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笔试考霸经验分享(2)

  5备考

  书籍:不管哪家的书,行测申论教材各一本,历年真题各一本足以。当年没过,下年没必要买新书,因为题型设置目的是考察综合能力,题目题库又能保证层出不清绝不重复,所以题型变化不大,顶多图形里出点新样式,随便那个考试辅导网站上就可以临时学习一下。还有一点,算是比较高阶了,如果能把网上一些辅导网站对各个板块的讲解汇总成册,那就不用买书了,说明对考察内容已经了解的很透彻,剩下的就是具体应用和做题了(我就是从自己汇总之后才每考必过的,不过那本“教材”送同学了)。有同学说,真题本当年就画满了,下年不买新的啊?这个下一行说。

  行测练习:(接上一行)平时练的时候,把答案写在纸上,每行5个答案,每个板块隔开一行,隔开的哪行写起止时间,这样既方便计算答题时间,又方便计算正确率,在纸上写答案的时间基本等同涂卡的时间,考试时不用专门为涂卡节约时间了。而且,用排除法的时候不在原题上打叉,而是在脑子里排除答案,这是一种训练!到了考场,直接在卷子上打叉的时候,会非常的快。考前把前年和去年的真题打印出来,就当模拟考试了,找个考试的感觉,考的不好不要紧,以我的经验,我去年和前年参加考试的分数,都比我之后再拿来当模拟题的分数要高的多。

  申论练习:我申论不好,以前是中低分,现在是中档分,所以不便多说。总之教材要看,题目要练。另外,新闻要看,报纸要看,考试辅导网站总结的热点要看,看内容,还要看人家的写法。忌帽子太大,忌方法不切实际、忌套话太多太假,忌脱离材料。

  时间和状态:有很多吧友提前半年就开始,而且还在贴吧晒进度晒计划晒……,不反对这种做法,只是有些做作了,这么多物种,只有母鸡下蛋前才咯咯广播的。全国考友千百万,笔试通过的每年也有数万,见过几个晒起来没完的?我一般都是出来招考简章才开始复习,花一周把行测课本按照个板块结合例题看一遍,然后开始做真题,上午一套真题,下午就看申论(我申论做不到坚持真动笔,只是在看热点看方法,因此虽然上岸,但挺不圆满的)。两年之内的真题先不要做,留着等考前三四天的时候,一天一套,找状态。然后考前一天一般就周六了,和老婆孩子逛逛玩玩,周日一早就考试去了。有考友会说,你这是早就学了多少年了,所以不用学了。我要说,这些年我笔试每考必过,但每次我都是这样复习的。和很多人不同的是,不管几个月,他们只是突击的时候才开始学。我是把行测考察内容的各种方法用到生活里去,用那些思维方式来看事情解问题——行测说到底本来就是方法论的具体实施,大家想象,理解力判断力运算力还有常识储备,都是和生活相关的,从生活中来,又运用回生活,一来一回都是能让自己事半功倍的,保持一个常态,并不仅仅对考试,而且对工作,对生活,以及对自己的思维开发都很有帮助。至于集中复习,我就是为了找状态,只要平时练习能做到65%的正确率,我就能保证考试发挥到75%的正确率——毕竟考试紧张的状态能激发潜力。当然了,今年申论也总算有起色,考了个中档稍一点点偏高的分数,没拖后腿。

  另外就是那些常年待业备考的。可能想法不一样,反正我十分反感。可能你家庭条件好,父母认为在外面临时就业不如专心备考来得实惠;可能你觉得自己备考一年一定能上。但谁敢说自己考了就能上?何况在家待着复习的效果并不是多好,总想躺着,总想打开电脑,总想站起来干点别的,效率很低(等待公示期间我在家备考建造师,就是这个感觉,火烧眉毛了也只好任时间把自己向考试推近)。我这通过笔试这么有把握的都没敢说怕因为工作辛苦或者工作占用时间而耽误备考而在家待业。家庭可以全力支持你,不拖累你,但谁敢说自己对家庭没有责任,没有义务?没经历过基层生活,没经历过求职生活,没经历过柴米油盐家庭生活,难以认同这类考友考上之后对工作能有多珍惜,能否经得起打击委屈误解,对职责能够多上心,对群众能有多大益处?

