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摆渡人》有感

时间:2021-07-30 16:09:1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摆渡人》有感(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摆渡人》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摆渡人》有感(15篇)

读《摆渡人》有感1

  在微信读书公众号里有《摆渡人》电子书,就挤时间看完了这本书。这是一本畅销欧美33个国家的书,故事梗概是:单亲女孩迪伦,15岁的她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然而,路上突发交通事故。等她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而眼前,竟是一片荒原。此时,迪伦看到不远处的山坡上一个男孩的身影。男孩将她带离了事故现场。但是,迪伦很快意识到,男孩并不是偶然出现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命运,从他们相遇的那刻开始,发生了无法预料的转变……最终,迪伦在她的心灵摆渡人崔斯坦的引领下,从另一个世界回到了人间。故事结局完美,让我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1、主人公迪伦渴望亲情的关注。

  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与母亲总是无话可说,在家里没有体味到母爱的温暖,到在学校里经常受到同学的捉弄,唯一谈得来的好友也因为转学离开了,也没有品尝到好朋友之间玩耍的快乐,这一切都让迪伦感到无比痛苦。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虽然没有感受过父爱,但是内心深处,她渴望亲人的关怀,也许当她看到别的孩子牵着父亲的手,幸福地走在公园里散步的时候,当她望着有的孩子骑着父亲的脖子上快乐地撒娇的时候,当她羡慕地盯着坐在父亲开着的汽车被送到学校的时候,她也期待着自己这一天的到来,于是不顾母亲的反对,依然坐车去与父亲见面。事故发生后,在荒原中,摆渡人崔斯坦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让她感受到爱情的甜蜜和亲情的关怀,于是她也真心相待,在迪伦走出荒原后,她觉着不值得一生等待与母亲和家人见面,心里一直忘不了崔斯坦,于是又不顾一切重返荒原,再次与崔斯坦重逢,两人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人间。此时我想到了生活中亲情、友情、爱情的重要,没有爱的日子,简直令人无法想象生活会有多么悲惨!

  2、摆渡人的真诚善良、无私伟大。

  迪伦在荒原中,不知所措时,遇到了她的心灵摆渡人——崔斯坦,摆渡人是一种职业,崔斯坦一直做着引领千万人从荒原中走出,拯救着死亡后孤独寂寞的灵魂,摆渡着他们走向光明世界,这种职业是神圣无私而伟大的!崔斯坦等候着迪伦孤单的灵魂,在荒原中关心照顾着陌路相逢的迪伦,遇到恶魔疯狂想吞噬她时,舍命保护着她,真心照顾着她,全心全意带领着她,完全为他人着想,没有一点儿私心杂念,不曾拥有自己的生活,即使是自己的相貌、名字、年龄都是随着他摆渡的灵魂的需求而改变,为他人忙忙碌碌,尽职尽责,始终把别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真是太无私而伟大了!我想到的当今社会上许许多多平凡的而无私奉献的人:救死扶伤的医生、教书育人的老师、指挥交通的交警、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他们都是在普通的职业中,为他人服务,辛苦自己,快乐他人。

  3、婚姻不幸,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很大。

  “迪伦对此不知该说些什么。她觉得,自己既没有回到爸妈离婚以前的家里,也没有到奶奶家里,本应感到难受才对。可是她并不觉得难受,而是感到了一丝宽慰。她本就应该和崔斯坦在一起,自己的脑子里就是这么想的。虽然自己憎恶那片荒原—讨厌那里冰冷刺骨、寒风凛冽,而且总是要爬山,但那里才是她应该待的地方。”迪伦的父母离婚,迪伦和母亲无话可说,心里孤独寂寞,父亲的几句和蔼可亲的话语,让她感动不已,决定自己去找父亲。在她历尽千辛穿过荒原后,许多灵魂都渴望回到自己的家,等待自己的家人团聚在一起,而迪伦觉得亲人不值得留恋、等待。迪伦的父母婚姻的不幸福,导致迪伦对他们没有依恋,不渴望等待着与他们重逢,却真心盼望想念着崔斯坦,此时,我想到离婚,对伤害最大的是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是阴暗的!我想到了我们班级里的两个单亲家庭的男孩子,爸爸长年在外打工,跟随年迈的奶奶生活,缺少父母关爱的他们,家庭的不完整,不知道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多大的伤害?

  4、情节曲折离奇,主旨鲜明。

  这本书情节曲折离奇,故事开头主人公迪伦遭遇火车事故,在荒原途中,一路困难重重,历尽磨难,灵魂随时都会被恶魔抓走,让我们的心也随着情节的起伏跌宕而惊心动魄。小说的主旨很明确,赞扬了迪伦的摆渡人,“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所以我们终会遇见自己的摆渡人?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其实,若说是摆渡人摆渡自己,不如说是自己在境遇中摆渡了自己。崔斯坦摆渡了迪伦的灵魂,但是迪伦从一个需要被摆渡的灵魂又摆渡了她的灵魂摆渡人。他是她的摆渡人,她又何尝不是他的摆渡人呢。几千年来,因为迪伦的到来,崔斯坦第一次思考了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她带给他喜怒哀乐,带给他不一样的体验和感觉。他们两个人互相给对方战胜困难的勇气,互相帮助,拯救着对方的灵魂。有时我想:“在生活中,谁又是我们的灵魂摆渡人呢?”答案只有一个:只有我们自己。我们在生活中,当遇到苦难和挫折时,只有自己可以拯救自己,给自己信心,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乐观地面对现实,勇往直前,到达胜利的彼岸。所以,给自己爱的力量和希望,让自己的心灵可以带领着我们走过人生的荒原,做自己心灵的摆渡人。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15岁的单亲女孩迪伦是不幸的,得不到父母的疼爱,在去父亲的见面的火车上遭遇车祸,但是她又是幸运的,在穿越荒原的途中,遇到了她的灵魂的摆渡人——崔斯坦,得到了他的真心相助,终于又重返人间。我们在生活中也要真诚相待他人,渡人渡己,乐观面对困难,做自己心灵的摆渡人!

