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4-22 18:30:3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我们需要提前开始方案制定工作,一份好的方案一定会注重受众的参与性及互动性。那么什么样的方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9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生活环境中的鸟类的不同形态结构特点,从而理解鸟类的多样性。

  2.了解鸟类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本地区当前鸟类资源的现状,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鸟类。

  3.学习观察鸟类,保护鸟类的方法,从而培养自觉保护鸟类的情感和观察能力。

  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鸟类的多样性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已成为当今生物教育和解决当今环保等难题的世界性问题,使学生从小树立保护物种多样性的观点是生物教师在自己教学工作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节鸟类多样性是学习、理解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典型材料,是学生获得生物多样性观点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该提高认识,认真研究教材,并注意收集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材料,丰富深化本节课的教学。

  然而,尤其在城区,很多地方鸟类活动少,而且它们远离人群,学生难以真切、全面地观察、了解鸟类,使学生缺乏感性经验。使之又成为难点。

  本节选择了鸟类中猛禽的代表猫头鹰、鸣禽的代表大山雀、游禽的代表野鸭、走禽的代表鸵鸟、涉禽的代表丹顶鹤展开学习,是较全面了解鸟类多样性的材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结合看录像、参观动物园中的鸟馆、参观百鸟园、组织野外观鸟等活动,让学生真正去亲近鸟、观察鸟、研究鸟,在此基础上,开展关于鸟类多样性中一些问题的讨论,才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设计

  一、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二、教学过程

  千百万年来,人类与鸟类共同在地球上生活,建立起亲密的伙伴关系,鸟类卓越的飞翔能力、艳丽的色彩、动听的歌喉、奇妙的本能行为,强烈地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科学的启示。

  我国鸟类资源丰富,鸟类种数在世界上居于第4位。巴西有20xx种,秘鲁有1678种,哥伦比亚有1567种,我国有1253种。

  本节课是用更大的视角研究不同种类的鸟类。

  1.对几类生态类群鸟类代表的研究

  本节课前,组织学生参观百鸟园、参观动物园中的鸟馆,有条件的学校组织野外观鸟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在参观前,教师应准备观察报告,以指导学生在参观中的观察活动。进行野外观鸟前,教师应向学生讲解野外观鸟方法。

  本节课在课前观察的基础上,可采用师生共同探讨鸟类生活习性和形态结构特点相适应的问题,尤其注意各生态类群鸟类的喙和足的特点。课前还可以播映几种典型鸟类的录像。

  2.保护和招引益鸟

  研究鸟是为了保护鸟、利用鸟,在学习益鸟的保护和招引一节之前,教师应尽可能掌握本地区鸟类资源的现状、本地区当前保护鸟类的措施等资料,也可组织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调查,与本地区鸟类专家座谈,查找有关的鸟类资料等。

  课上师生共同讨论保护鸟类的若干问题,如本地区鸟类资源现状,本地区为保护鸟类做了什么工作?还应做哪些工作等。

  最后可以组织全班写一个给全校或给附近社区居民的倡议书,进一步宣传爱鸟、护鸟知识,动员更多的人行动起来。

  小资料

  野外观鸟

  观鸟前的准备

  一架筒望远镜(6×——10×),有条件还可准备一架高倍望远镜(20×左右);一本本地区的鸟类图鉴;一个小笔记本和铅笔。

  衣服、鞋帽要得体,穿着舒适便于活动,要穿长衣、长裤和高帮鞋。另外,在自然界观鸟时,穿戴的颜色应与环境相适应,特别是不要穿戴红、黄、橙、粉红和白色的衣帽,因为大多数鸟类对这样鲜亮的颜色非常敏感,不愿靠近,这就影响了观鸟的效果。

  观鸟的时间

  应与鸟类的活动规律相适应。从一天看,多数鸟类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比较活跃,鸣叫、取食等活动频繁,所以一天中最佳观鸟时间在清晨和傍晚。

  在不同的季节里,秋季和春季能看到更多种类和更大数量的鸟,因为在我国,特别是东部地区,是许多候鸟迁徙所经过的路线。留鸟在一年四季中都可观察;观察当地的夏候鸟就应在夏季观察,冬候鸟则应在冬季。

