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时间:2022-10-31 15:28: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精选13篇)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过程,学会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能够正确地口算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口算乘法和笔算乘法两部分。

  本单元的知识结构如下表:

  本单元先出口算乘法,内容包含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相应的估算。先出口算,是因为学生在表内乘法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比较容易接受。同时,由于笔算乘法,如12×3,在计算时要算2×3和10×3,这就要用到整十数乘一位数。因此在教学笔算乘法时需要有口算的基础。此外,乘法估算也同样需要有一定的口算乘法的基础,所以先出口算有利于学生掌握笔算和学习估算,在进行笔算和估算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口算,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它是多位数乘法的基础。但笔算乘法与笔算加、减法有很大差异,在计算过程中,多位数乘一位数不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乘,而是要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其中计算步骤较多,要顾及的问题也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算理的基础上,采取各个突破的办法来克服笔算乘法的难点。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

  (1)通过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引出笔算竖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2)突破笔算乘法的难点。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进位问题,二是因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问题。在进位中,先出不连续进位的,再出连续进位的,两种情况都以两位数乘一位数为主。这样编排重点突出,分散了难点,便于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用类推的方法掌握新知识,从而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设了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提出乘法计算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乘法计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蕴涵在许多现实情境中的一个个问题。二是将乘法计算置于现实情境中,增加练习的趣味,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适当地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这是我们教学时必须高度注意的一个问题。

  教材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创设丰富、生动有趣的情境:游园、买书、运动会等让学生倍感亲切;七仙女摘桃、老寿星散步的神话情境更是使学生印象深刻。再如,练习中提供一些动物的体重、身长、飞行速度等数据,既增加了练习的兴趣,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开发这些素材,同时也可收集一些有趣味、有新意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根据《标准》精神,小学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发挥他们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单元的几个重点内容,如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笔算乘法中从不进位乘法到第一次出现进位的情况,教材都是先让学生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的探索可能有多种形式,如画图、列表、摆学具(如小棒)、应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等,应允许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展示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创设学生自主或合作探索的情境和空间是这次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教师应尽可能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让学生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比一比、找一找、算一算等的探究情境,多给学生一些提问质疑、探究发现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在多种多样的数学活动中来学习数学。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放在两位数乘一位数上,因为它体现了多位数乘法的基本算理和算法,掌握了它,多位数乘法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迁移、类推。而且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熟练程度还会影响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的准确率和速度。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好这部分知识。

  多位数乘一位数中连续进位是个难点,为此教材专门安排了两个例题进行突破。教学时,教师应重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

  4.注重学生对计算过程和方法的理解。

  对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材淡化了对计算法则的文字表述,没出计算法则或结语。教学中,不必要求学生概括出严密的法则,更不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相应的结论,重在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

  5.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一课口算除法p78—79 。

  【教材及学情分析】:

  这节课主要学习整十或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除法。这是学生已经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同时学生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及算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对于学生把整十或几百几十看成一位数或两位数进行口算,第三单元中积的变化规律为学生作了铺垫。同时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般笔算过程中试商的重要基础。

  教材的编排:例1出示情境图分气球,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80÷20=4得出方法多样化。延伸,对于被除数跟除数进行估算练习。例2进行拓展,让学生探究一百几十除以整十的算法。同时也对被除数和除数进行估算练习。总体来说,教材的特点主要是创设情境,让学生经历口算除法过程,得出方法多样化,最后优化方法。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交流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过程,同时掌握正确口算除法的方法。

  能对被除数或除数进行适当地估算,能运用于口算除法中。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口算除法的算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算法的过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出示口算练习:(开火车报答案)

  20×3 60×4 80×5 30×4 70×8 40×9

  400×5 500×7 110×6 200×9 150×3

  2、提问:指出150×3 70×8 400×5 你是怎么算的

  3、总结:整十或几百几十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乘法算法,并对算法技能进行训练达到巩固的作用。同时为这节课引出新知作好铺垫,让学生能联系旧知解决新问题。

  二、创设情境,展开讨论

  (一)生活情境:

  1、出示课本情境图:学校要准备开运动会了,在入场仪式上每个班级都要拿着气球入场,最后一起放飞气球,庆祝运动会开始。现在就是小红跟小明代表自己班级去总务处林老师那里领气球。这时,林老师出了一个问题考他们:

  这里还剩80个气球,每个班分20个,还有几个班没有领到气球

  2、提问:你们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请列出算式80÷20

  3、揭题:口算除法(板书)

  【设计意图】:

  提供生活情境,为运动会做准备,让学生体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

  (二)自主探究,展示各种算法

  1、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小组内进行交流。

  2、各组汇报: 80÷20=4

  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a.由20×4=80,想乘法算除法,得出80÷20=4

  b.8÷2=4,则80÷20=4 (引导学生说出80看成8个10,20看成2个10,从而让学生明白8÷2=4与80÷20=4的商的大小为什么是相等的,从而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c.80—20—20—20—20=0,这里有4个20。所以80÷20=4

  3、学生展开评价,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 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

  对于学生的各种算法,我先不急着进行评价哪种算法好,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自己喜欢哪一种算法就选择哪一种。因为在后面的几百几十除以整十的口算中学生自己会体会到用b种方法为最好。这里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

  4、拓展进行估算:老师那里还有83根彩带,每班也20根,可以分给几个班

  学情预设:a.学生进行估算,83看成80,得出83÷20≈4

  b.83÷20=4……3 (对于这种方法肯定,但是不进行引导。因为这是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

  笔算除法课本81页至8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和式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格式,特别要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商的正确书写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又来到大教室,你们高兴吗?(高兴)。好,让我来看看哪位同学表现最出色,你们有信心吗?

  先来看几道题,看你们表现怎么样。

  1.口算下面各题

  90÷30= 180÷90= 300÷50=

  83÷40≈ 123÷60≈ 720÷81≈ 师:你是怎样进行口算?

  2.笔算下面各题

  47÷4 132÷6 ( 指名生板演,其他在下面写)

  (指名说算理)

  总结: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我们是从高位除起,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前一位不够除,就看前两位。除到那一位就把商商到那一位,余数小于除数。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除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新授部分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阅读日”马上就要到了,学校要为各个班级购买一批图书,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学生:阿姨,这里有什么书?

  图书员:这里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老师: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140本故事书,还是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边说边出示字幕) 谁来说一说,刚才你都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生1:我知道有92本连环画,140本故事书。

  生2: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生3: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在这还发现了两个数学问题

  屏幕出示两个问题。 学生读题:

  (1)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2)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这两个问题你会求吗?谁能把算式列出来?(指名说)

  结合学生发言板书:92÷30 140÷30问:你们同意吗?(同意) 板书后,问:这里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

  1 指名说后师小结: 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就是看总数里(指着92和140)有几个30 ,那就可以分给几个班,所以用除法计算。

  教学例1

  1、下面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指名说)

  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估算)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学生估算

  生1:把92看成90,90里有3个30 ,所以可以分给3个班。(同意吗?同意) 教师板书同步跟进:92≈90 92÷30≈3

  我们用估算求出了可以分给3个班,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呢?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笔算)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2、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竖式的书写问:商写在什么位置呢?

  (A)生1:写在十位。 生2:写在个位。

  (B)生一致认为写在个位。

  (A)到底写在哪一位上?

  (B)是不是在个位上?我们来看小棒图,请看大屏幕。 这里有92根小棒代表92 本书,每30本分一个班,那么我们分一分!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再看还剩几本?(2本),还能再分一个班吗?(不能)。为什么?(不够30本。)

  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我们也知道可以分给3个班,你们说一说那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个位)写在十位上表示多少?(3个十)

  问:这里能分给30个班吗?连10个班也不够,十位上不够商1,也就是我们说的不够除,所以商3只能写在------个位上。

  好现在请你把竖式补充完整。

  (学生独立完成,指一名学生板书,完成横式后的答案) 做完后师指着竖式问:你们是这样做的吗? 学生都认可,点课件演示完整竖式。

  师小结:通过计算,知道了92本连环画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边说边补充横式,粘贴口答)

  那,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呢? 教学例2

  1、我们来看----边说边板书竖式,请同学们想一想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2、指名说一说。 生1:十位 生2:个位

  商到底应该写在哪一位上?

  3、好,老师为你们提供了方格图:一行有10格代表10本书,这里有14行表示140 本书,请你借助方格图看看到底可以分给几个班?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收集作业,切换到展台上

  5、(请学生说结果)你是怎么分的?(学生介绍)通过分知道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

  这还没分完呢?能分给5个班吗?(不能)指名说。

  指名说试商的过程板书:30×4=120﹤140 30×5=150﹥140 追问:咱们知道了商是4,请你告诉大家商应该写在哪一位上?(个位)

  2 刚才有同学说写在十位上,如果写在十位上表示什么?(40)可以分给40个班吗?(不能)

  一个十也没有,14个十除以30不够商1个十,我们就说不够除,所以商应该写在个位上。恩,通过我们刚才的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92上画线)前两位,被除数前两位不够除,我们就看前三位(指140),

  完成板书:商4写在个位上,4×30等于120,140-120余 20,(文字叙述:4×30等于120,我们分掉了120本书,还剩20 本)补充横式答案。

  140本故事书可以分给4个班,还剩20本。(粘贴口答)

  刚才我们解决了两个问题,你们会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了吗?

