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采松果教学设计

时间:2023-03-09 09:02:06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采松果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采松果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采松果教学设计

采松果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采松果》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握退位)的计算、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导课:秋天到了,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出来玩耍。松鼠妈妈想看看小松鼠“采松果”的本领有没有进步。于是他提议要和小松鼠进行一场采松果的比赛。经过激烈的比赛,结果出来了。你想去看一看吗?(课件出示情境图)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力图创设一种学生感兴趣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体验数学学习的轻松和愉悦。)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从屏幕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请同学们先和同桌说一说。

  2、同学们可能提出的问题有这几个(大屏幕列出,一共有采了几个松果?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几个松果?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几个松果?在此说明小松鼠和妈妈相差几个其实就是求小松鼠比妈妈少几个)。

  同学们我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那你会解答吗?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出示: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3、师:我们要求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必须知道什

  么条件?怎样列算式呢?(25+4)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把两部分合并起来求一共采几个松果,要用加法计算)究竟应怎样解决25+4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或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拨一拨。

  4、组织学生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和怎样拨的,要求:想一想在摆和拨的过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讨论计算的方法。

  5、指名上台演示摆和拨的过程,且边演示边叙述。(1、先把4根和5根合并在一起,再把2捆和9根合并在一起一共是29根,2、在计数器上先拨上25,在个位上再拨上4,)(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不仅可以得到结果,还能体会到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6、揭示算理: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发现了什么计算规律?离开小棒和拨计数器,大家会口算吗?学生回答,集体评议。(强调个位和个位上的数相加,设计意图:因为在整个小学阶段都应牢记的一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减,学生形成了这种认识后,才能在笔算学习中不出现大的偏差。体会到口算和笔算本质上的一致性,有利于渗透相同数位相加减的思想,便于进位和退位加减法的笔算教学。)

  7、课堂小结:一边演示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算法一边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同学们25+4= 29(个)你会算了,那么4+25=你知道等于多少吗?(为什么25+4= 29(个)4+25=29(个)也等于29呢?(在此进一步渗透加法交换律:因为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要求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在摆小棒、拨计数器和口算的过程中,都要注意看清每一位上的数字,不要弄错位置,要个位加个位,其实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8、讲解完成后出示第二个问题:下面我们来解决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究竟应怎样解决呢?请各学习小组用小棒和计数器代替松果摆一摆、拨一拨。学生在前面加法的基础上,自主探究25-4的算法。

  9、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摆和怎样拨的,想一想在摆和拨的过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然后讨论计算的方法。

采松果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4、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讲故事)

  教师:在茂密的森林里,松鼠妈妈正在教小松鼠学本领。你看,小松鼠跳跃、爬树、翻跟头,学得多认真啊!松鼠妈妈说:“你不是最喜欢吃松果吗?咱们去采松果好不好?”“好啊,咱们比比看谁采得多。”小松鼠边说边向树上爬去。最后,松鼠妈妈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只采了4个松果。

  师:听完故事后你知道了什么?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二、讨论探究。

  (一)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预设:

  生1:我的问题是: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生3: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松果?

  生4:我还有一个问题:小松鼠采的松果和妈妈相差多少个?

  师: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解决第一个问题:“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谁最先列出算式?

  生齐:25+4=?

  师:同学们真聪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没有算出来的同学,可以借助手中的小棒、计算器等。

  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

  学生预设:

  生1:我用摆小棒的方法解决的。

  生2:我用拨计数器的方法解决的'。

  生3:我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这些种算法。那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师:刚才大家想到的这些算法:拨计算器、口算、摆小棒、列竖式,都是很好的计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

  (三)类推探究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刚才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后面还有三个问题,同学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共同去解决。

  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并随时注意其它小组的活动。

  师:请把你们小组的研究结果汇报给大家听。

  师: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三个说法不一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却是一样的?

  学生预设

  生:因为都是在算松鼠妈妈和小松鼠差的个数。

  师:今天学习的计算与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

  1、出示课件“练一练1”,学生看课件,说一说图的意思。

  师:有22只小熊,小猴比小熊多6只,由这两个条件我们就可以知道什么?

  怎么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集体订正,并讨论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出示课件“练一练2”。

  问;图中已告诉了我们什么?知道了大恐龙和小恐龙的身长,就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求“大恐龙比小恐龙长多少米“或小恐龙比大恐龙短多少米”用什么方法,为什么?

  学生做完后和同桌互相说一说。

  3、爬杆比赛。

  31+6=

  46-4=

  66-5=

  33-3=

  3+64=

  53+6=

  82+5=

  25+3=

  67-2=

  69-3=

  5+64=

  79-7=

  同桌的两人进行比赛,看谁爬得快。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及时纠错

  4、发现规律,提高速度。

  填一填,看你能发现什么。

  (1)42+3=□(2)62+5=□(3)7+40=□

  3+42=□5+62=□40+7=□

  让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再观察,或先观察再计算,说一说发现什么,怎样能很快地填出得数。

  试着给同桌出一组这样的算式。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很开心吧!当然,开心的同时又学到了许多知识,

  有很多收获。把你的收获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吗?数学课堂因有你们会更加精彩!

【采松果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采松果》教学设计12-27

采松果的教学设计05-12

采松果教学设计03-28

《采松果》的教学设计范文05-12

采松果的数学教学设计01-09

《采松果》教学设计三篇03-16

《数松果》教学设计0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采松果》教学设计04-19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采松果》教学设计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