读《摆渡人》有感2

  一个十五岁的女孩,还没有尝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就被一场无情的车祸夺走了生命,而且成为了那一列车的唯一遇难者。当她的灵魂醒来,莽莽撞撞地步入荒原时,她遇见了她的摆渡人——崔斯坦。这个女孩就是本书的主角:迪伦。

  当迪伦知道自己已经死亡时,没有痛哭流涕,没有悲痛欲绝,只是惋惜还没有好好地与母亲道个别。在接下来的接触中,崔斯坦意识到这是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她很勇敢、乐观并且善解人意,她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报怨,而是关心起他的经历,还给予他力量。使他原来那颗冷漠的心开始有了温度。他们在荒原上每天都要经历长途跋涉,还要时刻提防恶鬼的袭击。特别是在山谷中,恶鬼最集中、最凶猛的地方,迪伦差点被恶鬼拖下去,是崔斯坦拼命地吸引恶鬼的注意力,提醒她快点跑进安全屋。可是,当迪伦来到安全屋,崔斯坦并没有跟上来时,那个在得知死亡都没有落泪的女孩却落下了眼泪……正是有了这种相互关心,相互理解,他们之间产生了爱情。

  当迪伦到达世界的别一边时,两人依依不舍却又无可奈何。后来在爱的驱动下,迪伦克服了恐惧,重返荒原去寻找她所爱的人,她的脚步是那么的坚定,眼睛里也散发出她要回去的决心。可是尽管如此,到了晚上她还是会蹲在荒原上的墙角默默哭泣,也会为自己身处险恶环境而害怕,可是对崔斯坦想念力量牢牢地支撑着她,熬到了白天,她又擦干眼泪,踏上寻找崔斯坦的路程。

  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俩找到了彼此并且一起来到了人间。

  读完此书,我不禁感叹爱的力量多么强大啊!可以让一个人舍弃生死去寻找另一个人;可以让世间的灾难都变成微不足道;可以让两人即使相隔天涯海角,都能感受到对方的温度。

  在我们身边,每个携刻着爱与正义的人,每个带领我们走出困难,走向光明的人都将成为我们的摆渡人。当然,也许我们身边不会像《摆渡人》书中所描写的一样会一直有一个摆渡人陪伴着,所以我们自己要成为自己的摆渡人,我们要学会去爱,使自己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面对困难的勇气,只有自己变得强大,心中有爱有力量,才能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成为他人的摆渡人。

读《摆渡人》有感3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是自己,或是他人?若是自己,自己的命运便由自己摆渡,自己的人生便由自己选择。若是他人,他会陪伴着你,指引着你,保护着你,他就像是灵魂与灵魂的相伴。

  在荒凉的草原上,夕阳落山不久,此刻,霞光万道,将半个天空染得通红,广阔的草原也染得一片通红。迪伦迷茫地行走在这片无边无际的草原上,面对迷茫与未知,她感到恐惧与害怕。可这时,她的摆渡人——崔斯坦,就出现在不远的小山丘上,等待着她的到来。她与摆渡人,从此就开启了艰难的路程,他们要越过一座座山,穿过一个个平原,到了夜晚被恶魔追杀,然后被迫往安全屋的方向奔跑。他们总是要与时间赛跑,总是要在白天的`时候赶到下一个安全屋。每当落日已尽,红霞已褪,暮霭渐合时,恶魔就会发出凄惨、凄厉的呻吟声,周围阴森恐怖,未知危险马上来临,面对恐惧,他们只能加快脚步。他们经过种种磨合与坦诚相待,互相了解了对方,迪伦爱上了崔斯坦,但他们却不能在一起,崔斯坦只是她的摆渡人,可是崔斯坦也爱迪伦,为了让迪伦能够离开荒原去寻找天堂的家园时,他不得不骗迪伦,内心经历种种的矛盾与折磨,最后到了边界时,他也向迪伦表明了自己的心意。故事读到这里,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就像汹涌的大海撞击着礁石,波澜起伏。本以为他们的故事已戛然而止,但迪伦的勇敢却没有让这个故事结束。

  迪伦回到了天堂的家园,可她为了爱情,不怕恶魔的追杀,独自上路返回那恐怖的荒原去寻找崔斯坦,寻找保护她的那个摆渡人。“生存、死亡和爱,哪一个是最终的选择?”迪伦最终选择了爱情,选择了与崔斯坦一起。爱情是这本书永恒的主题,它展现了迪伦与崔斯坦强大的爱情,一个灵魂与一个摆渡人之间的爱情看起来是不可能的,可他们却突破了重重障碍,不惧死亡,不畏魂飞魄散而在一起,迪伦选择了她唯一可依靠、值得信赖的那个人。

  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因门户不当对,而被家长棒打鸳鸯,他们的内心也不够坚定,不能突破这个障碍,从而分道扬镳。只要足够深爱着对方,不管是什么困难,两人都能一起携手应对,一起携手并进,可往往能做到这样的,却是少数人。他们不够勇敢,不能像迪伦那样勇敢地追求幸福,爱情是需要两个人用心经营的,如若在经营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半途而废,没有勇气往前走,两人吵吵闹闹,那么最终只能不欢而散了。村上春树说过:“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

  合上这本书,望向窗外,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喧嚣声、谈笑声和蝉鸣声汇杂在一起,枯黄的树叶缓缓地飘落下来,我的心绪仍在悸动不定。

