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0-11-06 12:50:53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9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9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帮助学生理解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及其好处。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说明文条理性强、用语精确的文体特点。指导学生运用重点词理解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赵州桥设计的独创性及其作用。

  课前准备

  师生课前收集“赵州桥”资料、图片,学生认真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对我国的古代建筑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回答如:长城、颐和园、故宫、河南少林寺等)今天我们来欣赏一座古代的桥梁建筑—-赵州桥。(板书:赵州桥)注意“州”的写法。 让我们听着这首歌走近赵州桥。(放河北的民歌小放牛)

  二、讲授新课

  (一)整体感知

  1.读课文,找三个学生分别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第四自然段一起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分享文中词语(看图片)学生读,要求读准字音。注意“爪”的读法,前爪、爪子。

  3.(出示图片)探究:

  (1)赵州桥是一座怎样的桥 用横线画出来。

  (2)你是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用波浪线画出来。

  前后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找学生回答。

  (板书:世界文明、雄伟、坚固、美观)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问:你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赵州桥的哪些信息呢 让学生回答。

  2.资料提供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为什么叫安济桥 (出示图片)与学生交流“济”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找一找能感受出赵州桥雄伟的句子。学生读,与教室比较让学生实际感受赵州桥的长、宽和跨度,来体会赵州桥的雄伟。这里用到了什么 (板书:数字)

  2.让学生找出能感受赵州桥坚固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语段: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指名读,正音

  (2)这段中有没有你不懂的词语

  理解“创举”:从来没有过的举动。前人没有这样做过。

  (3)“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里的“这种设计”是指哪种设计呢 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来。(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就是这样的设计,使赵州桥非常坚固。

  这句话中每个词都有它的作用,无法将任何一个删除。(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4)同学们,仔细地看看这座桥,开动你们的脑筋想一想,赵州桥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

  (5)课文是怎么介绍这种设计的作用的

  ①指名读找到的句子。

  ②课文的这一句话清楚地介绍了“这种设计”的作用。作者用什么词把几个作用连接在一起 (既……又……)

  ③“既……又……”是一组关联词语,它能把有关联的两方面内容连接起来。你能用“既……又……”说句话吗

  感受“坚固”

  (1)师:一种建筑物能在世上存留几百年,已经很不容易了,而赵州桥却存留了1400多年。想像一下,这1400多年的岁月里,赵州桥会经历哪些磨难

  (2)交流想象

  总结:据统计,这1400多年,它经历了10次大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1963年的特大洪水已经淹到拱桥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人们担心拱桥会毁,然而它依然安稳地横卧在洨河上。赵州桥如此坚固,这都得归功于它巧妙的设计啊!读到这里,你除了感叹桥的坚固,还在感叹什么 (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让我们怀着对桥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崇敬,再来读读这句话: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我们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2.课文从哪方面来说明这座桥十分美观 (从桥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来说明美观。)

  3.课文中主要写了哪些精美的图案

  (1)学生的回答:有的……有的……还有的……

  师:这些都是“龙”的图案,再读一读这几幅精美的画面,相信你能从这些句子中感受到更多。

  理解:“相互缠绕”、“相互抵着”、“回首遥望”、“双龙戏珠”。

  (2)这么美的石栏让我们来作出评价语:赵州桥栏板上的图案______,构思_______,雕刻技术_______,堪称______,让人_________(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真实__________(好到语言都无法形容)。

  (3)能工巧匠们把龙雕刻活了,作者把石龙写活了,你能把这些文字读活了吗 读一读桥上这些精美的图案。

  (4)用有的……有的……还有的……造句

  4.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写了赵州桥的“坚固”而第三自然段写了桥的“美观”。文中哪句话把“坚固”和“美观”两个内容连接起来 请大家用波浪线把它划下来。(认识过渡句,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五)赞美劳动人民

