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

时间:2017-03-22 编辑:凤娟 手机版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如下是中国人才给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少数民族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篇【一】

  一、基本概况

  (一)村情简介。北界村位于巴东县绿葱坡镇西南角,东与秭归县磨坪乡接壤,南邻铁厂荒国营林场,西与野三关镇玉米塘村连界,北与野花坪相邻。整个村由“两条河、三等岩、两面坡”构成,地势狭长险恶,海拔从1800米到800米高差悬殊,南北垂直纵深12公里,中坝河、杨桥河两条小流域横贯,山多地少,人口分散,交通极为不便,距离镇址所在地和相邻野三关镇均为22公里。该村是典型的老高山重点贫困村,2015年被列入巴东县整村推进重点村。境内森林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解放军解放鄂西南首战胜利遗址娃娃寨遗址。

  (二)贫困人口识别。该村国土面积22800亩,其中耕地面积1350亩,人均耕地2.06亩;林地21450亩,人均林地32.79亩。全村现有10个村民小组、208户、654人。其中男性378人,女性286人,分别占比58%和42%;60岁以上占110人,18岁以下145人,分别占比17%和22%;全村人口以汉族、土家族人口为主,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41%。全村现有贫困户76户、266人,占全村人口41%;低保户50户 74人,五保户11人,分别占总比11%和1.6%。现有劳动力280人,占总人口的43%;目前外出打工人数58人,占总人口的9%。外出务工人员大致流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居多,大多从事建筑业和加工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2014年农民人纯收入5500元,占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7194元的76%、全省10849元的51%;其中贫困户人均纯收入2670元,占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7%、全省25%。

  (三)产业状况及收入。该村主导产业为药材、蔬菜种植业和生猪、山羊养殖业。2014年全村种植药材、蔬菜550亩;养殖生猪350头、山羊 500只。其他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红薯为主,种植面积300亩。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于药材、蔬菜种植和山羊、生猪养殖以外,以外出务工为主,打工收入约占总收入的28%,农业种植收入占60%,养殖占12% 。

  (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当前,该村境内无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上学需去20多公里外的绿葱坡集镇和野三关集镇。现有在读学生65人,其中,在校大学生3人,高中生2人,中小学生60人。全村高中文化程度以上8人,占全村总人口1%;初中文化程度5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8.5% ;文盲和半文盲126人,占总人口的19%。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95%,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5%。该村拥有村卫生室,医疗工作者2 人,能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重症病人需去绿葱坡卫生院、野三关或县城医院。

  (五)村级治理及村干部情况。该村现有党员15人,60岁以上党员5人,30岁到55岁党员9人。党支部委员会成员年龄结构较为合理,战斗力较强,党员带头作用较为突出。其中,党支部书记王祖华是该村致富带头人,副书记余涛为种植带头人,其他党员如王明、王太松等人都是种植能手。

  (六)近两年变化情况。2014年该村脱贫11户44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已通水泥路,总里程11公里,仅有3户农户未通公路,交通条件大大改善;全村已有6个村民小组实施了安全饮水工程,绝大多数村民能喝上安全干净的饮用水;全村通电率100%,通讯覆盖率率 85%,电视覆盖率95%;建有设施较为完善的村文化活动室和村卫生室。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一)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

  1.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一是交通不便。因地理位置偏僻,距离绿葱坡集镇22公里,距离巴东县城72公里,全村仍有5个村民小组未通水泥路,3户村民未通公路;通村、通组公路大部分为陡、窄、险路段,每当山洪来临时,村民出入极为不便,出行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二是自然条件差。该村山高谷深,坡地多,平地少,土地板块小、远、散,土壤贫瘠,四面环山,光照不足,对旱、涝灾害抵御能力差,生产效率低,农民增收难。三是居住条件落后。全村140户村民的居住房屋是上个世纪修建的土木结构房屋,占全村总户数的67%,没有卫生厨房和卫生厕所,还有4个村民小组70户280人安全饮水没有保障;全村人畜混居比较严重,目前全村新建楼房共50栋。四是信息闭塞。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均为开通,即使全村通讯覆盖率达到85%,但是局部移动电话信号不畅通。

