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社会调查报告

时间:2023-07-15 07:11:18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精选]社会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社会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选]社会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1

  前言:

  中华老号积累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发展工农业,繁荣市场,振兴经济,弘扬优秀文化,振兴中华民族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下,中华老号的发展问题备受各方人士的关注。为了更好的了解芜湖市餐饮业中华老号发展与保护现状,由沈喜彭老师带队,09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骨干参加的社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分队,以调查研究芜湖市餐饮业老号的发展与保护现状,增强老号品牌保护意识为中心,采取全面了解,重点突破的方法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践调查。此次调查以xx省首批入围中华老号的耿福兴酒楼为重点,连同 同庆楼、四季春、马义兴等芜湖市餐饮业知名老品牌。调查期间,走访故址,走访档案局搜集相关资料,采访酒楼新老经理、白案红案大师,咨询芜湖老人。熟悉中华老号企业的.经营模式,了解企业内部的商标管理情况,总结中华老号企业成功的经验,探寻中华老号没落的原因,了解企业发展的瓶颈。经过调查分析,发现芜湖市饮食业中华老号发展与保护现状不容乐观,进行体制创新,开展灵活的经营策略和营销策略等举措是中华老号企业的发展必由之路。

  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提纲:

  第一部分:回忆历史

  第二部分:分析现状

  第三部分:发现问题

  第四部分:提出建议

  第五部分:分析总结

  第一部分回忆历史

  人有回忆,城市也有回忆。回忆不是百分之百的复制历史,而是经过岁月的筛选之后,留下一抹迷人的色彩。人的回忆依赖于脑,而城市的回忆却依赖于城市的味道。那么,芜湖的味道,城市的回忆耿福兴酒楼当之无愧。

  因此,此次实践活动选取芜湖市耿福兴酒楼为调查重点,实地走访耿福兴旧址:第一旧址位于同庆楼后巷(原)芜湖市三街口,第二旧址同福源汤包馆(今)芜湖市二街27号;走访档案局搜集相关资料,包括(具体档案资料见附件):

  1、耿福兴饺面馆劳资协议书

  2、芜湖市商业创设登记申请表耿福兴饺面馆

  3、为呈报耿福兴等户暂停营业的报告

  4、耿福兴饺面馆汇集郑啸伍撕毁发票又不到店工作

  5、为耿福兴歇业后修理炉灶暂停业一月的报告

  等;采访酒楼新老经理、白案红案大师,咨询芜湖老人再现历史,了解到耿福兴重要成员:原总经理郭春林、原白案大师刘扣锁、原红 案大师左炎生;并偕同调查了同庆楼、四季春、马义兴酒楼等芜湖市餐饮业知名老号。

  经走访调查了解到,耿福兴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原设于芜湖市三街口,始由江都耿氏兄弟长宏、长富饺面及芜湖严开银师傅酥烧饼组合而成耿福兴饺面馆。1959年迁至中二街。历经沧桑、百年不衰、直至今日,耿福兴酒楼誉满江城名闻遐迩。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中,耿福兴的菜肴和点心,已成为芜湖餐饮文化的代表。耿福兴在传统菜肴和点心上保持传统不断创新,食客们在品尝后赞道这就是芜湖的味道。

  分析总结后,也理清了耿福兴的历史传承:

  18xx,耿家太爷以面点手艺特长,由xx来芜湖挑担卖面点。

  19xx年,耿家太爷之子耿长宏、耿长富共同创立耿福兴面馆。

  1942年,由耿家第三代家族耿玉和、耿玉春、耿玉丰合伙经营。

  1956年,公私合营,耿福兴由当时芜湖市饮食服务局接管。耿玉和任主任。

  1959年-1961年,市饮食服务公司成立耿福兴,仍由耿玉和任主任。

  1962年-xx年,由饮食服务总公司副总经理郭春林任经理,注册耿福兴菜馆。高校大学生xx年暑期社会调查报告高校大学生xx年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xx年-xx年,由鲁金富任耿福兴菜馆经理。

  xx年,国有企业退出市场,由高述红女士购买耿福兴商标。

  xx年至今,由高述红女士任总经理,法定代表人。

  第二部分分析现状

  今天的耿福兴酒楼坐落于xx芜湖市凤凰美食街中心广场、面积近3000平方、可同时接纳1000余人就餐,员工s=subtitle>专科生就业与要求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2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在家乡陕县,通过调查,深入地了解了当地农村现状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状况。本文就农业产业化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关键字:农业产业化;农村土地紧缺;专业合作组织;农民增收;新兴乡

  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20xx年温暖的春风已经悄然吹过我们的脸庞,过去的20xx年,党和国家继续推行了一系列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推进了农村经济、教育、医疗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全社会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乘此东风,寒假期间我针对家乡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做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查,通过走访农户、乡镇政府,了解了农村农民的收入、支出结构以及农村的医疗卫生和教育等的状况。通过调查走访,取得了一些宝贵的实践经验,并就发现的一些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访问了当地有关部门的政府工作人员,最后结合自己的思考得出了本报告。

