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昆虫记》有感

时间:2021-09-08 09:50:50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昆虫记》有感 (1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昆虫记》有感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昆虫记》有感 1

  今天我读了《昆虫记》这本书,感觉受益非浅,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这本科普书籍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是一本不朽的世界名著!书中主要写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作者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通过它细致入微的描写我们才得以真正的了解这些平凡的昆虫。就拿平常我们经常看到的萤火虫来说吧:漆黑的夜里我们常常看到这种小小的昆虫飞来飞去,身体发出微弱的光芒,就像路灯一样给人希望。

  在我们的感觉里这种小昆虫是可爱的,可是当你看过这本书后知道了萤火虫是怎样吃饭的后你一定不会再这样认为了!萤火虫的主要食物是蜗牛,看到这你一定和我一样惊奇吧,小小的萤火虫能吃和它一般大小甚至比它还大的蜗牛吗?可是事实就是如此,萤火虫先把毒液注进蜗牛的肉里,将蜗牛的肉质转化成了清汤,然后再将汤吸进肚里。

  读到这里我不仅惊叹昆虫界是这样的不可思议。更不可思议的是法布尔能将萤火虫观察的如此细微,可见他是花了多少心思啊!而且我从法布尔的身上看到他虽然只是在做观察昆虫这一件小事,可是没人比他更花精力和心思,所以法布尔才能完成这个著作!可见只要认真、仔细终究也能变成大事的。我如饥似渴的读完了这本书,它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昆虫的小知识,还告诉了我许多道理。

  我喜欢这本书!

读《昆虫记》有感 2

  今天,爸爸从书店里买来一本《昆虫记》书给我看,我知道这本书是英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观察记录。于是,我便把书打开,津津有味的看了起来,不一会儿我就看完几章。这本书是法布尔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等的描述,体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独特欣赏,观察的也非常仔细。对于昆虫我还是挺感兴趣的,有威风的螳螂,英勇的蝈蝈,叫声响亮的蟋蟀;还有我不喜欢的有脏兮兮的苍蝇,讨厌的蚊子,还有更令人恶心的毛毛虫……而法布尔把昆虫当作自己最好的朋友。把它们描写的绘声绘色,把研究昆虫当作一种乐趣,融入毕生的心血中。这也说明了他对昆虫无比的喜爱。

  这十卷里,我只看了一小部分,他用充满美感的文字,展现出了昆虫世界的千姿百态,书写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我们也要爱护昆虫,热爱大自然。

读《昆虫记》有感 3

  在我的记忆里,夏天是白日阳光热烈的炙烤,是夜晚窗外习习的凉风,是冰镇的汽水和西瓜,抑或是那浓绿的树荫和草地。对了,还有动听的虫鸣声。

  我们对昆虫的事了解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其实昆虫的世界比我想象的要精彩得多,直到我看过这本《昆虫记》之后,我才明白昆虫的世界,有趣的你想不到。

  法布尔是一位昆虫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它的《昆虫记》是一本科学巨著,里面描写了呆头呆脑的昆虫,也有十分智慧的昆虫,还有一些十分坚强的昆虫。翻开这本书,我惊奇的发现那并不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昆虫也会像我们一样工作休息;他们要么是聚室而居,要么是独处一室;他们也会想接近自己爱的人;他们也会勇敢的去驱赶入侵者......

  读完这本书后,我看到了一个崭新的昆虫世界,让我明白了昆虫不再是丑陋的,不再是让我惧怕的,昆虫是可爱的。大家都喜欢蝴蝶吧,蝴蝶的前身是毛毛虫,毛毛虫是丑陋的,但他蜕变后就是美丽的。还有蟋蟀,他们的脾气特别暴躁,十分喜欢打架,你如果在田野中漫步,很有可能会见到他们在缠斗后的尸体,但它们的鸣叫是好听的,是美妙的。

  读完这本书后,我感受到了昆虫的美,法布尔将我带进了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他的这本书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无时无刻不抒发着对昆虫的热爱。法布尔认为只有昆虫才是它心中最美丽的东西。读完这本书后我与法布尔有着同样的看法,昆虫虽然丑陋,但他们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读完这本书后,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美丽的社会生活。昆虫的世界甚至比我们人的世界要更加文明。虽然他们也时常有缠斗的事情发生,但我们的人类何尝不是这样呢?读完这本书后,我想这正是昆虫选择热爱他们,就像法布尔一样。

