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兵团候选人先进事迹

时间:2023-02-13 07:24:28 评优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兵团候选人先进事迹

  张树红:漫漫十年还债路 诚信做人终不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辞可以用来形容张树红长达11 年替父还债的历程。张树红,个头矮小,身患残疾。可就是他,感动了八连、感动了一二三团、感动了整个七师、感动了整个兵团。

  俗语说,“借钱容易还钱难”,这句话在张树红身上也同样适用。张树红的“还钱难”,可不是一般的难。

  时光转回到1969 年6 月30 日傍晚,一个小男孩呱呱坠地了。而这个孩子,竟没有右小臂,右手直接连在大臂上。祸不单行,医生又宣布了另一个悲痛的消息,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很难活到30 岁。

  张树红的父母不相信这个残酷的预言,父亲背着他四处寻医,全家人为了给他治病,勒紧裤腰带过活,家里早已是寅吃卯粮。对此,渐渐长大的张树红既内疚又心疼。

  1995 年,张树红退休不久的父亲被诊断为胃癌,医生说:“最多能活三个月,如果及时手术、按时化疗也许还能活个三五年。”听到此话,张树红脑子里一片空白,泪水模糊了他的双眼。看着被病痛折磨得瘦骨峋的父亲,他横下一条心:再难再苦也要为辛苦一辈子的父亲治病。

  连队党支部得知了张树红父亲病重的消息,先后几次组织连队干部职工捐款。2000 年5 月,张树红的父亲病情恶化,住进奎屯医院,一个星期就花费了3000 多元。他一边在病床前照顾父亲,一边想着该向谁借钱。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树红几乎向八连所有职工借了个遍,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2000 年8 月,张树红的父亲还是撒手而去了,留给家人的不仅是伤痛,还有10 万多元的债务。望着破旧的土坯房和头发花白的母亲、两个未成家的弟弟,张树红心想: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把钱还上!”

  然而,面对张树红这个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残疾人,许多借给他钱的人心里都打起了鼓——他拿什么还款?

  2000 年,为了让好心的人们放心,张树红在八连承包了50 亩棉田。为了节省开支,他从来不舍得雇人。别人干活是用两只手,而他只能用一只手。

  春播时,为了不拉全连的后腿,张树红比别人提前几天下地干活,来的比别人早,回的比别人晚。炎热夏季,多数人在午休,他却依然咬牙坚持在地里干活,饿了,就啃两口干馍,渴了,喝两口凉水,往往一直干到天黑透了才回家。

  秋收时,为了省下雇劳力的钱,张树红更是一刻也顾不上休息。天黑回到家时,常常倒在破旧的沙发里,嘴里嚼着馍馍就睡着了。为了多挣一分钱,他还时常去打零工,打田埂、铺膜、摘棉花,什么都干。

  可即便这样,张树红一年也只能还上1万元的债务。即便背负重债,张树红也从没想过投机取巧。棉花收获季节,不少棉花贩子以高于团场收购价格收购他的棉花,都被他拒绝。张树红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是连队党支部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人不能见利忘义。11年来,张树红累计向团场交售棉花20万公斤,没有私自处理过1公斤棉花。

  因为他踏实守信,人们从没有催过债,总是安慰他:

  “慢慢还,不着急。”终于在2012 年1 月20 日,张树红将所有的欠款还完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可算是落了地。

  在替父还债的漫漫11 年期间,张树红还张罗了二弟、三弟的婚事。他给二弟买房,给三弟置备结婚用的新家具。他说:“我是大哥,是家里挑大梁的人,再难也得挺过去,让家人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坚忍、孝顺、诚信,让本来矮小的张树红显得高大伟岸。命运对他何其残忍,可他并没有怨天尤人。在等待死亡和顽强地活着两条路中,他选择了后者。作为一个残疾人,他用诚信和汗水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最美车排子人”、七师“道德模范”和兵团“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张树红当之无愧。

