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4-16 18:03:45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4篇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4篇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听歌曲)

  听了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欣赏着草原美丽的画面,此时你有什么想法?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一起走进草原,齐读课题。

  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过渡:在预习课文中,大家知道了这篇课文描写的是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

  1读了文章题目,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

  三、自学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要注意一边读,一边画出重点的词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过渡:在自学的过程中,同学们特别认真,尤其是同学们能抓住重点的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课前查找的资料,写出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组织教学。

  四、激励评价,赏读涵咏。

  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同学们小组的活动,每个同学参与合作的积极性特别高,很多同学还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下面,我们请同学代表你们小组的同学,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谈谈你们的体会和理解认识。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1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说说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并且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书上的词语或者自己概括词语加以总结,请同学把这些词板书在黑板上。〔你体会的很好,能否用书上的重点的词语加以总结,把它板书在黑板上。学生参与板书课文中的重点的词语。学生板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错别字。〕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展示课件),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的思想感情。(听了同学们谈的对草原的感受,一定想走入草原了,来吧!放课件)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过渡: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优美的语句,我们真的应该多读读。选择本段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读进去。〔板书:景色美〕

  3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出示课件)

  (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

  过渡:同学们通过边读边谈体会的方法,我们感受到草原的美,让我们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在访问的过程中又什么的感受呢?

  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迎接远客:学生先读重点的语句谈体会,然后看录像,学生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出示课件,板书概括的词语)

  教师小结:在路上作者初步感受到了草原人民的热情,随后他们来到了蒙古包外。

  (2)学生齐读蒙古包外迎接的部分。

  (3)热情接待:先让学生随作者一起走进蒙古包,看看发生什么样的事,(学生看录像),再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谈谈为什么这样读课文。学生概括板书词语)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主人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热情)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六、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图片,准备在班上交流展评。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词语中多音字的读音,提高据词定音的`能力。

  2.能初步分清“激动、感动”等近义词的意思和用法,能在句子中选择填空。

  3.理解两句格言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两句格言的意思。

  教学过程

  1.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比较每组词语中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②通过比较,把多音字的音和义连接起来。

  第一组:“模”读mu时,是指“模子、模样、模具。”除此,都读mo,如“模范、模糊、模仿。”

  第二组:“分”读fen时,表示成分、职责和权利限度的意思,如“分量、分内、分外”等。

  读fen时,表示分开的意思,如“分散、分开、分别、分辨“等。

  第三组:“似”读shi时,如“跟……似的”,除此外都读si 如“似乎、相似、似是而非”等。

  第四组:“转”读zhuan 时,是旋转、绕着某一物体转的意思,如“转椅、转动、转炉”等。

  读zhuan 时,是改变方向、位置、情况的意思,如“转身、转变、转向、转让“等。

  2.读读格言,想想意思。

  ①回忆以前学过的格言,说说格言对自己的帮助。

  ②读格言,想意思。

  第一句是明朝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意思是说读书人要关心国家大事。

  第二句是说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匹夫”原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

  ③抄写这两句格言。

  (三)选词填空

  1.辨析近义词

  审阅与浏览:审阅指审查阅读。浏览指大略地看,使用范围广。

  2.自由读题并独立选词填空。

  3.任选两组近义词写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照样子把陈述句改写为反问句。

  2.能读懂短文的主要内容,划出中心句,体会短文的中心思想,说出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

  1.照样子,改写句子。

  ①读例句,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用表示肯定的词“是”,反问句则用表示否定的词“不是”,并用上“难道……吗?”的句式,使它和陈述句的句意一样。

  ②独立完成,校对答案。

  第一句:难道我们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培养吗?

  第二句:中国人连死都不怕,难道还会怕困难吗?

  2.阅读题

  ①读短文,划出带有“寒碜”、“自卑”的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寒碜有三种解释:⑴丑陋,难看;

  ⑵丢脸,不体面;

  ⑶讥笑,揭人的短处;

  自卑是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的意思。

  ②第二题:从文中直接能找到答案。学生可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③第三题:短文的最后一句是中心句:“自己在小草小花中间骄傲不对,在名花中间自卑也是没有道理的。”短文告诉我们: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不能骄傲,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也用不着自卑。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课题:城市化(第一课时)

