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低年级阅读教学设计

时间:2021-02-07 10:22:0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低年级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一项主要常规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低年级阅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低年级阅读教学设计

  低年级阅读教学设计

  美国著名的教学设计研究专家马杰(R.Mager)指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首先是“我去哪里”,即教学目标的制订;接着是“我如何去那里”,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最后是“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那里”,即教学的评价。

  教学设计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依据专家理论,我们按照以下的思路与大家交流讨论:

  一、明确要去哪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教材——把握方向;

  了解学生——明确起点

  二、明晰如何去那里。(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

  正确合宜的教材解读——找到抓手;

  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铺路搭桥;

  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基本保障

  三、判断是否到那里。(正确评价教学效果)

  以课堂评价完善教学设计,判断是否达标。

  一、明确要去哪里——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一堂好课犹如一段美好的旅程,老师是向导,学生是旅伴,教材是载体,教学目标就是我们要到达的驿站,是我们要去的地方。用马杰的话说,“假如你对要去的目的地不清楚的话,那么你很可能会抵达另一个地点,而不知道自己走错了目的地。”因此,教学目标支配着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那么怎样确定的教学目标呢?

  1. 依据课标、教材——把握方向

  课程标准是开展教学活动纲领性的文件,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它规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全面理解课标的内涵,准确把握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及教材内容,才能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确定教学目标,一是要了解课程标准各年段目标,二是明白所在单元教学目标,三是清楚本节课教学目标。

  例如,课标对第一学段学生口语交际的要求有以下五点: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根据课标要求,我们来判断下面两位老师执教一年级口语交际《我的画》所确定的教学目标:

  第一个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

  (1)把自己画中的.故事生动地讲给大家听;

  (2)听别人评画,能抓住要点,有不同的意见与别人商量;

  (3)说规范的普通话,态度大方,语言美。

  评:对于入学两个月的学生来说,这个教学目标要求过高。要生动讲给大家听是课标第四学段的要求;与别人商量是中学段标准;方言区要求说普通话,一年级课标要求学说普通话,说规范的普通话要求过高;态度大方可以,语言美要求过高。

  第二个老师确定的教学目标:

  (1)能说出自己画的内容和作画时的想法,能用简单的语言评价别人的画;

  (2)有相互交流的兴趣,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3)培养说话大方,听话认真的习惯。

  评:这个教学目标的定位符合课标和一年级学生的要求,能说出就行,不要求清楚规范,有兴趣敢发言就可以。

  课程目标的范围涉及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所以不论是城市教师还是农村的教师,青年教师还是老教师,我觉得每个人手头都应该有一份语文课程标准,随时翻看,经常学习研究。建议老师们在每个新学期开始教学前,将本学段的课程目标工工整整地抄写在自己备课本的首页,这样,设计某一课的教学时,心中对本学科、本学段、本单元、本节课的课标要求都很清楚,教学就能做到目标明晰,方向正确。

  我们经常在一些参考资料和教师的教学设计中看到这样的教学目标:

  观潮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这样确定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是不妥的。在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相互联系,融为一体,是不能分割的一个整体。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教学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就好比是一辆马车,一种载体,上面载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学习的兴趣、习惯等等。就具体的一篇课文而言,教学目标是能够,也是应该准确界定的。教师应该清晰地把握本篇课文本节课的方向与任务,明确教什么,并且要知道哪些是第一课时的目标,哪些是第二课时的目标,这些都应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笼而统之地将宽泛的教学要求,当作具体的教学目标。新教育课题实验者提倡,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将教学目标分细化为层次井然的三类:

  A类: 基础性目标,即核心的基础知识,必须掌握和解决的障碍性知识。比如,语文课每课的字词,要求背诵的段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B类: 教学核心目标,即本节课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为解决某类问题而开发的方法,与知识一样,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

  C类: 附属性目标。一般而言,思想情感与价值观或由本课知识所延伸出来的知识等属于附属性目标。(课件9)

  这一细化后的教学目标,既是为了突出B类核心教学目标,又是为了把与文本及教学过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及思想情感类的A、C目标,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出,B类教学目标是课堂上要凸显的核心教学目标,是重中之重,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花大力气,用足时间,确保完成的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与运用教师参考用书上的教学目标呢?教参是一线教师教学时很重要的一个工具,应该把教学用书上的教学目标作为自己制定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向,并且能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作出适当的调整。很多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在多数情况是不加思考地照搬教参中设定的教学目标。老师们可以细想一下教参确定的目标,大多数除了基础知识目标外,更多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就说教参上的目标大多关注了文本的阅读价值,不能明显体现文本的教学价值。王荣生教授所制定的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中有这样一条是:“所教的应该是‘语文’的东西。”这里所说的语文的东西是指要体现语文的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这就在提醒我们,语文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要有更为具体的核心的语文教学目标,即课堂重点要教学的内容,一般为单元所规定的知识与技能。

  我们来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教学用书上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制定的: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 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低年级阅读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07-18

低年级学生评语09-2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05-01

低年级数学教学心得04-29

低年级小学生期末评语12-09

小学低年级班主任评语09-06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心得体会05-10

初中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探析论文12-19

写作意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运用论文04-29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课题实验开题报告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