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董存瑞》有感

时间:2021-11-14 12:52:2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董存瑞》有感(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董存瑞》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董存瑞》有感1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名叫《永远的丰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它使我深有感触。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了,董存瑞是爆破组组长。可是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二班,四班两次想对暗堡进行爆破,但都没成功。这时,董存瑞自告奋勇地去炸碉堡,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但他坚持重蹈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了祖国而献出自己的一切。爱国英雄岳飞,他少年时就立志精忠报国,他作的那首《满江红》,曾激励过多少青年人奋发向上;清朝名臣林则徐为了祖国,坚决禁烟,他顶着重重压力,在虎门进行了硝烟行动。为了祖国,那些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然而,我们的祖国还不够发达,人民的生活还不够富裕。但是,我们有辽阔的疆土,丰富的资源,五千年的历史,辉煌灿烂的文化,勤劳工作的人们。神舟七号飞船遨游苍穹,就证明了中国科学的进步。

  “热爱祖国,就要从行动上去实践。”这是我读了《永远的丰碑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后的体会。

读《董存瑞》有感2

  我读了《董存瑞的故事》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觉得董存瑞是一个不怕敌人,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革命战士。

  故事叙述了1945年秋,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董存瑞为了把最后一个碉堡炸毁,做出一个英勇的选择。董存瑞在其他战士掩护下冲到桥下,他发现桥下无法放好炸药包,在思索办法的时候。这时主攻的号角响起来了,董存瑞看见很多战士在敌人的枪下倒下去,他为了不让更多战士牺牲,毫不犹豫地举起炸药包,拉着导火索并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看完这个故事我的眼睛湿润了,我被董存瑞的英勇行为感动了。他从小就有保卫祖国的信念,他在战斗中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前进的道路。董存瑞牺牲了,可他爱国、为国的精神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董存瑞他舍身为国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人为革命英勇奋战。董存瑞的英名永垂不朽。他舍身炸碉堡的事迹传遍了中华大地,为了新中国不惜牺牲自己。我觉得董存瑞他非常伟大。我应该学习他那种舍生忘死的精神。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他那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不断奋发进取、勇往直上。

  好好学习是我现在该做的。因为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建设祖国,发展祖国,报效祖国!

读《董存瑞》有感3

  “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毅然大步跨到桥底中央,昂首挺胸,左手将炸药包高高擎起,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敌人已经杀过来了,由不得多想,董存瑞的脑子里只有新中国,无数勇士已经倒在了前进的路上,他一想起来就怒火中烧。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久久回响在历史的天空……

  董存瑞为了杀敌人,为牺牲的同胞报仇雪恨,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建设新中国。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立下许多大功,上级认为他吃苦耐劳,勇敢机智,批准董存瑞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啊,董存瑞终于成为共产党员了!我也真高兴,真心地祝福他。董存瑞从不摆架子,与战士们并肩作战,什么脏活累活苦活,他都一个人担着。

  于是,当我弹钢琴很累时,我就想起董存瑞,他连死都不怕,我这点累算什么?当我不想写作业,想看电视时,我又想起董存瑞毅然拉响导火索的情景,我们现在这么幸福,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当我竞选大队干部失败,妈妈嘲笑我“真没用”时,我想起董存瑞不怕困难,不怕嘲笑,我觉得失败一次没关系,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要直面挫折!我又想起有多少英雄为了人民的利益,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虽然现在没有战争,没有战火纷飞,也没有硝烟弥漫,但是我们应该更珍惜现在所拥有的,因为这是先驱者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董存瑞,不朽的英雄,你是一座光辉的丰碑,你那高大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你的这种革命精神将世世代代传下去,永垂不朽,让子子孙孙都来瞻仰你!