  二、课标要求: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材分析:上一节学习的“城市的空间结构”是把城市作为一个面,深入剖析城市的内部结构,本节教材把城市作为一个点,从总体上认识城市的发展过程。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一是城市化的概念,二是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三是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分组讨论法等来讲授,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四、学情分析:本届高一学生基础薄弱,自制能力差,但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图表分析能力,但是看待问题还不够全面,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系统性,让学生学会全面的分析问题。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了解城市化的动力; ?运用资料概括出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学会地理图表资料的分析方法,并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概括出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的城市发展观。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教学难点:城市化的内涵 七、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案例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引入深圳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图片、表格和数据,让学生思考:深圳三十年来发生的变化。 一、城市化1.城市化的概念

  [引入]一首歌,一个伟人,一座城市。便成了《春天的故事》。故事中的城市就是深圳。30年过去了,故事依旧,而城市却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一组图片,大家感受深圳发生的巨变。观察图片:1982年的边陲小镇—老深圳、20xx年流光溢彩的深圳、20xx年国际化的大都市,从图片中总结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 、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大家看课本城市化还有那些表现?2.城市化的具体表现 ⑴人口的集中过程

  ⑵地域的转换过程 ⑶经济结构的变化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指标

  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

  [过渡]到底是什么力量使大量的农村人流向城市呢?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呢?这股动力来自于产生源地不同,但方向相同的两个,即拉力和推力。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结合人口迁移的动力因素,思考: (1)什么是拉力?一般来说拉力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推力?一般来说推力因素又有哪些呢?

  生1: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如就业机会多;赚钱机会多;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多;现代建筑居家舒适;文化设施齐全;社会地位提高等。

  生2: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师:从上述两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过度]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城市化带来哪些变化? 5.城市化的意义

  (1)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2)带来聚落形态变化;

  (3)带来生产方 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过渡]目前,就世界范围来说,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已上升到百分之五十左右,有近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那么城市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让我们来看一幅图。 二、世界城市化进程 1.世界城市化进程

  [合作探究](1)分析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变化特点?目前发展特

  点?(提示:从水平高低、发展快慢来考虑)

  (2)预测今后世界城市化速度将如何变化?

  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教师归纳总结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

  指导学生通过读图,完成下表。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索,了解小壁虎尾巴易断、可以再生的特点,及小鱼、燕子、老牛等尾巴的特点。

  2.在语感训练和表演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4.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发展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你们每一位同学都带来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每一位同学都有了一台放映机,下面我们就自己给自己放动画片,看谁的动画片最精彩!

  二、感情范读,情境想象

  1.范读课文。

  2.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情景。

  (以上环节以孩子们平时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为想象的诱饵,使他们在想象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激趣练读,语感体验

  1.学生叙述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师帖有关动物模型。

  2.这些漂亮的明星照与我们平时看的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师:那我们也来当演员,可得先把剧本熟悉了才行。

  4.生自由朗读。

  5.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同桌听。(在自己对故事复述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6.师:要当好演员还得把台词记住才行。

  7.生记台词,体会感情。

  8.生角色体验。师相机指导语感、语调等。

  (以当演员为诱饵,充分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并以此为契机培养良好的语感。)

  四、分组表演借尾巴

  1.分组,分角色。

  2.小组内互相指导语感、动作等。

  3.师巡回倾听、指导,参与其中。

  4.代表小组表演,其他小组参与点评、指导。

  (孩子们在表演中体会鱼、燕子、牛尾巴的特点及用途;学习小壁虎的礼貌用语。并且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五、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1.小壁虎还向谁去借尾巴了呢?

  2.全班自由表演。

  (这一环节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提取了学生原有知识,让学生在借尾巴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共同体会喜剧结局

  1.想象小壁虎向妈妈说了些什么?

  2.师扮演壁虎妈妈,生表演。

  (这一环节主要锻炼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七、续编故事

  小壁虎会把这件事告诉他的哪些朋友呢?它会怎么说?它的朋友又会说什么呢?想象一下,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再配上漂亮的图画,讲给自己的好朋友或爸爸妈妈听,好吗?

  (给孩子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培养想象能力和语文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

  小鱼图 小壁虎图

  蛇图 断尾壁虎图 燕子图

  老牛图 壁虎妈妈图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4篇】相关文章: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合集6篇10-12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范文五篇08-02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10-16

关于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五篇09-27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4篇08-10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五篇06-24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三篇06-23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汇总5篇06-14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五篇02-28

【精华】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汇编六篇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