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读三十六计有感

时间:2022-09-25 19:16:4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三十六计有感15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三十六计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三十六计有感15篇

读三十六计有感1

  假期,我读了一本名字叫《三十六计》的书,它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又是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最为重视的智慧宝典——《三十六计》。全书分为三本,每一本都充分展现了“三十六计”中所蕴含的智慧结晶。

  翻开书第三页是《前言》,在《前言》中,我看到这样一句话:《三十六计》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这一句话就可以完全概括我这篇读后感了,因为《三十六计》的的确确是一部耐人寻味、值得钻研的好书。

  其中整整有三十六个计谋,可谓之计计精彩。我现在就告诉你们几个吧:苦肉计、美人计、空城计、连环计、反间计等等,这些也是我绝的'很精彩的计策,但最精彩的一计也就数最后一计,也就是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总之,由三十六计引出来的故事有很多。

  我看了《三十六计》之后,只想说一句话:它是一部是大家能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图片中领会“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的精彩好书!!

读三十六计有感2

  其中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给我的印象最深:南北朝北周时代,周宣帝昏庸无能,只知道吃喝玩乐,把朝政交给了杨皇后的父亲隋国公杨坚主持。随着势力逐渐壮大,杨坚开始有了做皇帝的野心。但他觉得手握重兵的相州总管尉迟炯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就派出亲信韦孝宽到邺城去替换尉迟炯。尉迟炯又气又恨,就准备在邺城杀死韦孝宽。韦孝宽知道后,立即向西逃跑。

  韦孝宽在逃跑的过程中,每到一个驿站,就对驿站的管事说:“尉迟大人很快就要到了,你们赶快准备好酒宴迎接他,不能怠慢。”同时,他在临走的时候还找了个借口,把驿站中的`好马全部迁走。

  尉迟炯听说韦孝宽逃跑了,就命令部下梁子康去追韦孝宽。路上,梁子康见每个驿站都有好酒好菜招待他们,边毫不客气的大吃大喝。准备在驿站换马的时候,驿站里找到的都是老弱残马。就这样,韦孝宽逃过了尉迟炯的追击。

  还记得在某一个星期天,我和爸爸去广百逛街的时候,我们在七楼卖健身器械的地方,有一个推销员让我们试一试他们公司的健身器械,我们就去试了一下,那个推销员在旁边讲这个将那个,都是劝我们买他们公司的健身器械,后来有一个外国朋友来了,推销员马上就过去了,我们趁这个机会“走为上计”了。

  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用得着三十六计。我想说平时你们学习可千万别“瞒天过海”“浑水摸鱼”瞎闯祸哦!看到“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的事情别“隔岸观火”休手旁观,班级的荣誉需要你来献计献策,我在这里“反客为主”“抛砖引玉”了!

读三十六计有感3

  看书是我的最大爱好,因为看书让我认识了许多名人,让我的视野变得开阔,我很佩服孙膑这样足智多谋的.人,他的三十六计,让我百看不厌,每一次看都有启发,都有收获。“李代桃僵”就是一个高明的计谋。

  “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意思是说,当战争局势发展到必然要有所损失的时候,要牺牲局部利益,来增强整个战局的优势。

  三国时期,曹操与袁绍的男坡之战,曹军故意沿途抛弃粮食、衣物、使袁军竞相争夺,一时阵势大乱,曹军乘势反击,获得大胜,这就是运用了此计谋啊。

  懂得舍弃这是有大智慧大谋略的人才有的胸襟和魄力,战争离我们很远,可是这个计谋对我来说是很有启发的啊,在去年的绍兴市围棋比赛中,我就是不懂得舍弃几个子,拼命想和对方厮杀,结果自己的地盘越来越小,葬送了一盘本来属于我好棋局啊。想起来现在都后悔,要是赢下那盘棋,我就是二段棋手了啊,要是早读懂“李代桃僵”该有多好啊!

读三十六计有感4

  读完了《三十六计》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的计谋是多么的重要啊!

