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时间:2023-11-08 08:32:03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在当下社会,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

  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工作安排,我局及时抽调业务工作人员开展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报于后:

  一、俄色茶发展情况和效益

  我县从20xx年开始建设和推广俄色茶产业,到20xx年共发展俄色茶3000亩,其中20xx年发展20xx亩,20xx年发展1000亩,都属于州级财政林业产业项目,还未产生效益。

  二、政策支持和帮助

  俄色茶发展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区、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顺利的进行了各项工序。

  三、今后的建设和产业发展打算

  俄色茶是一项增加农区农户收入,提高农户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改变农户思想观念的项目工程。我局要抓住上级部门重视的大好机会,做好基地建设和产业发展,争取在5年内再发展5000亩以上的基地,并争取资金建造1-2个原料加工厂。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俄色茶在我县属新造树种,从验收结果可以看出保存率不太理想。俄色茶推广工作难度大:州级财政资金只对苗木、肥料和围栏给予补助资金,没有栽植补贴,老百姓积极性低、思想保守不愿做;工作人员能力水平低,缺乏专业培训;受地形条件限制,项目方案上作业设计难度大。

  五、需上级支持和帮助

  希望上级部门给予更大的支持,并在州内搞业务培训。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

  每年我们园艺院都会安排学生到古丈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今年也不例外,我们来到了古丈县对该县茶产业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参观了小背篓茶业、英妹子茶业等等公司。现将有关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古丈茶业基本情况。

  古丈县,隶属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中部。古丈县生态环境优良,林木绿化率高达80.46%,素有“林业之乡、名茶之乡、举重之乡、歌舞之乡”的美称。该县先后获得“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等荣誉。

  古丈产业主要生产古丈毛尖等名优绿茶为主。20xx年,古丈毛尖成功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同年,湖南省技术质量监督局发布了“古丈毛尖茶地方标准”(省标准)以及“原产地认证”、QS认证等。20xx年5月,“古丈毛尖”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于今年的5月15日,在中国上海国际茶博会上获得了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荣获“金奖”。 6月26日,古丈毛尖正式入选“百年世博中国名茶金奖”。

  古丈县茶园通过标准化建设,实现了茶叶分级采摘、分级收购、分级加工、分级销售,有效地促进了全县茶叶提质增效,古丈毛尖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经过示范乡、村、户层层带动,古丈县扩大了茶叶示范面积,示范辐射效果明显。目前,核心示范区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100%,全县标准化示范户达500户,涌现出断龙山乡、默戎镇、红石林镇等新扩茶叶面积超过300公顷的种茶大乡、17个新扩30多公顷以上专业村,新增茶园4000公顷已按标准化生产,其中无公害茶叶基地3300多公顷、绿色茶叶基地500多公顷、有机茶基地130多公顷,全县茶叶标准化生产覆盖面达70%。核心示范区茶农人均收入从示范前的1.82万元提高到2.38万元,全县茶农同比增收1250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现有9家公司已获准使用古丈毛尖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有两家企业通过了有机茶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截至目前,该县茶叶生产加工总量达3389吨,增长10.2%,实现产值30168万元。

  二、现今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1、茶树良种的引入问题

  在良种的引入上,我们应该考虑因地制宜、品种搭配问题、本土特色资源问题等反面去考虑。湖南是属于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区,古丈县生态环境优越,最适宜生产优质绿茶,因为良种比例不高,引种优质绿茶良种更为迫切,可以引进临县保靖县的黄金茶1号、黄金茶2号等优质品种。在引种优良绿茶品种的同时,应考虑红绿兼制型品种的搭配,如槠叶齐、茗丰、桃源大叶等,但有的生产单位成千上万亩发展单一品种。因此,该县应该引种优质绿茶品种

  2、3个,如白毫早、碧香早、福鼎大白茶等。从品种生育期方面考虑,一般上百亩茶园应有

  2、3个,5001000亩茶园应有5~7个不同特色、不同生育期的品种,建议特早生和早生:中生:中晚生比例为6:3:1,这样一是将采制高峰期拉开,有利劳动力安排、提高采摘质量,二是增强抵抗“倒春寒”、“冰冻”、“干旱”、虫害、病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提高产品对市场的应变能力。

  2、茶叶采摘问题

  该县劳动力的缺失是导致采摘成本高和采摘鲜叶品质不高的'主要问题。茶叶采摘问题是国内茶产业的通病,古丈县自然也不例外。因此,该县在茶树管理中,应该在种植不同生育期品种的茶树,使有限劳动力发挥更高的采摘效率。另外,研制高新机械技术,用机械采摘越来越精细化,甚至达到人工采摘的程度。茶叶采摘是茶叶成本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茶叶的采摘直接影响着茶产业的发展。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3