读《摆渡人》有感4

  假如我们的内心有一片荒原,那心灵的摆渡人,是亲人,是朋友,没有他们的陪伴,或许我们很难完成这趟旅程,但是,也正因为有他们,内心的荒原,才会开花。——题记

  迪伦的荒原,是她的心像投射,天气随她的心情而变,地形随她的性情而成。崔斯坦温馨的话语,点燃她心中的希望,即使有恶魔的进攻,但是有他在,迪伦也能绽开笑脸……就像我们内心的荒原,有恶魔,有坎坷,有磨难,但也是拥有朋友的陪伴,我们才能击免受恶魔的伤害,才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旅程,如果摆渡人真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需要他。

  也许人只有在颠倒流离之后,才能重新印证时间在内心留下的痕迹,当迪伦来到天堂,却要冒险回去寻找她的摆渡人,即使完成了这趟旅程。他们已经走进彼此的心灵,崔斯坦引领着另一个灵魂,相貌却依然保持着,没有一丝改变。在时间的推移下,他们在对方内心留下的痕迹,是对生活的希望和未来的向往。

  心灵中的摆渡人,种下为对方留下的花,蔓延到整个荒原的每个地方。从荒原到花海,只需要摆渡人的陪伴,我们心灵的摆渡人,会是谁呢?

  迪伦的内心荒原,那座山丘上,坐着的那个男孩,叫崔斯坦,他是她的灵魂摆渡人——迪伦死了,她于一场火车事故中遇难。他对她说:“我用最合适的相貌出现在每个灵魂面前。再遇到下一个灵魂之前,我一直保持着这样的相貌。”崔斯坦内心的痛,他本来的样子,没人知道;他的存在,或许只是因为有灵魂的需要吧!但是,这个女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遇见了迪伦,崔斯坦第一次为他的命运而黯然神伤,他的生活简直像一个监狱,永无止尽的轮回,看着那些自私的灵魂说谎,欺骗,浪费上天给它们的生命,而这是他梦寐以求有求之不得的,他一直以为引领灵魂去到另一个世界是他的工作,他只需要执行。迪伦曾对他说:我所感到的,并不是真的你,但是,不论你的外表是怎样,你心里的那个才是真的你,是你的灵魂……作为被保护人的同时,或许我们正在引领着生活中的朋友,亲人。在爱与被爱的同时,我们内心的的荒原,在冒起点点小花,或许它们微不足道,但是,也能点缀这片荒原,也许迪伦也是一个摆渡人,在悄无声息中,她已经进入崔斯坦的内心,为他种下了一株花。

  如果生命是一条河流,那谁是你生命的摆渡人?

读《摆渡人》有感5

  一本书、一个世界、一段故事,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想象力,人死后的灵魂依然是一个实体。第一次看到《摆渡人》时,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是为了消遣时光。看到书的封面画着一个老人拿着船桨在大海中央静静地坐着,好像在远望,又好像在沉思,自己的脑海中空空如也,想象不到接下来的情节。然而,进入其中才发现,它的故事意味深长、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书中描述的是一个15岁的女孩迪伦为逃离自己一片狼藉的生活,踏上了寻找久未谋面父亲的那趟列车。然而旅途并非想象中的美好,幸福也没有如约而至,而是灾难从天而降——火车竟然在中途发生了事故,她以为自己是唯一的幸存者,但其实她才是唯一的逝世者,幸好,她遇到了她的灵魂引路人崔斯坦,他在那充满邪恶又人烟稀少的荒原上用宽容的态度和勇敢的精神带领着迪伦、保护着迪伦,穿越茫茫荒原走向了终点,在这期间他们从最开始的依靠、信赖、慢慢变成了纯洁的爱恋。可这份爱注定是他们所承受不起的,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归宿和使命。当迪伦跨越这段命运终点时,转身后,崔斯坦却早已消失在茫茫荒原中。惊恐又痛心的迪伦做出了一个惊天决定,原路返回那充满恐惧又邪恶的荒原去寻找自己的爱人,这会让她再一次陷入无限恐惧中,甚至是灰飞烟灭,但这都难以阻挡她寻找他的坚定步伐。我想此刻的迪伦,迎来了她真正的成熟,她不再是那个畏畏缩缩、战战兢兢的小女孩,她愿意为爱冲破所有的障碍,勇于承担,勇敢面对,即使没有任何保护,她都坚信自己的初衷......

  当然,故事是感人的,而结局也是美好的,他们在这个光明的世界再次相遇了。当看到她嘴角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对他说:“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时,泪水已经毫无征兆地淹没了脸颊,那种好像经历了所有的灾难与不幸,我们依然能紧紧相拥,不曾离开。

  故事的主人公虽然是成年前夕的少女,但每个人都是从青春这个阶段过来的,很多人年少时的梦想和情愫在青涩的时候虽然没有实现,但可能绵延至成年也并没有放弃。在成年之后的工作生活里,当大多数人都变得越来越成熟、表面荣辱不惊的时候,如果内心仍然能够保持被一些人和事触动、对生活还有所期待和渴望,是一件多么值得庆幸的事。

  从生到死,从死赴生。每每回想起书中的情节,心中不免还有悸动、担心和恐惧,但更多的还是感动和钦佩,面对生活中任何渺茫的希望,她都会渴望去改变,并坚信人生的每个奇迹都由自己去创造,迪伦是不幸的,但也是幸运的。如果我们的人生被抹成了一片黑暗,我们有没有勇气去掉黑暗寻找光明?迪伦用生命与灵魂的不懈追求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不是枷锁,而是心底的懦弱、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担忧。信念决定了人生,只有无所畏惧,才有可能抵达人生的美好彼岸,离合和悲欢是可以逆转的。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希望你不管经历多少的世事磨难,归来时仍能保留少年时的赤子之心。