  《三十六计》出于明清之际,作者不详,但内容却非常丰富,重要。它里面主要分成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六个大类。它里面共有36个计谋,每个计谋都含有深刻的道理,引人入胜。其中我最喜欢的有围魏救赵,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空城计,美人计和苦肉计。

  书中提到的很多计谋都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教会我许多计谋与道理:从“围魏救赵”中,让我知道在困难前不要冲动,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反败而胜;从“空城计”中,让我知道遇到问题,需要沉着镇定,勇敢机智的去面对问题……这里面蕴含着多少智慧的结晶啊,这是中华民族多重要的'计谋啊,如果没有这些重要的计谋,历史可能将重写!看完之后,我真不知这是谁想出来的,这真让我明白,原来古人是多么的有智慧,多么的聪明。

  《三十六计》,是一本兵学奇书,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重要的计谋之书。

读三十六计有感5

  在《孙子兵法》中有一篇实案是《美马记》,看了这篇实案,让我有了深深的思考。

  《美马记》主要讲了在战国时期,匈奴经常入侵赵国边境,赵王便命令李牧驻守雁门关,防御匈奴。一天,李牧发现匈奴人正赶着几百匹马,在河岸边洗浴,李牧想得到这些马以壮大自己的战力,他就挑选了几百匹母马,放出城外。过了一会儿,匈奴人的马就纷纷下水来到了母马群中,李牧见状,就下令将马全部赶入了城中。李牧效仿美人计,创出了《美马记》,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敌军百匹骏马,不但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同时也消弱了敌军的实力,这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在生活学习中,我们也可以找到许多像《美马记》一样的例子,把公马和母马看做是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法,如果公马是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母马便是解决困难的方法。比如,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就是公马,而学习方法就是母马,要正确使用方法,解决学习中的困难。而在生活中,我们同样可以用《美马记》,我就有过一次亲身的体会。一次,我在玩蹦极时,从高空跳下时的'恐惧如同公马,而我的决心和信心就如同母马,使我毅然决然的跳了下去,去感受和体会挑战极限的刺激和快乐。因此,在我们生活中,如果遇到难题,就可以用《美马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事半功倍。

读三十六计有感6

  今天,我在家中读了《三十六计》,这里面都是由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斗经验组成的一本“智谋之书”。这里分为六套计谋,分别是“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和“败战计”。在许许多多的计谋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笑里藏刀”。

  这里讲了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给包围在稽山,被迫屈膝求和,夫差虽然赦免了勾践,但把他的'家人和大臣通通做人质被扣在了吴国。之后的日子里,勾践一直在给吴王夫差的父亲的墓碑边打扫,有时候还给吴王送金银珠宝,吴王开始慢慢地放松警惕了。过了好长一段时间,吴王把他和他家人和他的大臣们都放回了自己的国家了。勾践回国后,开始重建国家,又用了很多计谋让吴国今年的米颗粒无收,在勾践的精心培育下,赵国又强大起来了。五年后,吴国被勾践给打下来了。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在笑的下面,往往藏着现实,在笑的后面,有时候会是诡计,千万不要被外表给迷惑了,后面可能有着“血刀”,在你被迷惑的时候在你背后插上一刀!

  生活中也一样。一次,一个来问我一道数学题目,又从背后拿出一本漫画书,而且是最新出版的,我一直很想要,他说:“这是我昨天在小店里看到的,才八元,你告诉我怎么做,我给你看一个星期。好不?”我义不容辞,答应了他。于是,我晚上做好作业就看,作业质量就不怎么好。过了不久他又来了,看到我的作业不怎么好,就好似笑一样的说:“好多叉叉啊,算了吧!我还是去看一看别人的吧!”当时,我好后悔!

  这就是“笑里藏刀”,好似变脸,一会儿是笑脸,一会儿就成了鬼脸,要时时刻刻防范于未然。

读三十六计有感7

  《三国演义》是我们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里面的很多人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所以寒假一到,我就催着妈妈去书店买了本《三十六计》。一拿到书,我就急着找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哦,找到的了《空称计》!于是我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