  1.(指板书:赵州桥历史悠久b、赵州桥雄伟坚固c、赵州桥造型美观,同学们,我们把着三段话连在一起,变成一段话。请把这一段话跟课文最后一段联系起来读一读,你读懂了些什么 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读:所以,我们在赞叹赵州桥的巧妙设计和精致美观时,在赞美李春的了不起时,我们更应该赞美和感谢劳动人民,没有劳动人民就没有赵州桥。让我们自豪地说(读第四自然段);赵州桥,与其说是由一块块的石板和条石筑成的,不如说是一个个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结晶。让我们自豪地对全国人民说(读第四自然段);让我们骄傲地对全世界说(读第四自然段)。

  2. 同学们,凡是游览过赵州桥的人,无不赞不绝口,“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明代诗人祝万祉赞美安济桥的名句。此时此刻,面对雄伟坚固,奇巧精美的赵州桥,你想怎么夸它 (指名说)

  (六)总结

  这篇课文介绍了赵州桥的历史、雄伟坚固和美观,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了解爸爸和“我”一样,有着幸福美好的童年生活,懂得课文表达作者渴望爸爸找回欢乐童年的强烈愿望,领悟作者热爱爸爸的思想感情。

  2.理解“可别把你的童年遗忘在相册里,更别让时光的流水,冲淡了它的颜色”的含义。

  3.进一步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自己听清、听懂课文内容。

  4.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模拟相册、三张模拟相片、翻板黑板、卡纸、录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刚才我们唱的歌的歌名是——《让我们荡起双桨》,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陶醉在优美、欢快的乐曲中,沉浸在自己幸福的童年生活里。确实,我们的生活正如歌中所唱的那样美好。

  你们想不想知道爸爸的童年是怎样的?看,今天老师带来一本爸爸的相册(师出示模拟的相册),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听读欣赏《爸爸的相册》。

  齐读课文。

  二、听录音,提问题。

  听课文中的三句句子,边听边想:你听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1.听录音:

  (1) 爸爸的相册里,保存着爸爸的童年。

  (2) 呵,爸爸!原来你也有美丽的童年呀!

  (3) 我喜欢你的童年。

  2.根据学生提问归纳:

  (1) 爸爸的相册里保存了他童年时的哪些留影?

  (2) 为什么爸爸的童年是美丽的?

  (3) 我为什么喜欢爸爸的童年?

  三、学习第1、2个问题。

  通过“听清课文内容,说出主要意思”,学习第1、2个问题。(出示要求。)

  听课文录音,说说爸爸的相册里保存了他童年时的哪些留影?

  生听录音,师翻相册。

  交流,师随机张贴三张照片。

  师:这些都是爸爸童年时的留影,爸爸的相册里保存了他的童年。

  (板书:童年)

  1.听2、3、4节录音,说说爸爸的童年为什么是美丽的?

  (1) 师通过“听听、想想、读读”示范学习第一张照片。

  听:听录音。

  想:从照片上可以联想到什么?

  师:老师从照片上想到了爸爸的班级一定是个团结友爱的集体。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一定很快乐。要不,怎么会有几十张甜甜的笑脸呢?爸爸 愉快的集体生活。(板书:愉快的集体生活)老师还想到要用愉快的语气来读,你听——(师示范读)

  读:有感情地读。

  (2) 要求学生学老师的样子“听听、想想、读读”学习第二张照片。(扶)

  师:(指照片)看,照片上的爸爸眯着一只眼睛,你也来学爸爸的样子做个丑样,呀,真调皮。你还想到了——对,爸爸有着有趣的文艺表演(板书:有趣的文艺表演),太有意思了。

  (3) 学生自己通过“听听、想想、读读”学习第三张相片。(放)

  讨论:你从照片上想到什么? 该怎么读?

  师创设情境,激发情感。有感情地朗读。

  2.你觉得爸爸的童年怎么样?(板书:美丽的)

  再来看看照片,跟着配乐课文录音,读读课文,感受爸爸美好的童年。

  四、学习第三个问题。

  我为什么喜欢爸爸的童年?(板书:喜欢)通过“读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学习第三个问题。(出示要求)

  爸爸的童年是美丽的,那么爸爸现在的生活怎样呢?