读《摆渡人》有感6

  一本书,一段故事,一种灵魂,一个摆渡人。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擦洗了一遍我的眼睛,更是因为它找到了我们的荒原。千篇一律的皮囊,万里挑一的灵魂。

  在这字里行间的世界里,我先找到了一辆列车。是那个15岁的女孩儿迪伦,为了去见自己的爸爸,踏上的一辆列车。那辆锈迹斑斑的列车,像极了她枯燥而平静的生活:在反复中颠簸摇晃着。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不都挤过这辆车?枯燥无味的生活,谁没有过?感到厌倦了,它依旧行进着,又无可奈何。虽然这是辆“不归”的列车,可他偏偏又真实存在着,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绞尽脑汁从这辆车上下来。不过一部分人是下不来的,他们只能昏昏噩噩的在上面待着。我能找到这辆车,是因为我坐过它,因为它是真实存在的。

  荒原,是属于这个世界的底色。同时更是你我心灵的投射。每个人都有自己必须走过的荒原,或草原、或高山、或峡谷,它是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自己。你可以把它创造成翠绿的草地,用心情创造出晴空万里的天气;同样,你也可以将它破坏成悬崖断壁,把天气染成灰暗色的心情。这完全取决于自己。不过它再变成什么样,都是你自己必须走过的荒原。走什么样的荒原,这完全取决于自己。

  “为什么荒原不能稍微平坦一点呢?”

  “这是你的错,而且都是上坡路,也是你的错。”

  安全屋,一个可以避风避雨的地方,无论它有多破败,每当升起火时,它依旧是你在黑暗中的光,用来阻挡黑夜与其中的魑魅魍魉。在荒原中,日复一日的颠簸后,都有一个这样的小屋,静静地等待着,专门等待着。一见到它,我们就没有了白日的紧张,我们的心也就知怎样安放。

  “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灵魂的向导。在这个世界里,摆渡人找到灵魂,带他们走过荒原,渡他们步入天堂,他护送了成千上万的灵魂,遇到过各色各样的人。直到在列车上,那个摆渡人遇到了一个有趣的灵魂。他像往常一样引渡,带她日日穿过荒原,匆忙奔入小屋。但那个独特的灵魂,也逐渐让他意识到自己同样在这辆列车上。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被摆渡的人。所以说,摆渡人也需要摆渡人。

  生活中的摆渡人不亦是如此,师生间的教学相长,亲子间的相互成长。他们像船与船上的人一样,若人不乘船,便溺水而亡;船不载人,便无了方向。

  千第1篇律的皮囊离不开摆渡人,摆渡人也离不开万里挑一的灵魂。否则,都是挤在同一列车上的人。如果想下车,不然成为摆渡人,遇见有趣的灵魂;不然做个有趣的灵魂,寻找自己的摆渡人。

读《摆渡人》有感7

  我曾在茫茫荒原遇见你,你天蓝色的眼睛照进了我的心里。我曾在恶魔围绕下遇见你,你为护我周全舍弃了你自己。我曾在湍湍急流中遇见你,你在黑色的湖水下救回我微弱的气息。最后,我在灵魂的回归处遇见你。你带我摆渡出魔鬼的世界,我带你回我的一生。

  读完《摆渡人》,像是做了一场大梦。梦里真正看到了灵魂出入的透明结界,真的看到了黑色诡异的湖水。像是陪迪伦和崔斯坦一起站在暮色下,看他们对彼此的表白和亲吻。我与他们从未谋面,却像是一起度过了几个年头一样熟悉。属于他们的冒险,却紧紧地把我的心攥在手里。在书的最后几页,因为担心他们是否能够重逢,忍不住反复深深地呼吸。

  我忍不住开始幻想和期待,在我生命的尽头,是否有人等待摆渡我的灵魂。我是否会感受到这种珍贵,并为此不顾一切。生命是一场旅行。我很少去想它的终点是什么,因为不敢触碰。我害怕我坠入无边的黑暗,或是万丈的深渊,呐喊变成寂寞的回响,与我爱的那个有着温暖的风,和热闹声音的世界永远抽离。我不知道死后是否能与想念的人相见,但我相信命定的缘分。生而为人,必有所寻。与其说迪伦是死过才遇见了崔斯坦,为了崔斯坦而回到人间,不如说这是一场设定的遇见。迪伦本来的生活苍白而贫瘠,并不温和的母亲,模糊遥远的父亲,反而生命结束后遇见的崔斯坦,才是她最亲密的人。

  崔斯坦为她的生命注入期待、幸福、崭新的一切,她带崔斯坦走出荒原,结束周而复始的使命。他们共同重获新生,用爱情唤醒了沉睡的灵魂,使遥远而单调的未来,变得充满意义。所以我宁愿相信,生命是一场灵魂之间的相遇。彼此都有缺口和迷惘,因为遇见了契合的拼图,才完整了自己。

  不管是亲人,爱人,朋友甚至宠物,他们都是为了我们而来,是一场预谋的邂逅。你永远不知道谁的出现悄悄地改变了什么,为你圆满了哪一段轨迹;而你又为他带去了什么,改变了他本来的日子。

  生的美好,就在于这种遇见吧。也许我对生活偶尔厌倦,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时有抱怨。但我会永远记得我和迪伦一起穿越的那片荒原,记得那场美得让人落泪的遇见。

