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旅游景点调研报告

时间:2023-08-22 18:20:07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旅游景点调研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旅游景点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旅游景点调研报告

旅游景点调研报告1

  xxx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

  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xx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14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xx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14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

  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

  二是以项目换资金;

  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

  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

  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

旅游景点调研报告2

  xxx旅游景点生态旅游开发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xx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14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xx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14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

  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

  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

  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

  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

  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

  一是以政策换资金;

  二是以项目换资金;

  三是以利益换资金。

  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内容来源好xxxx)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

  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

  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

  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销售,设计一张自然风光的门票);

  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

  三是开发“核桃茶”文化(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

  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只要按照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合理科学地配置石门关生态旅游的各要素,那么石门关生态旅游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景点调研报告3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旅游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发展前景良好。罗田县委县政府与时俱进,以大别山的自然优势和革命老区的人文优势为依托,结合县域自然资源与文化内涵,实施旅游兴县战略,着力打造旅游文化古城。为了了解我县旅游概况,理清未来发展方向,10月26日,罗田县第二期青年干部读书班沿着罗九公路赴大河岸、九资河镇开展旅游调研活动。

  一、罗九沿线旅游发展现状

  为进一步提升我县旅游品位,打造大别山生态旅游核心示范区,2014年,罗田县启动了罗九百里生态画廊建设工程。百里生态画廊南起罗田县城,北至九资河旅游名镇,是连接大别山旅游度假区的景观卷轴。经过三年的投入建设,目前,罗九百里生态画廊正以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呈现在游客面前:宽阔的旅游公路旁葱郁的香樟树,清澈的河流,广袤的稻田,飞翔的水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里乡村,展现出独特的生态山城魅力,吸引着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罗九沿线以原生态为核心的乡村旅游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为罗九旅游业的发展制造了一些障碍。

  1、沿线旅游配套设施不到位。罗九沿线开发时间晚,基础设施基本建设完成,但配套设施还没完全到位。调研路上发现一辆自驾汽车陷入河道,给游客带了麻烦,应该树立显著标志牌,提示安全。

  2、历史文化底蕴深而挖掘整理潜。罗田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文化风俗的挖掘整理、包装提升、宣传促销还有巨大的发掘潜力,应该在住、吃、行、游、娱、购等方面努力,争取使罗田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为一体,提升旅游魅力。

  3、交通不发达。罗田县旅游业相关服务缺乏,交通仍不很发达,罗田地域广袤,各景点分散,景区间联系不紧密,旅游耗时,极不方便。

  4、旅游产品的包装与促销不到位。

  罗田县有雄厚的旅游资源,但旅游宣传没有形成市场效应,特别是在包装和促销方面没有适应现代旅游消费需求的过硬的手段和措施,更谈不上听觉上的吸引力和视觉上的冲击力。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是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二是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三、发展罗田旅游的几点建议

  1、牢固树立“旅游兴县”的战略思想

  随着可支配收入越来越高,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的欲望越来越高,集休闲、健康、揽胜、娱乐为主题的旅游将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消费拉动是发展经济增长见效最快的一种手段,旅游业包含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都与消费有关,我县的旅游要牢固树立“旅游兴县”的战略思想,树立抓大旅游的思想。旅游产业是全社会的产业,一方面抓基础设施的更新改造,一方面抓服务功能的完善配套,只有这样,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开创出一片天地,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

  2、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县旅游开发,由罗田县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环境,牵头引导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

  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

  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3、深度挖掘,提升服务。以专业精神研究每一处资源,将罗田县现有旅游资源汇编成册,将旅游市场细分,从专业角度推出罗田一日游、农家游、度假游、会议休闲游等系列套餐,将老人、中年、青年、少年、妇女、参加会议人员、情侣周末休闲、家庭短期度假等各类需求主体区分开,同时做好配套服务。

  随着罗田基础设施的不断加大和投入,罗田旅游的环境会越来越好,罗田未来的经济必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旅游景点调研报告4

  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一、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全县1957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山石等土地外,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7.2%,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化(变异)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础。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伟,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200多科,2000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3000多年的苍山崖画,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中均有记载。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320国道及大漾二级公路相继建成及投入使用,石门关距州府大理市仅21公里,仅需30分钟即可到达。第五**作为“中国核桃之乡”,据统计境内核桃树共有24.86万亩,248.6万株,在石门关景区就有0.72万亩,5.1万株(包括光明村、金牛村)。如此众多的核桃资源为石门关开展生态旅游奠定了基础。

  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现状

  旅游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承载物,是旅游活动得以开发的重要依托。县委、县人民政府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近几年来在石门关共投入300多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景区公路、游路、栈道、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并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共投资420万元修建了石门关旅游度假村、石门竹园、光明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等一批项目,使石门关的接待能力得到改善。

  随着旅游业的投入不断加大,石门关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到石门关旅游的中外游客逐年增加,从1995年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今天的7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300万元(截止20xx年),占全县GDP的比重达1.05%以上。

  三、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石门关景区的硬件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石门关景区的一些矛盾渐渐显现出来,其主要矛盾是: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二是规划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功能配套差;三是管理机构不健全,专业管理人才缺乏,管理工作与发展不相适应;四是宣传力度不够,旅游区位优势未能得到发挥,一时难以形成大气候。

  四、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筹措资金投入。在加快实现计划经济转变的背景下,发挥政府投资先导作用的同时,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旅游投入新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筹措:一是以政策换资金;二是以项目换资金;三是以利益换资金。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和优惠政策,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旅游开发资金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允许集体、个人在石门关景区详细规划的总体指导下,独资投入对某些旅游景区、景点资源进行开发建设。

  2、加强整体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石门关生态旅游景区应从现在收费站起列入整体规划,任何建筑物应体现古色、古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品味,加快实施与古崖画连通的便道,选好光明生态园的选址,对生态园的农户进行必要的'指导。加大探险、科考、运动竞技等一批项目的建设力度。

  3、尽快建立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局的管理职能,管理好旅游市场,旅游资源开发与项目建设、环境卫生、安全保障,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外地引进急需人才,特别要引进懂管理、善经营、有业务技能的人才。

  4、加大宣传力度,使石门关生态旅游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一是加大石门关“雄、险、奇、秀、幽”的自然生态宣传力度(可制成风光光碟销售,设计一张自然风光的门票);二是提升烤全羊的品味(让人留下余味);三是开发“核桃茶”文化(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四是加大与外界旅游队的联烟。

  旅游业的发展将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只要按照以生态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合理科学地配置石门关生态旅游的各要素,那么石门关生态旅游将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进而带动我县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景点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调研的报告02-07

调研报告的格式04-18

店面调研报告02-25

技术调研报告06-17

药店调研报告06-23

临床调研报告06-23

薪资调研报告06-16

学校调研报告06-09

食堂调研报告06-08

材料调研报告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