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时间:2023-05-08 09:11:12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2、认识生字,理解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4、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变换及其原因,领悟作者表达的美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作者的“思念”之情;探究作者的心理情感变换及其原因。

  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领悟作者表达的美好的感情。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有关苏轼的生平、作品资料;熟读课文。 教师: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激趣:中秋节在古代又称“仲秋节”、“团圆节”、“月节”,有关月亮的古诗你了解了哪些?

  那有关月亮的歌曲你知道吗?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有关月亮的歌曲。

  媒体播放《明月几时有》,你听出了什么?点题。

  2、动人的旋律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种美好的感情会长留人们心间,就像那千古流传的古诗词,到今天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3、切入主题:这首歌曲的`词作者就是900多年前的宋代大文豪苏轼,他在创作这首词的时候经历了复杂的感情变化,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文中表示苏轼感情变化的词语找出来:

  板书 思念 埋怨 宽慰

  看了这三个词语你有什么发现?(都有“心”这个偏旁)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苏轼丰富的内心世界吧!

  出示请大家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苏轼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三个词语之间打上箭头)

  二、感悟“手足情深”

  1、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思考:苏轼思念了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的?

  2、媒体出示两幅图:一是人们中秋团圆赏月,二是苏轼思念亲人。

  (1)看了这两幅图,你有什么感受?

  (2)对比读,读出团圆的热闹喜庆,读出苏轼的孤独愁闷。

  3、苏轼为什么会这样思念弟弟呢?用书上的一个成语叫——

  板书 手足情深 (理解)

  4、媒体出示练说,师相机点评。

  苏轼满怀深情地回忆:记得小时候我们…… ……长大后…… ……

  如今,分别…… ……此时此刻…… ……

  5、是啊,苏轼的母亲、妻子和父亲都相继去世了,可以说弟弟苏辙是他唯一的亲人,在这万家团圆之际,他怎能不牵挂着他的弟弟呢?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

  6、过渡:牵肠挂肚却又无法相见,他只好借酒消愁,但“酒入愁肠愁更愁”。月亮渐渐西沉,他怎么能安然入睡呢?这时的他,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7、媒体出示“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这么亮呢?……”(配图)

  探究“眼睁睁”“,体会苏轼的无奈。

  8、师:苏轼怎么“埋怨”的?(点一点板书的“埋怨”)

  生:“无情的月亮啊……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老师找出了一轮“月”一个“人”(边板书),请你帮老师完成这个词语填空。

  板书 月圆人缺

  9、要是在现代,你和兄弟姐妹的感情这么深,在中秋佳节之际,你会怎么做?

  10、师:“每逢佳节倍思亲”,再远的距离也阻隔不断苏轼对弟弟的思念,感情越深就越发思念,越思念就越睡不着。在苏轼的眼里,此时的月亮是那么的——“无情”

  指导朗读(“偏偏”含有责怪、埋怨的意思)。

  过渡:他一直这样不停地埋怨月亮吗?你从下文中哪个词看出来的?(转念)

  苏轼并没有沉浸在低落和愁苦之中,他要寻求内心的解脱和宽慰。我们来看看他“转念”又是怎么想的。

  三、体会“美好感情”

  1、媒体出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2、边读边仔细体会,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3、引导学生体会苏轼豁达大度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怀。

  相机点拨。

  4、师:因为他知道阴晴圆缺、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知道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是人生必须的经历,所以胸怀“美好的感情”,把祝福送给天下所有人。(着重圈点“情”字)

  5、除了手足之情,还有哪些美好的感情会常留在人们心间?

  师相机点拨。

  6、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感情”来朗读这段话吧!

  媒体配乐。学生读完,师接着朗诵《水调歌头》全词。

  7、其中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至今,现在你能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吗?

  板书 长久、婵娟 (着重解读“婵娟”)

  8、师:只要是真挚的、美好的感情都是人世间最真、最善、最美的东西,读到这两句词,你头脑里一定会浮现出感动你的人或者事,你最想把这句祝福送给谁?

  学生交流。(课后继续送出你真挚美好的祝福)

  四、小结全文

  1、教师结合板书小结。

  2、布置作业:中秋节快要到了,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明月”和“思念”这两大主题的诗篇,请选择你喜欢的几首熟读、背诵,我们来举行一次朗诵会。

  板书设计

  2 但愿人长久

  思念 手足情深

  埋怨 月圆人缺

  宽慰 长久 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品读感悟课文,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2、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品读感悟课文,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体会苏轼的情感变化过程。

  教法学法:合作交流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师即兴简笔画(月亮),看到圆圆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大玉盘、大银镜、团圆??)古代文人都喜欢以月亮为题材写出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说几句吗?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与月亮有关的文章(板题:但愿人长久)

  3.齐读课题,说说你最想了解什么?(学生自主交流:①这句诗是谁写的?出自哪首词?②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首词的?③文中的词该怎样理解,表达了诗人怎样思想感情?)

