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窃读记》五年级教学设计

时间:2021-03-13 13:08: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窃读记》人教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第1课时

《窃读记》人教版五年级教学设计

  教具准备:幻灯片、幻灯投影仪、电脑

  作业:见自测

  时间教学过程

  一、导向:

  1、导语:

  出示课题“窃读记”,并齐读课题。提问:

  (1)“窃”的原意是什么?“窃读”是什么意思?

  答:“窃”的意思:①偷,②暗中、偷偷地做一件事,③谦辞,古人用来谦虚地指自己的建议。文中应该是②。

  (2)题目《窃读记》可以连起来理解为……

  2、揭示目标:

  ①积累词汇和相关知识

  ②抓住主要内容,通过品味语言,感受作者读书的艰辛,理解并且学习主人公不怕困难、勤于读书的精神。

  ③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写人记事。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2、积累下列词语: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生于日本大坂,3岁随父母返台,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在北京,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林海音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林海音以她的成就、她的为人、她的号召力,成为联接大陆与台湾文学之间的桥梁、中国与世界文坛的桥梁。她的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她的一生荣获众多文学奖项,1998年“第三届世界华文作家大会”荣获“终身成就奖”。

  3、感知内容:

  ①林海音童年时代有过不止一次偷偷去书店读书的经历。快速默读全文,请大家找一找林海音到底慢慢积累了哪些行之有效的“窃读”技巧和方法呢?试着用一两句话分别概括出来。

  ①假装问价钱(第9段)

  ②贴在大人身边(第11段)

  ③以雨天避雨为借口(第12段)

  ④饥肠辘辘的时候以花生来充饥(第14段)

  ⑤到几家书店读完一本书(第10段)

  ⑥藏在书店一角避免引人注意(第11段)

  总结:作者童年时代真是煞费苦心,想方设法地去阅读那些名著。

  ②在你们的眼睛里、在你们的心目中,这是一个怎样的学生呢?

  答:“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却因为生活的'贫穷而买不起书,只能无可奈何地到书店里“窃读”。

  ③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作者在一次次的“窃读”过程中积累了如此丰富而有效的方法,那作者是不是每次“窃读”后都能全身而退呢?

  原来百密还有一疏,作者小时候的“窃读”也不是每次都成功的,文中就记录了她在“窃读”过程中遭遇的一次尴尬。(同学概括)

  老师用一个小标题概括作者的这次经历,大家看看合不合适。

  答:书店受辱。

  ④请同学们先快速阅读相关段落,着重品味这些关键词句(出示PPT,打出重要词句),体会作者从走进书店到离开书店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分析时注意说明动作和心情的描写)

  板书:(大一些,不同颜色)

  老板:粗暴、吝啬

  “我”:高兴→悲愤

  ⑤这次书店受辱带给童年的作者什么感受和影响呢?

  答:第15—17段。

  老师总结:原本作者是怀着迫切兴奋的心情来到书店,但是受到了一个粗暴、吝啬、以金钱至上的老板的羞辱,结果作者怀着无奈、悲愤、仇恨的心情离开了曾经心爱的书店。这使作者尝到了世态炎凉和人情淡薄的一面。

  三、讨论:

  小组合作探究

  过程:学生先独立选择探究品味点,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组内探究、讨论、交流。

  1、这次令作者刻骨铭心的屈辱的“窃读”经历,给作者幼小的心灵带来如此巨大的创伤,自卑感、对人类的仇恨、悲愤一股脑儿地涌上心头。在这样的心境下,作者为什么最后还提到“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呢?这和作者先前的感受似乎矛盾了啊?为什么呢?

  答:不矛盾。因为作者在这次“窃读”经历后,又遇到一次截然相反的“窃读”经历。

  2、这又是一次什么样的经历呢,请大家试着给它取个小标题吧。

  答:店员好心相助。(板书,小一些,写在黑板旁边)

  (如果有学生提到“书店受恩”的话,可以当场改动)

  3、经过前次令人难堪的“窃读”经历,“我不再去书店,许多次我经过文化街,都狠心咬牙地走过去”,那后来林海音为什么又去书店“窃读”了呢?是什么驱使作者这么做的呢?

  答:“求知的欲望迫使我再度停下来,我仍愿一试,因为一本新书的出版广告,我从报纸上知道好多天了”。

  4、教师示范配乐朗读。(如果老师读得好的话,给我一点小小的鼓励,好不好?)

