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习惯研究报告

时间:2023-03-07 12:55:53 其他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习惯研究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习惯研究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习惯研究报告

习惯研究报告1

  这是关于工作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我们研究的市级“xx”规划课题“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到目前已运作两年,这期间在区教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校领导及校教科室的指导下,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历两年的思考、研究和实验,已达到预期效果,初步完成了研究任务,现就实验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和关心支持是搞好课题研究的动力。

  科研兴校,科研兴园已在北门小学唱响,领导非常支持教师参与课题实验工作,从我园课题立项以来,受到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教科研室每学期都进行科研督导、检查、验收,并请区教科室专家进行指导,如实验方案的修改,资料的汇编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我们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目标,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更广更深的指导。

  二、落实组织机构,保证课题的开展。

  1、成立课题小组

  刘真园长:主要负责课题的行政领导,组织管理资金疏通等工作。

  孙玉梅:负责撰写实验阶段性计划、总结、实验报告、工作报告、收集汇编资料。

  2、实验教师分工明确

  中、小班一线教师主要负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

  大班一线教师主要负责幼儿学习习惯,交往能力,文明礼貌等习惯的研究。

  三、加大资金投入,为课题实施提供保障

  为了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供理论学习机会,学校为每人提供100元的订阅杂志,鼓励教师自费订阅杂志。为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创设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学校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投资50多万元,每班配备电脑,提供教师收集信息的条件,又配备了综合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科学发现室,充实各班区角活动内容,幼儿在这里学习合作、交往、学习、帮忙、分享和探索,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里渐渐萌发—实践—形成,老师在这里观察、记录、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写了许多的教育活动笔记和活动观察记录,为教师的论文写作提供了大部分素材。

  四、健全制度,强化激励机制、规范研究过程。

  在开展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前期有规划,中期有记录,后期有总结,积累原始资料,立足本园实际实际进行实践,以实践—理论—再实践来验证我们的过程。

  (一)健全制度。

  1、管理制度:

  a课题研究过程包括开题、计划分解、操作实施、中期总结汇报、补充拓展、材料收集。

  b市级课题每学期不少于6节实验课。

  c接受校教科室对课题研究过程的监督、检查,并定期向校教科室汇报课题进行情况接受其指导。

  2、目标考核制度:我校不仅将教师的教育教学常规纳入年度考核目标,还把课题按省、市、区等级别纳入考核制度。

  3、学习制度:课题组成员定期进行理论学习、培训,写出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

  4、资料收集制度:由专人负责收集资料、验收并归档。

  (二)规范研究过程。

  实验资料反映了实验研究的过程,是原始资料,是以后实验效果推广的依据,实验课题一启动,就布置每学期资料。每位教师每学期不少于10000字段理论笔记,每周教育活动笔记,观察笔记,每周一上一节养成教育课,每学期至少追踪调查一名幼儿,有关幼儿行为习惯的论文,实验总结或经验交流,两篇有理论价值的中心发言,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好要收集一名养成教育的名言,一首儿歌,一首歌曲,或者一幅图片,一个谜语等,还要根据本班幼儿实际情况自编一首儿歌。两年下来,经过教师的辛勤努力,我们编了幼儿养成教育教师使用的大班、中班、小班的手册(见附录),以及家长使用手册等,更好地指导教师、家长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从而也更加规范了实验过程的实效性。

  五、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

  针对实验课题的要求,我们制定了积极可行的实验方案,每阶段实验课题完成目标、方法、步骤,规定每单周三下午进行教师总结,具体做法: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指导的高度。

  俗话说,没有理论的高度,就没有研究的深度。为使实验课题的研究深入有效,我们加强理论学习,具体做法,每位教师每天理论学习时间不少于半小时,有关实验课题的理论笔记每学期不少于10000字,课题主持人每周向实验教师推荐理论学习的内容,每位教师每学期两篇优秀的中心发言。针对理论学习的需要,学校出资订阅了《幼教园地》、《学前教育》等杂志。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杂志,教师们积极性很高,她们自费订阅到《学前教育研究。、《幼教导读》、《幼儿教育》、《幼教博览》等,这些杂志给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提供了好多理论依据,对教师们科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我们采取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讲座、辅导与总结交流相结合,检查与评比相结合的办法,形成了学习制度,提供了学习质量,通过学习,全体教师提高了认识、更新观念,增强了课改意识。

  (二)外出学习,拓宽思路。

  在理论学习中,我们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听取上海幼教专家陈教授、闻教授的讲座,外出参观一类以上幼儿园,借鉴和引进各地教师的教学改革经验,分别听取她们的优质课,观摩课以及公开课,听取专家的报告,从中既学到了理论,又有经验和做法,学习回来及时谈心得与体会,谈如何转化为自己的工作思路,同时,鼓励教师在教学工作大胆实践,积极探索,从而推动实验向纵深发展。

  六、课题初步效应。

  通过两年的悉心研究和探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已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从前评价一位教师要看教师执教能力,优质课怎样,论文多少,理解使用教材的能力如何,现在评价教师不但要看专业技能还要重视教师个人素质,行为习惯,从衣着到言行,从能力到态度,教师在整个从教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学会运用,做幼儿知识技能的点播者,行为习惯的楷模。

  (二)家长教育新闻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家园互动合作让家长了解到幼儿良好习惯,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使人终生受益,现在的家长不再仅仅关心幼儿学了几个拼音,而是谈论孩子如何爱看书,如何懂事,在家能让家长省心、放心,尤其一部分缺乏育儿知识的家长从对幼儿园活动的置之不理到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有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把自己开的麻将社都关闭了,从事更加有利孩子健康、发展的职业了。

  (三)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培养、发展及巩固,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采取了设计游戏,引导幼儿;正面教育,鼓励幼儿;坚持不懈,观察幼儿等措施,采用了情景教育法、家园对照法、大小互动法、五星奖励法、表扬法、榜样法、沟通法等方法,增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规范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行为,使幼儿的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礼貌习惯、交往习惯等,这些将使幼儿终生受益。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尽量把工作做细、做好,为一线教师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指导,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这只是我在工作中的一点点积累,还够不上经验所谈,如有朋友来访,欢迎提宝贵意见。

习惯研究报告2

  习惯性违章是诱发责任事故的土壤和温床。根据有关资料统计。电力企业80%以上的责任事故是由习惯性违章的引起的。因此反习惯违章工作越发显得重要。

  为了预防事故,更加有成效开展反习惯性违章工作,需对反习惯性违章若干问题加以研究探讨,并上升到理性认识。

  所谓习惯违章,是指那些固守旧的不良作业传统和工作习惯,违反安全工作规程的行为。习惯性违章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章行为,它实质上是一种违反安全生产工作客观规律的盲目的行为方式,或没有认识,或随心所欲,但都习以为常,习惯式自然。

  1.习惯性违章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按照违章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 是习惯违章操作,既那些在操作中,沿袭不良的传流习惯做法,违反安全规程规定的操作技术或操作的顺序,例如,《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对倒闭操作的顺序,要领和安全事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按理说规程已颁布多年,操作人员应该养成按规程办事的.习惯,但事实上,不在模似图板预演,不标示设备实际状态,不执行复诵制,不执行监护制等不良习惯,屡屡出现,致使习惯性违章操作行为造成误操作或人身份无事故的直接原因。

  (二) 是习惯性违章作业,即违反安全规程,按照不良的传统性习惯,随心所欲地进行生产或施工活动。

  (三) 是习惯性违章指挥,既负责人在指挥作业过程中,违反安全规程的要求,按不良的传流习惯进行指挥的行为。

  2.习惯性违章的危害性

  我们可以把违章分为习惯性违章和偶然性违章。以电力系统为例,习惯性违章与偶然违章相比,习惯性违章造成事故的机会更多,概率更高,因此危害性更大。这么说并非主观臆断,而是由于习惯性违章诸多特点决定的。

  (一) 习惯性违章具有一定的顽固性。

  习惯性违章是由一定的心理定势支配的,并且是一种习惯性的动作方式,因而它具有顽固性,多发性的特点,往往不容易纠正,。只要支配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心理定势不改变,习惯性动作方式不纠正,习惯性违章行为就会反复发生,直到行为人受到事故的惩罚。

  (二) 习惯性违章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往往不是行为者有意所为,而是习惯自然的结果,而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由于人们看得多了,习以为常,所以,根本没把它当回事。“身在险中不知险”,容易使人为违章现象丧失警惕性。

  (三) 习惯性违章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它会危害几代人。据对现有的一些职工存在的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分析,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惯行为方式,不是他们自己发明,”而是从老职工身上“学来的”。