  观鸟地点

  每种鸟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适应各自所需的环境条件。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就会观察到下同种类的鸟,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住所附近、学校、工作单位及城市公园都可以观察到鸟。

  你如果想观察雁、鸭和鹭类等游禽和涉禽,就应选择到湿地去,也就是到海滨、滩涂、湖泊、河流、沼泽、稻田等环境中去观察。

  若要观察林鸟就要到林区去,特别是山地林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和植被类型的不同,可以看到不同种类的鸟。

  观鸟的方式

  一般在野外观鸟,有行进中观鸟和静止在某一地点观鸟两种方式。

  鸟类的野外识别

  1.根据形态特征识别鸟类

  (1)身体的大小和形状 包括体长、体重、形体特点等。

  (2)嘴和后肢的形态 许多鸟类的嘴型有明显的特征,如鹤、鹳、鹭、啄木鸟等,嘴长而直;戴胜、太阳鸟等的嘴长而弯曲;夜鹰、雨燕、家燕类等的嘴型扁而阔等。后肢的形态对于鉴别鸟类也十分重要,但在野外观察时往往受到限制。

  (3)翅型和尾型 翅大致分为尖形、圆形、方形等类型;尾的形态可分为平尾、圆尾、凸尾、尖尾、凹尾、叉尾等

  (4)羽色 首先要注意鸟体的主要颜色,然后尽量快速准确地注意头、颈、尾、翅、胸、腹、腰等部位的颜色,并注意抓住一两点最突出的特征。

  2.根据行为特征识别鸟类

  (1)根据飞翔与停落时的姿态(如图)。

  (2)根据叫声;

  (3)根据生活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鸟类保护名单(草案)

  一类保护鸟:白鹳、黑鹳、朱鹳、彩鹮、黑鹮、白鹮、中华沙秋鸭、白肩雕、白尾海雕、褐马鸡、棕尾虹雉、绿尾虹雉、白尾梢虹雉、蓝鹇、白颈长尾雉、黑颈长尾雉、黑长尾雉、灰腹角雉、黄腹角雉、黑头角雉、赤颈鹤、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黑颈鹤、棕颈无盔犀鸟、冠斑犀鸟、双角犀鸟。

  二类保护鸟:白额雁、红胸黑雁、白琵鹭、鸳鸯、天鹅、瘤鸭、白冠长尾雉、红胸角雉、红腹角雉、小杓鹬、小青脚鹬、松鸡、铜鸡(白腹锦鸡)、金鸡(红腹锦鸡)、蓝马鸡、棕头鸥、遗鸥、白鹇、绿孔雀、孔雀雉、高山雪鸡、蓑羽鹤、蓝翅八色鸫、黑琴鸡、花尾楱鸡、血雉、勺鸡、灰鹤、大鸨、小鸨、鹦鹉(国内所有种)、猛禽(国内隼形目、鸮形目所有种)。

  世界各国已选定的国鸟

  澳大利亚-琴鸟、奥地利-家燕、比利时-红隼、斯里兰卡-黑尾原鸡、丹麦-云雀、爱沙尼亚-家燕、德国-白鹳、英国-欧亚鸲、危地马拉-凤尾绿咬鹃、冰岛-白隼、印度-蓝孔雀、萨尔瓦多-砺鹬、日本-绿雉、卢森堡-戴胜、荷兰-白琵鹭、挪威-河鸟、南非(阿扎尼亚)-蓝鹤、瑞典-乌鸫、美国-白头海雕、委内瑞拉-拟椋鸟、缅甸-孔雀、毛里求斯-多多鸟、乌干达-皇冠鸟、伊拉克-雄鹰、新西兰-天翼鸟、爱尔兰-砺鹬、墨西哥-长脚鹰、法国-公鸡、巴哈马-红鹤、多米尼加-鹦鹉、巴巴多斯-鹈鹕、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蜂鸟、厄瓜多尔-大秃鹰、智利-山鹰、波兰-雄鹰、赞比亚-雄鹰、津巴布韦-津巴布韦鸟、肯尼亚-雄鹰、阿根廷-棕灶鸟、巴布亚新几内亚-极乐鸟。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理清作者思路。

