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3-12-23 08:32:17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

  乡村新产业是利用农村设备与空间、农业生产场地、农业产品、农业经营活动、自然生态、农业自然环境、农村人文资源等,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农业与农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民众对农村与农业的体验,提升旅游品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的新型农业。xx市农业农村局和xx商学院组建调研小组,深入各县(市、区)进行走访蹲点调研,旨在厘清全市乡村新产业发展现状,总结典型案例的发展经验,明确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xx市乡村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我市乡村新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乡村新产业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为贯彻十九大精神,xx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积极推动乡村新产业的发展,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xx地区的乡村新产业与成熟发达的乡村新产业市场相比,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相关管理知识,在运营商缺乏正规系统的培训等。课题组选取xx乡村新产业经营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xx新产业发展现状调查,剖析目前xx乡村新产业的主要发展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xx乡村新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一)乡村新产业类型分析

  据调查,xx市乡村新产业类型包括农家乐、采摘园、观光农园、科技农园等等。xx市乡村经营农家乐的人数占比30.61%,经营采摘农业园的人数占比22.45%,经营观光农业园的人数占比12.24%,经营科技农业园的人数占比6.12%,经营民俗乐园的人数占比4.08%,经营农家民宿的人数占比20.41%,经营其它类型新产业的占比4.09%,可见农家乐、乡村民宿、采摘果园这三个类型的新产业占比已超过50%,是主要的乡村新产业类型。

  (二)乡村新产业经营现状分析

  乡村新产业经营年限在一年以内的数量占比12.24%,经营年限在1~5年的数量占比53.06%,经营年限在5~10年的数量占比22.45%,经营年限在10年以上的数量占比12.25%,可见xx乡村新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经营时间基础。xx乡村新产业经营者中各类投资主体均有涉及。其中私人投资所占比例最高,为71.44%;合作社投资占比位居第二,为12.24%;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的占比一样,都为8.16%,乡村新产业的投资主体主要为私人投资。

  xx乡村新产业中含有特色餐饮的占所调查的乡村新产业总数的69.4%。其中,特色餐饮为海、河鲜的占所有特色餐饮种类的17.9%;山野菜占12.8%;乡土农家菜占48.7%;民族风味菜占5.1%;养生药膳占2.6%;其它占12.9%。可见餐饮经营是新产业中比较常见的经营项目。而在有经营特色餐饮的新产业中,乡土农家菜占比最高。乡土农家菜的材料取材方便,制作简易,门槛较低,也具有一定特色,是比较好经营的种类。

  xx乡村新产业含有特色住宿占所调查乡村新产业总数的61.2%。其中经营农家普通民宿的占所有住宿类型的53.3%;经营特色民居的占23.3%;经营森林木屋的占10%;经营江、海、湖景房的占3.4%;经营其它类型的占10%;可见大部分新产业经营会含有住宿项目。从住宿类型来看,大部分特色住宿是普通农家民宿,主打乡村特色。这类住宿类型对选址、装修等的要求较低,投入的成本不高,具有较大的性价比,是乡村新产业经营者选择经营项目时的首要选择。随着新产业的发展,民宿会不断增多,民宿申办一定要符合消防安全、治安安全、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申请特种行业许可,遵守当地的《民宿管理办法》。

  xx乡村新产业中特色休闲活动为农事体验的占比为31.8%;农产品采购的占比为9.1%;餐饮体验的占比为27.3%,休闲娱乐和体育的占比为10.6%;当地风情和民俗的占比为9.1%;其它项目的占比为12.1%,可见农事体验和餐饮体验是比较常见的新产业经营项目。

  xx乡村新产业中特色农产品为新鲜瓜果蔬菜的占所有特色农产品的40.7%,本地家禽和养殖水产等的占所有特色农产品的25.4%;农土特产干货占所有特色农产品的5.1%;农产品的加工半加工、成品占所有特色农产品的16.9%;其它占所有特色农产品的11.9%,可见多数经营者更偏向于农产品产出的直接销售,而不是对农产品进行初加工甚至深加工进行出售。xx的新产业农产品出售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技术含量,没有更多通过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价值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xx乡村新产业中推广模式为与旅行社合作的占所有推广模式的11.4%;推广模式为当地政府推荐的占所有推广模式的17.1%;推广模式为自建网络营销平台的占所有推广模式的7.1%;推广模式为第三方网络平台推荐的占所有推广模式的21.4%;推广模式为当地行业协会推荐的占所有推广模式的11.4%;推广模式为电视、报纸等媒介广告的占所有推广模式的11.6%;推广模式为其它的占所有推广模式的20%;其他推广模式如口碑宣传,朋友圈宣传较多。从结果来看,xx新产业宣传方式比较被动,多以推荐、口碑宣传为主,宣传手段比较单一,难以达到好的宣传推广效果。

