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1-01-08 14:14:21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的调研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的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的调研报告

  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的调研报告篇1

  一、调查概述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为农村发展、城市繁荣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更好地了解现阶段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笔者对苏州市区的农民工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份,回收份,回收率为%。通过对份调查问卷的分析,笔者得出了这样一些基本情况:

  一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年龄。在本次调查中,中青年占了绝大多数,20岁至50岁年龄段的农民工占%,平均年龄为岁,最大的65岁,最小的只有18岁。

  二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总数的79.0%,受教育的程度明显偏低;高中及中专占20.2%;大专以上的只占0.8%。

  三是接受调查的农民工的行业分布。被调查者涉及建筑、餐饮服务以及保洁、保安等多个行业,其中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最多,占到64.8%;餐饮服务业其次,占到24.6%;10.6%的农民工从事保洁与保安工作。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笔者认为: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与多年以前相比,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相关方面也更加重视起农民工的精神生活质量;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讲,农民工所享受的文化生活质量与城市工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涉及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问题还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和完善。

  二、调查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笔者认为现阶段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状况并不乐观,他们从自己的家乡带来了乡土文化,却难以将之融入到城市文化生活中。现将具体情况简要分析如下:

  1、农民工业余活动内容

  从调查的情况看,区农民工的业余生活在内容上比过去丰富了一些,但是农民工参与业余活动的频率却普遍很低。调查显示,农民工的业余活动主要涉及看电视、听收音机、外出聚会就餐、购物、看书看报、上网、看电影等等。从具体调查数据中笔者发现,即使是在城里人看来稀松平常的看电视这一娱乐活动,也有%的农民工选择极少观看;而像看电影这样的娱乐活动,则有高达%的农民工选择很少考虑去看。

  电视、电脑、收音机以及书籍等是进行文化活动的必须物品,但这些物品却很少有农民工能轻易得到;另外,由于费用的原因,也很少有农民工愿意经常花钱上网、外出聚会和看电影。这些客观条件限制都直接导致了农民工很少参与到文化活动之中,使得他们的文化生活匮乏。但是,从总体上看,有%的农民工对自己的闲暇生活感到基本满意,这个比例和他们单调的文化活动似乎不太协调,这当中也隐含了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接受与无奈。

  2、农民工文化活动范围

  从我们调查的结果分析,区农民工社会生活区域较小,大部分农民工的活动区域是工作地与住处呈两点一线,生活内容比较单调。这也导致了农民工的社会接触面较窄,文化活动范围受到影响。调查数据显示,有%的农民工日常接触对象是亲友、老乡和同事,其中,选择和同事接触最频繁的农民工占到%。%的农民工选择经常一起聊天,而经常一起喝酒饮茶、吃饭的农民工占到%,选择经常一起休闲、娱乐的农民工只有%。上述这组数据表明,更多的农民工与他人的日常交往限于口头上的简单交流,但是涉及具体娱乐活动的行为却很少有农民工积极组织参与。他们感觉没有城市他们的活动场所,城市是别人的城市。

  3、农民工文化活动需求呈现的新趋势

  ——由被动接受型向主动求知型转变。面对眼前处于时代新生事物吸收最快的城市文化、市井文化和商业文化,他们不再习惯于被动接受和强迫适应,而是激发出学习和创新的热情,努力形成属于自己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特色。

  ——由单一文化型向多元文化型转变。即农民工精神文化需求由以往单一的娱乐休闲内容,比如打扑克看录像,逐步发展到现在的多元化文化内容,不光有娱乐休闲、文体健身,还有相关教育、学习培训和咨询援助等内容,变的丰富多彩。

  ——由袖手旁观型向积极参与型转变。也就是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从以往的感受阶段逐步进入认知阶段和体验阶段,他们不再满足于旁观者的角色,而是主动靠近,积极参与,大胆表现。比如参加演讲、体育项目、文艺汇演等赛事,展示自己欲望增强。