  (二)品味语言,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三)揣摩“心声”的深刻含义,联系生活实际,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听取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感觉。

  二、正音听读

  捻niǎn噗pū蜷quán簪zān琅琅láng发窘jiǒng

  抽噎yē恍惚huǎnghū抽泣qì棱角分明léng窸窸窣窣xīsū

  2、听读课文,要求同学听准读音,整理故事情节。

  三、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京京为什么渴望朗读课文?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的?他能不能读好课文呢?

  当李京京看到讲义上印的《凡卡》时“他喜欢极了”,因为凡卡使他想起乡下跟爷爷在一起的幸福生活,想起了和妮儿一块儿摘桑果、吃桑果的趣事。课后听了赵小桢“软绵绵、奶声奶气”地练习,更增强了他公开课上事先布置好的赵小桢不敢举手,别人更不敢举手,只有李京京举起了手。“程老师有点慌乱了”,在实在没有人举手的情况下,处于无奈,程老师只好叫李京京读。凡卡的遭遇引起了有着相似经历和同样不幸命运的李京京深深的共鸣。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家都被感动了。

  2、嗓子沙哑的李京京为什么想读而且一有机会就能读得很感人,而声音又脆又甜的赵

  小桢事先答应了读,却最终没有勇气在公开课上举手,担心自己读不好。

  李京京和赵小桢的区别在于,朗读过程中是否有自己的情感参与。(当然情感参与的前提并不限于相似的经历,而应当是朗读者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体验性阅读。凡卡是个穷孩子,朗读时要准确地把握住他的情感,而不能读成爱撒娇的小姑娘的情感。)

  3、李京京在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吐露了怎样的“心声”?

  心声:凡卡的故事唤起了他深埋在心底的亲情和友情,他渴望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4、李京京为什么关注赵小桢等人练习?

  明确:“他喜欢极了。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凡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这样的心绪,为渴望表达又被粗鲁地阻止李京京关注赵小桢等人练习提供了合理的心理基础。同时作者再次突出表现了他读书愿望的迫切以及对课文情感的准确把握,为下文李京京读书的成功埋下伏笔,也为戏剧性高潮的到来提供了合理性。这一笔不仅丰满了人物形象,还显出情节安排上不枝不蔓的特点。

  5、怎样理解“他真想念。不是要出风头,而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痛痛快快地念出来,吐出来”?

  明确:“憋了很久的”,有渴望表达深埋与心底的亲情、友情的心声,也有压抑已久渴望张扬的个性。

  四、课堂小结:

  这些文字之所以感人得益与小说中细腻的心理描写。小说刻画人物有多种方法。本文主要是描写李京京的心理活动。课文中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如课前非常想读课文的愿望,树林里对爷爷、对妮儿的思念,课上想读又不敢举手的矛盾,真情投人而读过了头的懊悔等等;有间接描写,如课前渴望老师让他读书的眼巴巴地望着老师的神态,结结巴巴的话语,课上“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右手”,希望得到朗读机会的动作等。这些描写,细腻而真切地写出了李京京的心路历程,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合作学习应用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增强团结及交际的能力。此教学模式跳出了传统束缚,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社会发展培养大批综合能力强的人才,进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新课程改革还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激发其创造性。而我们的农村初中传统的语文教学却不注重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广大的农村教师往往习惯于遵从教考或固执于自己的定向思维,呆板地进行教学,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阻碍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提高。鉴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种种问题,我们可以借助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中的合作学习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培养其合作、创新能力,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1 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语文合作学习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但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几种不良的共性倾向。

  1.1 分组不合理。在当前很多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实践中,多数语文教师采用的是按座位分组的方法,这种简单的分组方法往往会导致组别间的整体水平差异,全班学习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转变还只是表面的变化,而非结构性的变化。在整体实力较弱或者整体学生表现不积极的学习小组内,合作学习模式就很难组织和进行,学习效果较差。