  总况

  全县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水资源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地表水资源量为2.16亿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13.5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主要是西部黄土地区,水资源量为7316万立方米。陕县共有大小河流33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5条。为了探讨旱区小麦高产稳产技术,研究旱地肥水调控手段之效果,陕县借九七年全国农技总站和省土肥站陕县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之东风,用两年时间进一步丰富了陕县原有的四水 一早旱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了四水一早、五新旱作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经两年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从1982年起,陕县人民针对陕县实际,在旱作小麦生产中探讨了一套生产经验,把深翻改土,以土蓄水;合理施肥,以肥调水;选用良种,以种节水;精细管理,以备保水及适期早播培育壮苗称之为四水一早技术,项目实施中,突出了这一技术的应用。

  一、改革旱区耕作制度,完善耕作技术

  深翻改土,以土蓄水。7-9月份自然降水集中,常因耕层浅,而产生田间经径流。提早深翻平整,加厚活土层则可较多地接纳自然降水,达到伏雨春用目地。为此,我们耕作制度进行调整,采取三项蓄水措施:以合理轮作倒茬,稳定晒早地面积。陕县属豫西黄土丘陵旱作生态区,干旱是小麦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作物的种植制度是以小麦为主的轮作倒茬制,多为二年三熟,亦有一年一熟和一年二熟。经研究,项目区地处旱区,要充分利用自然降水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稳产、高产,必须改革耕作制度,减少一年二熟和二年三熟制比重,增加夏季休闲的一年一熟耕作面积,保证每年有40-50%的小麦种在晒旱地上,有利于恢复地理,多蓄自然降水,确保丰水年份大增产,欠水年份少减产。2000亩项目区每年保留700-1000亩的晒旱地。在99年度遇特大旱灾的情况下,项目区仍有76%的麦田属一、二类麦苗就是最好的验证。

  1、及早平整深翻,减少径流。在700-1000亩晒旱地麦田,我们坚持伏前早耕翻,伏内遇雨多耙耱的整地方法,即:前茬作物收获后,尽早于6月15日至30日间,深翻一尺左右,结合深耕每亩翻掩麦秸250公斤,此后遇雨即耱。有效地接纳自然降水,建立了一个地下小水库。经大田调查,采取这项措施比不深翻平整的减少径流70%,多蓄水80.3毫米。回茬地采取四早一多耕作法,即:早腾茬、早灭茬、早耕耙、早整地、多耙耱,最大限度保好伏墒,减少水分蒸发。示范区应用面积1000--1300亩,项目区麦田应用面积占40%。经对一米土体土壤含水量测定,每增加10厘米活土层,田间蓄水量可增加4-6毫米,可增产小麦22公斤。晒旱地雨季耙耱次数多,接纳雨水好,比回茬地多蓄水30.8毫米,亩增产小麦79.5公斤。回茬地采取四早一多措施,可多蓄水10-20.5毫米。在项目区内全面推广应用这一技术,是高产稳产的重要内容。

  2、平衡施肥,培肥地力,涵养水源,以肥调水。

  经研究分析,项目区内,近年中由于出现不合理的轮作,盲目地扩大复种指数,加之重化肥,轻有机肥的不合理施肥现象存在,使部分麦田肥力下降,有机质降低,常造成小麦后期青干而减产。我们也看到粗肥用量充足,配方合理的麦田稳健生长,高产稳产。为此,我们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制定了增粗肥、稳氮磷、补钾微的施肥方案,并且就粗肥用量与涵养水源的关系,施肥方法与施肥量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和探讨。

  试验表明:在化肥量使用相当的情况下,亩施4000公斤粗肥,亩产356.6公斤,亩施2000公斤粗肥的亩产293.2公斤,相差63.4公斤。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5%和0.9%的田块田间蓄水量相差80.5毫米。当

  土壤有机质含量为0.55时,小麦亩产100公斤左右,平均每毫米降水生产0.26公斤,小麦有机质含量达到0.95时,小麦亩产250公斤左右,平均每毫米降水生产0.7公斤小麦,有机质含量提高到1.4%以上时,小麦亩产可达400公斤,平均每毫米降水生产0.9公斤小麦,可见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自然降水利用率也随之提高。

  为进一步探讨钾肥在旱地对小麦的增产效应,我们特设计小麦钾肥应用试验,在同等条件下,旱地小麦增施钾肥均有增产效果,当亩增施5公斤氯化钾时,亩增产小麦31.6公斤,亩增施10公斤氯化钾时,亩增产小麦35.4公斤,以亩增施15公斤增产最为显著,亩增产小麦80.5公斤,增产24%。

  通过试验分析,我们对项目区按统一标准进行平衡施肥,即:晒旱地于播种前一次亩施粗肥4方,碳铵60公斤,钙磷肥45公斤,钾肥15公斤;回茬地一次亩施粗肥3.5方,碳铵50公斤,钙镁磷肥50公斤,钾肥15公斤。我们还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经去年对土壤养分监测化验,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0gkg-1(1.20%),速效磷含量达到22.4mgkg-1(22.4ppm),速效钾含量为120mgkg-1(120 ppm),较项目实施前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均有所提高,分别提高0.1gkg-1,6.2mgkg-1。

