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设计

时间:2022-06-09 09:29:59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设计模板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设计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设计模板

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设计模板1

  教材分析:

  《搭石》这篇课文洋溢着浓浓的乡土气息,写的是乡村质朴的事物,用的是乡村般质朴的语言,表达了村民们质朴纯洁的美好心灵。课文通过对摆搭石、走搭石、碑老人过搭石等画面的描述,表明搭石的作用不仅在于供人们在溪面上行走,它还联系着故乡的小路,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认识谴、惰、绰等7个生字,读准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溪水猛涨、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在朗读和评价过程中品位拖鞋绾裤、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协调有序等词,并感受看得见的具体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初识搭石。

  1、(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从这幅图你们看到了什么?

  是呀,一块一块平整方正的石头摆在小溪就是搭石

  齐读课题

  2、课文中有一句话具体地描述了什么是搭石,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以后,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现在你会介绍搭石了吗?

  二、整体感知,疏通课文。

  1、自由读读课文。出示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出示词语,

  3、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三、交流释疑,理解搭石的重要性。

  那如果没有这些搭石,家乡的人们都怎么过小溪的呢?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出示: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重点理解脱鞋绾裤)

  四、感悟搭石,构成风景.

  1、摆搭石那么有讲究,走搭石就更有讲究了,你知道走搭石要注意什么吗?

  出示: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

  2、自主交流

  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理解:协调有序)

  (1)生读句子,正音。

  (2)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那你从哪里体会到美了呢?还能从哪里体会到画面美呢?

  (3)指导朗读:

  五、小结。

  师: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走出了画面美,那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地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留到下节课来学习。

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设计模板2

  【教学目标】

  1、正确书写惰、稳、俗、衡、序、伏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乡亲们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领悟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相亲相敬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教学过程】

  一、诗意导入,引出搭石

  (一)(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村头小溪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出示课题),感受那浓浓的乡情。(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检查预习效果。(出示两组词语)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预习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

  ⑴、谴责、懒惰、平衡、伏下(找出谴责的近义词,懒惰的反义词)

  ⑵、多音字:间隔、暴涨、一行人、相背而行、

  2、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师: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你们能做到字字读得响亮吗?看来大家都很自信,为了加大难度,老师还有下面两个要求,

  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感兴趣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⑵、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理清文章脉络。

  同桌合作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别急,和你的同桌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争取能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看看我们班的最佳拍档是哪两个?

  4、总结梳理板书。

  三、研读搭石,感受重要

  1、课文围绕搭石写了摆、调、走、让、过搭石,那到底什么是搭石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谁能用书上的句子说一说?(指名说,出示句一)你找得很准,注意不要添字,(不读错字)你再读。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又怎么过小溪呢?谁也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说一说。

  生: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绾裤。(出示句二)

  师:“绾”是个生字,什么意思呢?

  生:卷起来的意思。

  师:那就是说,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

  生1:脱鞋绾裤

  师:如果小溪里没有搭石,人们收工就必须——

  生2:脱鞋绾裤

  师:人们赶集就必须——

  生3:脱鞋绾裤

  师:人们访友就必须——

  生4:脱鞋绾裤。

  师:一句话,人们来来去去都必须——

  生齐:脱鞋绾裤

  师: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啊,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1:我觉得总要脱鞋绾裤,家乡的人过小溪就很不方便。

  生2:我认为会很辛苦。

  生3:还会很麻烦。

  师:不便、麻烦甚至是辛苦,那还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就必须靠搭石过小溪了,搭石对家乡的人们太重要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出示句一)

  四、品读体味——欣赏搭石

  1、这么重要的搭石美吗,请同学们到课文第二自然段中找出概括描写搭石的句子(板书: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出示句三)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想不想一块儿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去走走搭石吧。请大家静静地默读2-4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相关语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开始吧。(生静静地默读、圈划,2分钟左右)

  我看到很多语句上都划上了美丽的波浪线,咱们依顺序来交流、交流。

  1、一行人“走”搭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课件出示语段)你找的是这幅画面。(“行”变红)这是一个多音字,读什么?(生有的读xínɡ,有的读hánɡ)

  师:意见不统一呀,想一想:体育课上,我们排成很整齐的一队,叫作排成一行。而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着的人叫——一行(xínɡ)人

  师:齐读两遍。(生读)

  师:这还有几个生词呢,谁再读一遍?(“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变红)这样把,男生先来。

  (男生读一遍)

  师:读准了,来,女生读。

  (女生读一遍)

  我们再看看这两个句子,你从哪儿体会到这幅画面的美呢?

  1、“协调有序”的美。

  师: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顺序,配合得很好。

  师:这是从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师:你联系下文理解了。让我们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咱们合作着读一读。,(指一组学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师:(指这组问)你们现在走在哪?

  生:搭石上。

  师:不好走啊,走得不好要掉进水里,有信心吗?

  生:有。

  师引读: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

  生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2:紧跟上去。

  师:(速度渐快)前面的──

  生3: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4:紧跟上去。

  师:(速度再渐快)前面的──

  生5: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6:紧跟上去。

  师: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抬起脚来──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像──

  生齐:轻快的音乐。

  师:让我们继续走在搭石上,这边两组走前面,这边两组走后面。

  师:前面的`──

  生(组1):抬起脚来,

  师:后面的──

  生(组2):紧跟上去,

  (速度渐快,引读三遍。)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生摇头)对,其实又没有人指挥,那么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师:原来这样的动作就叫做──

  生:协调有序。

  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体会得好。你还从哪儿体会到画面的美呢?