  6考试

  除非你不怯场,不会因为任何事影响发挥,否则的话,务必计划着提前半小时以上到场。堵车什么的太急人,我有两次是下了公交车卡着点跑到考场的,虽然过了,但考的时候还是心里不是多舒服。

  考试不比体育比赛,是不禁止用“兴奋剂”的,喝杯咖啡比较管用,就算不管用,起码心里觉得会管用。另,带着水,中间少喝点不会口干舌燥制造紧张,喝一点也不至于真会尿急憋得慌。

  东西带全:两证、铅笔、黑笔、橡皮、表。剩下的就是发挥一下了,我一般各种硬币带一枚,有时纸币我也塞笔袋里,万一常识里有硬币图案呢?还有尺子,三角和半圆都带着,万一数学里有角度问题呢?只要万一有,那基本上该题不花时间了。

  做题取舍:有很多网校和考友讨论取舍问题。我想说的是,公考是选拔考试,不过大家考多好,只要第一;不管大家考多差,也一定会有个第一。大家来考试不是为了考个分数交差的,而是为了出线的,所以只要考虑取舍,那基本就可以告退了。踢球的男生都知道,意甲德甲冠军一个赛季基本没有输的场次,平的也很少,因为一旦有,冠军就没有了,公考同理,想要出线,那就丢不起,必须样样都不能放弃,不但要做而且都要拿到分!五个大板块,拆开成小板块就超过十个,而且还不算版块里细化的不同类型,如果每个丢二三分,总共就很可观了。所以,既然来了,既然准备了,既然投入了,就不要考虑舍的问题,而是考虑如何高效正确的做完!!!

  做题顺序:常识言语判断材料数学。比较省时间了。然后的是提高一小下,如果你口算心记比较好的话,发了卷子有五分钟时间,这时候只要不动笔,老师不会管你,你可以选择看第一页的题,也可看最后一页的题。第一页要么常识要么言语,五分钟能思考个五六道,甚至能确定四五道的答案。最后面的题是资料分析,五分钟能思考一篇到两篇,但不会出确定的答案。如何选择因人而异。我一般选最后一页,虽然不会出答案,但能把题目要求计算的内容找出来,一旦铃响,马上勾出来计算,开考五分钟除了文字的资料分析比较难找,其他三篇,已经做完了。如果趁热打铁,最多十分钟,资料分析完成,超了十分钟就是多花的,要记住,这是为了给数学留时间,数学一般来说没有四十分钟是难以全完成的,更不要说全对了,但是数学又是只要完成基本就是全对的!

  间歇:不要把公考午饭间隙当作同学聚餐逛街时刻,不要离考场太远,不要吃太油腻太饱,否则下午肯定害困,申论很熬人很费脑的,保持精力。何况走的越远,交通安全隐患越多。

  对答案:一般考后当晚一些大的考试辅导机构就把真题扫描页和参考答案上传了,这个时候趁着记忆深刻,不妨对一遍答案,如果全记得,或者重新回忆当时的思路做出当时的答案,那也是一种能力锻炼。如果对了答案有80%以上是一致的,排除该网站答案的仓促疏漏等原因,那么实际考分化成百分制,也不会低哪去,就对照申论参考答案,回忆一下自己的申论,自我品评一下哪里不足,剩下的就盘算自己大概会第几,然后该上班上班,该干嘛干嘛,我一般都是这样。如果考完就知道自己大概是个什么水平,那就不用再花心思在考试上,而是花在后续工作上了,比如面试准备,比如回归原来的生活和工作轨道。

  7面试

  贴吧里好多说面试水有多深,事有多黑的。有的说国省市县镇,从上到下依次愈黑。如果问他们是否真的见过,或者有证据,却从没一个说有的,顶多哑口无言了之后说一句“反正还是会有的“,没错,外星人到现在也没发现,但还是有人相信“肯定会有的”。对此好多吧友已经批评过了,我比较赞同一个吧友的说法:像这些弄虚作假以讹传讹,精力不用在该用的地方的人,黑了更好,考上在机关也不会对人民有益,对工作有益。既然坚信里面黑,那就干脆别考了,考试挺花钱的,何必呢,都是血汗,即便不是自己的,也是父母的。天道酬勤不酬怨,如果把自己面试失败归咎为黑的原因,只是怨天尤人以讹传讹,不肯自我反思,不肯查缺补漏,不思进取,那么下次有机会进面试,肯定难以提高,甚至因为考试决心不坚决而难以通过笔试。