  ——由纯粹休闲型向思想思考型转变。应该说,比较高的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一点点在农民工群体中开始萌芽和渐渐生长。他们在传统“休闲型”的需求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文化型”、“思想型”需求,其欣赏和参与文化的水平在逐步提高和优化,思想文化生活层次亟待进一步提升和改进。

  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的调研报告篇2

  近年来,常熟市董浜镇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内、外资企业落户董浜,强大的交通区位优势,强劲的发展速度,也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来董浜兴业、创业。新生代农民工,是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和主力军,他们立足本职,勤奋工作,默默地奉献着青春,积极参与着全镇的经济建设。为了解在董浜镇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状态和精神文化生活,做好外来人员的管理工作,更好的调动广大青年的工作热情,激发外来青年的建设积极性,促进外来人员与本地居民的融合。董浜镇对镇域内16-35岁的外来人群,采取座谈会、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外来青年相对集中的部分企业、建筑工地、来外经商人员中间开展调查活动。受访青年百余人,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1份。

  一、董浜镇新生代农民工的构成

  董浜镇有常住人口5.3万,外来人口约1.8万人,其中18-35岁的外来青年人数达到1.3万,占外来群体的72.2%。在181份有效问卷中,男性青年99,女性青年82名,分别占总人数的54.7%和45.3%,男性青年略多于女性青年。年龄构成方面,18—30岁年龄段青年比较集中,占调查人数的62%, 31—35岁的青年占调查人数的28%。学历层次方面,中专或高中居多,占调查人数的 79.4%,大专及以上学历占11.2%,初中及以下学历占到9.4%。

  二、董浜镇新生代农民工的主要特点

  相比沿海地区及其他周边乡镇,董浜镇吸纳的外来青年数量相对偏少,面临的相关压力也相对较轻。外来青年来董浜时间相对较短,大部分是在这两年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时期来到董浜的,许多青年刚毕业或走出家门不久,工作时间也很短,工作积极性相对其他群体高,思维比较活跃,可塑性很强。学历层次相对集中,以中专学历居多。籍贯分布相对集中,外来青年主要来自安徽、苏北、湖北、四川等劳务输出大省和地区,其中安徽省和苏北地区的外来青年最为集中。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多数企业管理者表示外来青年能吃苦,干劲足、态度踏实,对外来青年普遍表示欢迎。赚钱养家是多数人外出务工的首要目的。工资水平相比于本地高、就业机会相对较多,治安环境和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等共同构成了外来青年来董务工的因素。

  三、董浜镇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状况

  1、外来青年对工作的选择十分注重地区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影响外来青年出门务工的最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其次是工作环境,然后是个人发展。对于目前的工作状况,表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54.8%,但是不满意和不好说的占到了49.2%,整体上看外来青年对目前的工作相对表示满意。

  2、生活条件相对艰苦,也有较大差异。虽然从总体上看超过半数的被调查外来青年对目前的生活条件表示满意或十分满意,占全部调查人数的53.9%,但不同性质的行业和企业的外来青年的生活条件存在较大差异。被调查者对象中,创美工艺、华冶薄板、奕东电子等经济效益好的企业生活相对较好,而纺织化纤、服装累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的生活设施相对简陋,条件要艰苦一些。

