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青岛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解读

时间:2021-02-19 10:35:13 规章制度 我要投稿

青岛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解读

  新版《青岛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日前发布,并将于今年3月20日起施行。据悉,该规定于2005年发布,去年底,经市人民政府第128次常务会议修订。下面是CN人才网小编搜集的青岛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解读,快来看看吧。

  接到求助1分钟内发出调度指令

  《规定》要求,“120”电话记录保存不少于2年。任何单位不得擅自设定其他形式的急救呼叫号码。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干扰社会急救医疗呼救专用电话的正常工作。

  《规定》要求根据急救医疗需要,按照每4万常住人口规划配备不低于1个急救单元,农村或较偏远地区急救半径不超过8公里配备不低于1个急救单元。值班救护车使用年限超过6年或者行驶里程超过30万公里的救护车辆应当及时更新。急救中心在接收完求助信息后1分钟内发出调度指令,急救站(点)接到调度指令后在规定时限内派出急救车辆。

  往哪里送可兼顾患者意愿

  《规定》要求,急救人员应当根据伤病员情况,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合理、及时将伤病员送往具有急诊综合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但当伤病员及其近亲属、监护人提出送往自行选择的医疗机构时,急救人员应当告知其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伤病员或者其近亲属、监护人签字确认后,将其送往所选择的.医疗机构。

  《规定》指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急救人员可以拒绝伤病员及其近亲属、监护人自行选择医疗机构:一是伤病员病情危急,自行选择的医疗机构不能满足救治需要的;二是所选择的医疗机构距离事发现场较远,可能贻误救治时机的;三是发生突发事件需对伤病员统一组织分流救治的;四是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对伤病员进行隔离治疗的。急救人员拒绝伤病员及其近亲属、监护人选择医疗机构要求的,应当向其说明理由,并如实记录。

  《规定》明确指出,伤病员被送达后,急救网络医院不得因费用等问题拒绝或者延误医疗急救服务。

  政府购买服务扶持医疗机构设站

  《规定》要求,市、区(市)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急救事业经费列入本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符合急救医疗专项规划和急救站设置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急救站(点)的,市、区(市)人民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扶持。

  《规定》指出,轨道交通站点以及机场、客运车站、港口客运码头、学校、体育场馆、展览场馆、文化娱乐场所、游泳场馆、旅馆、商场、旅游景区(点)等人员密集场所应根据需要建立专业性或者群众性的救护组织。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场所和单位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

  急救医疗费用按规定纳入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范围。

  流浪乞讨人员突发急病要立即救治

  《规定》要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突发急、危、重伤病时,接诊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救治,同时通知救助管理部门进行甄别。对属于救助对象的人员,在病情稳定后转至定点医院治疗,治疗费用和医疗机构先行垫付的急救费用由民政部门承担。

  《规定》鼓励具备急救专业技能或者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证等医疗救护证书的人员,对急、危、重伤病员实施紧急现场救护;鼓励其他现场人员在市急救中心调度员、社会急救医疗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实施紧急救护。

  此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符合社会急救医疗服务特点的社会急救医疗岗位薪酬待遇、职务晋升等优惠政策。

  扰乱急救秩序将受处罚

  对出现侮辱殴打社会急救医疗工作人员、阻碍急救医疗工作人员救治伤病员、扰乱社会急救医疗工作秩序、损坏急救医疗设备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等情况的,《规定》指出,将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接受社会急救医疗的伤病员逾期未缴纳社会急救医疗费用的,按《规定》要求,医疗机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并记入个人诚信记录。此外,相关医疗机构违反规定收费的,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相关阅读:

  3月20日起,经修订的《青岛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规定》进一步理顺了急救医疗网络和职责,增加了对院前医疗急救的机构设置。执业行为、网络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制度规范,共六章三十七条。

  《规定》第六条明确提出,建立立体医疗救护服务网络,鼓励发展多元化急救医疗服务。

  为解决救护车辆不足的问题,《规定》要求,按照每4万常住人口规划配备不低于1辆救护车,农村或者较偏远地区急救半径不超过8公里配备不低于1辆救护车。此外,为解决急救资源布局不均衡、急救服务半径过长、交通拥堵等导致出现“无车可派”的情况,市急救中心及各区市急救中心利用科技手段实现了调度指挥标准化、规范化。

  就社会急救医疗服务管理方面,《规定》还要求,急救人员应当根据伤病员情况,根据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要、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合理、及时将伤病员送往具有急诊综合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伤病员及其近亲属、监护人提出送往自行选择的医疗机构时,急救人员应当告知期可能存在的风险,在伤病员或者其近亲属、监护人签字确认后,将其送往所选择的医疗机构,并立即向急救中心报告。四种情况下,急救人员可以拒绝伤病员及其近亲属、监护人自行选择医疗机构,

  为鼓励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急救医疗氛围,除加大急救知识宣传培训力度外,《规定》提出,一些人员密集公共场所可建立专业性或群众性的救护组织,特别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场所和单位配备自动体外除颤仪。《规定》第三十条提出,鼓励医护人员从事社会急救医疗工作,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制定符合社会急救医疗服务特点的社会急救医疗岗位薪酬待遇、职务晋升等优惠政策。

【青岛市社会急救医疗管理规定解读】相关文章:

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解读03-01

青岛市创业政策解读201705-25

青岛市就业创业政策解读201705-25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解读03-03

青岛市社会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办理须知04-02

2017《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解读03-06

青岛市创业优惠政策解读201705-25

《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全文及解读03-11

关于《深圳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规定》解读的报告02-21

2017年医疗保险新规定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