  凤冈县茶业一路走来,取得了令人欣慰、值得骄傲的巨大成就。目前,我县已基本完成了“茶园规模扩张、加工能力布局”的阶段性任务,进入了“茶品牌建设、茶市场拓展和茶产业链延伸”为主要任务的阶段。如何进一步做强凤冈茶产业,保持其良好的发展势头、巩固在全省的地位,值得认真探索和研究。在认真分析我县茶叶产业发展的优势的同时,找准突破方向,明晰发展思路,加速推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我县茶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凤冈县茶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绩

  1、规模化基本形成。20xx年,凤冈县茶园总面积312万亩,其中采摘茶园面积15万亩,居全省第二位;主要品种有福鼎大白茶、黄观音、金观音、龙井长叶、龙井43等,无性系茶树良种达100%,茶叶总产量15万吨,产值9亿元,均位居全省第二位。已建成 2万亩以上的茶叶乡镇5个,1万亩以上的茶叶乡镇6个,涉茶农户53万户,涉及茶农20万人。现已获得中国锌硒有机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特色产茶县、中国茶叶出口食品安全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诸多殊荣。

  2、标准化显著提高。近年来,我县大力推进以标准化为引领的生态产业发展战略。目前全县已通过认证和转换认证的有机茶园面积达319万亩 (含有机转换认证产品),是西南最大的有机茶基地。完成产值22亿元,价值相较普通茶叶提升25%右右。茶产业建设的标准化管理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纵深推进和全面加强。

  3、茶叶加工区域布局已基本完成。全县拥有各类名茶加工机械1253台,在11个乡镇已完成149家新(改)建茶厂的布局,其中20xx完成优化布局新建茶厂37家。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名茶加工厂为重点,加工集聚中心、茶叶加工大户为依托的加工体系。茶叶加工正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名茶加工的标准化、清洁化水平得到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县有注册企业78家,有大中型茶叶加工厂148家,获得QS认证企业28家,规模产业企业35家,年加工能力突破15万吨,产值9亿元。已建成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省级扶贫龙头企业8个,市级龙头企业7个。已引进一家企业投资5000万元加工茶饮料,茶叶产业链条已取得初步成效,提高了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4、茶叶品牌正向名牌化迈进。我县生产系列茶叶产品先后荣获43次国家级重大茶叶评比金奖。“凤冈锌硒茶”已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特别在去年贵州省“三大名茶”评选活动中,“凤冈锌硒茶”入选贵州三大名茶,为凤冈茶品牌的提升打造,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5、茶旅一体化发展初显成效。田坝村万亩茶海已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以茶园、茶庄为景点的茶旅游,推动了我县茶产业、茶文化的发展。

  二、推进凤冈茶叶产业发展的措施

  十二五期间,我县进一步坚定了“以茶富民、以茶兴县”的信心和决心,紧紧抓住全国东茶西移和省、市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围绕“建设四个凤冈县”的战略理念,以精品茶园为基础,龙头企业为支撑,有机食品为方向,品牌战略为引领,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发展模式,推进茶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建设。

  (一)总体目标

  到20xx年,实现茶园面积50万亩,投产茶园达到35万亩,要在全省“黔茶”的产量、产值、品牌地位及品质上力争实现“四个第一”的目标(即:产量第一,产值第一,品牌地位第一,品质第一),实现全县农民户户奔小康的目标。建成年加工能力100万斤(覆盖5000亩)的规模化、清洁化加工厂30家,做成1—2个全国知名茶叶品牌,争创上市或出口创汇企业1个,创建省级茶叶龙头企业15个以上,市级茶叶龙头企业

  25个以上,建设茶青中心交易市场30个以上。茶叶总产值达到20亿元,实现茶业综合收入30亿元以上,把我县建设成贵州最大的优质茶出口县和全国名优茶基地县,实现“以茶富民、以茶兴县”目标。

  (二)工作重点

  1、进一步加快基地茶园建设,促进规模化生产。

  一是优化茶叶生产布局。按照《遵义市百万亩茶园基地建设发展规划》要求,坚持“土地适宜、集中连片、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加快永安—新建—土溪—绥阳—龙泉和花坪(石径)—龙泉—何坝—进化—琊川(蜂岩)两条“百里茶廊”产业带建设力度,加快在绥阳金鸡、何坝水河,峰岩巡检,土溪大连“复制”田坝林中有茶、茶中有林、林茶相间和“猪—沼—茶—林”茶叶发展模式的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和办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继续鼓励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茶农及其它合作组织独资或合资创办新茶园,集中力量扶持1000亩以上的规范化示范基地和10000亩以上的茶叶产业专业村,重点扶持建设高质量、高标准的精品茶园,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支撑。同时,建立健全调动企业、大户、农户加强对已建茶园田间管理积极性的激励机制,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

  二是进一步加强茶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抓住国家大力实施通村公路、烟(茶)水配套、“三小”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农网改造等工程建设项目的政策机遇,认真搞好茶叶企业财政“一事一议”奖补项目、茶区公路、机耕道、茶水配套、茶叶生产用电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切实解决茶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为茶叶产业奠定良好发展基础。

