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天宫二号宇航员是谁?

时间:2022-03-24 11:16:38 BBS论坛 我要投稿

天宫二号宇航员是谁?

  很多人会问天宫二号的宇航员是谁,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提供的解答,快来看看吧。

天宫二号宇航员是谁?

  天宫二号宇航员名单

  宇航员要神州十一号宇宙飞船送上去与天宫二号对接的。天宫二号只是个实验仓目标飞行器。所以天宫二号的宇航员就是神州十一号的宇航员景海鹏和陈冬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对接成功 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

  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9日凌晨与天宫二号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合体后,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神舟十一号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包含一系列的步骤,要让两个8吨多的“大家伙”在每秒7.9公里左右的飞行速度下完美对接在一起,这个过程仿佛就是在太空中穿针引线。

  在经过5次变轨后,神舟十一号到达天宫二号后方约52公里左右的位置,这两个8吨重的“大家伙”进入自动控制状态,由飞船加速追赶天宫二号,为了安全起见,两个“大家伙”在距离5公里、400米、120米和30米共四个停泊点处减速调整。

  在神舟、天宫追追停停的过程中两名航天员并没有闲着,他们首先回到返回舱穿上航天服并将返回舱和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关上。等到在相距120米的停泊点处,两名航天员处于随时备份状态,准备手动控制干预。到相距30米的停泊点处,神舟十一号飞船伸出捕获索,伸到天宫二号上面,之后捕获索慢慢收缩,将飞船和天宫慢慢拉近,然后进行交会对接。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于9月15日晚上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已在轨运行一个多月。天宫二号有效载荷进入太空后,陆续进行了加电自检、在轨初始状态设置和初步功能测试,各有效载荷和在轨支持设备运行正常,性能稳定,状态良好。

  神舟十一号是于10月17日早上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生升空,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在今天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进驻天宫二号,组合体将在轨飞行30天。期间,2名航天员将按照飞行手册、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进行工作和生活,按计划开展有关科学实验。完成组合体飞行后,神舟十一号撤离天宫二号,并于1天内返回至着陆场,天宫二号转入独立运行模式。

  【拓展】天宫二号技术成果

  技术创新

  1、在密封舱漏率、结构形式及结构重量方面开展了多项大胆创新,提出了“整体壁板式”密封舱结构方案,使结构重量降低了20%多。

  2、研制出了直径3米多的薄壁飞船结构,满足大空间及轻巧结实的要求,同时制定出严格的生活区和仪器区噪声控制指标,以最大限度把噪声控制在最小的指标范围之内。

  3、针对空间实验室阶段目标的诸多变化,为热控系统增强了适应能力,实现压气机温度接口的精确控温和密封舱温度的精确调节;智能化的热控核心控制设备实现了热控设备在轨故障的自主诊断、隔离和处置,实现了“空调系统”的高可靠性[20]。

  太空保障

  1、装载了空间科学研究与空间探测、对地观测及地球科学研究和应用新技术试验等领域的14项空间应用载荷,以及航天医学实验设备,将开展多项空间科学试验活动;

  2、对推进分系统管路进行适应性改造,增加配置压气机等设备,用于同货运飞船配合完成推进剂补加技术验证;

  3、对载人宜居环境进行了优化设计,改善了就餐和睡眠环境,增加了锻炼设备和娱乐设施,这些变化,可以使航天员30天的天宫生活更加舒适、更加便利、更加丰富多彩;

  4、搭建了由机、电、液等部件组成的液体回路验证系统,以及机械臂操作试验终端等,开展在轨维修试验,将为后续空间站在轨维修设计积累经验[12]。

  科研成果

  量子密钥分配

  天宫二号搭载的量子密钥分配试验空间终端,通过高精度自动跟瞄(ATP)系统与量子密钥分配地面终端配合,在地面站与目标飞行器之间建立起量子信道,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空—地量子密钥分配试验。

  该试验率先在中国国内突破了量子密钥分配相关关键技术,并得到了在轨验证。成功实现了天地双向高精度跟瞄、量子密钥分配、激光通信。

  伽马暴偏振探测仪

  天宫二号携带了国际首台宽视场、高效率的专用宇宙伽玛射线暴(GRB)偏振探测仪器,共探测到55个伽马暴,观测到蟹状幸运脉冲星的脉冲信号,并在国内首次利用脉冲星信号实验定轨,定轨精度约为10千米,探测到了若干太阳X射线暴。