读《昆虫记》有感 4

  暑假里,我沉浸于《昆虫记》中。只要打开《昆虫记》,我就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一个神奇的世界:笨拙的屎壳郎,刽子手螳螂,美丽又鲜艳的小阔条纹蝶等等。我感到自己已经完全进入了大自然里,并正面对着那些快乐自由的小生灵。同时,我也了解到了许多有趣的昆虫知识:蝉是靠什么从土里爬出来的;螳螂是怎样捕食的;绿蚱蜢为什么食肉成嗜;金步甲如何奇特的婚俗……我尽情体味着其中的新奇、乐趣、美妙。哈哈!那些昆虫,那些小生命是多么可爱啊!捉一些昆虫来养,脑海里自然而然就蹦出了这样一个念头。

  说干就干!

  第二天,我在邻家的废墟里捉到了一只蟋蟀。这只蟋蟀身躯铁青,翅膀是翠绿色的,一对大牙利得好象能把人的手指咬下———好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

  开头几天,它常常吵得我睡不着觉,气得我火冒三丈。说来也怪,又过了几天,我渐渐感受到了蟋蟀的叫声中竟然蕴含着一种大自然原始纯粹的气息:蟋蟀靠着它的双翅摩擦发出两种不同的声音‘瞿瞿、瞿瞿瞿',这也许就是最原始的‘音乐'吧!后来,几乎每一夜,我都得听着这美妙的‘大自然小夜曲'才能甜甜入睡,只是小夜曲的作曲者不是莫扎特和萧邦,而是小蟋蟀,哈哈!

  八月的天气是多么的炎热,蟋蟀的叫声没过几天便嘶哑了。我心想:蟋蟀也许是饿了吧!可是蟋蟀又该吃些什么呢?我没有这方面的常识。我怕这只蟋蟀会因为突然饿死而离开我,急得团团转。妈妈告诉我:蟋蟀是一种杂食性昆虫,无论荤素它都爱吃。植物的根、茎、叶、果实都是它们的家常便饭。于是,我每天都用煮熟的饭粒喂养蟋蟀。起初几天,蟋蟀对我怀有敌意,放进的食物总是视而不见,等我走了才偷偷吃上一点,还有一次,蟋蟀竟然用牙狠狠地咬我。更可恶的是有几天还来了个'绝食抗议'。唉!真是拿它没辙。

  一日三餐的美食伺候,日复一日,这只蟋蟀终于'接受'了我这个小主人。每当我给它喂食时,它便友好地把头伸出来,狼吞虎咽之后,来一首悦耳的歌儿以示报答,那些日子,我简直是如同喝了蜂蜜般的甜蜜。就这样,慢慢的,我与我的昆虫朋友蟋蟀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发现这只蟋蟀渐渐失去了以往的强壮态势,慢慢变得垂头丧气,萎靡不振,我看在眼中,急在心里。我猜想着,并且最终痛苦的意识到:也许,蟋蟀是想家了吧!这里再好,毕竟不是它最终的生命家园啊!它也许在思念自己的蟋蟀父母,想念蟋蟀小伙伴们……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终于作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这只蟋蟀是属于大自然的,而不属于我自己,我要给它真正的家园———大自然。于是在一个凉爽的夜晚,我依依不舍的把蟋蟀放回到了美丽而自由的大自然的怀抱中,看着蟋蟀蹦蹦跳跳离开的身影,我在心中暗自祈祷:愿你,我的昆虫朋友,在这个美丽的星球上,生活的快乐而幸福!再见,蟋蟀,我将永远记得我们之间的情谊,我们之间的故事,永远!

  与这只蟋蟀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感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也学到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我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也懂事了。

读《昆虫记》有感 5

  最近我读了《昆虫记》,感悟很深。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属于昆虫的世界,如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蜘蛛在捕获食物、编织”罗网“方面独居才能;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樵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女儿操碎了心”,而被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胡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值得一提的是,法布尔写《昆虫记》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白生命可以珍贵。昆虫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亦是如此。如果我们不好好把握今天,就只能给今天留下遗憾,让明天更加后悔。所以行动起来吧,为了今天,更为了明天,积极做好每一件事。

读《昆虫记》有感 6

  打开书本,一股浓浓的书香味顿时弥漫开了。这是法国让—亨利·法布尔的作品:《昆虫记》。记得在五年级上半学期时,我们学过了一篇名叫《装满昆虫的衣袋》的课文。这篇课文是讲作者法布尔小时候非常喜爱昆虫,鼓鼓的口袋里各种各样的小虫应有尽有,就算是回家后被父母责备也还是经常观察昆虫。当时,我就被法布尔那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了。现在,终于有机会好好品味一下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了!