  张永进:“喜喜连长”一来纠纷就没了

  在十四师一牧场,提起“张永进”(右)这个名字可能仍有许多人不知道,但是一说“喜喜连长”,无人不知晓。

  张永进身材瘦小,脸色黝黑,说话慢条斯理,笑起来脸膛犹如一个“喜”字,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张永进乳名“喜喜”,又常给人带来喜事,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喜喜连长”。

  40 多年来,张永进在昆仑山麓做过牧工、卫生员、兽医、连长,无论做什么,他都一心一意为群众着想,竭尽全力为群众办事。

  张永进学医,当上了卫生员,被称为“马背上的救命恩人”,山上牧区124 万亩草场,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983 年1 月的一天晚上,大雪纷飞。刚入睡的张永进听见急促的敲门声。二连职工巴格尔9 个月大的孩子高烧不退,张永进拿起药箱就往巴格尔家赶。巴格尔家住在海拔3200 多米的山顶,他们到达时已是半夜。张永进在巴格尔家住了3 天,终于把孩子的病治好。张永进在山区为当地的维吾尔族职工和农民看病达2000 余人次,共接生维吾尔族牧民的孩子156 人,抢救生命56 人。

  张永进只读到小学三年级,却有大专文凭,这全靠他勤奋自学。40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每天早上收听维吾尔语广播,还能用维汉两种语言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众交流。一些维吾尔族牧民对一些专业术语弄不明白的,时常还得请教张永进来翻译。消除了语言障碍,张永进成了当地牧民最知心的朋友。

  一牧场水草丰美,地处和田地区策勒县四乡之间,牧场彼此交错,因草场问题偶有纠纷。因为长期与维吾尔族群众打交道,又有语言优势,每当与地方发生草场纠纷,一牧场都会派张永进协商解决。

  1982 年的一天,巴格贝希村村民与一牧场二连牧工因草场纠纷发生冲突,冲突从十几个人扭打升级为200多人对峙。得知消息后,时任一牧场二连副指导员的张永进及时赶到现场,“不许动手!”一声坚定沉着的大喊,使剑拔弩张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

  “我们都生活在这片草原上,草吃没了很容易长出来,感情破坏了可就不好修复了,不管是谁的错,有问题可以协商解决,绝对不能动手。”张永进用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批评二连的牧工。

  “如果是我们的羊跑到你们的草场,我代表一牧场职工向你们道歉,如果你们放牧有困难,我们把草场借给你们都可以,但是在没有打招呼的前提下越界放牧是不对的。”他又转身对巴格贝希村的村民说。

  张永进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到信服,随后,在张永进和托合提巴格提主持下,双方重新明确了草场界线,并签订了协议,一场后果难料的冲突就这样被化解了。

  1999 年,张永进从山上牧区调到场机关工作。进了机关,张永进仍然沿袭着当年的工作习惯,每天早饭过后,他就和“徒弟”买买江·阿卜都拉出发开始一天的工作,甚至周末和节假日也不例外。他们或到连队巡逻,或走家入户,或到田间地头和职工群众、附近村民聊天,及时发现问题苗头,将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

  2015 年5 月,一牧场场部计划修一条4.8 公里的独立渠道,但是这条渠得穿过努尔乡五大队依米提托乎地·吾吉刚种的一片树林。张永进得知情况后,立即前往依米提托乎地·吾吉家,耐心细致地给他做工作,经过几小时的劝说,依米提托乎地·吾吉心服口服地移走了树苗,使独立渠道的施工得以正常进行。40 多年来,张永进为当地维吾尔族职工和农牧工解决兵地草场纠纷700 余宗,调解民事纠纷400 余次,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明:照顾瘫痪父亲20载

