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过马路调查报告

时间:2024-01-12 07:16:47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过马路调查报告

  在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马路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马路调查报告

过马路调查报告1

  一、调查背景

  20xx年10月10日,一条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被多次转载。“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一调侃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在调侃的同时又生发出对交通违规、安全意识和国民素质等问题的反思与讨论。但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我国对公民闯红灯处罚制度还不完善;更有甚者认为是国家物质文明没有充分发展。而且大多人认为闯红灯只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没有必要小题大做。

  二、调查目的

  面对亮起的红灯,有多少人能安分守己的停下脚步呢?为此,我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获得这一社会问题的存在现状,了解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阐明其危害。以期找到问题的症结,得出一些应对的方法和各方需要努力的方向。

  三、调查分析

  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天2.6人死于“闯灯”,86人死于“越线”。20xx年1至10月份,因违反道路标识标线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87852起,造成26154人死亡。其中因行人违规导致的肇事造成262人死亡 。这样一组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在中国很多城市,横穿马路、乱闯红灯等违反基本交通安全规则的行为每天都在上演。如此严重的危害性,为何还是唤不起不遵守交通规则人的觉悟

  为了获得人们过马路的真实情况,我来到并州路与南内环街交叉的十字路口,对人们过马路的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在调查中我注意到,不文明交通行为的具有普遍性,人们看到别人闯红灯没事,自己就抱着侥幸心理跟着闯,人们的从众心理,是不文明交通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交通管理与设置方面存在缺陷,很多时候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时间经常来不及,可是过街斑马线在三四百米外才能有,公共交通资源上的分配不公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然后我又随机调查了30名路人,请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谈对“中国式过马路”的一些看法。在交谈中我发现,几乎每个人都知道乱闯红灯是不文明的行为,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但是他们仍然不能按正确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一些复杂的想法左右了他们行为。我将他们的表述总结如下:

  四、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实地的调查,结合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我认为“中国式过马路”的产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人们文明出行的观念淡漠。现代交通倡导的是人车分流,各行其道。偏偏有些人却不这样,他们即使知道这样不对,为图自己方便,仍然为之。闯红灯、机动车不按道行驶,归根到底就是市民无视交通法律法规,完全不顾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市民的.社会责任和交通文明意识并没有同步进入汽车社会和文明时代,往往还是习惯用过去的小农思维方式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去支配言行,不少人不了解、不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认为乱穿马路不构成违法。

  2、法不责众的心理作祟。看到别人闯红灯没事,自己就抱着侥幸心理跟着闯,一人违法就能让旁观者难以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不文明交通行为的社会普遍性,使人们产生从众心理,这也是不文明交通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参与交通的人群素质参差不齐,交通安全意识、文明交通意识不高,没有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大部分人占主体的文明交通行为示范群体,在一定程度上对普通群众的交通习惯行为产生了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导致了跟风效仿。不文明交通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造成了群众对不文明交通行为法不责众的曲解,致使交通陋习的根深蒂固、久治不绝。

  3、特权意识在作怪。特权意识和炫富心态也导致了违法驾驶的产生。有些驾驶员经常超速、抢道行驶,认为别人不能做的事,自己做了,是“有本事”;有些私家车主认为自己富有,罚钱无所谓,产生了特权思想;有的驾驶员开的是“机关车”,心里存有“特权”思想,错误地以为即使违反交通法规也不会受罚,漠视交通法规。

  4、危害性认识不足。不文明交通行为是一种常见的行为,人们对此习以为常,认为平常人们都这样,也没有发生交通事故,存在侥幸心理,思想上的麻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们对其危害性的认识,使交通安全防范意识在侥幸的心理中淡化,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发生。

  5、管理措施不到位。文明交通是一项社会化工程,消除不文明交通行为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但现实工作中只有公安交警一家“孤军奋战”,没有形成社会管理效应。即使公安交警部门管理,由于受警力不足、对不文明交通行为处罚力度不够等客观实际因素的影响,治理效果不佳,屡治不绝。

  6、交通设施待完善。近几年,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和城市机动车拥有量快速增长,远远超过交通基础设施增长速度,人、车、路的矛盾日益尖锐。部分道路狭窄或破损,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城区受当初道路规划的影响,有些道路是混合道,有些道路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成“断头路”。这些客观因素也使交通违法行为屡屡发生。

  五、解决的方法

  1、中国式过马路”是一种交通意识的缺乏。可以在红灯人行道口增添“语音提示”行人,既提示、又做到了警告行人的作用。

  2、加强国民素质教育,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3、从自身做起,规范自己的行为,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文明出行。

过马路调查报告2

  一、问题的提出

  我在报纸上经常看到有车祸发生,于是,我就对行人过马路的情况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自己观察记录。

  三、调查情况和材料整理

  通过我的.调查,我发现马路上,都有许多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闯红灯。而且我发现,有些行人竟然一路跑着闯红灯,好像车辆在他们眼中只是空气一样。

  我总共记录了291个行人,调查发现,其中有149个行人闯红灯,他们有的一边看着马路上的车辆,一边不顾红灯地走着;有的看马路上一时没有车辆,就不顾红灯,闯红灯;还有的好像视车辆为空气,一路跑着闯红灯。还有142个行人,没有闯红灯,他们遵守了交通规则,一直等到绿灯才走,不管等多长时间也要遵守交通规则。