  (四) 习惯性违章具有一定排他性。

  有些习惯违章的工人,对安全规程本学不进,不遵守,总以为自己的习惯方式“管用”,而安全规程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结果,必然严重地妨碍安全规程的贯彻执行。综上所述,习惯性违章与事故之间已经构成了因果关系,换句话说,习惯性违章是造成事故的一大根源,一些事故是习惯性违章的必然结果。据统计,电力行业70%~80%以上的人身死亡事故是习惯性违章造成的,而且有一惊人相是似之处,就是某些单位现在发生的事故,在过去曾经发生过;造成事故的原因也基本相同,这就是习惯性违章。习惯性危害极大,既有害于国家和企业也有害于职工个人和家庭。因此,一定要对习惯性违章疾恶如仇,一经发现,就必须坚决纠正。

习惯研究报告3

  问题的提出:上学期,我每天来到学校,发现有些同学无精打采,而有些同学却神采奕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询问了几个精神十分恍惚的同学,一问才知道原来他们都忘了吃早餐,一个个都趴在桌子上,完全没有了生气。我们就想:不吃早餐对身体有没有危害呢?要是有,那么危害会有多大呢?为了揭开早餐的秘密,围绕这主题,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

  调查方法: 1、网上调查2、查找文献3、图片宣传

  我设计了一个调查问卷,以下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您的性别

  2. 你每天都有吃早餐吗?

  3. 你大约什么时候吃早餐的?

  4.你知道早餐对人体的重要性吗?

  问卷分析:

  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回答问题的男女比例差不多,可以看出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48.08%的人能够主动吃早餐,3.85%的不吃早餐,不一定吃早餐的同学占48.08%,总体来说不吃早餐的同学可能较多。大约65%的同学早上8点以后吃早餐,假期在家还可以,如果上学了,8点就已经到校了,怎么能有时间吃早餐呢?大约90%以上的同学明确知道早餐对人体很重要,所以有的.同学不吃早餐,重要原因是自控能力太差。

  结论:

  1. 不用早餐的坏处

  早餐距离前一晚餐的时间最长,一般在12小时以上,体内储存的糖原已经消耗殆尽,应及时补充,以免出现血糖过低。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会出现饥饿感,大脑的兴奋性随之降低,反应迟钝,注意力不能集中。所以,不吃早餐,或者早餐的质和量不够,容易引起能量和营养素的不足,降低上午工作、学习的效率。

  2. 失去早餐的苦楚

  不吃早餐导致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的不足,很难从午餐和晚餐中得到充分补充。所以,每天都应该吃早餐,并且要吃好早餐,以保证摄入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

  3. 吃早餐的好处

  早餐食物中的供能营养素是维持血糖水平的主要来源,早餐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供能比例,应为5:1:0.7(相当于100克谷物,50克鸡蛋,10克食用油),这样能够很好地发挥碳水化合物在餐后快速升血糖的作用,同时又利用了蛋白质和脂肪维持进餐2小时后血糖水

  平的功能,两者互补,使整个上午的血糖维持在稳定的水平,来满足大脑对血糖供给的需求,对保证上午的工作、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4. 早餐如何作用

  早餐是人一天最重要的一餐,只有早餐摄取了足够的能量人才能在一整天保持一个较好的状态,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他能最快的转化为能量被人体利用,尤其是学生,快速转化成为ATP后能被大脑利用。

  营养学家认为早餐是非常重要的一餐,对人的健康十分重要,因为它提供了展开一天所需的能量。不食早餐会令人更易肥胖。

习惯研究报告4

  一、本次课题的提出

  1.社会发展的需要。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可以让孩子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因此,无论从世界观、人生观的培养,还是从知识的迁移、拓展来看,阅读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最现实的方法和途径。因此,我们要开展读书活动,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风气,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学生阅读面窄,朗读水平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分析其原因不乏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不强。孩子们每天愿花两小时看电视,却不愿花30分钟看书,这是我们现在教育的危机。

  (2)学生阅读的方法不当。教师缺乏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导致学生阅读的随意性比较大,不能科学地进行阅读。

  (3)学校引导的失当,学校和教师承载了社会、家长太多的升学压力,在追求社会效益社会影响的心态驱使下,无暇顾及孩子的阅读问题。学生沉迷在题海、试卷中,没有时间去阅读优美的经典。这些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扼杀了学生的读书欲望,阻碍了学生读书能力的形成。

  3.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以“墨香校园”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激发全体学生的阅读热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课题的界定

  阅读是一种由感觉、知觉、思维、想象、记忆等多种心理因素组成的复杂心理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情趣、动机、兴趣等心理因素也都直接起着调节作用。而阅读习惯主要包括多读、精思、勤记、善用四个方面。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方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没有任何强制的因素情况下,能饶有兴趣地去读书、写作、服务社会。

  三、理论依据

  1.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新课标》中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素质教育的需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其作用更加明显。尤其是全国的各级各类读书活动方兴未艾,电视、网络等多种传媒语言的介入使阅读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课外阅读空间,阅读能力也正向“快速高效”的方面发展。要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阅读途径,

  学会在课外“无师自通”,达到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从1972年起,美国国家教育发展评估会一直追踪四年级、八年级与十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成绩。结果发现,养成了阅读习惯的学生,以及最能享受阅读乐趣的学生,综合素质最高。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台湾从20xx年8月到20xx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

  “十五”期间,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局“亲近母语”儿童阅读研究中心确立了《“亲近母语”阅读课程构建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课题,并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评审中得以立项。该课题以倡导儿童阅读,推进素质教育,建设书香社会为宗旨。课题组在各个不同层次的学校推广亲近母语读书会,重点建设班级读书会、校园读书会、亲子共读会、教师读书会,特别关注农村小学读书会的建设。积极策划和举办各种关于儿童阅读的学术研究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倡导阅读理念,建设书香社会。

  本课题着重从我校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我校小学生发展的阅读模式,探索多样的读书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孩子成长的动力,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五、研究目标

  1.学生养成会读书的习惯,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注意力集中,边读边思考,查工具书、收集资料,写读书笔记等。

  2.探索多样的读书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受读书带来的快乐,喜欢和好书交朋友。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3.围绕“建设墨香校园”这一主题,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性地开展全校性读书活动,提升全校师生的人文素养,使全校师生热爱阅读、喜欢思考,形成浓厚的学校文化特色,努力达到“读书,让学校精神起来”的目标。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整理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师必读书目、学生必读书目、家长必读书目。

  2.本校学生阅读状况的分析研究。

  3.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途径。

  4.学生阅读指导方法。

  七、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辅导、培训等形式学习相关理论,利用网络、文献资料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调查问卷法:针对已有的阅读基础,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开展“学生有哪些不良的阅读习惯”、“阅读中应培养哪些阅读习惯”专题调查。

  3.榜样激励法:对爱阅读的同学进行物质奖励、开展阅读经验交流会、评选“小书虫”、展示优秀的读书笔记、张贴优秀的读书卡等。

  4.课例研究法:开展课例研究(集体备课制定教学设计,开展听课、说课、评课活动等)、开展案例研究(通过教育叙事的方式,进行总结反思,提出新的构想等)。

  5.经验总结法:在开展课例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定期交流、总结,撰写科研论文,总结经验,揭示教训。

习惯研究报告5

  ——关于升好旗,做好操,写好字的习惯培养

  一、调查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之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这学期我校一直都致力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制定了方案,每周一个好习惯培养。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孩子们养成了一定的良好习惯。我们发现学生在做好操,升好旗,写好字方面仍需下功夫。为什么学生在这几方面的习惯养成不理想呢?带着这一问题,我先后对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习惯的主要因素,制定目标。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更加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分两类:学生

  (二)调查方法:访谈调查

  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家、在校的写字、做操、升旗的行为表现。

  三、调查结果

  我们对学生的调查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处理,情况如下:

  1、每天在家写字的姿势如何:

  正确 不正确 不确定

  56% 36% 8%

  2、在家是否有人提醒、督促纠正错误写字姿势:

  有 无 偶尔

  86% 8% 5%

  3、你的`书写习惯如何(如书写姿势、格式、卷面、专注程度等):

  好 一般 不好

  91.8% 6% 2.2%

  4、学校举行的每周一升旗仪式:

  认真参加且心情激动 参加,无任何感觉 不想参加

  79% 19% 2%

  5、升旗时是否佩戴红领巾:

  总是佩戴 有时不佩戴 总是不佩戴

  98% 2% 0%

  6、做眼保操时:

  认真做 有时认真做 不想做

  75% 20% 5%

  四、问题分析与思考

  (一)学生升旗、做操、写字习惯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三个层面的现象,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占80.8%,习惯一般占16%,习惯不良的占3.2%,从总体看,我班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有着良好的收效,在升旗,做操,写字三方面都还做得不错。部分学生在写字姿势方面还比较弱,为学生健康发展,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在调查中不难发现,教师在很多时候都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是最重要、最合理的,而忽视了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忽视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对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作用。

  (二)制定标准

  升好旗:1、穿好校服,正确佩戴红领巾,按时参加升旗仪式。

  2、集合铃声响后,各班在走廊上站好队,安静、整齐有序地进入操场。

  3、站立时,挺胸收腹,双手五指并拢,下垂紧贴裤缝边。

  4、升旗时保持安静,不讲话,不逗打。非少先队员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5、唱国歌时,声音洪亮、节奏感强。

  6、国旗下讲话时,保持安静,认真倾听,讲话完毕要鼓掌致谢。

  7、升旗完毕,按指定线路退场,不拥挤、不喧哗。

  写好字:1、三年级及以上同学用钢笔写字。

  2、写字时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做到一笔一画,不潦草。

  3、写字时姿势端正,两脚与肩同宽,平放地面。做到“三个一”(眼离本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要求身体与桌面垂直。

  4、写字完毕,认真整理书本,避免书本出现卷角现象。

  做好操:

  眼保健操:1、音乐响起,学生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做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时,闭眼,精神要集中,穴位要准确,用力要适宜,符合节拍。

  广播体操:1、广播准备音乐响起,各班体育委员迅速组织学生在走廊整队,安静、整齐有序地到达指定场地。

  2、排队集合要求做到快而不乱,并迅速呈体操队形散开,纵横成一条线。

  3、广播操音乐响起,精神饱满地认真做操。动作正确到位、优美,与音乐协调一致,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4、广播操做完后按指定线路有序退场。

  五、采取对策

  (一)制定规章制度,培养良好做操习惯

  为培养班级学生良好的做操习惯,加强对学生正确做操的训练。班主任与体育老师联系,共同训练、指导学生做操的动作准确性,同时在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做操关系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一个班级的风貌,让集体荣誉感促使孩子们做好操。

习惯研究报告6

  一、成因分析

  1。学生从小养成了不爱听的习惯。现在的学生,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唱歌、跳舞、讲故事,样样都行。但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

  2。教师不重视倾听习惯的培养。“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家都一味追求“合作、探究、发现”这一新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重视了“说、读、写”的教学,却完全忽略了“听”在教学中占有的首要地位和“听”的重要性。甚至有些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效果时,不是看学生听懂了多少,而是根据自己一节课传授了多少知识来衡量。

  3。教师讲解枯燥乏味。很多教师外出听报告都有过这样的体会,那种长篇大论的大道理谁也不要听,讲一些生动的事例大家却听得津津有味。其实我们的学生也一样,如果教师的讲解过于枯燥,或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某个我们老师自认为重要的问题,那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让他们觉得这个老师很嗦,从而导致学生不爱听。

  培养良好倾听习惯的意义: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倾听”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讲话人的尊重,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策略

  (一)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研究主要策略

  1。激发学生倾听兴趣的策略研究

  首先教师要学会巧妙的运用自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联系设置的问题,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其次要把知识融化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①通过语言描述。教师利用亲切自然,使学生产生倾听的愿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变化等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兴趣。

  ②播放直观画面。在教学中,适时地播放一些直观的活动的画面,不仅能为教学创设一个和谐的、轻松的教学氛围,而且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倾听的需求。

  ③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同时也为学生学会倾听创设了情境。

  ④丰富教学形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听。

  2。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我们不能靠硬性灌输,应在和谐的气氛中渗透,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让学生脑中有一种“倾听是重要的'”表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体验的增多,学生就会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3。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课堂倾听要做到“五心”。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4。课堂倾听要有意训练

  ①防不胜防法。上课时突然指名学生发言或是故意叫开小差的同学回答。

  ②真诚赞扬法。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赞扬,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

  ③以身作则法。学生发言时,教师也需要耐心倾听,做好学生的榜样。少数教师一听学生回答得结结巴巴,或是全然不对时,就立马打断学生的话,指名其他人帮忙,或干脆自己加以补充。试想,教师都没耐心倾听,又有哪个学生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呢?

  ④持之以恒法。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时,一定要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绝对没有效果的也就是不论课堂还是课外,教师都要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5。每周进行一次听说或听写活动。

  每周进行一次或两次听说或听写活动。

  6。家校联手,争取家长的协助

  ①召开主题家长会,确立共同的班级倾听目标。

  ②向家长提供几种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家庭做法。

  在家里每天拿出五分钟做专题的倾听训练,可以让学生听故事、新闻、知识问答等,让学生练习复述或说出其主要内容。

习惯研究报告7

  黄草街道办事处,地处黔西南州兴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区。所辖区域公办幼儿园9所。多数是小学附属幼儿园,它的前身为学校的学前班。近年来,各校都在加大对幼儿园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园房舍结构基本合理,自成一体,独门独院,管理规范。迄今为止,有省级一类幼儿园5所,其余的为省级二类幼儿园。9所幼儿园共47个教学班,在园幼儿2670人。在园教师112人。大专以上学历75人,幼师学历6人,中师学历31人。

  xx年9月我办参与了 “xx”研究课题《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幼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验》,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实验区的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半年来围绕课题的培养目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课题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一个项目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坚强的组织做后盾。xx年4月,辅导站召开了全办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会议,成立了实验区课题核心领导小组,在以一线教师为主要研究成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园本教研制度,形成了以核心领导小组为龙头,主要研究人员为骨干的研究格局,构建了规范的研究框架,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拓宽培训渠道,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课题实施以来,各实验园,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学习了《中国德育》、《新德育》、《和谐德育论》等相关理论知识,为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二)以园为本,重视研讨,层层推进。研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我们针对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开展了以园为本的教研活动,让教师在不断的总结、交流、反思中集思广益,攻坚克难,增强信心。(三)走出去”、“请进来”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xx年4月,我们组织教师参加了州教育局举办的《幼儿礼仪教育》培训,7月8日,邀请了课题组的刘华老师为全办幼儿教师作课题实验专题培训。通过专家引领,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完善制度建设,确保课题研究落到实处

  制度是课题研究与实验有序进行的助推器,是实验取得成功的保障。xx年10月,我们完善了四个制度的建设。明确了实验教师常规工作任务以及参与实验活动的相关制度。制作幼儿行为习惯跟踪调查表下发到每一个家庭,让教师有明确的目标,知道实验开始该做什么,该怎么做?跟踪表的填写,记录了实验幼儿的成长历程,让家长和老师都能及时发现课题实验给幼儿行为习惯带来的变化,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增强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信心。

  有效的管理,增强了课题研究的时效性。xx年12月底,黄草实验区八个实验园31 个教学班,共上实验课1017节。其中示范课26 节、办级研讨2 次、简报7期、教师教学随笔191 篇、论文 47 篇、实验报告、反思124 篇、德育活动课教案、375 份、填写实验测查表700余份,圆满完成了第一学期的研究任务。

  四、家园合作,共同做好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

  马卡连柯认为,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中,学校和家庭都起着重要作用,父母应该成为儿童行为习惯的导师。因为儿童未入学前,一天到晚最亲近的人是父母,父母的言谈举止,是儿童所习见习闻的。就是入园之后,放学回家,还是和父母在一起,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儿童良好习惯的养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实验园非常注重家庭教育的配合。一方面,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题实验的主导思想,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老师们一边摸索,一边完善工作方法,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研究,辐射到每一个幼儿家庭,争取家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配合幼儿园做好教育工作,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 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在家长的共同配合下,90%的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一些家长从中也受到教育。

  五、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强化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的职责就是传承中华文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习惯。

  向阳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陈友晶老师认真履行职责,她在《懂礼貌》一课的教学反思中写道:一般情况下,孩子对自己班上的老师都能主动有礼貌的问好。但是,在走廊或校园里,见到其他的老师或家长就不会问候。孩子们的表现,着实让我感受到:这些家中的小太阳、小公主们在礼仪行为上的缺失。我觉得对孩子们进行礼仪常规的教育十分必要。首先,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通过收集一些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儿歌、童谣,让孩子们在班上朗诵学习,从中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促进好习惯的养成。其次,孩子的礼仪行为是在实践运用中锻炼出来的,于是我根据班上有的孩子胆小怕生的特点,开展了“文明小使者” 的评比活动,每天班里都要选派一位“小使者”,与邻班老师、学生家长打交道,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社交礼仪、养成自己的文明行为。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会了责任,体会到了用礼仪行为交往的快乐,逐渐养成了礼仪行为。