  父亲瘫痪在床,母亲离家出走,在这样的情况下,年仅11 岁的陈明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20 年来,陈明(中)从不喊苦叫累,他的身上彰显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陈明的父母原是三师四十一团前进煤矿的普通职工,一家人虽说不富裕但也算幸福美满。转折发生在1987年,当时,父亲王志川负责四十一团前进煤矿的安全工作,王志川在煤矿检查安全工作时,突发事故,导致其腰部以下双下肢瘫痪,右手粉碎性骨折,大小便失禁,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被鉴定为特等甲级残废。事故发生后,陈明一家搬家到四十一团团部附近的煤矿菜地居住,他的母亲被安排在团卫生队工作。就这样,一家人开始了平静而艰辛的生活。

  为照顾好瘫痪在床的丈夫,陈明的母亲每天很早就要起床,给丈夫翻身、吸痰、接尿、抠大便、喂饭,处理完家中所有的家务事,先送儿子到学校,再赶到卫生队上班。

  1995 年,陈明上初一。有一天,陈明放学回家,听到父母在吵架,从他们的言语里陈明得知母亲实在是受不了这个家庭艰辛的生活,决心要和他的父亲离婚。就在那次吵架过后,母亲永远地离开了那个充满艰辛的家。母亲离家之前问他:“儿子,愿意跟我走还是留下?”只有11 岁的陈明坚决地告诉母亲他要留下照顾父亲。从此,陈明就成了这个家里的“顶梁柱”。

  每天放学后,陈明总是以最快的速度回家,为父亲翻身、处理大小便、做家务……家庭的重担让年幼的陈明经常一个人在夜里悄悄哭泣,但他依然不放弃、不抛弃,坚持守候在他父亲身边。

  那个时候,陈明和父亲还住在20 世纪50 年代的土坯房里,家里没有自来水,吃水要到离家100 多米外的公用水龙头接水,陈明每天都要提两桶水回家。一到冬天,为了不让瘫痪在床的父亲受冻,他还要给家里买煤。因为家境贫困和年幼体弱,他每次只能买100 公斤煤,然后再用尿素袋子一袋一袋地拖回家。而糊炉子、倒火墙、安烟筒……这些原本应由大人干的话,往往都是陈明自己完成的。父亲王志川看着原本该自己干的活,却因为自己瘫痪在床而不得不由年幼的儿子来干时,时常心疼得躺在床上悄悄流泪。常年超负荷超年龄段地干活,也给年幼的陈明带来了背部肌肉拉伤等病痛。

  初中毕业那年,为了尽快找工作,挣钱给他父亲治病,陈明放弃了考高中的打算,直接报考了中专。上中专以后,父亲便暂时由陈明体弱多病的奶奶来照顾。中专毕业时,陈明发现中专文化水平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他在新疆大学报考了成人大学。就在上大学的第二年,看到年迈的奶奶身体每况愈下,已经照顾不了父亲,陈明毅然放弃了学业,回到家中专门照看父亲。

  父亲因长期卧床,身体一天不如一天,2002 年以前还能坐着轮椅出去转转,此后便只能躺在床上,身边根本离不开人。陈明找过不少工作,但往往因为照顾父亲,而不得不辞职,或者因为照顾父亲而严重影响工作,被单位辞退,即便这样,陈明也从来没有放弃照顾父亲的念头。陈明的事迹感动着四十一团每一个人,团场党委也尽最大努力帮扶陈明一家。团场综治工作中心公益性岗位要招聘一名综治信息员,优先考虑陈明,2011 年9 月陈明一家还搬进了四十一团新建的楼房。

  搬进新楼房的高兴劲还没过去,2012 年1 月陈明的父亲又被确诊为膀胱癌晚期。悲伤过后陈明知道自己一定要更加坚强,因为病床上还躺着需要他照顾的父亲。

  每天忙完工作后,陈明就会陪着父亲看电视,到了周末给父亲放放音乐。“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工作干好,把我父亲照顾好。”陈明说道。