  三、巩固练习

  小精灵:这几道题,请你试一试吧!

  (一)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黑板纸演板)

  2、订正结果。

  (二)判断改错

  1、在我们班上我收集了这样一份作业,看一看,他做对了吗? 课件出示作业,停顿,请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小声交流一下。

  2、谁先来说第一题?学生说,教师注意纠正。后两题方法同上。

  3、第1题小结:我们今后注意做除法时余数要比除数小;

  2、3题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4、议一议:你认为在做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小结:

  一、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贴法则)

  3、小精灵:同学们今后可不要犯这样的错误啊!

  四、解决问题

  下面,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个问题吧! 出示课本练习十四第4题。

  1、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展台上讲评

  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指名说) 竖式计算的对不对?

  3、集体订正。

  五、布置作业

  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表现得很不错,希望同学们课下完成以下练习,巩固今天的知识。

  出示课件:作业。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篇4

  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28页例2和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正确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出下列各分数的分数单位,每个分数中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并说出每个分数的倒数。

  1/5、3/4、7/16、9/9

  2、口算下面各题。

  1/6÷3、4/5÷2、3/8÷6、6/7÷2

  提问: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用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3、解答应用题。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90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第28页的准备题。)

  提问:这道题要求的是哪个数量?(求速度。)根据已学的数量关系怎样求速度?(板书:速度=路程÷时间)

  指定一名学生列式解答。

  二、新课

  揭示课题:我们已经学过分数除以整数,如果除数是分数,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题。

  一辆汽车小时行驶18千米,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提问:这道题要求哪一个数量?根据已学过的数量关系,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出算式,教师板书:18÷。

  2、教学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然后提问:在图上怎样表示“小时行驶18千米”这个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回答,教师画出。)先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每份表示小时行的;在这样的两份下面注明“小时行驶18千米”。

  提问:“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在图上怎样表示?”(指名回答,教师画。)因为1小时是5个小时,在这条线段的5份上面注明“1小时行驶?千米”。

  提问:要求1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根据线段图该怎样推想呢?可以先求什么?(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求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提问:图上哪一段表示小时行驶的路程?(教师在图上左边的一份上面注明“小时行驶?千米”。)

  提问:怎样求出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启发学生说出小时里有2个小时,2个小时行驶18千米,用18÷2就可以求出小时行驶的千米数。)

  提问:18÷2也就是求18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写出“18”。)

  提问:现在已经求出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怎样求出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启发学生说出,1小时里有5个小时,要用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乘上5。)然后教师在“18”后面再写“5”。

  提问:想一想,根据乘法结合律,185还可以怎样写?(启发学生说出,先把和5相乘。)教师板书:18(5)=185=18。

  提问:“由上面的推想过程,18÷转化成什么样的计算了?”学生回答后,教师边重复学生的回答,边写出下面的计算过程:

  18÷==45(千米)

  写出答案“答:汽车1小时行驶45千米。”

  3、引导学生小结。

  “整数除以分数,等于整数乘上除数的倒数。”

  三、看教科书中新课内容后试算

  全体学生独立计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12÷ 24÷

  集体订正计算过程及结果,并提问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

  四、课堂练习

  在练习本上计算练习八第1、2题,然后订正计算结果。

  五、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

  计算整数除以分数应注意什么?

  六、布置作业

  1、阅读教科书第28~29页的内容。

  2、在练习本上做练习八第3、4题。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本单元安排了七个情境活动:买文具(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路程、时间与速度(常见的数量关系),参观苗圃(一次试商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国家体育场(体会万、亿的实际意义),秋游(试商需要改商的除法),探索与发现(四)(探索商的变化规律),抗震救灾(三步的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编写突出题材的现实性,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中掌握除法计算的基本方法。为鼓励学生进行探索,不论是除法的计算,还是除法的运算规律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教材都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通过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情境,探索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笔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2、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亿以内的大数,体会万、亿等大数的实际意义。

  4、经历探索商不变规律的过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5、会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单元教学重点:

  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

  单元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在探索的过程中归纳计算的方法。

  ●独立探索●交流归纳●尝试运用

  如何进行试商?可以先交给学生讨论,然后进行归纳。

  2、在实例比较中归纳常见的数量关系

  ●交流信息●比较快慢●归纳数量●发现关系

  3、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让学生自己设计购买的方案。

  4、在数据推理中发现商的变化规律。

  数据推理是发现规律的重要方法。

  5、在运算的过程中提高估计的意识。

  每一道习题运算,都安排估一估的要求,以提高学生估计的意识。

  课时分配:

  第五单元共需13课时。课时分配如下:

  买文具…………………………2课时

  路程、时间与速度…………………………2课时

  参观苗圃…………………………1课时。

  秋游…………………………1课时

  练习六…………………………2课时

  国家体育场…………………………1课时

  探索与发现(四)…………………………2课时

  抗震救灾…………………………1课时

  练习七…………………………1课时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书写格式,理解用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

  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数合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1.指名用竖式板演:8÷4,16÷5,其余的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做。

  2.口算:

  42÷2

  420÷2

  指名任选一题说出口算过程。

  刚才同学们用口算的方法计算出了得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笔算的方法。(板书课题:笔算除法)

  二、动手操作、领悟算法

  第一层:初步理解

  1.出示例1:42÷2=

  (l)动手操作.重现口算过程。

  要求:动手分小棒,说说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生说:先用4个十除以2得2个十,再用2个一除以2得1个2个十加上1个一商是2l。

  (2)明确笔算的过程和竖式的写法:

  笔算除法的计算顺序和口算一样,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4表示4个十,4个十除以2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表示从披除数中已经分掉的数,写在42十位的下面。4减4得0,裹示十位上的数已分完了,个位上还有2,要落下来继续除。2除以2得l,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l,再用除数2去乘1,积是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个位上的2的下面。2减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O,表示个位上的数也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师问:说一说,作笔算除法时,是从被除数的哪一位除起的?每次除得的商写在什么位置上?(小组讨论)

  (4)初步练习,掌握其法。

  完成第20页例1下面的“做一做”。(指名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做)说出笔算的过程。

  2.把例1换数变为例2:52÷2=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问:52能不能平均分成两份呢?自己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的结果。

  问:这道题在分小棍时与例l有什么不同?

  (2)让学生独立试算52÷2,有困难的,可以提问。

  学生可能问:十位除后余l该怎么办?

  先请会的同学帮助解答。师再进一步明确:

  笔算除法的计算时,要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被除数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5个十平均分成2分,每份最多能分2个十,也就表示商2个十,要在商的十位(跟被除数的十位数对齐)上写2。用除数2去乘2个十,积是4个十。把4写在十位的下面。5减4得1,表示十位上还剩1个十没有分。也就是5捆小棒分掉4捆,还剩l捆,就把剩下的1个十与个位上的2合并。即要把被除教个位上的2落下来,和十位上的余数1和在一起,表示12。12除以2得6,要在商的个位(跟被除数的个位对齐)上写6,再用除数2去乘6,积是12,表示从被除数中又分掉的数,写在落下来的被除数的12的下面。12减12得0,在余数的位置上写0,表示分完了,计算过程结束。

  (3)小组内讨论:说一说例2和例1比,计算过程有什么不同,应注意什么?

  明确: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以后还有余数,要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和起来继续除。

  小练习:竖式计算。

  3.小结算法:

  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今天所学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小组内互相说)

  师生共同总结: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有余数(要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就把余数与被除数的下一位数合起来继续除。

  师生共同编法则歌诀:除数一位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哪位。

  (4)练习反馈:第20页做一做。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练习四的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个别纠正)

  第2题,判断对错。

  3、4题。

  四、看书质疑,总结全课

  问:今天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全过程。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

  三、教学准备

  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20×3 = 7×50= 6×3=

  20×5= 4×9= 8×60=

  24÷6= 8÷2= 12÷3=

  42÷6= 90÷3= 3000÷5 =

  【设计意图】由于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通过复习为的是让学生会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自己探究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设计意图】把教材提供的情境改成分彩旗,以此为情境展开教学,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枯燥的口算内容变得丰富,让乏味的算理变得有情趣,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

  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列式 80÷20

  (3)学生独立探索口算的方法

  师: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

  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口算方法:

  A.因为20×4=80,所以80÷20=4 这是想乘算除

  B.因为8÷2=4, 所以80÷20=4 这是根据计数单位的组成

  为什么可以不看这个“0”? ( 80÷20可以想“8个十里面有几个二十?”)

  这样我们就把除数是整十数的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

  (4)师小结:同学们有的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欢哪种方法呢?

  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5)检查正误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分的结果)

  口答。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凭着各自已有经验感知,再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形成表象,归纳抽象出算理。同时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能够用自己的方法正确的算出结果的,教师都予以肯定。

  (6)用刚学会的方法再次口算,并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

  40÷20 20÷10 60÷30 90÷30

  (7)探究估算的方法

  出示:83÷20≈ 80÷19≈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求83除以20、80除以19大约得多少,从题目中的约等号看出不用精确计算。

  师: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预设:83接近于80,80除以20等于 4,所以83除以20约等于4。

  19接近于20,80除以20等于 4,所以80除以19约等于4。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意识,从而提高口算的正确率。而且设计学生自主探索估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例2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

  150÷50

  (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

  (3)你是怎么这样快就算出的呢?