  思考:请大家拿起手中的笔,学习老师第一次分析“窃读”经历时的示范,圈圈划划,感受作者第二次“窃读”过程中的心情变化。(给学生时间讨论)

  答:恐惧、惶恐(第17段)→快乐、激动(第18段)→焦急、忿忿不平(第19段)→绝望(第20段)→慌忙、紧张(第21段)→害羞、感激、激动(第23段)→愉快、满足(第24段)→轻松(第25段)

  5、那么这次的“窃读”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答:作者由第一次的悲愤、自卑、仇恨到现在的充满感激。

  板书:(大一些,不同颜色)

  老板:粗暴、吝啬

  “我”:高兴→悲愤→仇恨→//感激、激动→愉快、轻松、满足

  (世态炎凉)↑(人间温暖)

  店员:友善、好心

  6、“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可以等到心情变化梳理得差不多时再说,顺便带到后面的主旨)

  答:店员怕打扰我、惊吓到我(因为“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所以动作都是轻手轻脚的,一方面是体现了他对我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说明他对我的尊重。这种理解和尊重其实也是一种“爱”的体现。所以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请大家再找一下还有哪些语句能够使作者体会到自己是在爱里长大的呢?

  答:“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道该如何表示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的黑字上”。

  “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

  7、总结:这一次作者原本是怀着惧怕、绝望的心情胆战心惊地走进了书店,但是受到了一个店员的无私帮助和礼遇,使她最终带着一种愉快、满足、感恩的心理走出了书店。在书店饱读了两个多小时之后,作者如同享受了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和智慧;更感受到了一种人间真挚的爱和温情。

  8、在这股热流涌上心头的那一刻,作者感悟到了什么道理呢?(和国文老师鼓励我用功的话作比较)

  答:“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PPT)

  身体的物质需求——吃饭长大。

  作者的快乐源于能够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悲,源于同伟人的对话,源于感受到书香气,源于从书本中吸取各种营养。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读书长大。

  被人关爱,被店员默默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地仇恨人类。也让我懂得,今后我也要把这种爱传递给别人,帮助别人。——在爱里长大。

  9、思考:我们回过头来来,想一想,既然作者悟出的道理是生活在爱里,在爱里成长的,那为什么还要写第一次受屈辱的“窃读”经历呢?

  答:作者写第一次“窃读”的经历,目的是和第二次“窃读”形成对比,不同的境遇带给作者的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正因为有了两次不同的经历,才使作者更能深刻地感受到“爱”与“不爱”对于人生成长的巨大区别。

  10、读课文(读其中的重要语句),再次体会作者的感情。

  (1)分别请同学读,听一听有没有读出情感。

  (2)大家齐读重要段落。

  四、质疑:

  再读课文,自由设置疑问,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解决。

  对句子的理解。

  ①我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贪婪”是指贪得无厌,没有满足的时候。这句话以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比喻--将满怀读书渴望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一页页贪婪地阅读犹如饿狼扑食。写出了“我”强烈的求知欲,对读书的渴望。与高尔基的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这句话是课文的中心句,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我”渴望读书,而又无力购买,因此只好“窃读”。但所谓“窃”,也无非是只读不买。“我”在阅读中感受着书籍所带来的智慧与快乐,却时刻害怕被店员或老板发现受到训斥和哄赶,这种书内世界的吸引与沉迷,书外世界的担忧与紧张,使快乐与惧怕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感受,正是窃读的滋味。

  ③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这句话通过对发愁的表情和快乐的内心对比描写,趣味盎然地写出“我”为雨天能够有个充足的理由读书而高兴无比,更加表现出了“我”对读书的喜爱。

  ④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作者用“咽了一口唾沫”这样一个动作,写出了此时的“我”尽管是腿酸脚麻、饥肠辘辘,却在两个多钟头的饱读之后有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这种窃读犹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获了知识与智慧。

  ⑤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

  五、自测:

  1、学完了这篇课文

  (1)你们想对我们的作者林海音说点什么吗?

  (2)你们想对将这篇小说选入我们教材的编者说些什么吗?

【《窃读记》人教版五年级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窃读记”教学设计04-02

《窃读记》教学设计范文03-11

《窃读记》教学设计(15篇)04-06

《窃读记》教学设计通用15篇04-06

窃读记读书笔记(合集15篇)03-30

窃读记读书笔记(通用15篇)03-30

人教版灰雀教学设计04-02

黄山记教学设计03-29

核舟记教学设计12-10

《核舟记》教学设计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