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郑州陇海大院荣获“感动中国”度人物

时间:2022-08-07 03:59:49 评优总结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郑州陇海大院荣获“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来,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

郑州陇海大院荣获“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这是2014“感动中国”给予“陇海大院”的颁奖辞。

  “感动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而陇海大院则是郑州市二七区的一个普通老院落。

  陇海大院里有这样一群平凡的人,39年如一日接力照顾高位截瘫者高新海。陇海大院事迹感动着高新海、感动着中原、感动着中国。

  灾难与幸运

  今年64岁的高新海历经了人生诸多苦难:1976年在农场插队时,突患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致高位截瘫,胸部以下完全失去知觉。随后,命运的打击接踵而来:1983年,家里的顶梁柱二哥因病去世;1987年,母亲患结肠癌;1997年,大哥患肺病;2005年,父亲患上老年痴呆;2008年,父母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

  幸运的是,当灾难来临后,高新海的命运之花并没枯萎、凋败,却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为这朵神奇之花浇灌施肥的是陇海大院的爱心邻居。

  高新海在陇海大院里出生、长大。1971年,他和院子里的许多年轻人一起下乡,5年之后,因病高位截瘫的他从乡下回到城里,回到他熟悉的陇海大院。他的生命从此揭开新的一页。

  这一页,写满他和邻里乡亲一幕幕感人的故事。

  高新海当时面临诸多问题:看病、报销、工伤认定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有人陪伴。陇海大院的邻居不约而同地伸出援手。“邻居们陪我去武汉、北京看病。一路上有他们在,什么事都不用我操心。吃、住、联系医院、买车票……我住院的时候,邻居们谁有空谁在那儿守着我,谁能请几天假就请几天假。为了陪伴我,有的邻居不在乎被单位扣多少工资。”30多年后,高新海仍然清清楚楚记得当时的情景。

  从那时起,陇海大院的邻居就开始帮助高新海,一帮就是39年。

  39年真情守护!39年不离不弃!39年爱心接力!

  在高新海的不幸与幸运之间,陇海大院的邻居们搭建了一条坚实的爱心桥梁。

  忧郁与笑容

  见过高新海的人,都无不被他的笑容所感染,那是发自内心的幸福的笑、自信的笑、乐观的笑。

  “笑容都是陇海大院的邻居给的。”高新海说,他刚得病的时候完全笑不出来,除了眼泪就是忧郁、悲伤、愁闷。

  但是,大院里的人知道他病了以后,把他送到医院。邻居们每天都去照顾他,给他送吃的,送喝的,喂他吃药、吃饭。每天跑医院,一些邻居的皮鞋都跑烂了。

  “我高烧渐渐退了,大伙儿仍然坚持天天来照顾我,不图任何报酬;他们还用自己的钱给我买一些好吃好喝的。看到他们对我不离不弃,我才感到了高兴和快乐。”

  高新海的发小樊石头回忆说,从高新海患病回到大院至今,一批又一批的邻居每天到他家里,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这些邻居从青年到中年,从中年到老年,一直都在帮助高新海,洗澡、理发、端屎端尿……有许多邻居年事已高,没有能力继续照顾高新海,他们的后代就接下爱心火把,继续举下去。

  老邻居周喜荣在医院工作,她和高新海在一个大院已经53年了,平时主要是给他打打针,换换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26岁的任韬是周喜荣的儿子,从小就被妈妈抱着去高新海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已像陇海大院的其他人一样去陪高新海聊天、看电视,帮助他、关心他。“多少年了,我们陇海大院的精神就是这么不知不觉地传承下来。”任韬说。

  年夜饭到高新海家吃,这个传统有好多年了。高新海说:“不光是年夜饭,遇到世界杯、欧洲杯等大赛时,我家也是邻居们聚在一起看球的地方,其实,我知道,邻居们就是为了陪陪我,怕我寂寞,跟我说说话。”