  3、选用抗旱品种,以种节水

  旱地小麦选用叶片窄小、直立、株型紧凑,穗下节间长,根系发达,抗蒸腾能力强,茎节弹性好,成熟落黄好的半冬性品种为宜,理想的旱地小麦高产品种应以中小穗型、千粒重中等的品种为主,加之旱地小麦的适期早播技术,易培育越冬壮苗,增穗比较容易,主要靠多穗夺取产量,这是多年来小麦生产的实践总结,在项目区内得以应用。98-99年度项目实施期间,示范区内全部选用了豫麦2号和郑旱1号两个抗旱品种,充分发挥了抗旱品种的节水增产作用。项目区抗旱品种应用也达到96%以上。为了加速旱地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我们设置了旱地小麦品种对比试验,在10个旱地品种中筛选出了豫麦38和晋麦54两个品种为换代品种。

  4、加强田间管理,以管保水

  小麦生长期间,结合其生育特点和环境条件,以提墒、提高水分利用率为中心,以加强病虫害防治为重点进行田间管理,一是在小麦出苗后三叶期及时进行查苗补种,确保全苗;二是越冬期进行小麦秸秆覆盖和土杂肥,提温保墒、促分蘖;三是春季早中耕、早喷肥、早除草、早防治病虫害,促穗大粒多,一般于4月15-4月30日,防治红蜘蛛、蚜虫、白色粉末病等,结合叶面喷肥,壮秆壮苗,防早衰、防倒伏,每亩用麦害净30-50毫升,屎素0.3-0.5斤,磷酸二氢钾0.2-0.3斤混合喷施。5月1日-5月15日,防治麦穗蚜、粘虫、白色粉末病、锈病,防止干热风和倒伏达到增粒、增重的目的。方法是:亩用麦害净30-50毫升,磷酸二氢钾100-150克混合喷施。据调查,中后期一喷三防可增加穗粒数1.5-3.5粒,千粒重可提高2.4-5.8克,产量可提高8-25%,项目区内应用面积达22万亩次。

  5、适期早播,培育越冬壮苗

  项目区采取在适宜的播期范围内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的播种方法。这样,能充分利用伏雨和底墒,确保一播全苗,即使是无墒干籽寄种,也可利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一次好雨(10年7遇)保证正常出苗,相邻地10月5日以后播种的大部分没有出苗。

  二、全面应用旱作农业机械,提高保水、节水能力

  在示范区和带动区内,我们重点应用四项旱作农业机械,提高了节水保水能力。

  1、小麦机械沟播。项目区98年新购进沟播机84台,共组织144台小麦沟播机投入麦播,沟播面积7.2万亩,占总面积的60.1%。据98年大田调查,应用机械沟播亩穗头数29.5万穗,穗粒数31.2粒,千粒重3

  5.1克,单产269.5公斤,比平播的26.8万穗、28.3粒、33.2克分别增加1.7万穗、2.9粒、1.9克,增产56公斤。

  2、小麦膜侧栽培机械。项目区内小麦膜侧栽培应用面积1820亩,在东凡示范区应用260亩。据98年大田调查,小麦覆膜后保墒效果好。据越冬测定,耕层土壤含水量增加5.2%,据2月4日小麦普遍受旱情况下测量0-10厘米、10-20厘米土壤含水量、地膜覆盖分别为12.2%、14.5%、14.9%,比大田同一深度的

  8.1%、10.3%、11.2%分别提高4.1、4.2、3.7个百分点,增加保墒效果33-50.6%。冬前及春季单株分蘖增加

  1.45-1.6个,次生根增加2.3-4.45条,单株鲜重增加1.53克,叶面积系数增加0.624亩,成穗增加0.9万穗,穗粒数增加3.5粒,千粒重增加1.5克,亩增产57.9公斤,增长19.6%。

  3、种子包衣剂应用。项目区内统一供种11.1万亩,占总面积的92.6%,其中包衣种子应用面积7.8万亩,示范区内应用率达100%。种子包衣具有良好的杀虫、杀菌和增产作用,据大田调查包衣的亩成穗35万穗,穗粒32.4个,千粒重34.1克,亩产328.7公斤,比未包衣的31.6万、31.2粒、34.0克、284.5公斤分别增加1.9万穗,1.2粒、0.1克,增产44.2公斤,增长15.5%。

  4、麦田全方位机械深松。为探讨这一新技术的应用,从项目区实施的98年麦田整地开始,我们设计了土壤全方位深松试验。据播种前土壤测墒,50厘米深土壤含水量深松的为16.2%,未深松的为13.1%,增加3.1个百分点,从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情况看,应用这项技术,冬前亩群体增加1.6万头,单株次生根增加0.2条,每亩成穗数增加0.8万,穗粒数增加1.4粒,千粒重增加0.6克,亩产增加24.6公斤,增产8.5%,这项技术的应用,为今后的蓄水保墒工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有关技术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三、旱地小麦综合技术应用效果