  A.因为15÷5=3,所以150÷50=3。

  B.因为3个50是150,所以150÷50=3。

  这一题跟刚才分彩旗的口算方法有不同吗?

  都是运用想乘算除和表内除法这两种方法来口算的。

  师:在解决分彩旗和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口算方法,(板题:口算除法)口算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口算。

  口算练习:150÷30 240÷80 300÷50 540÷90

  3.估算

  (1)探计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

  你能估吗?请先估算,再把你的估算方法与同伴交流,看看能否互相借鉴。

  (2)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

  (3)总结方法: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与原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方法算。

  (4)判断估算是否正确:122÷60=2 349÷50≈8 为什么不正确?

  (三)知识应用

  1.独立口算

  观察每道题,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

  如果估算的话把谁估成多少。

  2.算一算、说一说。

  (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

  (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

  3.解决问题

  (1)一共要寄240本书,每包40本。要捆多少包?

  你能找到什么条件、问题。

  你会解决吗?

  (2)这个小朋友也是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她在看一本故事书,出示第5题,找条件、问题

  出示条件: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每天看1个故事。

  问题: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问:要求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求吗?

  【设计意图】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学生年龄小,如果只是单一的让学生做口算练习,无法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于是,我在教学中注意练习形式多样化。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的: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3、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引入。

  1、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 )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 )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3、小结: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谈话:

  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公园去游玩,好吗?

  那我们去售票处买票吧。

  今天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谁来读一读公告栏里的信息?(请学生读一读)

  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结合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主体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请学生说说: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再点击出示: 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 )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同桌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相机出示各种方法,并请学生上台分一分。)

  (3)教学除法算式。

  谈话: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的平均分,要坐3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除法。(板书:认识除法)

  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3辆,算式可以这样写:6÷2=3

  “÷”这个符号是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请学生书空)

  6÷2读作:6除以2,连起来读一读6除以2等于3。(请学生跟读)

  6÷2=3这个除法算式中的“6”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2”和“3”呢?6÷2=3这个除法算式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一说。)

  6表示6个小朋友; 2表示没车做2人; 3表示要做三辆车

  小结: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是平均分的意思。

  2、完成“试一试”。

  (1)谈话:下了缆车,我们一路行来就到了小熊之家。(点击小熊之家)看,训练有素的小熊们正在分12个苹果呢!

  (2)指导学生先看图,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小熊解决问题?(先用学具分一分,或直接在图上圈一圈,再完成填空。)

  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读一读算式,说一说算式中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12÷3 = 4

  12表示12个苹果; 3表示分给3只小熊; 4表示每只分到4个

  三、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离开小熊之家,我们就要前往儿童游乐场了。(点击儿童游乐场)看,小朋友们在干嘛?

  1、教学例题。

  (1)出示:6个小朋友植树情景图(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 )人。)

  (2)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桌讨论、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3)把6个人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2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6个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可以列出除法算式6 ÷3=2。

  读一读这个算式并说说6 ÷3=2这个算式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

  6表示6个小朋友; 3表示平均分成3组; 2表示每组2人

  (4)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6 ÷3=2这个除法算式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特有的名称。

  6叫被除数,3叫除数,2叫商。(阅读完后指名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试一试”

  谈话:爱劳动的小朋友老师都喜欢,下面老师要把8支铅笔奖励给最卖力的2位小朋友,没人分的几支?

  (1)出示分铅笔情景图并出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相互交流。

  8 ÷2=4

  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8代表8支铅笔; 2代表2位小朋友; 4代表没人分到4支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把复习题的两道题目分别列出2个除法算式。

  小结: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四、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游览,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都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你还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完成数学补充习题与同步探究上的相关练习。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讨论优化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信心,体现主人公的地位。

  二、教学重难点

  探索口算方法;掌握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三、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到计算王国里游玩,愿意吗?

  2、摘苹果的游戏。复习旧知。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点击课件出现例1的情景图)

  (1)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瞧,我们学校买来了什么?你了解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生:我知道了学校买来了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

  师:请大家根据这个信息,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生: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好,谁愿意把这题完整地说给大家听听?

  生:学校买来80个气球,每班分20个。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很好。请看大屏幕。(同时课件出现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生纷纷举手,可指名答)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80÷20。

  (2)探索口算方法。

  师:怎样计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小组之间交流、讨论,再互相之间说说口算方法。

  (3)汇报,师评析。

  生1:80÷20=4,我是这样想的:因为20×4=80,所以80÷20=4 。

  生2;对,80÷20=4 。因为8÷2=4,所以80÷20=4 。

  (4)检验正误。(课件出现结果)

  师问:学校买来的气球可以分给几个班?