  我会相信这世上我所遇见的,都等候我多时。看似不经意的一个转身,漫不经心的一个下雨天,却是准备已久的重逢。包括遇见迪伦和崔斯坦的我,遇见我写下的这些字的你。

  生而为人,必有所寻。

读《摆渡人》有感8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就像是迪伦的那一场灵魂之旅,我们会遇见高山和泥泞也会遇见嘶吼着的狰狞的魔鬼,但是同样的我们亦会有一个让我们坚定不移深爱着的崔斯坦,那是光明,是信念,爱,自信等正能量。

  这两天一口气读完了克莱尔的《摆渡人》,本来计划着一周时间读完,自从昨天晚上开始阅读,被迪伦的灵魂之旅深深吸引,故事情节一环接一环让人无法只在每天的阅读时间阅读计划好的章节。

  整本书讲述了迪伦死后在摆渡人崔斯坦的保护和引导下经历重重困难穿过荒原走向另一个世界,最终因对崔斯坦的爱恋重返来时的路,到荒原寻找崔斯坦,最终他们一起回到了人间的故事。

  书中的荒原是迪伦的内心映像,包括他们途中的避难所也是迪伦的心像所创造,当迪伦心情开朗的时候天气便大好,他们可以安心赶路,当迪伦心里感到害怕,心情越是阴沉时,天空便开始变得阴沉,躲在黑暗中的魔鬼就会嘶吼着朝他们飞来,越是恐惧魔鬼便会越聚越多,脚下的路也会越变越难走。

  当她历尽艰险到达另一个世界的时候,她内心念念不忘的是崔斯坦,在乔纳斯的引路下,她访问了伊莱扎之后知道自己重返来时的路若是失败便会魂飞魄散再也无望和自己的亲人相聚,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返回荒原的路。一路上没有了摆渡人的保护她凭着信念和心中的光与魔鬼和路途中的障碍斗智斗勇,终于找到了她心爱的崔斯坦。

  其实和崔斯坦重返人间,迪伦战胜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魔鬼,所谓魔鬼和重重阻碍是她内心深处的阴暗面,是恐惧,自卑等负能量,正如崔斯坦告诉迪伦的那样,他们穿过荒原那些泥泞和高山都是迪伦的错,因为他们所遇见的都是迪伦的心像。

  正如张德芬所言的"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你所看到的不过是你内心的影像".我想这便是这部书被称为影响深远的心灵治愈之书的原因,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就像是迪伦的那一场灵魂之旅,我们会遇见高山和泥泞也会遇见嘶吼着的狰狞的魔鬼,但是同样的我们亦会有一个让我们坚定不移深爱着的崔斯坦,那是光明,是信念,爱,自信等正能量。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靠着对崔斯坦的渴望而战胜魔鬼和泥泞找到我们来时的路。然而无论是魔鬼、泥泞亦或者美好的崔斯坦都是我们内心的映射,这里还要引用张德芬曾经在她的书中提到的"你恐惧都会持续",同理你期待的也会如约而至。

  愿每一场灵魂的跋涉都能战胜魔鬼和泥泞找到自己的崔斯坦。

读《摆渡人》有感9

  《摆渡人》是一部心灵治愈系的小说。起先,看到书名时,我还以为摆渡人的意思仅仅是在船上,拿着船浆,在河上渡人过对岸的人。看完了整本书才明白,“摆渡人”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那个默默为你指明前进的道路、带你经历挫折与坎坷的人。

  在《摆渡人》中,迪伦是一个15岁的单亲小女孩,生活一片狼藉——母亲对她总是爱理不理的,在学校里同学经常捉弄她,唯一谈得来的好朋友也因为转学而离开。这一切的一切让迪伦悲痛万分。于是,她决定去看望久未谋面的父亲,可是,路上突发事故,一车子的人不幸身亡,而她的灵魂还存活在。她的灵魂拼命爬出火车残骸之后,惊恐地发现眼前是一片荒原。从这时候开始,她的灵魂便遇到了她命运的摆渡人——崔斯坦。崔斯坦不是人,也并非神,确切地说,他的正职是将死后的人的灵魂穿过有魔鬼撕扯的荒原平安送达天堂。但是,迪伦并未发现自己死了,相反她以为崔斯坦要带自己去找人救援。在荒原上,迪伦和崔斯坦度过了重重困难,摆脱魔鬼的纠缠,崔斯坦一直保护着迪伦,支持她,安慰她,帮助迪伦渡过难关。渐渐地迪伦喜欢上了崔斯坦,但崔斯坦有着自己的工作,他还要去保护更多的人,尽管这样,崔斯坦还是喜欢上了这个他一直保护着的女孩。终于,他们到达了目的地,命运还是残酷地把他们两人分开了。执着的迪伦就是不相信命运,于是,她又踏上了可怕的荒原,与崔斯坦一起回到了现实,永远幸福下去!

  书中的情节一波三折,一次次经过荒原,进入木屋,又一次次从木屋出来到下一个站点,把我带入一次次的惊险之中,我的心情被着故事的情节拨动着。迪伦的坚定执着,崔斯坦的勇敢无畏,让我无比佩服。书中有一句话令我难以忘怀——“如果生命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这句话引人深思,生命长河中,总是需要有一个人,为我们指明一条前进的道作文,帮助我们去做出选择。