  1、较好地完成了项目要求指标,98年(属丰水年份)2000亩示范区内小麦平均亩产333公斤,较96、97两年平均亩产186.6公斤增产146.4公斤,增长78.5%,较98年全县小麦平均单产298.1公斤增产118公斤,增长54.9%。99年度(属特干旱年份)的小麦播种前8月23日至翌年春季3月18日,长达近六个月的罕见干旱使土壤严重缺墒据3月4日测墒,麦田5厘米土壤含水量为2.6%,10厘米为6.8%,15厘米为8.9%,25厘米为11.5%,严重制约小麦正常出苗、分蘖、盘根,返青和拔节。据99年3月份调查,示范区内一类苗700亩,占355,亩群体80万左右,单株头数6.6个,次生根6-7条,二类苗820亩,占41%,亩群体55万左右,单株分蘖4.7个,次生根3-4条;三类苗480亩,占24%,亩群体40万左右,单株分蘖2-3个,次生根1-2条。与常年相比项目区小麦苗情普遍低一个档次,且苗小根短根少,但与县东周边邻区旱地的麦田相比,小麦长势明显较好。项目区在大旱的情况下,小麦亩产193.5公斤,较全县旱地小麦单产135.3公斤,增产43.0%,较水浇地、旱地平均单产164.8公斤,增长17.4%。示范区今年毫米降水生产小麦可达0.45公斤,较建设前0.42公斤提高0.03公斤,增长7.1%。

  2、自然降水生产率明显提高

  据气象资料记载,陕县常年7-9月降水平均312.2毫米,项目实施的97、98年同期降水量分别为330.1毫米、329.9毫米,两年小麦播前降水好于常年。

  常年小麦生育期内(10-5月)降水214.2毫米,98年度同期为347.6毫米,比常年多133.4毫米。99年同期为100.7毫米,比常年少113.5毫米。

  若以上年7月至翌年5月底小麦收获降水推算每毫米降水生产小麦,则项目区98年小麦单产333公斤,降水677.6毫米,平均每毫米降水生产小麦0.49公斤,98年小麦单产193.5公斤,同期降水430.6毫米,平均每毫米降水生产小麦0.45公斤。98-99两年项目区每毫米降水生产小麦分别比全县同期的0.45公斤和0.38公斤增加0.04公斤和0.07公斤。分别是99年特大旱灾的'情况下,项目区内每毫米降水生产小麦比全县平均的0.31公斤,增加0.14公斤,增长45%。若与项目实施前的96、97两年每毫米降水生产0.42公斤小麦相比,也增加0.03公斤,增长7.1%

  我县农村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样本:平原村——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乡镇附近村——城镇化进程中的;山区村——贫困中的。

  根据政府部门的统计报告以及实际调查了解,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茶叶、食用菌、水果和蔬菜已经成为四个上亿元产值的全县农业主导产业。近几年来茶叶生产的发展尤为迅速,XX年产值达1.45亿。而新建成的浙南茶叶市场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茶叶市场之一,种植茶叶则成了平原乡如下面要提到的新兴乡广大农民增收的一个特色产业。

  而在中心城镇附近,传统的农产品简单出售所得早已不是农民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不少农民也赶着浙江省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大潮,许多农民转为从事工商等产业,有的甚至开始回过头来投资农业,致力于搞农业产业化,如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等。他们的收入主要是源于经营性收入、创业性收入以及财产性收入。

  此外,县内也有一些山区乡镇,其耕地面积少而且土地贫瘠,缺少合适的经济作物,本身工业又不发达,无法满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于是外出务工就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如象溪镇就是这样的典型。全乡耕地面积6172亩,而劳动力就有8855人之多,人均耕地只有0.7亩。全乡共有2396人外出打工,有的村甚至有一半以上的劳动力输出。

  现状及问题

  在实地调查走访的一些农户中,有几位的情况较为典型(调查记录见附)。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思考,发现了一些共同性的问题:

  1. 农民对于增收状况普遍不乐观,增收的偶然性、风险性过大。

  茶农们由于土地有限,无法扩大规模,增收渠道较窄,而且由于产业规模较小,过度依赖市场,而市场价格的涨跌将对其有致命影响。

  而从事二、三产业以及外出务工的农民也由于资金、市场、政策环境等对于增收前景抱谨慎态度。

  2. 教育投资成为一般农民家庭的最大支出。

  我县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已于XX开始全部免除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等以及其他大部分的农村行政事业性收费;我县将从XX年起逐步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制度。过去,按一般的农民家庭来算,大部分家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倘若是上小学或者初中,依赖家里的省吃俭用尚能基本维持,到了高中阶段则不然,在农村地区,一个高中生每年的学费和日常花费需要6000元(调查所得数据)左右。一般农民家庭的经济状况能承担的最多只能是一个孩子上高中的费用,并且倍感拮据;倘若孩子上了大学,便有很多家庭能经不起(在城市人看来并不算什么的)重负,