  培训:越来越多的考友认同培训,参加培训。经历了多次面试失败,我也认为参加培训肯定有帮助,着装礼仪措辞言谈热点解析……帮助挺大的。即便什么帮助都没有,起码心里踏实。但费用还是得因人而异,考虑好自己的承受能力,反正我承受不住,也不是承受不住,工作多年了,不靠父母也付得起,但是就是觉得怕因为投入太多,万一不过,增加负罪感,导致面试过于紧张。六次面试我一次也没参加培训,所有经验都是从实战中来的。只不过,一直没系统练习,面试提高缓慢,最后碰上和我一样菜的,侥幸胜出,应了“常在河边走”那句话。

  答题:声音要大,要敢说,一共十五分钟,来了就是要说点什么的,既然好歹要说,就不如好好说。内容就由现象(或者名言警句)到本质上升到理论高度再回归到本职工作,从怎么看到怎么干,还要考虑到干了什么,干到什么程度。语言通顺简炼点,事迹靠谱点,内心表现的实际点,朴实点,更要真实点,这样不会重复不会套话不会假大空。考官真的很累,这个时候他们才真的和老百姓一样,不喜欢挺那些官话套话,长篇大论的,喜欢听真东西。

  流程:作为考生听指挥就是了。想知道具体的?好吧。

  国考一般是考哪哪面,只不过该部门以省为单位面,多数在省会,有的在该部门在该省的培训中心面,比如山东国税就在潍坊。国考有机会提前见到考官的,我就见过,还鞠了个躬问了个好,不过没起作用,因为考官没注意到,当时和我职位的第一差9分,而且她也在场,她鞠躬问好比我声音还大,考官还还了个招呼。

  省考只说山东的,就不一样了,省直单位没考过,不乱说了。县市的在地级市所在地面。而且山东十七地市,各抽数十(去年来了七十今年五十六)考官,以地区为单位交流,交叉面试,也就是说,来你们地区的考官,肯定是另外一个地区的,而且事先不知道。来到后,考官分组抽考场;然后考生入候考试分考场;分了之后,每考场先抽职位顺序;再按职位抽各人面试顺序,抽好后,编号封入档案袋。这个人就暂时没有名字了,只剩下一个编号进场只能报号,有时排序考后的考生,考官连问好报号都给你免了,直接让你请坐。考场里这四年都是七个考官,另外,一个计分一个计时一个社会监督一个纪委监督,共十一人。之前引导员是当地组织部的,这两年是武警,大四小二候考试共有六名服务人员,也就是你能见到的直接和你有关的有十八人,这还不算组织部巡场的。

  省考(山东)当场出分,而且后续流程不再递补,加上异地交流面试,所以比国考还透明。

  经历:我国省前后六次面试,高昂的面试培训费动辄上万,实在舍不得,因此都没有参加培训,只是在实战中摸索着学习,屡面屡败,同学亲友都替我着急,有劝找关系的,有逼我进学习班的。参加了多次面试,对面试的透明度了解深刻,所以劝找关系的,直接让他们省省了,不管是否处于好心,我无心把精力花在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至于培训班,实在不舍得报,花了钱负罪感增加,考试的压力成本太重。况且我知道自己的毛病到底在哪,也有针对的调整和改进计划,只是平时疏懒没有专门去实践、练习、克服。于是班也没报,本着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想法,把笔试把握好。总算天道酬勤,省考陪练了三年之后,终于碰到面试同样欠佳的,而且一碰两个,侥幸突围。

  8体检

  时间:看公告,每年都不一样,但都前后差不多。心急的吧友可以查阅上一年的作为参考。

  标准:百度去搜,很详细。按照标准自查,看看那些需要注意。体检前三天要注意饮食和休息。

  过程:在某地集合,分组查证件发号牌收手机,然后大巴车载到某体检中心,中间jc开道,把陪检家长甩开避免舞弊。到了医院,每组的导引员引领流程(人多别跟丢了,也要注意纪律,有巡查的组织部领导),期间包括吃饭和缴费(我们这里300元)。该组全查完后,除了尿检血检等需要专门检测设备的项目以外,有不合格的马上复检该指标,全合格后,或者复检者确实无法合格后,该组发手机解散。

  一般两天之后,就出来复检通知了,我们这会把复检者的笔试考号,去年是面试通知单号公布,自己去对对,有就准备复检,

  一般三到七天左右,没有的就是通过了。体检没通过的,复检没通过的,该职位不递补,直接取消。

  忘了说jc了,他们除了笔试多一门,还多一门体能测试,会考察很多项目;体检也不能复检,标准还高。所以考jc尤其是警校以外的挺不容易的,向他们致个敬!

