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牵风记》有感

时间:2022-05-05 17:08:0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牵风记》有感(精选5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牵风记》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牵风记》有感 篇1

  何谓“牵风“?作者自己解释:在总体力量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突破战争史局限,牵引战略进攻之风;我想不仅如此,可能也包含牵挂着汪可逾随风而逝的灵魂吧。

  本书作者是徐怀中,一位九旬高龄的著名军旅作家。本书以1947年晋冀鲁豫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为背景,通过传奇的笔法描写了一段浪漫而又悲怆的战地爱情故事。本书女主人公汪可逾,北平古琴女,文化教员;男主人公齐竞,一旅之长,军事指挥官;另一个男主人公曹水儿,骑兵通信员,战斗英雄;还有一匹叫“滩枣”的战马和一张宋代古琴。他们都有着各自的结局,同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说汪可逾,将青春定格在大别山主峰下的十九岁妙龄少女,虽然没有上阵杀敌,但她跟随队伍写标语、编草鞋和慰问演出,默默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革命事业;她不屈不挠,效仿“狼牙山五壮士“奋勇跳崖,但是依旧受伤被俘。在回到部队后,她受到齐竞的怀疑,为维护自身的纯真,毅然地在一个天然溶洞”干干净净“死去。

  再谈一谈齐竞,他对待爱情吞吞吐吐、缺少敢爱敢恨的热烈,特别是他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那一套封建礼教,为这一段爱情画上了休止符,汪可逾只能对他报以“零体温握手”。对于曹水儿,他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真实、自然和生动,他随心所欲、所作所为入情入理水到渠成,是一个典型的穿上了军装的农民形象。

  最后,再说一说那匹老军马“滩枣“,它似乎与人达成了某种共识,救人、引路等看似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它喜欢听汪可逾弹《关山月》,尽管”空弦“,它也会狂奔过来,细细聆听。对于它,最传奇的一幕,莫过于它将汪可逾的遗体从溶洞中托出,使其依靠在银杏树下,而后,它也倒地身亡。

  本书写法文艺、空灵、浪漫、青春、唯美、诗意,从每章的标题即可看出:《让春天随后赶来好了》《野有蔓草》《我听到了此兴彼落的历史足音》《黄河七月桃花汛》《一匹马等于一幅五万分之一地图》《零体温握手》《现代人的听觉依然处在休眠期》……这些章节的题目已然把作品先期镀上了一层诗意。标题下的文章,笔法诙谐幽默,让我读起来有种爱不释手之感。

  全书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但是处处无不可嗅到战争的烟火。整部作品,徐老写出了人情世态的时代感,写出艺术情趣、灵性和味道。

  一直不解书中一句话:“被揉皱的纸团儿,浸泡在清水中,会逐渐逐渐平展开来,直至回复为本来的一张纸。人,一生一世的全过程,亦应作如是观“。

  读《牵风记》有感 篇2

  前段时间,趁着暑假读完了徐怀中的《牵风记》。这本书获得了第十届矛盾文学奖,封皮一行字就准确、简洁的传达了这本书的要旨:烽火硝烟的宏大背景,凄美动人的战地传奇。其实刚开始这本书并不是很吸引我,我纯粹只是为了打发时间,才翻开了这本购买已久的书,所以在刚开始读第一章的时候并不是很进入情境。故事的开头讲述的便是由一张照片而引发的倒叙和追忆,接下来的紧凑内容便是男女主人公在当时大社会背景下的相遇、相识、赏识、动心、摩擦、误解、矛盾、永别、遗憾终生。一旦进入情境,你就会被作者的语言文字带入到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深刻感知到女主人公那聪明灵动、多才多艺、冰清玉洁的神韵以及男主人公那文武双全、睿智儒雅的英气。他们的彼此赏识以及很有默契的爱意在升腾中慢慢被当时的'外界环境所消磨、误解直至升起彼此心中的怨念,男女主人公迫不得已分离,你会替他们惋惜、跟他们一样感到心痛到难以呼吸。最后女主人公汪可逾的牺牲,让我泪流满面,她的灵动、勇敢、智慧、坚毅让人难以忘怀,是时代常人难能可贵的,她拥有的内在的美一直会抓着你。战争结束后,男主人公齐竞,这个很荣耀的战争英雄,内心却始终如一的孤独寂寞可怜,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去天堂找他的小汪,汪可逾。终于在很平常的一个夜晚,从容的按照他自己设想的方式安逸的走了,如愿所偿的到另外一个世界找他的小汪去了,希望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他们和平友爱相敬如宾的安逸的在一起,希望在那个世界里他可以经常听到小汪为他弹奏的《高山流水》,他们俩的爱情故事是一个永垂不朽的句号。在齐竞给小汪的墓碑文上,小汪那高贵圣洁的短暂一生,短短几百字的内容,却包含了齐竞千言万语想要述说的。

  遗憾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如果遗憾避免不了,就要学会珍惜、活得认真。

  写这本书的读后感,也让我重温了这本书,打字过程中亦是泪流满面,模糊了双眼。但是内心是丰富充足的,希望有机会看到这篇读后感的你在看过这本书之后也有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受。

