝那些事儿》就会让读者们感到明朝就出现在眼前,即便明朝灭了,但是这就是历史。

  当年明月将《明朝那些事儿》写的幽默风趣、诙谐、有时令人心情舒畅,让人不由自主的拿起书……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24

  历史的美丽,就在于它曾有一段辉煌、灿烂的文明。从远古到现在,很快就过去了。但是,当你再来回顾那已逝去的文明时,你就会发现,历史真的很有趣。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好书——《明朝那些事儿》。它记录了从朱元璋起义到大明帝国的衰落,把明朝起于南京、终于南京277年的历史记录了下来。

  造反,不是出于想当皇帝,而是出于更多的无奈。出身贫穷的朱重八,无奈之下,起兵造反,夺了整个大好河山。他放了16年的牛,当了3年和尚,撞了5年钟,为世上第一个布衣皇上。他的一生都在夺取,最后夺了整个中国。

  此外,我还很敬佩于谦,他能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我最喜欢于谦的一段话:少年时,我立志做一个像文天祥那样的人,无论寒暑,我在孤灯下苦读不辍,踏入仕途,我曾青云直上,也曾郁不得志,曾经登堂入室,也曾身陷牢狱,经历了数十年磨砺和考验,我终于走到了这一步,我无所畏惧。

  我认为,《明朝那些事儿》是白话记录历史书的代表,希望大家以后也能看看。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25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作者当年明月以幽默的写作手法让我们在轻松中了解历史,是一部好看的史书。

  我所阅读的是《明朝那些事儿》第壹部《洪武大帝》它讲述皇帝朱元璋从农民到造反,最后推翻了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的统治,迎来了明朝,当上了洪武大帝。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所谓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其意为诛元璋。他把自己比为诛灭元朝的利器。

  朱元璋在先后灭了劲敌陈友谅、张士诚等人后,又推翻了元朝,病死后由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后被朱元璋儿子朱棣谋杀,继承父位。

  我最喜欢朱元璋与强敌陈友谅的决战。朱元璋与陈友谅打的是水战,要知道朱元璋当时的战船在陈友谅的巨船前就像玩具,但朱元璋并没有慌乱,而是仔细的分析了对方的战船,他发现对手战船固然很大,但这也成了他致命的地方:机动性不好,只要利用自己船只的灵活性,一定可以击破敌人的。结果,陈友谅的前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二十余条战船被徐达的火枪、弩箭队焚毁。最后朱元璋利用火攻将战船全部歼灭。陈友谅后被一只冷箭射穿了头颅,决战结束,朱元璋胜利了。

  朱元璋家是贫农,从小受尽欺凌。这正炼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可以战胜一切的决心。现代人生活富裕了,但缺少了坚强、信心。我们应从现在做起,做一个不怕困难、具有坚强意志的人。这会帮助我们在往后的生活中走的越来越顺。

  希望大家能找来这本书,细细品味、认真阅读,这是一本可以改变你一生的书。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26

  寒假里,我看了一套书,名曰《明朝那些事儿》,一共七本。

  写的是大明创业,从朱重八一个不起眼的农民,到太平盛世的洪武大帝朱元璋,看他如何演绎他的传奇一生。朱重八身世惨淡,生下的朝代是大元,当朝皇帝昏庸无能,朱重八的父母就是千千万万饿死的百姓之一。所以他改名朱元璋,就是诛元璋,寓意消灭元朝,是大家共知的,璋是一种玉,可以用来做锋利的武器。

  朱元璋在他的父母死后开始造反,他广结各路英雄,击败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两路大敌,最终改朝换代,建立了明朝。朱元璋的一生坎坷,当过农民、乞丐、和尚,最后当了大皇帝。之后也干了不少大事,废除了丞相和锦衣卫制度。

  永乐年间,出了一个人,叫马三保,是大家都不熟悉的,当他被皇帝赐姓为郑氏,又因生于和平年间,就成了人人皆知的郑和,他的故事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崇祯皇帝,也是朱氏集团的最后一个接班人,被清朝皇太极灭了后,大明就此被大清取代了。

  不断地改朝换代,也就有不断的战争,搭上了无数生命。不是人们所希望的!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27

  最近花了两周时间读完《明朝那些事》这本书,除了好还是好。

  读到这本书也是出于意外并不是刻意的去读它的,当然,主要原因是这本书的点击率太高了,根本原因呢是我热爱历史,喜欢历史故事,比如全国正在热播三国演义 ,当然是新版的,我感觉拍的挺好,融合了小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一些事,还挺贴近历史形象的。当然,也有不少人说新版的不好,我想这应该是受了旧版三国与小说影响太深的原因吧!

  通过读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使我从新认识了明朝这个存在了三百年的帝国,受益匪浅啊!匪浅……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篇28

  今天,妈妈带了一套书回家,我一看是一套历史书,还是厚厚的七本,它们的书名叫《明朝那些事儿》。我心想:又是一些枯燥的历史书,还这么多,又这么厚,什么时候才看的完啊?妈妈还强力推荐:“看过这套书的人都说写的很好看,你一定要慢慢看、细细读!”我只好应着妈妈的要求,心不甘情不愿的捧起了书。

  翻开《明朝那些事儿》的第一页,我就随着作者来到了1344年。朱元璋从一个吃不饱饭的和尚,通过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朝代——明朝。明朝从创建到灭亡经过了三百年。这本书对明朝17帝,和其他王功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对战争、政治、当时的经济政治制度等用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进行了细细的描述。

  在书中描绘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如“不世出之英雄”李如松,临危受命敢当大任的名将李舜臣,是死不退、以身殉国的老将邓子龙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被人家称为“海青天”的海瑞,百姓们为了能见“海青天”一面,可以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磨破了十几双鞋,徒步赶到京城。海瑞两袖清风,廉洁公正,想到的事就义无返顾的去做。最后他因为直言犯上,被罢官。抄家时家里只有几件补满补丁的破衣服。在百姓的心中:海瑞就是一位能为百姓着想,不屈服于的好官。

  这套书作者写得也非常有特色,不像以前看过的历史书,都枯燥、看不懂的。它简单、易懂、语言幽默,情节生动。作者还时不时的调侃几句。原来历史书也可以这么好玩、好看,真可谓是轻轻松松读历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相关文章: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1-16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1-16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1-12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2-17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6-23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热】02-26

【荐】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3-23

【热门】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3-23

【精】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