  2、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标准化水平。

  一是加快茶叶生产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及宣传力度。 全力建立健全茶旅一体化建设标准体系、精品生态茶园建设标准体系、凤冈生态茶叶加工厂建设标准体系,在取得县级标准的基础上力争申报成为贵州省级地方标准要通过完善体系涵盖面、细化技术体系指标、提升技术参数等措施把凤冈锌硒茶省级地方标准(《凤冈天然锌硒绿茶》DB52/489—20xx)升级为国家标准。通过举办标准化培训班、印发标准化宣传册、制作标准化远教课件、有线电视宣传等多种形式开展标准化宣传活动,切实加大对两条“百里茶廊”、茶叶专业村农民的标准化培训力度,增强广大茶农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切实抓好工业生产布局,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茶园外部环境的污染。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的监督管理,建立空气、土壤、水质监测体系。扶持本土有机专用肥和生物农药企业技改和规模建设力度,切实加大有机专用肥和生物农药的推广力度,从源头上把好茶叶质量关。

  二是全力推进茶叶企业标准化生产。鼓励并支持茶叶加工企业按照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QS)、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2000)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要求进行企业全程卫生质量管理。监督部门严格执行质量安全标准监督管理。十二五期末要全面实现清洁化、标准化生产。鼓励和支持茶叶企业进行有机、绿色食品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为建设优质品牌创造条件。

  三是建立茶叶质量检测控制体系。加快购置必要检测设备,落实有效检测的手段,全面开展对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经营网点进行监控和不定期抽检,尽快实现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监控,确保全县茶叶质量和卫生安全。

  四是加大茶产业科技推广力度。支持茶叶企业与省内外茶叶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技术推广部门联姻,鼓励科研和技术机构采取技术承包、转让、入股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吸收和转化。加大机械化作业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茶土翻犁、开沟、茶叶修剪、茶叶采摘、防虫除害等农业机械组建茶产业农机服务组织体系,提高茶叶生产专业化水平。尽快建立健全茶叶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定期发布防治信息。

  五是巩固完善发展模式。按照“有机、绿色”茶叶产品生产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猪—沼—茶—林“四位一体”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建园模式,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开发和使用茶叶专用有机肥。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继续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工程,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内在质量,建设独特锌硒有机品质,为生产优质茶叶奠定良好的生态和有机基础,从而带动生猪和花卉苗木产业的发展。六是加强茶业合作组织建设。引导和支持茶叶企业、茶农依法成立茶叶协会、茶农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经营行为规范、利益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茶农和茶叶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大对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提高茶叶产业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互助合作、联动发展”的原则,引导企业、基地、中介组织、茶农积极探索土地入股、反租倒包、以地换社保等机制,推进规范化经营,形成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产业化建设步伐。

  3、进一步打好生态有机牌,全力实施品牌化战略

  一是加大茶叶宣传推介。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承办、部门参与、财政补贴的办法,统一制定公共品牌和企业品牌(贵茶,野鹿盖,仙人岭)的建设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团参加国际茶叶博览会、国际茶文化节、国际国内茶叶展示展销会,国际国内茶文化研讨会等茶事和学术交流活动,要在国内主流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要在出省高速公路悬挂永久性广告牌、利用《凤冈茶产业门户网站》等形式推介凤冈茶;依托“多彩贵州风”宣传平台等,对外强势宣传锌硒健康饮茶习俗茶文化,扩大凤冈锌硒有机茶系列产品的知晓范围。

  二是全力整合茶叶品牌。按照“抓基地、树品牌、抢市场、拓旅游”的工作思路,引导和组织茶叶企业组建茶叶产销联合体,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专店标识、统一大宗茶批发部标志。

  主推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前景看好、竞争能力强的“贵茶”“寸心草”“野鹿盖”“仙人岭”等龙头企业品牌。

  加强对“凤冈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凤冈锌硒茶公共茶叶品牌的管理,实施“五统一”管理。及时开展茶叶市场专项检查,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净化茶叶销售市场。

  三是挖掘茶文化,助推生态旅游建设力度。深入挖掘民族民间茶文化和文人茶文化,丰富茶文化内涵。精心设计一年一度“两节”活动(即;春茶开采节和中秋品茗节),带动和提升凤茶文化氛围;精心打造旅游线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全力扶持、培育具有凤冈地方茶文化的茶文化馆茶艺术馆业,拓展茶文化服务内容。大力开发集茶叶采摘、茶叶加工、茶艺表演和旅游购茶为一体的特色茶庄旅游、生态观光游和休闲体验游。积极向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申报田坝为5A级全国农业旅游示范景点,以茶旅游带动茶经济、助推茶品牌。

  四是加强品牌管理。由县农业办公室牵头,组织茶协、质监、工商、卫生、环保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联合开展茶叶市场专项检查活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不正当竞争行为,净化“凤冈茶品牌”销售市场。同时,要制定公共品牌凤冈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管理,推行凤冈锌硒茶品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门店形象、统一宣传口径、统一管理)。

