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2-10-30 17:58:3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与反思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在聊天中引出晋西北

  师:在座的同学祖籍都是湖北的吧?有属外省的吗?

  (学生以举手的形式来回答)

  师(请一至三名祖籍是外省的学生):知道自己祖籍省份的简称吗?(回答中给予及时的鼓励)

  (师生在竞猜游戏中了解我国各省、直辖市的简称及相关的民俗、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引出晋西北的文字及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快的交谈中自然地走进学习的氛围,接近学习的主题。

  二、在交流中认识晋西北

  (CAI电脑出示课件)

  师:这就是中国的晋西北。看到这张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充分说感受)

  师:有一篇文章中这样写到:……(课文第二自然段相关文字)

  (自由读,想象:你在读的过程中仿佛看到了什么?)

  交流想象。师引导理解:什么叫与生命作对?作为一名晋西北的农民他们会就此放弃祖辈生存的土地吗?他们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种恶劣的天气?

  (体会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天气如此恶劣,唯有改变才能在此安居。有一位老人他深知这一点,几十年来,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人类改造自然的奇迹。

  设计意图:联系资料,观看图象,增加对晋西北沙化现象的感性认识,一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体会山野老人创造奇迹做好铺垫;二是潜移默化地渗透想象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

  三、采访中提出问题

  (CAI出示第二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话及老人与绿洲的图片)

  游戏:采访活动:如果你是前去采访的作者梁衡,你会向他了解一些什么问题?

  活动形式:老师扮作老人,学生采访。(师板书学生提问)

  预设:①这片绿洲是什么样的?

  ②老人是怎样创造这一奇迹的?

  ③是什么信念支撑着老人创造这片绿洲的?

  设计意图:以一种轻松的方式为学生自主的研读课文打下基础。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思考,课文到底给我们描述了怎样的内容?

  2.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无论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学生初次接触,首先应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这正好符合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阅读规律。

  五、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带着采访时提出的问题再次走进文本,边读边找出重点句段作思考、批注。

  2.以同桌为单位交流思考。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相互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略读课文的主要目标,更为教师有的放矢地点拨、启发创造条件。

  六、直面重点,感受奇迹

  (预设一)这是一片怎样的绿洲?

  1.交流相关段落,其他学生谈通过读文,你发现这是一片怎样的绿洲?

  2.交流想象,谈感觉如何?

  3.这块绿洲的面积,在单位换算中感知其大小,体会“奇迹”。

  4.体会读。自由读,指名读,师引齐读。

  (预设二)老人是怎样创造这片绿洲的?

  1.交流相关的句段。

  2.教师点拨:①一个人、一间房、一把锹、一盒饭、一个旱烟袋,从“一”中体会老人的孤寂、清苦、艰难。引导有感情地读。②从“每天早上”与“晚上回来”中学习将一句一段读成一个词:“起早贪黑”“早出晚归”“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等。③从“放弃享清福”上体会老人选择的坚毅。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教师运用多种方法点拨、启发、唤醒,带领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并且在咬文嚼字中努力追寻一点语文 课的味道。

  七、由表及里,感悟人性

  师:“一件事、一颗心”读文字背后的东西,发掘老者的人性美——是什么信念支撑着老人?潜心读文,你能从文中读出老人有一颗怎样的心?

  1.生再读,思考。

  2.交流:①从第二段中体会老者对家乡的热爱;②从第五自然段中体会对土地的热爱;③从第五自然段中体会对生命的热爱;④从第四自然段中体会出一颗淡泊名利的心。

  3.师总结并板书:“植树造林,美化家园”。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透过对语言文字的体悟,走进了文本的深层,理解了其内涵,体会了老人深沉的情感,这是提升语文 素养的重要环节。

  八、抽身而出,与作者情感同鸣

  师:多么可敬的老人呀!可就在2002年10月老人永远的去了。当作者梁衡听说后,说:“老人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青山是不会老的” “一句话,一片情”,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作者对老人表达出了自己怎样的感情?如果是你,你想对老人说什么?(指名说,充分交流。)

  设计意图:融入才能真正理解文本,与作者、与文中的人和事进行充分的情感交流,跳出来才能找到自己,正视自己的情感,反观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此环节的设计用意就在于让学生更理性、更客观地看人、悟事、品文。将学知与育情结合起来,充分落实语文 教学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

  【教学后的反思】:

  语文 教学的过程是对话的过程。教学活动是以人为对象,塑造人与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过程,它是以促进个体的全面成长和总体“生成”为旨归,指向的是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培养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

  1.在设计此课的教学时,笔者将学生所要达到的能力目标设定为通过《青山不老》的教学引导学生习得一个阅读解文的总体方法或者说是一种范式:就是我们怎样读一篇文章,怎样由表及里的逐层感悟。设计的总体思路为:一读大环境,品其恶;二读事件,知内容;三读老者,品人性;四读作者,悟人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与老师、与文本、与作者、与自己、充分地进行了对话。而且,在对话教学中做到有所侧重,突出重点,教师与学生彼此都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和共享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等,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2.咬文嚼字,希望突出一点语文 的味儿来。语文 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文章大多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只有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这种情感,才能大大地提高阅读的功能。因此,在“读老者”的环节中,在学生自主探究文本之时,笔者引导学生将一句话读成一个词、将一段话读成几个重点词,并训练学生概括、提炼,品读老人那种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孤独与清苦的坚毅品质。在这种有痕的语文 教学处理中,相信学生才是真真正正的得到了成长。

  3.课外阅读资料的引入是有效的。新课标要求每一位教师要建立一种“大语文 观”,要有效扩大文本的内涵,让学生在每一文本的学习中获得最多的信息量。《青山不老》一文是一个纪实的材料,它有许多的相关的知识链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不可能全盘托出,所以教师首先要对这些内容进行筛选。因而,笔者依据教学的思路,选取了两个典型的课外资料,一是晋西北的图片;二是老人的生平。这不仅是对文本的一种拓展,同时又让此有效地反了对文本的感悟。


更多优秀教学设计推荐: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及反思
幼儿园圣诞节整合主题班会教案
圣诞节主题班会设计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http://www.cnrencai.com/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与反思】相关文章: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01-07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范文11-14

《青山不老》 教学设计最新03-09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优秀10-28

青山不老名师教学设计通用11-15

关于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全国11-17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15篇02-13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精选18篇)11-17

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10-26

青山不老优质课教学设计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