  引读第7节。

  我希望现在爸爸怎样生活? (跟录音读第9节)

  师:踢球、爬山……这样的生活你有吗?

  这也正是我的生活,所以小作者看了爸爸的相册,惊喜地说——“呵,爸爸!原来你也有那么美丽的童年呀!”

  指导朗读。

  师:爸爸和我一样有美丽的童年生活,但是为了我,为了工作,都快使爸爸把这样的童年给忘记了,难怪课文最后小作者感慨地说——“别把你的童年遗忘在相册里,更别让时光的流水,冲淡了它的颜色。”(师出示句子)

  理解“时光”、“时光的流水”的意思。

  体会整句句子的意思。

  师:这句句子表达了小作者强烈的愿望,他希望爸爸再能找回阳光的芬芳,甜甜的笑脸,找回童年的欢乐和对生活的热情。(板书:找回)表达了小作者对爸爸的深深的爱!(板书:爱)

  指导朗读。

  五、欣赏课文。

  师:课文的字里行间处处流露了作者对爸爸的热爱之情。

  (出示要求:欣赏好词佳句,朗读表达感情。)

  1.自己默读课文,划出喜欢的语句。

  2.交流,重点在三句反复的句子。

  六、小结课文。

  作者喜欢爸爸的童年,希望爸爸找回童年,表达了作者对爸爸的爱。其实我们和小作者一样,希望爸爸永远快乐、年轻。今天回去,你也翻翻你爸爸

  妈妈的相册,说不准也会有惊喜的发现。

  附板书:

  听读欣赏 爸爸的相册 听懂课文内容

  体会思想感情

  欣赏好词佳句

  朗读表达感情

  听清课文内容 愉快的集体生活

  说出主要意思 ↗ ↘

  美丽的童年 → 有趣的文艺表演 → 喜欢 爱

  ↘ ↗

  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找回

  资料提供者: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课文结尾小松鼠的问题与课题响应又引发学生思考。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学准备:

  花生生长过程的挂图,几盆盛开的花。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具准备:

  花生生长过程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认识找、生。出示课题16

  小松鼠找花生。齐读课题师:小松鼠找到花生了吗?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再读课文

  想想哪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四、学习一、二自然段

  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评价。

  2、认识两中的生字。

  3、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格外和鲜艳是什么意思?(格外:表示超过一般,有特别、更加的意思。鲜艳:指颜色明亮而好看。)你会说鲜艳的什么?

  4、指导读句子与对话

  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突出金黄色、格外要读出赞美的语气,欣喜的心情。

  五、学生第三、四、五自然段

  1、找三个同学接读课文。

  2、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可是也没见着一个花生。他想是谁把花生搞走了呢?奇怪说一句话?这句话小松鼠并没有对哪个人说,这种说法就叫自言自语。

  组织学生讨论: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

  并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

  3、指导朗读:

  他等呀、等呀,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有看见/一个花生。

  是谁/把花生/搞走了呢?(口里低声说)

  六、练习朗读全文。由较好的学生领读,特困生练习读。

  七、续编故事《花生找到了》

  八、布置作业

  问问爸爸妈妈,在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

  九、谈一谈:

  学习这一课后,你有什么收获?知道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练习书写本课3个生字。

  3、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分组读课文。

  2、认读生字、组词。

  二、分小组自学生字

  要求:1、读准字音

  2、分析字形

  指导写字:

  里:先写日,写扁一些,最后一笔是竖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

  果:先写日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下面的撇、捺要左右伸展。

  3、学生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三、复习巩固

  1、复习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我会读。

  ⑴自由读词语

  ⑵同位互相读

  ⑶请同学们齐读、指名读

  ⑷还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如:生医生、先生、生产、生活

  2、以《花生找到了》为题,让学生把故事讲完,并说给家长听。

  3、调查了解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泥土里的。(藕、土豆、山芊、萝卜、山药、荸荠)

  4、讲评小结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Happy English---relaxing---English talk show,告诉学生学英语要快乐,轻松,脱口而出,这正是新课改要求我们做的,我们不妨也把这个要求直接告诉学生,这样师生目标就一致了

  二、导课:

  以师生对话形式,构造真实的语言环境,直接进入课题:

  My name is Geng Liuwen,I’m from Zhuyang. I’m an English teacher. I like English very much. Do you like English?(问一名学生:Yes,I do.) 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Because it’s very important and useful.

