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古诗文阅读答案

时间:2021-02-14 18:32:41 考试辅导 我要投稿

古诗文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古诗文阅读答案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1)李白的这两首怀古之作,从体裁上看,都是_________诗,都抒发了_________的感慨。

  (2)这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题材相近,但在今昔的对比上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七绝;人事多变、盛衰无常。

  (2)《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遗址的荒凉,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作了鲜明的对比;《苏台览古》则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暗示昔日的繁华,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来比照变幻无常的人事,见出今昔盛衰之感。(意对即可)

古诗文阅读答案2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注释:①齐己:唐末著名诗僧。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② 望春台:既指观赏春景的高台,又喻指京城。

  孤根:孤独的根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3分)

  答: 一字用得最好。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寻常,就更加突出了题中早字。(3分)。

  (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3分)

  答: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3分)

  3.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

  答:不畏严寒,傲然独立(清丽脱俗,素雅高洁)。(一点1分,共2分。语意相近即可)

  4.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

  答案:将数枝改为一枝,照应题目,突出其开放之早(1分),显示出早梅的不同寻常,更突出它傲然独立的个性(1分)。(语意相近即可)

  5、这是一首咏梅诗,试具体分析首联运用的艺术手法,并指出首联和颔联是怎样照应题目的。(5分)

  答:(1)首联以对比(反衬)的手法,描写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先将梅花和万木相对照,严寒的冬季,万木经受不住寒气侵袭,枝干快要摧折,而梅花却能凝结了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或者答:以万木冻欲折夸张说法有力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手法1分,分析2分)(2)首联孤根独暖,说明梅花开在百花之先,颔联一枝独开强调这一枝又开在众梅之前。

  6、颈联侧重描写梅花的什么特点?本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6分)

  答;颈联侧重写出了梅花的姿色和风韵。(2分) 递和窥写得最好。(2分)递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窥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哪种惊奇的情态。由鸟及人,早梅给人们的惊喜和诧异见于言外。(2分)

  7、诗的题目为《早梅》,但诗句内容未见早字。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整首诗是如何围绕早字落笔的。(4分)

  答: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写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全诗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围绕早落笔。

  8、末联两句意味深长,表达了诗人什么心志?(3分)

  答:语义双关,祝愿梅花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写出满怀希望的心境,借咏梅花传递出自己不甘寂寞,意欲大展宏图,有所建树,满怀期待的心志。

  9、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刻画了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清高孤傲、坚贞不屈、执著自信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练习二:

  (1)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3分)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抒发的情感。(5分)

  参考答案

  (1)一个发字,写出早梅昂首怒放生机盎然的形象;高树,楚天,映衬了她的雅洁不凡;朔风,繁霜的恶劣环境表现梅花不同凡花的风骨,不屈的品格。(每点1分)

  (2)既有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也有对自身遭遇的不平之情,以及借梅花的销落而表达的理想不能实现的痛苦之情。(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3点给5分)

  阅读练习三:

  (1)说说这首诗着力突出了所咏之物的什么特点,据此再给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2)赏析风递幽香出一句。(4分)

  (3) 诗人早年曾热衷功名,颇有抱负,但科举失利,未得酬志。从尾联可以看出他当时有什么样的心愿? (2分)

  参考答案

  (1)诗中用笔含蓄,句句暗扣早来立意,极写早梅中的早梅得一枝之秀、开香艳之先(或:独开一枝、秀先群芳)的风调、品性。(1分)据此可以早梅命题。(1分)

  (2)一个递字,运用拟人,将凛冽的寒风温柔化,写出它对早梅仿佛充满爱怜之意(2分);借写寒风多情递香,从侧面烘托花香清幽怡人,并暗暗透露出诗人内秀、高雅的情怀(2分)。

  (3)含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他年应时中举,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

  翻译: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

  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

  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

  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

  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首联即以对比的手法,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是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象独凝地下暖气于根茎,回复了生意。冻欲折说法略带夸张。然而正是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同时又照应了诗题早梅。