读《董存瑞》有感4

  我最近看了《董存瑞的故事》这本书,令我非常感动。故事写了年仅19岁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和战友们,接连炸毁敌人的碉堡群。这时,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突然他们

  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并高喊:

  “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我看完这本书心里特别感动,董存瑞为了后继部队的不断前进,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舍身为国的精神,激励着成

  千上万的革命英雄不断前进。就是一个个象董存瑞这样的共产党员们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才有了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学习。

  看看我们每天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环境优美的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这些都是谁给我们创造的?当然是中国共产党给我们创造的。她就像一轮无私奉献的太阳,我们就是一

  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在阳光的呵护和滋润下茁壮成长,竞相开放。

  正是因为有了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才能建设祖国,发展祖国,报效祖国。

读《董存瑞》有感5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命运。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7岁的他本应跟其他的同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快快乐乐地上学,却因为家里贫穷而在无奈之中辍学。不久,抗日的战火弥漫在他的家乡。仅仅只有13岁的他就当上了儿童团团长。而我呢?我不需要担心自己能不能学习,不需要帮助家里做一点家务,也更不需要害怕战争的残酷。但,我却没有他的坚强,没有他的勇气。即使只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我和他还是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当然,他的坎坷曲折,而我的笔直平坦,不过,这两条路会通向的远方,当然也会全然不同。

  同样的年龄段,不同的抉择。那天,他是爆破组队长,看到敌人的碉堡丝毫不动,他挺身而出:“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碉堡。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以自己的身体充当火药支撑架。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他的身躯也随着敌军的暗堡变得面目全非,是的,他用他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而我呢?如果我是他,根本不会向连长毛遂自荐,只会躲在部队当缩头乌龟以保全自己的.生命;如果我是他,就算拿着火药,也不会舍得牺牲自己,只为炸掉敌人的碉堡。我和他一样只是一个羽毛还未丰满的孩子,只不过,我还没有奉献的勇气,也还没有坚韧的毅力,我和他在困难险阻面前有不同的选择,我会选择逃避,他却会坚定不移地选择面对。

  他叫做董存瑞,曾经他也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曾经他也应该和我们一样有一个快乐的人生,但是他却用自己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诠释了奉献的意义。

  现在,我可以确切地说:他和我们不一样。也许,他和我们都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只拥有微小的力量,渺小的身躯。但是,他却选择把自己的一份力量奉献给社会,奉献给新中国,而我们却选择把自己的力量藏在心里,依然受别人保护。他不能无忧无虑地玩,我们可以;他不能依赖父母,我们可以;他不能……虽然,他的生命很短暂,时时刻刻都很危险,但是他的生命依然像一颗闪闪发光的蓝宝石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读《董存瑞》有感6

  “有的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读完《董存瑞》这本书,让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这首纪念鲁迅先生的诗,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很久很久了,但董存瑞光辉的形象依旧活在我们心中,无数的英雄依旧活着我们心中。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年轻的革命战士董存瑞为了战役的胜利,独自一人夹着炸药包冒着枪林弹雨冲到了桥下,可是,找不到支撑点,炸药包无处安放。总攻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桥上暗堡里的机枪不停地喷射出罪恶的毒焰,无数勇士倒在了前进的路上……“不能再等下去,不能再让战士白白牺牲生命”,董存瑞毅然大步跨到桥底中央,昂首挺胸,左手将炸药包高高擎起,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为了新中国,冲啊——”英雄的呐喊伴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久久回响在历史的天空。

  当我轻轻地合上书,一缕阳光温暖的从窗前洒落,如今我们幸福的生活,正是所有的和董存瑞一样的千千万万的英雄用热血换来的,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军的胜利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他们用坚强和勇敢换来了抗战的胜利,他们用勤劳和善良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定。

  感谢我们的先辈们,我们永远怀念你们,我们将沿着你们的步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应有的努力;感谢我们的祖国母亲,五千年的文化使我们拥有了无尽的财富,我们因你而骄傲,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读《董存瑞》有感7

  今天,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董存瑞》这本书时,我心潮澎拜,情不自禁地感叹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逐渐繁荣富强起来,并实现了独立自主。而在这段令所有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期间,也出现了许多抗日英雄的英勇背影,而董存瑞就是其中的一位英雄!

  《董存瑞》这本书讲了年仅19岁的董存瑞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领导战友们接连炸毁了4座炮楼、5座碉堡,这时,总攻冲锋号已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前进的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们的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并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顿时,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但董存瑞却光荣牺牲了,牺牲时,他才十九岁。

  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感想万千。董存瑞用自己宝贵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也为新中国献出了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想想,就是有了成千上万个像董存瑞这样的革命英雄用他们的心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才换来了我们现在幸福美满的生活。

  现在我们每天都衣食无忧,生活在温暖的家庭中,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还会有现在美好、快乐的生活吗?每想到这里,我就想起了一首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一心救中国……”

  同学们,正是有了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每一天的幸福生活,并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也为祖国的建设尽一份力,报效祖国!

