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反对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征文

时间:2021-06-17 09:23:19 实用范文 我要投稿

反对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征文

  面对校园欺凌现象频发,要更多反思家长、学校、社会乃至国家的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完善。如下是中国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反对校园欺凌主题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反对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征文

  反对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征文篇【一】

  为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预防校园欺凌行为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根据《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依托中山市安全教育实验区对全市中小学开展两个专题教育活动的通知》的要求,6月22日下午,三角镇中心小学利用班会课开展了主题为“预防校园欺凌,共建和谐校园”的班会活动。

  此次主题班会是由学校德育处统一部署,各班主任按学校的要求,首先通过中山市安全教育平台的宣传视频,向学生讲解有关校园欺凌、暴力的常识。包括常见的校园的类型,小学生哪些行为属于校园暴力欺凌,校园欺凌会造成哪些危害,当我们遭遇校园欺凌、暴力时该如何应对等,在观看有关校园欺凌、暴力的视频后,各班主任们还进一步强调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希望同学们都友善相处,坚决反对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班会课上,同学们纷纷表示遇事一定要冷静、理智、克制、忍耐、三思而后行,不鲁莽冲动,不意气用事,要考虑后果,要为自己的前程着想,不要因小失大,“一失足成千古恨”。最后班主任们还要求学生回去要按要求回家跟家长一起共同登录“中山市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观看有关预防校园欺凌教育视频,共同学习,并完成相关练习。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是学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保护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学校责无旁贷。此次主题班会活动,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校园欺凌、暴力危害性,增强了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坚决向校园欺凌说“不”,为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提供了有利保障。

  反对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征文篇【二】

  “小打小闹”不再是嬉戏玩耍,而是恶意中伤他人。据新闻报道,大多数校园欺凌事件都存在恶意辱骂、殴打,甚至是限制人身自由的情况。校园暴力事件性质恶劣,但多数施暴学生因“未成年”“口头批评教育”为借口而免于刑事、行政和民事责任。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七成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七成以上,这些冰冷的数据背后,是多少父母撕心裂肺的泪水与无助。是多少孩子孤寂的夜晚和不可触碰的痛苦回忆。

  制度教育,法律先行。有不少网友建议适当提前未成年人的刑事犯罪年龄,细化法律条文。且不说建议是否具有现实可操作性,但也说明一个问题,完善制度教育已迫在眉睫。一方面是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操作性高的应急预案配套体系。针对类似校园欺凌事件拟制惩戒教育制度,明确“红线”范围以及触犯成本,让孩子们时刻保持“红线意识”;另一方面,校园是社会的缩影,老师则是这个缩影中的灯塔。这就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时关注孩子们的行为及学习状态,及时的沟通与了解情况能预防此类问题的发生。青少年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是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也是树立三观的重要时期。结合青少年的特征,制定出科学的、可行的惩戒教育制度。重点就在于拿捏好度,“盐淡适中”才能达到最优的效果。

  从心理层面来说,受害学生和施暴学生都是受害者,或多或少在心里层面都存在缺陷,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心里疏导,能塑造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形成完整的人格。与此同时,家长不能抱着“唯成绩论英雄”的态度,应配合学校培养孩子的底线意识与道德操守,学会尊重他人。说到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发生这样的暴力事件,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老是以“孩子还小不懂事”为借口袒护孩子,更不能因此而让孩子产生“我还是未成年,我不用承担责任”的惯性思维。

  少些冷漠,多些帮助。当看到青少年被人殴打、辱骂时,我们应该及时伸出援手,多说几句,多问几句,也许就能避免一次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也能让一个孩子少受些伤害。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整治校园欺凌事件是一个攻坚克难的过程,无论制度多么完善,法律多么健全,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发自内心的善待他人,帮助他人。严格的制度保障和思想教育双管齐下,才是整治校园欺凌事件的一剂良药。

  反对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征文篇【三】

  近日,一段陕西商洛初中女生因衣服同款,被同龄人轮番殴打的视频,再一次让“校园欺凌”这个沉重的话题进入公众的视野。

  这是一起发生在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后,并开始专项治理期间的恶性事件。我们固然不能据此来评估专项治理的实际效果,但这一起事件,还是让我们相信,“校园欺凌”现象并没绝迹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毫无疑问,学校对减少乃至杜绝校园欺凌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一个不容漠视的现实矛盾是, “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理念本来是针对学生接受知识的。但是在实际工作实践中,“以人为本”变成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学生为本。教育学生本来是教师的职责,但在“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定位,完全被淡化了教育者功能。而“以人为本”也事实上成为了学生的“挡箭牌”和“护身符”。

  而且更大的的问题还在于,在教师即便是正常行使教育职权时,一旦抵触了所谓的“以学生为本”,教师和学校都会承受十分沉重的代价。如此以来,教育者在被教育对象面前,已经毫无悬念地成为了弱势者。试问,当教育者自己反而是弱势者的时候,又如何有底气、有力度来管教约束被教育者的行为呢?而当教育者在所有被教育者眼里都成为“自身难保”的“泥菩萨”时,又有多少被侵凌的受害者会从教师身上寻求帮助以避免受侵凌呢?虽然不能据此认定受害者的沉默和教师的弱势是“校园侵凌”事件发生的主因,但是施暴者的有恃无恐,不是恰恰反证了提升教师教育功效的紧迫性么?

  每一起“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后,总有人呼吁要加大对施暴者的惩治力度,直至追究法律责任,这固然是值得探讨的。但是对于一起起“校园欺凌”事件,任何事后的惩戒都不足以弥补“校园欺凌”给受害者带来的痛苦和伤害。事前防范才是保护学生,才是还校园一片文明安宁的关键。

  要减少乃至杜绝“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最重要的还是要让所有学生都对教师的教育认真接受,对学校的规章心存敬畏,如此,才会让学生在校规面前有几分忌惮,而受到欺凌的同学也敢于站出来寻找教师这个可靠的帮助者。

  当务之急还是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为此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都付出艰辛努力,在教师的育人上多点理解和支持,少点责难和质疑。在学生面前极力维护教育者的“教育”权,有问题也尽力通过正常途径和方法理性解决,切勿随性对教师横加指责甚或粗暴对待而降低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否则,今天,当学生由于犯错被教师批评几句而责难教师甚或大闹校园的话,谁也不敢肯定,明天,这样的学生会不会成为施暴者或是受害者。

  当整个社会都积极支持和理解教师的教育责权,为我们的校园营造出良好的育人环境时,“校园欺凌”事件就一定会在完善的学校制度、在教育者的正当合法履职中得到减少乃至消弭,我们的校园才会文明和谐。

【反对校园欺凌主题班会征文】相关文章:

反对校园欺凌的征文范本01-03

2017关爱他人反对欺凌主题班会02-19

校园欺凌主题班会01-23

高中生反对校园欺凌征文05-17

杜绝校园欺凌主题班会01-23

2016校园欺凌主题班会01-23

2017校园欺凌主题班会02-17

关于2017校园欺凌主题班会02-19

关于预防校园欺凌主题班会02-28