  在这一环节中,我除了作简单的自我介绍外,主要是想把本节所学的部分内容引出:两个单词、两个重点句子,学生可能听懂了一部分,而后半部分还未听懂,这样在纯英语环境中引发认知冲突,为学习本节语言点做好了铺垫。

  三、单词出示

  在ppt课件中我利用实物为原型,直接把实物与单词对应起来,免去了汉语介绍这一环节,让学生尝试纯英语的思维。我想这样长期坚持,一定会有好处。比如在科学家作实验的实物图片下,放置science这一单词,让学生在头脑中直接把实物变成英语,而不是先把实物符号为汉语,再把汉语符号转换为英语符号。这样就节省了学生的思维环节,易于形成鲜明形象生动的记忆,同时避免了把英语沦为汉语的附属品的地位。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这样做,直到学生看到电脑这一实物时,脑子里应至少同时闪出两种符号:一种符号是“电脑”,一种符号是“computer”,这样才算我们英语教学的成功。

  四、句子突破

  1、教师板书: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引导学生说出它的问句,自然带出本节课的前两个重点句子: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 .(P.E ./music./ English .)

  在ppt课件中出示各学科的实物图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对话,教师随时引导、纠正,最后是学生就这两个句子自编一段对话,写出、爬黑板。

  2、师生对话: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My favorite subject is English .

  Why do you like English ? Because it’s interesting.

  最后一句如果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可先替她回答,而后再问再答,对话几个同学后学生就可掌握后两个句子。

  接下来以小组内对话为活动方式,以P.E.为话题,让学生开口说本节所学四个句子,教师在大屏幕上提供一些体育运动的素材:体育名人,体育运动项目图片,及描述性词汇:fun interesting exciting relaxing ,让学生在自由宽松有话可谈的环境中,自然的吐出真实生动的英语。

  五、听录音

  把本节录音带放、听、默跟读、大声朗读,让学生找语感,并深化所学。

  六、小组内采访

  访问小组成员的爱好,完成采访表格,展现小记者的风采!

  favorite subject Why

  S1

  S2

  S3

  S4

  如果说前面的内容是在教师引导、干预下学说话,那么这一环节就是实实在在的让学生自己运用语言来解决实际任务了。访问、填表,然后展示采访结果,纯英语的操作,逼着学生调动其内在思维向外表达语言。我们教研室的`张老师曾说:“在这一环节,教师不必干预太多,应放手让学生向外吐语言”如果每节课都有这样的环节,学生一定会愿意学英语,一定会学好英语。

  七、写作文

  Writing:学期快要结束了,回顾一下你所学的科目,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为什么?你的好朋友呢?他们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请你写下来告诉我们,好吗?

  这一环节以课下作业的形式来完成,主要起复习巩固作用。同时能让学生自由发挥拓展,并为下节做好准备。

  八、营造英语的海洋,让英语走进学生的梦乡。

  我们生活在汉语的海洋中,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辛辛苦苦学来的一点点英文,就像波涛滚滚的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她太脆弱了!因此我们必须营造出一片英语的海洋。如果把我们现在的学生空投到美国去,那么半年后他们就一定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两年后他们就可能不能流利地说汉语了(参考:《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博士),这就是海洋的力量。我们英语教学必须运用这种力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让英语走进他的思维,直到最后用英语喊出他的梦话。

  九、教师寄语:

  迎接双语时代的到来

  任何一种国际化的语言的背后是强大的科技、先进的文化和珍贵的道德。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工具,传承着文明和道德,沟通着思想和情感。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文言文对多数人来说,已经不是工具,而是栅锁了。文言文中有些字、词、句要死掉,这没有什么可惜,我们也没有必要偏让它复活,就如同我们今天的许多字、词、句,甚至大部分汉字也可能几千年后要死掉,我们的子孙后代没必要非让它复活一样。汉字、汉语要现代化,世界语言、文字要统一,这是大势所趋。偏要对抗这个潮流,徒劳无益,还有害。”我个人认为这个统一的语言文字的时代,必定是一个以中英文双语为载体的双语时代,起码在我国是这样。因此,让我们的学生学好英语,站在世界文明的最高处,学好他人之长,回家报效祖国,这是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英语教师的理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努力,去实干,我们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十、使用学案后的反思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开始实施有很长时间多了,“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现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都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下面就从我个人开始着手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思考简要谈谈对学案导学的认识,与大家共勉。

  学案导学的几个环节:结合英语学科特点,以及不同的课型,英语学科学案在环节设计上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从课型上英语学案主要分为新授与复习课两种类型。其中新授课又可分为听说课和读写课两类。英语学案主要包括学习目标,重难点,预习导航,学习过程,知识归纳,学以致用,巩固提高,作业设置这几个环节。下面谈一谈其中的几个重要环节。

  预习导航:预习导航就是“温故知新”,要达到三个目的:1、复习巩固上节知识;2、为本节课作知识铺垫;3、引入新课。在处理这一环节时,要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引入新课就是引导自学:学生运用教师下发的学案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学案中要提出预习的目标、内容、方法、速度和应达到的要求,学生在学案的引导下先进行独立的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查字典或查阅教学参考书,培养学生多种渠道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学习过程:是课堂核心环节,大约占到25分左右。让学生依照学案设计,循序探究,以达知识领会掌握之目的。

  巩固提高。正所谓“趁热打铁”,课文讲完后教师引领学生及时的消化、整理、补充和归纳。这样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还可以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辅导提供信息。同时,达标训练中少数较难的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对学习的积极主动状态。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蛋、取等12个生字。会写听、唱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知道保护环境,爱护小动物。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出示插图:两只蛋,旁边画有一只小鸟。

  看见这些你会想到什么?

  2.教师板书课题:两只鸟蛋

  学生齐读课题。识记蛋字。(给蛋组词。)

  课文讲了两只鸟蛋的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圈出本课所要学的生字。要求:借助拼音读正确、读流利。

  2.指名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3.自主选择生字进行学习,并读出该字所在的小节,教师随机选择句子进行指导朗读,并采取多种方法进行练读。

  例:捧连忙

  (1)读第三小节。

  (2)用动作表示捧。

  (3)用连忙说一句话。

  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猜谜语如:还不走车来了。(连)千少万多。(仿)

  定、向:讲解字形、间架、笔顺、笔画,并练写。

  取、凉:练习鸟蛋凉凉的和凉凉的鸟蛋两种短语形式。

  4.除了课文,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字?

  5.分小组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这些生字的报纸、杂志、商标等,念给小组的成员听。

  6.全班交流:将自己收集的资料分别粘在小黑板上,并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结合生活实际认字。]

  7.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8.指名分节读课文。

  9.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进行练读。

  10.小组之间采用互读或者齐读或者组长指名朗读等方式练读。

  第二课时

  一、再读感悟

  1.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写我动作的词语,圈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取、拿、捧、走、送还、听见、抬、投向

  2.说说我是怎样做这些动作的?用--划出。

  教师出示所划短语,请学生选择相应的进行粘贴。

  3.理解感悟。

  (1)如果鸟蛋拿在你的手心,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朗读,体会真好玩。

  (2)如果你是鸟妈妈,看见这情景你的心情如何?理解焦急不安。

  4.质疑解疑。例如:鸟蛋怎么又是小鸟?可以让学生自由提问,自主回答。

  5.再读课文,把你所体会到的用朗读体现出来。

  二、书写指导

  口字旁的字口要写小些;走之底的写法仔细指导,是三笔。

  三、拓展练习

  1.师:我把目光投向高远的蓝天,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2.小组讨论,说一说,议一议。

  3.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预设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⑴ 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

  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能通过读读、说说,感受自己学会自己能做的事的意义。

  ⑵ 能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充实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立的思想,能做的事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

  3、能通过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充实课文。

  【教学预设】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会干什么呢?你是怎么学会的呢?