  四、结论

  马路上有大多数行人都闯红灯,有149个行人,有一些人没有闯红灯,142个行人,闯红灯的行人比绿灯才走的人多出7人。这些行人为了节省时间就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很不好,这样会害了自己的。我们一定不要闯红灯,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过马路调查报告3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这个网络调侃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人们分分表示“描述太形象了”、“确有同感”,而且还有许多人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行人闯红灯,是行人交通违章中最普遍、最明显、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交通违法行为,这种行为不仅对交通违法者本人人身存在极大危险而且有碍保持道路畅通。4月15日起秘书工作市交管部门针对“中国式过马路”问题,展开集中管理整治专项工作。秘书工作市秘书工作局、秘书工作市政府民意调查中心针对秘书工作市行人遵守通状况进行了电话调查,调查共计完成有效问卷1002份。调查显示:

  一、“中国式过马路”知晓率为64.77%

  调查中,在问及受访者“您是否知道‘中国式过马路’这一说法”时,64.77%的受访者表示在电视和报纸上听说过;35.23%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但通过访问员的耐心解释后,受访者们基本都认可日常出行中确实存在这种交通陋习。

  二、九成受访者会改变习惯、遵守交通规则

  “中国式过马路”问题一经提出,有93.37%的受访者表示会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习惯,注意遵守交通规则;有6.63%的受访者表示不会改变。受访者坦言:不遵守交通规则,只会给自己增加风险,文明过马路,要注重习惯的养成,更要长时间地坚持下去,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本应各行其道、遵章守纪,才能改善交通秩序,减少事故隐患,实现道路安全畅通。

  三、逾六成市民认为身边“中国式过马路”普遍存在

  调查中,有64.47%的被访者表示身边“中国式过马路”现象随处可见;有29.54%被访者表示身边人都遵守交通规则,这种现象不多;有5.99%被访者表示没有具体留意、不好说。数据显示,我市“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

  四、七成受访者支持以惩罚措施解决中国式过马路

  在问及受访者您是否支持利用罚款措施来处理和解决“中国式过马路”者时,有32.63%受访者表示“支持,且应该加大惩罚力度”;有38.22%的受访者表示“支持,但稍微惩罚一下就好”;有26.65%的受访者表示“不支持,教育一下就好”;有2.5%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对于文明交通的构建,有赖于执法者的严格执法,更有赖于交通参与者的自律。改变“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依靠道德层面上的抨击与谴责,收效实在微乎其微。制定并严格执行公平公正、处罚严明的规则,方能标本兼治。

  五、六成以上受访者认为可以杜绝中国式过马路

  在问及受访者您觉的中国式过马路是否有可能杜绝时,有65.77%的受访者认为“有可能”;30.54 %的被访者认为“不可能,不守交通规则的人太多了,毕竟法不责众,大部分国人的素质摆在那里,改不了的”;3.69%的受访者表示“不清楚”。对于人们的行为习惯,既要用法律法规加以约束,同时缺少不了道德的教化,以及一些及时的警示,再配上一定的惩罚措施,努力把我们的道路安全打理得更安全、通畅。

  六、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

  您觉得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4.27%的市民认为主要是与个人素质及其交通安全意识有关,部分人缺乏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尽管知道交通法规,但还是会自作聪明,怀着一种侥幸的心理横穿马路、不等信号灯、与车辆抢道、跨越护栏等,没有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作为自己对社会、对他人应有的一种责任和义务。19.00%的市民认为还是由于行人闯红灯的惩罚力度不够,整治“中国式过马路”不文明行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应该有政府组织,交管部门配合制定并细化一系列相关的行人交通法规,通过发挥外在强制性来约束行人,减少并直至杜绝“中国式过马路”现象。

  16.64%的市民认为是整体国民素质和国情造就的,调查过程中,市民表示“中国式过马路”存在的原因也不能单单归结为个人素质或者是交通设施设置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与我们具体国情有关,很多的大国家都存在这类问题,譬如美国、俄罗斯等,这也不是中国独有的特点,因为人多必然就会存在整体模仿效应,也会给人有法不责众的心理。

  13.55%的市民认为是一种“从众心理”导致的,调查过程中,有些市民惭愧的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但这并非有意而为之,大多情况还是因为看着那么多的.人都在过,自己一个人站在那里等红灯会不会很傻,所以就跟着一起过了。

  还有的市民认为没车没有必要等(占8.68%)、通行区域规划不合理(占8.90%)、信号灯设置不合理(占8.96%)等也是“中国式过马路”的原因。

  七、整治“中国式过马路”的几点建议

  一是政府部门作为。我市应由政府牵头,其它各部门配合集中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违法行为,提升行人遵守交通的意识。通过不定期的对不遵守规范的人们进行专项整治,形成长效机制,在大众心中树立起从严治理的思想意识,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二是基础设施的完善。要让出行规范,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显得尤为重要。据调查,发现从众心理、城市扩张、红灯设置是造成“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主要原因,依据道路发展现状、出行人流量,设置方便、快捷的过街设施(如地下通道)显得尤为必要。

  三是出行人的自觉。乱闯红灯造成的不仅仅是人车之间的矛盾,同时更是对自身生命的不尊重,每个出行人员应该树立自身安全意识,从社会的交通秩序,自身的安全角度出发,不随众,以负责意识立足社会,立足自身发展。

  良好的交通环境需要大家共同营造,需要有足够、完善合理的基础设施保障,需要相关制度规定的保证,需要社会大众自身的自觉,需要每个人的积极行动,希望在大家的积极行动下共同整治“中国式过马路”行为,营造出人人遵守交通法规的社会新风尚,使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的意识真正走入千家万户,让不闯红灯,走文明路,做文明人也成为一种“时尚”。

【过马路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马路的说说形容马路的说说03-30

描写马路的句子04-08

过六一的说说05-10

独自一人压马路的说说01-06

如何轻松的过面试08-03

面试必过的绝招08-04

如何轻松过面试07-24

老人过寿贺词11-09

过华清宫的诗意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