  3、外来青年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较大,各个层次的人群也存在明显差别。一般而言,所从事的工种技术含量高、学历较高的`人群工作相对稳定,收入较多,而技术层次低,文化程度不高的群体工作稳定性较差,收入较少。收入水平与学历层次有很明显的联系,初中及以下学历的青年绝大部分月收入都在2500元以下,部分本科、研究生、高级技工等重要人才月收入则在3000元以上甚至达到了5000元以上。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的外来青年收入水平也有较大差异,钢铁板材,五金冲压件等技术密集型企业外来青年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4、收入水平从一定程度上决定消费水平。外来青年的消费层次目前仍以基本生活消费为主,但少数高学历、高收入的青年有他们消费意识相当高。对收入的支配比重上,列在前四位的是衣食住行和日常消费占36.2%,寄给家人占25.9%,储蓄占14.9%,休闲娱乐占10.67%。可以看出,满足衣食住行、日常消费和贴补家用是绝大部分青年开支的大部分,在涉及娱乐、交通等更深层次的消费方面,大部分的青年还是表示这些都是自己开支的一小部分而已。从统计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外来青年的消费主体仍处于基本生活消费层次。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之间也存在不同层次的消费。收入较高的外来青年追求档次和品牌,部分青年人追求高档和新潮,买东西喜欢到市区;收入较低的外来青年主要讲求实惠,但有追求时尚与名牌的心理需求,而一部分工作不稳定的青年生活状况和消费状况令人担忧,我们更有必要关心正在解决和尚未解决生活压力的低学历低收入外来青年。

  5、人际交往方面,外来青年的业余交往圈中除家人外,绝大部分受访对象会选择朋友。外来青年因身处异地,交往对象以老乡为主(占75%),另外与同事,特别是外来人员中的老乡接触较多,由于语言及文化的差异,外来青年与本地人群联系很少,另外很多人心理上认为不少本地人对外来人员存在歧视心理,并不愿意多和本地人交流。通过访谈调查发现,文化程度越高,主要和同事交往的比例就越低。文化程度高的人更注重自己的个人休闲空间,比较少的涉及到工作上的事情,在工作之外他们可能更在意自己的一种自我享受和平衡。而在业余时间过多的和同事交往会打破这种平衡,缺少自我空间和隐私。而收入较低的则喜欢与同为老乡的同事交流,因为收入水平相近,语言、生活习惯类似,业余生活不丰富,而且收入有限。

  四、董浜镇新生代农民工的的思想状况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来董浜的时间不一,年龄各异,但这些外来青年对董浜还是比较满意的,主要表现在:

  1、可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外来青年大多初入社会,外出打工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为了赚钱,不仅是养活自己,而且还要为家里增加收入贴补家用。每月足额拿到工资时是他们觉得最开心的事。他们觉得能用自己赚来的钱买喜欢的东西,或者寄给父母,是一件让人十分开心的事情。

  2、董浜劳动部门为外来青年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岗前技能培训和职业培训。他们通过实践普遍感觉到必须学习实用技术,提高自身的素质,有一技之长才能增强他们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许多受访外来青年表示我镇在就业指导和培训方面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他们在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我镇在劳动保障体系方面较完善,也是我们今后需要坚持和加强的地方。

  3、生态环境比较好。董浜镇是全国环境优美镇,也是国家卫生镇,在镇村环境、生态建设上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外来青年普遍表示不论是街道还是村庄的环境相对都相对整洁,日常环卫工作也相对到位,各个企业在环境治理方面也比较重视。

  4、相比广东等外来人员非常多的地区,外来青年普遍表示董浜镇在社会治安方面相对要好得多,本地居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并且素质也较好。他们不用担心走在街上会被人抢或者偷东西。但是随着外来人员的不断增加,我镇在社会治安方面的压力也日益增大,诸如盗窃、抢劫等问题也在慢慢出现,违法犯罪形式和范围也越来越广,应该引起我们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5、来董浜工作后认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与本地人能和睦相处。年轻人大多没有沉重的家庭负担,大部分的外来青年觉得和朋友一起出去逛街、吃饭或是旅游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虽然外来青年来董浜觉得满意和开心的地方很多,但还是存在着一些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董浜的服务业相对于较发达的工业比较滞后,无法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文化娱乐的场所不多,餐饮业令人失望,商业欠发达,服务业设施跟不上发展步伐,没有大型卖场或商场可供选择,没有热闹的商业中心,小规模超市价格偏贵,物价水平普遍表示超出略微超出支付能力。很多人表示业余生活的选择空间很小。服务业严重滞后这是外来青年普遍反映的最突出的问题。

  2、公共交通服务不够完善。虽然董浜是苏南的交通重镇,大交通优势十分明显,但区域内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不足。