  3. 因病返贫的情况较为普遍,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待加强。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在我县已经实施一年,一般要求在县乡级以上医院就医方可凭有效证件报销一定数额以上部分金额的一定比例。对于多数农民来说,一般小病就是靠土方或者买些常用药,舍不得上医院。医疗保险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而真正去医院的农民,一般花费一两千的,按照规定只能得到一两百的保险金,只能算是杯水车薪。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由于我县财政力量有限,一是保障力度较小,二是以钱定人,农村低保应保未保率高达50%,值得政府有关部门引起重视。

  4.农村信用社金融信贷事业发展滞后。

  调查中,70%(调查所得数据)以上的农民认为“去银行信用社借款”麻烦或很麻烦。事实上,在全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普通商业银行考虑到向农民贷款数额小、难以集中、偿还困难等因素为避免风险根本不向农民个人发放贷款,基本上是“只收存款,不放贷款”的状况,而传统的农村信用社由于管理体制落后,没有有效的针对农民的贷款机制,对农民来说也是“贷款难”,虽然近两年国家针对这种状况进行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采取了很多新的措施,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看来收效不大。在农民资金短缺的时候,大部分农民选择“向亲戚朋友借款”或“其他门路自筹”。农民由于“借钱难”,家庭产业化经营发展不起来,致富之路随之变得曲折坎坷,这也日渐成为制约农村农民家庭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新兴乡茶叶产业化情况调查

  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农村税费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乡镇机构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医疗及教育体系改革、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及我省以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为目标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这一切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

  由于寒假时间有限,而且我县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从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县从业人员的73.5%,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未来几年我县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因此我把对调查的深入了解的方向定为前面提到的我县第一类农村——平原村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走访了我县茶叶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中的典型——新兴乡,并访问了政府有关工作人员。

  1.新兴乡茶叶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新兴乡经过几年的农业结构调整和筛选培育,形成了以茶叶为主的具有特色优势的农业主导产业。已有茶叶基地一万多亩,产值0.4亿元,高效茶园亩产值 超万元。全乡90%以上农户均从事茶叶产业,其中有10%左右的农户办起了茶叶加工企业,而手工作坊式的加工户更是遍地开花。该乡的茶青市场XX年交易量达6900吨,交易额4140万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茶青交易市场之一。品牌意识逐渐深入人心,规模较大的企业普遍重视品牌建设,努力树立本企业品牌。而在这方面,政府也给予大力扶持,连续几年投入上百万打造品牌,松阳银猴系列绿茶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其系列标准经过多次修订后,已开始申报省地方农业标准。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从XX年开始起步,运作还比较松散。通过茶叶产业的经营,该乡农民人均收入较之传统农业有很大提高,达4388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

  2.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土地问题

  全乡万亩茶叶基地中,除部分由企业主开发的农业基地外,绝大多数是由农户自主开发“一亩三分地”而连接而成的“百衲衣”。农户分散经营,既给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带来了巨大困难,也严重制约了科技推广和机械化生产,增加了劳动成本。如人工一项开支往往占一亩绿茶产值的四分之一,而机械采茶则可以提高功效4-5倍。而且分散经营使大多数农户一户独立完成产供销,无力影响市场供求和价格,导致产业的高风险。而大多数专业合作组织为“公司+农户”式运作,还未与农户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经常出现价高时农户自行销售,价低时企业又不愿按协议价格收购的矛盾。这些也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民增收亟需解决的问题。

  2)产业链问题

  全乡目前的茶叶加工企业由于自身基地有限,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产供销、农工贸联结不紧密,导致本身无法扩大规模。其他手工作坊卫生条件差,管理松散,导致农产品质量问题突出,甚至曾为松阳的茶叶品牌抹黑。由于规模的限制,使得该乡的茶叶加工能力受到了很大限制,许多农户种植的茶叶均以鲜销为主,结果把加工环节的巨大利润送给了外地的茶叶加工产业。而且大多数加工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仅限于初级加工,缺乏精细加工和深度开发,没有自己的品牌,产业链难以延长。另外,本乡的贩销队伍量少质弱,农产品外销多数依赖外地客商。而这本身也是产业链延长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吸收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还能解决土地紧缺农户分散经营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3)品牌问题

  打造品牌仅仅依靠政府是不够的,品牌需要规模化生产,专业化销售,需要政府、企业、农户的联手来打造。而我县目前虽有银猴系列品牌,有龙头市场,但是大多数企业的规模实力都不到要求,又缺少一支强大的农民茶叶营销队伍,使得我们的品牌无法很好的统领全县的茶叶产业,形成群龙无首的局面。

  三、对策建议

  政府除了使用有限的财政力量加大对农村发展农民生活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为做好规划引导,为农业发展提供体制创新上的指导与规范,提高农业产业合作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为农户提供有效的信息,一方面鼓励农户转向二三产业以解决土地分散经营的不足,另一方面又要引导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投资本县第一产业或提供服务,以实现产业之间的联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结构。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劳动力转移以减少农村人口以解决土地不足问题这两大解决农民增收致富的法宝结合起来。

