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镇发展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1-05-08 12:44:50 调研报告 我要投稿

镇发展的调研报告

  一、当前发展状况

镇发展的调研报告

  清河镇共辖41个行政村,4.2万人,耕地面积6.2万亩。全镇地势低洼平坦,西部属半沙半淤土质,东部属湖西涝洼地区。农业种植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大蒜、元葱等农作物和经济作物。近年来,清河镇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和群众丰富的杞柳种植经验,把杞柳种植、加工作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工作,积极扶持,重点开发,走出了一条稻田区特别是涝洼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新路子,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已形成了以巩庄村为中心,辐射大程、袁家、蔡王、王台等村的万亩杞柳生产基地,完成了以济徐公路为发展带的杞柳经济林生态带建设,同时建成了600亩的杞柳种苗繁育基地。目前全镇杞柳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

  今年,杞柳每亩产原条6000—7000斤,粗、中、细白条价格分别达到1.7元/斤、1.8元/斤、2.2元/斤,每亩直接效益3500余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近千元,还带动了畜牧业、劳务、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丰厚的经济效益,带动了群众种植加工杞柳的积极性,仅巩庄村就种植杞柳面积4800余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90%以上,全村从事杞柳加工、运输的群众达到1200多人,人均纯收入近7000元。去年该村六家加工企业加工原条1.6万吨,编织工艺品23万件,有产品20多个品种,产值2600万余元,编织的柳帘、工艺品花篮、宠物篮等品种畅销马来西亚、英国、日本市场,产品供不应求。群众还自发成立了清河镇杞柳协会,从技术、信息、市场给予了重要保证。目前全镇杞柳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生产格局已经形成,势必促进杞柳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发展的主要经验

  近年来,清河镇实现了杞柳产业由单一种植到基地化生产,由零散简单加工到规模化深加工转变,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凸现,一个强镇富民的新兴、绿色产业正在健康发展,逐渐壮大,已成为清河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新特色。

  一是政策激励,完善保障。清河镇从完善从领导机制、政策扶持、资金投入“三个机制”入手,把政府行为转变为群众自觉行动,不断为群众生产发展杞柳产业创造好环境,为群众致富铺路。从鼓励生产、建厂用地、税费优惠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发展优惠政策,建立健全了支农资金的稳定投入渠道和增长新机制,与银信部门协调,主动承担风险,为农民担保贷款。2005年为杞柳种植户担保贷款300余万元,针对巩庄杞柳基地田间道路运输难的问题,拿出20万元,对路面进行了硬化,改善行路难问题。

  二是典型引路,能人带动。在发展过程中,清河镇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坚持“镇树一个典型村,带动一片村,村树一个示范户,带动整个村”的工作思路,组织村支部书记、杞柳大户和经济能人先后到临沭、郯城等地参观学习,开拓他们的思想,增强发展的信心,提高他们种加技术,起到了较好的带动效应。巩庄村的赵跃岭、赵跃国、于信用等一批销售、加工大户的发展势头强劲,解决了群众柳条销售价格低、柳条附加值低的实际情况,生产产品畅销国内外。

  三是发展协会,搞好服务。清河镇充分利用协会发展于群众,服务于群众的功能,利用好、发挥好、保护好了协会这一群众发展平台,面向群众搞好服务。成立了杞柳协会,并指导协会制定章程、工作规范、工作制度等。建立了杞柳制品交易市场。发挥协会把握市场信息准、会员技术力量雄厚、新技术的推广快等方面的优势,协会作用明显,带动作用增强,群众依靠协会发展,依靠协会致富观念增强,广泛受到群众的欢迎。目前入会群众近2000余人。

  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种植品种单一,适应市场能力差。目前,清河镇90%以上种植品种为十年前的品种,主要以大青皮为主,该品种虽产量高,但分叉多,品质差,不能适应深加工(像工艺品编织)等高端产品的需求,高产、优质的优良品种没有得到广泛推广,品种更新换代明显滞后于市场需求。

  二是产品深加工不够,产品花样少,市场有待开拓。以巩庄为例,全村80%的农户以卖原条或白条为主,属于卖资源型的农业销售方式。全村虽有六家加工企业,但多以加工柳帘、筐篮等工艺简单、附加值低的产品为主,随着消费观念和审美观念的转变,市场空间萎缩,增值空间有限,而美观大方、经济适用的工艺品较少。市场销售处于中介市场,而不是直接消费市场。以生产柳帘为例,销售给中间商的价格为18元/平方米,中间商到消费市场的价格为23—25元/平方米,差价为5—7元/平方米,按年加工1.2万平方米来算,每年减少效益60万余元。农户编织的工艺品出售价格与出口到岸价格竟有5—10倍价格差距,杞柳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空间开拓迫在眉捷。

  三是资金短缺,技术力量单薄。清河镇六处加工企业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规模小、工艺简单、设备落后,产品单一,主要原因就是业主筹集资金困难、技术力量不雄厚。在调查过程中,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是高薪从外聘用的,而本地技术力量薄弱,专业技术人员少。部分业主反映,由于缺少资金,只能小打小敲,到手的合同都不敢订。还有的群众想从事加工,缺资金、少技术成了制约他们发展的“瓶颈”。

  四、下步打算

  为更好发展杞柳产业,切实把杞柳产业做强做大,拉长产业链,成为群众发家致富好产业、好门路,应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

  一是优化品种结构,逐步实现更新换代。加快优质品种引进步伐,引进林业部门推荐的大红袍、一枝笔等高产高质的优良品种,合理调整品种种植结构,做到品种多样化,品质稳定化,增强抗御市场风险能力。搞好杞柳新品种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逐步淘汰老品种。

  二是围绕建设鲁西南杞柳第一镇,拉长产业链,树立杞柳品牌。向种植规模要效益,向产品深细加工要效益,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抓好杞柳深加工,增加附加值。做强做大现在企业,通过企业合资、社会融资等问题,解决现有企业规模小、筹资难问题。搞好杞柳招商引资,做好借力文章,有目的、有重点地引进大企业、大客户。以杞柳协会为载体,发挥作用和优势,搞好市场信息调研,开拓市场空间,建立稳固的销售渠道,积极注册产品商标,树立品牌形象,打造品牌效应,为产品提供更大的升值潜力。进一步建设和完善杞柳制品交易市场建设,建设成具有特色化、专业化、知名化的大市场,成为鲁西南杞柳制品和信息的集散地。

  三是完善扶持机制,搞好技术培训。为更好发展杞柳产业,支持企业发展,做好杞柳深加工文章,政府和金融部门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给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更宽阔的发展空间,协助他们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当地人才,不断提高群众编织技能,生产出更适应市场、符合消费者品位的产品。

【镇发展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学校发展调研报告01-18

村镇银行发展的调研报告02-21

关于学校的发展调研报告02-19

县工业发展调研报告04-07

林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6-01

经济发展调研报告05-02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2-24

生猪产业发展调研报告04-05

中药产业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12-24

发展公共交通的调研报告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