  六、关注细节,巧用评价,让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固化。

  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陈鹤琴先生主张在儿童习惯的养成中应多鼓励。他说:“一切的一切,你要用鼓励的方法来控制儿童的行为,来督促儿童的求学。消极的制裁不会发生多大的效果的,有时候反而容易引起他的反感。”因此,教师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面对幼儿的正确行为,教师给与肯定、赞赏的积极评价,会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

  盘江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甘安琼老师在观察记录这样写道:陈阳是个调皮的孩子,特别喜欢玩具。下课了,我听见江绍宜小朋友说:“陈阳,把我的玩具给我”。“不、这是我的玩具”这是陈阳的声音。我走过去对他说:“陈阳,这是小朋友的玩具,如果你想玩,应该怎样对小朋友说”?在老师的帮助下,陈阳把玩具还给了江绍宜。第二天早上,陈阳一入园,就笑眯眯地对我说:甘老师,这是我的玩具汽车,我要和小朋友一起玩。我赶紧鼓励他:陈阳做得对,真是个好孩子!果然,陈阳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玩具,而且玩得很开心。面对幼儿的过失行为,教师循循善诱,会使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教师用积极正确的评价方式评价孩子,孩子就会在肯定、赞许、鼓励中不断改正过失,最终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七、创设育人环境,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陈鹤琴先生说的好,凡是可以给幼儿刺激的,都是他们的环境。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使校园中的一切客体都能对儿童产生有益的影响。延安路小学附属幼儿园的教师在实验研究中,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导向作用,把“妈妈请您先吃!、环境整洁靠大家、不乱花钱、自救方法要牢记,我帮弟弟系鞋带、指甲长了剪一剪等鲜活生动的图画内容搬到围墙上,让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区域都能与幼儿对话,利用周围环境的因素对幼儿的`行为起到促进作用,不断引发幼儿对自身行为提出新的要求,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养成习惯。

  八、抓住特点,开启智慧,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化。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教师要仔细观察,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善于抓住幼儿好奇的心理特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会做”转变。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百春幼儿园黄恩萍老师《如何培养小班幼儿午睡摆放鞋子的习惯》的教学反思给出了答案。

  我们班的孩子在午睡时,有个不好的习惯,他们总是飞速上床,让脱下的鞋子“随意而安”。每次午间巡视,七零八落的鞋子就像是给我设置的层层障碍,让我气不打一处来。我也曾经多次教育他们将鞋子放到床底下,可小家伙们仍旧我行我素,这个问题让我颇伤脑筋。

  我想,这是我们在行为习惯上没有做好,所以,不管怎样强调,把鞋子放整齐,小朋友们就是不听。在冥思苦想之后,我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我用彩色油漆在床下的水泥地上画了不少的艺术小脚丫,小脚丫是一对出现的,而且有着拟人化的表情,一个个都睁着大眼睛,张着大嘴巴,好像在对孩子们说,赶紧把鞋子放到我这儿吧……小脚丫的出现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一来,这些富有童趣的小脚丫,让整个午睡室充满了艺术气息,孩子们都乐意把脱下的鞋子放在小脚丫里;二来,小脚丫一对对的出现,能让孩子将鞋摆放正确,避免起床后穿反鞋子,真是一举两得。从此以后,班级里鞋子乱放的局面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学前教育课题研究与实验,对黄草幼儿园的教师来说,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在实践中,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边学边做,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步一步往前走。虽然,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但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去不断深化。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幼儿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培养良好的习惯不可以等待“习以为常”,而应当以社会的价值取向对幼儿加以训练引导。

  (一)幼儿通过一阶段的学习和积累,已掌握一定量的良好行为知识,但在日常行为中,有些孩子还会做出与之不一致的行为举止,特别是在园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行为倾向很难改变。如何才能让幼儿把真正学到的行为知识反映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上,使良好行为“习惯化”,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反思的问题。

  (二)教师对幼儿行为问题的教育技能有待提高。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教师在幼儿的行为问题尚不明显时采用顺其自然的策略,而在行为问题明显时则会采取极端的手段,还有一些教师面对幼儿的行为问题常常束手无策,比如孩子吮吸手指、偏食、挑食、迷恋动画片失去自控能力等顽固性的行为,不能进行长期有效的矫正。

  (三)成人不良行为对幼儿的影响该如何抑制。幼儿是生活在天地间的,他们除了跟自己的家人相处外,还要接触自己家庭以外各种不同行为的人,因此社会环境的行为净化也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认真做事把事做对,用心做事把事做好。我们相信,在课题组专家的指导下,凭着对工作的热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每一位教师都会用心记下自己实践中的点点滴滴,在“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未来的成果中添上浓重的一笔。

习惯研究报告8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研究调查报告

  ——关于升好旗,做好操,写好字的习惯培养

  一、调查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为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新修订的《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细节之中,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道德水平。这学期我校一直都致力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并制定了方案,每周一个好习惯培养。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孩子们养成了一定的良好习惯。我们发现学生在做好操,升好旗,写好字方面仍需下功夫。为什么学生在这几方面的习惯养成不理想呢?带着这一问题,我先后对学生、家长进行了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习惯的主要因素,制定目标。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更加有效地发挥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分两类:学生

  (二)调查方法:访谈调查

  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家、在校的写字、做操、升旗的行为表现。

  三、调查结果

  我们对学生的调查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处理,情况如下:

  1、每天在家写字的姿势如何:

  正确 不正确 不确定

  56% 36% 8%

  2、在家是否有人提醒、督促纠正错误写字姿势:

  有 无 偶尔

  86% 8% 5%

  3、你的书写习惯如何(如书写姿势、格式、卷面、专注程度等):

  好 一般 不好

  91.8% 6% 2.2%

  4、学校举行的每周一升旗仪式:

  认真参加且心情激动 参加,无任何感觉 不想参加

  79% 19% 2%

  5、升旗时是否佩戴红领巾:

  总是佩戴 有时不佩戴 总是不佩戴

  98% 2% 0%

  6、做眼保操时:

  认真做 有时认真做 不想做

  75% 20% 5%

  四、问题分析与思考

  (一)学生升旗、做操、写字习惯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三个层面的现象,有着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占80.8%,习惯一般占16%,习惯不良的占3.2%,从总体看,我班学生在习惯养成方面有着良好的收效,在升旗,做操,写字三方面都还做得不错。部分学生在写字姿势方面还比较弱,为学生健康发展,这些都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以人为本”的理念告诉我们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在调查中不难发现,教师在很多时候都自认为自己的教育是最重要、最合理的,而忽视了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忽视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对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作用。

  (二)制定标准

  升好旗:1、穿好校服,正确佩戴红领巾,按时参加升旗仪式。

  2、集合铃声响后,各班在走廊上站好队,安静、整齐有序地进入操场。

  3、站立时,挺胸收腹,双手五指并拢,下垂紧贴裤缝边。

  4、升旗时保持安静,不讲话,不逗打。非少先队员行注目礼,少先队员行队礼。

  5、唱国歌时,声音洪亮、节奏感强。

  6、国旗下讲话时,保持安静,认真倾听,讲话完毕要鼓掌致谢。

  7、升旗完毕,按指定线路退场,不拥挤、不喧哗。

  写好字:1、三年级及以上同学用钢笔写字。

  2、写字时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做到一笔一画,不潦草。

  3、写字时姿势端正,两脚与肩同宽,平放地面。做到“三个一”(眼离本一尺,胸离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要求身体与桌面垂直。

  4、写字完毕,认真整理书本,避免书本出现卷角现象。

  做好操:

  眼保健操:1、音乐响起,学生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认真做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时,闭眼,精神要集中,穴位要准确,用力要适宜,符合节拍。

  广播体操:1、广播准备音乐响起,各班体育委员迅速组织学生在走廊整队,安静、整齐有序地到达指定场地。

  2、排队集合要求做到快而不乱,并迅速呈体操队形散开,纵横成一条线。

  3、广播操音乐响起,精神饱满地认真做操。动作正确到位、优美,与音乐协调一致,真正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4、广播操做完后按指定线路有序退场。

  五、采取对策

  (一)制定规章制度,培养良好做操习惯

  为培养班级学生良好的做操习惯,加强对学生正确做操的训练。班主任与体育老师联系,共同训练、指导学生做操的动作准确性,同时在思想上让学生意识到做操关系到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一个班级的风貌,让集体荣誉感促使孩子们做好操。

  (二)重视细节管理,规范学生写字习惯

  针对小学生视力急剧下降的趋势,我们要注重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和写字姿势。无论是什么学科的课堂,只要孩子们读书、写字,任课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及时提醒孩子们纠正错误读写姿势和读写习惯。读书时,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写字时,做到腰背挺直,胸离课桌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长,两脚与肩同宽,平放地面……与此同时,我还多次在班级内举行了硬笔书法比赛、读写姿势比赛等,如今,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

  (三)提高思想认识,互相监督升好旗

  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升旗仪式的重要性,知道升好旗一种爱国的表现。为使队员明确升旗的行为准则,我规定了学生从服装和红领巾佩戴,到升旗时高唱国歌的神态,再到行少先队队礼时的姿势、手势等的要求。并且由班级值日生每周一检查升旗服装和红领巾的佩戴情况,由两个体育委员监督整个升旗仪式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每周五班队会时,由学生评选出升好旗标兵。

  (四)家校携手,形成合力

  在学校的工作实践中,我们班主任必须积极地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习惯。我与家长联系,请他们在家里督促孩子写好字,及时纠正孩子们不良读写姿势。同时请家长配合在每周一升旗的时候提醒孩子服装和佩戴红领巾。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需要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在今后的工作中,让学生走走出教室,担负起班级的荣辱;走出校门一步,担负起学校的荣辱,走上社会,担负起社会的荣辱,真正让好习惯伴随学生健康发展!