  故事主要叙述了三国时期,诸葛亮派魏延领各路兵马东进攻打司马懿,只留很少的万人驻守阳平。可是司马懿率领的20万人马却与魏延的军队错开了道路,毫无阻挡地直逼诸葛亮驻地阳平城。诸葛亮在城中,兵少力弱,根本无法与来兵抗衡。若请求魏延救援,也因相距甚远无法救急。此时,司马懿的'人马脚步声都能听见了,守城的战士惊慌失措。可是诸葛亮却不慌不忙,命令将士偃旗息鼓,不准出帐营,又令人将城门打开,叫上几个老头打扫起城门来,自己则摇着鹅毛扇,悠然地站在城头观赏景色。不一会儿,司马懿的人马到了城门下,司马懿本想攻城,见此情景,却楞了一下,暗想:这诸葛亮做事一向十分谨慎,此时见来兵已兵临城下,却毫无动静,想必已设下埋伏。想到这儿,他怕中埋伏,于是率军退离了平阳,平阳城安然无恙。后来,当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摆的是“空城计”时,懊恼不已。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即本来兵力空虚,却故意把空虚的样子显示在敌人面前。使敌人不知底细,不敢妄动,最后以弱胜强。

  读到这里,我不得不赞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以及能够准确揣测人心的本领。《三十六计》中还讲到了许多计谋,相信通过阅读,我也能掌握其中的奥妙,也会变得像诸葛亮一样能料事如神。

  多读书吧!它会让你变聪明!

读三十六计有感8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三十六计的书,书中有各种好看的文章,当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三十二计:空城计,当中主人公是诸葛亮。

  空城计里面我最喜欢的一段是:此时,诸葛亮所带的五千人马已有一半的运粮草先走了,只剩下二千五百在城中无法与魏军对抗。诸葛亮传令:将旌旗全部藏起来;军士各

  守岗位,不得大声说话,随便出入;大开四扇城门,每扇门派二十名军士扮成百姓,洒扫街道。一起都安排好后,诸葛亮来到城楼上扶起琴来。

  魏军前哨来到城下,看到这样的情景,不敢进城,急忙回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顿时起了疑心,立刻命令大军撤退。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问道:“父亲为什么要撤兵呢?”司马懿回答:‘一生谨慎,从来不做冒险的事。今天开城门肯定有埋伏。我要是攻城,就中他的计了。’说完司马懿就慌慌张张地撤退了。这句话主要写了诸葛亮在敌人的数量远远超过自己的时候时不慌张的态度,和司马懿对诸葛亮的疑心。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人要向诸葛亮一样对抗困难,可千万别向司马懿一样对任何事都没有自信心。

读三十六计有感9

  经典是敏锐的目光、善良的心趣、睿智的大脑进行的缜密思维的结晶。名族经典是一个函封,就能读出闪烁的光芒。历史更是智慧的结晶。只要努力去读一定能读出其中的奥秘。而聚集一身经典和历史就是《三十六计》了。

  这本书讲述了古典军事演义故事:在危难之际,主人公按照事先的安排打开锦囊,依计而行,顺利地渡过难关,等。我最喜欢里面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因为这个故事非常的'好看,我很喜欢。《三十六计》分为6大计一.胜战计二.敌战计三.攻战计四.混战计五.并战计六.摆战计。

  史学的经典是常新的,她让我们用前人的经验来透视当今的纷纭,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坐标;文学的经典是常新的,她让我们用前人的审美来捕捉当今的生机,以享受自己人生的乐趣;哲学的经典是常新的,她让我们用前人的智慧来诠释当今的信仰,以培养的人生操守。所以,我爱这本书。

读三十六计有感10

  旷野上,我在思想的道路上漫步,心里念着一个书名:《三十六计》。

  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课堂上的发言吗?就是作业本上的字吗?《三十六计》给了我答案。

  “智慧就是生活的经验,就是临危不惧的一点思考”。

  声音未落,尘土飞扬。尘土中隐约走出一批军队,那是楚军。楚军多次进攻绞国,却都被绞国顽强地压回。几天后,楚国停止了对绞国的进攻,可周围的'小山上经常出现几个无守兵的楚国樵夫,绞国士兵抓回他们,后来,事情又发生了一次,可这次,众楚兵忽然窜了出来,围攻绞军,又一批楚军冲进即将关上的绞国门,轻易占国。楚军舍以樵夫,使敌盈利,故事重展,一触即发。他们舍小利,换大局,先让敌人尝到甜头,再让它吃大苦头,此计为 “抛砖引玉”。此计甚好,它充分利用人类内心的贪心,诱敌上钩。被好处蒙蔽了双眼的敌人,必会不经思考,吃去美肉,结果失去更多,这就是其妙点。可结果再一想,不是计太妙,而是心过贪。只会一味贪婪地去拿馅饼,最终会一败涂地。打个比方,天台就有个人,接了个陌生电话,对方说只要你存钱到××,钱每天会增原利息的一倍,那人就因见钱眼开受骗了1.2万。收起贪婪的心,真诚面对生活,用自己双手创造一切,踏踏实实,这才是成功之路,我边看边想,流泻下了感受。