读《董存瑞》有感8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可以让人们懂得许多的道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就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懂得了:我们要热爱祖国。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董存瑞所在的军队被国民党的碉堡挡住了去路,敌人把碉堡建的很高,他们在碉堡上疯狂地扫射,连长派出了三名战士都无法炸毁碉堡。董存瑞既着急又气愤,赶紧向连长请战,连长同意后,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跳出了战壕,在战士郅顺义的掩护下,董存瑞左手托起了炸药包,右手拉开了导火索,大喊一声:“为了新中国,冲啊!”只听见“轰隆”一声,碉堡塌了,董存瑞壮烈牺牲了,他为战士们开辟了一个新道路,为解放中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由此,我想到了我自己。今年的运动会上要比赛跳绳,作为其中的一名参赛者,妈妈让我努力练习跳绳,每天都要跳。前几天我十分积极,但是过了一个星期,我跳得非常累,于是就吵着跟妈妈说:“我不练了,我不练了,反正肯定拿不到第一名,太累了!”妈妈一听,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样可不行,既然老师信任你,让你去参加这次的跳绳比赛,那你就得努力练习,在赛场上全力以赴,为班级争光啊!”你看看英雄董存瑞,他为了祖国还牺牲了;再看看你自己,就这样吃点儿苦都不行,不说‘为国捐躯’吧,你至少要努力拼搏啊!你不去努力尝试,怎么能肯定你做不到呢?”我听了妈妈的话,回想起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于是我就坚持不懈地练习,累了就稍微歇一会儿,继续跳。

  到了比赛的那一天,我又紧张又兴奋地来到了比赛场地,比赛时我全力以赴,最终以188个的好成绩获得了全年级第四名。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让我懂得了:我们要热爱祖国,努力学习,以后为祖国做贡献。让我们一起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努力学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环境,报效祖国。

读《董存瑞》有感9

  故事的大概是这样的:在解放隆化中学的战斗中,解放军战士个个勇猛向前,把敌人杀得节节败退,正当战士乘胜追击时,前方突然出现了敌人的暗堡,机关枪向战士们扫射,冲在最前面的战士牺牲了不少,战士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董存瑞主动要求去炸毁暗堡,可是他发现炸药无法摆放,于是就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炸药包,为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的生命。

  啊!董存瑞战士为了新中国,为了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谱写了胜利的凯歌,由此我对董存瑞无比的敬佩,也是我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斗,流血牺牲,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永远铭记,我们要继承先烈遗志,学好本领,将来建设祖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评语:现在的孩子喜欢动漫人物,喜欢明星,但是崇拜革命英雄的人确实不多,小作者用自己的笔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十分难得。

读《董存瑞》有感10

  今天,我看了《革命英雄的故事》中的《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故事讲了董存瑞的英雄事迹。董存瑞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他开始是一名儿童团员,后来加入区小队打鬼子,抗日胜利后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的碉堡度都被消灭了,正当部队要发起冲锋时,敌人的一个暗堡开始疯狂的扫射,战士们纷纷倒下。这时,董存瑞挺身而出,他拿起炸药包冲到了敌人的碉堡下面,可是没有地方可以放炸药包。在这紧要关头,董存瑞毅然用手举起炸药包,拉开了导火索……他牺牲时,年仅21岁。

  全国解放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隆化中学改名为董存瑞中学,他身前所在的班改为董存瑞班。

  董存瑞为了国家和人民的解放,为了战友的生命不惜牺牲自己。今天,我们应该学习董存瑞不怕牺牲、报效祖国的精神,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才可以报效祖国,把我们国家建设的更加富强。

读《董存瑞》有感11

  我读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个革命故事,让我深有感触。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炸毁了碉堡,解放了隆化。他那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董存瑞那种精神让我震撼。他当时只有19岁,却能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我读到“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这句话让我感觉到董存瑞好像是烈火里的战士。还有他喊得那句:“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我从这句话深深的体会到了他那热爱祖国,舍生忘死,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吗?能吃得饱、穿得暖吗?我们放学回来,爸爸妈妈已经把晚餐都做好了。而战士们整天风餐露宿,有时还吃不饱。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呀!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血却换来了许许多多人民的生命,死得其所。他那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与无私无畏的品质和性格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发进取、勇往直上。

  没有先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当今的小康生活。忆起英雄,想起往昔,烈士们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怎能不感慨满怀啊!昔日无数的烈士用爱凝聚成一首首颂歌,铸就了新时代新生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这幸福日子呢?

