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三人行》有感

时间:2022-02-28 10:27: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三人行》有感(通用10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三人行》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读《三人行》有感 篇1

  “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具备的高尚品质。自从我读了《三人行》这篇文章后,深刻的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指导员王吉文不抛弃战友黄元庆,使他重新有了信心,同时也帮助着伤员小周为着目标追赶部队,他们三人不放弃一线希望,努力前进。这看似简单的一个过程,其实在这中间他们三人都付出了多少哇!艰苦的生活,恶劣的环境,痛苦的回首,坚定的信念,执着的付出,顽强的精神难道这都是简单一句话所能概括的吗?我们和他们不是同一个年代,或许永远感受不到那种悲壮而又凄凉的哽咽,三个人没有以泪洗面。在他们的一生中,很少有泪水的冲刷,只有那钢铁一般的意志,在指引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单从这三位共产党员的身上就有着这般精神,可见每一位共产党员都是这样:舍己为人,视死如归,为革命而奋斗一生的高尚品格。

  我从:“他惊奇地扭着头看去,只见自己正躺在油布上,油布在旁边的水草里,两条糊满泥巴的腿再往前移动,一条腿上正流着血水。”看出了两位战士在被指导员给予他们信心的感动下,也帮助了指导员,并没有顾及自己的伤口,表现了他们团结一心,生死与共的信念与高尚品质。

  在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团结一心,互相帮助呢!

  母亲以前一直教导我:自己的事自己做。我很深地记住了,直到我真的需要朋友帮助时,也没有求助,自己蛮干,错误地理解了母亲的用意。反到来什么也做不好。有时,看见朋友的围巾和衣角夹在了房间铁门缝里,很难拿出来,她正用劲拉着,我看了看只是去叫别人帮她,而恰恰忘了自己也有一份力量的。好多年过去了,惭愧一直伴随着我,那个阴影何时能摆脱呢?

  读了《三人行》这篇文章后,我悔悟了许多。团结、互助就是力量。长大以后,我也要学习指导员那种关心他人,爱岗敬业,为着自己的目标与信念而不懈地坚持、努力!

  读《三人行》有感 篇2

  他永远不会抛弃,自己钟爱的革命事业;他永远不会放弃,自己的同志。即使他们都掉了队;即使是在没有粮食的情况下;即使是在步履艰难的情况下;即使每个人都受了伤,他也会自己来背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他比谁走得都踏实,走得都坚定,走得都沉重,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指导员,他却是一位不平凡的指导员。

  在那泥泞的路上,那脚印,一个比一个沉重,每一个都记录着王吉文的艰难。他又快撑不住了,“头开始发晕,腿也软绵绵的,脖子因为用力往前探着,扯着脖筋暴跳作痛,真担心在一用力就会咯嘣挣断的。特别是胸口的伤口,随着他急促的呼吸,里面那条纱布捻子像一把小挫在来回拉动,痛得连路也像突然变得崎岖了。”而他也不放弃,因为通讯员小周那双溃烂的脚要紧,自己……没关系,不能休息。在这条路上已经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了,一次次的疼痛没有使他休息,反而让他加快了前进的脚步,一定要走出去,一定要走出去!我仿佛看到了,他那苍白的脸上满是坚定的神情。

  而他哪里会想到,现在的自己已经这么虚弱了,竟让两个受伤的同志奋力“拖”着自己前行。

  “天无边无际,好像为了衬托令人目眩的蓝色,几朵毛绒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在那白云下面,一行大雁正排成‘人’字形的队伍,轻轻地向南飞去。它们靠得那么近,排得那么齐。”没有一只大雁想让自己,或自己的“家人”掉队,它们相依相偎,“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地向南飞去。

  互靠的大雁下面,两个受伤的人,“拖”着另一个人,向前去,血水的印记,随着他们的轨迹,无限的延长,永无止境……

  读《三人行》有感 篇3

  盛夏的夜晚,我们常常能看见萤火虫。在我的印象中,萤火虫不但美,而且很奇特。它们尾部发出的亮光在黑暗的夜里,就像天上闪闪的星星。小说《萤王》中的萤火虫,更神奇。不但会引路,还懂得报恩。就像童谣里唱的那样:“萤火虫,像灯笼,高高挂,慢慢飞,黑夜里,引着我,慢慢走……”