  4、努力延伸产业链条,加速市场化发展

  一是积极开展和参与各类茶事活动,推出一批可行性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吸引外商和投资企业开发超微茶粉、茶多酚、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及茶叶包装、茶具、茶艺术品等多元化茶叶产品,延伸茶叶产业链,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加大以油饼为基质的茶叶专用肥和生物农药的引资开发力度,积极发展茶叶前端产业。

  二是政府扶持建龙头。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鼓励和帮助现有资金和技术力量雄厚、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前景看好、竞争能力强的“贵茶” “寸心草”“野鹿盖”“仙人岭”等龙头企业,打破地区、单位和所有制界限,采取联合、兼并、参股、租赁等形式,加快推进企业整合,组建茶叶企业集团,全力促进中小茶叶企业向骨干企业、优势品牌集中,推进集约化经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积极支持规模大、基础好的茶叶企业引进和利用先进设备技改升级,全面提升茶叶生产和加工水平。三是调整和优化企业产品结构。充分利用我县茶叶品质独特的资源优势,引导企业

  以市场为导向,牢固树立大众茶不等于低档茶,大众茶也可以做成品牌茶的观念,从注重春茶开发向注重春、夏、秋茶均 开发转变,从注重独芽茶利用向注重独芽与一芽多叶综合利用转变,从注重发展高档茶向发展高中低档茶并重转变,在“绿宝石”这类大众茶中做出名牌和品牌,形成茶产品的梯次结构,提高茶叶下树率和经济效益。鼓励企业瞄准不同消费群体,多元化开发凤冈锌硒红茶、锌硒乌龙茶等茶叶加工产品,拓宽市场竞争领域。

  四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按照“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突出特色、管理规范”的原则,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有机食品城的建设力度,尽快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凤冈系列茶品牌的知名度。根据茶叶规划布局,在规模茶区加快建设一批茶青交易市场,方便茶农交售,使茶青向加工能力较强的企业聚集。积极对接外地客商和省内外主要消费市场,培育“委托代理”队伍,拓宽市场领域。鼓励并重点龙头企业、经营大户、农民经纪人到省内外大中城市建立销售网点,开设专卖店,设立超市专卖柜,构建销售网络,促进茶叶流通。建立健全凤冈茶产业门户网站,定期收集和发布茶叶相关信息。树立现代物流理念,积极探索建立网上销售平台,拓宽茶叶销售渠道。

  (三)保证措施

  一是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建立茶叶产业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茶叶产业发展思路、制定总体规划,解决全县茶叶产业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加强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的管理、检查、执法等工作。

  二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完善原有财政投入政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建立1000万元以上县级茶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保障产业发展。同时,加大资金整合和监管力度,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效益。引导金融部门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加大茶叶产业的扶持力度,多方提供贷款支持。实行县级领导和科局定点挂帮茶叶龙头企业、基地建设、专业村制度,协调解决资金投入茶叶产业,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

  三是建立人才保障机制。以县职业技术学校为主阵地,整合相关培训资源,开设茶叶专业班,加大对茶叶管理人员、技术推广人员、乡土人才、茶农等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农村茶叶实用技术人才。继续对接省内外高等院校,每年招考或选送一批干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技术业务骨干到省内外院校茶叶专业班学习,提升我县茶叶专业人才队伍技术水平,增强其管理经营能力和技能水平,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同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把我县茶叶人才引进纳入重要科技人才引进范围,着力引进企业管理、市场开拓和茶叶精深加工的复合型高级人才。加强茶文化研究、茶艺茶道表演、种茶制茶能手等特色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丰富茶文化内涵。

  四是健全督查考评机制。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完善茶叶产业具体考核办法和激励处罚措施,加强督促检查,严格兑现奖惩。县软环境治理及效能建设领导小组要对群众反映强烈、工作影响面大的个案进行严肃查处。县委、县政府每年开展一次评比活动,表彰一批规范化建设基地、示范加工企业、优秀营销业主、优质服务茶馆、先进单位、先进乡镇、先进村、先进协会、先进个人,激发全县人民投身茶叶产业的热情。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4

  为了进一步加强制种产业的规范化管理,促进全镇制种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镇党委政府安排对制种产业进行调研。通过采取深入农户了解、与种子公司交流以及与村组干部座谈等方式认真调查研究,全面掌握了制种产业的发展现状和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思考分析,形成了金佛寺镇关于加强制种产业规范化发展的调研报告,现就调研报告与大家交流探讨。

  一、制种产业的发展与管理现状

  (一)产业发展现状

  至20xx年,全镇制种产业面积已经达到了73738亩,其中玉米制种面积62599亩,花卉制种面积7248亩,经作面积2030亩,葵花制种面积1860亩,预计年底总产值可达1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制种产业可达到1亿元,占60%。20xx年,全镇玉米制种生产的公司14家,花卉经作制种及个人公司17家,玉米制种收入在连续三年下滑后,实现了连续两年低保上涨200元的现状。20xx年,全镇低保维持在2600元,不抽雄的品种为2500元。