  二.品读感悟,学习新课

  1.学习1—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学生读后汇报,师生交流:

  生1:我读懂了苏轼是古代文学家,他去密州做官已有七年了。

  生2:我读懂了在中秋之夜,万家团圆,品尝月饼,欣赏明月,可高兴了。师相机引导: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人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欢欢喜喜、兴高采烈??)

  生3:我读懂了在这天晚上苏轼因思念弟弟心绪不宁。师相机引导: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心绪不宁说话吗?还能用那些词来形容此时相机引导:此刻苏轼的心情?(思绪万千、愁肠百结??)

  生4:我读懂了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师相机引导:

  ①手足情深怎样理解?从哪句话可以体会到?读一读。

  ②还可以用那些词来形容兄弟俩的`感情深?(形影不离、非同一般??)

  (3).指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指名读,同学点评。)

  2.情景扮演,学习4—6自然段。(学生扮演苏轼,老师扮演学生。)

  (1)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师:苏老先生,您在遥远的他想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点我很理解,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②指名说一说,全班跟着一起埋怨起来。

  ③看图想象(利用多媒体课件):图上画的是何时何地?你在干什么?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生交流后归纳:月圆人不圆)

  ④指导读:学生练习读——指名读(点评)——齐读第四自然段。

  (2)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①师:苏先生,后来你的心情变得宽慰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几行我已读了,还是不理解这几行词怎样表达你的宽慰的心情?请你给我解释一下,可以吗?

  ②学生自由朗读后两段。

  ③学生读后交流,指名点评,相互补充。(领悟真情留人间) ④重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⑤有感情的朗读第五、六自然段,体会作者宽慰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学了这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1、中秋将至,小华的爸爸在西安打工,中秋节不能回来,他心中很难过,你能代小华劝慰爸爸几句吗?

  2、古人以月亮寄托自己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诗词还有很多,你知道的有哪些?课后再搜集一些,背一背。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思念弟弟重亲情埋怨:月圆人不圆

  宽慰:真情留人间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个头》的创作经过。故事是此词意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既思念亲人有通情达理的情怀。本文以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们介绍了古典诗词——《水调歌头》创作的经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并熟记生字组成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领略古典诗词的意蕴。

  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图片,卡片,小黑板,磁带。

  2.网络搜集苏轼资料,了解苏轼生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了解苏轼,欣赏配乐诗<<水调歌头>>。

  4.让学生接受经典诗词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交流苏轼生平,并揭示课题。(板书:2但愿人长久)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自由练读课文后的生字

  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2.师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观赏但愿宽慰眼睁睁隐藏阴晴圆缺躺在床上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作业

  背诵<<水调歌头>>,并描红。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游戏:聊聊古代诗人词人的名字。

  2.谈话:今天,我们要走进宋代杰出词人苏轼的人生。让我们走进苏轼的作品,仔细品品,也许能品出一些人生的滋味来。

  二、演绎故事,阐释“欢、合”

  1.引出故事,讲述苏轼、苏辙两兄弟参加科举考试,双双高中、名扬京城的故事。

  2.把故事概括成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喜、乐、欢)

  3.链接学生生活,解读“欢”。

  4.小结学生发言:像生日、结婚、考取大学……这些喜事儿、乐事儿之所以让我们觉得美好,觉得难忘,是因为在这个日子,全家人和亲朋好友都能够――(学生回答:欢聚一堂)。

  5.这情景用一个字来描述就是――?(学生回答:聚、合)多开心的团聚呀!因欢而合,因合而欢,合欢,多么美好的人生境界呀!

  三、演绎故事,阐释“悲、离”

  1.讲述苏轼金榜题名后母亲去世的故事。

  2.说话训练:他再也不能看到――;他再也不能听到――;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吃上――

  3.引导概括:再也不能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略)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痛、悲)

  4.用苏轼的爱妻和慈父去世的故事揭示“离”。

  四、巧借动画,感受苏轼乐观

  1.欣赏画面,展开联想。

  ⑴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合家团聚,其乐融融,只有苏轼孤零零的,独在异乡为异客,他眼睁睁地凝望着那圆圆的月亮,想到了什么呢?

  ⑵此时此刻,你觉得苏轼是个怎样的人呢?