  瞒天过海、以逸待劳,趁火打劫……这些计谋只不过利用了人们的欲望或习惯。放下一切,不用管什么兵法、谋略,只要用自己的智慧,静下心思考,你已经成功了大半。

读三十六计有感11

  《三十六计》是一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兵书。记载了当时,人们对打仗时兵法的运用。

  “瞒天过海”是我比较喜欢的一计。通过对事物表面的隐藏,来掩盖其本质,从而达到自身目的。当然,对于“美人计”,我自认为是不当的。女子与男子应是平等的。又何必将个女子的一生都直接改写呢?“走为上计”是一个好计。“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本质与它是差不多的吧。毕竟,“识时务者为俊杰”。

  “胜败乃兵家常事”,但又有谁不想当一位“常胜将军”,次次皆赢?

  在我看来,兵就是国。国一日无兵,便不可被称作国。兵有男女,故也是民,兵即民,而无论是哪一计,无兵不可,一人也不可。一个人,无论是策计,还是打仗,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三十六计》也告诉我们,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方可成大事。

  “计”通“记”。故《是三十六计》也可被称为《三十六记》吗?不可!“计”乃是灵活,变通的。而“记”就是记住,记忆,未免有些死板。

  《三十六计》里面,反映的或许不仅是古人的智慧,也是一种传统吧,一种迎难而上的传统。

读三十六计有感12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句话我常听到别人说,但不知道出处,后来读了《三十六计》,才得知原来是出自该书。

  《三十六计》分为生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六套共三十六个计策,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体现了伟大的军事思想,这部书早已超出了军事斗争的范畴,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这本书精讲每一计谋的原理,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阐释计谋内涵。众多计谋中,“声东击西”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声东击西”原指表面上声张着去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边。“曹操智解白马之围”的故事正是用了这个计谋,袁绍派大将颜良带领十万大军袭击白马城,把白马城围得水泄不通,情况十分危急,曹操听取荀攸的建议,用声东击西的计谋,让大队人马去攻打袁绍的老巢,袁绍见曹操来攻打,立刻派出主力部队进行堵截。曹操见袁绍中计,急忙调兵去防守白马城。颜良没料到曹操会来这一手,惊慌失措,匆忙迎战。

  刘备刚被曹操打败,关羽为了寻找刘备,也为了保护刘备的二位夫人,假装向曹操投降。他与张辽做了前锋,他一马当先,忽然跃上赤兔马,倒提着青龙偃月刀,凤目圆睁,蚕眉直竖,一刀把颜良砍下马,袁军乱作一团,张辽带军队乘胜追杀。到了后来,关羽打听到刘备的消息,他不贪图钱财,美色,不惜一切代价过五关斩六将,找到了自己的大哥。

  关羽真是一位名副其实,实实在在的英雄呀!他不贪图钱财,曹操送给他的美女看斗不看一眼。他有勇有谋,提着重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几分钟就杀了华雄。他还是一个重义气的`人,不欺负弱小。他受诸葛亮的指点,在华容道上劫杀曹操。此时的曹操狼狈不堪,他亲自向关羽求情,关羽想起曹操,以前待他很好,不顾自己的性命,放了曹操一马。他对刘备忠心耿耿,保护刘备的二位夫人,有了刘备的消息后,过五关斩六将,他没把刘备的夫人送出关,绝不休息,每天晚上都在认真的读《左传》,直到护送刘备二位夫人到安全的地方。

  我一定要向关羽学习,做一个智勇双全,对祖国忠心耿耿,重义气不欺负弱小的人!

  《三十六计》计这本书是古代打仗用兵多年来的结晶,到现在依然实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一定要多读书,多思考,做一个有智慧的人,长大为祖国做出贡献!