  记得小时候,我和奶奶一起住在乡村,那时,我还十分的内向,不太爱交朋友。有同学来找我玩时,我总把他们排斥在外。可是,当我看到同学们开开心心地玩在一起,有说有笑时,我又十分羡慕,心中也渴望融入他们的世界里。奶奶见我那副样子,轻轻地笑了笑,拉着我走到后院,倒了两杯茶,一杯给我,一杯自己拿着。她让我闻闻茶香,和蔼地摸摸我的头:“孙女,知道这茶里面加了什么吗?”我闻了闻茶香,又噘了一口,细细地品着,可却不知道茶里加了什么,只觉得这茶比往日的香得多,我心中充满疑惑:“奶奶这茶里面加了什么啊?”奶奶语重心长地说:“这茶里面加了菊花,加了菊花的茶比一般的茶都要香,但是,并非所有的菊花都可以入茶,只有开得好的菊花,被蜜蜂和蝴蝶精心采过了花粉,才可以成为入茶的菊花。你现在就像那未开好的菊花一般,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不让蜜蜂和蝴蝶进入你的世界,你就无法体会到友谊的珍贵与快乐了!”我万分震惊地看着奶奶,奶奶的话如同警铃一般,惊醒了我这个沉睡在梦中的人,我心中的雾霾一下子被奶奶挥去。“我孙女会有好多朋友的!”奶奶笑着提醒我。

  现在想来,我才明白,奶奶就是我那时候的摆渡人,在我孤独无助,没有朋友的时候,是她为我指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让我打开了自己的世界,愿意让他人进入我的心中。现在,我已经结识了不少朋友,也渐渐明白了友谊的可贵。

  记得我曾经听说过这样句话:“上帝在为了帮助孤苦无依的灵魂顺利找到回家的路,便给每个灵魂安排了一个摆渡人。”当我们孤独无依的时候,身边总会出现一些人默默帮助我们,悄悄给我们力量,陪着我们一起经历挫折与磨难,他们就像崔斯坦保护每一个灵魂到天堂一样,他们也一路地保护着我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身边的“摆渡人”,感谢他们的倾心帮助与关心!

读《摆渡人》有感10

  临近放假的时候,我在学校图书馆里一眼就看到了这本《摆渡人》,不知是不是和最近热播的电影《摆渡人》是一回事,但是拿在手里甚是喜爱。和旁边同样借书的李老师攀谈几句后,得知她看过这本书,便询问了几句,得到好评推荐后,毅然决然地借了这本书回家。

  假期里,因为有孩子紧随左右需要照顾,所以我也是利用孩子睡觉的零碎时间看完了此书,尽管如此,感触还是颇深。

  其实,读了克莱儿·麦克福尔的小说《摆渡人》,情绪很低落,在黑暗中甚至忍不住还掉了泪。我从没觉得我没有朋友,却不知为什么,在看到扉页那句“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时,一种痛彻心扉的孤独感像奔跑的犀牛,一头撞进血液里,周身堵得难受。

  人性的回归,可以让人找到真实的自我;爱情的力量,可以让人战胜恐惧。曾经自卑,软弱的小女孩开始变得勇敢而坚韧,如破茧而出的蝴蝶一般呈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自己,为了自己内心真实的愿望,迸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曾经阅遍人间生离死别几近麻木的摆渡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心灵深处对生命的认知,对美好的向往,对生活的热情。最终人性的伟大改变了命运,面对未知的恐惧,女孩与摆渡人勇敢的选择了即使灰飞烟灭也要在一起的决定。他们一起回到肉体死亡现场,然后奇迹发生了,他们都成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类,可以如愿以偿的生活在一起。

  读完书之后想想,其实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在求稳,不想改变,等待着时间给我们答案,然而迪伦穿过荒原,她就摆脱了那些一直纠缠她的恶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她生命不再受到威胁了——她“回家”了,这是被摆渡人的终极目标,然而她爱上了她的摆渡人,走过分界线她便再也见不到她的摆渡人,她不愿过着那样没有希望无限期等待的生活,她选择了再次回到荒原——那个她曾经无比害怕也无比甜蜜的地方。在看小说的时候我一直受一种思想束缚着——那个统管人界、荒原和鬼界三界的大人物该出来阻拦了吧。可能吧,作者追求的是一种无拘无束,而受限的是我自己。

  阅读《摆渡人》,更像是跟随主人公历经一场关于心灵变化的历程。灵魂的摆渡除了意味着走向另一个世界,也更意味着找到另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如果说摆渡人引领了女孩的灵魂,那么某种程度上,女孩也是摆渡人的灵魂“摆渡人”。

  《摆渡人》是一本 非常棒的书,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看完后会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是否在无休止的过着复制般的生活,没有变化,没有期待。然而其实自己是有梦想的,只是没有勇气再回到那个“可怕的荒原”,去寻找自己的“崔斯坦”。

读《摆渡人》有感11

  叶轻舟,孤独地漂泊在水面上,而水面却被阳光晒的金黄,抬头才发现阳光上还有团团乌云。

  摆渡人,是岸与岸之间的相接,更是灵魂与灵魂的相拥。当他们直面生存、死亡与爱,哪一个会是最终的选择?如果生命进行再次轮回,他们又愿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

  克莱儿。麦克福尔,《摆渡人》的作者,一个极其平凡的人,却写出了不平凡的作品,塑造出来的主人公崔斯坦和迪伦都是那样的令人深省。这是一个史诗般动人的故事,它令人激奋、恐惧、温暖、回归人性、引人深思。

  上帝为了帮助孤苦无依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便为每个灵魂安排了一个摆渡人,陪伴他们一起走过这段艰难的路程。崔斯坦,迪伦的摆渡人,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没有属于自己的相貌性格,唯独摆渡人的身份能证明他的存在,护送灵魂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使命,历经千辛万苦后,只为一个灵魂得到归宿,而自己却没有归宿,周而复始地完成宿命的轮回。或许也正是他这样,后来才会有个女孩出现在他的生命里,改变他,让他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也让他找到了自己最终的归宿。当他为了自己所爱的,所想要得到的东西时,他可以奋不顾身甚至舍弃生命,只为守护一个无形的承诺,坚持不懈地追求,直到最后。他也得到了他最初向往的幸福。