  比如可以组织专业培训,鼓励农户外出开办农产品专卖店,并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借助茶道文化、茶博会、农展会等开拓品牌,增强本县农产品的营销力量。政府还可以与企业携手,建立权威的农产品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生产、价格以及气象气候信息,提供中长期市场预测分析,帮助农民按市场要求安排经营生产。

  在政府的有效引导下,农户应尽量加入行业合作组织,通过借鉴周围地区如金华温州等地的模式,并结合自身实际总结完善,以推进农业基地的标准化无公害生产和农业的合作化经营,以扩大产业的规模,延长产业链。只有通过转化和加工才能使农产品增值,创造品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而通过加工业以及后续的宣传销售等行业也能吸收一部分转移的劳动力,而这些行业的壮大又能增强我们的品牌实力,真正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实现整个产业的高效益。

  农业产业化还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科技兴农”、“生态农业”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比如可以借助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在全县茶叶产量总量扩大的同时进行茶叶产品的深度开发,利用生物科技提取茶叶中的特有成分,制成保健品、化妆品及其他相关产品。还应适时调整茶叶种植规划,实行标准化茶叶基地建设,推广机械化采摘作业,提高工效节约成本。

  四、总结

  调查的意义在于过程!调查的第一天,父亲就对我说。

  的确,农村的问题非常复杂,而我所了解的仅仅是一些皮毛,而调查的结果对于农村问题本身是毫无意义的,但调查的过程对于我,却是一种社会的历练,人生的展拓!

  中国目前有13亿人口,其中9亿农民,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必然的,“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也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共同的努力。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中华民族万众一心促农业发展的环境中,虽然中国农业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中国农村、中国农民的未来是无限光明的!

  五、 参考文献

  XX年、XX年新兴乡农村经济年报

  XX年、XX年象溪镇农村经济年报

  XX年松阳县政府工作报告

社会调查报告3

  一、调查课题:

  创造低碳生活

  二、调查人:

  张纪巍李晨琪

  三、调查来源

  1、居民生活问卷

  2、网上查阅

  四、调查目的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缓解生态恶化。

  五、调查内容

  1、现在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现代社会正处于高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虽然当前,不少的人们对低碳生活的意识已经开始转变,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减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断培养文明、责任的低碳方式。但仍有不少的人对低碳生活的观念还比较模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还难以改变。

  2、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不容易注意的几点:

  3、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取代电子闹钟;

  4、在午休和下班后关掉电脑电源;

  5、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

  6、选择晾晒衣物,避免使用滚筒式干衣机;用在附近公园等适合跑步的空气清新的地方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机上的45分钟锻炼;

  7、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8、在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等,这样可以节电。

  9、如果可以,尽量少看电视。建议多看书,既可节电,也可以增长知识。

  10、用剩的小块肥皂香皂,收集起来装在不能穿的小丝袜中,可以接着用。为了获得真实的资料,特地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从结果反映出的信息可以看出,居民对于低碳生活的知识概念知之甚少,甚至就连环境保护意识也很薄弱,这些情况的'发生,对于国家的环境保护行动的推进是十分不利的,普通民众对于生活的细节往往是忽略的,这就在不经意间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碳的额外排放,所以,我认为相关的机构应该加大这一方面的宣传力度,开展一些与基层适应的活动,调动人们对于低碳生活的热情。高中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篇4

  每天10点,到达地点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换好工作服,然后再自己的岗位上,向顾客推销自己的产品。由于是海苔,一般来说,都是小朋友比较喜欢吃的,所以我就缩小了自己的推销范围。把推销人群集中在小朋友和女生上。

社会调查报告4

  提高管理水平,坚持科学发展把新胜村建设成为全省一流的新农村示范点,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第二次飞跃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我镇新胜村作为市级新农村示范点,农村经济在日光温室产业的推动下,基本实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制约全镇经济发展的瓶颈以及影响农村稳定和持续繁荣的因素依然很多,新农村建设还有许多新的问题和情况亟待解决,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

  一、基本情况

  新胜村地处古浪县城北部36公里,土门镇区西北部2公里处,全村现有15个村民小组,814户,3744人,劳动力1492人,耕地面积9096亩,其中水浇地6700亩,旱地2396亩,属典型的川区井河混灌区。20xx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712元,比20xx年增加1000元。20xx年完成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xx年被列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产业开发势头良好,农民收入显著提高。充分发挥本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交通运输便利等条件,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把发展日光温室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有效途径,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累计建成日光温室520幢,全村60%以上的农户都有了日光温室。日光温室产业给全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xx年,全村仅日光温室蔬菜销售收入就达到300多万元,人均增收8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6%。同时,大力发展陆地蔬菜、玉米制种、啤酒大麦、优质小麦,地膜覆盖率34%,各类蔬菜782亩,优势作物种植面积达8500多亩,占播种面积的93.4%。