  读《牵风记》有感 篇3

  故事由来

  这是一篇战争背景下的情感故事。故事集中在了3个人的情感纠葛。女主角汪可逾无疑是一个完美的化身,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因为她的原生家庭带给她的修养素质以及本人的性格特点融合而成,更何况她未经世事的渲染,却在一个花朵开放最盛的年龄悄然逝去。这种特殊的经历给读者呈现出了这么一位空灵、唯美、单纯、率性的完美女性。

  完美女一号汪可逾

  汪可逾的登场亮相,感染到的不仅仅是一号齐竞,其实我认为更出彩的表现反而要送给警卫员曹水儿。一个典型的具有男性魅力的角色,沾花惹草却成了他的一大特点。尽管战事艰巨,然而他总能找到空隙满足他的欲望,从这点可以看出这个人聪明且有能力,这也为他后面能徒手杀掉四个敌军正规兵以及溶洞照顾汪可逾做了很好的铺垫。然而也可以说成也萧何败萧何,也正是这种聪明能干,既然能成全他的风流,也断送了他的性命。其实在曹水儿身上,最惊奇的是他对汪可逾的态度,敬仰并且尊重,没有一丝亵渎的想法,他像供神一般供着汪可逾,曾经落在他身上风流成性在汪可逾这里完全找不到任何的影子,反而让我们感受到的是男人肩负起责任的标杆作用。

  大男子主义齐竞

  齐竞,一个知识分子海归派的军事领导人,尽管自身优异的条件和双方的对味能让他和汪可逾迅速走到一起,但是战争的残酷与不确定性,加上他那浓重的处女情结。最终使得汪可逾憎恨于他,并离他远去。然而我认为他是深情的,可以想象,自从得知了汪可逾去世的消息后,他的内心被挖了一个巨大而深不见底的洞。在他最后的生命阶段,写完了汪可逾的墓志铭,他的生命就像一场戏剧一般快速的谢幕,完成使命般的匆匆退出自己人生的舞台。其实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类似一种殉情。

  结语

  小说开篇采用倒叙的手法给人很强的电影镜头感。一路读下来情节的推动也很能抓住人心。但是总感觉不太深刻。人物编织的比较简单,内心描写感觉很少,汪可逾过于仙女化了,到让我总归恍惚有刘亦菲演小龙女的既视感。曹水儿和齐竞的想法描写也比较少,感觉人性突出的不够,说白了就是有点单薄,厚重感不强。而随着情节的持续发展、高潮后,剧情又有些玄幻化。同是茅奖作品,且不说《白鹿原》等名作,就是《湖光山色》我记得也比这篇小说要略好一些。

  尽管我有些想法,不过全篇读下来还算不错。照理我也没资格说这些,只不过是既然是书评我觉得也应该畅所欲言,只是自己读书不多,随便说说罢了,切勿当真。

  读《牵风记》有感 篇4

  用了3天时间,读了这本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选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因为“薄”,故事虽短,但是却让人心灵震颤,这种震撼不是文中战争场面描写的多么惨烈,而是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折射出在残酷的战争面前,那一代人是怎么求生求活、对待爱情、对待友情的。

  故事由女主汪可逾开始,她怀抱古琴,在上学路上偶遇了在此慰问九旅的演出团,遇到了九旅的“五号”人物男主齐竞。齐竞观人观琴,吟出白居易的《废琴》诗句: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澹无味,不称今人情。女学生汪可逾又以白居易另一首诗作为回应: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期间无古今。随着战争的进行,两人再次相遇这次“五号”变成了九旅的“一号”人物,汪可逾是文化教员,参谋。两人的故事这样展开,因为战争严峻,两人并没有很快走到一起,反而因为战争失散、受伤、重逢。烽火岁月中两人的爱情萌芽就这样甜蜜而又不越雷池,让人心痒。汪可逾精致纯真、乐观开朗、美丽大方、有着新思想,敢于突破旧思想的禁锢。但几经辗转,他们没有走到一起,故事里除了国民党及相关反动武装并没有坏人,但是所有我们看到纯真勇敢的解放军战士又都有缺陷。齐竞虽受了新式教育却仍有封建思想里的“处女情结”,面对小汪被俘虏后的遭遇虽同情但是内心依然耿耿于怀,这也间接导致了小汪的出走与死亡。汪可逾过于纯真,没有心机,性格刚烈,为不受辱甘愿跳崖,为逃避齐竞宁愿带伤离开大部队。齐竞的警卫员曹水儿头脑与伸手了得,带着受伤的汪可逾躲过敌人的“焦土式”扫荡,凭借冷兵器能以一敌四,用丰富的野外求生经验照顾汪可逾,但他生性放荡,我行我素,最终走向了刑场。