  花卉制种2014年亩收入最好,如虞美人、马鞭草、鼠尾草、剪秋罗等亩收入都在7000元以上,个别亩收入甚至

  1 超过了万元。20xx年,受高温影响,产量降低,价格回落,虞美人、翠菊、鼠尾草、马鞭草、金银花、剪秋罗等紧俏品种收入在5000元以上,其他品种亩收入在25005000元,平均亩收入达到了3500元。今年花卉品种的价格有所回升,单价基本与2014年持平,但受连续阴雨的气候影响,产量极低,波斯菊、翠菊、金盏菊等开花晚的品种产量不及正常年份的一半,甚至一部分品种由于遭雨水浸淋,造成了种子出芽和根系死亡,形成绝收。今年收入好的品种主要是金银花、虞美人、马鞭草、鼠尾草、二月兰、剪秋罗等收获比较早的品种,亩收入在30005000元,中间品种为凤仙、翠菊、麦仙翁、醉蝶等品种,最低的是波斯菊等开花晚、花期长的品种,亩收入不足千元。

  经作制种主要品种是葫芦、萝卜、芸苔、菠菜、豆类,价格正常,与往年相同,但产量受天气影响不尽相同。葫芦制种在雨季来临前已基本完成授粉,芸苔、菠菜在雨季来临前已收获,对产量影响不大。萝卜制种,豆类制种长期受雨水浸淋,出现了出芽、变色,失去了商品价值,降低了商品率,商品产量不足50%,亩收入仅为正常年份的一半。

  葵花制种今年全镇大部分为高杆品种,在连续降雨的影响下,不同程度出现了倒伏,部分地块倒伏程度达到了80%以上,未倒伏的品种授粉受到影响,籽粒为瘪粒,还有一部分植株发病霉烂,所以全镇葵花制种产量极低。按未精选晾

  2 晒的产量统计,平均亩产量为70公斤,最低的为3040公斤,个别田块甚至出现了绝收。

  (二)产业管理现状

  制种产业中,玉米制种管理基本形成了规范的管理程序。具体是制种公司先到镇政府提出申请,并提供资质证明,经镇政府同意后,再与相关村联系,由村上召开三委会议讨论审议后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最后由各组群众户主会议决定。制种公司与村委会签订生产合同,与农户签订管理合同,并按照双方约定的技术规程从事生产。

  今年我镇从事玉米制种生产的14家公司都向镇政府提交了制种申请和资质证明。对制种生产合同和管理合同都上报镇政府进行了鉴证备案,大部分村玉米制种生产都按照程序通过层层召开会议进行了确定,但个别村也出现了村组干部和个人不按程序私自引进制种的现象,甚至出现了个别公司为了落实基地,拉拢部分社员抢种插花田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破坏了我镇制种生产管理秩序。

  经作、花卉制种基本上都是公司与农户直接签订制种生产合同,大部分公司没有备案,合同没有鉴证,管理存在空白和漏洞。葵花制种的管理介于玉米制种和经作、花卉管理之间,一部分由村委会牵头生产,一部分由个人牵头生产,大部分合同没有鉴证备案。

  二、制种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制种产业和其他农业一样,都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市场景气时公司扩大制种面积,容易出现抢撬基地的现象,不景气时,公司压缩面积,不能满足农户种植需求,表现出不稳定性。

  二是制种产业受气候影响大。在正常年份产量相对稳定,收入稳定,一旦遇到极端天气,对制种产业产量的影响就比较大,如20xx年的`连续高温和今年的连续阴雨天气影响,造成了大多数制种产品的减产,甚至出现了个别产品的绝收。

  三是制种产业中玉米制种大面积连续种植,不进行轮作倒茬,不施有机肥,过分依赖农药除草,已表现出病害相当严重和生理早衰的现象。

  四是由于中央制定了削减大田玉米一亿亩的农业战略调整思路,明年我镇玉米制种将存在面积压缩、公司减少、价格下滑的风险。

  5、玉米制种今年的低保收入为2600元,这对在全国大面积玉米制种的基地来说,亩收入已相对较高,加上玉米种子市场逐渐低迷,玉米制种产业再增加亩收入已相当困难。

  (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个别公司无视区镇种子基地生产管理办法,采取不正当手段抢撬基地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个别村组干部为了赚取服务费,私自引入制种公司

  4 和面积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是经作制种中,有些公司与农户签订的生产合同不适用规范文本,甚至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不签合同的现象。