  高新海动情地回忆说,从患病到现在,屋里天天都有人,最多一次是一上午就来三四十口。

  取与施

  比高新海小5岁的赵新义是在下乡时与高新海认识的,之后他们成为莫逆之交。他印象中,高新海在患病前是一个乐观向上、乐于助人的青年,病后,他仍然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这与陇海大院给予他的爱分不开”。

  从年轻力壮、说走就走的健康人一下成为轮椅上的人,高新海开始很不适应。邻居们看到他的焦后,就私下里商量如何让他生活得更有意义。后来,大家凑钱给他买了辆机动三轮车作为他的代步工具,还想让他跑跑客运,增加社会认同感。

  这个办法果然奏效。在以后的日子里,高新海的生活更加充实。不过,他跑了一段客运就不跑了,因为他发现,他可以用这辆车为大院里的邻居服务,不管谁家有急事要出去,他都可以接送。“他们帮我,我也能帮助他们了!”高新海为此十分兴奋。

  周喜荣说,高新海是个非常优秀的人,他乐观向上与病魔做了40年的斗争,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现已是60多岁的人了,仍然充满信心,笑对人生。“这种可贵的精神是新海给予陇海大院最宝贵的财富。”

  受陇海大院的爱心影响,许多社会团体、学校里的志愿者经常到陇海大院献爱心。与陇海大院毗邻的郑州市101中学,很多学生在周末到陇海大院当爱心志愿者,一些原来的下乡知青也经常自发组织起来定期看望高新海。

  偶然与必然

  “郑州陇海大院充满着魅力,让我忍不住去看看、写写。”一位曾经深入体验陇海大院生活的记者说,大院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爱的气息。

  陇海大院精神被发现有些偶然。2008年,一位下基层采访的记者无意中得知高新海的故事,在挖掘这个故事时,陇海大院的爱心事迹方为外人所知。

  陇海大院以“陇海大院精神”引人关注,看似偶然,实为必然。

  陇海大院精神是什么?“邻里互助、扶残助残、扶危济困。”2015年1月15日,陇海大院的几个老邻居围在高新海床前异口同声说。

  所以,当陇海大院以690多万票荣登“感动中国”2014年度候选人物榜首时,人们并不意外。

  陇海大院爱心群体还先后荣获2008年河南感动中原“十大爱心集体”、2010年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2011年郑州市“首届慈孝集体”、2012年“感动郑州”爱心集体、2014“感动中原”集体奖。

  2014年5月,电影《好好的活着》在河南奥斯卡影院全线上映,陇海大院的真实故事被搬上银幕。著名编剧孟宪明谈电影剧本创作时感慨,他在陇海大院看到了中国的传统美德,他要以这部片子向陇海大院致敬。

  “好好的活着”是高新海的妈妈、哥哥去世前嘱咐他的话。高新海说,如果妈妈和哥哥能听到,他很想对他们说:因为陇海大院的老邻居39年来不离不弃的关怀和帮助,我活得很好!

  2013年年底,根据城建规划,原陇海大院要进行拆迁改造,陇海大院的几百户人家不得不暂时分离。在拆迁前,大院的邻居们最先考虑的是把高新海安顿好。这些老邻居还有一个约定:等新陇海大院建成后,他们都要回迁,再做好邻居、相亲相助!

  “小时候,门前有条小河流,你常拉着我的手,同在河边看鱼游,同在林间数石头。123呀456,小小友情两相投,从来不知什么叫忧愁……”1月30日晚,在2014“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颁奖礼上,高新海动情地唱着,他身旁6位邻居以及台下“陇海大院”的观众跟着唱,逐渐变成大合唱。

  一首歌唱出了“陇海大院”的情谊,这是最美的中原好声音!这歌声伴随着爱心马拉松,越来越嘹亮!

http://www.cnrencai.com/

【郑州陇海大院荣获“感动中国”度人物】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人物官东的人物事迹介绍09-28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心得03-24

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事迹04-26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06-07

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学习心得07-31

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郎平先进事迹07-21

感动中国人物樊锦诗事迹学习心得06-13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学习心得06-0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心得体会范文05-16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心得体会通用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