  这本书里的每一篇文章都写得非常好,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萤火虫》这一篇。因为我们昆山这里没有萤火虫,所以我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真正的萤火虫。萤火虫是怎么样发光的呢?在我的幻想中,萤火虫是那在夜空中翩翩起舞,一闪一闪发光的小精灵。累了,就停在草坪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就吃点比它小的虫子;渴了,就喝点清澈的溪水。但看了这篇文章过后,我知道了原来萤火虫体内一种称作虫萤光素酶的化学物质与氧气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的光亮。这种被称作虫萤光素酶的化学物质像开关一样启动这种反应,当萤火虫产生虫萤光素酶的时候,这种反应就开始了,萤火虫便会发出一闪一闪的光亮。发现了现实中的萤火虫和我想象中的截然不同,更让我难以置信的是,萤火虫的幼虫居然吃蜗牛、田螺和贝类。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可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这都是因为它有一套独门“武功”。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扎几下。干什么?原来在给蜗牛打“麻醉针”——喷出一种毒素,把蜗牛麻翻。接着,它又会给蜗牛注射一种消化液——酶,直到把蜗牛肉化成稀稀的鲜美肉汁。这时它便唤来同伴们,围在蜗牛四周,一齐把针管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肉内,吸起肉汁来。

  《昆虫记》是一本好书,它可以让你懂得很多知识。大家都来看看吧!

读《昆虫记》有感 7

  书是知识的源泉;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我爱读书!

  《昆虫记》一书,给了我许多的回味。在书中,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里,了解蜘蛛、螳螂、甲虫、红蚂蚁,蝉等昆虫的生活习性。这些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我觉得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读“帮忙的甲虫往往不怀好意。更多的时候,它是打着帮忙的幌子,做着趁火打劫的营生”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原来甲虫也非常的狡猾;读“四年苦工,才能换来几十天重见光明的生活”,我知道了蝉的生命意义;天气越来越冷了,迷宫蜘蛛用尽最后一点力气替孩子们将巢咬破,而它也筋疲力尽而死”这句话又让我体会到了它的满足感和一位母亲应尽的全部责任。

  我叹服那神秘的大自然,更叹服法布尔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是他让我们感受到昆虫与环境息息相关,同时又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独具匠心和细微的观察。

  读过《昆虫记》作者的生平和《昆虫记》,这本书不仅仅充满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

  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多勇敢的探索者:居里夫人、牛顿、伽利略,我们要像他们一样,要拥有无限的探索精神,努力攀登科学的高峰。

读《昆虫记》有感 8

  集昆虫学和文学于一身,融毕生研究成果与人生感悟为一炉,这就是昆虫学家法布尔用毕生心血书写出的《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了一座富含知识、趣味和思想的宝藏。

  这本书行文生动有趣,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在法布尔的笔下,书上的文字似乎动了起来。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法布尔笔下的蟋蟀。一开始文章吸引我的就是那标题“意大利蟋蟀”中的“蟋蟀”二字,因为我在小时候有过捉蟋蟀、养蟋蟀的经历,对蟋蟀有很深的感情,在读完又发现文章对于蟋蟀描写的特别细致。真是“尽美矣,又尽善也”!

  法布尔的《昆虫记》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的土地、浩瀚的星辰还有虫子的存在,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似乎虫子们一个一个地围拢过来。每每读《昆虫记》的时候我很想仰起我的头,每在这个时刻我才能够感受到我与法布尔一起生活在这片浩瀚星辰之下,我在和法布尔一起观察他所看到的昆虫,我在和法布尔一起彻夜长谈。

  《昆虫记》这一本书,就像是大自然为我们打开的一扇窗户,让我们更加了解大自然,更加喜欢大自然。

读《昆虫记》有感 9

  《昆虫记》一书由法国文学家法布尔所撰写,被称为“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法布尔一生喜爱观察及研究昆虫,写下了这部不朽之作。此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作,更是一部经典传奇,前后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多年来,法布尔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多次精密的实验,对于昆虫,不论是生活习性、行为百态,还是捕食、繁殖的方式,在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全书多运用拟人句,语气幽默风趣,使得书中的昆虫形象更加鲜明,读来回味无穷。