  (一)升好旗

  红领巾,胸前系。 齐肃立,行队礼。

  穿校服,操场聚。 演讲话,记心里。

  奏国歌,升国旗。 同学们,齐努力。

  (二)做好操

  广播操,炼身体。 眼保操,动作准。

  听口令,齐做起。 用力匀,眼更明。

  队列直,动作齐。 好视力,终受益。

  (三)写好字

  方块字,是国文。 身坐正,脚放平。

  从小练,正当行。 眼和纸,离一尺。

  心要静,眼要明。 笔握稳,写工整。

习惯研究报告9

  一、成因分析

  1.学生从小养成了不爱听的习惯. 现在的学生,都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孩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是必然的.他们喜欢表现自己,唱歌、跳舞、讲故事,样样都行.但他们不喜欢听别人说话,在别人才刚开始说话时,他们就喜欢迫不及待的插嘴进来.

  2.教师不重视倾听习惯的培养.“教师讲,学生听”这是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以来,大家都一味追求“合作、探究、发现”这一新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重视了“说、读、写”的教学,却完全忽略了“听”在教学中占有的首要地位和“听”的重要性.甚至有些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效果时,不是看学生听懂了多少,而是根据自己一节课传授了多少知识来衡量.

  3.教师讲解枯燥乏味.很多教师外出听报告都有过这样的体会,那种长篇大论的大道理谁也不要听,讲一些生动的事例大家却听得津津有味.其实我们的学生也一样,如果教师的讲解过于枯燥,或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某个我们老师自认为重要的问题,那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让他们觉得这个老师很嗦,从而导致学生不爱听.

  培养良好倾听习惯的意义:

  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倾听”已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它体现了对讲话人的尊重,对于学习者本身来说,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策略

  (一)教师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研究主要策略

  1.激发学生倾听兴趣的策略研究

  首先教师要学会巧妙的运用自己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联系设置的问题,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语言.其次要把知识融化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①通过语言描述.教师利用亲切自然,使学生产生倾听的愿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语速变化等激发学生认真倾听的兴趣.

  ②播放直观画面.在教学中,适时地播放一些直观的活动的画面,不仅能为教学创设一个和谐的、轻松的教学氛围,而且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倾听的需求.

  ③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堂中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不仅可以唤起学生的回忆,同时也为学生学会倾听创设了情境.

  ④丰富教学形式.

  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听.

  2.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我们不能靠硬性灌输,应在和谐的气氛中渗透,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让学生脑中有一种“倾听是重要的”表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体验的增多,学生就会明白倾听的重要性.

  3.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课堂倾听要做到“五心”.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4.课堂倾听要有意训练

  ①防不胜防法.上课时突然指名学生发言或是故意叫开小差的同学回答.

  ②真诚赞扬法.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真诚的赞扬,以此激励更多的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

  ③以身作则法.学生发言时,教师也需要耐心倾听,做好学生的榜样.少数教师一听学生回答得结结巴巴,或是全然不对时,就立马打断学生的话,指名其他人帮忙,或干脆自己加以补充.试想,教师都没耐心倾听,又有哪个学生能做到认真倾听别人发言呢?

  ④持之以恒法.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倾听习惯时,一定要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绝对没有效果的.也就是不论课堂还是课外,教师都要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5.每周进行一次听说或听写活动.

  每周进行一次或两次听说或听写活动.

  6.家校联手,争取家长的协助

  ①召开主题家长会,确立共同的班级倾听目标.

  ②向家长提供几种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家庭做法.

  在家里每天拿出五分钟做专题的倾听训练,可以让学生听故事、新闻、知识问答等,让学生练习复述或说出其主要内容.

习惯研究报告10

  本课题自xx年6月申请立项以来,在校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现经过一年的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完成了任务,特申请鉴定验收。现将本课题研究的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1997年9月开始我校陆续接收外地来沈农民工子女入学,截至目前,我校的外地农民工子女占据我校学生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去年我校被沈阳市教育局定为浑南新区农民工子弟小学。虽然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外地来沈农民工子女的入学问题,但据调查他们流动性大;多数家长只有小学文化,有的甚至根本没读过书,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基于这样的情况,他们的孩子受家庭教育、教材、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诸多因素影响,普遍缺乏社会责任感,随意性行为较多,如学习活动中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分散、不能专心听讲、不爱举手发言、不爱质疑讨论、作业比较潦草,不按时完成作业……教师叫苦不迭,学生也异常苦恼,这既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又给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国内外教育教学研究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经指出:“简单地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小学阶段也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生道路上前进的巨大力量,终生受益;反之,将贻误终生。《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旨在通过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探究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帮助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所选确定的学校是农民工子弟小学,研究的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

  二、概念的的界定

  外地来沈农民工子女是指随父母来到沈阳打工,常住地与户籍所在地分离人员的子女。

  学习习惯是指由于反复训练而巩固下来并变成需要的学习行动方式,它是不需要监督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就习惯而言,从生理机制上来讲,习惯是一种后天形成趋于稳定的条件反射,它是由于多次的重复,使一定的情景和个体的某种行为,在大脑皮层形成的两个兴奋点沟通起来,建立起巩固的暂时神经联系。

  本课题从外地来沈农民工子女学习特点出发, 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需要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探索培养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目标】

  1.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学教学活动,纠正外来农民工子女不良的学习习惯,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课前准备物品的习惯、阅读课本的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和不懂就问的习惯。

  2.探索出一套培养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为这群特殊的孩子的人生成长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内容】

  1.调查了解并分析外地来沈农民工子女学习习惯的现状及成因。

  2.探索出一套适合我校低年级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3.引导家长掌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提高农民工家长的教育水平。

  四、研究的对象:

  在我校就读的二年级外地来沈农民工子女。

  五、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学生学习习惯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并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学校和学生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六、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强调行动者参与研究,采取观察、谈话、访问、接触等多种方法,安排良好学习习惯的技能训练。

  2、个案剖析法:建立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个人档案,注重剖解,形成典型个案。

  3、调查研究法:进行团体、个体问卷调查,针对反馈信息,探寻实施策略,注重共性与个性相兼顾,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的良好学习习惯提供便利。

  七、课题实施的过程

  1、创设和谐的育人班级环境

  整洁和谐的人文环境无疑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为了给孩子们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环境,教室的每一面墙上都会有一个笑脸榜,如:星级作业、我会听讲、课上发言我最棒等。笑脸榜旁边会有一句相对应的名人名言,以此激励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室的黑板报也做到了定期更换,更换的主题要围绕本课题的内容而定。使学生一进到教室就明确要养成怎样的学习习惯。2、以课堂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

  (1)准备好物品的习惯

  a、强化训练

  二年级学生自控力差,没有整理物品,做好学习准备的习惯,单凭老师的一句简单的“做好课前准备啊”绝对不行,学生前脚答应,后脚就出去活动了。所以我决定通过强化训练让学生养成课前准备物品的习惯。我经常利用晨会、班队会课反复演练,同时表扬做得较好的学生,并委任这些学生做小队长,监督同组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学生由最初的上课时桌面乱七八糟,到队长提醒能够被动整理桌面物品拿出下节课的书本,到现在的自动完成课前准备,发生了质的飞跃,看见学生的变化,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感!

  b、表扬激励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学生自制力差,忘记是难免的。“物品摆放我最好”的评比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表扬与奖励,一个笑脸,一句表扬就会让做得好的学生做得更好,没做好的学生及时纠正;如果教给别人正确的做法,并连续几天都做得很好,就给予奖励。我想一次奖励要比1o次批评的效果好得多。久而久之,学生课前准备用具的习惯就会养成了。