  本书我最心痛的场面有汪可逾向死而生的最后弹琴诀别,一曲终了,香消玉殒,还有为避免扫荡来临战马资敌对战马不情愿的屠杀,以及曹水儿最后因女人被枪决前,却临死前挽救了一手害他枪决的老乡。这些善良的生灵们的“死”让我感伤。为何这部小说这么引人入胜,我想是唤醒了我们内心的那个“她”或者“他”吧,那纯真无暇少女的眼眸,那若隐若现的“悄悄话”,那“又爱又恨”的懊恼,许是很多人很久都没有想起过的回忆吧。那个“她”如白月光般皎洁,即使岁月漫长模糊了最后一眼相会时的面庞,即使世事难料再也无法相见,即使全世界都忘了有这么一段小小的故事,但只要是生活中只言片语的提及,只要是哪个生活场景莫名其妙的重合,只要是哪个梦中偶然的出现,就仿佛一滴水滴入静谧的湖面,荡起层层涟漪。日月星辰,江河湖泊,山高水远,感谢此生相遇,今忆依旧甜美。

  读《牵风记》有感 篇5

  我初知《牵风记》大概和大多数书友一样,是因为它获得了茅奖,知道它讲述的是一段军旅生活。而在学校对面的书店中,它红白两色的独特封面吸引了我,而且对于当时在忙碌的高三的我,它又不像同年的其它几部获奖作品一样笨重,于是我便把它借了回去。

  两个小时草草看完,看完时,我却惊奇地感到内心异常的宁静——对于当时整天被无尽的考试和令人作呕的理综试题trap的我来说,那个时刻确实是久旱逢甘霖了。

  我当时毫不犹豫地就打出了五星好评,可是现在,高考的硝烟早已消散,对于现在的我,又该怎么去看呢?

  《牵风记》的主线是非常清晰的,无非就是汪齐二人在战争年代的一段感情史,宛如一叶轻舟在历史的汪洋中轻轻划过。同属军旅文学,这部小说却并不像大多数作品那样渲染惊心动魄的战斗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在风格上应该更接近孙犁。

  沿着孙犁这条思路来说,虽然说《牵风记》大大缺乏了对战斗场面的描写,但是我觉得它其实也是靠一个个丰满而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支持起来的——从汪齐二人才子佳人般的组合和传奇般的相遇到汪在标语组的一丝不苟到死心眼的工作态度(这段出现在了某地模拟题中),从曹水儿行军途中的四处寻芳问艳到大老粗曹水儿与小姑娘汪可逾的令人捧腹的相处(私以为关于“洞”的那处最为精彩,不过这种一雅一俗的搭配也是很常见的),充分体现了两人的性格特征),从齐略带~~对汪可逾的拍照到汪死里逃生后对他的灵魂质问(这一段当时令我唏嘘不已),而高潮则是三位主要人物的归宿:汪可逾殒于洞中(让我莫名想起一篇小说《安心洞》),曹水儿惨被处死,齐竞则是略带魔幻现实主义地死去。而我觉得小说不容忽略还有对其它事物的描写:汪可逾的宋琴,齐竞的滩枣(整整花了一章来叙述马群处死来龙去脉)。从这两件事物上或许可以找出一些其他的东西,可惜我现在没有这个精力了。

  在对文本的琢磨中,除了上文对小说情节的思考,我们其实很容易抓出一些其它的点出来;不过我们得首先确认汪可逾是小说的灵魂人物,这点想来无可置疑,毕竟嘛,在合照中她最为引人注目。而我们从小说中两个典型的男性角色——齐竞和曹水儿——的言行和性格中可以发现作者似乎是在有意地去烘托女主人公的个性。简单地说,齐竞衬出了汪的灵性,曹水儿则衬出了汪的智慧(似乎使之有别于齐竞)与单纯。书中的群像和过场人物也不可忽略,如军中的其他女战士和为汪可逾治疗的国民党女军医。从这个思路中,宋琴和滩枣的蕴意似乎也忽隐忽现了。这是一点,衬托。

  而在对小说的阅读中,我最容易忽略的则是环境描写,在阅读《骆驼祥子》的过程中我对于环境描写就基本上一眼带过,这便导致我对时间线不太了然。而使我看出环境描写的重要性的应该是《少年维特之烦恼》,那棵树我可是印象相当深刻,让我觉得它几乎成了维特一切心绪的化身。而《牵风记》的环境描写我也很遗憾地忽略了,毕竟当初是略读,现在只记得汪齐二人相遇时的场景和一些零零散散的对战争局势的说明,看来还有待再看了。

  说这么多也累了,至于我当初为什么会内心无比的宁静——现在也是呢——似乎有了答案。有温度,这是最直观的判断;而以汪可逾为代表的一众人物的形象,我想,可能才是真正的答案。毕竟,每当我想起汪可逾坐在滩枣上而曹水儿环绕左右时,我不由想起了西天取经啊。

【读《牵风记》有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读汤姆-索亚历险记有感04-21

读《汤姆·索耶历险记》有感05-04

读《昆虫记》有感 合集15篇05-02

读《昆虫记》有感 (通用15篇)05-02

读《昆虫记》有感 (汇编15篇)05-02

读《昆虫记》有感 汇编15篇05-02

读《秘密》有感(精选15篇)04-20

读《秘密》有感精选15篇04-20

读养花有感 精选15篇04-19

读《皮囊》有感(精选15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