  3、感觉待遇有差别。表现在与本地居民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现象。并且工作时间比较长,经常会加班,加班费不能及时给付。长时间的加班严重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与此同时,许多外来青年表示企业存在着没有按法律规定支付足额加班报酬的情况。

  4、语言、生活习惯,饮食文化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别很障碍。由于不懂本地方言,外来青年与本地居民很少交流,以致与本地人的关系日益疏远。此外,在很多生活、饮食习惯上的差异使外来青年特别是20岁以下的难以适应,很多人来自安徽、湖北、四川等嗜辣地区,而本地的饮食是以清淡为主。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不满意的地方看来,政府部门仍然需要加大做好外来青年工作的力度,使外来青年能把董浜当成第二个故乡,在这里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前进做出贡献。

  五、进一步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几点建议

  随着董浜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青年的不断增多,诸如社会治安、环境保护、交通设施等方面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考验。如何促进外来青年与当地人居民的和谐发展,帮助解决这部分人群的思想和生活问题;如何更好的调动外来青年的建设热情,增强外来青年的凝聚力和归属感,已逐渐成了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外来务工青年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坚持发展的第一要务,加快城镇经济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努力增加居民收入,为外来务工人员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2、创造多种形式的沟通交流平台,通过本地人口与当地人口的交流互动,增进了解、减少隔阂,互相理解包容,共同发展。

  3、加强法治环境建设,一方面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法律管理,另一方面加强普法教育,提高人口法律素质,用法律手段管理外来人口,积极推动外来人口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类纠纷。

  4、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积极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观念。目前,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文化层次、技能层次较低的那些群体,很多人在走出农村,离开欠发达地区的时候缺乏目的性,出门打工盲目性较强,找工作往往通过老乡、亲戚或者所谓的“熟人”介绍,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自我维权意识,导致求职过程并不顺利,经常发生权利被侵害的现象,有必要通过引导鼓励此类群体通过正当途径打工求职,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5、积极推动城镇化发展,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6、发展各类劳动培训、文化培训事业,加快集宿楼建设,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素质,从而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改善自己劳动状况,同时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外来人员与本地居民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化过程,其间包括了经济的融合、文化的融合、思想方式的融合、习俗以及生活方式的融合。在这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实现本地人群与外地人群观念上的互相认可,对外来人口而言,最重要的是对当地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外来人口报以何种目的来董浜生活,由于文化、技能层次不同,打工的单位不同,他们与董浜当地的融合程度也不同。文化层次较高、技能层次较高的外来务工者,如华冶、奕东电子等集团员工,他们由于收入程度较高,个人素质较好,生活质量与当地的相近,甚至达到我镇中等以上收入水准,同时,为吸引此类人才,无论是企业还是当地政府都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条件,他们的生活已经与当地无异,他们的融合程度也较高,他们此时关注的更多的是如何提升自我价值,他们对精神文化的要求也更高,相反,那些由于文化层次较低,技能差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缺乏一技之长,出门打工大多也具有盲目性,他们更多的关注的是如何生存,如何拿到更多的打工钱,他们所从事的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岗位,以出卖体力劳动为主,收入较低,而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他们还要忍受当地人的各种歧视。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他们更多的是注重于自身的生存发展,他们的业余生活比较枯燥,聊天、逛街为主,同时为了节省开支,一般很少到市区,他们更多的是同老乡联系、共同打发业余生活。他们缺乏在当地发展的长远规划,工作稳定性低,他们实际上更需要当地政府的关怀,需要我们的理解和包容,推动他们积极荣融入当地生活。

【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需求调研报告01-21

农民工调研报告12-24

农村文化生活调研报告范文02-28

农民工调研报告15篇01-13

计算机人才需求调研报告12-21

返乡农民工创业情况调研报告02-28

工业基地对高校人才需求调研报告01-24

农民工工伤保险工作调研报告07-24

关于平面装潢设计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调研报告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