  (2)专心听讲的习惯

  专心听讲是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信息、获取知识的基本保证。二年级的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易兴奋、易疲劳,有意注意保持时间短。针对这些特点,专心听讲的学习习惯是否养成,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常规的教育与训练外,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如下研究:

  a、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讲课,教学语言力求儿语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兴奋点。如: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学生学起来就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在保证教学语言精炼、准确的前提下,更多的加入了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和故事,每一节课学生都会在轻松快乐的氛围收获着知识。

  b、注意动静结合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在讲授过程中,要观察学生的表情,适时的调整课堂的节奏。不要一味的只讲课,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游戏,这对于调整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有意注意的保持时间自然增长。

  (3)阅读课本的习惯

  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让学生会看书,从书上间接获取新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同时也是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纲要”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中的任务,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之外,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

  a、指导学生根据不同学科用不同的方法读。

  由于二年级的数学课本主要是以插图为主,教给学生看数学课本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看,在课堂中,学生就会有顺序的看课本上的插图,数清图中各种物体的个数,用简单的语言进行图解了。应用题的阅读则要求学生会找到重点句子重点词语反复读,从而理解题意,完成算式。

  语文课的读书方法就要遵循大纲的要求了,要一边读书,一边圈画生字词,遇到不认识字要学会做标记,然后查字典解决。同时要求学生课文要学会多读几遍,渐渐理解课文表达的意思,同时学会积累好词佳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思想要从小就扎根学生的心理。

  b、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上的要求首先从阅读数量上入手: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课外阅读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量达400万字以上。教师把这些阅读要求列给学生,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意义,使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同时开展早读经典美文、童话故事我来讲、经典诵读大比拼等活动,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习惯,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4)不懂就问的习惯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他们的口音也是南腔北调,很多学生由于胆小或怕别人笑话自己的口音,即使课上没听懂老师的授课内容也从不发问,长此以往学生不会的课程就越来越多,成绩也随之越来越差,最终导致厌学情绪。为了杜绝类似事情发生,我是这样做的。

  a、故事引领

  低年级的学生最爱听故事,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班会时间,给学生讲孔子不耻下问、列宁、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故事。让学生听完故事发表自己的感受,并随机采访平时从不发问的学生,听听他们的心声,告诉学生不懂就问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敢于发问的学生老师才会欣赏他。b、循序渐进

  要想让学生不懂就问实施起来肯定有难度,先强制学生每天问一个问题,对敢于问问题的学生要提出表扬,并张贴笑脸激励他。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坚持一个月,学生就会由最初的老师强制发问变成愿意问问题了。待时机成熟再开一次班会,交流心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5)认真写作业的习惯

  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为培养学生认真写作业的习惯,我准备从以下几点做起:

  营造安静的氛围

  克服坏习惯首先要使孩子认识到坏习惯的危害,树立克服坏习惯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守纪教育让学生认识到作业习惯的重要性,规定在班级中不能大声喧哗、追逐打闹,表扬认真作业的学生,展示优秀作业,树立榜样,营造一个静心作业的氛围。

  b、锻炼意志

  意志在良好作业习惯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孩子缺乏毅力,不能持之以恒,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难以形成。例如,有的孩子既想学习又想玩,为培养在别的同学玩时自己能坚持学习的好习惯,就要以顽强的`毅力抑制玩的念头而坚持学习,经过多次反复,就能形成当别人玩时自己仍能坚持学习的好习惯。

  限制时间

  孩子做作业的速度慢,是因为他们对时间和作业量的估计难以像大人那样准确。因此根据作业量,限定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就会让他们在心理上有个时间目标,从而及时、投入、专心致志地完成作业,然后再高高兴兴地去玩。

  班级制定星级作业评比细则

  学生做作业时要做到:态度认真、独立思考、不拖拉作业、应付作业、不抄袭别人的作业、书写姿势正确、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独立完成、仔细检查、作业有错误及时订正。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还要因材施教,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3、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仅仅靠学校老师单方面的培养是不够的,需要家长的大力配合。我们利用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良好学习习惯对孩子一生所起的作用,在家长心里树立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同时我们还利用校讯通这一平台,把学生在校的表现通过短信及时传达给家长,让家长做到心里有数;家长及时把孩子在家的学习习惯反馈给老师,这样老师和家长共同有针对性的对孩子开展活动,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八、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

  1、准备阶段:xx年6月---xx年8月

  主要任务是申请立项,做好课题研究的有关准备工作。我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学习了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了对本课题重要性的认识。同时我编制出实验方案。并反复修改,使之臻于完善,并报批区科研部。

  2、实验阶段:xx年9月中旬——xx年7月末

  本阶段我搜集、整理和运用了同行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制定出符合我校实际的方法。

  其次,我积极参加各级科研部门举行的培训活动,通过活动,加强了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的理解,更新了观念、转变思想,树立了正确的育人观,为开展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我相继完成了2份调查报告,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和改进。

  最后在研究过程中,我注意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的原始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与评估,及时提炼研究的成功经验与典型案例。我撰写的相关的论文参加国家级的评比,获得了一等奖并被评为科研先进个人,撰写的案例参加了省教育学会的评比,获得了二等奖。

  3、总结阶段:xx年7月---xx年9月

  本课题研究后期,我对研究中产生的过程性材料进行了归纳和梳理,对研究中产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对阶段性成果进行鉴定和提炼。在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客观评价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形成本课题结题报告。

  九、研究的成果

  通过课题研究的过程化,我逐步成长起来,我的科研水平借助课题研究这一载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经过我不懈的的努力,现在实验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已经深入人心,撰写的论文也获得省教育学会的认可。

  1.通过调查,学生的学习习惯有了明显的改善。

  a优秀

  b良好

  c及格

  d不及格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准备物品的习惯

  a:0% 0人

  a:65% 68人

  b: 3% 3人

  b:35% 37人

  c:40% 42人

  c:0% 0人

  d:57% 60人

  c:0% 0人

  专心听讲的习惯

  a:5% 5人

  a:37% 39人

  b:32%34人

  b:53% 56人

  c:25%26人

  c:8% 8人

  d: 38%40人

  d: 2% 2人

  阅读课本的习惯

  a:7% 7人

  a:45% 48人

  b:14%15人

  b30% 32人

  c:20% 21人

  c:25% 25人

  d: 59%62人

  d: 0% 0人

  不懂就问的习惯

  a:6% 6人

  a:55% 58人

  b:21% 22人

  b:28% 30人

  c:32% 34人

  c:17% 17人

  d:41%43人

  d: 0%0人

  认真写作业的习惯

  a:15% 16人

  a:56% 59人

  b: 36%38人

  b: 36%37人

  c:25%26人

  c: 7% 7人

  d: 24%25人

  d:

  通过数据对比看出,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培养训练后,在认真倾听、课前准备物品、阅读课本、认真做作业和不懂就问的习惯上有了很大进步!

  2.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本实验与学生学习活动紧密结合,学习习惯的养成其效果很快反映在学习质量上。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在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中成绩有明显进步。

  十、

  a优秀

  b良好

  c及格

  d不及格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准备物品的习惯

  a:0% 0人

  a:65% 68人

  b: 3% 3人

  b:35% 37人

  c:40% 42人

  c:0% 0人

  d:57% 60人

  c:0% 0人

  专心听讲的习惯

  a:5% 5人

  a:37% 39人

  b:32%34人

  b:53% 56人

  c:25%26人

  c:8% 8人

  d: 38%40人

  d: 2% 2人

  阅读课本的习惯

  a:7% 7人

  a:45% 48人

  b:14%15人

  b30% 32人

  c:20% 21人

  c:25% 25人

  d: 59%62人

  d: 0% 0人

  不懂就问的习惯

  a:6% 6人

  a:55% 58人

  b:21% 22人

  b:28% 30人

  c:32% 34人

  c:17% 17人

  d:41%43人

  d: 0%0人

  认真写作业的习惯

  a:15% 16人

  a:56% 59人

  b: 36%38人

  b: 36%37人

  c:25%26人

  c: 7% 7人

  d: 24%25人

  d:

  十一、问题与讨论

  本课题虽然按时完成了任务,但提高全民族文化素养仍成为教育的焦点,只有提高了作为孩子第一位教师的家长的文化素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就会有很大的改善。我还需要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完善和发展,在现有的基础上不懈努力,不断创新,把进一步研究外来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作为我今后研究的目标,进而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习惯研究报告11

  价值分析:

  一、课题的提出

  政策依据国家“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方针”对开展体育工作均作出明确规定和要求:

