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粽叶飘香话端午征文

时间:2021-06-18 17:14:07 实用范文 我要投稿

粽叶飘香话端午征文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我们仿佛感觉到清香的粽叶、爽滑的糯米。如下是中国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粽叶飘香话端午的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粽叶飘香话端午征文

  粽叶飘香话端午征文篇【一】

  艾草青青挂门前,粽香浓浓飘四方。忆起童年往昔事,几多欢乐几多情。又是一个草木葱茏的六月,又是一个梅雨飘洒的季节,又是一个魂牵梦萦的端午,又是一个莼鲈之思的蒲节。独坐窗前,听着丝丝细雨拍打着窗棂,仿佛杜鹃轻啼,又似鹧鸪低吟,不觉间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回到了那个快乐的端午。

  记忆若水,静静流幽,低头漫思,恍若昨日。散落的记忆,不知怎地又被这飘洒的细雨串起,忆起家乡的端午,心中忽然有丝暖暖的感动,又有丝莫名的哀伤。记得儿时,望眼欲穿般的企盼端午的到来,端午前夕,姐姐会用五色纸折起好多葫芦,挂在屋内外,姥姥会采摘艾草挂在门楣上,姥姥说可禳毒气,保健康。还有妈妈给我买无色线和香包让我带在身上,还不忘叮嘱我,端午过后的第一个雨后,将五彩线扔在屋外的积水处,说这样会一生平安。最有意思的莫过于与小伙伴一起去踏青,我们一行几人,早早起床,欢天喜地地去郊外嬉戏打闹,甚是开心。我们用露水洗脸,老人说这样做一年不得眼病,等到回到家中,妈妈早已煮了好多鸡蛋,包了好多的粽子,可以随便的吃,不用顾忌。

  斜雨丝丝,轻抚记忆,俯视今夕,感慨万千。自甲申年外出求学,在外飘零已捌年有余。捌年前,父母满头青丝。捌年后,父母两鬓斑白。捌年间,年年的端午,都是独自享受着节日的安静。捌年间,年年的端午,都没有陪伴在父母的旁侧,想想妈妈思念我的泪眼愁眉,想想爸爸挂念我的长吁短叹,不觉间视线朦胧,泪粘衣襟。不知何日,能找回往昔的满心欢颜;不知何时,能找回往昔的似水华年。

  细雨隐去,彩虹挂云,转念思索,若有所悟。人的一生总要经历风雨,也总要面对太多的无奈。有时无可选择,更无法逃避,比如节日的离别,比如独自的孤凄,又比如游子的飘泊,该来的总是要来,只须从容面对。生活原本就是这样,只要你不气不馁,总会从琐碎的关怀和温暖中,寻到一份感动和满足。虽然又是一个清寂的端阳日,虽然没有父母的陪伴,虽然过往的已远去,但有浩利的相陪左右,有平亮的关怀问候,有领导的备至关怀,又为何一味求全呢?有他们已足矣。只要心中谨记,不管走到哪里,只要嗅到粽叶飘香,就不会迷失自己,更不会迷失回家的路,因为,顺着粽叶的香气,总能唤醒许多深刻而又难忘的记忆,而记忆里又总能找到故乡的影子。

  粽叶飘香话端午征文篇【二】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端午节来临的时候,就会有许多的节目,列如: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吃鸡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节里,我学会了一样东西——包粽子。

  “包错了,哎呀,又包错了。”“你包了多少?让我来数数。”“哈哈”一阵阵欢笑声。埋怨声。高兴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咿,是哪儿传来的声音?”哈哈!结果是五年级五班在包粽子呀。

  我爱吃香喷喷的粽子,也看过别人包粽子,却从未自己亲手动手过,知道今天,我才算大看眼界。

  我乖乖的坐在老师旁边耳染目睹,认为简单的包粽子根本难不住天才的'我,不学自通,谁知,在老师示范的过程中,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能包得漂亮而结实非常不容易。脸老师都包了“好几百个”才包好一个。

  开始动手,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奶奶以前包粽子的样儿这出一个圆柱形来,再在折好的角里放上一点已侵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块腊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的还要顺利的完成一半。当我再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接二连三地跳出来,我急得直跺脚,幸好老周替我解了围——割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哈哈,经过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追简单的步骤——扎粽子。小ks(小意思),看我大显身手,我拿出一个绳子,将绳子围绕了几圈,好了,开始扎,我用嘴咬住绳子的另一半,用手拿住一半,扎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