  小小的萤火虫也知道谁是好人谁是恶人?小说《萤王》中那五只有灵性的萤火虫就知道。

  在一望无际黑暗的芦苇荡里,萤火虫引着爷爷,慢慢走,终于获救了。爷爷在感激之余,决定保护萤火虫一辈子。可秋虎不理解,处处和他作对。捉萤火虫去卖钱。爷爷勇敢机智地解救萤火虫。萤火虫知道报恩,帮爷爷一起,救起了秋虎落水的儿子,用行动感化秋虎。秋虎想拯救萤火虫的栖息地――芦苇荡,可一切都晚了,爷爷死了,跟着萤火虫走了。

  《萤王》里爷爷和萤火虫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们村张爷爷和桂花树的故事。

  我们村马路边有一条绿化带,里面种着桂花树和香樟树。平时有些村民把垃圾随手一扔,丢在绿化带里面的缝隙里。日子久了,垃圾堆成了小土包。垃圾边的桂花树,也许是垃圾里肥料起了作用,长得特别旺盛。一天早上,不知是谁点燃了垃圾堆里的废纸,冒出了滚滚浓烟。一阵风吹来,火苗像一条火龙窜出来。旁边的桂花树像个可怜的孩子,在浓烟中摇摆,好像在呼喊:“来人呀,快来救救我,救救我!”可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好像谁都不在意它。当时我也看见了,也是这么想:别多管闲事了。

  正在这时,我看见张爷爷急步向桂花树走去。张爷爷今年70多岁,满头白发,在早晨的阳光下,白的发亮。只见他一手拿着扫帚和铁铲,一手拎着一桶水,来到垃圾堆旁,放下铁桶和铁铲。双手拿起扫帚,弓着腰,高高举起向火苗拍去,连续拍打了十多下,火苗消失了了。然后他拎起水桶,把水泼在垃圾上,顿时火全灭了。他又拿起铁铲,把垃圾装进铁桶里,拎到对面垃圾箱倒掉。这样来回好几趟,垃圾终于铲完了。桂花树得救了,张爷爷笑了。

  那以后张爷爷做起了护花使者,好像爱花护树是他的责任。

  今天晚饭后,我又看见张爷爷静静地坐在桂花树下面。桂花树长满了很多小小的花苞,一串串,密密麻麻,可爱极了。等到花开,香气四溢,一定令人陶醉。桂花树的叶子在风中摆动,好像在给张爷爷扇扇子。太阳的余光,通过桂花树叶子的缝隙,星星点点洒在张爷爷脸上,身上,手上,发出金黄的光芒。

  读《萤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大自然里的一虫一鸟,一花一树都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好好保护和爱惜它们。

  读《三人行》有感 篇4

  如何理解“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三”字?“三”在这里是基数也有“众"之意。意指三人或以上众人同行,必有胜优于我之人,称为师者。孔子的本意是教人谦虚,不可持才傲物,目中无人。二千多年前的圣人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就是谦虚诚信孝悌忠勇。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究竟有什么深刻的含义?三人之行必有我师。这里面的也可能是三人以上,也可能是一个团队,甚至更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几乎人无完人。但也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拜他们为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艺多不压身。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各种各样的人才都有,各尽所能,量才使用,合理安排;那么这个团队就突飞猛进。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甚至是抬高自己的品质;那么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广,越走心里越亮堂。人生做事须认真,学人长处更勤奋;善良恶意要看准,成功路上如有神。

  读《三人行》有感 篇5

  许多人在说起艾米时,都会提到那棵一度撼动了国人泪神经,红透了文坛的的山楂树,而静秋和老三也成为了史上最纯洁爱恋的化身。如果说这一段干净透明的爱恋是一个永远的爱情传奇,那么这部由新华先锋策划的《三人行》,则更像一部全家人每晚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等待的电视剧,一部年度的情感大戏。