  新中国第一次提出教育方针是1957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1995年3月18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中,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的如下要求:“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的良好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

  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20xx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中明确指出:增强青少年体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以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

  二、研究报告研究的措施

  (一)、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相关政策法规和教学理论。

  1、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育方针”中关于体育工作的政策法律规定,重点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文件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通过学习提高了实验教师对体育工作和课题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工作的方向目标和相关的具体要求。

  2、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了教育学、体育心理学中有关习惯、行为习惯、以及如何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相关理论,围绕课题研究,课题组认真学习了《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影响体育习惯形成的因素探析》、

  《试论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等理论。

  3、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学习了《学校教育科研》(柳斌主编),研究方案的撰写要求、实验对象的个案撰写方法,调查法、行动研究的策略等科研理论和方法。4、加强培训工作,对实验教师定期进行体育观念和体育知识培训,先后两次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内江市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理论培训和体育优质课比赛。还多次对体育委员和骨干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组织能力进行专题培训。

  5、向教育专家咨询课题研究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明确了课题研究如何展开,研究人员的各自分工和职责任务,每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如何根据实际调整研究计划和实施策略等具体问题。

  通过学习和咨询,使课题组成员从理论到实际操作都有了全面深入的理解,做到实施之前就心中有数,避免了课题研究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和宏扬体育精神,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1、结合社会实际、教师实际、教育发展实际及学校体育活动实际进行校园体育文化系列讲座:体育课题简介、体育现状简介、体育知识技能培训活动等,提高师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2、加强体育舆论宣传,举办体育黑板报专刊、体育知识手抄报比赛、体育知识竞赛、体育图片展览等3、组织学生观看体育比赛。我们主要组织了三种形式的体育比赛观看:一种是观看校内外学生间进行的体育比赛,如校动会、镇运会、县运会、市运会的各种比赛;

  二是校内外学校教师之间、教师与友好单位之间的友谊赛、练习赛、和正式比赛;

  三是组织学生观看电视台直播、录播的各种体育比赛。感受体育

  比赛的精彩刺激,欣赏运动之美、力量之美,在力与美的熏陶中激发体育锻炼的激情与冲动。

  4、大力表彰体育锻炼先进个人。一是对每次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队和运动员在师生大会上进行大力表彰;

  二是在校园公示栏上张贴喜报大力表彰;

  三是评选校园“体育之星”,并在校园网站和“明日之星”栏上登出来,向社会大力宣传;

  四是为体尖队员所在班级加业绩分,并为班科教师发奖金。以此来大力宏扬体育精神。

  通过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和宏扬体育精神,使我校体育锻炼的氛围空前浓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也为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创设了很好情景。

  (三)、加大资金投入,添置必要的设施设备,为实验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我校树立品牌意识,站在“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高度重视艺体工作,确立“一体两翼”的办学思路,即: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体,以教育科研和艺体工作为两个翅膀,带动学校素质教育的腾飞。近年来,进一步加大经费的投入,为体育工作共投资八万多元资金,一是用于加强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等硬件设施的建设;

  二是投入大量经费保证体育活动的活动经费;

  三是投入资金用于教练员训练学生体育特长队的补助。

  (四)、开展“学生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标志”的研究要培养学生的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首先必须弄清其主要标志是什么。为此,课题组采用文献法研究法,通过查阅资料,再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儿童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标志是:1、主观上有主动参加体育运动的愿望;

  2、每天能坚持体育锻炼60分钟以上;有一项及以上体育特长运动项目;

  4、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

  (五)、开展“影响学生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组在明确了“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标志”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进行研究“影响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体育态度、锻炼习惯、兴趣项目及负面因素。获取了大量的原始资料,然后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归纳整理,从而得出:1、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人才观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根深蒂固。体育不是统考科目,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以学为主,就是以统考科目的学习为主,因此,首先要充分保证统考科目的学习时间,如果有一点空余时间就稍微玩一会儿,但事实上多数时候就连起码的休息时间都被学习时间挤占,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五)、开展“影响学生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及对策”的研究课题组在明确了“良好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标志”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进行研究“影响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体育态度、锻炼习惯、兴趣项目及负面因素。获取了大量的原始资料,然后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和归纳整理,从而得出:1、传统的应试教育观、人才观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根深蒂固。体育不是统考科目,多数学生错误地认为以学为主,就是以统考科目的学习为主,因此,首先要充分保证统考科目的学习时间,如果有一点空余时间就稍微玩一会儿,但事实上多数时候就连起码的休息时间都被学

  习时间挤占,根本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2、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缺少科学性,没有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多数家长走入误区,认为孩子只要吃好睡好营养好就是健康,导致只顾饮食营养,忽视体育锻炼,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日趋下降,营养过剩而体质差、运动机能差的孩子越来越多;

  3、学生想锻炼,但体育场地、器材却严重缺乏;

  4、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和锻炼方法的指导,更缺乏有效的督促,以形成习惯。

  根据得出的结论,我们研究采取了以下一些应对策略:

  1、利用校会、家长会、校园内各种宣传栏向全体师生及社会家长大力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提高大家的共同认识,转变大家的教育观念;

  2、利用室内体育课学生介绍体育保健知识,纠正“只顾饮食营养,忽视体育锻炼”的错误观念。同时,体育老师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体育锻炼比饮食营养更重要”的理念,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交流“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具体做法,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3、针对缺乏体育场地、器材的问题,体育组开展了“在小场地下、缺乏体育器材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开展体育锻炼”的专题研究,指导教师和学生因地制宜,自制器材进行体育锻炼,例如:原地跳绳、原地踢毽、原地俯卧伸、垫上运动、乒乓球、篮球赛、小场地往返跑、短距离接力赛、拔河赛、原地徒手操练习、队列广播操比赛、跳梯间练习、跑楼道等;

  4、学校办学思路明确提出重视学生体育工作,并对体育课堂教学、学生两操一课、体育特长队训练、体育活动的组织、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相关项目的训练测试建档、体育传统项

  目学校的建设、体育工作的指导督促考核等方面的管理,以严格的制度规定加以保证,确保体育工作落到实处。

  三、结果分析实践效果1、学生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1)、从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观愿望看,我们统计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检测项目中的“学生体育锻炼出勤率”,数据显示:全校98%的学生,实验班级有99%的学生出满勤,主观上有主动参加体育运动的愿望;

  实验中变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该课题实验积极投入,参与配合,而且变化较大。表现在:学生从被动变主动参与,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从前,学生锻炼处于被动锻炼的状态较多,现在,学生对自主锻炼如有浓厚的兴趣,又具有良好的自主锻炼态度和习惯,就会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自主锻炼。

  典型案例:学校篮球队为了形成梯队,在一队(主要是六年级的队员)参加完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萌芽杯”的比赛,况且已临近小学毕业的情况下,学校决定解散一队,重点训练二队。可就在一队解散了两个星期后的一天,一个二队的队员气呼呼地跑来“告状”道:“李主任,他们一队的队员都解散了那么久了,还天天来打球,影响我们训练,请你去管一管吧!”。这一状告得让我又喜又忧,说忧吧,他们地干扰的确影响了二队的训练,可喜的是一队队员终于形成了体育锻炼习惯,这是多么不易啊!要知道,他们当中的好几个队员是我当初向家长和他们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地劝来打球的。这一告还着实让我很为难,不知如何处理,只好淡化不了了之......

  (2)、多数学生每天能坚持体育锻炼60分钟以上;

  通过20xx年5月对实验班级204名学生体育锻炼情况调查统计显示:“校内体育课上是否坚持锻炼”答“是”的人有204人,占100%;

  “校内课余锻炼是否每天坚持”答“是”的204人,占100%;

  锻炼项目有乒乓、运动跑、篮球、足球、跳远、跳绳、羽毛球、跳高等。校内课余锻炼的“锻炼时间”30分钟以下的有32人,约占15.69%,“30__60分钟”的有149人约占73.4%,“60分钟以上”的有23人,约占11.27%.