  昆虫为大自然增添了色彩与生机,是人类的朋友,更是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身体虽小,但是仍然值得我们去尊重。它们的一生中蕴含了许多奥秘,例如,蝉是怎样脱壳的?蚂蚁是怎样吃蚜虫的分泌物的?螳螂美丽的外表下隐藏着什么?萤火虫是如何捕食蜗牛的……种种奥秘等待我们去书中探寻。此书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知道了许多从前并不知道的事情,使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墙角里,在草丛中,在泥土内,都能见到小昆虫的身影。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昆虫体型小,活动不易被察觉,但法布尔仍能将昆虫们观察得如此细致,他有一双慧眼,也有一颗慧心,这是他成功的必要前提。书中的内容让我感受到了法布尔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以及对人生的种种感悟。

  法布尔一生贫困,遭到过许多人的嘲笑,但他没有屈服于残酷的现实,而是继续坚持自己的梦想,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梦想的道路很远,在这条路上,法布尔经历了一路困难,一路艰辛,不论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他都会去观察昆虫。他一生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他的脚步没有停下,始终往前。正是因为他这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梦想很大,路很艰难,道路必有坎坷,但只要坚持走下去,仍能看到胜利的曙光。他的经历恰好应了一句话:“风雨之后见彩虹”,每个人都有梦想,每个人都要学习法布尔这种坚持不懈、百战不殆的向上精神,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读《昆虫记》有感 10

  我们不同于战争时那些命运悲惨的人们,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出生在一个强大的国家,出生在一个充斥着高科技的时代,智能手机、极速跑车层出不穷,举目四望,随处可见的是见怪不怪的低头族,人们习惯于盯着手机,却忘记了用心观察我们身边那些不易觉察的美好。

  当人们在水泥铸就的办公室里翻阅着百般无聊的文件时,《昆虫记》里的虫虫们却将我带入了另一个奇妙的世界,那里正上演着一幕幕有趣的故事。在一条林荫小道中,有一些穿着“礼服”的壁蜂,它们不停地将花粉运到芦苇杆上。另一边是一些胡蜂,还有长须胡蜂,它们不停地嗡嗡地飞来飞去,无论飞到哪里,别的动物都纷纷远离它们。不远处还有一些卷心菜粉蝶在翩翩起舞,一点也不同于那些“凶神恶煞”的蜂子们,它们体态轻盈,忽高忽低,像是在跳芭蕾,与它们的衣服非常相称。它们通体白色,只是在翅膀上点缀着几个小白点,在空中舞蹈时格外起眼。

  但是在昆虫界中,除了这些和平美丽、活泼可爱的小昆虫,还有一些十分可恶的寄生虫,专门打破别的昆虫美好的梦想。有一种寄生虫,它们将自己的卵通过一根针放到别的昆虫的卵旁边,等到自己的卵孵化后,就会把原本属于这里的主人的卵吃掉,手法十分高超,不留一丝痕迹。另一种昆虫更加毒辣,直接潜入到别的昆虫家中,将主人吃掉,然后将自己的卵产在原主人家中,自己则啃食着不属于自己的食物,并丝毫不感到歉意。但是它们绝不会牺牲自己的同类来养活自己,相对其他牺牲自己同类来养活自己的昆虫和我们人类来说,它们已经是相当高尚了。

  我们并不应该过分去指责这些昆虫,我们没有这个资格,它们不过是为了养活自己的后代,与其他动物用毛毛虫或甲虫去喂养自己的后代是一样的。如果这样就算盗贼的话,那我们人类就是罪行累累的混蛋了。我们喝的牛奶、吃的牛肉,比起掠夺蜂类的幼虫可恨的多,我们这样做是为了生存并延续后代,昆虫不也是一样的吗?