  齐答:4个。

  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口答。

  (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检查正误,既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又渗透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2、教学例2。(出示课件)

  (1)情境中引出问题。

  师:刚才咱们顺利完成了学校分气球的任务。大家表现非常好!瞧,学校又买了彩旗。你从画面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请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生:学校买来了120面彩旗,每班分3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用除法计算,算式是:120÷30 。

  (2)探索、讨论口算方法。

  师:怎样算120÷30呢?可以小组间交流、讨论,然后汇报。

  (该例题的教学较上例题放得更开了,旨在培养学生用迁移类推的能力。)

  (3)汇报。

  生1:120÷30 =4 ,我想4个30是120,也就是30×4=120,所以120÷30=4 。

  生2:我的想法是这样的:因为12÷3=4,所以120÷30=4 。

  师:说的很好。你还真善于总结。让我们一起来检查结果吧,看大家的做法对吗?(课件演示)

  3、小结。

  同学们,在解决分气球和分彩旗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数是两位数的口算除法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用乘法做除法或用表内除法做除法。

  4、估算。

  (1)探讨估算方法。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知道这几题的要求吗?

  想一想:83÷20≈ 122÷30≈

  80÷19≈ 120÷28≈

  生:用估算求商。

  师:请你选一题来试一试。将估算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这一环节,我放手让学生自主选题,并借助已有的口算与估算经验探索除法估算的方法,实实在在地把学生推上口算的主体地位。)

  (2)交流,并总结。

  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交流。谁愿意说一说?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师:大家真不错,说的非常好。那么,谁愿意总结估算方法?

  生: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时,先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被除数或除数看成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刚才我们学会的口算方法算出商。

  师:你总结得真好。请你告诉大家,把不是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看成什么样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生:是,要看成和被除数或除数最近的整十或几百几十的数。

  师:这样说就清楚准确了。大家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同意。

  (三)巩固练习

  1、小试身手。

  “做一做” 40÷20 = 143÷70 ≈

  360÷40 = 632÷90 ≈

  2、帮小动物找妈妈。课件出示题目。

  3、智力比拼。根据数字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并计算。

  4、智力赛跑。三分钟内看谁最先做完30道口算题。

  (四)全课总结

  好了,通过这节课,最后,请你用“我学会了”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口算除法

  80÷20=4

  (1)因为20×4=80 所以80÷20=4 →想乘法做除法

  (2)因为8÷2=4 所以80÷20=4 →想表内除法做除法

  120÷30=4

  (1)因为( ) 所以( ) →想( )

  (2)因为( ) 所以( ) →想( )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并会口述口算过程。

  2、通过每一组上下两题有联系的口算和估算练习题,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估算方法和养成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

  口述口算过程达到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

  达到熟练口算。

  教具:课件、口算卡片

  教时:1课时

  一、课前小研究:

  口算:80÷20=60÷30=70÷10=

  120÷40=100÷50=240÷60=

  从以上题目中选一题说说你的想法并写下来:

  ( )

  口算和估算对比题组:

  (1)80÷20=(2)60÷30=

  83÷20≈64÷30≈

  78÷20≈59÷30≈

  80÷19≈60÷28≈

  80÷22≈60÷32≈

  (3)160÷40=(4)420÷60=

  162÷40≈421÷60≈

  157÷40≈417÷60≈

  160÷42≈420÷63≈

  160÷38≈420÷58≈

  二、堂上学习

  1、小组内交流,补充、修改自己的课前小研究,达成共识。

  2、组间交流,一个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3、小组内再一次互相说说口算过程。

  4、请一个小组上来每人任意选一题,轮流说说口算方法。

  5、请一个小组上来每人任意选一估算题,轮流说说口估算方法。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的估算方法是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6、完成书p79的“做一做”

  要求学生练习后选择你喜欢的一组算式与同桌交流你是怎样口算的。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学生讨论后,请一个小组说说自己的口算或估算方法,表扬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2——43页例1、例2、“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活动过程,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平均分”;学会把一些物体“按每几个一份”分成几份,掌握“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并能说明“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2.使学生通过操作经历观察、比较和综合、抽象、概括等活动过程,体验把一些物体“按每份几个分”的过程和结果,形成具体的分法,积累平均分的经验,发展动手操作能力和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等初步的思维能力。

  3.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活动,体验学习和认识新内容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形成与同学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态度。

  教学重点:

  平均分的含义及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分法和结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桃子图片,师生分别准备圆片、小棒若干。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教学例1。

  (1)初步认识。

  引入:小朋友,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一天,孙悟空带了6个桃回花果山,小猴子们最喜欢吃桃了,都围了过来。孙悟空说:“且慢!要想吃桃,先要学会分桃。孩子们,你们说说,把这6个桃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听了孙悟空的话,小猴子们很着急,想不出办法了。

  操作:小朋友,我们来帮帮小猴子的忙,好吗?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表6个桃,自己动手分成两堆,再说说是怎样分的。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

  观察:分成两堆,有3种不同的分法。你能按每份个数的情况,把这3种

  分法分成两类吗?