  付江录:带领维吾尔族兄弟脱贫致富的好大哥

  他,用一颗热忱感恩的心解决维吾尔族兄弟的生活困难;他,带领维吾尔族兄弟抗击百年不遇的洪灾;他,20年间用自己200 多万元的资金帮扶了近40 人脱贫致富;他,与维吾尔族兄弟们成立爱心救助团队,不断帮扶困难群众……他就是兵团十三师火箭农场一名平凡却不普通的个体工商户——付江录。

  “我欠付哥哥的情终身也还不清!”说起付江录对自己的深情厚谊,赛买提·莫合买提难掩激动之情。

  2004 年冬天,赛买提从火箭农场水利工程队下岗,四处碰壁的他心灰意冷,付江录就在这个时候走进了他的生活,让赛买提加入自己的司机团队,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改善了他的生活。不仅如此,付江录还像兄长一样为赛买提一手操办了婚事,买结婚用品、装修房子、张罗婚车、邀请好友,让赛买提有一个风风光光的婚礼。

  三年后,付江录解散了车队,决定在其他领域创业发展,赛买提也因此面临再度失业。于是,付江录就借钱给赛买提买了运输车,帮他联系活儿,让赛买提的收入有了保障。

  2010 年的冬天是50 年不遇的寒冬,赛买提的母亲不幸突然去世,赛买提和哥哥艾赛提四处找人帮忙挖墓地,可天寒地冻,没有人愿意帮忙。于是他们想到了付江录。付江录得到消息后,立刻驱车直奔西乡,联系了挖掘机,出高价让人在很短时间内挖开了几米深的冻土层,安葬了老人。

  与付江录建立深厚感情的不仅仅有赛买提,还有更多维吾尔族兄弟。

  阿不拉江·玛木提2007 年与付江录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是付江录运输车车队的司机,后来付江录解散了车队,阿不拉江也失业了。看着阿不拉江无助又焦急的眼神,付江录仿佛看到了当初创业时倍感艰难和无助的自己。于是,付江录决定帮助阿不拉江到底。他主动帮助阿不拉江买车,还提前垫付了三个月的养路费,让阿不拉江看到生活的希望。

  现在,付江录办起了秸秆加工和塑钢门加工厂,并与维吾尔族兄弟们成立了爱心救助团队,继续热情无私地帮助他人,继续着爱心救助的故事。

  艾尼·阿不力孜,买买提·尼牙孜,克然木·买买提,依玛尔·米吉提……这些名字和付江录紧紧相依,他们都是付江录无私帮助过的人。付江录用真情博爱浇开了民族团结之花。

  2007 年7 月18 日,火箭农场发生洪灾,维吾尔族兄弟在付江录的带领下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百年不遇的洪灾,用7 辆崭新的卡车免费帮助农场运输抗灾物资两天两夜,付江录还自发为农场抗洪捐款一万元,维吾尔族兄弟们也纷纷慷慨解囊,共渡难关。

  每年正月初一,付江录家总是挤满了前来拜年的维吾尔族兄弟,大家有说有笑,俨然一家人。这种血浓于水的民族亲情早已融入付江录这个普通的兵团职工家庭。

  付江录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12 年,付江录荣获第二届“感动十三师人物”荣誉称号,2013 年获得十三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民营企业家”及“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4 年获得第四届“兵团道德模范”荣誉称号,2015 年获得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以他为原型拍摄的电影《情暖东天山》深受群众喜爱。他的事迹还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二十余家媒体报道,感人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柳斌: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平凡岗位无私奉献

  “快,快跑!”伴随着一声声焦急的呼喊,原本秩序井然的街道顿时乱成一团。受到惊吓的群众四处躲避,闹哄哄地向金三角商贸城内涌来。

  这是2013年3月7日14 时50分发生在金三角商贸城街道附近的一幕。当时,二师金三角商贸城电工班班长柳斌正在商贸城东门执勤。透过慌乱的人群,柳斌看到一个挥舞着长刀的暴徒正跑向商贸城北门。