  (三)乡村新产业发展成效分析(政策满意度)

  xx乡村新产业经营者中,对xx政府促进新产业发展的政策非常了解的占14.29%;了解的占18.37%;了解一点的占53.06%;不了解的占14.28%。大部分经营者对政策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的不深入。经营者限于自身素养,难以很全面的去了解相关政策,不利于新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xx乡村新产业经营者中,对政府的监管管理非常满意的占20.41%;满意的占36.73%;一般的占34.69;不满意的占6.12%;非常不满意的占2.05%。大部分经营者对政府部门的监管还是满意的。从经营者对政府的政策了解程度来看,经营者对政策了解的不够全面,因此对政府部门的满意程度也难以全面体现监管是否达到政府的理想情况。

  二、我市发展乡村新产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结果来看,可以发现xx市乡村新产业发展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集聚效应。在营销方面的手段也比较单一,难以看到效果,其主要靠口碑营销的方式吸引客流。因其规模较小可以满足自身经营,然而规模的扩大现代化的营销方式必不可少。分散的农业园之间没有形成规模化效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不利于新产业整体的发展。而从访谈中经营者对于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更偏向于希望政府可以给予补贴,出台政策等。可以看出xx政府虽对新产业发展采取积极态度,在一些政策、规划方面仍然不够完善。经营者自身素养问题也限制了采摘园的发展,没有专业知识的配合,在项目的特色,整体的规划来看也有其局限性,单一的采摘项目会越来越缺乏市场竞争力,是否能可持续的发展这一问题也是值得思考的。

  (一)乡村新产业整体规模偏小,缺乏统一发展平台

  我市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者多为当地农民,文化较低,忽视了农业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使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功能不配套,大部分农庄果园只供游人观光,采摘果实,垂钓只供钓鱼。尚未形成休闲乡村旅游所应有的氛围。在项目设计模式上雷同,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产业和拳头产品,同质化竞争趋势明显。

  (二)乡村新产业经营理念落后,不注重整体规划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大多是乡村新产业农庄,占70%以上休闲农庄没有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在经营观念上,一是整体观念落后。开发者在进行休闲乡村旅游开发时,不注重规划。在建筑风格上只注重成本和耐用,不考虑围边与大自然的统一协调,没有融合当地的乡村风貌。同时,开发者还经常“跟风”,见什么赚钱搞什么,大家都一窝蜂的上,结果市场不买账,造成资源闲置浪费。二是经营理念有偏差。受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市场定位不准,经营理念有偏差,从而产生了两种误区:一方面只注重休闲旅游功能,没有建立农业产业基地,经营收入波动起伏较大。三是开发环境较差,部分投资者在开发建设中,会遇到当地百姓的阻工、闹事。如:泸阳镇的伊江庄园,目前游泳池主体工程已建好,泉水一直引不进来,当地老百姓不支持、不配合休闲旅游开发的情况时有发生。有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的花海中间夹杂有一小块荒地,十分影响景观,而那小块荒地就是当地百姓不愿意流转的土地。

  (三)乡村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差,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休闲农庄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制约: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差。目前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成为制约乡村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乡村旅游景点的公路,路面狭窄、路基状况差,存在安全隐患,乡村旅游景区景点进入性和可容性以及景区点互通连接性差,使众多游客“望路生畏”。

  二是公共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缺乏上档次的酒店、宾馆,旅游旺季接待能力不足。旅游休憩服务设施不足,缺少必要的停车场地、旅游公厕以及休息场所等设施。

  三是休闲旅游融资难,虽然国务院、农业部、省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都出台了相关文件及鼓励措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广阔空间。但在推进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难以突破资金和发展机制瓶颈,大多数县没有成立休闲旅游开发投资公司,没有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进入乡村旅游投资领域。职能部门配合协调不力。

  (四)乡村新产业存在分散经营,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多数休闲农庄没有专门的经营管理团队,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经过专业培训的管理人才。在安全、餐饮、住宿、环保、卫生、服务等多方面的行业标准和规范缺乏,管理制度不健全,服务水平不高。卫生习惯较差、服务意识淡薄,乡村旅游景点缺乏规范管理,通过院校培训培养的旅游人才不愿到农村就业等原因。乡村旅游产业从创意、策划、产品的生产、包装和营销各个环节都缺乏相应的人才,难以适应新形势下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

  三、我市乡村新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产业是乡村最重要的经济基础,产业振兴尤其是农业产业发展,不仅能够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农产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而且能够提供更优质、更安全、更健康的高品质农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其次,通过产业振兴,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的收入来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次,产业振兴能够进一步提升乡村吸引力和人才队伍、人力资源的凝聚力,使乡村真正成为创新创业的乐土。近年来,xx坚持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村休闲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推动农业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有效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面对新时期的工作要求,乡村新产业发展要做到: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