  四是各制种公司在从事经作蔬菜制种时不相互通气规划,造成无法调整隔离,引发管理混乱。

  五是经作花卉生产合同对合同的执行不够,存在着农户倒卖、私留和公司拒收、随意压价及不按时付种款的现象。

  六是个别农户不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种植,导致种子产量和品质降低。

  三、进一步加强制种产业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制种产业是我镇经济发展的龙头支柱产业,关系着千家万户的收入,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决定着全镇社会能否和谐稳定,能否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计,所以要将抓好制种产业发展放在全镇各项工作的首位。针对制种产业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正确认识制种产业,坚定发展制种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要认识到制种产业有周期性,所以对出现的不景气和低迷阶段要鼓足信心,特别是要正确面对当低迷期与不良气候条件重叠时,不能动摇发展制种产业的信心和决心。要充分认识到沿山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这个独特的条件是种子产业发挥最大价值的优势。

  2、完善玉米制种生产管理制度,对违反玉米制种生产

  5 管理办法的村组干部要予以问责和组织处理。对不执行我镇制种生产管理办法、不讲信誉的公司通报全镇,取消在我镇从事制种生产的资格。建立制种管理联动机制,继续从严做好对非法制种生产、套购、倒卖、抢购种子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3、对采取不正当手段抢撬基地的公司及时上报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处理,并取消在我镇从事制种生产的资格。对常年在我镇从事制种实力强、信誉好及对我镇社会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制种公司,镇属相关部门与相关村组要主动联系,积极做好服务工作、协调工作和群众工作,保证该公司在我镇能长期安定的从事制种生产。对本着个人私利,刁难实力强、信誉好、服务好的公司,改换和引进实力小、信誉差的小公司,造成群众损失或引发矛盾的村组干部要进行问责和组织处理。

  4、建立健全制种生产管理机制机构,做好制种管理的生产、协调、服务工作,严格审查规范各类制种合同,坚决杜绝合同不规范和无合同就制种现象的发生。加大合同管理执行力度,成立专门机构对不履行合同的公司和个人予以依法追责,提高合同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

  5、合理调整种植产业的比例结构,适度压缩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5万亩左右,扩大经作花卉制种,面积保证在15万亩以上。做好各个公司的协调工作,调整好制种产业要求

  6 的隔离区,保证制种质量,切实保护好公司和群众的利益。

  6、做好制种田的轮作倒茬,增施有机肥,减少农药用量,提高抗逆性。试验并推广制种产业的机械收割,降低制种产业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积极探索经作、花卉制种的经营模式,确保农民的收入稳中有增。 交流完毕,谢谢大家!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5

  根据县委政府的安排,近日,XX县县委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杨永发,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安乐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柏顺文、XX县农业局局长黄蓉、XX镇副镇长彭昌鸿、XX县翠贡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清、云雾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吕忠荣等茶产业调研组一行深入XX镇安乐村,实地对安乐村茶园的现状、长势、面积等情况进行考察、调研。

  一、 茶园现状

  (一)种植品种。安乐村茶树主要以福顶大白茶为主,还有少量的当地品种、野生种,面积约400亩。

  (二)种植面积。茶园以自然村为单位相对连片,采用宽窄行种植模式。

  (三)茶园管理。茶园已多年疏于管理,进入茶园就像走入森林一样,长势好的茶树约有5米高。部分茶园因失去经济收入,茶树已被农户清理改种庄家。

  (四)种植时间。该茶园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建成,种植后多数管理了4年,因没有专业的加工,经济收入低,农户放弃了茶园的持续管理,多年来,茶园自然生长。

  总体情况:面积相对连片,茶园种植时间长,部分已失去经济价值,部分茶园具有改造价值,茶树生长旺盛。

  二、茶园改造的思考

  (一)改造方法

  1清理茶园。将茶园内的杂草、丛林清理干净,保证茶树的生长环境。

  2.树体改造。一是树冠改造。茶园因多年没有管理,茶树高大,芽眼少,通过对茶树树冠的修剪,改善茶树枝干顶端生长优势,矮化茶树,诱导新芽的生长。二是根系改造。茶树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育关系,即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当地上部分枝向上或周围增长时,地下部分枝也向下引伸并向四周扩展。吸收根系愈发达,茶叶产量也随之逐步增高,根系改造立足通过深耕,切断部分老根,诱发新根的.生长。

  3.园土改造。茶园土壤是茶树生长所需水分和矿物质营养的源泉。因多年茶园没有管理,茶园土壤表现为土层浅薄、肥力低下、土性不良。园土改造要加强深耕,增施有机肥或农家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4.清除老茶树改种新茶苗。茶园种植时间长,茶树老化。调研组技术人员建议可以选择改种新苗。

  (二)改造价值。

  1.改造老茶树。老茶园通过改造,可很快实现茶叶的采摘,能快速的实现经济收益。面对曾经茶园建成后,经济效益低让农民失去种茶信心的状况,能让农民快速具有经济收入,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加快茶产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但调研组技术组介绍茶园的丰产期是种植后5到20年,而安乐村茶园种植时间都超过了茶树丰产生理年限,通过改造后,茶园的产量依然低,收益不及新植茶园。