  合上书,一只只昆虫在我脑海中浮现,我迫不及待想要学着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去观察昆虫,想去看看这些一直被人类所忽视的可爱生灵。我打开门,向一条绿荫小道走去,在绿色的背景中,我看到一群舞者在翩翩起舞,走近一点,再走近一点,哦,它们真美丽。

  用心去发现身边的美,尤其是那些细小的美,你会收获很多。

  ——《昆虫记》的确是一本好书。

读《昆虫记》有感 11

  我从未想过虫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每天,我们来来去去,可曾注意过这些小小的东西?答案多是否定的。可有一个人就不一样了,他可是天天都在观察它们呢。他是谁?他就是《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

  我之前从未读过它,直到xx岁的一个午后,我才第一次拿起它。那天的阳光很暖和,照在我和书上。不知是不是因为这样,我感觉书中的文字也是暖暖的。我感觉它把我带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我们平时从未注意过的虫子竟有这样的秘密,毫不起眼的它们竟有如此神奇的技能。

  随着阳光和法布尔,我进入了昆虫的世界,目睹了一个个神奇的故事。我见过了红蚂蚁的行军、蝉的悲哀、蟋蟀的住宅、漫天飞舞的大孔雀蝶和小条纹蝶、致命的蜘蛛和张牙舞爪的蝎子……我很惊讶,也很兴奋,我从不知道它们的世界也是这么丰富多彩。直到夕阳西下,我才合上了这本有趣的书。脑子里全是书中的情节。

  这个暑假,我又读了一遍《昆虫记》,一样的书,却读出了不一样的感觉。一个人能用一生的时间来观察和研究昆虫,已属不易,而又将观察到的现象写出一本著作,更不能不说是奇迹。《昆虫记》反映了法布尔对自然界的无限热爱和对大自然的向往。《昆虫记》不仅是一本描写昆虫的著作,更是一本描写得生动有趣的故事书。

  “不,它仍然没有停止劳动,它还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护着这个家,它已经不能再做母亲了,可是它依然能够为家人守门,抵挡不速之客。”这是书中的一段文字,这是一段科学的描写,也是一段故事啊。

  这是一本科学的故事书。

读《昆虫记》有感 12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昆虫记》的书。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被书中有趣的动物迷住了,原来我生活的周围,有着如此多熟悉又陌生的小生命。

  每年的夏天,我们都能听到一阵阵蝉的鸣叫声,他们不知疲倦,提醒着人们夏天的炎热。原来我知道蝉会歌唱,但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歌唱的。这本书上告诉我,蝉的身上长有发音器,也叫做音盖。蝉的音盖是两块坚硬的盖片,镶嵌的十分牢固,只有靠腹部的骨气和收缩,才使他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我还知道了蝉有听觉,但他们不怕炮声,那是因为他们的听觉器官接收不到炮声的频率,所以他们听不到。

  通过这本书,我也了解到,作者法布尔坚持不懈使我很敬佩他,因为他不怕困难,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要捉到活着的昆虫来观察,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一定要向法布尔那样,努力、坚持不懈,我们的成绩一定会更好的!

读《昆虫记》有感 13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十分宏伟的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称号。

  我很喜欢法布尔优美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写蝉向蚂蚁乞讨食物的文章,他是这样描写的:蚂蚁站在门槛上,身边放着大袋的麦粒,正掉着脸去背对着乞讨食物的蝉,那蝉则伸着爪子……这样的描写真是惟妙惟肖。读着这些奇妙的文字,我不由自主地对法布尔产生了莫大的敬佩之情。

  我敬佩法布尔的顽强,他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以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的知识乐园。可他为了完成《昆虫记》,牺牲了一切。他的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的一生是家人的偏见中度过的,是在贫穷中熬过的,但他从未放弃对昆虫的研究,安于清苦,坐尽了冷板凳,最终成为杰出的昆虫家、文学家。

  法布尔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本传世巨著,还有“追求真理,执着探索”的科学精神。

读《昆虫记》有感 14

  指尖轻轻拂过一本本好书,目光停留于此——《昆虫记》。一听书名就知道是写昆虫的。专门写虫子的书该会是多么有趣呀!于是,我平静一下内心的波澜,轻轻抿一口茶,还是有些激动地开始阅读,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无限渴望。

  这本书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它集法布尔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娓娓道来,描写了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正是法布尔对科学的执着,对生命的尊重,写出了一本永垂不朽的名著。

  这本书详细地描述了昆虫的生活,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一点一滴,给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

  法布尔耗费一生精力,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是奇迹;专为虫子出了十卷大部头的书,不能不说是奇迹;这些书还被翻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畅销,引起轰动,这更是奇迹中的奇迹。就是这样一些奇迹,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人类不再是孤单地存在着,所有的生物都是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即使是再卑微的生命,也会作出它应有的贡献,也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