  2.文化教育落后,村民素质亟待提高。全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仅有64人,占全村总人口9%;文盲和半文盲126人,占总人口的19%。 2005年之前该村没有一名工人或者国家干部,直至现在,也仅有1名大学毕业生在外创业,5名入伍军人走出大山,大部分村民视野思想僵硬,视野狭隘。

  3.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龙头引领作用不强。2014年之前,全村没有一家集体型加工企业,未能引进一家外来企业投资,未成立一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经济基本是空壳,民营经济一片空白,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龙头作用基本为零。2014年,先后成立了华盛魔芋专业合作社、王明药材专业合作社和荣小芳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三家专业合作组织,情况有所改变。

  (二)下步工作打算。该村为巴东县2015至2016年整村推进重点村。该村整村推进涉及到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发展三大类,实施项目 15个,规划整村推进整合各类资金886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行业扶贫资金479万元,社会帮扶4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267万元。从专项资金投向来看,蔬菜、药材基地建设20万元,养殖业投入5万元,蔬菜、药材、种植业产业区间道建设50万元,油牡丹基地配套设计建设5万元,合计80万元,占专项资金的80%。当前该村急需完成居民小区公路建设,总投资27万元;硬化组级公路15公里,总投资305万元;完成规划内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工作,总投资180万元;扶贫搬迁户安置小区饮水工程建设,总投资65万元;文体场所建设和村卫生室改造,总投资40万元。以上项目已列入北界村整村推进村级实施 规划,其中一些项目已经启动,扶贫搬迁户安置小区“三通一平”工作已初步完成,种植景观树2000多棵,治理河道200余米,工程已进入地基施工阶段。

  三、对策和建议

  (一)结合扶贫搬迁,大力打造乡村旅游业。扎实推进扶贫搬迁工作,将全村居住在挂坡、悬崖等交通不便的偏僻地的村民搬迁至朱目玉、北界和中巴河三个点集中居住,统一规划,建特色民居和星级农家乐,发展牡丹园、葡萄园等精品花卉和水果园,完成15口鱼塘建设,解决50户贫困户居住困难和经济来源的问题。深挖该村高山深谷、溪流纵横、奇峰怪石的山水美景和娃娃寨红色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气候优势,全力打造野花坪罗家淌观光农业、跑马场 ——朱目玉石柱、溶洞观赏——杨桥河休闲度假——娃娃寨战斗遗址观光的旅游线路,结合三个扶贫搬迁居民安置点,全力打造旅游观光、徒步摄影、垂钓休闲、避暑度假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

  (二)结合整村推进,大力夯实基础设施建设。紧抓2015-2016年整村推进的良好机遇,科学规划,用好、用活整村推进整合资金,全力完成1 到2组、3到6组和5到6组三条产业区间道建设,总里程13公里;完成油牡丹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完成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公路建设,全长500米,在1、2、 5、9组建水池5口,管网20000米,解决小区居民饮水问题;硬化1、2、3、4、5、6组级公路15公里,进一步完善该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结合科技培训,大力提升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华盛魔芋专业合作社、王明药材专业合作社和荣小芳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的龙头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培训,规范农村合作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和入社村民种、养水平,提高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现代农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争取到2016年底,华盛魔芋专业合作社种植红白萝卜、魔芋和甜玉米500亩,辐射带动农户85户,贫困户45户,实现年收入5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470元;王明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天麻、贝母、独活、玄参800亩,辐射带动农户100户,贫困户30户,实现年收入8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荣小芳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山羊200只,辐射带动农户15户,其中大户1户,贫困户5户,实现年收入2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3300元。

