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观潮》有感

时间:2021-08-28 19:10:3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观潮》有感

  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观后感记录下呢?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观潮》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观潮》有感

读《观潮》有感1

  学习了《观潮》一文,我心潮澎湃,真想看看壮观的钱塘江大潮。

  农历八月十八,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浙江新闻直播开始了,钱塘江大潮到了大缺口,映入眼帘的是大潮的一线潮,一线潮看起来非常温柔,就像一个非常弱小的小女孩,缓缓地向人们走来。

  过了一会儿,大潮经过了盐官镇,从正面向老盐仓袭去。首先,浪潮必须通过非常多个丁字坝,只见大潮冷漠无情地吞掉了第一个丁字坝,紧接着又呑掉了第二个……大概过了十分钟,大潮到了观潮台,只见大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扑向大堤。前潮还没去,后潮又来了,回头潮此起彼伏,气势更加壮观。

  大潮经过一番折腾,最后来到了美女坝,她才渐渐地缓和下来。钱塘江上,冲锋舟上的骑士,帆船上的小伙子,他们跟着大潮亲密地接触,精彩的表演让人看着胆颤心惊。

  看完了钱塘江大潮,我真想如临其境,真正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奇观。

读《观潮》有感2

  今天一位同事说他要上课了,但不知该选怎样的课?这不禁让我想起执教《观潮》这节课的情形。

  本人在执教《观潮》这节课的时候,只是一节平常的课,但自我感觉特别好,好象在执教一堂由自己精心准备过的'公开课,思路清晰,学生热情高涨。随着文字的潮涨潮落,学生好象亲历了钱塘江潮水的起起落落,课堂的气氛也使高潮迭起。

  课后我反思,为什么有时候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也起不到这样的效果?为什么大致的寻思一下上课的却能上得如此如鱼得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说明这与课文内容是有一定联系的。老是上老掉牙课肯定没意思,也出不了新意。就只有选择新教材,不过执教浙教版的老教材的同行也不用担心,还是有几篇新课文的。课文虽选新的了,也不全适合执教的,有些课文看似结构脉络清楚但文章字里行间里难以深入理解、挖掘潜力不大,对于不是上课高手来说也不容易深入思考具有新意的教学思路。不过有个很简单的捷径,那就是上老白晓之类的网站,若你发现短短的几年里,有很多人为这篇文章写了教案,那篇课文肯定具有独特的魅力。但有个注意点,选好了课文,不能马上参考别人的设计,应该先经过自己的深度解读,有了一定的思路,再参考别人的细节处理,这样就容易变成自己的独具一格的东西了。

  还有前两天去北仑听课,发现现在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选择课文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动情的文章如(慈母情深、生命生命等等),或许是巧合,或许这样的文章在执教时在内涵上更容易挖掘,更容易提升课的品味。也值得同行们在选择公开时作参考。

【读《观潮》有感】相关文章:

读《狗》有感03-20

读《囚歌》有感03-19

读散文有感03-19

读《长城》有感03-15

读《鲸》有感04-03

读《冬天》有感04-01

读赞美有感03-29

读《爱》有感03-28

读《金翅雀》有感03-27

读中庸有感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