  但,崔斯坦和迪伦之中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摆渡人?是崔斯坦还是迪伦,没有定数,记得有部电影中说:“怯懦囚禁人的灵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而迪伦用生命和灵魂的不懈追求告诉我们:禁锢我们的从来不是有形的铁链和枷锁,而是来自我们心中无形的胆怯和对未来的恐惧与担忧。你的信念决定你自己的人生,只有无所畏惧的自由灵魂,才能抵达美丽的彼岸,才能拥有美好的结局。或许,在过程中有多么的不尽人意,多么的坎坷,但想想总是美好的,当场最终拥有了圆满,你会感谢那些挫折,因为是他们让不可能变成可能,让梦想照进了现实。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读《摆渡人》有感12

  读完《摆渡人》后,我感触颇深,想想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需要罢渡人的旅程呢?当我们刚刚出生,来到这个陌生的人世间时,父母就是我们的摆渡人,家就是我们永远的安全屋。我们在懵懵懂懂的年纪,遇到过许多困惑和磨难,是父母引领着我们,给我们帮助和安全,让我们勇敢的长大。

  当我们自以为长大,自己可以面对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之所以你能再这个世界走下去,你其实遇到过许多其它摆渡人。老师就是你通向知识世界的摆渡人。他们用智慧为你在无知的沙漠里,给你打造你的安全屋,让你一站站的,闯过困惑的黑暗,走向成功的光明。当你在生活中遇到苦难的恶魔时,朋友就是你的摆渡人,他们无私的帮助你,使你从摆脱困苦。

  可是你也许更需要像崔斯坦一样的摆渡人,他不但会尽职尽责的履行义务,还会根据不同的摆渡对象,而用不同的方法。尤其是,当你对他依赖付出真成时,他会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你,爱护你。成为你心灵上的摆渡人,你会永远的把他放在心里,不管任何磨难都难以让你忘记的心灵上的摆渡人,情感依托的摆渡人,可以与他一起闯过这繁杂人世的摆渡人。我们每个人都像迪伦,都不顾一切的寻找崔斯坦似的摆渡人。可是这条路又是何其艰难。

读《摆渡人》有感13

  晨光透过半掩着的窗帘,射进房间。桌上的《摆渡人》静静地躺在那儿,吸引着我的眼球。那神奇的故事,那浪漫的爱情,依然在我眼前回荡……

  这本书描述了一个女孩儿在看望了父亲的道路上遭到了车祸,成为了唯一一个死去的人。她的灵魂来到了“荒原”,并在那里遇到了她的摆渡人。摆渡人带她穿越荒原,躲避恶魔。在这期间,女孩儿和摆渡人渐渐相爱。但是,当女孩来到灵魂所在的地方时,却不得不与摆渡人分别。而后,她又重新返回了荒原,寻找那消逝了的爱情。在荒原上,她遇到了自己曾经的摆渡人。他们回到女孩死去的那列火车边,女孩儿进入了自己的身体,活了过来,摆渡人也由此拥有了自己的生命。

  这,让我感受到了生与死的界限。有时,他们只是一秒钟的区别,却把人划分到两个不同的世界。许多人都惧怕死亡,而死,又何尝不是新的生命的开始?它人们想象中的冷血,残酷,可怕,它只不过是一场冒险,一场时间的把戏,一个新的起点。当摆渡人诉女孩,她已经死去了的时候,女孩并没有害怕。事实如此,你又能怎么能改变?生与死,不足以为奇,不足以为惧也!

  对于许多人来说,死亡更是一种解脱,一种赦免。

  记得小时,好朋友笑笑的爷爷生了重病,医生说到剩下的时间不多,笑笑的家人都唉声叹气,天天吃不香,睡不好。她的爷爷时而发高烧,时而高血压,又忽然低血糖,天天泡在药汤子里,痛苦极了,有一次我去看笑笑时,正撞见她在探望爷爷说话:“我倒是觉得,死亡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释然。不计自己的病痛,光是家人们的关心,我就无以回报了……”

  文中的女孩,更是坦然,她对死的麻木,让见多识广的摆渡人都都为之震撼。

  不只是她面对死亡的平静,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勇气。

  爱的力量有多大?我不曾去衡量,也不敢去衡量。也许,有比为爱而牺牲更为强大的力量吧。

  当然,爱一个人。不只是要一颗有热量的心,更是需要勇气。女孩在来到灵魂聚集之地时,她还是忘不了那段美好的日子,十分想念那失去的爱情。她离开安全之地,独自踏上危险的道路的勇气是多么感人!她的爱,是多么伟大,以至于不顾千辛万苦去寻找摆渡人。她的勇气给了她希望,虽然可怕的恶魔给她留下了阴影,但她依然是那么坚定!

  这,不由让我想起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梁山伯对祝英台的热爱,以至于年轻轻轻就忧郁的死去。而祝英台对梁山伯的一片痴心,给她反对父母的勇气,让她愿意跳入坟墓,与爱人在一起。当两人化作蝴蝶双双飞去,这是否让他们感到幸福?

  这,就是勇气,就是爱的力量。女孩宁愿身处危险,也不要放弃,她和摆渡人的爱情之路是那么坎坷而又甜蜜。

  阳光依旧,摆渡人已翻到最后一页。眼里的潮湿,仿佛还未离去,生、死、爱情,让人尝尽世间五味,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

读《摆渡人》有感14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灵魂的摆渡人?”