  一是坚持统筹谋划。

  乡村新产业发展依托的多数资源分布于农村,它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高度的内在统一性,要把发展乡村休闲经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盘考虑,乡村休闲经济发展的目标、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式都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将有发展潜力的乡村休闲旅游点列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兼顾农民生产生活和游客休闲旅游的双重需求,以保证二者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相得益彰。

  二是坚持错位布局。

  制定乡村新产业发展规划,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贯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

  三是坚持因地制宜。

  要认真调查和分析本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市场客源及周围环境条件,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制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构建主导产业,树立旅游品牌;要重视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突出乡村特色。

  (二)要突显乡村特色

  一是突出生态特色。

  要鼓励农户利用闲暇开小饭店、小旅社(客栈)和销售绿色农产品,支持村集体投资或引资开发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引导企业发展一些农民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休闲旅游项目和配套产业,带动周边规模较小的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二是突出乡土特色。

  要突出特色,打造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乡村新产业立足于乡村,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开发和农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此,发展乡村新产业必须突出特色,应该以“农”字为特色,研究特色、挖掘特色、突出特色,特别是要设计特色体验项目,用“特色”这块招牌树立形象、吸引游客。

  三是突出农旅特色。

  发展休闲经济应有所选择,有所保留,忌不顾实际、盲目跟从。保持与发挥本色,才能让休闲经济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不要盲目模仿他乡风貌,也不要只顾迎合当时潮流,更不要为求一时之利造成水土资源流失、生态环境恶化。

  (三)要壮大产业链条

  一是全环节升级。

  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进行宣传促销,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节庆假日,组织观光旅游,举办展览会、科普培训等活动,进行大力宣传。加强与周边旅游景区(点)的结合,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提高乡村新产业景点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扩大乡村新产业的市场。

  二是全链条升值。

  乡村新产业的全链条升值是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协调的切入口,从广义上来讲,乡村新产业升级包含农业和一切与农业生产相关的产业升级,如农产品加工业升级、乡村旅游休闲业升级等等。依托乡村自然资源和科技创新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了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以及农村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农业、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努力方向。

  (四)要强化要素支撑

  一是要破解用地、资金、人才发展短板。

  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气旺则乡村旺。要认识到人才的重大作用和重要贡献,切实保护好人才智力劳动的合法所得,留得住“土专家”“田秀才”农创客”新农人”,坚定人才扎根农村的信心,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生生不息的动力。针对农民投资者参与乡村休闲旅游在税收、信贷方面的支持,尤其对欠发达地区积蓄少的农户在项目开始启动前给予一定支持,对乡村新产业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育乡村休闲合作经济组织,将分散的村落、农庄、庭院和市场有机衔接起来,提高产业区域的系列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乡村新产业活动中的一切行为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其各种社会群体最大利益的满足。这就需要通过整合以达到协调、和谐与共赢。特别要强调的是让当地民直接参与,成为乡村新产业开发的主体、建设的主体、服务的主体;同时也是利益的主体、发展享受的主体,使广大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才是发展乡村新产业的关键,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也就迎刃而解了。

  二是要强化组织保障措施。

  政策引导对加快新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健全有利于乡村休闲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相关机制。重视对广大村民的文明意识和开放意识的培养,提高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质的提高。组织振兴为产业振兴提供制度保障,有战斗力、服务意识强的基层党组织就是招引“凤凰”的“梧桐树”,是领导好、组织好、服务好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性保证。休闲农业企业、乡村社区及其农民、乡村新产业游客,都是乡村新产业的参与主体,他们在乡村新产业交往中的互动行为都各有其所图。只有构建其多赢的一体化格局,形成协调和谐的环境才会使乡村新产业获得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才能使其吸纳更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五)要完善配套措施

  一是结合xx本地实际。传统优势产业有市场基础,也符合农民的种植习惯和人力资本积累,与之相结合更容易规模化,更容易成功。发展什么产业,必须与本地已有的市场体系相结合。农业产业发展不是简单的种植或养殖这样的生产问题,而是生产资料供应、生产、加工、销售等整个产业链条和市场体系的问题,如果不顾本地已有的市场体系,完全另起炉灶,那么产业发展的成本会非常高昂,容易失败。发展什么产业,必须与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结合。

  二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民实际受益为最终目标。如果产业兴旺了,但农民没有真正得到利益,那么这种产业兴旺也是失败的。现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以中老年农民为主,规模小,经营分散,这种现实状况决定了实现产业兴旺需要农民的组织化。只有把农民真正组织起来,成立像合作社这样的经济组织,才能实现产业的规模化,才能使农民真正具有市场势力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只有把农民真正组织起来,才能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才能真正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民的组织化需要当地或返乡创业的经济能人引领和牵头,需要利用与本地契合的乡规民约、风土人情等组织资源,需要完善组织内部的治理机制。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03-16

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08-18

农村调研报告12-22

农村党建调研报告09-26

农村离婚调研报告11-29

当前农村调研报告11-09

农村问题调研报告02-14

农村的工作调研报告02-18

农村管理调研报告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