  2.反复吟诵。

  ⑴乐观坚强的苏轼,想到这里,低声安慰自己――(指名读)

  ⑵豁达博爱的苏轼不仅安慰自己,他还要把自己的体会告诉身边那些和他有同样遭遇的人――(同桌互读)

  ⑶超凡脱俗的苏轼彻底想明白了,只要远方的亲人健康长寿,即使远隔千里又何妨,天涯若比邻呀!他要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全世界的人――(全体放声吟诵)

  五、紧扣两词,感受苏轼博爱

  1.解读“婵娟”。婵娟是什么意思呢?在古人眼里,月亮还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呢?请看:(出示诗人对“月”描写的诗句)

  2.链接学生生活实际,说说学生眼里的月亮。

  3.指导朗读。孩子们,你们所描述的就是月亮丰富的内涵,就是苏轼眼里美好的婵娟,谁来带着这种美好的情感来读一读这句词。

  4.解读“人”。苏轼把这么美好的情感、祝福送给谁呢?这里的“人”可能指谁?每个人的解读都可以不一样,那是属于你自己的理解。(指导朗读)

  六、走进苏轼作品,感悟人生真谛

  1.拓展苏轼的三句诗词。感受着浓浓的真情和博爱,我们一步步走近苏轼,走进苏轼的作品。苏轼以66年的人生,给我们留下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800多篇文章。当我们登高远望长江时,禁不住会想起苏轼被贬黄州,人生被蒙上灰色阴影时,却写出的激荡人心的豪迈诗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时,自然会想起苏轼坦然面对人生风雨,超凡脱俗的诗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当我们在生活中由于钻牛角尖陷入困境时,也会情不自禁地感叹:“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诵读以上三句诗词。

  3.引入《水调歌头》一词:当我们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远方亲人时,也会不由自主想起那流淌着乐观、旷达情怀的千古绝唱。(反复吟诵)

  七、走进苏轼一生,指导自己人生

  1.感悟苏轼一生:同学们,学到这儿,我真想对苏轼说:苏轼呀,面对金榜题名,您潇洒一笑;面对骨肉分离,您悲而不怨;屡屡升官,您不狂喜;锒铛入狱,您不灰心;历经坎坷,您宠辱不惊,仍旧微笑面对人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2.小练笔。此时此刻,你想对苏轼说什么呢?请用上“苏轼呀,我想对您说――”写下你想说的话。(写后交流)

  3.省略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辄、埋”等 3个生字,会写“管、尝”等

  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课时: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

  2、 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引出中秋的有来。 谈话:中秋节即月圆人团圆,因此古代的文人骚客都喜欢

  用月亮来寄托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例如《静月思》(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一个大诗人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弟弟而写下的一首歌。

  3、

  4、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

  (1)标注自然段,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找出表现作者心理变化的词语,并找出原因。

  2、检查:

  (1)生字注音组词;

  (2)教师正音领读;

  (3)生字描红,指导书写;

  (4)分组朗读课文;

  (5)回答问题:

  a: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b:埋怨——-月圆人不圆

  c:宽慰——此事古难全

  3、抄写诗词:《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播放音乐《水调歌头》勾起回忆。

  二.部分理解,感悟文本

  1、师引读第1段:故时候……派往密州去做官。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些什么呢?(时间、地点、人物、身份)

  第一段告诉了我们这些信息,有时间、地点、人物,那发生了什么事呢?(他在中秋月圆之夜思念弟弟,并写下一首千古流传的诗歌)上节课读了全文,我们找出他的心情发生了三次变化,分别是怎样的呢(板书),导致他发生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按照这条心理变化线去细细探究一下。

  2、最先开始苏轼的心理是怎样的?

  (1)理解“心绪不宁”

  (2)为什么会心绪不宁?指名读第2段,结合语境理解苏轼中秋更加思念弟弟

  3、中秋佳节,苏轼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可见他与弟弟的感情怎么样?从哪儿可以证明呢?(让学生独自完成)

  (1)自读第3段,画出表现苏轼与弟弟感情深厚的句子。

  (2)理解词语“情同手足”、“形影不离”并造句。

  (3)小时候如此亲密,长大后??,分析“却”“各奔东西”“屈指”“七个年头”。

  4、感情如此深厚的兄弟分开了七年,当然思念了,更何况到了一个团聚的佳节——中秋节。别人都在全家团聚欢欢喜喜的过节,吃瓜赏月,在此情景的`衬托下,作者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因思念“心绪不宁”。

  3、作者“心绪不宁”当然就睡不着了,他眼睁睁地望着“导读第4段”,分析:

  (1)望着皎洁的圆月,苏轼的心理怎样?

  (2)理解“埋怨”

  (3)他埋怨什么?

