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你凭什么得到一份好工作(2)

时间:2021-06-21 13:45:26 BBS论坛 我要投稿

你凭什么得到一份好工作

应对招聘3要点

  “知己知彼”。先了解招聘企业和岗位,然后衡量自身的优势、劣势,选择自己有经验、有专长、有优势的岗位去应聘。吴梅有多年的销售内勤经验,锻炼了她与人沟通并井然有序处理工作的能力。同时,企业管理的学习经历使她具备了相关知识、技能和观念,这构成了她的综合优势。

  调整自我,努力融合。来到新的企业和团队,要细心观察、体会它的文化和氛围,对自身做适当的调整。要知道,有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员工,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同和支持。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终身就业的能力。通常,用人单位不仅从应聘人员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判断她是否胜任岗位,还很重视在面试中观察其综合职业素质。比如,是否自信,是否有可塑性,言谈举止是否得体等。只有注意学习,才能使自己的观念、知识和技能得到更新补充,这是确保你始终拥有职业能力的根本。

  面试玄机透透底

  机会同样摆在面前,为什么是他而不是你抓住了?想知道我们这些人力资源总监面试时是怎么想的吗?我来跟你揭揭秘吧!

  “我缺觉!”

  为了招聘一个HR Controlling (人力资源计划控制)的实习生,我对面落座了一个看来很有面试经验且信心十足的MBA在读生。他对面试过程的熟悉让我禁不住想:他以前是不是做过HR的招聘专员呢?他起承转合地“诱导”着我的思路,向我不断地展示着自己的各项指标,然后,在一个结论性的停顿之后,峰回路转地总结陈词:我确实是个你们需要的人。在他结束这段话喝水的工夫,我插话说,能谈谈你缺乏什么吗?他好像很费思量地想了想:我缺乏什么呢?看得出来,他确实很认真地思考了片刻:“最近太累了,我缺觉……!”

  对于一个只是缺觉的人,我有点不知所措。但我相信他是认真的,只是这种结论让我想到了更多:一个人如果只能从生理指标上认识自己,他能准确地定位人生的方向吗?人一生中最多面对的和最难面对的都是自己,当我们有意愿并有能力不断地认识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慢慢地调整对职业方向的聚焦,积极地接受“扬长避短”,而不是急切地“取长补短”,才会懂得在团队中合作的绝对必要性,才有可能心态健康地一步一步走近自己的目标。

  心里话:缺觉不是个大问题,但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缺乏什么,那就真成大问题了。

  你会倾听吗?

  面试过程中,作为面试官,我们有个??验性的做法:尽量让面试者多说,如果一定要“数量化”,我认为1:5会比较合适。

  某个面试会谈中,一个女孩子端坐在我面前,甜美的微笑和适度的恭敬给了我很好的第一印象。面谈开始了,我提出第一个问题,她在我话音还没有落地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快速抢答,长达3分钟的陈述之后,我不得不打断她说,你能重复一下我问的问题吗?她愣了一下,然后笑笑说:哦,你的问题是……回答满拧!

  我决定先解决这个问题,就说:想知道对于我来讲,什么是合作默契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吗?她胸有成竹地说:愿意合作!我进一步点到:技术条件!她很茫然地望着我:技术?我坦述:倾听的能力!

  她好像懂得了我的意思,但是,也许是惯性使然,在这个谈话中,我重复地做着向她重述问题的过程,然后,我们才慢慢走入了共同的认知轨道。

  我很喜欢她的热忱和诚恳的态度,但是更清楚地感受到了态度有时不能弥补方法上的缺憾,没有很好的倾听习惯和适度的确认方法,在面试的过程中,很容易失掉不该失去的.分数。

  因此,“认真地倾听”不仅是态度的体现,更是技术的必要。认真地倾听,即便是自己觉得听明白了,也应该保有确认的习惯,在面试官复述和你的确认过程中,找到对方最重要的关注点,同时梳理自己的理解和见解。要知道,面试过程中,你如何去交流往往比你说了什么更重要,因为它将体现出你的思维过程,交流方式,合作能力的高下。

  如果你仔细观察很多公司的结构化问卷,会发现:没有专门的对于“沟通能力”的考察问题,但是,每个问题的下面都有一个小小的空档:沟通能力――它在被时时考察。

  心里话:不会听对方的话,自说自话,等于给自己交流能力打零分。

  让你“脱颖”的是“热爱”

  “教你怎样面试”的书籍充斥于市,让我充满了担心。我要对应聘的你说,不必看这样的书,对于一个职场新人,让你“脱颖”的不是你的面试技术,更重要的是你的“热爱”。

  同样的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人,在技术层面上的差距不会太大,“面试宝典”的普及面更带来了千人一面的遗憾。我们经常可以在新人的简历上看到这样的字样:你给我一片天空,我还你一个未来!在我看来,“天空”和“未来”都是茫茫然的一片,它只能表达一种情怀,而情怀是无法被评价进而被确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