  第二联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用字虽然平淡无奇,却很耐咀嚼。诗人以山村野外一片皑皑深雪,作为孤梅独放的背景,描摹出十分奇特的景象。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梅花开于百花之前,是谓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此梅不同寻常。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诗的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深为佩服,便将数枝改为一枝,并称郑谷为一字师。这虽属传说,但仍可说明一枝两字是极为精彩的一笔。此联象是描绘了一幅十分清丽的雪中梅花图:雪掩孤村,苔枝缀玉,那景象能给人以丰富的美的感受。昨夜二字,又透露出诗人因突然发现这奇丽景象而产生的惊喜之情;肯定地说昨夜开,明昨日日间犹未见到,又暗点诗人的每日关心,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力。

  第三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侧重写梅花的姿色和风韵。此联对仗精致工稳。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是着眼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益发见于言外。以上三联的描写,由远及近,由虚而实。第一联虚拟,第二联突出一枝,第三联对一枝进行形象的刻画,写来很有层次。

  末联语义双关,感慨深沉: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此联字面意不难理解。然而咏物诗多有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这里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齐己早年曾热心于功名仕进,是颇有雄心抱负的。然而科举失利,不为他人所赏识,故时有怀才不遇之慨。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自己处于山村野外,只有风、禽作伴,但犹自孤根独暖,颇有点孤芳自赏的意味。又因其内怀幽香、外呈素艳,所以,他不甘于前村深雪寂寞开无主的境遇,而是满怀希望:明年(他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辞意充满着自信。

  这首诗,语言清润平淡,毫无秾艳之气,雕琢之痕。诗人突出了早梅不畏严寒、傲然独立的个性,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隐匿着自己的影子,含蕴十分丰富。通观全篇,首联孤根独暖是早;颔联一枝独开是早;颈联禽鸟惊奇窥视,亦是因为梅开之早;末联祷祝明春先发,仍然是早。首尾一贯,处处扣题,很有特色。

古诗文阅读答案3

  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

  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

  我欲渡河水,河水深无梁。

  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

  8.开首两句与全诗思想感情有什么关系?请作简析(5分)

  9.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联系相关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5分)【这两句写了主体人物的活动,交代了立足点和遥望的方向,(1分)为抒发思友、思乡之情做了铺垫,(1分)并把这种感性凸显出来。(2分)对友人和家乡的深刻感情是主体人物出城、遥望的原因和动机,(2分)这种感情使主体活动富含意蕴。(2分)】

  9.(6分)【表现了想与友人同回故乡的迫切之情(或:表现了对友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表现了不能与友人同回故乡的惆怅之情)。(2分)友人已去,不可追及;(2分)现实种种阻隔,想回故乡而不得;(2分)愿望只能在想象中实现。(2分)本小题最多得6分。】

古诗文阅读答案4

  晓出黄山寺

  □ 高 翥

  晓上篮舆①出宝坊②,野塘山路尽春光。

  试穿松影登平陆,已觉钟声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注】 ①篮舆:竹轿。②宝坊:对寺庙的敬称。

  (1)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认识?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分两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叙事与写景,概括地表现了山中的美景,详细地描绘了山下的田野风光;最后两句为第二层,议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眷恋之情和独到的审美感悟。

  (2)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春光的无限眷恋之情,并抒发了生活中的一种审美体验:欣赏美景需要心境闲适,细细观摩,慢慢体味,只有这样,才能深入认识事物美的真谛。

古诗文阅读答案5

  岁暮到家 蒋士铨(quán)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注】①岁暮:年终。②及辰:及时,指在年底前赶到家。③寒衣:御寒之衣。此句用唐代诗人孟郊《游子吟》诗意。其诗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④低回:徘徊(huái)。

  1.三四两句的诗眼各是哪个字?请写出并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第三句的诗眼是“密” ,细密之意,母亲把御寒的冬衣缝得针脚细密,一个“密”字,道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怜爱。第四句的诗眼是“新”,崭新之意,嘘寒问暖的家信还带着崭新的墨痕。一个“新”字,道出了母亲心中对儿子的不尽思念和关怀。