  2、有些小朋友能在别人的帮助下,或是在自己的努力下学会做一样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自己去吧》。

  3、读题。(注意吧是轻声。)

  4、识记自、己、吧(自是目上加撇、己是起去掉走字底。)

  5、书写自和己。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初读要求:

  ⑴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⑵ 给课文标上小节号。

  2、学生按要求自主读课文。

  3、检查反馈:

  课文有几个小节?(2个)请2个小朋友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要求:其他小朋友要认真的听,他们是不是把字都读正确了。

  4、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 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4、出示生字 指名读──齐读。

  5、你有好办法记住这些字吗?同桌讨论一下。

  三、反馈记字的方法,认识新偏旁

  1、开火车读生字。

  2、识字反馈,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更通顺。

  四、感悟文本,发挥想象

  1、出示练习:课文写了 ( )学( )和( )学( )的事。

  2、先一起来看看小鸭学游泳这一节。这一小节一共有几句话?( 3句)

  你能一句句的读好吗?自己试试。

  3、(出示课文第一段中小鸭和妈妈的对话。)一、二两句话是小鸭和妈妈的对话。谁能当小鸭,谁能当妈妈来把这两句话读好呢?请学生读小鸭和妈妈的对话。

  反馈:你的您字读得多标准啊!我们一起来看看,您和你有什么不一样呢?你在我心上,多么尊敬啊!谁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请三个学生读)一起来试试吧!

  4、看,小鸭和妈妈说话的时候,他们是怎么样的呀!(小鸭抬起头对妈妈说话。)

  是啊,多有礼貌啊!(师板书:有礼貌)你能有礼貌的来读读这句话吗?

  5、(出示练习)小鸭( )地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

  妈妈( )地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

  6、还有吗?如果你们是小鸭,面对自己的妈妈,你还会怎么样呢?(撒娇、请求、急切)那么妈妈呢?(平静、慈祥、鼓励、亲切)

  7、表演读。

  8、后来小鸭学会了游泳吗?你从哪里知道的呢?(出示: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大家真会读书!谁来读读这个句子。(点名读,齐读)

  9、学游泳简单吗?会有什么困难呢?

  10、是啊,多不简单啊!想想小鸭是怎么学的呢?(出示:第二天,小鸭来到了小溪边)

  小结:是啊,尽管有这么多的困难,但是小鸭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克服困难,最终学会了游泳。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个小节。(齐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对12个生字的认识,会写东西这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背诵课文。

  3、通过自学,展开想象,充实文本。

  一、巩固识字

  走迷宫。用多媒体课件呈现迷宫。迷宫里有许多汉字,如果你能准确读出每个汉字,就能顺利走出迷宫。选出部分学生参加这个游戏。教师点击鼠标一次,迷宫中就出现一个汉字,学生认读生字,直至走出迷宫。

  二、举一反三,自主拓展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小鸭学游泳这一小节,一起来背一背吧!我们接着来看小鹰学飞翔这一节。先请你自己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完之后看看这一小节一共有几句话。( 3句话)大家注意到了吗?这二小节与第一小节非常的像。还记得我们是怎么学习第一小节的吗?

  2、教师与学生一起整理:我们先是读通小鸭与妈妈的对话,然后用小鸭怎么说和妈妈怎么说来读小鸭与妈妈的对话,再是想象小鸭遇到困难会怎么样?那么请你们也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学习这一小节。

  出示学习步骤:反复读小鹰与妈妈的对话;看插图,想象他们对话时的心情,读好对话;想象小鹰学飞翔时会遇到什么困难?感情朗读第2小节。

  3、自学同桌互学。

  4、反馈。

  三、文本升华

  1、齐读课文。

  2、你认为鸭妈妈和鹰妈妈是好妈妈吗?为什么?