  1.2 合作学习没有达到全组成员的共同进步。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模式实践中,另一个更为严重的不良倾向是组内学习重“个体”,轻“群体”。由于没有明确分工,在小组学习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喜欢讨论式的学法,乐于独立思考,在组内讨论发言时表现更为积极;而成绩落后的同学则更多是处于倾听者的角色,独立思考能力和积极参与讨论的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激发和提高。

  1.3 学生的“竞合”意识和技能整体都有待提高。在初中语文合作学习中,从整体上看,虽然在课堂内也广泛采用了小组讨论、组间竞赛等形式,但是由于在组内学生合作意识较差、合作技能较低,以组为单位的团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相对更弱,这就出现了重“形式”,轻“实效”的弊病。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过程 :

  一、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二、解题:

  1、齐读课题。

  2、质疑:通过初读课文以及对课题的理解,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

  3、教师小结归类:

  梅花魂的魂指的是什么?梅花具有什么品性?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三、分小组学习,讨论交流。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小组自学,选择恰当的形式进行汇报。

  2、学生自学。

  3、小组汇报。

  四、学生汇报自学内容。

  1、联系上下文,理解相关的词语。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漂泊他乡:指职业、生活不稳定,在远方东奔西走。

  葬身异国:指尸体埋葬在外国,也就是死在外国。

  文坛:文艺界。

  颇:很。颇负盛名就是名气很大。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玷污:弄脏。

  杭绸:杭州一带出产的丝绸,是很珍贵的。

  骨气:刚强不屈的气概。

  折节:屈服。

  秉性:性格。

  隆冬:冬天最冷的一段时期。

  无所谓:说不上。

  眷恋:深切地留恋。

  2、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3、课文中的梅花魂指的是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知识目标:

  1、知道离心运动及其产生的原因.

  2、知道离心现象的一些应用和可能带来的危害.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与习惯.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分析了离心现象发生的条件和离心运动的定义,接着从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说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危害,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教法建议

  学习离心运动的概念时,通过充分讨论,让学生明确几点:

  第一: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一旦失去向心力或向心力不足,都不能再满足把物体约束在原来的圆周上运动的条件,这时会出现物体远离圆心而去的现象.

  第二:可补充加上提供的向心力F大于物体所需向心力 时,( ),表现为向心的趋势(离圆心越来越近)这对学生全面理解“外力必须等于 时,物体才可做匀速圆周运动”有好处.

  第三:离心运动是物体具有惯性的表现,而不是物体受到“离心力”作用的结果.有些学生可能提出,“离心力”的问题,教师可以说明那是在另一参照系(非惯性系)中引入的概念,在中学阶段不予研究.

  关于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可引导同学讨论完成.

  教学重点:离心运动产生的条件

  教学主要设计:

  一、离心运动

  (一)讨论:在光滑水平面上,用细绳系一个小球,使其在桌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若细绳突然断了,小球将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小了,小球如何运动?若拉绳的力变大了,小球如何运动?

  (二)展示“魔盘”娱乐设施的动画资料

  讨论:“魔盘”上的人所需向心力由什么力提供?为什么转速一定时,有的人能随之一块做圆周运动,而有的人逐渐向边缘滑去?

  (三)用提供的力与需要的向心力的关系角度解释上述现象,得到离心运动的条件和概念.(配合课件1)

  二、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可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如:

  (1)洗衣机的脱水筒中的衣物上的水滴,在脱水筒工作时,水滴需要的向心力由什么决定?提供的向心力由什么决定?什么情况下,水滴将被甩出?

  (2)在公路转弯处,为什么车辆行驶不允许超过规定的速度?

  (3)为什么砂轮、飞轮等都不得超过允许的最大转速?等等

  探究活动

  观察并思考:

  1、汽车、自行车等在水平面上转弯时,为什么速度不能过大?

  2、滑冰运动员及摩托车运动员在弯道处的姿势,并分析其受力情况?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内的1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想办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识写生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具准备和辅助活动: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书:

  没有慌→搬石砸缸→缸破人出

  遇事不慌→积极动脑→决问题

  作业安排和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填空、看拼音写汉字、组词、练习说话。

  课外: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司马光

  2.告诉学生司马是复姓,光是名。司马光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大文学家,大史学家。本课介绍的是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本课写的是司马光小时侯的什么事?