  2.这是一首表现骨肉亲情的诗作,描绘了一幅久别回家的游子与母亲相见时的感人情景。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没有对母亲尽到孝敬之责的惭愧心情和不敢诉说自己远行艰辛劳顿,让母亲更加担忧心疼的复杂心情。

  参考译文

  母亲爱子女的心是无穷无尽的,我在过年的时候到家,母亲多高兴啊!她正在为我缝棉衣,针针线线缝得密,我寄的家书刚收到,墨迹还新。一见面母亲便怜爱地说我瘦了,连声问我在外苦不苦?我惭愧地低下头,不敢对她说我在外漂泊的境况。

古诗文阅读答案6

  家住东吴近帝乡, 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 百万呼卢①锦瑟②傍。

  身易老, 恨难忘, 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③旧, 一事无成两鬓霜。

  注:① 呼卢:古代一种博戏。 ② 锦瑟:代指歌女。 ③ 京华:南宋都城临安

  (1)上阕中“十千”和“百万”两词有何妙处?(2分)

  (2)词人说“恨难忘”,他有什么难忘之恨?(4分)

  (3)这首词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十千”“百万”,语气夸张(1分),写出了词人年轻时一掷千金(或“豪放不羁”“放荡不羁”等)的性格(1)。

  (2)一恨岁月匆匆,年华老去 ;二恨抗金不成,报国无门。(或“功业未成”、“壮志难酬”等)。

  (3)对比(2分,答“今昔对比”、“虚(年少)实(眼前---年老)对照”、“反衬”(以少衬老)也可)。将上阕描绘的豪放不羁、意气风发的词人少年形象(1分),与下阕年老衰颓、凄凉落寞、一事无成的词人形象(1分)形成鲜明对比。

古诗文阅读答案7

  关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

  ① 关山月,属乐府鼓角横吹曲,多写离别的哀伤。唐玄宗开元后期和天宝年间,唐王朝与外族不断爆发战争。李白借此乐府旧题,写远离家乡的戍边将士与家中妻室的相互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带给广大民众的痛苦。

  ② 天山,祁连山,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匈奴语呼天为祁连,故祁连山亦称天山。

  ③ 玉门关,为古时通往西域的要道,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北。此处泛指西北边地。

  1.诗人借 月夜高楼的叹息来抒发戍人 的情感。(2 分)

  2.赏析画线诗句的内涵和作用。(5 分)

  【参考答案】

  1.(2分)思妇 思乡(一空1分)

  2.(5分)月出于天山云雾间,一派清冷苍茫的景象。漫天遍野的大漠朔风,吹遍玉门关内外。诗人巧借长风把关山月三个相互独立的意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这些广阔无垠的物象淋漓尽致地渲染出雄伟壮阔而又苍凉悲壮的意境,奠定了全诗边塞苦寒的苍凉基调。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为下文将士翘首故里编织了思乡的情结。(内涵2分,作用2分,语言表述1分)

  赏析:

  《关山月》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创作的一首五古。全诗分为三层,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此诗如同一幅由关山明月、沙场哀怨、戍客思归三部分组成的边塞图长卷,以怨情贯穿全诗,色调统一,浑然一体,气象雄浑,风格自然。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 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 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 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李白的《关山月》描绘了一幅清冷苍茫的月夜图,将关山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思乡情怀融入月夜高楼,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关切和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此诗气势博大,意境深远,读来哀婉凄凉而又雄浑悲壮。诗人将战士的思乡、家人的思亲融于广阔苍茫的景色里,使得景因情而怨,情因景更伤。

  李白用广阔苍茫、深沉磅礴的图景抒发戍人思乡的意境,其实就是诗人博大的胸怀的自然流露。这首写关山月的诗,就表现了他关心民生、悲天悯人的另一种情操。

古诗文阅读答案8

  秋波媚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注】这是陆游48岁在南郑担任军务时所作。此时他助川陕宣抚使王炎为“干办公事”,身着戎装,往返前线,前方有利的形势和军队壮阔的生活,使他触景生情,作者于是写下这首词。