  并非每一篇小说都可以像制作精良的电视剧一般引人入胜,《三人行》的成功在于,一个绝好的故事遇见了一个绝好的讲故事的人。艾米是个讲故事的高手,她的文字有一种质感和弹性,绝不拖泥带水,恰似一种精心雕琢出的漫不经心。如同一部好的照相机,恨不能分子级别的还原生活。有的作家潜意识里拒绝过于真实,总是忍不住加点彩在上面,艾米则彷佛从头到尾都在笑着说:这就是真实的生活,说中了你,你羞于看,也是真实。

  说到故事本身,《三人行》故事发生的场景被搬到了美国一所大学,因此整个故事不但变得有了校园风采,更被染上了一抹油画般的异国风情。且故事本身以单纯而可爱的女孩安洁为第一人称叙述,更是每句话都死死的抓住了女读者的心。像每个女孩一样,安洁在恋爱方面幻想过,也经历过一切荒诞不经,她暗恋过自己优秀的姐夫,又在开学时深爱上了潇洒而富有魅力的老师Dr。Cang,她为了心里的虚荣,拼命想留住自己不爱的男生,无论出了什么事都要咨询自己专属的三个“狗头军师”。这使我不禁感叹原来女孩在成熟的路上,走出的印迹是如此惊人的相似。但是当她真正开始认真的恋爱时,便一切都不同了。她千方百计的接近Dr。Cang,知道他离婚后仍是毫不后退,即使对他教的专业一无所知也敢破釜沉舟,为了能见到他而选修他的课程。天使般的安洁终于在一次意外后因祸得福,与Dr。Cang获得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如愿以偿的得到了他的爱。可是,从Dr。Cang在感情中一次次的躲闪和后退中,我们已经可以预见到,故事开始变得有些沉重了,而其走向,我们无法猜测,也无法避免,艾米的故事,又一次让我们在文字中感受到了现实的力量:恐惧,也无法逃避;纯洁,却干不过真实。

  当我们发现故事的两个重要人物双双不能生育后,相信这种绝望远不能与安洁的绝望相比,她对Dr。Cang的绝望并非来自不能生育,而是对他所经历那一切不幸的心疼,这一点,即使艾米没有明示,只要真爱过的人就定能感知。每当看到此处,我都会想起一句话:有些人苦苦追求一辈子的东西,是一些人生来就有的。想起《三人行》中为了孩子而苦苦挣扎的一个个人物,再看看周围有多少人选择不去生育,就会明白安洁所说的话:命运是随机的。没有规律可言,没有道理可言。原来圆一个一家三口的梦,对一些表面上光彩照人的夫妻来说,有多难。

  同艾米的其他故事一样,安洁的故事是真实的`。不知是因为艾米的善良,还是安洁的纯洁真的撼动了命运,故事的结局仍是温暖的,一种刚刚冲破黑暗的温暖,如同夜晚过后的熹微晨光。

  读一部《三人行》,读出青春小说的心跳和懵懂,侦探小说的故事行进速度,伦理小说的深刻,以及爱情小说的荡气回肠。

  这就是艾米的三人行,一本好书,让我就像做了一场梦一般,如痴如醉。

  读《三人行》有感 篇6

  我今天看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混血豺王》,读完后,我不仅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故事的主角是一匹豺,它的眼睑间有块醒目的白斑,它叫白眉儿。它有着复杂的血统与身份——它的父亲是条优秀的猎犬,而它的母亲则是一条地地道道的埃蒂斯红豺。因为这个特殊的身份,它在猎犬与红豺的身份间徘徊,也造就了它非凡的一生。我从中学到了好多东西,也被感动了无数次。其中最令我动容的是两个场景:

  白眉儿的母亲达维娅,在生白眉儿时产道崩裂,后来又独自东奔西走地为白眉儿觅食,导致身体逐渐恶化,有一天,它终于知道——自己活不长了。它并没有恐慌,也并不畏惧死亡,它唯一的担忧就是幼小的白眉儿,它知道自己死后白眉儿也绝对不可能生存下来,便费尽心机,为白眉儿找了个“后妈”黑蝴蝶。在它生命的最后一刻,它眼睁睁地看着白眉儿离开自己投向黑蝴蝶的怀抱——

