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调研报告(3)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既牵涉到教育方面,也关乎心理、社会、法律、经济等方面。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影响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父母能否在外安心的工作,更远的会影响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因此,留守儿童教育及成长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全社会能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重要性,从而使大家自发自觉的来关爱、帮助、支持留守儿童,提高教育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让祖国的花朵饱含着生机,期待着怒放的那一天。

  二、关于孤寡老人的调研报告

  人口的老龄化趋势与家庭结构的演变使城市空巢家庭大量增加。部分空巢老人面临着经济困难、缺乏照料、精神孤独等生存危机。空巢家庭老人既要经历个人生命周期的转型(从中年期到老年期),还要经历家庭周期的转型(从核心或主干家庭到空巢家庭),如果适应不好,很容易诱发各种身心问题,不但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还会给家庭带来各种困难,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空巢家庭问题,不仅仅是个别家庭问题,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经济问题,它关系着现代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和谐和安定,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关爱空巢老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老有所养”作为社会建设的目标之一。然而,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老年人问题日益凸现,空巢老人现象也日趋明显。目前中国已步入老年型年龄结构国家行列,全国有老龄人口1.6亿,城乡"空巢老人"比例分别为49.7%和38.3%。在独居高龄老人中,50%常年患病,30%患有心理问题甚至抑郁症。在《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年起,我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据专家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的比例或将达到90%,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由此,一个新的值得我们关注群体的诞生了——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待破解的社会命题。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有65岁及以上老年空巢家庭1561.64万户,占65岁及以上有老年人家庭户的22.83%;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2339.73万人,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其中,农村老年空巢家庭户1117.90万户,占老年空巢家庭户总数的71.58%,农村空巢家庭老人1632.90万人,占空巢老人的69.79%。“空巢老人”现象形式相当严峻。

  根据这的情况,我们从社区居委会得到一些资料,针对孤寡老人做了调查,也对空巢老人的家庭进行走访。

  根了解,街道60岁以上空巢老人1353名,占老年人口的39.86%,其中:男性655名,占48.3%,女性698名,占51.6%。配偶健在的450名,与孙子孙女们同住的567名(主要因照顾孙子女而到此)

  空巢老人家庭状态分

  1.经济没有足够来源,生活

  调查中我们发现65%的空巢老人没有收入,35%有经济收入。大部分经济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于1000元,而没有经济来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费用则基本上来自子女的供养。60%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医是家庭支出最大项,空巢老人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就事实而言,很多空巢老人的饮食都不能满足身体营养需要,住所也相对简陋。

  2.日常生活难以自理,行动不便

  70岁以上的老人居多,占了总数的1/3,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难以自理。通过对社区中的老人抽问讯,结果显示18%的空巢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2%的空巢老人生活能部分自理,生活能完全自理的只有40%。空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务工或定居,当他们需要照料时,45%由老伴照顾,35%由孙子女照顾,20%由亲戚朋友和邻居来照顾。

  3.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就医不便

  调查显示,多数空巢老人身体常被疾病困扰,无疾病的仅占25%。空巢老人们还普遍反映附近医院的收费过高,勉强能承受。从目前空巢老人医疗费用的主要来源来看,由子女承担的占大部分,其它的或是由老人自己承担,或是由亲戚承担。空巢老人的医药费用常常面临困境。所以,基于以上原因,多数的空巢老人在生病时选择简单看看,吃点药。

  4.心理孤独难受,终日难以释怀

  本次调查发现将近一半的老人常有压抑、焦虑、烦躁感,没有安全幸福、舒适满足感,幸福指数偏低。在所调查的社区中,有室外活动场所的很少,基本没有专为老年人开设的活动区,也没有任何健身设施,所以老人的文体娱乐公共设施较少。在组织老年人活动方面,包括空巢老人在内的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较少。他们平时的娱乐方式主要集中在散步、聊天,所以,空巢老人的精神压力无处宣泄,导致他们心理缺乏安全感。从与子女沟通的频率上来看,只有少数的空巢老人与子女沟通频繁,因此空巢老人的情感慰藉较贫乏。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也做了调查分,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1.外出打工