  (4)“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a.“无情的月亮”,月亮有感情吗?为什么这样说?(学生回答)

  b.反问句→陈述句

  c.抓住段后“省略号”想象一下作者还埋怨了些什么?

  4、“埋怨有什么用呢?作者的满腔思念还是的不到抒发,他是不是就这样陷入长恨之中呢?不是,没有从哪看出来的?自由读第5段并思考:

  (1)指名学生说

  (2)分析:

  a.“转念”是什么意思?(转变想法,换个角度和方

  式思考问题)

  b.“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

  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找出四组反义词

  理解十全十美

  (3)他转变角度想问题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引读最后一句“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提问:从这句话中你可以读出什么?可以看出苏轼是个什么样的人?

  5、苏轼的确不是凡人,他懂得转换角度看问题,从怅恨中解脱出来,张扬出一种豁达大度、热爱人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怀,想到这里,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将对弟弟的思念化作一首词,吟诵起来。齐读《水调歌头》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诗人苏轼通过这首词来宣泄对弟弟的满腔思念,那同学们思考一下这最后几句诗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

  句子来解释它?

  6..配乐朗读

  三.小结:

  1.学完了全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苏轼和他的弟弟感情真的很深/苏轼真是一个胸襟宽广的人)

  2.诗人满怀愁绪写下的这首词中,有两句被后人千古传诵,并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你们知道是哪两句吗?能不能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他的意思?(课后习题4)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 .完成本课的课程指导练习

  五.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埋怨月圆人不圆

  宽慰此事古难全

  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三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了解苏轼的《水调歌头》。

  2、高出与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4、5、6自然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弟弟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苏轼“宽慰”的心情和他豁达开朗、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1、看美图,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2、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在这月圆之夜,因思念自己的弟弟而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首词作,以及它的创作过程。(板书:但愿人长久)

  3、交流关于苏轼的情况。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生字、词。

  3、课件出示生字词。教师范读,学生练习:读准、读好。

  4、学生默读课文,组织讨论每自然段主要内容。

  (1)教师引读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人物)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并在讨论中了解这段内容。(板书: 思念)

  (3)中秋之夜,苏轼为何会如此思念弟弟呢?指名读第3自然段,并讨论本节的主要内容。

  (4)真是手足情深,苏轼后来是怎样度过这个夜晚的呢?指名读第4自然段,并通过讨论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板书:埋怨)

  (5)苏轼转念又想??指名读第5自然段,并通过讨论了解苏轼的情感变化。(板书:宽慰)

  (6)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似乎宽慰了许多,便低声吟诵起来: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7)组织学生默读课文,并根据板书,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精度感悟

  1、指导读2、3自然段,感悟“思念”。

  (1)理解“皓月当空”。

  (2)家家户户热闹非凡,触景生情。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过中秋节的情景。并引入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手足情探,分别已久。

  2、自主学习第4自然段,感悟“埋怨”。

  (1)过渡:面对明月,苏轼思念弟弟的情感日益强烈。月亮渐渐西沉,在深深的思念之中,抬头看着这明月,作者又滋生出另一种情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文章内涵。

  (2)组织交流:理解“眼睁睁”一词在文中的意思。(看着这轮皎洁的圊月,自己却没有办法和弟弟相聚,一种无奈和惆怅之情油然而生。)

  观察文中插图,在这样的月夜,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明白省略号的意思,想想他还会说些什么?

  如:想当初,我和弟弟形影不离,手足情深,可如今,却天各一方,无法相聚。

  虽然面对同一轮圆月,可我们却天各一方,彼此分离。7年了,我多么想在这团聚的时刻和我的弟弟举杯同饮呀!

  (3)指导朗读

  3、小组合作学习第五、六自然段,感悟“宽慰”。

  (1)作者后来却改变了想法,读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中作者的想法,说说你对苏轼的想法是怎么理解的?

  (2)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找找文中的几组反义词,体会“十全十美”的意思。

  (3)自由读读苏轼写下的词,联系第5自然段,理解词的意思。

  (在交流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尝试配乐朗读)

  (四)课堂总结

  1、分享自己的收获。

  2、这首词中,有两句被人们千古传诵,并表达了美好的祝愿。你知道是哪两句吗?

  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可以对他们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圆之际,还有许多人因为工作等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时。

  (五)拓展延伸

  搜集“咏月”的诗词名句,下次课举办一次以“咏月”为主题的诗词交流会。

  四、板书设计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03-29

《但愿人长久》精选教学设计03-14

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05-11

关于《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05-10

课文《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05-10

《但愿人长久》优秀教学设计05-10

但愿人长久的课文教学设计05-09

苏教版《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范文05-10

《但愿人长久》的语文课程教学设计03-30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的教学设计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