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声声慢》优质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2-11-15 09:21:00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声声慢》优质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声声慢》优质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声声慢》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李清照后期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

  2、学习李清照是如何写愁的,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深入研读诗歌,抓住意象,体验愁情。

  2、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清照语言的独特魅力;

  【教学过程】

  一、以《武陵春》导入

  1、诵读李清照的《武陵春》。

  问:这首词哪一句写得最好?好在哪里?

  明确:把抽象的愁形象化。

  2、请同学们举出类似用法的诗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李清照的愁为什么这么重呢?连小船都载不动,那么同样写于晚期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声声慢》又是一番什么景象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板书《声声慢》

  二、朗读,初步感受。

  1.听录音

  2.请一学生朗读

  3.全体齐读

  此词写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哪里直接传达出来了?(“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明确了此词写的内容以后,下面重点探讨作者为什么愁和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三、具体赏析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①词人寻觅什么?

  可能是流亡以前的生活,

  可能是丈夫在世的爱情,

  可能是心爱的文物或者别的.什么。

  ②为什么寻觅?

  环境孤寂,内心空虚,百无聊赖。

  ③结果怎样?

  凄凄惨惨戚戚

  这十四个叠字看似平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的字字是愁,声声是愁,给人的感觉是满眼都是泪。所以从抒情方式的角度看,这句属于直接抒情。

  2、“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词人写悲苦心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天气。“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本应说由于环境不佳,心情很坏,身体也就觉得难以适应。然而这里不说环境之冷清,心之惨戚,而独归之于天气之“乍暖还寒”。

  “晚来风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南宋词鉴赏辞典》作“晓来风急”,哪个贴切?(能自圆其说即可,锻炼对整首词的感受能力、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①“晚来风急”承前“乍暖还寒”,秋天的晚上与白天温差较大,喝酒一般在晚上比较多,且夜晚更显凄苦,衬托愁苦的浓重。

  ②“晓来风急”,古人有晨起喝扶头酒的习俗。下阕的“独自怎生得黑”、“到黄昏”与之照应,白天尚且无法排遣愁苦,更何况是凄苦的漫漫长夜?一天到晚都在受愁苦的煎熬,甚至接下来的夜晚,也许第二天又是如此,“晓”使愁苦煎熬的时间显得很长,可见其浓重。

  3、“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归雁,在古代诗歌中一般用来表达什么样的情丝?这里有几句关于雁的诗经。思乡,相思之情。看到归雁过,李清照为什么会伤心?

  明确:①勾起思乡之愁、亡国之痛:因雁到秋天,由北而南,词人亦是北人,避难南下,似乎是“旧时相识”。雁可以回到北方,人却只能客寄江南,“旧时相识”在异乡相逢,就更增加了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②流露悼亡之悲:过雁不正是以前经常为词人传递相思之情的那一群过雁吗?(《一剪梅》:“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过雁还是那只过雁,只不过物是人非,收信的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所以看到过雁不禁悲从中来。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李清照特别喜欢黄花。这会儿怎么不去赏花呢?是人憔悴还是花憔悴?人生至此,是“试等无心情,踏雪没意思”纵是花好月圆,也无人共欣赏。黄花就是菊花,李清照想起年轻时跟自己的丈夫踏雪寻梅,插花折柳情景,当时是那么的幸福,而如今黄花还是像往年一样开得灿烂,但是却再也没有摘花人,赏花人,任黄花开落一地,人已憔悴,何况花呢?

  如何理解“如今有谁堪摘”?

  明确:(1)“有谁堪与共摘”:当年也曾与丈夫“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而今“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得似往时。”又勾起悼亡之悲。

  (2)“有何可摘”:菊花虽然曾经开得极其茂盛,甚至在枝头堆积起来,在往年,一定要在它盛开时摘来戴在头上,而今,谁又有这种兴致呢?你看,它们都抱枝枯萎了。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境。

  5、“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不能看天空过雁,不想摘地上黄花,只好孤孤单单地靠着窗儿,怎样才能挨到天黑呢?真是苦到了极点。黄昏尚且难熬,那么漫漫长夜又将如何度过呢?一种凄清的苦况蕴含于平淡语言之中,发人深思。

  6、“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如何理解意象“梧桐”、“细雨”?

  梧桐在中国古代本有夫妻的意思,后来白居易的《长恨歌》被白朴改编为元杂剧《梧桐雨》,讲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做梦,被雨打梧桐之声惊醒,“梧桐雨”这个词就成了别离的象征。

  梧桐一叶知秋,本身就是牵愁惹恨的事物,已是悲凉,加上雨更是悲凉。点点滴滴的雨打在梧桐上,更像打在词人心上,敲击着她那支离破碎的心灵,使她悲伤至极。

  7、“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用这些景物所传达的是万箭穿心般的愁情,这些愁一层层叠加。当词人在这种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时,她的感情就像决堤的河水喷涌而出。

  这句话你能读出基层意思?

  重读“一个”,“愁”复杂,不止一个。到底有哪些愁?总结一下。

  重读“愁”,已不是愁所能概括,是心酸?哀怜?还是恨?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啊!

  由亡国到丧夫,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孀居,人生的苦难恣意吞噬着李清照的一生。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何其不幸;而作为一个诗人,她又何其伟大。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苦难不停的擦拭着李清照的艺术灵魂,苦难越重,艺术的灵魂飞的越高,所以才有这千古绝唱的经典佳作。最后再一次齐读这首词。

  四、艺术特色:

  首先,叠字的运用。全词首句即连下十四个叠字,准确地反映出词人的孤单与凄清、沉痛与心酸、忧郁与愁闷,表达了词人所处的环境和心理状态。

  其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将自己伤感,凄苦的愁绪融入到了对淡酒、飞雁、黄花、细雨等这些萧瑟惨淡的意象的描写之中。用哀景引发愁,以哀景来烘托愁。充分表现出词人杰出的艺术才华。

  五、作业布置:

  1.当堂背诵这首词。

  2.导学案﹙固学区﹚练习。

  附板书

  张厚元

【《声声慢》优质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声声慢的教学设计01-03

《声声慢》教学设计01-08

课文《声声慢》教学设计01-01

《声声慢》优秀教学设计01-12

高一《声声慢》的教学设计04-05

《尊严》优质课教学设计03-03

苯酚的优质课教学设计02-09

草原优质课教学设计01-09

《燕子》优质课教学设计12-23

《乞巧》优质课教学设计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