  子女外出打工是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全县93.1%空巢老人子女在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只有4.2%。所以,78.8%农村空巢老人必须劳动和又要劳动又要照顾孙子,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们都会“活到老,干到老”。

  2.自然空巢

  所谓自然空巢,就是有的老人终身未婚,有的老人虽已结婚,但未生育子女,有的生有子女,但子女已经去世,有的只一个女儿,女儿一旦出嫁之后,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回家照顾老人就有次数了,老人就成了空巢户。

  3.代际差异

  当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老少两代人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自由的要求会越来越强烈,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这种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一旦子女成立了小家庭或进入城市,农村的父母一般都不会与子女生活在一起,而是选择独自居住或留在农村老家。当然,农村老年型“空巢”家庭的产生也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儿子在外打工、婆媳、公媳关系的沟通缺少联系的中介和桥梁,家庭不和、矛盾增多,迫使老人同儿媳和孙子分开住,子女赡养老人的观念淡薄、嫌弃老人,从而使老人不得不独守“空巢”等等。

  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当我们了解到空巢老人的这些问题,我们脑中如潮水般涌现出尊老扶弱的念头,并且我们在走访空巢老人,也是这么做的,给他们送去关爱和祝福。但我们深知,要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不能仅仅依靠几个人的一时的想法与做法。它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齐心协力。因此,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分的问题,相应地提出了我们自己的一些稚嫩的想法与对策,希望能对空巢老人有所帮助。

  1.经常关心老人,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缓解老人的孤独和寂寞。

  在大家心目中子女是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重要人物,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们的思想如何进步,父母与子女的亲情线是永远也断不了的。数据显示,65%人们还是希望子女来解决老人晚年孤独的问题,因此我们建议家有老人的青年中年人,多考虑到父母的感受,多抽空陪陪年迈的老人,不能因在外闯荡而忽视了家中的老父老母。

  社区而言,老年人腿脚不便,社区便成了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和对外交流的唯一场所。建议社区多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勤组织文娱活动,方便老人相互交流,解除老人独居的孤独感。也可以适当地为老人提供简单低劳动强度的工作,既解决老人的经济问题又充实了老人的生活,并增强了老人的社会存在感。

  对政府来说,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老年人的生活消除后顾之忧是当务之急,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为老年人提供健全的志愿服务,做好空巢老人的统计注册工作,保证每个老人都能享受到社会关爱也是老人的希冀。总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完备的社会福利政策永远是政府送给人民最好的礼物。

  同时老年公寓也不失为消减空巢老人心灵孤独感的不错选择。老年公寓内老人们可以找到很多的同龄人,可以方便开展对应的娱乐活动,同时,年龄上的相仿也可达到思想的统一,方便老人交流谈心,从而帮助老人减少因子女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孤独感。

  2.各方协力,努力帮助老人解决他们的饮食起居问题。

  空巢老人日常生活遇到困难时主要是配偶和子女来帮忙的,有条件的请保姆。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配偶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最重要的、是最直接的照顾者。他们提供如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各方面的照顾。其次是子女,子女对老人的照顾体现在帮老人购买日常物品和陪同去医院上。不与子女同住的空巢老人,子女也会经常来看望他们。照顾老人是一件很艰苦的工作,尤其是照顾生病和身体较弱的老人,工作量就更大。空巢老人虽然已经不能再给社会贡献多少光和热,但他们仍然是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社会也应该给空巢老人一定的关注和支持,例如由学校或公益团体组织志愿者定期到空巢老人家中走访老人和帮助老人,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3.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给老人带去生活乐趣。

  (1)子女常回家看看

  人到老年,子女便是老人唯一的牵挂。子女即便是走到天涯海角,也走不出父母的胸口。因此,不管你多么地忙,也要常回家看看年迈的父母,帮助老人排解孤独和苦闷,给老人以精神告慰。

推荐文章:

1.

2.

3.

4.

5.

6.

7.

8.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报告 下一篇: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