  交流:这3种分法分成了怎样的两类?

  为什么这样分类?哪一类是每份同样多?

  指出:按每份个数相同和不同,把这3种分法分成了两类,其中分成3个和3个是每份个数同样多。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平均分)

  追问:怎样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2)加深认识。

  引导:这6个桃还可以怎样平均分呢?你想平均分成几份就分成几份,同桌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然后用圆片摆出你们的分法:

  交流:你是怎样平均分的?

  追问:为什么这两种分法也是平均分?

  强调:把一些物体分成几份,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小朋友看“想想做做”第1题,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就在它下面打“\,…’。

  交流结果,让学生说说理由。

  说明: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动手操作,学习分法

  1、教学例2。

  谈话:孙悟空看我们认识了“平均分”,直夸大家很聪明。它一高兴,轻轻一变,变出了8个桃。它说:有8个桃,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出示例题,摆出8个桃)

  小朋友,让你来分一分,你觉得怎样分这8个桃,就能看到分给几个小朋

  友了呢?

  要求:请小朋友在图里分一分,看看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在()里填一填,再和大家交流。

  交流:你是怎样分的,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让学生把填充的话齐说一遍。

  追问:这样分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

  回顾:请小朋友回想一下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同桌讨论一下。

  交流:刚才的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指出:刚才平均分的分法是这样的:按每2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4份。

  2、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让学生说说题意。

  提问: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地分,每次拿出几根小棒,能看出怎样的结果?每3根、每4根一份地分呢?

  小朋友能分吗?自己动手分一分,每次分完后看分成几份,并且记录下来:每()根一份,分成()份。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分法和结果,结合交流渲示分的过程,明确每份分了几根,结果是分成了几份,并板书。

  引导:(1)小朋友来看小棒,想每次分法:第一次每

  (2)根一份,结果分成——(6份);第二次每

  (3)根一份,结果分成——~(4份);第三次每

  (4)根一份,结果分成——(3份)。你觉得这里平均分是怎样分的,结果能知道什么?[板书: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份]

  让学生一起说一说: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小结:(指黑板上小棒、板书)刚才学习的是怎样平均分。大家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明白了这种分法先看每份是几个,知道了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是分成几份。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明确要求,先圈一圈,再填空。交流分法和结果。逐题说说每几个一份,结果分成了几份.有错的订正。

  提问:这里的平均分都是怎样分的?

  强调:平均分可以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看分成几份。

  2.操作平均分。

  让学生摆出6个圆片。

  要求按每2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

  要求按每3个一份地分,看能分成几份。(学生操作,交流分法和结果,并结合演示)

  说明:刚才大家的分法,就是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结果知道分成了几份。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看图、读题。

  提问:请看图上,每人分3个,图里是怎样拿气球的?(每次拿出3个气球给1个小朋友)

  填空:小朋友想一想,像这样每3个一份地分,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呢?把结果填在()里;如果有困难,可以在图里圈一圈.看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再填一填。

  交流结果。

  追问:这里把15个气球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四、回顾内容,课堂小结

  引导: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了哪些知识呢?通过学习有哪些体会?

  小结:今天学习了平均分。通过小朋友摆学具,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平均分。还通过分桃、分学具,知道了平均分的一种分法:按每几个一份地分,结果可以看分成了几份。同时,小朋友体会到,用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是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的好方法。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能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有的表内除法的基础之上,同时它也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把物品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复习:

  1.口算练习

  2.解决问题: 有8根小棒,每4个摆一个正方形,可

  以摆几个正方形?

  有10根小棒,每5个摆一个五边形,可以摆几个五边形?

  从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 二)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摆摆看,你发现了什么?

  (三)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四)教师揭示:

  摆小棒时我们发现了剩余,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余数 的除法”(出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6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师: 真的可以摆3盘吗?两个同学一组,拿出6个圆片摆一摆,验证一下.

  2.学生交流获取信息.师:草莓分完没有,有剩余的吗?谁能把你分的过程说一说?怎么列算式呢?