  (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公益事业发展迅速。近三年来,新胜村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改造中低产田8200亩,衬砌渠道45.4公里,修建渠系建筑物54座,埋设低压管道11公里,配套维修机井10眼,改造田间机耕道路16公里,埋设自来水入户管道14.8公里,自来水入户率达90%以上。新建砖木结构村级活动场所275平方米;建成中国移动村村通示范工程,电话入户率达到95%;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以上;新建新胜完全小学教室9间204.75平方米,硬化校园2500平方米,新建卫生保健所间60平方米,配备医疗设备;建成拥有8组书架、3000册图书、4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全面落实农村”两免一补”、”粮食直补”、五保户供养、农村居民低保、特困户救助等各项惠农政策,农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三)村庄改造稳步推进,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乡村道路硬化和小康住宅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完成了4.6公里的乡村道路硬化,将全村规划为朱庄片(胡上、胡下、朱庄、李庄、李家台)、沟南片(沟南、沟北、巷道、暖泉)、程西滩片(建东、建西、西湾、程西滩)、朱西滩片(朱西滩、宁东、农科)四个集中居住区,鼓励有条件的住户结合旧房改造迁入新区,并逐步改造原住宅区,进行以”改院、改水、改厨、改厕”和”净化、美化、绿化”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工程建设,指导和帮助80户房屋自建新建农户完成住宅设施配套,集中规划新建小康住宅20幢,200户的改水改厕工程全部开工建设。设立党员村容村貌整治岗,通过检查整治和引导,群众逐渐有了自觉维护和改善村容村貌的良好习惯。组织群众整修乡村道路11公里,义务植树4万多株,维修渠道12公里。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动用农用车清理村组”三堆”,填埋”四坑”,清除残墙破壁230米,柴草乱放,农家肥乱堆,垃圾乱倒的现象基本消失,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四)扎实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根据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镇、村两级积极与市县劳动、农牧、文化、就业等单位联系协调,以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和劳务技能为主,组织相关培训和讲座36场次,截至目前,完成农民技术培训1600多人次,劳务技能培训300人次,全村劳动力科技培训率和劳务输转技能培训率达到85%以上,户均掌握1—2门农业生产技术,劳务输转人员掌握1—2门就业技能,涌现出了众多农业科技方面的”土专家”、”田秀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持。

  (五)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在班子建设上,始终坚持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的民主选拔。充分发扬民主,引导群众真正把有文化、有能力、有激情、组织上可靠、作风上硬朗、工作上热心、思想上创新的优秀村民选拔到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加强班子建设,按照”五个好村党支部”的工作标准和要求开展工作,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在工作方法上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事项,坚决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进行民主决策,实现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在村务管理上,坚决执行”六项制度”,村务、财务等项目公开,做到管理透明,监督及时,各项工作逐步纳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六)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新胜村坚持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深入开展争创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科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改变农村的各种生活陋习,努力创造一个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用制度来规范文明意识,制定完善并印发了村民公约、文明守则、种植和畜禽圈养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公共设施管理制度、村民小组长职责、党小组长职责等;通过教育来提高文明意识,利用图书室、法制宣传栏,引导村民学文化、学科技、学法律,督促村民遵守村规,遵守公德,遵守法纪,通过表彰来鼓励,近三年来,新胜村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对先进村民小组、优秀村干部、先进个人、日光温室种植示范带头人、贡献突出农户,”五好”文明家庭进行了表彰,在春节农闲时,村民自发组织的锣鼓队,秧歌队,舞狮子,玩花轿,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新农村试点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以省、市、县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群众发展意识不强,在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主导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中,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二是主导产业虽具一定规模,但效益不平衡,特别是日光温室,每座日光温室收益高的可达2万元以上,低的仅4000多元,带动作用不强。三是缺乏项目支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自来水、村组道路、群众生活用电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四是群众整体素质不高,致富能人、小康建设带头人等队伍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对策建议

  (一)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力争户均经营一座日光温室,户均养殖量在20头(只)以上,提高农民收入。

  (二)在土地承包的经济体制框架内,根据群众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做好耕地的`保护。在土地征用中,让失地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有序组织有技能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年组织输出800人(次)以上,积极引导有一技之长的返乡农民,建业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三)整合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在全面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发展合力。整合资金,争取多项资金整合捆绑,集中用于新农村建设。特别是在小康住宅建设等方面,争取加大扶持力度,按照规划高标准建设。

  (四)争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朱庄、建西、朱西滩等村组道路硬化、农电线路改造和人饮安全入户工程,彻底解决有路路难行、有电灯不亮和有水水不通的问题。

  (五)加大农民培训。围绕日光温室种植技术、大田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外出务工人员职业培训技能等重点内容,依托县镇各类培训机构,通过聘请市县专家讲座、”田秀才”“土专家”手把手传授等方式,提高群众科技水平。