  (3)、有一项及以上体育特长运动项目;

  通过对实验班级学生长期稳固的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来看,回收的调查表中调查了230个实验对象,100%的学生均有2——3项喜爱的并长期坚持锻炼的体育锻炼项目,在他们喜爱的项目中,90%的学生有1——2项的运动技能特别纯熟,运动水平相对较高,在各级运动会上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这说明了他们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体育特长。

  (4)、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

  课题组要求体育教师利用室内课对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的介绍,并且我校每期都要对学生进行体育测试,包括平时和期末测试,在测试内容上我们都要求测试学生的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掌握情况,通过收集统计学生的测试卷可知,95%的学生对体育运动常识和体育保健知识掌握得很好。

习惯研究报告12

  一、选题背景

  当代著名书法家沈伊默先生说:“学书亦可养性习勤劬,切莫但作心眼娱”习字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的过程。我校学生书写质量普遍不高,不论日常作业的书写还是做单元检测的卷面都存在书写不认真、不规范的情况。书写不认真,不但从感观上不美观,而且是耐心的表现。反思学生书写质量差的原因,我认为当前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教材容量较大,学生的学习节奏加快,因此,用于书写训练的时间不断压缩,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形成了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的状况。其实,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使学生变得细心,严谨,认真,从而受益终生。因此,我校确定了“小学生书写不良习惯的矫正策略的研究”的实验课题。

  二、理论依据

  写好汉字,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一种体现。让学生从写字的初始阶段就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将使他终身受益。我认为:良好的书写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锻炼学生手眼的协调能力。他还是未来社会一个不可缺少的素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从实用的角度,还是从培养综合素质考虑,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都有作用。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关键时期是中小学,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三、实用价值

  《语文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第一学段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了解汉字的基本知识,能把硬笔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初步感受汉字的优美;第二学段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第三学段,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鉴于以上学生和教师的在写字教学中的实际状况,如何指导学生写字,让学生对书写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写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完成新课标对学生不同学段写字的目标要求,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写好每一个字,是我们课题研究的重点。写字教学在培养学生写字兴趣的同时,不仅能更好的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意识,养成循序渐进的学习态度和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书写不良习惯矫正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比法、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六、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及方法

  第一阶段( 20xx.5.1——20xx.5.22 )

  1、选择课题、分析现状,查看相关的资料,(作业、练习等)制定课题方案。

  2、开展问卷调查及学生访谈。

  第二阶段( 20xx.6——20xx.8 )

  1、小学生书写不良习惯的表现研究。

  2、以学习、讨论、经验交流为主要形式,理论结合实践展开研究。

  3、做好个案的收集、整理,并进行分析总结。

  4、总结小学生书写不良习惯的策略方法。

  第三阶段( 20xx.9——20xx.10 )

  1、汇总各种资料的编辑。

  2、进行课题总结完成研究报告。

  七、预期效果

  1、形成研究论文。

  2、撰写研究案例。

  3、汇总成果报告。

  4、研究反思。

习惯研究报告13

  《七年级数学课前预习习惯养成的研究》是延安市20xx年度立项的微型课题,从立项至今已历时4个月,在4个月的时间里,我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对我班学生数学有效课堂练习策略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七年级数学课前预习的现状

  1、现在我校七年级学生大多没有预习的习惯,只是依赖于课堂上教师的传授。

  2、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制定学习目标,实行流动学习群体,已经成为近年来欧美许多国家普通教育的一种新趋势。许多教改实践也都证明,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自主学习方式的教育效益,都可以明显地看到,学生学习的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

  3、特别是近年来,从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来研究少年儿童,也已开始受到国内教育界的关注,学者在多项相关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和新理念。

  二、七年级学生没有预习习惯的原因

  当前,很多教师很重视语文课前的预习,很少关注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甚至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

  三、研究结果

  近四个多月的课题研究,使学生、家长、老师都受益匪浅,我自己也获得了大量珍贵的一手资料.经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我按照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科学原则,努力排除其中的不确定因素,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总结我的`结论:

  1.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归因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激发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好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

  2.培养学生的好习惯,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新课标中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课题实施过程中,许多家长和老师的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3.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实施不同的方案.

  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方法引导是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重要结论之一.经过我的实验表明,大多数孩子在使用正强化方法时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但仍有极少数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对该方法效果不明显.我适当地使用批评和惩罚来刺激其良好预习习惯的养成。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我应对学生的世界有较多的了解,方可跟上学生的思路.只有了解学生,你才能帮助学生.

  4.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更要归因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及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在自主学习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现在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主要还要靠老师和家长的激励及指导,要看老师和家长是否给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活动的空间,以及如何激励和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我在课题研究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质,从而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

  虽然我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主动预习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1.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2.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单一的预习习惯,还包括质疑以及课后拓展等,下一步要继续研究,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良好习惯.

习惯研究报告14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五大领域的培养目标强调幼儿爱好的激发和习惯的养成。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知识教育,是养成教育;幼儿教育的主要目标也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养成习惯。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时间和环境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又是不大容易改变的。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那在幼儿园环境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

  一、 找准切入点,制定计划

  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中,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因为每位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样,所以每个孩子的习惯也不同。针对于此,在今年开学初,我们向每位幼儿家长发放了关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调查问卷》,家长除了对调查问卷如实作答外,还主动与各班老师交流孩子的不良习惯问题。从收回的一张张调查问卷和交谈中,让我们清楚的了解到每个幼儿的特点,根据幼儿的习惯不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良好习惯培养计划,使其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快乐的成长,并逐步养成良好习惯。

  二、 重视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我们知道,要想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仅靠在幼儿园里培养是远远不够的,在家庭中也应严格要求。曾经有一个家长说: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就像土壤,而孩子就像种子,需要我们共同的培育,多么生动地比喻!所以,我们做老师的,为了孩子,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然后去联合家长,统一观念及行动,让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家中得以很好的巩固和发展,实现我们最终共同的教育目的。为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开学初,我园在征求教师意见后,设计了适合家园共育的家园联系手册。其中,教师将幼儿一周的表现、班级近期教育内容重点及需要家长配合指导的内容,周周与家长见面,让家长从中更及时准确的了解幼儿的在园表现。家长还会在家园联系手册中写下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困难,对教师的建议、要求等。一本小小的家园联系手册,真正成了我们共同教育孩子的桥梁,让老师和家长在培养教育孩子时做到统一思想,共同教育。

  除此之外,全体教师又一次为幼儿重新设计了《幼儿成长记录册》。平日活动学习时,我园教师善于将精彩的瞬间进行收藏,精心设计,积累到《幼儿成长记录册》中。并在每月的月底将其发放给家长,请家长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提出宝贵意见。当家长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所画的一幅幅图画,亲手剪出的一个个图案,活动时专心致志的样子,一张张可爱的照片时,一边说着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一边连感谢老师、称赞着幼儿园。

  在进幼儿园的涌路旁有一橱窗。虽然只有一块小小的空间,但我们将其充分利用,使其成了家园联系的另一种方式。开学初的欢迎小朋友和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宣传。每月份的我是礼仪小标兵、卫生宝宝、全勤宝宝、好习惯伴我成长等评比展示宣传活动,得到了家长和小朋友的关注与支持,真正形成了家园合力,共同教育。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找准目标,注重转变

  园有园规,班有班纪。每个班级在学期初依据幼儿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计划和本班幼儿的行为习惯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的计划后,又进一步将其制定计划目标进行分解,按月份逐步展开实施。也就是每月初制定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目标承诺,目标承诺中有培养标准,预期成果,月末对此承诺进行小结,找到不足,并进行反思找到整改措施。其中对于每月份中个别幼儿实施此培养目标有困难时,教师将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其进行关注,力争让幼儿达到预期目标,也就是班级每月份的典型案例。

  四、丰富多彩的活动,促儿童发展

  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曾有一句至理名言“习惯成自然”。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贯穿在点滴生活与各项活动中。为了在平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好的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我园特搜集了与养成教育有关的儿歌和故事。让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哪些习惯是好的习惯,哪些是不好的习惯,以及不好的.习惯会给我们带来危害,良好的习惯会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等等。

  再有,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幼儿最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因此,幼儿园及各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能很快进入角色,接受教育,通过游戏,幼儿也能将学到的东西亲身加以体验,加深印象,逐步融入日常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分享快乐,经验交流。

  幼儿入园一段时间以后,在老师的正确教育引导下,行为习惯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了将各位教师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好做法加以宣传、推广,我园组织召开了班主任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经验交流会,交流会上,每位老师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方法各有妙招,真正起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作用。比如:陈文香老师在培养幼儿良好习惯时,除了建立常规制度,以身作则外,更注重了对幼儿的及时评价,对于表现好、有进步的孩子给予及时的鼓励,并将其记录在《比比最棒》评价手册中,最后依据此评选出“好儿童”。哪个孩子不渴望受到表扬,就在这一句句表扬声中,孩子们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良好习惯。

  六、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但却日复一日地反复出现,潜移默化中会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会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渗透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去非常重要。我园的每位教师都能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开展随机教育,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形成。因为幼儿的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差,

  因此,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研究报告】相关文章:

关于早餐饮食习惯的研究报告01-01

空气研究报告01-26

教育研究报告01-26

我的研究报告11-07

环境研究报告11-07

关于研究报告11-03

市场研究报告11-06

研究报告范文11-05

消费研究报告01-11

个人研究报告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