  三.看图答问,出示生字新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出示:有座、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4.那个小孩掉进缸里,其他的孩子和司马光各有什么表现?(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哭、喊、使劲、救)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板书,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a.指名读,读后讨论:哪些字音容易读错。

  b.去拼音读。

  c.开火车读卡片上的生字。

  (2)检查字形。

  a.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记忆。

  b.指名说说哪些字可以用熟部件的方法记忆。

  c.师生共同分析候、都的字形。

  (3)要求学生找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读,想想词义。

  五.作业

  1.抄写生字。

  2.练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习得语言工具的同时,感受到人文的熏陶,让学生在人文情感的`冲击下,理解语言、运用语言。同时,语文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在开放的、宽松的教学场中进行自主言说,自主表达。本设计以人为本,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在阅读体验中感悟文本,使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和同情等感受。尝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走进自主探究的境界,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的亲情,感悟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能正确地读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品味感悟课文的优美语言,感受人与鸟的浓浓亲情。

  4、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感。

  5、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海鸥的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师:中央电视台有个节目叫《动物与世界》,看过吗?说说看有什么感受?

  (出示课件,展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图片。)

  2、下面,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1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将要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来阅读。边读边想,看看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写的又是什么呢?

  2、谁知道这句话出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

  课件: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来,对海鸥就像亲人样。

  3、这段话与文中的句子有一个地方不一样,看谁发现了。

  4、对海鸥就像亲人样与和海鸥就像亲人样有区别吗?

  5、课文分几部分吗?每部分又分别讲什么呢?用简单的小标题概。

  三、读思结合,学习1至13自然段

   1、认真地读一读课文地第一部分,看哪些情景是在写老人和海鸥就像亲人一样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交流交流。

  2、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⑴ 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你从哪儿能感受到老人对海鸥就像对亲人一样。

  课件:

  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在这有声有色的乐谱里面,你彷佛听到了什么?那你又彷佛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读出来?让我们想象着当时的画面一起来读读这句。

  (师生读)老师读老人的表现,同学们读海鸥的表现,看我们能不能也这么默契呢?

  ⑵ 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谁能来给大家读一读,注意像亲人一样怎么读。

  同学们,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睛就会立刻──(生:生动起来。)那在这生动的眼睛里,折射出老人怎样的心呢?读一读。

  课件:

  海鸥最重情义,心细着呢。前年有一只海鸥,飞离昆明前一天,连连在我帽子上歇落了五次,我以为它是跟我闹着玩,后来才晓得它是跟我告别。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海鸥是吉祥鸟、幸福鸟!古人说白鸥飞处带诗来,十多年前,海鸥一来,我就知道咱们的福气来了。你看它们那小模样!啧(zé)啧

  谁读出来了?老人这生动的眼睛里包含着什么呢?

  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在这个省略号里,老人还想说什么呢?

  ⑶ 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他抓住了一个企盼就读出了这种亲人般的情义。谁来读一读?

  用心来读读这句话,然后联系上文看一看,在老人这企盼的眼神里,你读出了什么?老人在企盼什么?就把你们的理解通过这句话,通过老人企盼的眼神,读出来。(指名读、齐读、)(出示课件:图片)

  四、读思感悟,学习14至19自然段

   1、认真地读读第二部分,看哪些情景让你意想不到呢?一边读,一边勾画批注,然后我们来交流一下。

  2、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学习课文,体会重点语句:

  ⑴ 学习第15自然段:

  海鸥们围着遗像的表现让你意想不到。我们都来看看这句话。自己来读一读,看看当海鸥见到老人遗像时,如果它们能够说话,在这连声鸣叫里,它们想说些什么呢?相机出示课件:

  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这段话该怎样来读呢?大不一样怎么读?