  昆虫学家法布尔千辛万苦,写出传世巨著《昆虫记》,为人间留下一座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散文宝藏。它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我知道了原来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凌晨,蝉是怎样脱壳;屎壳螂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还弄清了:“螟蛉之子”是错误的,蜂抓青虫不是当成自己的儿子养,而是为自己的后代安排食物。 在作者的笔下,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多么可爱的小生灵!难怪鲁迅把《昆虫记》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法布尔从小就痴迷于昆虫,在他眼中,这些小小的生灵是多么的可爱。我看到法布尔细致入微地观察毛毛虫的旅行,看到他不顾危险捕捉黄蜂,看到他大胆假设、谨慎实验、反复推敲实验过程与数据,一步一步推断萤的捕食过程,捕蝇蜂处理猎物的方法,孔雀蛾的远距离联络……一次实验失败了,他收集数据、分析原因,转身又设计下一次。他有着严谨的实验方法,大胆的质疑精神,勤勉的作风。这一次,我感觉到了“科学精神”及其博大精深的内涵。但他的父母却不同意他做这些“没有用的事情”,可是法布尔却不顾他们的反对,偷偷地坚持着。对理想的追求使他没有放弃,他一心一意只想研究昆虫,为了理想奋斗。 不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能够坚持下去。

  或许,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我走向黎明。 当然,理想也是一股动力,推动着我们前进从不气馁。理想,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向往,对未来的希望,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只有有理想的人,才会全力以赴拼搏,最终,也只有他们,才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这是我对理想的定义,理想,一个最美的字眼!法布尔有理想,他才会坚持不懈地研究,我们都应该为自己插上理想的翅膀,不是吗?!

  人生是对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这灯的作用,就会失去生活的勇气。因此,只有坚持远大的人生理想,才不会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我从《昆虫记》中读到了法布尔的理想,我想我们都应该在人生的旅途中树立理想的旗帜,乘风破浪,奋勇向前!

读《昆虫记》有感 15

  大家对昆虫并不陌生,我们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蜘蛛、蜜蜂、蝴蝶……在我国古代的《诗经》中也有不少对昆虫的记载,如:螽斯(蝈蝈)、蟋蟀等等。我们所知道的蚕更是我们国家引以为豪的一种昆虫,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蚕留给世人的辉煌纪念。

  古往今来,介绍昆虫的书很多,其中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当属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

  这本书中讲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昆虫,其中有用一根长线把腰连接起来的舍腰蜂;富有母爱、死而后已的被管虫和用女神名字命名的优秀纺织家克鲁蜀蜘蛛。

  如果说到毛毛虫,大家一定会感到害怕。可是有一种毛毛虫很有趣,名叫北美乌樟凤蝶毛毛虫。它全身呈草绿色,两只大眼睛像是画上去的,只要它不动,你也许还会以为它是一个玩具呢!但是这种毛毛虫已经非常稀少了,这样美丽的毛毛虫在《昆虫记》里有非常有趣的描写哦!

  法布尔把昆虫写得惟妙惟肖。其中有一段文字非常精彩:采棉蜂先停在毛蕊花、蓟花等植物干枝上,用嘴采棉花。等采到足够的棉花后,它就用后足把棉花压到胸部,成为豌豆粒大小的球,然后把球放到嘴里衔回去。它用最细的棉絮衬在巢的内部,入口处用坚硬的树枝或叶片来做“门窗”。读着这段话,我们仿佛看到了采棉蜂勤劳的身影以及它结实的巢,还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他的细心与耐心。

  这本书在每个故事末尾都有“阅读心得”和“知识链接”。“阅读心得”通过短短几句话让我们明白了深刻的道理。“知识链接”则是让我们的知识拓展到方方面面。

  说了这么多,大家心动了吗?那赶紧加入阅读《昆虫记》吧,记住哦,我今天介绍的这个版本是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我国著名动物小说家沈石溪翻译的哟。

【读《昆虫记》有感 (15篇)】相关文章:

读《鲸》有感04-03

读《冬天》有感04-01

读赞美有感03-29

读《爱》有感03-28

读《金翅雀》有感03-27

读中庸有感03-27

读《狗》有感03-20

读《长城》有感03-15

读《囚歌》有感03-19

读散文有感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