  2.种植新茶苗。栽种新茶苗,要三年后进入丰产,才有经济收入。但从长远角度考虑,栽种新茶苗,农民的收益会更佳,也存在农民接受程度低,宣传工作难度大,茶产业的推进工作困难。

  三、安乐村茶产业的思考

  (一)茶树的适宜性。安乐村现有多个茶园,气候条件好,以赵家芸茶园(海拔1370m)最适宜茶树的生长生理,具有较强的茶产业发展潜力。

  (二)立足专业合作社发展茶叶产业。以“云雾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把茶农发展成合作社社员,由合作社负责管理和指导种植户,统一管理模式及种植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

  (三)品牌建设。以XX县翠贡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企业,牵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开发研究,打造优质、安全、特色的高端茶叶品牌。

  (四)基地建设。以自然村为单位,农户自愿原则,发展相对连片茶园。在一定面积片区建设初加工厂,对采摘的新鲜茶叶进行初加工,保证产品质量。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6

  一、基本情况

  (一)本县茶产业情况

  1、茶园分布:全县现在茶园面积3.1万亩。主要分布在4个乡镇:止马0.82万亩,李坊0.56万亩,华桥0.4万亩,司前1.32万亩(干坑一带面积0.4万亩左右,陈家排、崩山、官塘、莲花际等村有成片较大面积,岱坪村的高山茶近0.2万亩,西口、清溪、墩上、云际、长庭等村均有零星的茶树部落分布),其它乡镇 0.6万亩左右。

  2、茶叶品种:我县茶叶品种以菜茶(小种)为主,有1.4万亩,占总面积的36.8%,;上世纪80年代末及90年代初种植的“福云6号”“福云7号”有0.8万亩,占21.1%。干坑小种有1.2万亩,占31.58%。九龙大白、龙井43、乌牛早、肉桂、大红袍等品种合计约0.4万亩,占10.53%。

  3、发展条件:我县种茶、制茶的历史较为久远,早在清代乾隆之前就有栽茶制茶,乾隆24年(1759)XX县志卷物产篇有记载。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在武夷红茶和司前红茶畅销的促动下,茶商对茶产业的投资热情逐年高涨,一些被荒废的茶园被重新开发。我县高海拔适合种茶的山地资源丰富,现有茶园都在海拔300-1600米之间,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为茶叶向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发展奠定基础。随着从事茶产业的人群不断增多,省内外对我县茶叶的认知度也不断提高,销售渠道逐渐拓展。20xx年成立了县茶业协会后,主推“光泽红茶”与“光泽天源”品牌,加强对野生优质茶种的保护、挖掘开发,有力地带动和促进了我县茶产业的发展。

  4、茶企加工与流通:近年来红茶畅销,市场前景趋好,许多小茶企逐渐走出家庭作坊生产模式,更新改进生产设备,引进了茶叶生产加工线,新建或改(扩)建厂房,提高生产技术,建立生态茶园茶地,积极谋求组建各种形式的茶企合作组织。截止20xx年11月,全县有茶企16家,其中工商注册的茶企有限公司8家,茶叶合作社8家,获得qs认证的茶企4家,已申报待批4家,未注册的茶厂10多家,城区茶叶销售门店40多家。在第七届茶博会民间斗茶赛上,我县觉农干坑红茶、华韵武夷红茶获金奖,歧缘红茶获优质奖。

  5、产量效益:长期以来我县以生产绿茶为主,红茶生产仅局限于司前干坑一带,生产产品“正山小种”历史相当悠久。近年来红茶的市场看好,现茶叶开始以红茶为主,绿茶为辅。20xx年全县年产毛茶3000多担,茶叶总产值5000多万元,销售收入3600多万元。干坑红茶价格每公斤在300-600元左右,其它产区普通红茶每公斤150-300元不等,少量精选特级、优质、高档茶价格每公斤在2000元左右,绿茶价格每公斤120元以上。

  (二)全市茶产业情况

  闽北是福建省的主要茶产区,茶类繁多,有绿茶、乌龙茶、红茶、白茶、花茶五大茶类,其树种有野茶、占梅、小种、福云6号、福云7号、大红袍、福安大白、九龙大白、白牡丹、水仙、肉桂等,是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平全市茶叶种植面积59万亩,其中:延平1.1万亩,邵武5.1万亩、武夷山14.8万亩,政和10万亩,建欧10万亩,建阳7万亩,浦城0.6万亩,光泽3.1万亩,松溪7万亩,顺昌0.3万亩。其中绿茶12.64万亩,红茶16.10万亩,青茶21.18万亩,白茶9.28万亩,其它茶0.5万亩。茶叶总产量55852吨,其中红茶8878吨,绿茶 20xx吨,青茶21869吨,白茶3557吨,其它茶721吨。

  (三)江西毗邻县(市)茶产业情况

  (1)XX县:该县茶产业以生产绿茶为主,近几年市场需求,生产一些白茶、红茶、乌龙茶。茶叶种植面积4万多亩,年产毛茶在700吨左右,产值约1.1亿元。绿茶价格在每公斤200元左右,高档包装绿茶、白茶每公斤2000元左右。