  3、你学会了什么呢?能不能像课文一样来说说呢?

  出示练习:我说:________?

  妈妈说:________。

  四、写字教学

  1、观察东西,请学生说注意点。

  2、师范写。

  3、生描红,书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夏季散文诗。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是那样惹人喜爱。小水珠喜欢她,小蜻蜓喜欢她,小青蛙喜欢她,小鱼也喜欢她。这绿色的跳动的音符,在召唤小朋友走进夏季,感受夏季,感受小伙伴们快乐的心情。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课文的词句、创设情境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叶”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初步感受课文的美。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在学习过程中重在激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重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互评。课文、生字都在一定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样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图片)

  你看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谁来夸夸这么漂亮的大荷叶?

  (学生自由发言)

  有个小作者也在夸这美丽的大荷叶,你们瞧。

  (出示: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大荷叶!

  (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小朋友,满池的荷叶是那么美,难怪引来了这么多的小伙伴呢,都有谁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由读读课文,碰到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准确。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汇报。

  三、识字教学

  1、是啊,美丽的荷叶引来了这么多的小伙伴,那么这些小伙伴又是怎么夸奖大荷叶的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来读一读。

  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3、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在句子中初步识字。

  4、集中教学生字。

  四、课间游戏

  猜字谜。

  五、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读课文。

  2、指名读分小节读课文。

  六、复现生字

  (儿歌复现)

  1、学生自由读一读。

  2、指名读。

  3、齐读。

  七、写字教学

  1、学生观察。

  2、范写。

  3、生写。

  4、反馈。

  八、小结下课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两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三个偏旁。理解本课新词。

  2、仔细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并与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诵读课文,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写好生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上课了,先请学生看老师做一个动作。只见老师把手放在眼睛上面,做出一个向远处看的样子。出示“看”字,“上面是一个撇手,下面是目,手搭凉棚向远处看。‘看’多有趣呀,我们今天学的《识字三》这篇课文里,就有一些这样有趣的字,你自己读读课文,比一比,就会找到它。”

  评点老师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热情。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倡导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看一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插图和汉字部件之间的关系。

  (3)把自己记住的字在本子上练写。

  评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形、音、义三个因素之间形成联系。

  2.交流讨论。

  学生把有趣的字写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

  评点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儿童,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来记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境,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汉字的造字规律,有助于儿童的理解和记忆,也符合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了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3.检查读书情况。

  4.学生自读两遍课文。

  评点让学生把刚刚学会的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加以巩固,诵读歌谣来巩固识字、识词的成果。

  三、细读课文,用心品味

 1.谁来说说你对宁宁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评点教学中,既注意字词的表象联系,又注意每一个词语与歌谣相关语句的内在联系。

  2.让我们看看宁宁画的画是什么样的?(指导看图)

  评点让学生注意字、词、文之间的联系,把看图、识字、识词、歌谣连为一体。

  3.指导朗读课文第一、二句。

  4.课文说宁宁是一个粗心的小画家,你觉得宁宁仅仅是粗心吗?

  学生讨论,发表看法。

  评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能力,始终围绕着学生中不断出现的层层递进的各种疑问展开。通过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5?指导朗读第三句,注意问句的读法。

  6.练习背诵,赏读品味。

  (1)指导读。

  (2)老师配乐朗读。

  评点诵读是对课文音韵美、形象美、蕴涵美等多层面进行整体欣赏、品味的过程。

  四、学习生字,认真书写

 1.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并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位置、笔顺。

  2.学生练写(先描后仿),老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笔顺和写字姿势。

  评点让学生在实践中既动眼用心,又动手操作,掌握如何写好字的本领,并在“读帖”“描红”“仿影”以及“临帖”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五、课堂小结,引申迁移,引导探究,诱发潜能

 其实,汉字有趣的地方还很多,老师想请同学们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汉字还有哪些有趣的地方?