  (1) 这首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词的下片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片分别描写了瑟瑟秋风、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作者抓住了边陲景物的特点来描绘,使整个画面具有苍凉悲壮的色彩。

  (2)从下片看,作者主要运用想象和拟人的手法,比如将南山月、灞桥柳、曲江馆进行丰富联想并赋予人的多情与期待,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决心恢复中原、报国立功的壮志豪情。

古诗文阅读答案9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5、(20xx山东卷)(1)文中的“烟”具有洁白、轻盈、流动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烟的颜色比喻成云,不仅体现了烟的洁白的色彩美,同时也突出了烟如云一般缥缈轻盈的动态美,同时用“流”一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烟的被风吹动时千变万化的姿态。

  (2) 霜天月升,溪流潺潺,溪烟袅袅如云般洁白,自由流淌到野外的山寺前,诗人被这月夜美景吸引,起身欣赏,但举头望天,将一切美景收入眼中后却因想起自己背井离乡、羁旅漂泊的遭遇,不免产生思乡怀亲之愁,所以“不眠”。(原因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需结合诗作整体分析说明。)

  6、(1)何妨吟啸且徐行 (2)休说鲈鱼堪脍 (3)一尊还酹江月(4)赢得仓皇北顾(5)东篱把酒黄昏后(6)如今有谁堪摘(7)揾英雄泪(8)乍暖还寒时候

古诗文阅读答案10

  润州二首(其一)杜牧

  句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里 马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闻吹出塞愁。

  【注释】①润州:今江苏镇江。这首诗是诗人游览江南再次到润州时所作。

  ②可怜:可羡慕。③桓伊:东晋吹笛好手。

  13.颔联中的空格选项为:( )(1分)

  A.有 B.奔 C.骏 D.无

  参考答案D

  分析:“无”和“多”形成对比,“青苔”二句,一写先朝遗寺的荒凉冷落,一写河边酒楼盛景依旧,对仗十分工整。从写法上看,本来是寺里长满青苔,桥下荡漾绿水,诗人却故意颠倒语序,把鲜明的色彩放在句头,突出一衰一盛的对比,形象地反映了润州一带风物人情的沧桑变化,这就为下一联抒发思古之情创造了条件。

  14.下面选项中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放歌”言诗人在重游故地时的愉悦和欢快。

  B.颔联写景句为下面颈联的表情达意起了铺垫的作用。

  C.颈联怀想古人:东晋、南朝人士最为旷达、风流。

  D.全诗多处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诗人人生无常的思想。

  参考答案A(3分)

  分析:“放歌”二字可见当年酣舞狂歌的赏心乐事,如今旧地重游,恰逢惹愁的高秋季节,神往之中隐含着往事不再的悲哀。

  15.全诗以意象说“愁”。请对此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诗中的典型意象有“秋”、“青苔”、“月”、“笛”等,布满“青苔”的寺庙描绘出现实情境的荒芜萧条,“秋”夜“月明”,借一曲出塞的”笛“声,为诗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传递出由思古而心生物是人非,人生无常之感慨。这些古典意像组合使用,为诗歌意境的营造起了决定性作用。(4分)

  考点:这道题主要考究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分析:其中意象1分,至少写两个意象:对意象的简单解读1分:描绘了荒芜,萧条花苗,渲染凄清气氛1分:情感物是人非,人世沧桑,人生无常,时移世易等1分。

【古诗文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古诗文《司马朗》阅读训练及答案03-11

藏戏阅读答案02-16

《小池》阅读答案04-30

小满阅读答案04-26

《荷叶》阅读答案04-11

《雅量》阅读答案04-06

《面包》阅读答案04-06

塞下曲阅读答案04-05

香蕉阅读答案04-05

《鸟巢》阅读答案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