  ⑵ 学习第16自然段:

  想不想看看海鸥为老人守灵那一幕?这只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张开双翅,深深地埋着头,好像在说什么呢。(课件:图片)

  指导读第16自然段。

  课件: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⑶ 学习第17自然段:

  在这样的情景中,我们的心也再次为之震撼。你们还从哪儿感受到意想不到?从白色的漩涡中他理解到海鸥的心情,还有一个词也能体现出来。(炸了营、扑过来。)

  指导朗读。

  ⑷ (第18自然段)省略号的含义是什么?你认为作者会在这里省略什么呢?省略号的点点彷佛化着了什么?

  五、拓展升华,激情薄发

   1、这样意想不到的事为什么会发生呢?用心思考一下。我们来交流交流。

  2、老人的举动感动了昆明的每一个人,人们在翠湖边为老人塑了一尊铜像。(课件:图片)

  3、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把它写下来吧!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预设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从小就要树立自主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2、 认识12个生字,会写自、己、东、西4个字,认识新偏旁。

  3、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制作课件、准备头饰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在学习中领悟要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教学难点 :

  懂得妈妈为什么要让小鸭、小鹰自己学习本领的道理。

  第一教时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都已经长大了,一定能做许多力所能及的事,谁来说说你们最近学会做哪些事情了?你是怎么学会的?在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

  二、今天,我们来认识两位朋友,他们也想学本领。(课件演示:小 鸭、小鹰)想不想知道他们想学什么本领?(课件动画,并出示部分课文内容:小鸭说:妈妈,您带我去游泳好吗?妈妈说:小溪的水不深,自己去游吧。小鹰说:妈妈,我想去山那边看看,您带我去好吗?妈妈说:山那边风景很美,自己去看吧。)

  三、自学这两句话

  1、 自由朗读,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和小伙伴交流。

  四、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随机指导生字:正音、记形)适时评议,指导朗读。

  2、 书写生字。

  五、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这两句话。(任选一项)

  1、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

  2、 找学习小伙伴合作朗读。

  3、 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4、 …………

  六、汇报朗读、表演。

  第二教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朋友,他们要学本领,还记得吗?(课件演示)

  二、出示课文中的前两句话。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新课

  1、 提问:那么小鸭、小鹰有没有学会呢?

  2、 出示课文句子,读一读。

  3、 提问:

  1)妈妈为什么要他们自己去?

  2)你想象一下,他们会怎样学?会遇到什么困难?(任选一个说一说)交流。

  4、指导朗读。

  5、你们为什么读得那么高兴?

  6、他们学会了本领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它们回怎么想?怎么说呢?妈妈又会怎么说呢?

  7、 了小鸭、小鹰你会对他们说什么?

  四、拓展(准备头饰)

  1、 选择一段课文进行背诵。

  2、 选择一段课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一讲。

  3、 小伙伴合作,把故事演一演。

  五、交流,评议。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学习斧、盖、造等16个生字。

  2、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子的意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课前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环保的图片和小故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师生谈话,复习检查: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什么故事?

  二、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对课文哪个地方印象最深,想和大家说一说吗?

  学生交流。

  三、把握重点,理解课文:

  1、根据学生交流的感受,筛选出重点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读句子,联系全文,自由质疑。师生梳理出主要问题。

  3、联系上下文解疑。

  (1)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没有了?

  (有美丽的村庄,有房子、家具、工具以及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东西)

  师:你能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是怎样美丽吗?

  ①学生交流。

  ②课件演示。

  ③指导朗读第一段。

  (2)是什么原因使什么都没有了?

  ①学生结合上下文讨论,探究,谈出自己的观点。

  ②练习,思考:谁家想做(),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

  ③指导读课文相关部分。

  四、前后联系,探理激情:

  (1)师创设情景,生前后联系,总结升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五、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1)结合实际议一议身边破坏环境的行为。

  (2)为呼吁大家都来关心环境问题,我们可以怎么做?师生交流。

  (3)课后作业:收集有关环保图片、资料,办一期墙报。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9篇】相关文章: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八篇10-08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编10篇01-25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八篇06-20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九篇06-19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八篇06-15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六篇10-1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8篇03-11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10篇11-2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9篇07-17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7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