  3.说说6÷2=3(盘),这个算式表示什么?为什么用 除法?6,2,3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这道除法算式个部分的名称吗?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1.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时会出现有剩余的情况。

  (1)课件出示7个草莓图:把下面这些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

  一摆。

  (2)学生利用学具操作。

  (3)交流发现的问题:剩下一个草莓。

  师:剩下的这个草莓能再分吗?为什么不能?能丢掉不管吗?谁能把你刚才摆的说一说.这次摆的和刚才摆的有什么不一样?该怎样列算式呢? 2.在交流中确定表示平均分时有剩余的方法。 (1)教师板书规范写法:7÷2=3(盘)??1(个)。

  (2)交流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1各表示什么?明确“1”是剩下的草莓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

  3.归纳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1)比较两次分草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呈现。

  6个草莓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正好分完 6÷2=3(盘)

  7个草莓

  每2个一盘 分了3盘,还剩1个 7÷2=3(盘)?? 1(个)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摆学具的直观方式让学生在与表内除法的对比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构建知识的空间。】

  三、巩固新知:

  (1)“做一做”第1题。学生读题,根据题意独立完成。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第1小题算式中每个数分别在图中表示哪个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 3 ) 完成教材第60页“做一做”第2题。(这一题涵盖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学生独立先在图中圈一圈,再说一说,最后用除法算式表示。

  (4)比较发现两小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进一步理解商与余数的名数的确定。

  【设计意图:借助练习,沟通不同表征方式间的联系,在多种表征形式相互映衬下,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确定商与余数的名数。】

  (5)合作探究

  回到59页主体图:

  1.用11根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两人一组先摆一摆,再列出算式.2.学生思考:用4根小棒可以摆出几个正方形?你能列出 除法算式吗?

  3.小组合作:摆正方形,看看能摆出几个,还剩多少根? 摆三角形,五边形呢?

  4.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列出除法算式。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方法。利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通过练习,深化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分草莓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摆图形的操作,使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并通过观察、比较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

  3.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具、小棒、主题图、PPT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老师听说咱们二年级(8)班的小朋友计算能力特别棒,所以今天老师想考考咱们班的小朋友,有没有信心跟老师挑战一下。师随机出示“做一做”。

  25÷5﹦24÷4﹦36÷9﹦72÷9﹦81÷9﹦63÷7﹦学生口算出结果,师订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师:老师买了6颗草莓,准备每2颗草莓放一盘,可以摆几盘?请同学们拿出水果学具,用6颗草莓来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一共可以摆几盘?有剩余吗?(可以摆3盘,正好摆完,没有剩余)

  师:怎么列式呢?请学生代表说老师列式:6÷2=3(盘)

  (师小结:

  ①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几,用除法计算。

  ②把一个数按每几个为一份,求可以分几份,用除法计算。)

  (2)如果不是6颗草莓,是7颗呢?再动手摆一摆,看看能摆几盘,有没有剩余。(学生动手操作后,反馈结果:可以摆3盘,还剩1个)师:剩下的还能再平均分吗?(不能,只剩一个不够分。)师:平均分后还有剩余怎么办?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吗?如果可以,怎么表示呢?小组内思考、讨论。

  学生代表说老师列式:7÷2=3(盘)??1(个)

  说明:7里面最多有3个2,这余下的1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3)观察比较6÷2=3和7÷2=3??1这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没有剩余,另一种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不够分剩下的部分就是除法算式中的余数。

  师: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师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师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的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师: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把没有分完的部分或数叫做余数)

  2、动手操作:摆一摆

  学生分组用11跟小棒摆出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看看各能摆几个?

  并列出算式进行观察得出结论: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小结:

  ①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余数。

  ②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巩固练习

  1、智力大比拼,(男女生PK)

  第一关:

  (1)、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一定要比()小。

  (2)、46÷9=5 ??1中,被除数是(),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3)、一个数除以8,余数可能是()。(4)、13 ÷4,商是(),余数是()

  第二关:

  (1)、17个五角星,2个2个圈,圈了几组,剩下几个?

  (2)、23个圆,3个3个圈,圈了几组,剩下几个?

  第三关:

  (1)、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2)、24 ÷ 5的商是4,余数是4。()

  (3)、35 ÷ 8的余数一定是7。()

  (4)、除数是9的除法算式,余数有8种可能。()

  第四关:

  .有18个扣子,每件衣服钉5个,可以钉几件衣服,还剩几个?

  第五关:

  看图列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叫做余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板书设计]有余数的除法

  6÷2=3(盘)

  7÷2=3(盘)??1(个)

  五、作业:

  1、数学书P60做一做第2题。

  2、编一道有余数除法的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除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11-26

小学数学除法教学设计03-17

小学数学除法的教学设计03-17

有余数的除法的数学教学设计03-12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设计04-21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03-14

分数除法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3-31

理解除法数学教学设计03-05

数学《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04-23

有余数的除法数学教学设计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