  去吧,宝贝,但愿你能讨得养娘的欢心。

  去吧,心肝,但愿你能平安长大。

  在那一刻,达维娅是这样想的……

  它明白,有奶便是娘,白眉儿这一去,将永不返回,身体和灵魂都不会再回来了,但它不后悔,母爱是无私的……

  还有在幼豺们被猎人挟持的时候,在埃蒂斯豺群走投无路的时候,白眉儿挺身而出,装作狗骗过了猎人,救下了幼豺,其实也就是救下了埃蒂斯红豺群的未来。可是它的身份被豺群识破了。豺与狗早在几百年前就是对立的阵营,彼此都深恶痛疾,是你死我活的水火不相容。于是,它被抛弃了……

  更糟糕的是它的两条前腿受了伤,它的尾巴被斩断,它已经无法活动了。猎人们很快找到了它——他们要将它杀死,以解心头之恨。就在这时,阿蛮星,它昔日的主人给了它最后一次机会——重获新生,重新做一条猎狗,然后帮助猎人们杀光埃蒂斯红豺群。

  阿蛮星能治好它的伤,能让它重做回风光无限的狗群首领,能给它温暖舒适的环境供它栖息,阿蛮星绝不会亏待它,只要,只要它能背叛埃蒂斯红豺群。

  它拒绝了——尽管它对生命充满依恋,尽管它并不甘心灭亡,但是,它同时也深深地明白,主人阿蛮星的手里沾满了无辜的鲜血,也杀死了数不清的豺,是他让它妻离子散,是他让它惨遭抛弃,更是他差点使它的种族灭绝。白眉儿放弃了这次机会,它发出一声声尖锐的豺嚣:

  我是豺!我是地道的豺!我是标准的豺!我的彻头彻尾的豺!

  它的生命在猎人的枪弹中渐渐消逝,但它留给我的震撼却久久没有消失,我红了眼眶……

  它做过风光无限的狗群首领,也做过被众狗排斥的异类,它当过叱咤风云的豺王,也当过谁也看不起的苦豺,它的一生也曾大起,也曾大落。它的一生是传奇的,它的一生更是充满正义的,它用自己的一生教会了我什么是深明大义,什么是知恩图报,什么是桀骜不羁,什么是舍生取义,什么是视死如归……

  读《三人行》有感 篇7

  《三人行》这个名字,可能大家都听说过,今天,我还真的看到这篇文章。

  《三人行》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红军在过草地时的一个故事。写了指导员王吉文背着小周在草地上缓缓地行走。他们在一棵已经没有了叶子的小树下,遇见了另一个落队并受了伤的战友黄元庆。王吉文很想帮助他,可是,小周怎么办?正在这时,班长骑着一匹小马,背着一个伤员走来了,并让王吉文把黄元庆也背走。王吉文想到了,背着一个走一段路,再折回去背另一个人,这样几次后,他终于倒下了。醒来后,看见黄元庆和小周正拉着他向前走呢!

  在这篇文章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吉文这个人。他因背着受了伤的小周走,而落队了。如果他放下小周,就能和大队一起向前走了;如果他不管黄元庆继续向前走,就不会晕倒在地上了。其实我们人生中,也需要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无论自己还是别人都需要。帮助就如无助中的援手,给予别人力量。

  在以前,我的体育很差,我也不爱跑步。因为我觉得自己的体力很差,及时妈妈叫我去,我也是慢慢的走。自从读了这篇文章,我才明白到做事是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后来,我经常跑步,不但体质增强了,还爱上了跑步呢!

  这仅仅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个故事而已,红军在二万五千里中,不仅要过草地、爬雪山,还要抵御寒冷、饥饿,更要与敌人作斗争。红军就是坚持着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努力。难道你能说坚持不是一件好事吗?

  读了这篇文章,我不但明白了做事要坚持,不对的事不能继续做,还明白到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我们中国的解放不惜牺牲自己,我们要好好地敬仰他们啊!