  01、这是封面上的话,也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

  小时候我总害怕孤独,特别害怕一个人。吃饭要一起,去小卖部要一起,生怕别人说:你看那个人,连个朋友都没有。后来慢慢地成长,明白这世间有很多事只能一个人做,有很多路只能一个人走,无论父母,恋人,抑或是朋友。

  我想起龙应台在《目送》中的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有时候,适应孤独,就像适应一种残疾。柴静说,“孤独,是一个人的骨头。”每一个灵魂孤独地在这世间行走,有些不甘寂寞,沉浸于纸醉金迷的大千世界之中,人声鼎沸,却更加怅然若失。

  有人问我,“你说,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孤独吗?”我一时默然。其实我遇到过。一盏寒灯,窗边对坐,酒慢慢地酌,话慢慢地说。可是每一句话都那么沉重,那么深刻,问的是直达灵魂的问题。你问的那么诚恳,他想的那么认真。于是你惊讶的发现,这茫茫人海万千灵魂之中,面前的这个灵魂好像无需多言,他自会懂你。

  我当然明白,这有多难得。世上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可语言者无二三,我想这话说的是对的,但并不一定悲伤。史铁生是我很尊敬的一位老大哥,他有一篇文章叫做《好运设计》,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一直好运,人生中的坎坷都不曾遇到,他会感到快乐与幸福吗?未尝苦涩,怎知甘甜。

  生命中的苦难并非没有意义。至少它会让你懂得苦难本身,以及经历过所带来的自信和阅历。就像爬山,没有经历漆黑的夜与痛苦,又怎会涌起在黎明日出那一刹那的激动。

  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我们从生那刻就决定了,终将一个人面对死亡。可是,在这孤独的旅程之中,有些河流会交汇,共同走完那段原本孤独的路程,共同度过那十之八九的不如意。可语言者有二三,何其幸运。

  02、崔斯坦对迪伦说:“我,是你的摆渡人。”

  荒原,这个故事发生的场地,这个让人瑟瑟发抖的神秘地域。正如摆渡人崔斯坦介绍的,“荒原位于两个世界的中间,每一个灵魂都要穿过他们自己的荒原,荒原里之所以出现狂风与暴雨、阳光与草地,其实就是你内心的映射。”

  我后来很偶然的机会,意识到不同人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便是同一件事同一个人。或许世界的样子,取决于你看待它的眼睛。正如笛卡尔那句“我思故我在”,世界是你眼中的世界。

  摆渡人的任务是引导灵魂通过荒原,让他们接受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路途上充满了魔鬼,稍不留意他们便会撕咬你,拉扯你,一旦被抓住拖入地下,就只能万劫不复。崔斯坦摆渡过很多灵魂,有时候自保经常会占上风,所以有时候灵魂会因此被魔鬼抓住。但眼前这个灵魂太重要了,崔斯坦哪怕牺牲自己也要护她周全。当迪伦看着他青一块紫一块的出现,眼泪终于忍不住奔涌而出。如果我真的存在,那也是因为你。抵达边界,迪伦转过身来,“我爱你。”她本来想着有一大堆的话,可是似乎没有意义。崔斯坦犹豫了,他知道自己无法跨越边界。迪伦成功之后,应该他们应该就没有以后了吧。

  如果告诉她真相,崔斯坦确信她是万万不肯走的。对不起,我很抱歉。能自渡者方能渡人,迪伦又何尝不是崔斯坦的摆渡人。不惜一切重回荒原,这是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仅仅为了这份感觉,值得冒永远沉沦的风险吗?

  我想很多事情,就是因为不计代价,所以才显得弥足珍贵。即便这个世界再好,只是没有你,我无法忍受。他坐在隧道出口的左侧,手放在膝盖上,注视着她。“嗨。”“嗨。”她也轻声回了一句,嘴唇颤抖着露出了微笑,“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

读《摆渡人》有感15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书中的迪伦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当她爬出火车残骸时,却发现世界变成了荒原,走出的只是她的灵魂而已,在那,她见到了自己的灵魂摆渡人催斯坦。两人在跨越荒原的日子里相依为命,她爱上了他。因为爱,迪伦重返荒原,她不再害怕,只因心中有爱。

  书中说,荒原的风景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他们内心的景象。你哭泣,天空便因你狂风大作,阴雨密布;你欢笑,身边就是灿烂阳光、宁静如水。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就像荒原,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未来怎样,终点在何处。而在跨越荒原的途中,恶魔就是人们的心魔,是人的贪婪、懒惰、堕落、犹豫等等,会将灵魂拖入深渊的魔鬼,而在荒原之中,天气的好坏反映了我们的心境。

  最后的最后,故事圆满收场,“原来你在这里。”“我在这里。”千言万语,不过一句,原来,是你。千山万水,不过一场,余生,不悔。

  书中还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为你需要我。

  摆渡人,其实就是你灵魂深处所期待的人,人生一世,如一场旅途。在旅途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中荒原。而在荒原的挣扎中,我们对待荒原的态度便是我们心境的反射,能够一直陪伴自己的摆渡者,其实就是内心强大的自己。

  读完《摆渡人》,它告诉人们,在这个人间,没有谁是能将日子过得行云流水,每个人都会失败,只是有些人坚强面对,有人的一味逃避。我们应要坚信,有过平湖烟雨,岁月山河,那些历尽劫数,尝遍百味的人,人生会更加生动。

  时间永远都是旁观者,所有的过程和结果都需要我们自己承担,用坚强的信念,形成心灵的支柱,摆渡自己。时间一直向前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

【读《摆渡人》有感(15篇)】相关文章:

【荐】读《摆渡人》有感04-01

读《摆渡人》有感精选15篇04-01

读《摆渡人》有感(通用15篇)04-01

读《摆渡人》有感(精选15篇)04-01

读《摆渡人》有感通用15篇04-01

读《狗》有感03-20

读《囚歌》有感03-19

读散文有感03-19

读《鲁滨逊》有感04-06

读《鲸》有感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