  热毛细对流实验

  天宫二号上,中国首次开展了空间微重力条件下的热毛细对流实验,研究了在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热毛细对流的失稳机理问题,拓展了流体力学的认知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突破并掌握了微重力环境下的液桥建桥、液面保持和失稳重建等空间实验关键技术,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微重力流体科学的空间实验能力和技术水平。

  综合材料实验

  天宫二号开展的综合材料实验其中大部分样品均为国际上首次实验,如新型纳米复合光学材料、高性能热电转换材料、多元复相合金等,该实验的主要成果有:

  1、生长出高质量的材料晶体,验证了新的材料制备工艺,获得了多项材料科学实验新发现。

  2、在重要功能晶体等材料方面,空间制备的样品性能得到明显提升或微观组织结构得到改进。

  3、基于空间测量、实验和地面实验数据,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空间材料实验炉的热环境仿真计算模型,获得了空间微重力与地面重力环境下炉膛内气体压力对炉膛最高温度影响的`基本规律,使我国空间材料科学实验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拟南芥和水稻

  拟南芥和水稻由神舟十一号运至天宫二号,并在开展了培养实验。

  该实验采用人工光照、高效的水循环、标记踪迹,6个月便完成了我国首次“从种子到种子”高等植物全周期培养实验。

  中国在本次实验中,首次发现拟南芥在空间长日条件下开花明显延迟;首次发现微重力条件下植物寿命比地面对照组植物寿命极大地延长;首次发现空间微重力对于水稻吐水及其向性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同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利用植物开花基因启动子带动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首次发现空间微重力环境显著促进了叶脉网络的发育。

  有效利用空间有限资源进行最大化的植物生产提供了重要证据,为人类长期探索空间提供了保障。

  空间地球科学及应用

  天宫二号借助多台遥感设备,取得了丰硕的科学成果及显著应用效益,主要为:

  1、多角度宽谱段成像仪是集宽波段光谱和多角度偏振成像的新型综合遥感器,在中国国内首次实现了12个多角度光学偏振遥感技术新体制验证,开拓了获取重要的陆地、海洋、大气信息的新途径。

  2、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是国际首个用于海洋观测的宽刈幅三维雷达成像高度计,采用短基线、小角度干涉、新型高度跟踪、孔径合成结合的创新技术。新一代雷达高度计的发展方向,对于整体提升我国海洋环境监测、预测和预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多波段紫外临边成像仪是中国首个具有紫外临边观测能力的载荷,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大视场,对全球中层大气进行紫外环形、前向临边辐射特性的同时探测。其获得了全球大气密度、臭氧和气溶胶垂直结构及三维分布,在大气痕量气体监测、大气与环境预报、空间天气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技术验证

  天宫二号在任务期间完成了多项技术验证,主要为:

  1、在空间飞行器上释放伴飞卫星。开展伴星释放、驻留和伴随飞行试验,获得了清晰的组合体图像,同时也进行了微小卫星新技术试验和验证。

  2、通过开展人机协同的空间精细操作机械臂试验,中国首次实现人机协同在轨维修任务,建立了集信息管理、手动控制、遥操作和自主控制一体化的人机协同在轨维修系统,形成典型人机协同体制,为未来空间站仿人型机器人研制打下了技术基础。

  3、还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配合,实现了中国航天器推进剂在轨补加任务,全面突破和掌握了相关技术,对后续空间站阶段的推进剂补加进行了完整验证。

【天宫二号宇航员是谁?】相关文章:

是谁写的情书感人故事11-09

你的工资是谁决定的09-22

社会保险的主体是谁09-24

元旦节的由来是纪念谁01-01

中元节是纪念谁的节日12-09

试用期后,该走的是谁11-04

趣味测试:你是《匆匆那年》里的谁?01-06

职场食物链:最底端的那个人是谁08-30

2017天津文科理科状元是谁?多少分?06-27

《天宫课堂》观后感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