  生:我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体会到画面的美,我感受到水波和人影都很美。

  师:“绰”是生字,课前大家查了字典吗?

  生:查了。

  师:遇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这是学习的好习惯。它在字典中有三种意思,出示:

  绰:a、宽;不狭窄;b、宽裕;富裕;c、形容姿态柔美。

  师:想一想,“人影绰绰”的“绰”是什么意思?

  生:我认为是“姿态柔美”的意思。(出示画面)

  师:(生点头)那么“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在文中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想一想。

  生1:我好象看到水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一阵风吹来,水面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丽极了。

  师:体会得真形象,你是在用想像来丰富,用心来体会这两个词语,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师:你还想来描绘一下,说吧。

  生2:我仿佛看见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像画一样。

  师:听你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两相和的美!像画一样──(打开手势)请读读这两个词语。

  生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你的朗读把我带到了画前,谁能把大家带进画里呢?

  师:(指举手的生3)你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3(声情并茂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师:身临其境吧?

  (生点头。)

  师:还有想读的,全班一齐读。

  (全班读。)

  师:水波在轻轻地荡漾呀,再读。

  (全班再读。)

  3、朗读

  师:真美!这既像是一幅美丽的画,又像是一首清丽的小诗,你看——(出示)音乐起

  每当

  上工

  下工

  一行人

  走搭石的时候

  动作

  是那样协调有序

  前面的

  抬起脚来

  后面的

  紧跟上去

  踏踏的声音

  像轻快的音乐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

  画一般的美感

  (1)谁来读出诗一般的韵律美。来,咱们推荐一位同学吧。

  (2)引读:同学们,刘章爷爷在大山里生活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读——

  刘章爷爷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数,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过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记这样的情景,读(诗变回文中的语段)——

  师:是呀,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更走出了有序和谐美。

  (3)难怪,刘章爷爷赞叹道“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俩人相遇让搭石图

  师:一行人走搭石是美丽的风景,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谁来读读文中的句子?

  句三: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师:找得很准。这里的让对方先走仅仅是一次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总会

  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师:好一个谦让啊,你读懂了文字里含着的美。把我们体会到的谦让美送到句子中去。读。

  怪不得,人们赞叹“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3、背老人“过”搭石图

  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儿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

  (生自由地读几遍)看看那个词语在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了?

  生1:“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2: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出示字理图)左边——

  生:一个人

  师:右边——

  生:一条犬

  师: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

  (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老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师:说得多好啊!——敬老。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师:展开你们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怀抱着宝宝的妈妈来走搭石——假如——

  生1:假如胆小的孩子来走搭石

  生2:假如拿着行李的外乡人第一次走搭石

  生3:假如回娘家的妇女走搭石

  师:是的,还有很多的假如……人们总会怎么做,人们也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呢?(放乐)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待会儿咱们再说说。

  (生发挥想像想)

  师:咱们来交流交流。

  生1:假如遇上年幼的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会用强健有力的手抱起孩子过搭石,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的想像真丰富,还用上了文中“假如……总会……”的关联词,这真是一道令人难忘的风景!

  生2:假如遇到扛着一大包行李的外乡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一定会接过他的行李,扛在自己的肩膀上,还会提醒外乡人“紧走搭石慢过桥”。

  师:是的。淳朴的民风已经在你心中播下了种子,这真是一道感人的风景!

  生3:假如有残疾人来走搭石,家乡的人会脱鞋绾裤,不顾水凉,小心翼翼地扶他过搭石。

  师:这真是一道联结人们美好情感的风景!还有很多的假如……假如……咱们回去写一写吧。

  师: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地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的美,却会永远地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

  2、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摆搭石的相关内容,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抄写自己感兴趣的句子。

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设计模板3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三、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出示课件。

  2、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生汇报。

  (二)、初读文本

  1、画面的内容被写成了一篇文章,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搭石》一文,说出你的读后感。

  2、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3、检查读书效果。

  (1)课件出示新词:谴责懒惰俗语伏下协调有序人影绰绰

  自由读指名学生领读

  (2)放入句子中,能读吗?

  1、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3、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指名读,评价。

  指导读:听了句子有何感觉?带着这种感觉来读。(渗透文本的美)

  好文章要读出韵味来,不知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好,把感知的美读出来。

  组内分工练读(提示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朗读并给出意见)

  指名读,自选段落,把自己最拿手的段落展读给大家。(谁第一段最拿手?谁第二段最拿手?……)

  生评价,可以二次来读。

  自读释疑

  读的不错,有几个小问题希望大家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搭石是什么?谁搭的?有什么作用?

  学生笔答,交流汇报。

  扎实习字

  1、读完课文解决了很多问题,轻松一下,来看看字。

  出示:洪暴猛涨裤惰稳俗衡序伏

  做个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你最了解的字(组词书写等)

  2、课件分部分范写暴、衡、惰(师生分析各部分占位,交流如何写美观)

  3、同学们现在你挑一些最难的字写一下,一会儿交流。

  生写字,师指导坐姿。

  再读全文

  自由读,鼓励学生读出新的感悟。

【五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语文搭石的教学设计03-02

《搭石》语文优秀教学设计03-09

小学语文《搭石》教学设计01-24

《搭石》教学设计11-05

搭石教学设计01-26

《搭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03-22

四年级上册语文《搭石》教学设计03-25

人教版搭石教学设计06-25

搭石教学设计模板03-23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