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一发千钧成语故事

时间:2021-03-21 11:18:42 成语 我要投稿

一发千钧成语故事

一发千钧成语故事1

  释义

一发千钧成语故事

  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一根头发吊着千钧重物。比喻极其危险或形势非常危急。

  出处

  汉·班固《汉书·枚乘传》。

  故事

  公元前151年,汉景帝刘启即位。第三年,吴王刘濞因不满中央政权削减诸侯王封地的措施,便联合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州等诸侯王起兵叛乱。这就是历史上的“八王之乱”。

  当时在吴王刘濞宫廷里任郎中的枚乘反对刘濞叛乱,曾进行过劝阻,呈上《谏吴王书》,书中采取比喻的方法暗示刘濞不要冒险。他说:“形势危急就像一根细线在高空中悬挂着千钧的重物,下垂的地方又是深潭,非常危险。在这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您如果能倾听忠言相劝,国家就可以转危为安了。”

  可是刘濞根本听不进去,终于联合其他诸侯反叛了。事实正像枚乘所预计的,“八王之乱”很快被平定了。他对吴王劝谏的比喻,成为“一发千钧”的成语,这个成语也可作“千钧一发”。

一发千钧成语故事2

  西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文学家名叫枚乘,他擅长写辞赋。一开始,他在吴王刘濞(bì)那里做郎中,没想到刘濞是个有阴谋的人,他一直策划着要反叛朝廷。枚乘知道以后,就写了一封名叫《谏吴王书》的信给刘濞,很严厉地劝阻吴王说:“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那意思是说,你要做的事,就像是在一缕头发上,系上千钧重的东西,上面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边是无底的深渊,这种情形,就是再愚蠢的人也知道是极其危险的。如果是上边断了,那是接不上的;如果坠入深渊,也就再不能取上来了。而大王你反叛汉朝,就如这缕头发一样危险啊!

  可惜的是,枚乘的忠告并没有被刘濞所采纳,他只好离开吴国,去梁国做了梁孝王的门客。

  到了汉景帝时,吴王纠合其他六个诸侯国谋反,史称“七王之乱”,结果很快就被平定了。吴王的野心最终也没有得逞。

  后来,人们将《谏吴王书》中的“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缩略变化为成语“一发千钧”或“千钧一发”。发,指头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合三十斤,千钧就是三千斤。把三千斤的`重量吊在一缕头发上,比喻形势非常危急或极其危险。

一发千钧成语故事3

  1 一发千钧的成语故事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皇帝,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结识了一个老和尚,这位和尚聪明达理,和韩愈很谈得来,而韩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这位和尚往来比较密切,因而外间的人都传说韩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几道),当时做着尚书,是最信奉佛教的。也为了得罪宪宗皇帝被贬谪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听到人们的传说,说韩愈已经信起佛来,他有点疑惑,因为他知道韩愈是反对信仰最力的人,为此,他特地写了一封信去问韩愈。

  韩愈接到孟几道的信后,知道他与和尚往来,才引起别人发生了误会,马上回信向孟几道加以解释。而且,韩愈对当时在朝的一班大臣们,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来蛊惑皇帝,大大加以评击。他对皇帝疏远贤人,使儒道坠落,颇为愤慨。信中有这样的话:“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共危如一发引千钧……”

  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极危险的地步,好像一根头发,系着一千斤重的东西。现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险的事情,往往就拿这句话来形容。

  这则成语见韩愈给孟尚书书,有:“共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洼以微灭。”之句。

  2 一发千钧的成语故事材料

  【注音】yī fà qiān jūn

  【解释】危险得好像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出处】《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用法】作谓语、定语

  【近义词】危于累卵 燃眉之急

  3 一发千钧的成语故事点评

  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韩愈劝阻,便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一帮大臣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来蛊惑皇帝,只有韩愈敢于说真话,敢于为儒家发声,韩愈对于皇帝疏远贤人,使儒道坠落,颇为愤慨。韩愈忧国忧民,却没有得到重用,非常可惜。

  一发千钧的成语故事讲的是韩愈非常反对佛教,而当初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皇帝,就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而孟郊以为韩愈也信佛教,便写信询问,原来韩愈没有信佛教,对佛教还是一样的抨击。