  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儿童,绝不能忘记过去。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来报效祖国。

读《董存瑞》有感12

  阿彦说,我就要吃,我知道四站路以外的红绿灯附近有一家24小时营业的店;650字作文” 从那以后,女孩开始另一种习惯--整夜都不关机。故事讲到这样就结束了。” 关于黑心成人利用伤残和失学儿童进行乞讨的内幕,各种媒体都有嚗光?读到这里,您一定会慨然长叹:“即使‘爱情是盲目的’,却也没有哪个妻子会认为自己丈夫所发出的这种声音是美妙绝伦的。

  他,和我们一样,都有美好理想,却生死边缘来回。

  朱德元帅给他的题词是: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在历史的瀚海中,我们可以记住一个名字,他叫——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隆化城。

  在解放隆化城的战役中,董存瑞所在的部队负责进攻军队驻守的隆化中学。董存瑞任爆破组组长,去炸毁炮楼和碉堡。但是爆破均没有成功。在十万火急的情况下,董存瑞挺身而出,对连长说:“我去吧!我是共产党员!”随即拿起炸药包,冲向碉堡。

  在路上,他的腿却受了伤,但是他依然坚持到了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过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以自己的身体充当火药支撑架。随着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敌军的暗堡被炸毁。此时的他,却年仅19岁。花一样的年纪,在烈火里燃烧……

  六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应该怎们样来看待董存瑞呢?我认为,董存瑞是人民的英雄!他的手撑起的不仅是炸药包,我认为他撑起的是的中华人民通向和平的桥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董存瑞的死又唤醒了千千万万个董存瑞,使得中华人民一步一步走向和平。就是因为有他们,所以才有了今天,才有了和平的中国。

  记得董存瑞临死之前曾经说过,“为了新中国,冲啊!”。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当年那股劲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冲淡了。但是,人们依旧记得董存瑞,不仅因为他年纪小就上战场,而是敬佩他舍身为国的精神。董存瑞虽死犹生,他是历史长河上的一艘大艇,一颗善良的,永垂不朽的北斗星。

读《董存瑞》有感13

  董存瑞愤怒了,他抱起炸药包,跃出战壕,决心要炸毁碉堡,为战友们开辟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我想这就是大无畏的集体主义牺牲精神,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们的安全,不顾自己的安危。我们要向董存瑞学习,做事要为国家、集体、他人着想。

  董存瑞冒着枪林弹雨前进,他左腿已经负伤,但仍然顽强地冲到碉堡下面,可是没有找到可以放炸药包的地方,远处冲锋号声再次响起,如果不能及时炸掉碉堡,那将导致更多的战友牺牲,危急关头,他毅然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开导火索,大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一声巨响,碉堡被炸毁了,董存瑞光荣地牺牲了,他用年仅19岁的生命为战友开辟了胜利的道路,为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道路。

  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我的心中,他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学习,我将深深地缅怀他,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不辜负革命先烈的期望,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董存瑞》有感14

  爱祖国,祖国爱。不言而喻,爱祖国就是身为华夏儿女的我们理应热爱祖国;祖国爱就是我们华夏儿女的爱国心。

  之所以我会想到这两个词,是因为我读了《董存瑞》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合上书,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腔对敌人的恨,一股对董存瑞的敬意,在我的心里油然而起。

  文章讲述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抗战胜利后不久 ,又爆发了内战,经受过战火考验的董存瑞,已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 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董存瑞被任命为爆破队长,为了配合总攻,他们接连炸毁敌人的碉堡群。这时,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以身殉国。

