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1-03 14:56:58 教学设计 我要投稿

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步骤、收集与检验方法等)。

  3.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4.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课时安排】教学安排:2课时

  【复习重点和难点】

  1、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

  2、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了解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碳的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 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

  (2)无定形碳: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

  (3)新的碳的单质:C60等。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的稳定性

  (2)可燃性: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 ? 。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2↑ (置换反应)2Fe2O3+3C高温4Fe+3CO2↑

  现象:? , ? 。

  3.二氧化碳的制法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等性质决定:

  难溶于水比并不与水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 。

  2) 选用  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法:  。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  ,如  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4.二氧化碳的性质

  ?? (1)物理性质: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 (2)化学性质:

  ?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 ,

  H2CO3 == H2O+ CO2↑?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 4)与灼热的碳反应:? C+CO2高温2CO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多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5.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2、CO、C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鉴别:H2、CO、CH4可燃性的气体:  (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2)还原性:CO+CuO △? Cu+CO2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Fe2O3+3CO高温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题型、方法归纳:

  本单元是中考必考内容,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质、制取、碳单质的性质、用途等内容一氧化碳的性质、用途,常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为主。

  (3)典例精讲:

  1.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

  A.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石墨较软

  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焦炭具有还原性

  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是因为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正确,B、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错误,C、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是利用焦炭具有还原性,正确,D、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正确,故选B

  2.2015年3月2日,全球首批量产石墨烯手机在重庆首发。石墨烯是从石墨中分离出来的一层或几层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片,用石墨烯与铝合金可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下列对石墨烯和烯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B.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活泼

  C.烯合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D.烯合金是一种新型材料

  【解析】

  A.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碳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所以石墨烯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正确;

  B.碳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故石墨烯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错误;

  C.石墨烯与铝合金,研制出一种具备特殊性能的烯合金,依然具有金属的性质,所以具有优良的导电性,正确;

  D.烯合是一种新型材料,正确.

  故选:B.

  3.下列对一氧化碳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 B.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分子的不断运动,能使一氧化碳向四周弥漫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因CO不能溶于水,也不跟水发生反应,故即使室内放水,也不能防止煤气中毒。最好的方法应是保持房间的通风

  4.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可以用燃烧法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

  C.中国古代字画经久不褪色,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CO和CO2都是非金属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二氧化硫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A错误;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点燃,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一氧化碳,B错误;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一氧化碳不能,D错误。故选C

  5.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检验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可以用装置D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时,检验CO2已经收集

  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检验C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气密性良好。

  (4)实验F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装置的选择依据、氧气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检验方法气密性的检查方法进行分析。

  (1)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瓶中是氧气。

  (2)用燃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说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Ca(OH)2 + CO2== CaCO3↓+ H2O

  (3)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4)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Fe + 2O2点燃? Fe3O4

  (四)归纳小结: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较完整的知识结构,注意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二氧化碳的制取、性质、单质碳的性质、用途是本节复习课的重点。通过对本单元的实践,学生认识到了对身边的物质、身边的化学变化、化学现象当和自己所学内容联系起来,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作业布置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练习题。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探究为手段,力求使化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在这节课中,板书设计时应该灵活一点,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给学生留出活动的“天地”。不要怕学生回答不对,敢于面对学生的错,可以让学生在改错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通过对本单元的实践,我认识到了对身边的物质、身边的化学变化、化学现象当和自己所学内容联系起来时,学生就会兴趣高涨。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积极善于挖掘知识的外延——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从所学知识出发加以调查、分析身边的化学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从科学探究的角度出发,多调查、总结、分析、利用日常生活事例学好化学、利用化学解决日常生活事例。

【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碳论文的开题报告12-27

低碳环保的宣传标语10-29

低碳绿色出行口号05-11

低碳生活调研报告12-21

关于低碳生活的广播稿04-05

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04-26

关于低碳的调查报告08-30

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开题报告范文06-27

8和9的教学设计09-11

低碳生活的宣传标语7篇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