  只听“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糯米们像飞珠滚玉一般,一粒一粒的掉在地上。看来包粽子真不是这么好包。

  最后,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通过这一次包粽子活动,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粽叶飘香话端午征文篇【三】

  端午节到了,家家都飘出粽子的香味。节日的味道随着粽子的清香沁入肺腑。试想,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如果没有了粽子,还真的很难找到其他属于这个古老传统节日的特征。沈从文的《端午日》里那样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一点点消失在时代的步伐中。可那些多姿多彩的节日习俗,总是让人怀念。我也总会在这个传统佳节之际不由的梦回童年,一遍遍在心里回味儿时过端午的情景。

  老家在苏北一个偏僻的乡村。每年端午,都已是农村的“大忙”季节。家里人多劳少,农忙的时候,我都是算是主劳力之一,也就只有在端午这一天,我可以不下田,专门在家里忙家务。记得那时爸爸会一大清早就到镇上称点肉,买点鱼放在家里。平时吃不上这些,也只有过节这天才奢侈一次,打打牙祭。我则早早起床,忙活好其他家务,就提着篮子,去田间地头采集各种野草回来留着下午烧水洗澡,说用端午这天百草烧水洗澡可以保整个夏天身体健康,不生皮肤病。那时在农村老家这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百草当中最重要的是艾草和菖蒲,当然还有河边的金银花,田头的薄荷草等,我把各种野草采回来,放在我家那口八张锅里,把锅里放满了水,再在锅里放些鸡蛋和蒜头(有时蒜头是放在灶膛里烤的),这些都是必须得有的,也是端午习俗之一,然后就开始烧,一直把水烧开。烧开的水,是青绿色的,水烧开了,鸡蛋也煮熟了,蒜头也煮烂了。蒜头我们不稀罕,我们稀罕的是煮鸡蛋。我们姐弟几个最起码可以一个人分到一个鸡蛋,因为平时鸡蛋都要省下来卖钱补贴家用的,只有端午这天才能吃到煮鸡蛋。那时我们总是把圆滚滚热乎乎的鸡蛋捧在手里把玩,舍不得吃。鸡蛋壳也沾染上了青绿色,看起来更加诱人,闻起来除了蛋香还有清香。那时的我们经常是把鸡蛋把玩到晚上,才小心的剖开鸡蛋壳,慢慢的把鸡蛋吃掉。水烧开以后,捞出里面的野草,把水舀到洗澡用的木桶里,待温了后洗澡。把弟妹们洗好澡以后,还得给他们系上丝绒线。那时端午的时候,镇上到处都是卖丝绒线的,五颜六色,煞是好看。因为在老家的端午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洗完澡的孩子,脖子上,手腕上,脚腕上都要系上这些绒线,一直到七月七那天才剪下,扔在屋檐上,让喜鹊衔去为牛郎织女晚上的相会搭建七彩桥。

  说实在的,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些习俗是怎么由来的,也没有听村上的老人讲过。只知道那时家家都这么做。而且我一直奇怪的是那时每年端午我们村上竟没有人包粽子,但家家却都热热闹闹的。即使是农村最忙的时候,也冲淡不了节日的气氛。下傍晚总是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洗的干干净净的,手里都拿着煮鸡蛋,脖颈上系着五颜六色的丝绒线,在小伙伴面前炫耀。我是直到上了初中才知道端午是纪念屈原的节日。以前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完全是空白。因为家乡河流少,所以所谓的赛龙船等这些与水有关的传统习俗我们那里都是没有的。

  时隔十几年,那些儿时的节日习俗,也在老家逐渐消失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都如过节,节日的气氛也淡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也找不到那些曾经用来烧水的野草的踪迹了。只是不知道,孩子们现在不系丝线,牛郎织女没有喜鹊搭建的七彩桥,他们怎么相会呢?哦,忘了,现在的老家,连喜鹊也很难见到了。

【粽叶飘香话端午征文】相关文章: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征文05-27

粽叶飘香话端午征文800字05-26

“粽叶飘香话端午”主题活动方案06-12

端午节粽叶飘香手抄报06-01

粽叶飘香手抄报06-01

端午节粽叶飘香手抄报内容201606-20

简单粽叶飘香手抄报图片06-02

2016我们的节日端午节粽叶飘香手抄报06-20

端午节粽叶飘香手抄报图片简单又漂亮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