  “不好。”丰富的执勤经验让柳斌顿感不妙,操起单位配发的大头棒逆人流而上,朝北门奔去。

  金三角商贸城位于库尔勒市中心繁华商业区,平常日均人流量可达3万人次。当天又是“三八”国际妇女节前日,商城内人流量比平时大了许多。一旦有人施暴,后果不堪设想。

  冲到北门的柳斌,大声呼喊同在执勤的电工高建华:“快,操家伙,坚决不能让暴徒冲进商贸城!”两人迅速拿起大门一侧维稳用的大头棒向暴徒冲去!

  面对比自己高出半头的暴徒,柳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手持木棒向暴徒迎面冲去。暴徒顿时变得狂起来,挥着长刀疯狂地向柳斌砍去,柳斌的头部,肩部、胸部先后受伤……顿时鲜血如注。

  身负重伤的柳斌被商场的璃门绊倒在地,暴徒又转向高建华。

  “绝不能让他冲进商城!”当时柳斌心里只有这一个念头。他拼尽全力一跃,给暴徒有力一击,将暴徒打倒在地。

  警察闻讯赶来,将歹徒带走。

  柳斌被送往医院急救。经医生检查,他头部伤口7厘米长;左肩伤口4厘米深,左胸伤口15厘米深。手术做了4个多小时。

  半个月后,柳斌伤口还未完全愈合就办理了出院手续,在家休养。

  “如果当时没有柳斌他们挺身而出,真不知道后果有多可怕。”事后,现场群众心有余悸地说。

  当年,柳斌等三人获评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候选人。

  经过半年的休养,柳斌重返工作岗位,担任商贸城副经理,负责设备设施管理工作。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在任前谈话时,商贸城领导特意嘱咐:“你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工作起来多动嘴,少动手,保护好身体。”

  柳斌动情地说:“社会各界的关爱使我获得了第二次生命,我想多做点事,回报社会和组织。”

  商贸城电工班有6 名工作人员,负责商场9 万平方米、800 余户商户照明供电,20 部电梯、32 台中央空调、60 台配电盘、220 防火卷闸门电机等电气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柳斌通过自学,先后考取了电梯维护操作证、氩弧焊操作证,成为商贸城管理层中的多面手。

  商贸城是库尔勒市消防重点单位,人流量大,楼体内220防火卷闸门电机由于使用频率高经常出现故障,每当这时,以柳斌为首的电工班就会立即赶到现场,一次次爬上4 米多高的吊顶内,卸下几十公斤重的电机进行维修,为保证第二天早上大门能够正常开启,这样的维修工作经常要加班到深夜,柳斌从未埋怨过。

  当遇上库尔勒市供电局停电线路检修的时候,为了商户能够正常经营,商贸城需要启动20 多个步骤的发电机组为商户发电,工作人员常常要忍受机房高温和烟道熏烤。柳斌对新来的电工总是手把手地教授操作步骤和要领,确保管理操作准确无误。

  2014 年年初,为了不影响正常营业,柳斌带领电工班成员利用晚上时间对商贸城主楼、配楼、高低压配电室进行检修维护。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柳斌想都没想自己的身体状况,拿起工具加入到检修队伍中,检修期间常常干到凌晨2 点多钟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使用15 个年头的商贸城楼体多条线路老化。今年年初,柳斌带领电工班6 名电工历时110 天,放弃20 多个休息日,集中改造老化路线,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正是凭着这样的热情和干劲,柳斌带领他的团队,创造了他们所在商贸城15 年无事故的骄人成绩。

 

更多相关阅读推荐:

【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兵团候选人先进事迹】相关文章: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07-25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马善祥先进事迹材料07-29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心得02-09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心得感悟04-25

学习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心得02-08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心得15篇02-09

全国道德模范事迹(通用18篇)07-20

最新全国道德模范事迹材料07-25

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心得体会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