读三十六计有感13

  我非常喜欢读书,我喜欢在书海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如痴如醉地汲取书香带给我的无限养分。在我读过的书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战争经验总结出的兵法宝典——《三十六计故事》。

  这本书的情节紧张动人,读着这本书,仿佛将我带到了古代,让我亲眼看到了古人的聪明和智慧:看到孙膑围魏救赵,歼灭庞涓,我拍手称快;看到勾践卧薪尝胆,复兴越国,我心生敬佩;看到田忌在孙膑的引导下大胜齐威王,我不禁称赞不已。

  书中这些令人回味无穷的故事,不仅让我体会到三十六计的奥妙,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开动脑筋,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方法总比困难多。

  “三十六计”的'计谋不仅可以运用到军事上,也可以用在学习上。学习中,我们要有“卧薪尝胆”不怕吃苦的精神,如果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以逸待劳”,当然,做任何事情都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的计策 是不可以运用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浑水摸鱼”、“瞒天过海”;有的同学喜欢别人的东西,便“顺手牵羊”占为己有;老师发新书给大家,自己的书有瑕疵,便“偷梁换柱”,和别人换过来。所以,我们要正确地运用它,让它引导我们发挥正能量。

  《三十六计故事》是一本好书,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启发,也推荐给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成长。

读三十六计有感14

  说到《三国演义》,大家一定知道“三十六计”,对于“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欲擒故纵”,它们背后的故事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想说说我读《三十六计》的感受。

  我读的《三十六计》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共三十六计。现在同学们所背的成语:欲擒故纵、调虎离山、釜底抽薪、指桑骂槐、声东击西、暗度陈仓等等都出自于三十六计的故事。

  我读完《三十六计》,不仅暗发感慨:“在古代,要是把三十六计运用得炉火纯青,那不就是天下无敌了?”同时,我也有了疑问:“三十六计这么厉害,到底是谁编写的呢?”通过查找资料,我得到的答案是——据说,“三十六计”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谭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后人沿用这一说法,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也有:“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直到明末清初,引用此种说法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了《三十六计》一书。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切考证。

  哦,我心有所悟:原来《三十六计》是这么来的`啊!看来要想把三十六计掌握得炉火纯青还不是那么容易。《三十六计》虽然是古人战争时期所用的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教会了我们要学会运筹帷幄,才会决胜千里,取得成功。

  《三十六计》的精彩内容,让我想到了做游戏。于是乎,在我和朋友的商讨下,发明了名为“三十六计”的游戏。游戏至少需要四人或四人以上,可以通过“石头剪子布”来决定谁当“大敌”,其他人扮演联盟的“小国”。当“大敌”快要抓住一名玩家时,同学只需喊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并保持一个姿势不动,“大敌”就无法抓他;这时另一名同学用手拍被定住的同学,喊出“解”,被定的同学便可恢复行动。两个人一起被定住时,可以互相击掌(成为“联盟”),也可以恢复行动。如有一名同学被“大敌”抓住,双方便交换身份。(游戏中每人喊出三十六计中的计谋之一,尽量不要重复)这个游戏我和同学们玩的可是热火朝天,大受欢迎。

  《三十六计》,在古时候的战乱时期被当做“法宝”,已成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把它转化成了游戏,也是“法宝”。

读三十六计有感15

  从假期到现在,我读了很多书,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只有一套,它就是根据中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又是中外政治家、军事家、企业家最为重视的智慧宝典——《三十六计》。全书分为三本,每一本都充分展现了“三十六计”中所蕴含的智慧结晶。

  翻开书第三页是《前言》,在《前言》中,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三十六计》是一部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这一句话完全可以概括我这篇读后感,因为《三十六计》的的确确是一部耐人寻味、值得钻研的好书。

  其中共有整整三十六个计谋,可谓之计计精彩。我这里就择要述之:苦肉计、连环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等等,这些都是很著名的计策,但最著名的要数最后一计,也就是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总之,由三十六计引出的.故事很多,说不完,数不尽。

  我看了《三十六计》之后,只想说一句话:它是一部使大家能在通俗生动的文字和精美形象的图片中领会“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的精彩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