一发千钧成语故事4

  【出处】

  《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成语故事】

  韩愈,字退之,唐朝邓州南阳人,是当时的大文豪,主张文以载道之说,以复古为革命,用散文代替骈文,影响当时及后代非常大,所以有文起八代之衰之功劳,他很反对佛教,唐宪宗派使者要去迎接佛骨入朝,他上表谏阻,得罪了皇帝,被贬到潮州去当刺史的官,他在潮州结识了一个老和尚,这位和尚聪明达理,和韩愈很谈得来,而韩愈在潮州又很少朋友,所以和这位和尚往来比较密切,因而外间的人都传说韩愈也相信佛教了。

  他的朋友孟郊(几道),当时做着尚书,是最信奉佛教的。也为了得罪宪宗皇帝被贬谪到吉州去。到了吉州后,他也听到人们的传说,说韩愈已经信起佛来,他有点疑惑,因为他知道韩愈是反对信仰最力的人,为此,他特地写了一封信去问韩愈。

  韩愈接到孟几道的信后,知道他与和尚往来,才引起别人发生了误会,马上回信向孟几道加以解释。而且,韩愈对当时在朝的一班大臣们,信奉佛教,不守儒道,一味拿迷信来蛊惑皇帝,大大加以评击。他对皇帝疏远贤人,使儒道坠落,颇为愤慨。信中有这样的话:“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共危如一发引千钧……”

  这是比喻一件事情,到了极危险的地步,好像一根头发,系着一千斤重的东西。现在一般人凡是遇到最危险的事情,往往就拿这句话来形容。

  这则成语见韩愈给孟尚书书,有:“共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洼以微灭。”之句。

  【造句】

  1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爸爸一个箭步跨过来,把我推在一边,自己却被那几块石头刺伤了脸。

  2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我想起了跆拳道中的上胳挡,我的手习惯性地遮住了脸。

  3 正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一位不知名的解放军战士奋不顾身跳进冰冷的河水中,救起了落水儿童。

  4 有他们的印象中,过去三年,德国曾尽可能地多次抵制援救措施,而却在这千钧一发时刻,做出了妥协。

  5 一不小心被一块石头勾倒,结果他跟一个皮球似地一骨碌滚到了草丛里,眼看就要撞到了大树了,千钧一发之际丁丁来了个急刹车。

  6 正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老班开会回来了。

  7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时,妈妈跑了过来,伸出手来抓住了我,并把我拉了上来。这时,我已吓得魂不附体了。

  8 会议纪要称,这是个"千钧一发"的时刻。

  9 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曾会懂得执着的人拥有隐形翅膀。把眼泪装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可以在疲惫的时光,闭上眼睛闻到一阵芬芳。

  10 千钧一发:就在要撞车的千钧一发的时候,司机紧急刹住了汽车。

一发千钧成语故事5

  【注音】yī fà qiān jūn

  【典故】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汉书·枚乘传》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

  【解释】发:头发;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危险得好像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结构】主谓式

  【相近词】危如累卵、危在旦夕、燃眉之急

  【相反词】稳如泰山

  【同韵词】管鲍分金、豺狐之心、改过自新、土偶蒙金、大匠运斤、上下同心、疏不闲亲、蕙质兰心、抱火寝薪、越古超今、......

  【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著名文学家枚乘,他擅长辞赋,他在吴王刘濞手下作郎中,刘濞想反叛朝廷,枚乘劝阻他说:用一缕头发系上千钧重的东西,上面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边是无底的深渊,这种情景就是再愚蠢的人都知道是极其危险的。

  【示例】际兹一发千钧,全国国民宜各立所志,各尽所能,各抒己见。 鲁迅《二心集·沉滓的泛起》

  【其它使用】

  ◎ 人们常用的数字很多,譬如有关一字的成语,就有三四十条,如'一发千钧'、'一衣带水'、'一鼓作气'、'一曝十寒'……关于'三''九'的成语也不少,并不是人们特别钟爱七数。"

【一发千钧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寿陵失步成语故事11-01

美轮美奂成语故事10-29

惩羹吹齑成语故事10-22

肝脑涂地成语故事10-22

以卵击石成语故事10-11

弄巧成拙成语故事10-10

如泣如诉成语故事10-10

废寝忘食成语故事10-09

随遇而安成语故事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