  9政审考察

  这个过程山东省考是分散到地级市为单位组织和公告的。各地市根据自己的安排和进度进行通知,考察,还有公示。这期间挺长的,不是效率低下的原因,而是过程的确挺繁复,毕竟方方面面都得慎重,确保录用的都是合格的,这样才能让群众信服。

  我们职位是这样的:公告之后,把拟录用人员召集碰头,把需要个人准备的材料,包括证件、各种手续、证明、总结、鉴定通知大家并给了打印版的通知、要求等事项,随后分头准备,两天交齐。随后,开始审查材料,和到处走访考察,包括在职人员单位考察、应届毕业生学校考察、待业人员社区考察。考察人员一般由组织部、人事局、纪委、所报单位人事部门的人组成,不一定那么全。换言之,人事局的人既要负责本局招考,又要负责跟随别的单位考察;本职位的则需要本单位人事部门领导负责。因此这个阶段挺花时间。来单位考察的内容我没打听,身正不怕影子斜,何况这个阶段,很少有专门来使坏的,即便使坏,个别人意见也改变不了前进车轮,毕竟人家来考察的领导虽然不会光听好听的,但也不会只听难听的,何况还有一年试用期,贤才庸才一试便知。

  考察完毕后,各种填表,比如必填的《录用审批表》(现在多为网上填表,比原来有效率多了,我就填错好几遍,给相关部门发邮件好几遍,汗颜啊),也是他们忙活,个人不管重视与否的细节都要弄清楚,填正确,记入档案,以后就不能再改了,是要负责任的!!!而且,各单位汇总到人事局,人事局审核盖章后,再由地级市的审核盖章。一个市县几十人,再到一个地区三四百人,这期间的工作量和所需要的时间可想而知。这期间碰巧我有补交的资料去送,看到他们确实在谨慎忙碌赶进度,精神很是紧张,身体也很辛苦,在这里道谢了。

  然后就该公示了,公示期七天。各地人事考试网会有,考试辅导网站也会有专门的汇总页面,很方便。公示期满,就需要各人到各地领取录用通知,之后就该办理入职手续了。当然,这一步我还没到,后续的细节就不知道了。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最后晒一下费用:考试80,面试70,体检300,三趟来回车费20*3,加上公交2+2+3,吃饭3顿拉面是17,还有几个面包算5块吧(肯定不超)。还有一次吃菜的被同学请了,不算。住宿一次30一次50。对了,衣服,去年的裤子99,今年衬衣50,鞋子不值钱,大前年的好像,60。培训没有,后门没有,别的都没了。总了总828(不知算没算错,反正数挺吉利),这还是在家门口呢,记得以前国考面试,光面试交通住宿就三五百多,经济投入确实挺大的,何况好多考友还有培训费,更是不菲。时间投入也不小,每次备考,笔试一月,面试一月,数年下来也不少了,可以说大多数时间边工作边穿插着考试,挺耗费精力的,有时情绪也不好,影响家人,大家借鉴吧,自己考试不易,家人也不易。从第二次面试之后,每次考完下来成绩进入面试,老婆就开始抱怨,怎么又进了啊,还不如笔试不过呢,又得紧张忙活一个月,忙活完又一场空,心里起落太大,不是滋味啊。呵呵,确实,六次了,她挺不易的,每次希望每次失望。现在总算熬出来了,准备入职后的规划了。

  总之,既然想考,那么就要提醒自己保持健康身心,不要面试失态体检被刷;要连同家人遵纪守法,不要政审时功亏一篑;要理顺家庭、学业和工作,不要舍家撇业不负责任,不要舍弃大学所学自怨自艾。

  既然来考,就遵循规则,认真备考,有始有终。精力分散要不得,朝三暮四要不得,以讹传讹要不得,左顾右盼要不得,心存侥幸要不得。

  既然考了,就带着责任心,按照职位要求和个人特点规划好方向,选择好职位,这样才能有事业心,才能处事公心,不要觉得面试考题考察的东西只是当时有用,对你以后更有用。否则要么学起来没动力,考不上;要么考上之后也难以尽心尽力投入工作。大家都抱怨别的公职人员不负责任,关注公职人员玩忽职守,但如果不能严于律己,那么下一个被抱怨的就是你。公考成功是对之前努力的一种自我肯定和回报,但它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还不是松劲的时候,还需要保持之前好的习惯,充实新的东西,保持责任心,才能对得起十数年寒窗,数年辛苦备考,以及在后面数十年工作和生活的道路上走的踏实稳健。

本文已影响6827
上一篇:广东公务员考试笔试成功经验2015 下一篇:哇哈哈笔试经验

相关文章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