  读《三人行》有感 篇8

  这句话几乎家喻户晓,出自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论语》,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为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孔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说的是几个朋友在一起相处,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学习的地方,不能凭借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人品的好坏,就算一个人脑子再笨,那他身上肯定也会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就那前几天发生的一件事来说吧!我由于不小心把王俊辉的鼻子撞出血了,于是班主任刘老师把我妈妈和王俊辉奶奶都请到了学校。王俊辉见他奶奶来了,赶紧对她奶奶说:“奶奶,您不要着急,您先坐下来。”他奶奶走的时候,王俊辉又说:“奶奶,下楼梯您要慢慢走,不要摔着。”我看到了这一幕,心理很是佩服,王俊辉的一举一动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觉得王俊辉在礼仪方面做得比我好。在学习上,王俊辉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写,如果写的话也是糊,成绩也不好,每次考试总是排在全班的倒数,和我的成绩根本就不能比,但是我今天却发现了王俊辉还有懂礼貌这个优点呢!所以王俊辉这方面还是值得我学习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七个字教会了我看人不能往他的短处上看,要多看看他的长处,并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更上一层楼,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应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座右铭。

  这就是我对“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的理解。

  读《三人行》有感 篇9

  今天,我坐在书桌旁,望着几只鸽子在空中结伴而飞,随手翻起了小学语文第10册第25课《三人行》读起来。

  “一定要走到前面那棵小树再休息!”这是怎么回事?我一口气读完第一段,顿时眼前浮现出指导员王吉文高大的背影,浮现出通讯员小周不断地给王吉文“增加营养”等场面。这一段叙述多美呀,字里行间流露出王吉文和小周的相互关怀。可我经常和妹妹吵嘴,甚至动起手来。妹妹对我说话,我不理她,来个老和尚念经—闭眼。而王吉文和小周呢,他俩非亲非故,却亲如兄弟,一片树叶都要分着吃,我要向他们学习。

  接着我又读了第二段,这段主要讲王吉文和小周在路上又遇到伤员黄元庆。

  读到三人同行的时候,我的眼睛好像出了什么毛病,泪珠在眼眶里打转转,这段实在太动人了。师长命令王吉文一人背两人行走,王吉文毅然接受了任务,他先背一个走一段路,再放下背另一个,就这样王吉文支持了八趟十趟。这时我再也看不清书中的文字了,我从内心钦佩王吉文的毅力,若是轮到我,说不定我把伤员放在哪儿呢?

  最后,又写了王吉文昏倒了,小周、黄元庆甸v着拖着王吉文一起前进,看了这些,我眼前又仿佛出现了小周那溃烂的双脚,黄元庆那正流着血的伤口。

  啊,他们三个人就是这样艰难地走出草地,表达了长征中红军战士互相关怀亲如一家的思想感情。

  读完这篇课文,我又望着空中那几只鸽子。它们靠得是那么紧,是那么亲密……

  读《三人行》有感 篇10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们编纂而成。它以语录和对话文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思想,是中国人修身治国的珍贵文献。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里面的一个故事"三人行,必有我师"吧!

  《论语》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之,其不善而改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就一定有做我老师的人。我要选择他们的优点加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我便用来检查自己,以利于改正自己。其实也就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自身的长处,我们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孔子这么说,也这样做了。他跟老子学过礼仪,跟师襄学过鼓乐,就连入太庙,他都要向身边的人请教每一件事,直到弄明白为止。我觉得孔子真是个善于学习的人啊!对于我们学习的人来说,一要有善于发现对方优点的眼光;二要虚心学习。其实"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还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每天都要接触许多人,每个人身上都有许多长处和优点,只要我们愿意去学习,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愿同学们能从世代相传、家喻户晓的《论语》中,学习前人的智慧,丰富自己的人生。

【读《三人行》有感(通用10篇)】相关文章:

读《骆驼》有感通用15篇03-08

读《春》有感通用15篇03-05

读《春》有感(通用15篇)03-04

读边城有感通用15篇03-21

读《狗》有感通用15篇03-20

读《皮囊》有感(通用15篇)03-20

读《散步》有感(通用15篇)03-16

读《自律》有感(通用7篇)03-14

读《雪豹悲歌》有感通用15篇03-10

读《孝女绳》有感(通用8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