  为了新中国,为了人民能够幸福的生活,为了自己庄重的承诺,年轻的董存瑞义无返顾地牺牲了自己,可是他的爱国精神,为新中国以身殉职的情怀却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曾记得汉朝文学家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国家而死,必是重于泰山,董存瑞正是为着这座心中的泰山而死。生与死,千百年来只是一线之差,就是有气和断气。董存瑞的事迹告诉我们:重于泰山的死,即使失去了生命他也是那么的悲壮,他的精神与情怀也将像一座丰碑一样永存于人们的心中。

  作为中国人,一旦敌人的枪弹要毁掉我们的锦绣河山,我们定会愤怒不已。满含着离别的苦楚,母亲勉励他们的爱子、妻子鼓励她们的丈夫去前线奋勇杀敌,为国效命。作为一个中国人,必定会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积极支援前线,捍卫我们的锦绣河山、捍卫我们的尊严,最终也必将会取得光荣的胜利!

  每当我回想起董存瑞的惊人的壮举,我就深感惭愧。我们是未来祖国的接班人,可是在学习上遇到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甚至是放弃。这样怎么能面对革命先烈呢?董存瑞为了民族解放。克服了重重困难,赴汤蹈火 ,为国捐躯,我们遇到的这点困难与他们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在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不可以因为一点小事就打退堂鼓,那么明天又怎么又为祖国做贡献呢?我们怎么对得起先烈的英灵呢?

  我们应该把先烈们的精神作为动力,勤奋学习,为中国做贡献,把中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饶。

  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但是,我们还是会面对着种种的挑战,尤其是科学的挑战。因此,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好少年,认真地学习。注重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决不做有损国家颜面的事情。

  爱国,决不仅仅是两个字的问题,而是一种概念,一个深刻的道理,是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永远都不可以遗忘的东西。它也是一面旗帜,一面精神的旗帜,永远鼓励我们中华儿女奋发图强、自强不息。

  点评

  文章立意深刻,语言通顺,层次清晰,结合实际紧密,说理比较透彻,尤其可喜的是,作为一名中学生的读后感,观点比较新颖、独到,引用也很自然、贴切,体现了较好的阅读和写作功底,是一篇少见的范文。

读《董存瑞》有感15

  看完这本书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闭上眼睛,仿佛看到在73年前,有位英雄一手托着炸药包,一边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紧接着,敌人的暗堡成功被炸毁,他也随之壮烈牺牲,那时的他年仅19岁,却毫不畏惧死亡,为了民族大义将生死置之度外。身为中国人,我们应当学习这种英雄气概,弘扬社会正气。

  少年英雄董存瑞在战场上临危不惧,慷慨赴义的爱国壮举,激励着我们中国人誓死保卫家园的爱国情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又有多少如董存瑞一样的忠义之士用鲜血替我们换来这难得的和平。我们的国家应当从教育抓起,祖国的花朵从孩提时期就应明白,我们生活的时代来之不易,应该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周恩来总理曾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强调了读书便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奉献给祖国。反观现在,很多家长只是把上学读书当做孩子的事情,自己却不参与到孩子的学习过程中,也未曾明确告诉孩子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读书?这样的结果也只会造成孩子的厌学情绪,折损国家的人才。要成才,先做人!我们不禁需要好好反省一下自己,更应勇敢做出表率,积极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为我们的后代做出榜样,为国家增添更多的栋梁之才。

  有关记载,董存瑞随部队到朝阳时,专门学习了爆破知识,成为了全团的爆破能手,多次完成爆破任务,这才有了“爆破元帅”的称号,这也充分说明了灵活运用知识的重要性。年轻人应该努力学习知识,拥有一技之长,使自己能有立身之本。“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灵活运用毕生所学,也能使自己在社会中感受到生命的尊严和人生的乐趣。

  “一个智慧的头脑,能够拯救成千个头颅”。学习知识是为了帮助我们理智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不至于束手无策。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了所谓的“书呆子”,只懂得一味的读死书,真正遇到困难时却不知变通,难道国家要指望这样一群人来报效祖国吗?是以,学前教育必不可少,不止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读书,更要明白国家的繁荣富强跟他们密不可分,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

  毛主席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夙愿。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而教育是立国之本,那么孩子接受家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