  (四)突出能人带动作用和党员的中坚地位。北界村从一个与世隔绝的贫困村发展到现在具有进一步开发的基础,村支部书记王祖华发挥了关键作用。王祖华1996年入伍,并在部队入党,是北界村为数不多能够走出的人。1999年退伍后,他组织年轻村民外出打工,跑运输、进企业、种苗木、办公司,带头致富。绿葱坡党委、政府历年来充分重视北界村的扶贫攻坚工作,一直在挖掘和培养年轻有为、敢想敢干的村干部。2008年9月经镇党委任命,王祖华担任北界村支部书记,2009年、2011年村支两委换届,均高票当选为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2014年底北界村与野花坪村合并后,继续当选为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其担任村书记的数年里,王祖华坚决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带领村民自力更生,新修公路,发展产业,解决农户安全饮水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大改变了北界村的面貌,为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想彻底做好北界村精准扶贫工作,一个王祖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和致富能人培养工作,大力培养一大批年轻、有思想、有冲劲的党员干部和致富能手,形成以王祖华为核心的一股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致富创业团队,带动整个北界脱贫致富。

  少数民族村精准扶贫调研报告篇【二】

  根据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统一安排,xx县财政局驻村帮扶联系少数民族杨柳乡xx。2015年来,该局密切配合县直有关单位,深入基层蹲点走访,开展望、闻、问、切精准把脉,查民情、解民困、济民苦,扶贫攻坚工作有较好进展。

  一、xx村情

  该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全村共320户,其中10余户住山上;共1439人,占全乡人口的47.9%,80%以上的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务工,经商的较少,平均每2年出一个大学生。杨柳瑶族乡人民政府、中心校、卫生院均位于xx双河组。有耕地750亩,其中水田246亩,主要种植水稻,但灌溉存在一定的困难,存在抛荒问题;林地12130亩,基本上为村集体公益林,其中楠竹4000余亩,杉树8000余亩。20个村民小组均通电、通公路,其中12-19组没有宽带有线信号,12-15组公路未硬化;11个组通自来水,11-19组未通自来水。

  二、xx贫困户户情

  xx共有贫困户98户,301人,男性179人,女性122人;大专1人,高中7人,初中116人,小学156人,文盲21人。4户无房,借居亲友家,2户住竹木房,12户住土坯房,其中6户危房。60岁及以上87人,占29%,66人无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21人也只是在本乡干点农活;18岁以下未成年人24人,占8%,基本上属无劳动能力;18-60岁190人,其中26人因患病丧失劳动能力,2人因年纪较大而无劳动能力,有劳动能力的达162人,占贫困人口总数的54%,其中69人在广东等省外务工,占贫困人口总数的23%,高中文化3人,女性17人,12人在县城务工,包含女性5人,3人在县外省内务工,均为男性,78人在本乡干农活,收入甚微。为此,实际上外出务工有正常经济收入的只有84人,占贫困人口的28%,平均每个人要养活3.6人,包括男性62人,女性22人,或者可以说每个男性劳动力要养活4.9人。五保户2户7人,一户户主痴呆,无妻儿,另一户基本上已脱贫;低保21户58人,其中因病致贫12户。在所有贫困户中,因患大病致贫的有34户,占比34.7%,其中家庭成员患有弱智、痴呆、小儿麻痹症等精神性疾病的有11户;因年老无劳动能力又无子女抚养的有10户;剩余54户因缺乏劳力而没有可观的经济收入,再加上须抚养子女或赡养老人而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困。

  三、xx致贫原因分析

  1、经济基础薄弱。xx属于偏远山区贫困村,山多地少,所种植的蔬菜、水稻基本上刚好能自给自足,而无法成为经济收入来源。该村所有的林地有2/3的为杉树,是生态保护林;有1/3的为楠竹,但因生长比较分散而难成规模,在加上交通不便,很难形成有效的产业链。为此该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务工。但该村的98户贫困户,有劳动能力的只有54%,且只有28%的贫困人口外出务工,平均每人要养活3.6人,很难有结余。

  2、文化水平不高。xx虽然差不多占了全乡人口的一半,但没有走出比较有影响力的经济能人或政治能人,这很大程度上由该村村民的文化水平所决定。该村的98户贫困户中,受初中以上教育的只有8人,占贫困人口的2.6%,外出务工的84名劳动力,只有3名高中生,占3.6%。由此可见,有96%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为中小学文化,没有一技之长,基本上从事大众性的体力活,收入相对较低,况且存在因长期过度劳累而患职业病等大病的危险。

