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面试怪现状(2)

  不当授权

  大多数管理人员都愿意自己参与招聘过程,但是很多主管人员出于种种原因,把招聘中关键的几步委托给别人完成。典型问题之一是他们要求直接下属或者人力资源部的员工草拟招聘职位的职位说明书,自己却很少参与。另一种错误是,主管人员指派的第一轮面试官要么对面试准备不足、要么动机不端正。国内一家著名的制药公司在招聘销售总监时,把审阅简历的权力交给了一个由销售总监下属的3个部门经理组成的小组,这几个人在如何筛选简历方面经验参差不齐,对于自己未来新上司应该是什么样子也争论不休,各执一词。更要命的是,公司后来还要这个小组负责初步面试,这对未来的销售总监来说似乎是奇耻大辱——未来的下属对自己评头论足!

  缺乏科学的办法和流程

  中国企业目前的高管招聘面试一般是这样的:闲谈式对话,从面试官和候选人都熟悉的人到最近的体育比赛、国内外大事都可以成为谈论的话题。当谈到正题时,面试官会不紧不慢地提出几个早在候选人意料之中的问题,候选人不紧不慢地回答。这种面试没有结构,没有既定的流程,也没有既定的考察要素和问题,与其说是面试,不如说是聊天,双方可能会尽兴而归,但面试官对候选人的能力仍然不了解。

  近几十年来的管理学研究表明,在预测候选人未来工作绩效的所有方法中,结构化面试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谓结构化面试是指在面试之前,确定好职位要求的能力清单和面试问题,然后在面试中严格根据问题来提问,判断候选人是否符合职位要求。这种面试经常包括一些很难回答的令人不舒服的问题,需要精心设计,用心提问。

  忽略情商、深层能力和素质

  大多数企业在招聘高管时,通常关注一些硬指标(表面指标)——教育背景、家庭背景、年龄、智商、过去工作经历、外表等,很少关注软指标(深层指标),如情商、性格、动机、分析思维能力等。但是,近来研究表明,情商、动机、抽象思维能力等是预测一个人能否胜任某个职位的关键要素。按照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的研究,如果想要取得优秀的工作业绩,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和技术能力的两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教授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指出,对业绩的最好预测因素不是大学学历等外在条件,而是人的深层素质,如动机等。

  企业政治

  招聘面试过程中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是存在大量的政治行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非常专制,公司总经理离职后,他提议由自己的大学同学接任,在他的胁迫下,董事会只好接受,而省略了通常的招聘程序。结果不到一年,新的总经理因为缺乏战略管理能力导致公司业绩大幅下降而被解职。

  有人喜欢招聘一些比自己能力差的人,以便自己以后升迁时不受威胁。深圳一家著名制药企业招聘一名部门主管,人力资源部找了一位条件非常不错的女士,面试结束后,面试官(部门经理)说这个人不行。过了几天,那位应聘者竟然打电话给公司董事长,投诉那个面试官,说他竟然对应聘者说“像你这么条件好的人,不应该来我们公司,我们这里别看外面名声很好,但是内部管理很差,不值得你来!”非常明显,这位部门经理不希望这位条件很好的应聘者进来,以免“威胁”自己的前程。

  友情提示:阅读了本文“高管面试怪现状”,本站中国人才网(cnrencai)面试频道,还为你提供更多“面试技巧经验”相关文章阅读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面试时最糟糕的五十个错误 下一篇:面试官最讨厌的行为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