  评点将课堂内沟通,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机会,也是对教材的深层开发和再利用。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生字新词,尤其是四字词语或成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特点,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3、通过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凭借课文的语文材料,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读写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第十九课──秦兵马俑(齐读课题)。

  2、创设情境:

  1978年9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参观秦兵马俑后留下了这样的赞词:“世界上曾有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3、交流感受,激发民族自豪感。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

  4、再一次让我们满怀自豪地读一读:

  秦兵马俑。

  二、预习汇报,交流共享

  1、谈话过渡:

  从你们的朗读声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满腹的自豪。想必,课前同学们也一定作了充分地预习。咱们一起交流分享预习成果。

  2、依次汇报,相机引导:

  ⑴ 介绍佣及秦兵马俑。

  ⑵ 读准生字词。

  ⑶ 圈划出文中的四字词语和成语,理解。

  ⑷ 正确、流利地读文。

  ⑸ 理清条理,领会第三自然段的过渡作用。

  三、精读课文,体悟积累

  1、体会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⑴ 播放录像,说说感受。

  ⑵ 师述:

  走进语言文字,你会有更深的感受。

  ⑶ 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并划出规模宏大的词句,简要写写体会。

  ⑷ 集体交流:

  预设1: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二万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引导透过一系列数字感悟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结合课文中的数据“五十个篮球场”“八千个兵马俑”,用学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时引导学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达方法。

  预设2:

  “站在高处鸟瞰,……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一段补充资料,师读,设问:

  从这段文字,你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再感情朗读最后一句。

  2、了解兵马俑的多种类型,感受他们威武的气势:

  ⑴ 过渡:

  如果说秦兵马俑恢弘的气势让人折服的话,那它的众多的类型、鲜明的形象,就更令人惊叹不已。

  ⑵ 课文介绍了兵马俑的哪几种类型,快速浏览4~7自然段,找一找。

  ⑶ 在学生了解了兵马俑的各种类型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类,认真读一读那一段,然后结合自己的想象和同桌交流读后的感受。

  ⑷ 在四人小组内把自己的感受表现出来,可以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演一演某一角色,还可以用生动的解说来介绍。

  ⑸ 出示相应的画面,集体交流。

  3、走近兵马俑,感受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精品:

  ⑴ 走近兵马俑,仔细端详,你会看到什么呢?

  ⑵ 放声朗读第八自然段,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⑶ 在学生谈完自己的感受后,再次读一读这一段,看看兵马俑都有着什么样的神态,然后师生配合读。

  ⑷ 扣省略号,“……”省去了什么呢?还有的兵马俑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又在想着什么?作者留给我们的是思考,是回味,是创造……当你与作者一道思绪驰骋,神游兵马俑,就会用想象的翅膀触摸到兵马俑的神韵,品尝创造的快乐。请同学们也用“有的……好像……”来写一段话。

  (出示一组画面)

  ⑸ 交流:

  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畅谈阅读感受,激发学生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

  1、师小结后,引读最后一段。

  2、再次播放录像:

  利用撼人心魄的音乐和气势恢宏的画面,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交流:

  透过画面,你又看到了什么?

  3、总结:

  秦兵马俑,这沉睡了几千年的艺术瑰宝,一朝醒来,震惊了全世界。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颗独放异彩的明珠而感到骄傲。其实,关于秦兵马俑,还有很多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探究。此时设问:学完了课文,你对秦兵马俑还有哪些感兴趣的疑问?教者向学生推荐一些站,将学生的学习延伸至课外。

  【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规模宏大 类型众多

  (恢弘气势) (惟妙惟肖)

  举世无双 享誉世界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9篇】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五篇03-0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六篇03-05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10篇02-16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10篇01-13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锦集十篇09-2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02-0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九篇11-3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锦集9篇07-08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03-12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六篇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