  3、存在贫困后遗症。在98户贫困户中存在因贫而娶不到老婆或者娶到后出走的情况,因此在贫困户中生男没有生女好,如贫困户唐祥发、唐技发等就是这种情况。因为贫困难以娶亲,所以在择偶上存在“饥不择食”的现象,从而导致后代存在诸多的先天性遗传病,有34.7%的家庭有患大病的家庭成员,10%的家庭有弱智、痴呆等精神性疾病成员,在维持基本生计的情况下,可以说所有的经济收入都用于治病,而很少有结余,甚至还欠有外债或者难以维持基本生计。

  4、发展意识不强。在301人的贫困人口中,有162名劳动力,其中外出务工的只有84人,占贫困人口劳动力的52%,离全村的平均外出务工水平80%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在贫困人口中存在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也许这是一种懒惰的道德风险在作祟。因为按以前的发展思路,国家会扶贫、政府也会扶持他们,更何况xx作为民族乡中的一员,更有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可以说他们是被这些所谓的优惠扶持绊住了外出发展的脚步,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四、帮扶的初步设想

  1、以发展电商为重点实施产业帮扶。xx最大的优势是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及附属产品,如何帮助搭建销售平台,将产品转换为商品,引导和刺激山林产业发展,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也应作为下一步产业帮扶的重点。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当前农村淘宝在xx县的试点的机遇,争取和帮助在xx建立农村淘宝代办点。主要发展的产业产品,一是发掘深山中可自然生长的山货,如长在杉树上的药材“杉木寄生”就是一种珍贵药材,淘宝网购价要52元/斤,xx8000亩的杉树,应该有很多这种药材;还有就是4000亩的楠竹可以发展干笋产业,干笋网购价20元/斤。这两项都是xx的优势资源,要充分利用,同时还可挖掘深山中的山菇等其它山货。调查中村民对食用冬笋种植有较强意向。需技术资金帮扶。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种养殖业,如养牛、山羊、土猪等,可以制成干牛肉、腊肉等通过网络售卖;还可种植茶叶、药材等经济作物,均可通过网络出售。

  2、以增强能力信心为重点实施教育帮扶。一是让贫困户的孩子读好书,提高素质能力。首先要对贫困山区学校进行教育发展倾斜,选派县城的优秀教师到山区学校支教,并加大山区学校办学条件的投入力度。其次加大对山区优秀学生的奖励力度,特别是针对贫困家庭子女更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助,保证让每一位孩子不要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让每一位优秀的孩子毫无顾虑的上大学。二是对贫困户进行开导式教育,提振致富信心。最后是对现有在家人员进行开导教育,把送电影下乡和送技术下乡活动结合起来开展,通过派驻电影放映员巡回放映农村淘宝视频、贫困家庭的创业事迹、贫困村的脱贫典型,并适当放映些乡村发展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让xx的群众接触到外面世界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拓展他们脱贫致富的思路。

  3、以易地扶贫搬迁为重点改善条件帮扶。一是开展农村集中建房。借鉴石榴花组的先进经验,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把居住在土坯房、竹木房中的贫困户迁移出来,在环境较好、交通便利的空地上开展集中建房活动。二是修建敬老院,让散失劳动力的老年人、大病人员居住其中,免去这些家庭现有劳动力的后顾之忧,让他们更放心的外出务工图发展。三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全村通信和自来水,饮水安全是民生问题,应该首先予以保证。同时要把有线、无线信号接入xx,让村民能够更好的接触网络世界,同时让他们有电视可看,更多的了解国内外的发展形势,也更加充实村民的日常生活。调查中,目前村民提出了两急需帮扶的基础设施项目。6、7、8组进组路护坡工程,已投入5万,建了四分之一,因资金原因停工,预计需资金18万元;12、13、14、15小组通组公路建设,3公里左右(如开展易地扶贫工程,此项目可不实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