  (六)加大小康住宅建设力度。通过项目扶持新建一批、适当补贴改造一批、群众自筹翻新一批等多种方式,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同时注重环境整治,组织和发动群众及时清理”三堆”,整治环境,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形成制度,彻底整治脏、乱、差,改善村容村貌。

  (七)积极倡导文明高尚的社会风尚和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的开展”文明户”、”文明家庭”、”好儿媳”等评选活动,鼓励、引导和带动群众崇尚文明,营造祥和、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八)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健全财务管理、村务公开等各项制度,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和水平,村级事务和管理公开透明运行,真正体现广大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权利,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交给人民。不断提高科学管理和科学发展的能力,把新胜村建成全省一流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社会调查报告5

  以前奶奶上菜市场买菜的时候,我总会紧紧地跟在她那只旧旧的菜篮子后面,回家时,会和菜篮子一样,满载着快乐回来,环境污染社会调查报告。而现在,一切都像是不同了,奶奶上街会只带上钱,回家时,我只好帮她拎那一个个塑料袋,一丝改变,也透着一丝无奈。 是啊,塑料袋转眼间就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东西。不错,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次性”器具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中。但是,在“简单、方便”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们随手扔下的一个胶袋、一个快餐盒、或是其他的一次性器具所影响的后果?白色污染的情况也不容忽视啊!

  希望我们的这个调查报告,可以使一些还未懂得“白色污染”的严重性的人成为未来的环保标兵!还以地球一片净土!

  一、“白色污染”怎样形成?

  而这些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则主要用“添埋与焚烧”这两种方法处理。

  但是,埋入地下的塑料制品,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失去肥效,寸草不生,而焚烧塑料(尤其是含氯塑料)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二、“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存在两种危害:视觉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污染指的是塑料袋、盒、杯、碗等散落在环境中,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环境的美感,调查报告《环境污染社会调查报告》。

  “白色污染”的潜在危害则是多方面的。

  1、 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和塑料袋盛装食物严重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当温度达到65℃时,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中的有害物质将渗入到食物中,会对人的肝脏、肾脏及中枢神经系统等造成损害。

  我们现在用来装食物的超薄塑料袋一般是聚氯乙烯塑料。早在四十年前,人们就发现聚氯乙烯塑料中残留有氯乙烯单体。当人们接触氯乙烯后,就会出现手腕、手指浮肿,皮肤硬化等症状,还可能出现脾肿大、肝损伤等症。在我国,我们用的超薄塑料袋几乎都来自废塑料的再利用,是由小企业或家庭作坊生产的。这些生产厂所用原料是废弃塑料桶、盆、一次性针筒等。生产时,首先用机械把原料粉碎成塑料粒子,再把塑料粒子放在一个水池里清洗(名曰消毒),取出来晒干,再用机械把它压成膜,制成各种塑料袋。每次吃饭时,就有不少人用塑料袋装饭菜,他们不知道这种行为不仅危害环境,也危害自己的身体。

  2、 使土壤环境恶化,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的降解时间,通常至少需要20xx年。农田里的废农膜、塑料袋长期残留在田中,会影响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抑制农作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农作物的减产。若牲畜吃了塑料膜,会引起牲畜的消化道疾病,甚至死亡。

  3、 填埋作业仍是我国处理城市垃圾的一个主要方法。由于塑料膜密度小、体积大,它能很快填满场地,降低填埋场地处理垃圾的能力;而且,填埋后的场地由于地基松软,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很容易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危及周围环境。

  4、 若把废塑料直接进行焚烧处理,将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塑料焚烧时,不但产生大量黑烟,而且会产生二恶英——迄今为止毒性最大的一类物质。二恶英进入土壤中,至少需15个月才能逐渐分解,它会危害植物及农作物;二恶英对动物的肝脏及脑有严重的损害作用。焚烧垃圾排放出的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的一个极敏感的问题。 三、不应该用纸制品代替塑料制品

  另外,由于一次性塑料餐具难降解,现在许多城市都推广使用绿色餐具——纸制餐具,原理是纸制品的组成物纤维素能被微生物降解。但是,用纸制餐具代替发泡塑料餐具亦不明智。首先,纸制餐具同样也会带来视觉上的污染。它们的降解速度并不快,往往在几十天甚至几个月内也不会降解彻底。其次,制纸制餐具时,除用到草浆、稻浆外,还要加入1/3左右的木浆,若全面推广,势必造成大量木材的消耗,导致森林砍伐的加剧。而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3.92%,人均占有森林面积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7.2%。第三,制纸浆历来是耗水大户、耗能大户及排污大户。造浆工艺需大量水,而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若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流中,会引起水污染;纸制餐具成型后需立即烘干,这就需要耗大量能。而我国能源结构是以燃煤为主,这样就会增加空气中so2的含量,引起酸雨。

【社会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社会的调查报告01-08

关于社会的调查报告11-03

社会文明调查报告03-13

社会体育调查报告03-27

社会2022调查报告12-30

社会状况的调查报告11-18

社会诚信调查报告03-29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06-11

社会调查报告06-09

社会现象调查报告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