  (2)贵溪县:该县以产白茶、红茶、绿茶为主,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5万亩。其中:白茶10000亩,红茶20xx亩,绿茶3000亩,年产量在380吨,产值9100万元左右。年均毛茶价格每公斤120元左右。

  (3)XX县:该县生产绿茶、红茶两大类茶叶,以高档精品包装茶为主。全县茶叶面积2.9万亩,年产量385吨,产值约8900万元。

  (4)XX县:该县近几年来以种植白茶为主,白茶面积约6000多亩,绿茶面积20xx多亩,20xx年已引进浙江合作商投资种植以红茶为主,面积约1万亩,年产毛茶约6万斤,毛茶价格在每公斤80-120元左右,高档精品白茶价格每公斤在2000元左右。

  (5)XX县:该县以生产白茶为主,全县茶叶面积3.2万亩,产量10万公斤,产值1.2亿元,优质白茶面积占总面积80%,有标准示范基地3个。

  二、我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规模小、效益低。全县实际茶叶种植面积约3.1万亩,茶园分布相对较分散,面积较大较集中连片茶园较少,除个别品牌外,大部分茶企生产规模小,品牌知名度、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度,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茶企产品结构类同,效益低。

  2、品种杂、树种老、更新慢。品种以有性繁殖的本地品种为主,在发展过程中陆续引进了一些品种,品种较杂,有的一块茶园有多个品种,近几年来虽然引进“金观音”“乌牛早”等品种,老品种没有彻底的更新与改良,品种更新慢,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3、茶技低、管理乱。茶园生产管理相对落后,标准不高,茶农生产理念较封闭落后,对生态茶园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标准化、清洁化生产的意识不强,制茶技术人员少,茶叶品质五花八门,没有基本的标准,茶企缺乏强大的资本实力,导致茶企自身实施更新改造时显得捉襟见肘,投入严重不足。

  4、品牌缺、宣传少。企业品牌意识薄弱,宣传不到位,与外界沟通交流相对少,各种新兴媒体的宣传少,硬性广告和软文宣传欠缺,企业的各种营销活动贫泛,品牌建设严重滞后,缺乏整体的品牌和企业的自主品牌,宣传投入不到位。

  5、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受自身能力所限,除部分茶企在本县范围内有营销网点外,大多数茶企还是以“人情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问题,基本拘于本地市场,少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全国各大消费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

  6、资金紧、科技含量低,发展后劲不足。茶叶属于第一产业,其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不高等情况,符合银行授信条件的企业为数很少,且授信规格明显偏小。由于现金支付份额大,且贷款回笼通过个人账户比例大,银行监控较难,因此省中行未将该行业授信列入小企业行列。同时,由于茶叶专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少,工作经费缺乏,茶农渴望指导而得不到技术的及时支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产业的发展。

  三、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几点建议

  1、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扶持。推进茶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把茶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快组织机构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和推进茶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运作,促进产业快速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争取项目支持。据了解江西毗邻县对茶产业发展,投入较大。XX县每年财政拿出300万元支持茶产业发展,重点用于新植茶园建设,新品种品牌创建、市场拓展、茶叶参展、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等方面。我县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快建立多渠道的投入机制,推动我县茶产业稳步发展。同时,要加大茶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项目。要吃透国家产业扶持政策,做好产业项目的对接,积极向上申报茶产业建设项目。要加强对外合作,吸引工商资本、民营资本进入茶叶加工领域,进一步深化茶产业的深精加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3、广泛宣传推介,发挥品牌带动作用。根据我县茶产业的特点,积极做好光泽茶产业的宣传,由政府引导、茶企参与、部门支持、市场运作,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围绕“好山好水出好茶”为主题,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推介,以茶会友、以茶引资,积极组织茶企参加各种茶博会、展销会。加强在对外交流,扩大知名度,精心打造“中国食品城有好茶”、“光泽红茶”,使之成为一个著名品牌,带动全县茶产业发展。

  4加快流通体系建设,提高茶产业化、市场化程度鼓励茶企、经销商到全国各地开设销售网点,布设销售我县“光泽红茶”品牌的专卖店、直营店、加盟店。在条件成熟时,在我县建设茶叶交易市场,将专业市场、营销队伍、驻外窗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销售整体。要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引导鼓励企业之间、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集团,发挥龙头企业联系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努力营造“特色在茶、优势在茶、希望在茶”的发展氛围,形成一个品牌、一家企业、一个集团运作的局面,实现“建好一个基地,扶强龙头企业,打响一个品牌,建设一个市场,形成一大产业”目标。分页阅读第1页:一、基本情况第2页:三、茶产业发展壮大的几点建议

【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茶产业调研报告09-29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2-28

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08-09

2016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7-23

番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7-24

核桃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3-22

(必备)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7-14

马铃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2-11

发展特色产业调研报告01-24

农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